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建立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班级

如何建立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班级

如何建立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班级
如何建立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班级

浅谈如何建立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班级

段红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许多人组成一个团队时就会有许多份力量结合在一起,成功就变得很容易了。

几年前,一位学者在哈佛大学作报告时,讲述了一个蕴含哲理的事实:在现存的植物中最高大的是美国加州的红杉,高约90米。科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般来说,植物越高根就越深,但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上而已。那么高大的植物如何能屹立不倒呢?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红杉总是一大片一大片地长在一起,他们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自然界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由于红杉的根浅,便于快速吸收水分,使得他们快速壮大。红杉的生长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需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更成功。

团结合作能力是现代青少年必须具备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剧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敢于拼搏、敢于创造,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团结他人。那么,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呢?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交往与合作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与别人真诚合作,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就如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如果没有爱因斯坦、费米、西得拉、罗斯福等人的共同合力,那团辉煌的“蘑菇云”就不可能冉冉升起。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功的合作可以让孩子们产生良好的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在课余时间班主任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团结合作方面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如《折筷子》、《将相和》等,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我们在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与他人合作得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善于合作的习惯,那么他今后的道路就会越走越顺畅。

二、使班级有凝聚力,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坏,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在一个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会自然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班风越好,同学们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我们会利用班会课让全班同学讨论出本学期班级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是可及、可行的。制定出学期目标后又分学月制定出学月目标(学月目标是围绕团结互助一

月一点),这样学生有了目标就会朝着目标努力。

三、要有班级责任心的同学领头,带动全班。

1、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领导班子。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在开学之初老师就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些都是片面的了解。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则是对他们的全面了解。通过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对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全班同学选举出班委。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班级的各项工作交由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管理,并设立监督委员,监督班委的工作。每月对班委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时主要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进行。对不能起好表率作用、不能和同学团结互助的班干部及时进行更换。

2、充分发挥班干部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习与生活。

平时应大胆放权给班干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话筒。当然,对一些必须由班主任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必须亲自解决,而不能将一切重担都一古脑儿地推给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班干部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班级团结互助

的风气的形成。

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心阵地,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潜能,是团结合作习惯养成的着力点

教学是促进学生各育全面发展的主渠道,而班主任工作是育人的重点,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课堂、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学生合作交往的机会最多,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发展影响最大。因此,团结合作习惯养成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两个中心阵地,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学校资源和学生潜力,使教育科研一体化,完成研究与育人的目标。我们把团结合作的目标融进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创设多种机会,使学生自我教育,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交流,受同辈群体影响,体验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使学生喜欢合作,并学会合作。

1、在班级内设立“一帮一”互助小组,让优生带动后进生,考核是以两人互助组为单位,并在每学期评出班级最佳互助小组。

2、在教学中以4~6认为小组自学、讨论、比赛、汇报学习情况,各小组互相评价、记录成绩,下课前结合小组成绩、纪律,评出优秀合作学习小组,激励团结合作竞争。

3、在打球、手工制作等自由活动课中,让学生自由找合作伙伴,下课前评选“谦让、友好”最佳合作学习伙伴,定期轮换,使每个人都有充分交往合作的机会。

4、在班级管理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卫生、劳动、布置班级环境等各项任务,友善分工合作,你追我赶,人人为争当“团结合作文

明班”发挥自己的力量。

5、以“培养团结合作”为内容,分工布置班级环境,各组学生发挥潜能,各显神通:有的组负责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材料;有的办黑板报、手抄报;有的负责收集同学的照片、绘画;有的负责设计、剪辑、张贴、摆放;让学生处处有合作机会,有友好竞争,时时受到优美环境的美好高尚情操熏陶,又在布置过程中学会主动沟通、友善合作。班级教室布置时也以团结互助为内容,设立小组评比栏、张贴团结名言、团结故事……

6、在小组合作的同时,班主任还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合作情况,制定习惯养成计划,每周自我评价、评比、记录,月底小结,使合作习惯的培养步步到位,人人落实。

7、每期的学生评语,不再是看学生一个人的表现,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对学生团结合作情况进行考评。

由于着力点抓得准确、落实,使课堂、班级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性充分挖掘,因此学生在校团结合作习惯养成效果显著。

五、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要极度关心。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尤其要注意探索个别差异学生的教育,让团结合作习惯培养最大限度地落实到每个学生。我们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不是要抹煞学生的个性,而是在极大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各尽所能,为集体争光。从而使得班

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团结互助的集体。

六、必须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

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以团结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智力竞赛、篮球比赛、踢毽子比赛、办小报、跳长绳、合唱、循环作文赛……这些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消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是啊,“一滴水要使它永不干涸,那就要把它放到大海中去”,为了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班级氛围。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根据申请项目的指导思想: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教育的灵魂。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能适应甚至能引导工程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国家的改革方针,符合年高校改革的八大举措精神。本项目将根据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精神计划进行以下个方面内容的改革措施。 (一)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进一步调研,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座谈、研讨、论证调整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新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制定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梳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便及时修改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由通识和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环节,以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贯穿始终为特点。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要求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有专题设计内容,并定期开设学科进展和重大工程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实践环节,实验班学生原则上平均每年在实验室、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单位等进行实践训练一个月以上。

“双语教学”通过对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文献阅读等课程实行外文教材和英文授课,以增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结合国外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体验国际化培养环境,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 “专业基础”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等工程力学类课程和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在这些传统基础课程中明确演习内容,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加强习题、作业、研讨、实验、实习、专题等多种形式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和拓宽。 “设计能力”通过对设计类课程和分散在其它专业课程的设计训练内容的建设与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使设计类课程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设计原理类课程,结合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的训练演习,并鼓励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自主实验、设计类专题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具备能在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工程训练”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等,为学生的课程演习,教学实习、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不仅对现代土木工程师执业知识和业务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拓展和深化了所学内容,增强了职业责任感,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附件2: 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西南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西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总体部署,特制订《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创新实验班是“西南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科研潜质和出众的领导才能为目标,挖掘各学院潜力,整合利用多学院互补的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院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创新实验班为示范,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实施内容 在总结2006年开设创新实验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创新实验班实施的范围,提高质量。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开设4—5个学院层次的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实行申报立项制。即学院自愿申报,学校组织专家组现场考评和会议终审,报学校审批。经学校批准的创新实验班,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未经学校批准的,提倡学院积极试点。学校优先资助跨学院的创新实验班立项。 三、申报条件

(一)重视本科教学,教育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管理队伍健全,获得过本科教学优秀学院; (二)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实验班实施方案; (三)具有博士学位点,有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占90%以上,有博士学历教师比例占40%以上; (四)实验、实践条件优良,实验室、图书资料室、自主学习等场地面向实验班学生全面开放; (五)能以不低于1:5的师生比为创新实验班学生配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学业导师; (六)有适合的历史名人命名创新实验班。 四、学生遴选 创新实验班学生人数严格控制在30—40人/班。采用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拔、高考录取分数择优选拔、新生入学二次选拔和通过招生直接选拔等多种渠道遴选。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进行相关科目笔试,最后通过综合面试考察,将最全面和优秀的学生选入创新实验班学习。 五、教学实施 分段式大类培养。创新实验班实施分段式大类培养。 研究性教学。创新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实行相同的培养方案。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体现不同,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等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性自主学习。

姚余中学创新实验班管理方案

姚余中学创新实验班管理方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为深化普高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普高阶段拔尖人才创新素养的培养工作,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申报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养实验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现就创新实验班(宜张班)管理方案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办班宗旨 1、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优秀学生按照一种能够使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2、积极构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全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 3、探索实验班管理新思路,尝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自信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高考综合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两个最大

化”,即学生在校发展能力最大化和终身发展潜力最大化,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科学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理科创新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奖数理化生学科至少各一人,高考成绩95%上一本线,70%—80%上国家“211工程”和“985”重点院校。 三、班级设置 辅导结束进行测试,组成2-4个创新理科实验班和1个文科实验班。每班42人,并且要考虑班级男女生合理比例。 四、选拔方法 分二批分别进行选拔。第一批12月底在学科竞赛一等奖或创新发明比赛获省一等奖基础上,二年成绩级段前10名中,各初中推荐参加姚余中学宜张班测试;第二批在明年4月底姚余中学提前自主招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选拔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初选,然后组成领导小组对初选的学生进行面试,最终选拔出320名学生进行提前辅导。 五、师资配备 1、班主任。班主任选任程序:全校各教师提出申请---组织教研组长对其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考察,组织年级组长学校骨干教师对侯选人的敬业精神、亲

福建农林大学创新实验班介绍

福建农林大学创新实验班介绍 从2011年开始,学校在具有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设有农林类、工科类、经济管理类三种类型。学生(不含艺术类和省外专项计划批次录取的学生)可参加相关类型“创新实验班”选拨,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作为入选“创新实验班”的条件之一,“创新实验班”实行以下的政策和措施: 1.学生享受的优惠政策。实验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0%;攻读硕士研究生后,中期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学校设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创新实验班学生开展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实验班学生优先参加国家级、省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此外,创新实验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 2.制订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年级实验班学生按学科门类培养;二年级学生按学科大类重点培养;三、四年级分流学生进入学院相关专业学习,学院对实验班学生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或专业提高课程,加大双语教学授课比例。实行弹性学制及学分制。学制4年,在3—6年弹性学制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即可申请毕业。 3.采取名师授课制。实验班的课程由优秀教师担任授课教师,优先安排教学名师授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4.实行导师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实验班学生的导师并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2名,导师负责指导专业学习和参与实践训练,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5.加强科研训练。依托实验班所在学科专业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研究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6.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实验班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在实验班所属类型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学院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专业继续学习。7.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学校对开办创新实验班的学院、专业增拨一定比例的教学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图书资料建设、学生创新项目、学生论文发表的版面费等教学业务费开支。8.施行三重管理机制。实行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重管理机制。每位学生除有导师外,还聘请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实验班所在学院安排优秀辅导员负责实验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及学习生活的指导。 通过以上政策和措施,学校全力支持创新实验班的开办,为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江财创新实验班计划

2011级国际经贸学院招生简章 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业试验班 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与财务管理)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要求,顺应国际国创业教育形势,我校决定在国际经贸学院创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业试验班。该班在全校围选拔具有创业意向及创业潜质的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组成。 创业试验班按照“特色化管理、个性化培养、精英化教育、国际化视野”的办学思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公司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创业潜能,毕业后能独立创办外向型企业或在涉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金融证券公司、政府外经贸管理部门开创性地从事外经贸企业经营与管理、跨国公司投融资管理、外经贸行政管理的中高级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培养特色 (一)特色化管理 1.小班管理。试验班为独立行政班,规模在30人左右,由国际经贸学院具有实践经验的院领导担任班主任。 2.授予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学生按照培养方案,修完各模块规定的学分,即可获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管理学(财务管理专业)双学士学位。 3.动态调整。试验班根据同学的表现和各项成绩评定,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如成绩不合格,将予以淘汰,淘汰的同学只能获得两个学位中的一个。 4.两段教学。试验班自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常规教学;第二段为灵活教学,主要开展专题讲座、读书工程、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等教学活动。 (二)个性化培养 1.双导师指导。试验班为每位同学配备双导师,其中一名为学业导师,一名为实践导师。学业导师由本校具有较高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主要有企业中高层具有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背景的管理者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训活动。

“创新实验班”学生管理细则

“创新实验班”学生管理细则 为维护“创新实验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进“创新实验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椐《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和《福建农林大学“创新实验班”实施办法(试行)》(闽农林大教字[2011]77号)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创新实验班”的建制 1、“创新实验班”本科四年采取独立“实体班”形式,由依托学院进行集中管理。按规定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干部,设置党、团组织。 2、三、四年级专业学习开始后,由依托学院根据具体情况按相关学院或专业指定学生联络人,以加强分流后各专业学生信息联络工作。分流后各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院指定专人配合依托学院做好“创新实验班”的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3、“创新实验班”采取集中住宿、统一管理。 二、“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教学管理 1、对“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依托学院负责,相关专业的学院安排专人协助。 2、“创新实验班”一、二年级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集中培养,实行单独开班上课,配备优质师资和固定教室,开展小班化教学。 3、三、四年级的课程由依托学院制定开课计划,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根据人数的多少,独立组班或与相关学院相应专业普通班合班上课。 三、“创新实验班”学生的学籍管理 1、“创新实验班”学生的学籍由依托学院进行统一管理,各类学籍异动情况由依托学院报教务处处理。 2、毕业审核由教务处会同依托学院依据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审核。 3、“创新实验班”学生雅思成绩达6.5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 4、“创新实验班”毕业生名册及各类学籍档案按“实体班”进行统一归档。 四、“创新实验班”学生的评先评优 1、“创新实验班”学生综合测评由依托学院依据《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规定》(2009年修订)的要求,另行制定相关专项实施细则,以“实体班”为单位进行测评。 2、“创新实验班”学生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其他评优评先活动、研究生推免,均单独划定名额按“实体班”进行评选。 五、其他 1、各学生分流专业所在学院协同依托学院做好学生各类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动态反馈到依托学院。 2、本细则即日起实行。其他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3、本细则由教务处、学生处负责解释。 福建农林大学办公室 2012年9月13日印发

机械工程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及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及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把机械工程创新实验班打造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探索实践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拔尖人才。通过机械工程创新实验班的改革、研究和实践,建设具有研究型教学特色的精品课程和工程实践环节、培养机制及平台,探索和逐步建立机械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2、基本原则 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倡个性、重在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大一、大二年级通识、基础教育和大三、大四年级专业教育相结合,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终身学习、善于协作、人格健全的一流本科毕业生,为学生到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责任心、探索精神、主动性、创造力和团队领导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生源选拔 1、实验班学生从本科新生中选拔学习优秀,具有较大学习潜力或特殊专长的新生中选拨(音、体、美除外)。 2、定期面向学校,以机电学院为主,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选拔。学生根据报名条件自愿报名,机电学院进行初审,教务处根据报名人数和个人条件确定复审人员名单,创新实验班领导小组聘请专家组成考核小组进行面试,根据面试成绩择优录取。 四、专业退出和准入

创新实验班实行淘汰制,同时吸收相应人数的非实验班同学加入实验班,实验班的人数根据机电学院现有教学资源确定,原则上实验班学生人数不得超过30人。专业退出和准入严格遵循自愿、公平、公正以及双向选择原则。 1、由实验班转入非实验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调到实验班覆盖专业的普通班,专业由学生选择。 (1)严重违犯校纪校规,受到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者。 (2)思想、心理、身体素质不能适应实验班紧张的学习要求,自愿申请回普通班级学习者。 (3)一学年中累计有两门次不及格课程。 (4)一学年平均绩点分低于70。 (5)平均绩点分成绩排序为全班倒数3名者。 2、由非实验班转入实验班 对于非创新实验班学生,实行流动转入制,在第三学期开学第一周提出申请。非实验班的符合下列条件者,经学校创新实验班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在名额允许范围内,经复试、面试合格后择优录取可转入实验班学习。 (1)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适合在实验班学习者。 (2)综合平均绩点分在所在专业排名前10%或综合平均绩点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者,且无不及格课程(含必修课、选修课)。 (3)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者(在本科生成员中排名第1);或有发明创造或在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在本科生成员中排名第1)。 五、教学与学生管理 1、实验班实行3~6年弹性学分制,基本学制四年。学生修完创新实验班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好环节,取得相应的学分即可毕业。 2、实验班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旨在拓宽基础、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教育,旨在强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能力训练。 3、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选派优秀教师承担实验班的教学任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级理工类实验班培养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级理工类实验班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理工类实验班(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xcellence class) 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大类:理工类实验班 二、培养目标 培养信息技术领域具备卓越创新精神、良好国际视野、较高人文素养的理工类拔尖人才,能够在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理工类实验班期待毕业生五年以后达到以下目标: 1、对于直接就业型: 1)具有优良品德、家国情怀和职业操守,尊重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 2)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能运用专业能力解决相应领域的复杂问题; 3)在各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运营、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并成为其中的骨干成员或领导者; 4)具有良好的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5)在团队工作中,能分工合作,具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 2、对于读研深造型: 1)技术能力和视野上达到并超越直接就业型的各方面能力要求。 2)部分同学能够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走向科学研究的岗位。 三、毕业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全面掌握所在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应用数学、物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借助文献辅助对信息科技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和分析论证,以获得有效结论。 3)针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功能模块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能够评价上述解决方案及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理解其局限性;能够依此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具有健康体魄、优良品德、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6)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任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等不同角色并进行团队合作;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的项目管理中灵活应用。 7)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 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doc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根据申请项目的指导思想: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教育的灵魂。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能适应甚至能引导工程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国家的改革方针,符合2008年高校改革的八大举措精神。本项目将根据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精神计划进行以下6个方面内容的改革措施。 (一)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进一步调研,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座谈、研讨、论证调整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新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制定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梳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便及时修改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由通识和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环节,以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贯穿始终为特点。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要求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有专题设计内容,并定期开设学科进展和重大工程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实践环节,实验班学生原则上平均每年在实验室、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单位等进行实践训练一个月以上。 “双语教学”---通过对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文献阅读等课程实行外文教材和英文授课,以增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结合国外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体验国际化培养环境,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专业基础”--- 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等工程力学类课程和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

(试行)学院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集贤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创新实验班 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培养造就国际化、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要求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大类基础教育,强化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注重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远大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3、具有坚强的意志、开阔的心胸和合作精神; 4、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多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视角; 5、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了解学科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6、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7、具有终身学习、研究与发展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推荐修读的专业

政治、人文及身心素质与能力 思政类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学类课程 军体类课程 计算机与信息应用基础 1、根据集贤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我校特色优势专业的分布情况,主要推荐学生修读以下本科专业(分为工科、理科、文科三大类)(共28个专业):工科大类:共11个专业 园林、风景园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科大类:共15个专业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文科大类:共2个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法学。 2、选择修读以上专业的学生经过规定的分流程序后,一般从第四学期开始插入该专业班级学习,同时要完成集贤学院规定的其他课程。 3、若学生选择修读我校其他专业(艺术类及五年制本科除外)且第三学期的课程无法与以上大类所要求修读的课程对应,则经过规定的分流程序后,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插入该专业班级学习,同时要完成集贤学院规定的其他课程。四、计划学制 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3-6年。 五、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理工科160学分,文科155学分。 六、授予学位类别 根据所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认定。 七、课程结构体系 (一)能力结构图 基

创新创业班培养方案-重庆邮电大学教务处

创新创业实验班专业培养方案
一、适用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创新创业实验班 专业代码:120201K 修业年限:3 授予学位:管理学
二、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实验班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经营管理才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新技能的复合 型人才为目标。具体而言,使学生系统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创 新创业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公司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毕业后能独 立创办互联网高科技企业,能胜任创业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管理等核心工作。
三、专业特色
【创新创业实验班】:
(1)团队创业实践导向:本实验班学生在入学时即组建多个创业团队,在培养期间开展创业调研,确定创 业项目,完成创业计划,实施创业行动,力争毕业时注册创业公司。 (2)双导师指导: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两名导师,其中,创业理论导师由理论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本 校教师担任,创业实践导师由企业中高层具有创业背景的管理者担任。 (3)创业与高科技相结合:鼓励学生依托校内高科技研究基础形成创业项目,重点在互联网+、移动互联 网、机器人、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开展创业。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创新创业实验班】 主干学科:管理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 E,微观经济学 E,会计学,市场营销学 E,创业管理,创业融资,新创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E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总学分:53 ,其中 A 学分:53 (注:除满足毕业学分总数要求外,还应满足各模块最低学分要求。)
六、A 学分课程设置及要求("★"表示核心课程)
1.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群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修读要求
理论 实验 实践 网络 合计
A2032050 管理学 E
3 32 16 0 0 48
3
必修 ★
学科基础课 A2032160 微观经济学 E 3 32 16 0 0 48
4
必修 ★
学分要求 必修:6.0 选修:.0
2.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群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修读要求
理论 实验 实践 网络 合计
A2031040 会计学
3 48 0 0 0 48
3
必修 ★
A2032060 会计学模拟实践 E 1 0 0 16 0 16
3
必修
A2032190 市场营销学 E
3 32 16 0 0 48
3
必修 ★
专业基础课 A2031290 统计学
3 48 0 0 0 48
4
必修
A2032000 SPSS 软件应用 E 2 0 0 32 0 32
4
必修
A2032010 财务管理 E
3 32 16 0 0 48
4
必修
学分要求 必修:15.0 选修:.0
3. 专业课
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 修读要

法学专业实验班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法学专业实验班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为了深化改革,夯实法学专业基础,提高法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了实现海南大学创办实验班的目标,落实文科实验班(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高级法学专门人才,为高等教学改革积累经验,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培养特色 1.重视基础。本实验班强调法学专业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为此,除了国家规定的法学专业的主干课是必修课外,部分课程还分解成若干部分单独开设,增加课时量。 2.倡导自主。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班倡导自主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若干部法学名著,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修,部分政治理论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可通过自修的办法取得相应的学分,而不必随堂听课。 3.鼓励创新。实验班实行阶段式教育,低年级主要进行基础教育,高年级以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8个以实践和创新为主的课外学分。为此要求学生自第二学年下学期始,就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发表论文。实验班学生在大学全程学习中,要勇于参加校、省和国家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力争获得好的名次或奖励。 4.形式灵活。实验班学生的培养总体上要遵循国家教育部、学校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教育规则,同时要具有自身的灵活性。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学分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方面均与普通班有所区别,强调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高进高出。实验班的学生从全校一年级新生中择优录取,实行全程淘汰,毕业时只有符合条件者方能取得学士学位。实验班学生取得法学学士学位的条件是: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实验班的毕业考试(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校研究生者免考,可直接获得学位),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A证。 6.政治素质。实验班的学生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创新实验班实施方案

创新实验班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整合资源,设置创新创业实训强的系列课程,注重学思结合、学研结合,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的原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决定设立“技术创新管理”和“跨专业创新设计”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详见“培养方案”),并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凡热爱思考、有创新创业热情、无挂科、无违纪行为的在校二年级学生。 第三条“技术创新管理”和“跨专业创新设计”实验班分别由创新创业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负责日程管理。 第二章报名选拔程序 第四条每年5-6月份学生可向所在教学单位提出申请,教学单位汇总后报组织单位。 第五条结合申请者的学习成绩等情况,由组织单位组织面试和选拔,并公示结果。 第六条实验班每年计划选拔每班40-60人,但是特殊要求的班级选拔人数不同。 第三章课程设置 第七条实验班课程体系分主要为基础(创新创业素养)课程和

实践课程(特色课程或创业体验)等模块,并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和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第八条实验班学生除了学习并取得本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分外,其余课程学分可用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和创业实践学分替换。 第九条实验班的课程可以与本专业18学分的“多元化教育课程”互认;实验班的实践活动与本专业的实践学分可以互认;优良的创业总结材料,经创新创业学院审批通过,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参与答辩。 第四章学籍管理 第十条实验班学生的毕业资格审核由原教学单位负责,创新创业学院须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对于在读期间的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实验班的结业证书。 第五章经费资助 第十二条实验班学生提出的创新创业计划,由创新创业学院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7年6月

汉语言文学(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 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至今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10-2012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行榜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居全国第5名。目前,学院下设两个系和三个研究所,共有4个本科专业。两个系即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语言学系(汉语言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另办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试验班。截至2013年4月,学院在职教职工近100人,其中专职教师近80人,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32人。在校全日制学生2200余人,其中硕博研究生600余人,是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之一。 学院拥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培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

(A&HCI收录期刊)、《汉语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华中学术》等4种学术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 文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近5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重点和一般项目、部委、省级以及横向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00多项,获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有数十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奖励。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文学院与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奥地利、越南、马来西亚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60余人次赴上述国家和地区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并在校内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创新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特别人才培养的通道。基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原则,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实行按学科门类招生和培养机制,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灵活化的管理模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二、招生方式 1. 创新实验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招生类别分别是: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洋工程、工程管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专业);电气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化工与制药类(含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逐步实现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招生工作。 2. 创新实验班招生计划单列,从高考考生中直接录取。辽宁省将创新实验班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保送生(非外语专业)具备相应的报考条件,根据本人志愿可以直接录取到创新实验班。 3.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不参加“教育部与新加坡驻华使馆合作项目”——向新加坡选派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留学生的选拔。 4.创新实验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三、培养方式 1.创新实验班一年级学生按学科门类培养为主,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精深教育。学校为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化工与制药类、数学类统一搭建学科基础平台。 2.创新实验班二年级学生按学科大类进行重点培养。机械类学生突出力学基础及应用的教育、电气信息类学生突出物理基础及应用的教育、化工与制药类学生突出化学基础及应用的教育、数学类学生突出数学基础及应用的教育。

中学创新实验班管理方案_工作方案

中学创新实验班管理方案_工作方案 为深化普高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普高阶段拔尖人才创新素养的培养工作,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申报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养实验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现就创新实验班(宜张班)管理方案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办班宗旨 1、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优秀学生按照一种能够使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2、积极构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全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 3、探索实验班管理新思路,尝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自信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高考综合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两个最大化”,即学生在校发展能力最大化和终身发展潜力最大化,具

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科学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理科创新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奖数理化生学科至少各一人,高考成绩95%上一本线,70%—80%上国家“211工程”和“985”重点院校。 三、班级设置 辅导结束进行测试,组成2-4个创新理科实验班和1个文科实验班。每班42人,并且要考虑班级男女生合理比例。 四、选拔方法

分二批分别进行选拔。第一批12月底在学科竞赛一等奖或创新发明比赛获省一等奖基础上,二年成绩级段前10名中,各初中推荐参加姚余中学宜张班测试;第二批在明年4月底姚余中学提前自主招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选拔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初选,然后组成领导小组对初选的学生进行面试,最终选拔出320名学生进行提前辅导。 五、师资配备 1、班主任。班主任选任程序:全校各教师提出申请---组织教研组长对其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考察,组织年级组长学校骨干教师对侯选人的敬业精神、亲和力、班级管理能力进行评定----实验班管理者对侯选人本人情况了解进取心、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实验班领导小组最终拍板聘用。

创新班培养方案

创新工作室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创新工作室将为社会变革培养独一无二的战略性机会创造者; 培养具有扎实的“系统能力”和“创意才能”、具有跨领域整合领导能力的战略型设计创新人才。着力塑造两个“系统能力”,即:“创新思维与工作方法的系统能力”、“具有市场前景和人文情怀的创新设计与设计策划的系统创利能力”。 以实战训练为主导着力寻找设计、技术、用户界面和商业的领先策略和产品设计方案。 二、培养要求: 通过主修专业培养和创新工作室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跨领域整合设计能力。整合技术、用户、设计和商业来创造新的智能系统、产品和相关的服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主要基于三大内容:工程、社会科学和设计。创新工作室的学生应该能够为市场提供高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的产品。 三、有关说明: 1.创新班的教学管理由竺可桢学院负责,在遵循自愿报名,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基础上,主要面向全校二年级学生进行招生,每届招生60人左右,单独编班,并保持一定的淘汰率,选拔时将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才情、合作等方面的优秀表现。 2. 创新班学生不集中住宿,在修读本专业课程的同时,集中修读创新班课 设计创新

程。 3.每年推荐一定名额的同学免试攻读研究生,其中部分优秀同学可自由选择攻读的学科、专业方向; 4.在校期间,创新班学生凡修满创新班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总学分,且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浙江大学创新工作室”证书。 四、教学特色: 1.以能力为中心的学习(competency-centered learning)。能力包括:在一 个特定的专业的、社会的或者学习环境中,具有有效地进行选择、获取 和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个人能力。 2.教学将主要由设计工作室和设计项目的形式进行,相关教师将在设计实 践和课堂教学中以导师的形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加强实践。在培养计划中实践几乎贯穿全部课程,其中创业设计则要求 学生设计完成一个具有真实背景的创业产品设计方案; 4.将建设开放式的创新工场,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模式; ●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与设施(另案); ●组建交叉创新团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创新设 计竞赛和企业课题,以获得更多的检验机会,扩展国际视域; ●成立创意大师工作室,聘请名师与优秀学生结对培养; ●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名家举办workshop创新营; ●成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意→创新→创利的实验平台; 5.课程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学习、实地调 研、国际设计交流与讨论等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 6.每位学生都将拥有完成2项以上专利成果的设计能力. 7.海外学习率将达到50%以上; 8.依托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及著名企业为 实践平台. 9.以实战训练为主导着力寻找设计、技术、用户界面和商业的领先策略和 设计方案。 10.轴心课程将由不同知识背景的三位老师联合执教;

(试行)学院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集贤学院一一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创新实验班 人才培养方案 (2013 级)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培养造就国际化、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要求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大类基础教育,强化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注重知识结构的交义和融合。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远大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3、具有坚强的意志、开阔的心胸和合作精神; 4、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多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视角; 5、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了解学科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6、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7、具有终身学习、研究与发展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推荐修读的专业 1、根据集贤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我校特色优势专业的分布情况,主要推荐 学生修读以下本科专业(分为工科、理科、文科三大类)(共28个专业):

工科大类:共11个专业 园林、风景园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科大类:共15个专业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文科大类:共2个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法学。 2、选择修读以上专业的学生经过规定的分流程序后,一般从第四学期开始插入该专业班级学习,同时要完成集贤学院规定的其他课程。 3、若学生选择修读我校其他专业(艺术类及五年制本科除外)且第三学期的课程无法与以上大类所要求修读的课程对应,则经过规定的分流程序后,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插入该专业班级学习,同时要完成集贤学院规定的其他课程。 四、计划学制 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3-6年。 五、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理工科160学分,文科155学分。 六、授予学位类别 根据所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认定。 七、课程结构体系 (一)能力结构图 ―思政类课程一 —政治、人文及身心------------- 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与能力—国学类课程 1—1 军体类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