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

一、喹诺酮类药

1. 乐派0.3 i.v.drip q.d 加替沙星(第四代)

2. 凯泽0.4 i.v.drip q.d 加替沙星100ml:0.2/袋

3. 海超0.4 i.v.drip q.d 加替沙星100ml:0.2/袋

4. 圣迪锋0.4+N.S 100ml i.v.drip q.d 加替沙星

5. 来立信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第三代)100:0.2/袋

6. 利复星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100:0.2/袋

7. 左克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

8. 可乐必妥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100:0.2/袋

9. 丽珠强派0.4+N.S 100ml i.v.drip q.d 盐酸左氧氟沙星0.1g/瓶

10. 奎泰0.3 i.v.drip q.d

11. 拜复乐0.4 p.o q.d 盐酸莫西沙星(第四代)0.4/片

11. 诺佳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依诺沙星

12. 科奇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天门冬氨酸洛美沙星2ml:0.1/支

13.天方罗欣0.2-0.4 i.v.drip q.d 氟罗沙星100:0.2/袋

作用特点:主要对G-细菌作用较强,而且具有一定抗结核作用。不用于儿童和孕妇。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常与剂量有关):如恶心、呕吐等。

2.少数有中枢兴奋作用(本要有脂溶性);

3.过敏反应

4.静脉炎(可不处理)。

5.曾有报

道科奇可诱发癫痫。

处理:可嘱慢滴。

二、头孢菌素类药:

1. 仙力素

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1.0/瓶(一代)

2. 新亚星2.5+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2.5/瓶(二代)

能够透过血脑屏障

3. 泰吡信2.0+N.S 100ml i.v.drip q.8h 头孢匹胺钠1.0/支

4. 益保世灵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唑亏1.0/瓶

5. 可赛舒2.5+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1.5/瓶(三代)

6. 康利必欣3.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支

7. 新瑞普欣3.0+N.S 100ml i.v.drip q.8h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瓶(三代)

8. 海舒必3.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瓶

9. 利君哌舒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瓶

10. 威哌4.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0/瓶

11. 铃兰欣4.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0.5/瓶(三代)

12. 凯复定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拉定1.0/瓶(三代)

13. 舒秦3.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他定1.5/瓶

14. 海灵4.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他定2.0/瓶

15. 舒普深3.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三代

16. 凯帝龙2.0-4.0+N.S 100ml i.v.drip q.d

17. 施复捷口服头孢丙烯0.25/片

18. 全泽复口服头孢地尼2#tid 0.1/片

19. 美爱克口服头孢妥仑匹酯0.1/片

20. 可服乐口服头孢克络

21. 曼宁胶囊头孢克络缓释片

22. 西力欣口服头孢呋辛

23. 马斯平4.0+N.S 100ml i.v.drip q.8h 头孢吡肟(四代)1.0/支

24. 信力威2.0+N.S 250ml i.v.drip q8d 头孢吡肟

炭青酶烯类:

25. 泰能0.5 +N.S 100ml i.v.drip q.8h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支

26. 美平0.5+N.S 100ml i.v.drip q.6h-q.8h 美罗培南0.5/瓶(二代)

27. 倍能0.5 +N.S 100ml i.v.drip q.8h 美罗培南

28. 海正美特0.5 +N.S 100ml i.v.drip q.8h 美罗培南广谱,强效

作用特点:从一代到三代,对G-菌及厌氧菌的作用越来越强,对G+菌作用越来越弱。同时

肾毒性和副反应越来越少。而且头孢作用为时间依赖型,故多用100ml生理盐水。

不良反应:1.最常见过敏反应,多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发热等。2.静脉炎;3.口服制剂常引起胃肠反应。

美平相对泰能的优点:1.发生二重感染的几率减少;2.对CNS的感染效果较好。

*对病情危重的老年病人,应用泰能3-5天就可以预防性的抗真菌,一般情况良好的边治疗边观察。

三、青霉素类:(注意PG皮试)常规用100ml生理盐水。

1. 邦达4.5+ N.S 100ml i.v.drip q.d 哌拉西林1.125/支

2. 他唑仙4.5+ N.S 100ml i.v.drip q.8h 4.5/支

3. 凯韦可3.75/5.0+ N.S 100ml i.v.drip q.d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25/支

4. (大)开林

5.0+ N.S 100ml i.v.drip q.d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25/支

5. 汉光5.0+ N.S 100ml i.v.drip q.d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5/支

6. 天林5.0+ N.S 100ml i.v.drip q.d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0/支

7. 阿乐欣4.0+ N.S 100ml i.v.drip q.d 阿洛西林钠

8. 苄星青霉素(长效)240万u i.m q7d (治疗梅毒) 120万u/支

9. 特治星4.5+ N.S 100ml i.v.drip q.d 哌拉西林他巴坦钠4.5/支

作用特点:抗菌谱广,对G-菌G+菌,螺旋体感染的首选药。注意在治疗梅毒或者螺旋体时可出现症状加重即“赫氏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 肾上腺素1 mg i.m

2. 地塞米松10mg i.v

3. 吸氧

四、大环内酯类:

1.亦欧青0.5+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阿奇霉素一般五天一个疗程

2.其仙0.5+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阿奇霉素

3.希舒美2#p.o tid 口服阿奇霉素0.25/片

4.舒美特首次1.0,第二天开始0.25 qd 0.25/片口服阿奇霉素

5.克林美1.8+N.S 250ml i.v.drip q.d 克林霉素0.6/支

6.特丽仙0.3/0.6 支克林霉素

口服阿奇霉素:利普奇0.125/片;

口服罗红霉素:罗迈欣0.15/片;丽珠星50mg/片;红必克75mg/片。

作用特点:对G+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作用很强。一般不单用抗炎。红霉素可作为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反应,肝损害。

五、氨基苷类:

1.创成0.3+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硫酸依替米星50mg/支

2.爱大0.3+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硫酸依替米星(第四代)

3.爱益0.3+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硫酸依替米星

4.小诺霉素180mg+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60mg/支(成人)

5.硫酸庆大霉素16-24万u/天i.m

6.丁胺卡那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 硫酸阿米卡星2ml:0.5g:支

其他常用的还有:链霉素等。

作用特点:此类药主要对G-杆菌作用强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降低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尽量避免两药在同一输液瓶内同时滴注。同时避免与高效利尿剂(加强耳毒性)以及抗组胺药(掩盖耳毒性)合用。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尤其是链霉素);2.耳毒性;3.肾毒性;4.神经肌肉接头阻滞,麻痹。

六、祛痰、平喘、止咳:

1.氨茶碱0.25+ N.S 250ml i.v.drip 0.25/支解痉

(一次不超过0.5,一天总量不得超过1克,不宜用于心率失常、AMI、低血压、心衰者)

2.安赛玛0.2+ N.S 250ml i.v.drip q.d/q12h 多索茶碱解痉、平喘

3.N.S 5ml+ 爱全乐雾化液2ml +沐舒坦15mg 雾化吸入

爱喘乐溴化异丙托品

4. 安赛玛0.2+ 氢化可的松100mg+N.S 250ml i.v.drip q.d/q12h(用于慢支喘息急性发

作等)

5.普米克都保喷剂一碰tid-qid 福莫特罗(长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2分钟后起效

6.舒利迭早晚各一喷沙美特罗替卡松(长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15分钟后起效

7.沐舒坦针30mg i.v bid/tid 15mg/支

8.沐舒坦片30mg p.o tid

9.荣康10ml+ N.S 250ml i.v.drip q.d 新鱼腥草2ml/支(止咳)

10.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250ml/瓶10ml tid (止咳)

11.惠菲宁10ml p.o tid (止咳)

12.顺尔宁片10mg q.n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炎祛痰

13.α-细辛脑16mg+ N.S 250ml i.v.drip q.d 祛痰

14.吉诺通片1#tid 黏液溶解性祛痰

15.必嗽平片8mg tid 8mg/片盐酸溴已新粘痰溶解药

16.痰热清20ml +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中成药针剂10ml/支

17.沙丁胺醇(舒喘灵)2-4mg tid 4mg/片

18.镇咳灵胶囊2#tid

19.克咳

20.舒弗美茶碱缓释片成人口服250~500mg/次q12h 饭后服用,服时不宜嚼碎。

本品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骨骼肌、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其中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最强。

七、解热、镇痛药:

退热一般处理:指导多饮水,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等。

1. 常用口服: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保泰松,安乃近等。

2. 安痛定针2ml i.m st! 2ml/支复方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制剂

一天最多只能用2次,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 双氯芬酸钠栓剂1#塞肛老年体弱者可考虑塞半颗或者1/

4.

4. 病因明确,中毒症状重者可应用激素:

氢化可的松100mg+ N.S 250ml i.v.drip

地塞米松5-10mg i.v/i.v.drip

出汗较多时注意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如林格氏溶液。

5.杜冷丁50-100mg i.m 50mg:1ml/支(镇痛)哌替啶

6.曲马多50-100mg i.m 50mg:1ml/支(镇痛)副作用较少,用于中重度疼痛。

7.吗啡10mg/次皮下或者肌内注射,15-40mg/d;皮下注射极量20mg/次,60mg/d。

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抑制,便秘,成瘾;禁用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增高患者。

8.路盖克氨酚双基可待因4-6h一片<8#/天镇痛、止咳

八、营养支持类:

1.保能加2支+九维它2支+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A TP+CoA50u+Insulin4u

2.欣复能注射用辅酶A 2支

3.水乐维他2-4支+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4.乐凡命/立命(复方氨基酸)250ml i.v.drip q.d

5.侨光中长链脂肪乳250ml i.v.drip q.d 慢

6.20%白蛋白10g i.v.drip q.d 50ml:10g

7.胸腺五肽针1mg i.m q.d

8.赛威皮试()0.3+ N.S 250ml i.v.drip q.d 胸腺肽

9.司特立皮试()240mg+ N.S 250ml i.v.drip q.d 胸腺肽(双向免疫调节剂)10ml:60mg

10.能量:ATP 40mg+ CoA 100u+ VitC 3.0+ VitB6 0.1+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11.肌苷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用于消耗性疾病,护肝,升白。

12.金施尔康1#q.d 30片/瓶

13.百令胶囊(冬虫夏草)2#tid /5# q.d 中成药

14.丙种球蛋白针剂3ml i.m qd/qod 3ml/支

15.果糖250ml i.v.drip q.d

16.复可托0.2-0.4mg p.o q.d/q.o.d 脾氨肽免疫调节剂0.2mg/瓶

17.安康欣胶囊5#tid

18.康莱特注射用薏苡仁油100:10g i.v.drip. q.d

19.水解蛋白500ml i.v.drip q.d 500ml/瓶

20.力能250ml i.v.drip q.d 250ml/瓶

21.黄芪针10-20ml i.v q.d

40ml+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22.至灵胶囊(冬虫夏草)中成药

23. 嘉利多维(水溶性维生素)sig:2-4支+5%Glucose 250ml/500ml i.v.drip qd

24. 肠内营养制剂:瑞素sig:500ml /1-2day po或鼻饲

能全素、百普素500ml/袋po或鼻饲

九、止血药:

1. 止血敏3.0+5%Glucose 250ml i.v.drip q.12h

2. 止血芳酸0.4+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3. 迅刻0.6++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0.2/支

4. 垂体后叶素20u+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慢(一天最大不超过40u,垂体后叶素不适合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孕妇,滴速过快可引起腹痛、腹泻)

5. 酚妥拉明(立其丁)10mg+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慢(15分钟后再测血压调整,用于大咯血不适合用垂体后叶素者)1ml:5mg/支

6. 速尼0.6+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7. 洛赛克(losec) 40mg i.v.drip/i.v q.d-bid 奥美拉唑抑酸,用于消化道出血。

40mg/支

8. 洛凯40mg i.v.drip/i.v q.d-bid 奥美拉唑PPI,用于消化道出血。40mg/支

9. 善宁0.1mg,i.v 续0.3mg+5%Glucose 500ml i.v.drip q.12h 八肽类生长

抑素

10. 思他宁250ug,i.v 续3mg+5%Glucose 500ml i.v.drip q.12h 14肽生长抑

素(1mg/支)

11. 雷尼替丁0.3+N.S 250ml i.v.drip q.d 2ml:50mg/支0.15 p.o bid 0.15/片

12. 去甲肾配成8mg/100ml N.S 30-50ml 口服或者灌胃4-6小时

十、护肝/降黄/抗肝昏迷药:

1. 胆维他片(茴三硫片):25mg p.o tid 25mg/片分泌性利胆药,利胆保肝,用于胆

囊炎,胆石症及消化不良。禁忌:胆道完全梗阻。

2. 加诺2#p.o tid 利胆退黄

3. 桂平150.mg+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苦参碱(中成药)

4. 泰特sig:1.8+ N.S 250ml i.v.drip q.d 还原型谷胱甘肽肝脏解毒0.6/支

5. 古拉定sig:1.2-1.8+5%Glucose 250ml qd . 还原型谷胱甘肽肝脏解毒0.6/支

6. 阿拓莫兰sig:1.2-1.8+5%Glucose 250ml qd. 还原型谷胱甘肽肝脏解毒0.6/支

7. 贝科能sig:2/3+5%Glucose 250ml qd

8. 甘利欣sig:50mg*3+5%Glucose 250ml qd(可引起水钠储留,不用于高血压患者;降酶

易反弹,故常和古拉定合用) 中成药

9. 岩黄连:4支+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退黄(可加重出血,不用于出血及消化

性溃疡病人)中成药

10. 茵栀黄sig:10ml*2/+10%Glucose 250ml qd 中成药

11. 思美泰sig:2/3+5%Glucose 250ml qd 腺苷蛋氨酸,用于肝内瘀胆。

12. 因必斯120mg i.v.drip q.d 促细胞生长素20mg/支

13. 威佳120ug i.v.drip q.d 促细胞生长素30ug/支

14. 利加隆140mg tid 水飞蓟素降酶70mg/片

15. 雅博司(门冬氨酸鸟氨酸)sig:3-4支+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促进体内氨的

代谢,抗肝昏迷。500ml液体中加入最好不超过6支,每天不超过20支为宜。

16. 肝脑清(支链氨基酸)sig:250ml qd. 减少或抑制假神经递质,抗肝昏迷。

17. 门冬氨酸钾镁sig:20/30ml+5%Glucose 250ml qd.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抗肝昏迷。

18. 谷氨酸钠sig:4支(28.75*20*4)+5%Glucose 250ml qd.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抗肝昏迷。碱血症者不宜使用。

19. 杜秘克(乳果糖)1包po tid 酸化肠道,降血氨用于便秘,肝性脑病。

十一、抗结核药:

1. 异烟肼0.3 p.o q.d

2. 利福平0.45 p.o q.d (晨空腹服用) 0.6 50kg以上

3. 利福喷丁0.45 p.o 一周两次(用于肝功能不良者)

4. 乙胺丁醇0.75 p.o q.d

5. 吡嗪酰胺0.5 p.o q.d (只用于短程化疗:4-6月)

6. 立复欣0.75+ N.S 250ml i.v.drip q.d 利福霉素钠

7. 利复星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100:0.2/袋

一般常规采用三联疗法: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疗程9-12月,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

十二、抗变态反应药:

1. 非那根25-50mg i.m 盐酸异丙嗪痰粘稠不易咳出及癫间患者慎用。25mg/支

2. 息斯敏10mg p.o q.d(空腹)10mg/片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 葡萄糖酸钙1-2g/次i.v 10%葡萄糖酸钙20ml+ 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服用强心苷者禁用,i.v过快可引起晕厥,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

4. 扑尔敏4mg p.o bid-tid 4mg/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癫间患者禁用。

5. 仙特明10mg p.o q.d 抗组胺药物

6. 司立泰(特非那丁)10mg p.o q.d 抗组胺药物忌与红霉素,抗真菌药合用,几

乎无中枢抑制作用。

作用特点:抗H1受体使胃肠,支气管,子宫等平滑肌收缩,皮肤血管扩张,还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有镇静和嗜睡作用(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布可立嗪,美克洛嗪最强)。

不良反应:有嗜睡、乏力、头痛等中枢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美克洛嗪可致畸胎。

十三、呼吸兴奋剂:

1. 可拉明(尼可刹米)5-10支+5%Glucose 500ml i.v.drip (0.375/支)

0.25-0.5/次皮下、静注,肌注极量为1.25/次。对呼吸肌麻痹者无效,对巴比

妥类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效果差,药物要达到一定浓度。

2. 洛贝林(山梗菜碱)5-10支+5%Glucose 500ml i.v.drip

3. 多沙普仑

十四、抗病毒药:

1. 利巴韦林300mg p.o bid-tid (广谱)

2. 干扰素300万u, i.m q.o.d (治疗乙肝)

3. 病毒唑0.5+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利巴韦林)

4. 阿昔洛韦对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效果较好

5. 迪都更昔洛韦200 ml i.v.drip q.d

止吐:

欧贝8mg/支止吐

欧必停5mg/支止吐

vit B6 i.v.drip

胃复安10mg i.m 5-10mg p.o tid

普瑞博思5-10mg p.o tid

血液制品:生理盐水30ml+地塞米松5mg 输血前冲管

1. 压积红细胞

2. 洗涤红细胞

3. 血小板

4. 冷沉淀物

升白造血类:益血生胶囊,生血宁胶囊,复方皂矾丸,血康胶囊(中成药)瑞白中性粒细胞刺激因子100ug/支VitB4

激素类药物:激素可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或危重发作的重要抢救药。

1.地塞米松5mg/支片剂0.75mg/片依据病情而定

2.琥珀氢考50mg/支

3.强的松片5mg/片依据病情而定

4.氢化可的松50mg/支

5.甲基强的松龙40mg+N.S 100ml i.v.drip q8h

6.美卓乐片口服甲泼尼龙片4mg/片适用于肝功能不良患者。

激素的换算:氢化可的松20mg=强的松片5mg=地塞米松0.75mg=甲泼尼龙片4mg

心血管系统药物:

1.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舌下含服,一次0.25-0.5mg 按需五分钟后可再用,不超过2mg/d 0.5mg/片;针剂1ml:5mg 抗心绞痛和控制性降压。

2. 消心痛(isosorbide 硝酸异山梨酯)

3. 鲁南欣康Tab. 40mg p.o q.d 单硝酸异山梨酯

4. 蒙达清Tab. 1#p.o q.d

5. 倍他乐克Tab. 25mg p.o bid 酒石酸美托洛尔

6. 心痛定5-10mg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

7. 得高宁Tab. 20mg p.o bid 硝苯地平

8. 拜新同Tab. 30mg p.o q.d 硝苯地平

9. 波依定Tab. 5mg p.o bid 非诺地平

10. 雅施达Tab. 4mg p.o q.d 培垛普利

11. 洛汀新Tab. 5mg-10mg p.o q.d 贝那普利

12. 代文Tab. 1#p.o q.d 缬沙坦

13. 心得安10mg/片用于甲亢引起的心律过快,室上性、室性心律过速。盐酸普萘洛尔

14. 通心络胶囊2#tid

15. 刺五加inj. 60-100ml i.v.drip q.d/q.o.d 20ml/支扩管、改善心肌缺血、改善脑循环

16. 心血通inj. 10ml+N.S 100ml i.v.drip q.d 2ml/支肌氨肽苷针

17. 葛根素inj. 10ml+G.S 250ml i.v.drip q.d 扩管

18. 西地兰inj. 0.2-0.4mg 稀释后i.v,24小时总量0.8-1.2mg,特别适用于心衰伴房颤。西地兰0.2+NS/GS 20ml i.v 慢0.4+GS 50ml i.v 慢

抗真菌:

1. 氟康唑0.4 i.v.drip q.d 100ml:0.2 抗真菌片剂50mg/片

2. 大扶康氟康唑50ml/支口服50mg/粒

3. 斯皮仁诺(伊曲康唑)25ml+5%Glucose 500ml i.v.drip 0.25g/25ml

4. 两性霉素B 从小剂量开始,只用糖配,地塞米松2.5mg

5. 阿昔洛韦对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效果较好0.25+ NS250ml i.v.drip q.12h

6. 丽科伟200ml i.v.drip q.d 更昔洛韦

7. 氟胞嘧啶500mg/粒

8. 可由软膏,迪维软膏,明竹欣(代昔洛韦)

9. 大蒜新素20mg/粒30mg:2ml/支

90mg+G.S 250ml i.v.drip q.d

主要用于肺部,消化道的真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

利尿药:

1. 速尿(lasix)20mg i.v 5分钟生效,持续2小时。

2. DHCT(氢氯噻嗪)25-50mg qd-bid 25mg/片利尿2小时开始起效,维持6-12

小时

3. 安体舒通(螺内酯)20mg bid-qid p.o 20mg/片利尿连续5天

4. 武都力1# q.d 福莫司汀细胞毒性药物,广谱抗肿瘤活性?

其他:

1. 20%甘露醇250ml i.v.drip 脱水,降低颅内压

2. 10%氯化钾inj. 5-15ml+5%glucose 500ml i.v.drip 15ml/支

3. 补达秀片口服氯化钾缓释制剂2#p.o tid

4. 10%氯化钾10ml p.o tid

5. 第孚(替硝唑)0.4 i.v.drip q.d 200ml:0.4

6. 立思丁0.5+5%glucose 250ml i.v.drip q.d/q8h 0.5/瓶

对(耐药)G+球菌效果较好夫西地酸

7. 稳可信0.5+G.S 250ml i.v.drip q.d 万古霉素静滴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严

禁肌注,不得添加其他药物,是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最后一道防线。

8. 他格适(替考拉宁)头三剂400mg q12h 维持400mg qd 200mg/瓶

9. 硫酸抗敌素50万+5%glucose/N.S 500ml i.v.drip q.d

10. 万迅0.4+G.S 250ml i.v.drip q.d 去甲万古霉素

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问题:

1.当化疗中,肝功能轻度增高(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2倍),可在护肝药(如泰特,肌苷等)应用下继续抗结核治疗。

2.肝功能增高(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刚好2倍左右),可先停用利福平,其他药物继续使用,肝功能一周复查一次。

3.肝功能增高(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2倍左右),抗结核药物全部停用。

4.上结核化疗前,最好常规查乙肝三系。

肺脓肿的抗感染药物应用:

1.由于肺脓肿疗程达2-3个月,故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一成不变。我们组教授形象的描述为肺脓肿的抗菌药物应用为“车轮战”:即选好几种有效的抗生素组合,轮流使用。前提条件是:有效的抗生素。(所选抗生素治疗如有效体温一般在治疗3~10天内降至正常,宜持续8~12周,直至胸X线上空洞和炎症消失,或仅有少量稳定的残留纤维化。)

2.即使使用抗生素有效,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也不能整个疗程用同样的几种的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一般1-2周后就考虑换用另一组有效抗生素。

3.对于老年体质较差的病人,当然需要注意是否发生真菌二重感染。一般对于老年危重或者体质较差的患者,常规在应用抗生素一周左右就必须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4.对于肺脓肿病人,尽量使用静脉给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5.加强支持营养及对症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抗生素有好多种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类: 1.倍他-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针,氨氯西林针、青霉素G针等;(2).头孢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唑林针、头孢拉定针、头孢曲松针、头孢哌酮针、头孢他啶针、头孢夫辛针等;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3.喹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等; 4.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5.其他类(分子结构各不相同,属于几个小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还有一大类是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环素等,这类药副作用比较大,现已很少用!

对乙酰胺基酚不是抗生素,他属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主要用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痛经,关节痛等。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呼吸科)

呼吸内科是应用抗生素相对较多的科室,如何规范极其重要。关注其发展是当务之急.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ˉ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ˉ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I]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I](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I],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B]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部分常用抗生素配制

常用抗生素配制 一、试验中抗生素应用的种类: 1.倍他-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针,氨氯西林针、青霉素G针等;(2).头孢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唑林针、头孢拉定针、头孢曲松针、头孢哌酮针、头孢他啶针、头孢夫辛针等;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3.喹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等; 4.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5.其他类(分子结构各不相同,属于几个小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还有一大类是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环素等,这类药副作用比较大,现已很少用! 对乙酰胺基酚不是抗生素,他属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主要用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痛经,关节痛等。 二、试验中常用抗生素配制 1、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2、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3、甲氧西林(methicillin)(100mg/ml) 溶解1g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37.5ug/ml终浓度与100ug/ml氨苄青霉素一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4、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ml) 溶解100mg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5、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mg/ml) 溶解250mg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2.5ug/ml~2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6、链霉素(streptomycin)(50mg/ml) 溶解0.5g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7、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5mg/ml)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临床中,抗生素种类繁多,死记硬背是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抗生素及其抗菌谱。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6.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内容解释: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收到干扰;主要作用于G+细菌;其中,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常见的代替抗生素的中成药

抗生素替代中成药 一、呼吸系统炎症常用药 1、蒲地蓝消炎片: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 等的治疗。 2、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通便,消炎,一般应用于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 3、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4、银黄胶囊/颗粒: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5、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湿热泄泻。(咽喉炎、急 性肠炎等) 6、黄连上清片: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7、穿心莲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热淋涩痛、肿痛疮疡等。对急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腮腺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8、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9、三黄片: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10、众生片/丸/胶囊: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疮毒等症。 11、清热散结片:消炎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疮疖疼痛,中耳炎,皮炎湿疹 12、喉痛灵片:清热解毒,消炎,清咽喉。用于咽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炎,疖疮等。 13、复方公英片: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14、清咽片:清凉解热,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肿痛,声嘶音哑,口干舌燥,咽下不利。(急慢性咽炎) 15芩黄喉症胶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 16、复方气管炎片:呼吸道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 17、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8、复方鱼腥草片: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19、黄芩片:消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0、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二、消化系统炎症 1、消炎利胆片:具有消炎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及肝胆结石并发 感染者。 2、青叶胆片: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肝胆囊炎、尿道炎等) 3、复方黄连素片: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 疾见上述证候者。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一、简述如何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 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药和杀蜱螨药)。 由于动物的寄生虫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光 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 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 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适应症 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 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 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迅速溶 于水中。 高效

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 广谱 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 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得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投药方便 通过饮水、混饲、皮肤浇泼(透皮剂)等方式给药比较方便。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有些蠕虫或球虫容易对某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产生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导致经济损失,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轮换用药是指一种抗寄生虫药连用数月后,换

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穿梭用药是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刀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在同一饲养期内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物。 用药原则 要根据所用动物及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剂型和投药途径。要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体制、病情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了解用药历史,注意配伍禁忌,重视科学养殖,定期阶段性驱虫,减少经济损失。在制定驱虫计划时,考虑到长期使用一种药品及低剂量长期添加,造成畜禽对药品的敏感性下降,用药后达不到一定效果,导致寄生虫病严重,要做到定期更换或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减少耐药虫株的出现。在实施全群驱虫时,先进行小群实验,避免发生大批中毒,以确保疗效,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严禁超剂量用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驱虫后要集中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防止病原扩散。驱虫药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以免误食,操作人员也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氨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教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及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球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最强。 1、1、1、5 抗G-杆菌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类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及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类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地嗪、头孢甲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第二代弱,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啶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活性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的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了黄 1、1、3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

抗生素及其特点

抗生素的分类及其特点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 西索米星及链霉素。主要抗G-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 不动杆菌等。其中阿米卡星作用最强。抗G+ 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以链 霉素最好。对厌氧菌无效。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 的限制。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属广谱抗生素。因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 体及军团菌感染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 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 球菌、G- 杆菌及厌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 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 阿奇霉素对G+ 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 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 治疗的第一选择。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 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主要讲到的内容。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的效力,对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的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和痢疾,现在使用的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强的,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的肺炎的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的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的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的喹诺酮类的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的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的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它的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的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的作用是一定增加的。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的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的作用,它的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的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的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具体的抗菌谱是什么样的?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的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的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是耐药的,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的,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的。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的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的敏感性。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见的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

口腔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系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或用合成、半合成法制造。抗生素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此外,有的抗生素还有抗肿瘤及其它作用。 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化学特性,常用的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脂类、抗霉菌类及其它抗菌药物。本节重点介绍治疗牙髓病常用的抗生素。 一、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一)抗生素使用指征 牙髓病治疗中使用抗生素较少,只有在根尖周组织发生较重的急性炎症,或感染扩散至颅颌面部等情况下才使用,尤其是并发全身中毒症状者。 对于较轻的炎症,主要是通过开髓清腐,消除感染源;并通过机体内在的免疫力,抵御细菌的感染,一般在数天之后炎症即可消除。但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或合并有其它感染性、消耗性疾病,以及体力衰弱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如:风湿性心脏病、未控制的糖尿病、爱滋病等。对于有上述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是为了防止原发病加重或复发,同时也有利于牙髓病的治疗。 (二)抗生素的选择与联合用药 口腔内有多达350多个菌属,其中大多数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一部分为需氧菌。唐安尧等报告45例感染根管细菌分离 情况,结果厌氧菌株有159株,占66.5%;需氧菌80株,占3 3.5%。并对45例感染根管进行细菌分类,其中需氧菌与厌氧菌

单独感染的各3例,各占6.67%;而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有39例,高达86.7%。 在分离的239株细菌中,若以革兰氏染色分类,阳性有131株,占54.81%;阴性有108株,占45.19%。因此,在治疗牙髓病感染使用抗生素时,应选用抗厌氧菌与抗需氧菌的药物联合组成方剂,以杀灭混合感染的细菌。在选用抗需氧菌抗生素时,应考虑到有存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同时感染的可能,故需选择一种广谱的抗生素,或选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与抗革兰氏阴性菌的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将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应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和可能感染的细菌种类综合考虑,在条件允许时应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的结果除了有协同作用外,如选药不当还可能产生无关、累加或拮抗(antibiosis)作用,尤其是后者,将会影响治疗延误病情。此外,有的抗生素针剂放在同一瓶液体或同一注射器中混合使用,除了会降低抗生素的效价外,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出现混浊或沉淀等结果,属配伍禁忌,应予重视。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其作用范围亦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才能合理用药。就抗菌谱而言,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及抗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为广谱抗生素,既可抗革兰氏阳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 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 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一杆菌为主(如肠 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 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 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B -内 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B -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 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B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 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B -内酰胺酶, 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

常用抗生素总结

常用抗生素总结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 1.青霉素类 ①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G抗菌作用强,但抗菌谱窄。 1)G+球菌常见包括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MSSA),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效果较差(肺炎血绿,葡萄表皮肠)。 2)G+杆菌常见包括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炭破产)。 3)G-球菌常见包括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您老)。 4)部分放线菌,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鼠咬热螺旋体(放李梅鼠回沟)。 常见抗菌药: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 ②苄星青霉素G。 ②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抗菌谱同青霉素G。 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硝西林,氟氯西林(甲苯非氯硝)。 抗菌谱同青霉素G,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有效。 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G+抗菌谱同青霉素G。 阿莫西林:G-菌常见包括沙门菌,伤寒菌,流感嗜血杆菌,变形杆菌(沙寒流行)。 氨苄西林:G-菌常见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白流大变寒布)。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派美卡)。在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基础上,加上铜绿假单胞菌。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

G-菌常见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枸橼酸杆菌,志贺菌,沙门菌(傻大克援贺)。 2、头孢类 ①第一代头孢: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安坐抢分啦)。 G+菌抗菌谱同青霉素类。 G-菌常见包括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卡门嗜血,克雷大肠变形计)。 ②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丙烯(孟扶克丙烯)。抗菌谱同一代头孢。对部分厌氧菌敏感。 ③第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泊肟酯(他派曲伯赛)。抗菌谱同二代头孢。 ④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比啰)。抗菌谱同第三代头孢。 ⑤第五代头孢: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洛林比托罗)。 抗菌谱同一代头孢,对MRSA敏感。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①头孢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洗煤炭)。 抗菌谱类似于二代头孢,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敏感。 ②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雅美怕他)。抗菌谱同三代头孢。 ③氧头烯类:拉氧头孢、氧氟头孢(拉夫)。抗菌谱同碳青霉烯类。 ④青霉烯类:法罗培南。抗菌谱同碳青霉烯类。 ⑤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对需氧G-菌敏感,常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沙雷菌、枸橼酸菌,志贺菌(肺科流感,傻大志原形)。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抗生素合理应用讲课讲稿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阿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则是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后所获得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如:氨苄西林。那些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对细菌或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严格的说只能称为抗菌药或抗真菌药,而不能称为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菌药。 (二)相关概念 1.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含义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要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是国际合理用药调研中心对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为此特提出“五个正确”来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正确的用法用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终点。“五个正确”中以正确地选择抗生素为首要,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疗效。 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 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

特点,为针对性地选用药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还要充分了解各种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本地区、本单位的细菌耐药状况,为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提供合理的依据。 1.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下面详细介绍抗细菌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依据化学结构的特点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以及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与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破裂而迅速死亡。因此他对繁殖期的细菌有超强的杀灭作用,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且他还具有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各种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1、表2、表3。 (2)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外漏,从而引起细菌死亡。本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强,为一静止期的快效杀菌剂。由于本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等毒副作用,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预防性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的严重感染,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各种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4。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常见疾病的抗生素应用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 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 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 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 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 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 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 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 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 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 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 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 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 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持久,不良反应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