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3粤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3粤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3粤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3粤教版必修2

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合理选择零势面;

2、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2、通过理论推导,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

3、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加以推广;

4、通过例题的讲解,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合作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的胆识、准确的表达能

力;

2、通过理论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成立的条件

教学难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先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入手,提问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量(机械能)是否相等,进而引出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斜面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图象),猜想、讨论、分析、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从方法论上影响学生;之后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动能定理验证结论,将理论和实验推理很好的相结合;在条件讨论过程中设计多个情景,通过不同情况下让学生寻找力做功的共性,师生互动讨论归纳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最后运用提桶碰鼻实验来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复习动能定理的内容。

一、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子:蹦床运动——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瀑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撑杆跳高——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结论: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能和势能亦如此。

过渡: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是通过什么途径完成的呢?在转化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呢?

导入二

1、复习回顾

教师提问;

①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它们各是如何定义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本章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即:W=WK2-WK1。)

2、观看视频(过山车)

从视频中我们能看出过山车的能量发生了转化,由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那它们的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这个问题。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已掌握“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为实现“嫦娥”飞船月地返回任务奠定基础.如图虚线为地球大气层边界,返回器与服务舱分离后,从a 点无动力滑入大气层,然后经b 点从c 点“跳”出,再经d 点从e 点“跃入”实现多次减速,可避免损坏返回器。d 点为轨迹最高点,离地面高h ,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返回器( )

A .在d 点处于超重状态

B .从a 点到e 点速度越来越小

C .在d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GM

R

D .在d 点时的线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肥皂泡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色散现象

B .机械波和电磁波本质上相同,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

C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体时,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往往在镜头前贴上增透膜

D .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缝越宽,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3.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岀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卢瑟福就是杰出代表之一。关于卢瑟福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的量子化,并且发现了中子

B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414171

2781He N O H +→+

C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结构模型

D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4.有关量子理论及相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量量子化的观点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的

B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 .一个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D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5.如图所示,B、M、N分别为竖直光滑圆轨道的右端点,最低点和左端点,B点和圆心等高,N点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α=?。现从B点的正上方某处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经圆轨道飞出后以水平上的v通过C点,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v gR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一下结论正确的是

A.C、N的水平距离为R B.C、N的水平距离为2R

C.小球在M点对轨道的压力为6mg D.小球在M点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6.如图,一演员表演飞刀绝技,由O点先后抛出完全相同的三把飞刀,分别垂直打在竖直木板上M、N、P三点.假设不考虑飞刀的转动,并可将其看做质点,已知O、M、N、P四点距离水平地面高度分别为h、4h、3h、2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把刀在击中板时动能相同

B.三次飞行时间之比为1:2:3

C.三次初速度的竖直分量之比为3:2:1

D.设三次抛出飞刀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θ1>θ2>θ3

7.一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x

t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10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4m/s2 C.物体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9.4m/s

D .物体在前5s 内的位移是45m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 .用三棱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C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后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D .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电效应都是光具有波动性的表现

9.双星系统中两个星球 A 、B 的质量都是 m ,相距 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实际观测该系统的周期 T 要小于按照力学理论计算出的周期理论值 T 0,且0

1()=

k k T ,于是有一人猜测这可能是受到了一颗未发现的星球 C 的影响,并认为 C 位于 A 、B 的连线正中间,相对 A 、B 静止,则 A 、B 组成的双星系统周期理论值 T 0 及 C 的质量分别为( )

A .2

22L Gm

π,2

14k m k + B .3

22L Gm π,214k m k - C .3

22Gm L π,2

14k m k

+ D .3

22L Gm

π,2214k m k - 10.如图,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2q 的金属块a ,在绝缘光滑水平台面上以水平初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正碰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静止金属块b ,碰后金属块b 从高台上水平飞出,金属块a 恰好无初速度下落(金属块a ,b 均可视为质点)。已知在足够高的光滑高台边缘右边空间中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区域足够大)。场强大小E =

2mg

q

,碰撞前后两金属块之间的库仑力不计,空气阻力不计。则( )

A .在水平台面上碰后金属块b 带电荷量为+2q

B .在水平台面上碰撞后金属块b 的速度为

2

v C .第一次碰撞后两金属块不可能发生第二次碰撞

D .碰撞后运动过程中金属块b 距高台边缘的最大水平距离20

4v 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如图所示,实线为正电荷与接地的很大平板带电体电场的电场线,虚线为一以点电荷为中心的圆,a 、b 、c 是圆与电场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虚线为该电场的一条等势线

B .a 点的强度大于b 点的强度

C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

D .检验电荷-q 在b 点的电势能比c 点的大

12.歼-15飞机是我国研制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某飞行训练中,第一次舰保持静止,飞机从静止开始沿甲板运动,当飞机的速度为v 时通过的距离为x 1,经历的时间为t 1;第二次舰以速度v 0匀速运动,飞机相对甲板由静止开始沿舰运动的同方向加速,当飞机相对海面的速度为v 时沿甲板通过的距离为x 2,经历的时间为t 2。设两次飞机均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等。则( )

A .1211t t =

B .120t v t v v =-

C .2

120

()x v x v v =- D .2

12220

x v x v v =- 1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 中,两个带等量负电荷的物体AB (不计AB 间的相互作用)用质量不计的轻弹簧直接相连,在恒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A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2μμ、且12μμ>,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某时刻轻弹簧突然断开,A 在F 作用下继续前进,B 最后静止在斜面上,则( )

A .轻弹簧断开前,摩擦力对

B 的冲量大于对A 的冲量 B .B 静止前,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轻弹簧断开瞬间,B 物体加速度为零

D .轻弹簧断开后,A 物体所受重力的功率变大、电势能增大

14.如图所示,有上下放置的两个宽度均为0.5m L =的水平金属导轨,左端连接阻值均为2Ω的电阻1r 、

2r ,右端与竖直放置的两个相同的半圆形金属轨道连接在一起,半圆形轨道半径为0.1m R =。整个装置

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2T B =。初始时金属棒放置在上面的水平导轨上,金属棒的长刚好为L ,质量1kg m =,电阻不计。某时刻金属棒获得了水平向右的速度02m/s v =,之后恰好水平抛出。已知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2

10m/s g =,不计所有摩擦和导轨的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棒抛出时的速率为1m/s

B .整个过程中,流过电阻1r 的电荷量为1

C C .最初金属棒距离水平导轨右端1m

D .整个过程中,电阻2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1.5J

15.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平行玻璃砖厚度为d ,底面镀有反光膜CD ,反光膜厚度不计,一束光线以45°的入射角由A 点入射,经底面反光膜反射后,从顶面B 点射出(B 点图中未画出)。已知玻璃对该光线的折射率为2,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考虑多次反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光线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c

B .该光线在玻璃中的折射角为30°

C .平行玻璃砖对该光线的全反射临界角为45°

D .为了使从A 点以各种角度入射的光线都能从顶面射出,则底面反光膜面积至少为24d π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在用“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 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下列措施对提高实验精度没有作用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α不宜过小

B.P1P2间距适当大些

C.选用d稍微大点的玻璃砖

D.OP2间距尽可能小些

(2)下列因素对Δy大小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

A.入射角α

B.玻璃砖的折射率n

C.P1P2之间的距离

D.玻璃砖的厚度d

17.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玩具上的小直流电动机转动的角速度大小,如图甲所示,将直径约为3cm的圆盘固定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的侧面上,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 实验时,应先接通________(选填“电动机”或“打点计时器”)电源.

(2) 实验得到一卷盘绕在圆盘上的纸带,将纸带抽出一小段,测量相邻2个点之间的长度L1,以及此时圆盘的直径d1,再抽出较长的一段纸带后撕掉,然后抽出一小段测量相邻2个点之间的长度L2,以及此时圆盘的直径d2,重复上述步骤,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其中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测得打下这些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测得此时圆盘直径为5.60cm,则可求得电动机转动的角速度为

________rad/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该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纸带运动速度(v)与相应圆盘直径(d)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线,可知电动机转动的角速度在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

18.如图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 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s内与A 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m.

(1)求B车运动的速度v 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

(2)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x0应满足什么条件?

19.(6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轨道竖直放置,质量为m 的球1在恒力F (力F 未知,且未画出)的作用下静止在P 点,OP 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πθθ?

?

<

??

?

,质量也为m 的球2静止在Q 点。若某时刻撤去恒力F ,同时给小球1一个沿轨道切向方向的瞬时冲量I (未知),恰能使球1在轨道内侧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且与球2发生弹性正碰。小球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求: (1)恒力F 的最小值为多大? (2)瞬时冲量I 大小为多大?

(3)球2碰撞前后对轨道Q 点的压力差为多大?

20.(6分)如图所示,在纸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以第Ⅲ象限内的直线OM (与负x 轴成45°角)和正y 轴为界,在x<0的区域建立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场强大小E=2 V/m ;以直线OM 和正x 轴为界,在y<0的区域建立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1T .一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 沿y 轴负方向以v 0=2×

103m/s 的初速度射入磁场.己知粒子的比荷为q/m=5×104C/kg ,求: (1)粒子经过1/4圆弧第一次经过磁场边界时的位置坐标? (2)粒子在磁场区域运动的总时间?

(3)粒子最终将从电场区域D 点离开电,则D 点离O 点的距离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d 点处做向心运动,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地心,应处于失重状态,A 错误;

B 、由a 到c 由于空气阻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由c 到e 过程中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a 、c 、e 点时速度大小应该满足a c e v v v >=,B 错误;

C 、在d 点时合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

2

d GMm

ma R h +=

故加速度大小

2()

d R GM

a h =

+

C 错误;

D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其他轨道的环绕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D 正确。 故选D 。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肥皂泡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故A 错误;

B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而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传播,机械波和电磁波本质上不相同,故B 错误;

C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体时,为减少反射光的干扰,通过偏振片来阻碍反射光进入镜头,故C 错误;

D .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缝越宽,和光波长差距越大,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D 正确。 故选D 。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子是查德威克发现的,故AC 错误;

B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414171

2781He N O H +→+,故B 正确;

D .α粒子散射实验不能说明原子核内存在中子和质子,故D 错误。 故选B 。 4.C 【解析】 【详解】

A .能量量子化的观点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选项A 错误;

B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根据光电效应方程=km E hv W U e =-遏制逸出功,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是线性关系,但不是成正比,选项B 错误;

C .一个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分别对应于4→3,3→2,2→1,选项C 正确;

D .α射线、β射线不是电磁波,只有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选项D 错误; 故选C 。 5.C 【解析】 【详解】

AB .小球从N 到C 的过程可看作逆过来的平抛,则

cos N v v α= sin N v gt α= CN x vt =

解得:

2N v v ==

CN x =

故A 、B 项错误。

CD .小球从M 到N 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2211(cos )22

-N M mg R R mv mv α--=

对小球在M 点时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

M

NM

v F mg m R

-= 解得:

6NM F mg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在M 点对轨道的压力为6mg 。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 故选C 。 6.D 【解析】 【详解】

A.将飞刀的运动逆过来看成是一种平抛运动,三把刀在击中板时的速度大小即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运动时间为t =

0x v t ==平位移大小相等,由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不等,即打在木板上的速度大小不等,故三把刀在击中板时动能不同;故A 错误.

B.

竖直方向上逆过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为t =

=故B 错误.

C.三次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等于平抛运动下落的速度竖直分量,

由y v gt ==可得它们得竖直分速度

故C 错误.

D.设任一飞刀抛出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

2tan y v h

v x θ=

==

,则得θ1>θ2>θ3;故D

正确. 7.A 【解析】 【详解】

AB .由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

201

2

x v t at =-

可得:

012

x v at t =- 结合x

t t -图象可知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速度、斜率:

12

k a =

则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v 0=10m/s ,加速度大小为: a=0.8m/s 2

故A 正确,B 错误; C .由:

012

x v at t =- 可得,物体在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8.8m/s ,故C 错误;

D .前5s 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物体在前5s 内的位移是40m ,故D 错误。 故选A 。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光导纤维的内芯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故A 错误;

B .用三棱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故B 正确;

C .由于c

n v

=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后速度变小,但是光频率不变,则波长变短,故C 错误; D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具有波动性的表现,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表现,选项D 错误。 故选B 。 9.D 【解析】 【详解】

两星的角速度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知:

22

122Mm G

m r m r L

ωω== 可得 r 1=r 2 ①

两星绕连线的中点转动,则有:

2222042

m L

G m L T π=?? ② 所以

02T = ③ 由于C 的存在,双星的向心力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则

2222242()2

m Mm L G G m L L T π+=??

④ 又

T

k T = ⑤ 解③④⑤式得

2

2

14k M m k

-= 可知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0.D 【解析】 【详解】

A .由于金属块a 与金属块b 完全相同,根据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可知金属块a 与金属块b 的电荷量相等,即在水平台面上碰后金属块b 带电荷量为q +,故A 错误;

B .金属块a 与金属块b 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a b m v m v =

解得在水平台面上碰撞后金属块b 的速度为: 0v v =

故B 错误;

C .碰后金属块a 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受到电场力和高台边缘对金属块a 的支持力,处于静止状态;碰后金属块b 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电场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第一次碰撞后两金属块会发生第二次碰撞,故C 错误;

D .碰撞后运动过程中金属块b 在水平方向有:

2qE

a g m

=

= 距高台边缘的最大水平距离:

220024v v x a g

==

故D 正确。 故选D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CD 【解析】 【详解】

A .虚线上各点的电场线与虚线不都是垂直的,则虚线不是该电场的一条等势线,选项A 错误;

B .因b 点的电场线较a 点密集,则a 点的强度小于b 点的强度,选项B 错误;

C .正电荷到a 点间平均场强比正电荷到b 点的平均场强小,则正电荷与a 点间电势差小于正电荷与b 点间电势差,可知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选项C 正确;

D .通过画出过b 点的等势线可知,b 点的电势低于c 点,则检验电荷-q 在b 点的电势能比c 点的大,选项D 正确。 12.BC 【解析】 【详解】

当舰静止时,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at 1 v 2=2ax 1 当舰运动时,有 v-v 0=at 2

2202

20212v t at t x v ??+- ??=?

整理得:

120t v t v v =- 2

120

()x v x v v =-

故BC 正确,AD 错误。 故选BC 。 13.BD 【解析】 【详解】

A .设A

B 所带电荷量均为q -,则物A 所受摩擦力

1()cos A A f m g qE μθ=+ 2(cos )B B f m g qE μθ=+

由于不知道A m 与B m 的大小,故无法判断A f t 与B f t 的大小关系,故A 错误; B .B 静止前,AB 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B 正确;

C .轻弹簧断开瞬时,B 物体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

D .物体A 在轻弹簧断开前,在拉力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弹簧断开后,少了向下的拉力,物体A 所受合力向上,做加速运动,所以重力的功率增大,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故D 正确。 故选BD 。 14.AC 【解析】 【详解】

A .金属棒从半圆形金属轨道的顶点恰好水平抛出,则有

2

v mg m R

=

1m/s v ==

选项A 正确;

BC .对导体棒在水平导轨上运动应用动量定理得

0BIL t mv mv -?=-

0BqL mv mv -=-

解得回路中产生的电荷量为 1C q =

1212

1C B Lx

q

r r R r r ?Φ?=

==+总

解得导体棒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m x =

流过1r 的电荷量

0.5C 2

q

q '=

= 选项B 错误,C 正确;

D .根据能量守恒得回路中产生的总热量

2201122

Q mv mv =

- 解得 1.5J =Q

电阻2r 上产生的热量

20.75J 2

Q

Q =

= 选项D 错误。 故选AC 。 15.BC 【解析】 【详解】

A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2=c

n v

=

则该光线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

2

v =

故A 错误。

B .由折射定律得sin sin n α

β

=

,可得

β=30° 选项B 正确;

C .设临界角为C ,则有

12

sin 2

C n =

=

得 C=45°

故C 正确。

D .为了使从A 点以各种角度入射的光线都能从顶面射出,反射光线不能在顶面发生全反射,则底面反光膜半径至少为 r=dtanC=d

面积πd 2,故D 错误。 故选BC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D C 【解析】 【详解】

(1)[1]增大α角,P 1P 2距离适当大一些,选用较厚的玻璃砖都可以提高精度,OP 2距离小一些不会提高精度,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2]直接根据图中的光路分析可得,P 1P 2间的距离对于Δy 无影响,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17.打点计时器 1.8 64 不变 【解析】 【分析】

(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接通电动机的电源;(2)根据

求解线速度,根据

解角速度;(3)根据v=ωr=ωD 结合图像判断角速度的变化.

【详解】

(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接通电动机的电源;

(2)纸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角速度;

(3) 根据v=ωr=ωD ,因v-D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可知 ω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 18. (1)12m/s ,3m/s 2 (2)x 0>36m 【解析】 【详解】

(1)在11s t =时A 车刚启动,两车间缩短的距离: 1B 1x v t =

代入数据解得B 车的速度:B 12m/s v = A 车的加速度: B

21

v a t t =

- 将25s t =和其余数据代入解得A 车的加速度大小:23m/s a =

(2)两车的速度达到相等时,两车的距离达到最小,对应于v t -图像的25s t =时刻,此时两车已发生的相对位移为梯形的面积,则: B 121

()2

x v t t =+

解得36m x =,因此,若A 、B 两车不会相撞,则两车的距离0x 应满足条件:036m x > 19. (1) min sin F mg θ=;(2) (32cos )I m gR θ=+(3) 5mg 【解析】 【详解】

(1)恒力F 垂直OP 斜向上时,恒力F 最小,此时恒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则 min sin F mg θ=

(2)球1恰运动到圆周的最高点,有

2

1v mg m R

=

球1由P 点运动到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

10

11(1cos )22

mgR mv mv θ-+=- 小球的瞬时冲量为

0I mv =

联立解得

(32cos )I m gR θ=+

(3)由于发生弹性碰撞,且质量相等,故二者速度交换,球2也能恰好通过最高点, 对球2,碰后由最高点到Q 点的过程中,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1

222

mv mgR mv += 且有

2N v F mg m R

-=

联立解得

6N F mg =

碰前球2静止,故

N F mg '=

故支持力差为

5N N F F mg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2碰撞前后对轨道Q 点的压力差为5mg.

20.(1)粒子经过圆弧第一次经过磁场边界时的位置坐标为(﹣0.4m ,﹣0.4m ); (2)粒子在磁场区域运动的总时间1.26×

10﹣3s ; (3)粒子最终将从电场区域D 点离开电场,则D 点离O 点的距离是7.2m . 【解析】

试题分析:(1)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运动的半径,从而即可求解; (2)根据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可求出在磁场中总时间;

(3)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将其运动分解,运用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解:(1)微粒带负电,从O 点射入磁场,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轨迹如图. 第一次经过磁场边界上的A 点 由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滚动检测5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滚动检测5 滚动检测(五)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7分) lo下而关于物体的惯性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o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 C.人造地球卫星有惯性 D.太空中飘荡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答案C 2.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变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上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解析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A正确:速度是矢呈:,速度的变化 要从大小、方向两方而去考虑,B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泄有力的作用,物体也一泄有 加速度,但无法知逍加速度是否在改变,所以C正确,D不正确. 答案D 图] 3.(2011 ?青岛高一检测)如图1所示,乘客在公交车上发现车厢顶部A处有一小水滴 Ao向前加速运动Bo向前减速运动 C.向后匀速运动Do向后减速运动 落下,并落在地板偏前方的万点处,由此判断公交车的运动情况是 解析水滴离开车顶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离开时的速度不变,而水滴落点B 在月 点正下方的前而,表明若车向前行驶,水滴下落时,车正在减速,A错,B对.若车向后减速运动 时,水滴下落时将落在月点正下方的后方,C、D错。 答案B

4?由牛顿第二立律F F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用很

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左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也很小,眼睹观察不到 C.推力小于桌子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加速度为负值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 解析牛顿第二泄律的表达式尸=加曰中的力尸是指合「外力,用很小的力推很重的桌子时,桌子不动,是因为桌子与地而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推力,推力与桌子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为零,所以桌子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仍然静止不动,牛顿第二泄律同样适用于静止的物体,所以A、B、C都不正确,只有D正确。 答案 5o把两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串接起来,甲挂在支架上,乙的秤钩上吊一重10 N 的物体,不”计秤本身重量,当物体静止时,则两只弹簧秤的示数为 ()。 A.都是10 N B.都是5 N Co甲为10 N,乙为零 Do乙为10 N,甲为零 解析对乙秤,下挂10 N的物体,则示数应为10 N,在甲秤下挂乙秤,由于乙秤受力10N, 故乙给甲秤的作用力仍为10 N,所以甲秤读数为10 N,故B、C、D均错误,A正确。 答案A 图2 6.将物体竖直上抛,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 A.1 : 10 B.10 : 1 C。9 : 1 Do 8 : 1 解析由l t图象知物体上升、下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决=9m/s[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二学期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0-2011第二学期物理试卷 《抛体运动》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总分41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8-11题为多选题,每题5分,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D.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 3.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时间长B.速度小的时间长 C.一样长D.质量大的时间长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A.1∶4 B.2∶3 C.4∶9 D.9∶16 6.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

A .绳的拉力大于A 的重力 B .绳的拉力等于A 的重力 C .绳的拉力小于A 的重力 D .绳的拉力先大于A 的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 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的大圆环,半径为R ,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 点,有两个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 ,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 ) A .(2m +2M )g B .Mg -2mv 2/R C .2m (g +v 2/R )+Mg D .2m (v 2/R -g )+Mg 8.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匀变速运动的有(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 C .平抛运动 D .竖直上抛运动 9.水滴自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至落地前的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则( ) A .风速越大,水滴下落的时间越长 B .风速越大,水滴落地时的瞬时速度越大 C .水滴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与风速无关 D .水滴下落的时间与风速无关 10.在宽度为d 的河中,水流速度为v 2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1(且v 1>v 2),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 ) A .可能的最短渡河时间为 2 d v B .可能的最短渡河位移为d C .只有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渡河时间才和水速无关 D .不管船头与河岸夹角是多少,渡河时间和水速均无关 1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B .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 C .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 .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 二、实验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2.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 R = 20cm 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 0.2m/s ,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 2 ,它的周期为______s 。 13.在一段半径为R = 15m 的圆孤形水平弯道上,已知弯道路面对汽车轮胎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μ = 0.70倍,则汽车拐弯时的最大速度是 m/s 。 1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A 点 (第11题)

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详细版)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参考系 质点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路程与位移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计时器 数字计时器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的思考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猜想与验证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两个有用的推论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弹性与弹性限度 探究弹力 力的图示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研究静摩擦力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共点力 力的等效 力的替代 寻找等效力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分力的计算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数据的图像表示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 数字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示 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六节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的解释 完全失重现象 第七节力学单位 单位制的意义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本章复习与测试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重点强化卷 (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 4 m/s ,经过 4 s 速 度达到 12 m/s ,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s 2 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 2 m/s 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6 m/s D .汽车的位移为 32 m 22 122 -42 变化量 Δv =at = 2× 1 m/s =2 m/s ,B 正确;汽车的 位移 x = 2×2 m =32 m ,D 32 v = 4 m/s = 8 m/s ,C 错误. 【答案】 C 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Δx 所用时间为 t 1.紧 接着通过 下一段位移 Δx 所用时间为 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 2Δx t 1 -t 2 A.t 1t 2 t 1+ t 2 B. Δx t 1-t 2 B.t 1t 2 t 1+t 2 2Δx t 1+ t 2 C.t 1t 2 t 1-t 2 Δx t 1+ t 2 D.t 1t 2 t 1- t 2 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1,平均速 度为 v 1= t1 ,物体通过后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2,平均速度为 v 2=t2.速度由 t 1+t 2 v 2 - v 1 2Δx t 1- t 2 v 1变化到 v 2的时间为Δt =t 2 t ,所以加速度 a = Δt =2t1t2x t t 1+t t 2 , A 正 确. 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 a = 12-4 m/s 2=2 m/s 2 ,A 正确; 汽车每秒速度的 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 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2.方法与过程 (1)类比直线运动认识曲线运动、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和曲线运动的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引入曲线运动

教师:在必修一里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我们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他的运动轨迹是直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做的并非是直线运动,比如玩过山车的游客的运动、火车在其轨道上的运动、风中摇曳着的枝条的运动、人造地球围绕地球的运动(图片)。 问题1:在这几幅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 (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教师:我们把像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线运动引入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曲线运动,并借助实例归纳出曲线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方向 问题2:我们知道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方向始终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在做曲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的方向又有什么特点呢? (方向时刻在改变) 问题3: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每时每刻所对应速度的方向呢? 教师:我们猜想一下,钢珠从弯曲的玻璃管中滚落出,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重点强化卷(一) 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在匀速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物体,物体有水平速度,故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C对、D错;飞机的速度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等,故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A、B错.【答案】 C 2.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1所示,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初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图1 A.同时抛出,且v1<v2 B.甲比乙后抛出,且v1>v2 C.甲比乙早抛出,且v1>v2 D.甲比乙早抛出,且v1<v2 【解析】两球在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要相遇,则甲竖直位移需比乙大,那么甲应早抛,乙应晚抛;要使两球水平位移相等,则乙的初速度应该大于甲的初速度,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3.人站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某同学站立于地面上,朝着地面正前方的小洞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出手时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v0,结果球越过小洞,没有进入.为了将球水平抛出后恰好能抛入洞中,下列措施可行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保持v0不变,减小h B.保持v0不变,增大h C.保持h不变,增大v0 D.同时增大h和v0 【解析】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x=v0t,球越过小洞,没有进入,说明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偏大,可以减小t,A对,B错;选项C、D都使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变大,C、D错. 【答案】 A 5.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 A.v0 g B. 2v0 g C. 4v0 g D. 8v0 g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其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v0t,竖直方向的位 移y=1 2gt 2且y=2x,解得:t= 4v0 g,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6.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至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学习1、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1、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现象有哪些?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 2、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如何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方向?你认为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3、什么时候抛体运动是直线运动?什么时候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课堂导学: ※学习探究 1、抛体运动 ①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向抛出,仅在作用下物体的所做运动 ②条件:和 ③种类:、、、 2、曲线运动 ①曲线运动速度方向:速度(即瞬时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方向,并指向物体的方向 ②曲线运动特点:曲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即加速度零 3、抛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条件 ①抛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 ②抛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典型例题 1、将一纸片向空中抛出,这一纸片所做的运动是抛体运动吗?() A、是 B、不是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A、速率(即速度大小) B、速度方向 C、速度 D、加速度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A V 0 F V 0 C F B V 0 F D V 0 F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一物体被抛出后在空中沿一条弧线飞行,物体飞行到最高点时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 、A 方向 B 、B 方向 C 、C 方向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曲线运动中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但可以等于恒量 C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不可能受恒力作用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3、若已知物体运动初速度V 0的方向及该物体受到的恒定合外力F 的方向,则可能的轨迹是( )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抛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著名铅球运动员李梅素投掷出去的铅球的运动可看作抛体运动 B、儿童折叠的纸飞机,抛出后在空中优美地滑翔,可看作抛体运动 C、从关闭不严的水龙头滴出的水滴的运动,可看作抛体运动 D、抛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一样都是理想化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是抛体运动的一种特例 2、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D、曲线运动轨迹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质点在这一点瞬时速度的方向 3、一个物体在力F1F2F3等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力F1,则物体( ) A、可能做曲线运动 B、必然沿F1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C、不可能继续做直线运动 D、必然沿F1的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4、关于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恒定不变 B、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其加速度肯定不为零,而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有一定的夹角 C B A

3-1粤教版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

选修3-1 第一章 电场 一、电场的力的性质 1.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 ⑴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元电荷e =1.60× 10-19 C 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 ⑶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着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总量不变)。 ⑷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分开其电量平分. 2.库仑定律 ⑴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间的这种作用力称静电力,又叫库伦力。 ⑵公式:122 q q F k r = (其中9229.010/k N m C =??,叫静电力常量) ⑶适用条件:①真空中②点电荷:若带电体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时就可看作是点电荷。★☆注意:①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是相互的,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计算时只需带入电荷量的绝对值。 3.电场强度 ⑴电场:带电体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介。 ⑵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是矢量。 a.定义式:/E F q = ,方向: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b.说明: ①/E F 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q 无关。 ②2r Q k E =是真空中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强度的决定式。某点场强E 由场源电荷Q 和距离r 决定。 (正点电荷周围某点的场强背离正电荷;负点电荷周围某点的场强指向负电荷) ③d U E =是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注意式中d 为两点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④电场强度是矢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的矢量和。 4.电场线 ⑴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处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电场线。 ①电场线是起源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 ③电场线不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只是某种情况下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可以与电场线重合. ⑷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二、电场的能的性质 1.基本概念 ⑴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某点A 移到另一点B 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与该电荷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两点的电势差即/AB AB U W q =. (电势差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表示某两点相对电势的高低;计算时要注意电荷的正负。) ⑵电势:电场中某点A 的电势A ?等于该点与参考点P (电势零点0P ?=)之间的电势差。(/AP A AP U W q ?==) ★☆①电势是为描述电场能的性质而引入的物理量,它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是标量。电势的高低还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通常选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 ②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与拿什么电荷沿电场线移动无关) ⑶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势能叫电势能,它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q ε?=)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①如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一样,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B εεε--W A AB =?= ②若只有电场力做功,动能和电势能的总能量守恒,但可以互相转化,如动能增加,电势能就减少。 2.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⑴电势反映电场能的特性,而电场强度反映电场力的特性. 匀强电场

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抛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 课题 《平抛运动》[必修 2 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研究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直观感受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先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再进行合成,从而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且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节的内容较简单,得出结论也并不难,但是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运动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 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运动规律,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归纳出其运动规律。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设计从观察现象--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的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直接画出位移、速度矢量关系图,从而自然地归纳出其运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转折点,以前学生接触的都是直线运动,而本节内容是比较典型的曲线运动,对于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非常熟悉,而对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及运动规律是陌生的。所以本节教学通过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等手段探索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合成和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提高对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 (1)知道抛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分类。 (2)理解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 落体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4)了解斜抛运动的性质及处理思路。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模块综合检测(1)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汽车从拱形桥顶点A匀速率运动到桥的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A点受力平衡 B.A到B重力的瞬时功率减小 C.A到B汽车的机械能在减小 D.A到B汽车的机械能不变 2.飞机在竖直平面内俯冲又拉起,这一过程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在最低点时,飞行员对座椅的压力为F.设飞行员所受重力为G,则飞机在最低点时( ) A.F=0 B.FG 3.小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为1 m/s,水流速度为2 m/s,为了在最短距离内渡河,则小船船头指向应为(图中任意方向间的夹角以及与河岸间的夹角均为30°) A.a方向B.b方向 C.c方向D.e方向 4.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车在乙车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f甲和F 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 f甲小于F f乙 B.F f甲等于F f乙 C.F f甲大于F f乙

D.F f甲和F f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5.如图所示,一只老鹰在水平面内盘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关于老鹰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鹰受重力、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老鹰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 C.老鹰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老鹰受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6.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7.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做曲线运动 8.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站在电梯上,电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到达一定速度后再匀速上升.若以F N表示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G为人受到的重力,F f 为电梯对人的静摩擦力,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加速过程中F f≠0,F N、F f、G都做功 B.加速过程中F f≠0,F N不做功 C.加速过程中F f=0,F N、G都做功 D.匀速过程中F f=0,F N、G都不做功 9.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的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经过时间t,力F的瞬时功率力( ) A.F2t cos θB.F2cos2θ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1~4章)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节认识运动 1.以地球做作为参考系 2.车厢内的人是注视另一站台的火车,即人的视线以离开了地面,人不以自身为参考系,就会一另一站台的火车为参考系,显然,人习惯于以自身为参考系,故有此感觉。 3.(1)、(3) 4.以列车位参考系时,人向西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时,人随列车向东运动。 5.在研究瓢虫的星数、翅膀扇动问题时,不可以将瓢虫视为质点。在研究瓢虫的爬行轨迹、飞行路线问题时,可以将瓢虫视为质点。 6.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致,都是一天,因此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总是相对静止的。 第二节时间位移 1.位移为零;路程1600m。 2.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于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作直线运动并没有改变运动方向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3s内”是指时间,时间为3s;“第3s内”是指时间,时间为1s;“3s 末”是指时刻;“前3s”是指时间,时间为3s;“最后1s”是指时间,时间为1s。 4.(1)“9时0分50秒”是时刻;“21小时”是时间;“6时23分”是时刻。(2)是时刻。(3)是时刻。 5.(1)影子的边缘在“圭”上的位置可以表示时刻,就象时间坐标轴上的一点;影子边缘在“圭”上移动的距离可以表示时间,就象时间坐标轴上的

一段。 (2)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钟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照,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如果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或最短值),这两次最长值(或最短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365天的时间长度。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1.下面一条纸带运动比较快,上、下两条纸带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6:10。 2.在DK范围内点于点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等间距的,所以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到D和K到N范围内,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是等间距的, 所以纸带做变速直线运动。 3.略。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1.大白鲨合某优秀运动员的速度都是平均速度。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11.94m/s,某优秀运动员的速度为2.29m/s,所以大白鲨的速度更快。2. B 3.100km/h 4.略。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C 2.不对。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已知汽车运动的初速度,末速度等于零,又知减速时间,加设汽车作匀减

2017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章节 1、机械功 2、功和能 一 功 和 功率3、功率 4、人与机械 1、动能的改变二 2、势能的改变能的 转化 与守 恒 3、能量守恒定律 4、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高中物理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①机械功的含义▲功 W Fs cos ②机械功的计算 ①机械功原理▲ 功的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W 动 W 阻 W 有用 W 额 外 W 输入 W 输 出 W 损失 ①功率的含义▲ 功率P W t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P Fv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W 有用 P 有 用 ②机械的使用▲ 机械效率 W总P 总 ①动能 ▲动能E k 1 mv2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2 1 mv22 1 mv12 (实验 ▲动能定理Fs ③ 动能定理 2 2 ①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E p mgh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做功 W G E p1 E p 2 E p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探索 1 mv2 2 mgh 2 1 mv1 2 mgh 1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 ③能量守恒定律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

1、运动的合成与①运动的独立性 分解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方向上的 抛体运动 三 抛体 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3、平抛运动②平抛运动的规律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4、斜抛运动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1、匀速圆周运动 快慢的描述 ①向心力及其方向 四 ②向心力的大小 匀速 ③向心加速度 圆周2、向心力与向心 运动加速度 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 3、向心力的实例 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 分析 分析 ①认识离心运动 4、离心运动②离心机械③离心运动的危 害及其防止▲竖直下抛 v t v0 gt s v0 t 1 gt2 2 ▲ 竖直上抛 v t v0 gt s v0 t 1 gt2 2 t v0 v02 h g 2g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x v0t y 1 gt2 2 ▲ 斜抛初速度v0 v0x v0 cos v 0 y v0 sin ▲ 线速度v s t ▲ 角速度 t 1 ▲ 周期与频率 f T 2 r 2 ▲ v T T ▲ 向心力 F mr 2 F v2 m r ▲ 向心加速度 a 2r 或 a v2 r 2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广州市真光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班别 评分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第1、2、3、4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第5、6题是双项选题,每题4 分;6小题,共20分。) 1.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只与它的质量有关 B .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跟支持它的支承面垂直 C .静止于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D .同一物体在地面上同一位置,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所受重力都相等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在这段过 程中,运动物体 A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B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也不断减小 C .速度不断增大,且增加得越来越慢 D .速度不断增加,且增加得越来越快 3.质量为1kg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向东的力F=3N 作用向西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g 取10m/s 2) A 1N ,向东 B 1N ,向西 C 5N ,向东 D 5N ,向西 4、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 B .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5、由图1的图像中可以判断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 6、如图2所示, 有A 、B 两物体, m A =2m B , 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 在它们下滑的过 程中 ( ) A. 它们的加速度a =g sin θ B. 它们的加速度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