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单选题

1、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C

A.全体公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我国具有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3、以下关于行政法特点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B

A.行政法可以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C.行政法和一般的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4、行政复议只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A )专门享有。

A.行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查机关

5、甲公司因业务需要分建成乙、丙两公司,甲公司欠银行的贷款20万元:A

A.由乙、丙两公司分别承担

B.由乙公司承担

C.由丙公司承担

D.乙、丙两公司均不承担

6、王某委托冯某从秦某处购买一幅珍贵的山水画,冯在携画返程中突遇山洪,画被洪水卷走,由此造成的损失由:A

A.王某承担

B.冯某承担

C.秦某承担

D.王冯共同承担

7、陈东为某政法大学二年级学生,现年17周岁,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强,则他是:C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8、下列情况下发生无因管理:C

A.甲代乙收信件

B.甲未受委托代他人放弃继承权

C.甲遇自杀者乙,拦车送往医院抢救

D.甲托乙保管相机

9、甲将自己的一头病猪扔到郊外,乙发现后牵回家,后经乙喂养治疗康复后,将其卖掉,得款300元,则乙的行为是:C

A.不当得利行为

B.侵权行为

C.合法行为

D.无因管理行为

10、朱某与其妻发生口角后于1995年7月6日离家出走,尔后一直无音讯,其妻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朱某失踪的时间是:B

A.1996年7月6日以后

B.1997年7月6日以后

C.1998年7月6日以后

D.1999年7月6日以后

11、张某到一商场购买电冰箱,在付款时发现自己所带货款尚差一百元,在征得商场经理同意后将自己得罗马表留下,言明过几天将所欠100元补齐后再来取表,商场对该表享有:A A.留置权

B.抵押权

C.质押权

D.典权

12、李某去一眼镜店欲购买一副眼镜,讨价还价之后,以150元的价格达成一致意见,李某以回家拿钱为由离开不买眼镜,李某违反了《合同法》的(C)原则。

A.平等、自愿原则

B.公平

C.诚实信用原则

D.守法原则

13、一个15岁的中学生未经父母同意擅自到某商场买了价值10元的多功能铅笔盒。该买卖行为:A

A.有效成立

B.经其父母追认后成立

C.无效

D.不成立

14.在我国,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定程序是:A

A.结婚登记

B.结婚登记并举行结婚仪式

C.举行结婚仪式

D.同居

15、结婚必须:A

A.男女双方完全同意

B.男女双方完全同意且双方父母同意

C.男女双方及父母和单位同意批准

D.男女双方父母同意

16、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清偿时以:A

A.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B.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C.离婚后由有偿还能力的一方的个人财产偿还

D.家庭共同财产清偿

17、被告某甲,法国人,系来华旅游观光人士。1997年11月某日,被告人在旅游景点与一英国人发生摩擦,法国人盛怒之下将英国人刺死。被告某甲适用哪国刑法?

A.适用我国刑法

B.适用法国刑法

C.适用英国刑法

D.三国刑法共同适用

18、李某持猎枪上山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有响动,以为是猎物,未及辨明即开枪,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C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C.构成过失杀人罪

D.不构成犯罪

19、下列哪个不是紧急避险的条件?D

A.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

B.必须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别无选择不得已而采取的避险行为

C.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D.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的行为

20、下列哪种是刑罚的附加刑?D

A.管制

B.拘留

C.罚款

D.罚金

21、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C

A.甲与乙有隙仇,准备好工具欲杀乙,但在其女朋友劝说下,打消了杀人念头B.甲在乙的饭中下耗子药,但该药无效,乙吃下后无事

C.小偷潜入一房屋欲行窃,但因听有响动疑为房中有人,又马上离去

D.甲欲抢劫行人,但由于行人反抗未能得逞

22、下列可以充当行政诉讼被告的有:A

A.沙坪坝区税务局

B.南工中学

C.工商银行

D.江北区传染病医院

23、被告人肖凡犯伤害罪,审判时,他委托自己兄弟肖勇律师担任辩护人,法院:A A.应当允许

B.应当不允许

C.应当为肖凡指定辩护人

D.应当审查肖勇的情况后再作决定

23、下列适用两审终审的案件有:B

A.一切民事案件

B.离婚案件

C.选民资格案件

D.公示催告程序

24、按照我国继承法规定,能够作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的:C

A.可以是公民和法人

B.可以是公民、法人和国家

C.只能是公民

D.只能是法人和国家

25、女儿出嫁后,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其父母的遗产:A

A.有平等的继承权

B.有一定的继承权

C.无继承权

D.有全部的继承权

26、王某将房屋两间出租给李某,租期至1997年12月31日止。1994年3月王将此两间房屋卖给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A.房屋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出租人为赵某,承租人为李某

B.房屋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出租人为王某,承租人为李某

C.房屋租赁合同终止,但王某应补偿李某的损失

D.房屋租赁合同终止,但赵某应补偿李某的损失

27、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三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反遭流氓围攻,被迫还击。这时便衣警察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斗殴。甲某把乙某看作流氓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打成重伤。甲某的行为属于:B

A.正当防卫

B.假象防卫

C.过失伤害

D.故意伤害

28、拘役的期限为:B

A.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B.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3个月以上2年以下

D.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29、下列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有:A

A.邓妻申请宣告邓某失踪案

B.长江化工厂破产案

C.李东要求其父支付赡养费案

D.张彬请求王丁给付有价证券案

30、公安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证据:B

A.如果是真实的,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

B.不能用于证明案件事实

C.如果是虚假的,不能证明案件事实

D.经上级审查批准后,可以证明案件事实

二、多选题

1、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然有:ABCD

A.申诉权

B.继承权

C.受教育权

D.劳动权

2、宪法不同于一般法律,是因为:ACD

A.宪法的内容不同

B.宪法的有效期不同

C.宪法的效力不同

D.宪法的制定修改次序不同

3、行政处罚应遵循的最主要原则为:ABCD

A.处罚法定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C.一事不再罚原则

D.过罚相当原则

4、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包括:AC

A.行政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监督行政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5、下列情况下发生不当得利的是:AC

A.梁某在商店购物时,售货员少收货款

B.甲赌博时欠乙1000元

C.甲拾得手表一块

D.甲商店与乙工厂签订得合同中衣服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6、刘某与宋某签订了一份书面合同,约定刘某三日内借给宋某2万元,宋某一年后偿还,并支付10%的利息,该行为属于:BD

A.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B.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C.单务民事法律行为

D.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7、我国民法中的监护制度适用于:ABDE

A.无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聋、哑、盲等残疾人

D.精神病人

E.未成年人

8、晓岚今年9岁,下面哪些行为,相关人可以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无效:CD A.晓岚接受某公司提供的奖学金1000元

B.晓岚接受姑妈给她的一对金耳环

C.晓岚以50元卖给同学小莉一块价值300元的手表

D.晓岚用多年积累的压岁钱20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

9、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D

A.罪刑法定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罪刑相当原则

10、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件包括:ABCD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1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ABCD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犯罪人以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犯罪人采用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但未能阻止危害结果发生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认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

12、下列哪些情况属于累犯:BD

A.某甲因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出狱后一年又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B.某甲因危害国家安全罪判处拘役6个月,出狱后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

C.某甲曾被判管制一年,释放后一年内又犯故意伤害罪

D.某甲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出狱后三年内又犯故意杀人罪

13、不可抗力造成合同履行不及时时,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有权:ACD

A.迟延履行合同

B.中止履行合同

C.接触合同

D.概不承担赔偿责任

14、下列关于定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定金具有担保作用

B.定金和预付款不同,预付款没有担保作用

C.定金具有预先支付的作用,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D.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15、限制男方提出离婚的法定理由是:AB

A.女方怀孕期间

B.女方分娩后一年内

C.子女未成年

D.女方患病期间

16、婚姻法规定的婚姻家庭关系是指家庭中下列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成员是:ABCD A.夫妻

B.父母子女

C.兄弟姐妹

D.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

17、第一顺序继承人有:ABC

A.父母

B.子女

C.配偶

D.兄弟姐妹

18、公诉案件中,承担举证责任的机关有:ABC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行政机关

19、公安机关侦查方法有:ABCD

A.拘留

B.询问证人

C.讯问犯罪嫌疑人

D.扣押证人

20、下面适用一审终审的案件有:AB

A.认定无主财产

B.宣告公民死亡

C.企业破产

D.请求支付金钱债务

三、辨析题

1、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调整的社会关系非常广泛,包括国家的一切组织和全体公民,体现了公共的意志。

错误。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但宪法不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2、越权代理并非一律无效。

正确。越权代理在得到被代理人承认的情况下是可以有效的。

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享有人格权。

错误。凡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都享有人格权。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仍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4、只要行为人意思表示自愿真实,这个民事法律行为应该有效。

错误。还应当具备行为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两方面的条件。

5、周某与本厂职工丁某不和,一日醉酒后与丁某发生口角,遂将丁某伤害致残。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周某不负刑事责任。

错误。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

6、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伤害第三者,否则就不叫正当防卫。

正确。

7、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对于教唆犯,应当从重处罚。

错误。教唆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

错误。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才能免除处罚。

9、根据公开审判的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

错误。在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不得公开。

10、美国人约翰史密斯诉其妻曹秀英离婚案,由我国人民法院受理。史密斯要求适用美国诉讼法,我人民法院不予主张。

正确。

四、简答题

1、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简述我国民法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我国民法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三个阶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不满10周

岁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年满18周岁的人。其中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合同的一般条款有哪些?

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4、犯罪构成有哪几个方面及各自的含义?

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

5、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有哪些?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五、案例题

1、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1999年11月9日凌晨2时,二人到达该商场后,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钱某出来后,二人逃离现场。第二天分赃时,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对钱某、赵某的行为如何定罪?

答:钱某、赵某二人构成共同盗窃罪,钱某一人构成放火罪。

钱某、赵某二人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又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盗窃罪。但放火行为是钱某在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临时起意,由钱某独自实施的;赵某没有放火的故意,也没有实施放火的行为。因而,钱某一人构成放火罪。

2、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乙即交还,甲遂持枪杀丙。甲、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答:甲、乙之间不能成立共同犯罪。乙受甲的委托代甲保管枪支,应成立民法上的委托保管关系,乙据此有随时将枪支交还给甲的义务,而无防止杀人事件发生的特定义务,甲杀丙,与乙应甲的要求单纯地将枪交还给甲无关,乙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3.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2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对李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李某虽因张某独吞赃款,未分得财物,但是他既有共同抢劫的犯意联络,且在街巷入口放风,在客观上他与张某互相配合的行为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所以,二人应成立共同犯罪。对李某而言,其刑事责任也不能因为未分得赃款而减轻,而应成立抢劫罪(既遂)。

4.1999年12月30日,被告人卢某携带800克西药“头痛粉”从长沙来到昆明,准备冒充海洛因贩卖。2000年2月14日,卢某找到田某,在未告知其是头痛粉的情况下叫田某帮助贩卖海洛因。次日,田从卢处拿走假海洛因200克,在昆明某酒吧出售时被警察抓获。同日晚,卢某又叫被告人阴某帮其推销海洛因。2月24日晚,阴携带假毒品500克在昆明市准备贩卖时被查获。阴某事后从办案人员处得知卢某给他的是“头痛粉”而非海洛因。

问:(1)被告人卢某与赵某、阴某之间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2)有人认为,被告人赵某、阴某不明知是毒品而代为销售,不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这种观点有道理吗?

答:(1)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是犯罪人之间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据此,本案中,被告人卢某和赵某之间、被告人卢某和阴某之间并不成立共同犯罪。一方面,各被告人之间并无共同行为。共同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在犯罪性质上相同。卢某实施的是诈骗行为,他是间接正犯,即把赵某、阴某不知情、无共同故意的行为当作犯罪工具来使用,而赵某、阴某实施的是非法贩卖毒品的行为,他们之间虽有共同作案的一面,但行为性质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各被告人之间并无共同故意。被告人卢某具有诈骗的故意,而其余两名被告在不知物品本质的情况下,只有贩毒牟利的故意。三被告人虽有相似的行为,但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由此,所应成立的犯罪也不相同。卢某构成诈骗罪;赵某和阴某则构成贩卖毒品罪。

(2)这种观点不对。虽然赵某、阴某不明知是毒品而代替卢某销售。但是他们仍应受到刑罚的追究。因为从主观上讲,赵某、阴某由于把头痛粉误认为是海洛因,以致实际贩卖了非毒品,这属于对象认识上错误,但这并不能否认二被告人存在犯罪故意。从客观上看,赵某、阴某由于对象认识错误而犯罪未遂,这种不能犯的未遂对社会仍然具有社会危害性。

5、杨萍与何卫东于1996年12月30日登记结婚,1997年5月4日举行婚礼。为了使新房更气派,何于1997年4月22日向妻子提出:将其娘家的两张张大千先生的国画借来挂一下,婚礼后即归还。5月1日,由杨萍的父亲杨耀邦作主,将两张画借给何夫妇一个月。一个月后,杨萍与何卫东商量归还上述物品,何借故推辞,提出再借一段时间,遭杨反对,双方为此发生争吵。6月23日,杨萍暂回娘家居住。7月14日杨回到新房,发现两张国画已不在房内,便追问何。何称画已被其母宋贵珍藏起,若要拿回,必须将宋赠送的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归还。杨何两家共同商量未果,1997年10月18日,杨耀邦起诉至法院,要求何卫东归还两张国画。

问:(1)本案构成几个民事法律关系?其主体、客体各是什么?(2)何卫东及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答:(1)构成两个民事法律关系。一是杨耀邦与何卫东夫妇之间的借贷关系,其主体是杨耀邦何何卫东夫妇,客体是两张国画。二是杨萍与宋贵珍之间的赠与关系,其主体是杨萍与宋贵珍,客体是金项链、金戒指和金耳环。

(2)何卫东及其母亲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因为其实质是想将杨耀邦的两张国画据为己有,侵犯了杨耀邦的财产所有权。

6、王某在一次宴会中将其铂金戒指(价值3000元)遗失,后发现她的朋友李某拾得,于是王某要求李返还戒指,李不答应。数日后,李向王说此戒指已丢失,无法返还。王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赔偿损失。

问:(1)李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2)李某是否应赔偿损失?为什么?

答:(1)李某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因为王某要求其返还后仍然不返还而是据为己有。

(2)李某应赔偿损失。因为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应由实施侵害的人承担。

7、1998年5月1日,某大学女生高某与同学一道在宿舍过道行走时,听到楼上有响声,高刚一抬头,不料楼上落下的玻璃插入左眼,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摘除眼球,造成一眼失明。高某住院期间,校方主动负担了2700余元的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更换假眼费,以及一次性伤残补助费。

问:(1)校方是否对高某构成侵权责任?是什么侵权责任?(2)高某的医疗费、交通

费、护理费、更换假眼费等由谁负担?为什么?

答:(1)校方对高某构成特殊侵权民事责任。(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本案中校方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因此学校应对高某承担民事责任,承担上述费用。

8、某服装厂与某纺织厂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纺织厂向服装厂供给纯毛衣料100万米,按纺织厂提供的样品交货。纺织厂交货经服装厂验收后,服装厂即将衣料加工成衣服销售。后购买衣服的消费者反映衣料的质量有问题,经过检验,纺织厂提供的样品是含有8%涤纶的衣料。纺织厂亦是按该样品向服装厂交货的。

本案性质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答:责任应该由服装厂承担。虽然购销合同约定的是纯毛衣料,但同时还约定按样品交货,现纺织厂所交货物已经服装厂验收并且实际使用,即使衣料质量确有问题,责任也应由服装厂承担。

9、甲丧偶,有四子均已成家各有子女。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甲死亡,后乙经抢救无效也死亡。甲遗有一笔财产,问:(1)此案如何继承?(2)乙妻和乙子各应继承多少?

答:(1)甲死亡后,其四个儿子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2)乙后于甲死亡,但在继承实际发生之前,乙即死亡。因为应按照转继承的方式,转给乙的法定继承人。其妻子首先继承遗产份额的一半,剩余部分由乙妻及乙子平分。

10、邵某是一退休女工,老伴已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已结婚另过。平时,儿子对母亲不关心,即使邵某生病,其子也不闻不问。邵某有一侄女平时很关心她,当邵某卧床不起时,全靠侄女照顾,因此邵某立下遗嘱,表示在她死后,遗产全部由侄女继承。邵某去世后,她儿子认为自己是母亲的法定继承人,有继承权。问:该案如何处理?

答:按遗嘱继承方式由邵某侄女继承。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授课章节: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目的: 通过帮助学生学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了解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含时间分配)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课程导入】:(3分钟)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去律权利和违反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只有了解相关的去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6分钟)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10分钟) (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法律权利可以概括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特征: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二)、法律权利的分类 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

论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论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 务的关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论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他们都作为民事主体实现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必然在其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概括言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有如下关系。 第一、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应关系是指法律权利一般有相对的法律义务存在。二者共同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任何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有法律权利,对方主体就必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反之亦然。(2)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每一主体在享有权利之时都对应承担一定义务。如双务合同中。 第二、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 社会中的权利义务的设置是对等的。主要表现在:(1)社会生活中权利总量大于义务总量,有些权利就会行同虚设;反之,社会容易产生特权;(2)在有的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当权利义务处于分离状态时,一方享有权利的量和对方承担的义务的量是对等的。如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与债务是对等等。 第三、功能发挥中互动关系。法律功能常常是通过它所设定的权利与义务得以现实表现出来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功能上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1)法律义务的履行促进法律权利的实现;(2)法律权利的享有也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 第四、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

现代立法总体上讲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本位在现代社会中包括个人权利本位和社会权利本位。所谓权利本位就是说法以权利(个人权利或社会权利)为起点或出发点。以权利为重心是现代法律制度的特征。我国支持了权利本位,因为:(1)市场经济对法律的要求主要是设定权利和保障权利;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体现了权利本位的要求。(2)人权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法律权利就是人权在法律中的体现。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授课章节: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目的: 通过帮助学生学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了解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含时间分配)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课程导入】:(3分钟)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去律权利和违反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只有了解相关的去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 修养。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分钟)(6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10分钟) (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法律权利可以概括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特征: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二)、法律权利的分类 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1. 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 2、政治权利、人生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等。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等。文化权利包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依法行使权 利》教案分析 2依法行使权利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 接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 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 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 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 树立起权利意识。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 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 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在学习权利是有 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 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 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

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 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 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 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结合“球迷过激行为”等案例,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 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 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 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 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 权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如图漫画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哪些权

法律权利与义务试题库

任务九遵守法律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试题库 一、选择题 1.法律关系是( )。 A.社会关系 B.同志关系 C.人与人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2.接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3.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D.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内或法外特权 4.强调社会的()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 A.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文化条件 C.教育条件 D.思想条件 5.法律权利由()保障其实现,是其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 A.道德力量 B.国家强制力 C.司法机关 6.下列哪种权利是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A.婚姻自由权 B.物权 C.受教育权 D.债权 7.下列哪种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 A.人格尊严权 B.继承权 C.劳动权 D.选举权 8.下列哪种权利属于实体性权利( )

A、上诉权 B、代理权 C、辩护权 D、经营权 9.()年11月1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人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肯定了人权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的地位。 A.1988 B.1976 C.1990 D.1991 10.()年我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A.2000 B.2004 C.2008 D.2010 11.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下列哪个属于个体人权?() A. 环境权 B. 生命权 C. 种族平等权 D. 发展权 12.下列哪种关于人权的说法是错误的?() A.人权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世界统一的 B.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C.发达国家不能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 D.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权内容和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1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年满()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16周岁 B.17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1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公民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 A.名誉权 B.肖像权 C.健康权 D.隐私权 15.继承法中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 )、子女和父母 A.兄弟姐妹 B.配偶 C.祖父母 D.外祖父母 16.在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为()周岁? A.14 B.15 C.16 D.18 17.以下哪种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 ( ) A.行政救济 B.司法救济 C.自力救济 D.社会救济 1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尊重他人权利只是一项法律义务 B.尊重他人权利只是一项道德义务

法理学-第八章-权利与义务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一、2012年论述题:为什么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现象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法律的一切部门和法律运行的全部过程。 (1)权利和责任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的个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①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一个标准之所以被称为是法律规范,就在于授予人们一定的权力,告诉人们怎样的主张和行为是正确的、合理的、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或者给人们认定某种义务,指示人们怎样的行为是应为的、必为的和禁为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由国家权力强制执行或予以取缔。 ②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关键要素。某一社会关系之所以是法律关系,就在于它是依法形成或法律机关确认的、以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③至于法律责任则是由于侵犯法律权利或违反法律义务而引起的、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并归结于法律关系主体的、带有直接强制性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招致的第二性义务。 (2)权利和一去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和总章程的宪法,它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实际上就是确认和规定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集团、民族等社会基本力量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力和义务,并以此为基础,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职权和职责。 ②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在组织实施国家职能中所拥有的权利(权力、职权)和义务(职责),以及在政府与公民、法人等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③民法调整平等关系主体之间有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解决因侵权或违约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纠纷的准则。 ④经济法调整着国家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国家与经济组织之间、经济组织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⑤刑法规定何种行为是极端的、超越社会容忍极限的侵害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应采取的取缔和惩罚措施,以此敦促或强制罪犯履行法定义务,以保护人们的法定权利。 ⑥诉讼法规定着诉讼过程中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⑦国际法也是以权力和义务为构成要素的。不过它是通过条约和协定、惯例等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⑧其他法律部门也都是确定人们在某种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权利和义务通贯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①任何国家的立法,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实际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条件,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②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的活动中,依靠国家权力。落实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过程。

第七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第七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 二、法律权利 三、法律义务 四、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无论是就法学理论而言还是就法律实践而论,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以法律规则为主体的法律的基本要素,其内容之所指皆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关;而以法律规则为主体的法律的基本要素的实践运用,其内容和目的也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轴心而展开的。换一句话说,同时以权利和义务两种机制来规范化地调整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重大的社会利益关系、权力关系和身份关系,恰恰是法律区别于其它“非法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典型特征。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不仅在法学理论意义上居于法律的核心地位,而且在法律实践上也居于法律及其活动的核心地位。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 在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结合意义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法律中的这种核心地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第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乃是法学(法哲学)范畴体系的逻辑始项——法律规则(法律规范)所包含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从历史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包含了法律产生和发展的一切矛盾的萌芽。正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矛盾,成为了法学的基本矛盾。 第二,从法律实践操作与运用的内在逻辑角度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乃是法律规则(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之逻辑联系各个环节的基本构成要素。法律规则(法律规范)是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抽象而明确的规定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体(人们)的行为模式宣告,法律行为是社会主体(人们)依照或者不依照法律规则(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则(法律规范)的指引下、社会主体(人们)之间通过各自的法律行为而形成的具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联系,法律责任则是社会主体(人们)违反法定义务——不当行使法律权利、不履行和/或不适当履行法律义务——而引起并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和归结、由有责主体承担的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第三,从宪法到民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等基本法律再到一般性法律、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和规章等,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国内法到国际法,所有的法律的部门或领域无不是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基本粒子而构成。可以说,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始终贯穿于法律的所有部门。 第四,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来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法律,其全部活动与所有方面,都是围绕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而进行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贯穿于以立法为起点,以执法、守法、司法为主要环节的法律运行的全部过程。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333页。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3.2依法行使权利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 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 维护权利。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 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

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结合“球迷过激行为”等案例,知道任 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和维护权利。 3、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 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 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如图漫画不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哪些权利?你认为明养狗 应注意什么? 提示: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利等。明养狗要注意:如养狗是不是 影响邻居,狗是不是按时打防疫针,狗的居住条件,还有遛狗时是不 是带了狗粪袋,是不是及时清理狗粪,是不是牵牢狗绳或把狗拴在固

论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论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摘要:权利与义务是相对于法律范畴而言的。它们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离,相互依存。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可放弃,二者功能上互补。 关键词:法律权利义务关系 一、权利与义务问题的提出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对于法律上而提出的。每一项法律都有其适用范围,适用的对象、群体,那么适用者本身就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二者是相对的。 在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从法律的定义我们也可看到明显的“权利”与“义务”的字眼,这充分说明在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如何去看待。当今时代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处处强调依法治国,无论对于社会、某一社会组织,尤其是个体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绝对离不开的。因此说“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律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无论进行日常生活还是从事经济交往,缔结契约都不可避免”。我们以一种不太恰当的方式来打比方,将法律比作是契约或是一纸合同,那么签约双方都应本着“互惠互利”的

原则,你既要给对方应有的权利,给其实惠,但对方又必须去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样基础上的一份“契约”才会显现其公平。 其次,我们简单的说说权利与义务。当今社会,我们崇尚法律,并且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但纵观每一种法律,都脱离不了权利与义务,这再一次说明了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从字面上看,法律中的权利与义务很抽象,即使你肯查字典,找到有关“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我想也未必能完完全全把它理解,还是会很抽象。“权利”与“权力”不同,“权利”的“利”显然要代表利益,与人本身息息相关。而义务本身却是要我们履行的。至于权利与义务接下来我们会详细论述。 再次,我们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强调公民意识,公民要维权。但不得不承认一些社会现象,当今在我国有许多公民往往只强调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往往忽视自己应当去尽哪些义务,甚至专门躲避相应的义务。在当代这样一个开放、文明的时代,这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的进步,也无益于我国依法治国的推进,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有待于提高。我国的公民只有“权利意识”而没有“义务意识”。 因为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的本身也反映了一个公民的法律素质高低,也反映一国的法制化水平。那么,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权利与义务二者的关系以及涉及到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 二、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论述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权利与义务这对矛盾的双方是既有区别又

法理学考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理学考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1.权利的概念和特征 (1)权利的概念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允许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2)权利的特征 ①法律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决定的,国家法律认可或保障,当主体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主体有权要求国家保护其权利,国家也有义务予以保护。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主体对所享有的权利有自主处分的能力,即主体对法律权利有依法选择性。 ③法律权利总是与法律义务紧密相连,没有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不可能存在。 ④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权利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2.义务的概念和特征 (1)法律义务的概念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对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要求和约束,"为

一定行为的义务"要求义务承担者必须要做出一定行为方能履行义务,也称作为义务,如纳税义务;"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要求义务人不得做出一行为,也称不作为义务,如禁止非法拘禁、严禁刑讯逼供等。 (2)法律义务的特点 ①法律义务是法律要求主体为或不为的一种应当行为,即一种要求或期望的、尚未实现的行为,对于已经履行的义务,不是义务本身,而是义务的实现。 ②法律义务具有国家强制性,义务承担者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否则就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惩罚。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分类

(三)法律权利与义务的联系 (1)从结构上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2)从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 (3)从产生和发展上看,权利与义务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净胜,一般而言,在等级特权社会往往强调义务本位,权利处于次要的地位;而在民主法治社会则为权利本位,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第八章行驶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15版试题库及答案)(DOC)

第八章行驶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A.作 B.不作 C.作或不作 D.放弃 2.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A.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B.数量上的不等值关系 C.利益和负担的关系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B.建立法治政府 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 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B.党的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5. 基本权利是指()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 A. 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 B.法律法规 C.一般法律 D.习俗 6.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

A. 财产所有权 B.人身自由权 C. 继承权 D. 休息权 7. 法律义务与()相对应,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A. 法律权力 B. 法律权利 C. 法律法规 D. 宪法 8.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A. 相等 B. 相对 C. 相似 D. 平等 9. 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族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A. 十七周岁 B. 十八周岁 C. 十九周岁 D. 二十周岁 10.()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民或代表机关对不称职的代表或者其他公职人员,在其任期届满前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其是否继续任职或立即免职的权利。 A. 罢免权 B. 民主管理权 C. 言论自由 D. 监督权 11. 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义务。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教案知识讲解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去律权利和违反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只有了解相关的去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 (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法律权利可以概括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特征: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二)法律权利的分类 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 2.政治权利、人生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等。文化权利包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是人类文明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实质性要素,它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明演化进取的不可少的力量。在历史上,人类对权利的探求也可谓是一个艰苦而富有成效的过程,在这种艰苦的探寻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三位启蒙思想家,即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对人类认识自己的权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上述几位启蒙思想家关于权利论述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启蒙思想家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自然权利也是需要国家权利支持的。诚然,在权利的问题上,它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权利与国家权力的问题,因为个人权利如果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撑和保障就无法实现,但是,国家权力在支撑和保障个人权利的过程中,又不能没有边界,不能没有任何限制,否则,国家权力又会对个人权利的践踏和侵犯。因此,这又需要对国家权力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对国家权力机关加以约束和限制如何进行呢?或者说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何为准呢?是仅以现行的法律规定(实在法)为准呢?还是在除了实在法的规定之外另有其它的东西呢?这里就涉及到实在法与应然法的问题了。具体说,涉及到“法定权利”和“应有权利”的问题了。法定权利来源于国家权力,没有国家的授权一切合理的要求都不会成为权利,它说明了权利的尺度,是为主体从强化法律的实效方面实现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应有权利是来源于人的道德性质,国家权力的授权只是对这种基于道德性质合理要求的一种认可而矣,它说明了权利的性质,是社会主体评价法定权利的依据。因此,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便会得出法的本位的不同结论。义务本位法是以实在法对考察基点,而权利本位法是以应然法为考察基点。在与国家权力关系问题上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关于“义务本位”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权利本位”,我们有必要对“义务本位”作简要的理解。张文显教授认为“义务本位法”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法中,并有其深刻的经济基础,政治背景和伦理支撑。前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然经济的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皇帝握有无限的权力,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必定道德化或宗教化,重伦理轻法理,大量的道德规范或宗教规范被统治阶级的国家化为法律规范,道德原则和宗教信条亦被奉为法的精神。因此,在“义务本位”法的社会中,法的主要作用是社会控制,强调的是一种服从,臣民服从皇帝,奴隶服从奴隶主,农民服从地主,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少数人享有特权,而大多数只享有少部分权利,甚至根本无权。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平等、不自由是其显著的特征,法律也根本不以平等、自由、民主等作为其价值取向,而仅仅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是一种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所以,这样的法律当然是以人的义务为其首要任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宣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种以“义务为本位”的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而寿终正寝。 关于“权利本位”的理解 “权利本位”是“法以(应当以)权利为其起点、轴心或重点”的简明说法。在整个社会中,社会成员皆为权利主体,都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在权利和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内容解析: 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设置法、探究活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图。 板书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行使权利的界限 2、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3、公民怎样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4、维护权利的方式: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如图)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联系实际谈谈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联系实际谈谈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摘要:权利与义务是相对于法律范畴而言的。它们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离,相互依存。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可放弃,二者功能上互补。 关键词:法律权利义务关系 1.权利与义务问题的提出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对于法律上而提出的。每一项法律都有其适用范围,适用的对象、群体,那么适用者本身就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二者是相对的。 在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1]。从法律的定义我们也可看到明显的“权利”与“义务”的字眼,这充分说明在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如何去看待。当今时代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处处强调依法治国,无论对于社会、某一社会组织,尤其是个体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绝对离不开的。因此说“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律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无论进行日常生活还是从事经济交往,缔结契约都不可避免[2]”。我们以一种不太恰当的方式来打比方,将法律比作是契约或是一纸合同,那么签约双方都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你既要给对方应有的权利,给其实惠,但对方又必须去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样基础上的一份“契约”才会显现其公平。 其次,我们简单的说说权利与义务。当今社会,我们崇尚法律,并且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但纵观每一种法律,都脱离不了权利与义务,这再一次说明了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从字面上看,法律中的权利与义务很抽象,即使你肯查字典,找到有关“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我想也未必能完完全全把它理解,还是会很抽象。“权利”与“权力”不同,“权利”的“利”显然要代表利益,与人本身息息相关。而义务本身却是要我们履行的。至于权利与义务接下来我们会详细论述。 再次,我们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强调公民意识,公民要维权。但不得不承认一些社会现象,当今在我国有许多公民往往只强调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往往忽视自己应当去尽哪些义务,甚至专门躲避相应的义务。在当代这样一个开放、文明的时代,这种做法

2020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三课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知能演练提升 1.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下面属于正确维权的是() ①沈某在购物时因结算价格与商家争执,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②李某在购买新房时因合同问题产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③王某购买的新手机频繁死机,经检验属质量问题,他与经销商协商获得赔偿④张某因购买的小汽车出现质量事故得不到解决,将车拖到工商局门口当众砸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看漫画《算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算计 A.商家太可恶了,找人揍他 B.消费者应与生产者协商解决 C.消费者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3.小薇和父母去饭店吃饭,被饭店餐桌上方的灯架砸伤,她将饭店告上法庭,胜诉后获得赔偿。小薇的经历告诉我们() ①要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②为了一点小事打官司,得不偿失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忍气吞声④要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任性”的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交往中,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和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互联网是虚拟世界,对一些放大自我、“任性”跟帖,不要太在意④网络跟帖发表意见时,应具有严格的法治观念和向善的道德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法理学第九章 权利和义务 A

第九章权利和义务 一. 名词解释 1权利 2义务 3 应有权利 4 应有义务 5习惯权利 6法定权利 7法定义务 8 现实权利 9现实义务 10基本权利和义务 11普通权利和义务 12一般权利(对世权利) 13一般义务(对世义务) 14特殊权利(对人权利) 15特殊义务(对人义务) 16第一性权利(原有权利) 17第一性义务 18第二性权利(补救权利) 19第二性义务 二. 单项选择 1.以下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权利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罗马法中没有确定的、单独的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 B.中世纪末期权利观念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C.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权利和义务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 D.20世纪初期,英美自然法法学家摆脱权利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而注重分析权利概念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 2.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 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 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 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 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是典型的一般权利。 A.物权 B.债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三.多项选择 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 A.应有权利和义务 B.习惯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 D.现实权利和义务 2.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 D.遵守宪法和法律 3.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休息权 D.检举权 4.()属于第二性权利。 A.恢复原状 B.停止侵害 C.起诉权 D.缔约权 5.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 A.个体权利和义务 B.集体权利和义务 C.国家权利和义务 D.人类权利和义务 四.简答题—— 1.简述法与权利和义务。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15版)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时数: 4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行使法律权利; 3.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课堂讨论、课堂讲授方法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手段,生动活勃而又条理清楚地阐述整个章节内容。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享有法律权利的社会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主体称为义务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内或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一、法律权利 (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权利”是个美好的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考证,权利意识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就已萌芽,“权利”一词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就已出现。西方学者素来重视权利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如,认为权利是天赋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观;认为人的权利是神赋予的神授权利观;认为国家创制法律、权利的内容和保障均由法律规定的法律权利观;’认为权利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个人权利要在社会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和实现的社会权利观。西方学者的这些权利观点对我们从不同方面理解权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都没有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和真正来源。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样一种权利,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国家法律中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如,关于财产权,资本主义法律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社会主义法律首先规定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关于婚姻权利,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实行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但也有某些国家的法律并未规定男女平等且不实行一夫一妻制。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理解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法律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权利人有权通过法律手段寻求救济,有权要求国家机关惩罚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这是法律权利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得任性,公民个人行使法律权利也不得任性。个人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超越正当界限而行使权利的,属于滥用权利。滥用权利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法律权利的分类 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 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等。文化权利包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全体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专门享有的权利。 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是指实体法所确认的权利,如经济法中的经营权,商事法中的股权等;程序性权利是指程序法所确认的权利,如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权、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