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102个考点(填空选择部分)整理

中考数学102个考点(填空选择部分)整理

中考数学102个考点(填空选择部分)整理
中考数学102个考点(填空选择部分)整理

102个考点对应历年真题(08至15年中考)

《填空选择部分》

(一)数与运算

1:数的整除性及有关概念----------------------------------------------------Ⅰ

2:分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Ⅱ

(11)1.下列分数中,能化为有限小数的是( ).(A) ; (B) ; (C) ; (D) .13151719

3:比、比例和百分比的有关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Ⅱ4: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简单问题--------------------------------------Ⅲ

(14)10.某文具店二月份销售各种水笔320支,三月份销售各种水笔的支数比二月份增长了10%,那么该文具店三月份共销售各种水笔 支.

5:有理数以及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有关概念,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Ⅱ一二

(12)7、计算 112

-=(15)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A 、; B 、; C 、π;

234D 、0.

(15)7、计算:_______.=+-226:平方根、立方根、n 次方根的概念 ----------------------------------------------------Ⅱ 一二7:实数的概念 ---------------------------------------------------------------------------------Ⅱ一二

(10)1.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 3.14 B . C . D . 1

339

8: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关系---------------------------------------------------------------Ⅰ9:实数的运算---------------------------------------------------------------------------------Ⅲ

(14)1的结果是( );. ; . A B C D

10:科学记数法 ---------------------------------------------------------------------------------Ⅱ

(14)2.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约为60 800 000 000元,这个

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 . ; .

A 860810?

B 960.810?

C 106.0810?

D .116.0810?(二)方程与代数

1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Ⅱ

(12)1、在下列代数式中,次数为的单项式是(

)32333()()()()3A xy B x y C x y D xy

+12: 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 ----------------------------------------------------------Ⅱ 化简求值 19

(09)14.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如果经过两次降价,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都是, m 那么该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元(结果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m (14)17.一组数:2, 1, 3, , 7, , 23,…,满足“从第三个数起,前两个x y 数依次为、,紧随其后的数就是”,例如这组数中的第三个数“3”是由a b 2a b -“2×2-1”得到的,那么这组数中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y 13: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 ---------------------------------------Ⅲ

(08)1.计算的结果是(

) (A);(B) ;(C) ;(D) .23a a ?5a 6a 25a 2

6a (09)1.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23)(a 5a 6a 8a 9a (10)7.计算:a 3 ÷ a 2 = __________.

(10)8.计算:( x + 1 ) ( x ─ 1 ) = ____________.

(11)7.计算:__________.

23a a ?=(14)7.计算:= .

(1)a a +14:乘法公式〔平方差、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运用-------------------------------Ⅲ15:因式分解的意义--------------------------------------------------------------------Ⅱ

16: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Ⅲ

提公十分二

(08)8.分解因式: = .

24x -(10)9.分解因式:a 2 ─ a b = ______________.

(11)8.因式分解:_______________.229x y -=(12)8、因式分解xy x -=

(13)7.因式分解:21a - = _____________.

17: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Ⅱ

(15)9、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3

2+x x 18: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Ⅲ 与分式方程区别二19(13)9.计算:23b a a b

?= ___________.19: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Ⅱ

(15)2、当a >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 )

A 、a 0=1;

B 、a -1=-a ;

C 、(-a )2=-a 2;

D 、.2

21

1a a =20: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Ⅱ

21: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Ⅱ最简同类,有理因式一二

(11)3.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13)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 (B ) ;

(C ) ; (D ).

97201

3

22: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 ----------------------------------------------------------Ⅲ 分母有理化19(09)7.分母有理化: .

=51

(12)4、 )

((((A B C D 2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Ⅲ综合

(08)2.如果是方程的根,那么a 的值是(A) 0; (B) ;(C) ;(D) 2x =112

x a +=-22-.

6-24: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Ⅱ2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Ⅲ26: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概念----------------------------------------Ⅱ2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Ⅲ

30x -<(09)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B);(C);(D)?

??<->+12,01x x 1->x 3

13<<-x (10)10.不等式 3 x ─ 2 > 0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11)2.如果a >b ,c <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a +c >b +c ; (B) c -a >c -b ; (C) ac >bc ; (D) .a b c c

>(12)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2620x x -?

()3()3()2()2

A x

B x

C x

D x >-<-><

(13)8.不等式组1023x x x

->??+>?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14)9.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1228

x x ->??

30: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Ⅲ

3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Ⅱ系数取值范围一二(09)9.关于的方程=0(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

x k x x +-2k =k (10)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 2 + x ─ 1 =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该方程无实数根

D .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11)9.如果关于x 的方程(m 为常数)有两个相等实数根,那么

220x x m -+=m =______.

(12)11、如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c 是常数)没有实数根,那么c 的x 260x x c -+=取值范围是

(13)2.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A )210x +=;(B )210x x ++=;(C )210x x -+= ;(D )210x x --=.

(14)11.如果关于的方程(为常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x 220x x k -+=k 的取值范围是 .

k (15)10、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 -m =0没有实数根,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2:整式方程的概念 --------------------------------------------------------------------------Ⅰ

(08)9.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如果设,并将原方程化21221x x x x --=-21x y x -=为关于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y (09)3.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设,将原方程化为关于01131=+---x x x x y x

x =-1的整式方程,这个整式方程是(A);(B);(C)

y 032=-+y y 0132=+-y y ;(D).

0132=+-y y 0132=--y y 33:含有一个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Ⅱ34: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概念 -------------------------------------------------------------Ⅱ

35: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解法 ---------------------------------------Ⅲ分换元,分、无验根20,

(08)10的根是 .

2=(09)8.方程的根是 .

11=-x (10)11.方程 = x 的根是____________.

x + 6

(12)10的根是

2=(15)8、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223=-x 3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Ⅲ

37:列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解应用题-----------------------------Ⅲ

(11)14.某小区2010年屋顶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计划2012年屋顶绿化面积要达到2880平方米.如果每年屋顶绿化面积的增长率相同,那么这个增长率是_________.

(三)函数与分析

38:函数及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Ⅰ 一二

(08)11.已知函数,那么

.()f x =(2)f =(09)10.函数, .

x

x f -=11)(=)3(f

(10)12.已知函数 f ( x ) = ,那么f ( ─ 1 ) = ___________.

1

x 2 + 1(10)17.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程 y (千米)与时间 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3所示 当时 0≤x ≤1,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 60 x ,那么当 1≤x ≤2时,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11)10.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y =(13)11.已知函数 ()231

x f x =+,那么

f = __________.(14)8.函数的定义域是 .11

y x =-39: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画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Ⅱ

(15)3、下列y 关于x 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

A 、y =x 2;

B 、y =;

C 、y =;

D 、y =.x 22x 2

1+x 40.:比例、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

41:一次函数的概念、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42: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43:二次函数的概念、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44: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45: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反比例、一次、二次函数解析式 ----------------------Ⅱ一二24(08)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双曲线经过点,那么= k y

x

=(0)k ≠(2,1)-k .(11)11.如果反比例函数(k 是常数,k ≠0)的图像经过点(-1,2),那么这个函k y x

=

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

(08)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经过( )

1y x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08)13.在图3中,将直线OA 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那么这

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09)4.抛物线(是常数)的顶点坐标是( )

n m x y ++=2)(2n m ,(A);(B) ;(C) ;(D) .

),(n m ),(n m -),(n m -),(n m --(09)1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 象限.

x y 2=(09)12.将抛物线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22-=x y .()

(1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 y = ( k <0 ) 图像的量支分别在(

)k x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二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10)13.将直线 y = 2 x ─ 4 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11)4.抛物线y =-(x +2)2-3的顶点坐标是(

).(A) (2,-3); (B) (-2,3); (C) (2,3); (D) (-2,-3) .

(11)12.一次函数y =3x -2的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值的增大而_________(填“增大”或

“减小”).

(12)9、已知正比例函数(),点在函数上,则随的增大而 y kx =0k ≠()2,3-y x (增大或减小)

(12)12、将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2y x x =+(13)3.如果将抛物线2

2y x =+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2(1)2y x =-+;(B )2(1)2y x =++; (C )21y x =+;(D )23y x =+.

(14)3.如果将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2y x =).;

.; .; .

A 21y x =-

B 21y x =+

C 2(1)y x =-

D .2(1)y x =+(14)14.已知反比例函数(是常数,),在其图像所在的每一个象限内,k y x

=k 0k ≠的值随着的值的增大而增大,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只需写一y x 个).

(15)12、如果将抛物线y =x 2+2x -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 (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

46:一次函数的应用 ---------------------------------------Ⅲ正比例,识图信息一二,应用题22

(13)16.李老师开车从甲地到相距240千米的乙地,如果邮箱剩余油量

y (升)与行驶里程 x (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像如图4所示,那么到达乙地时邮箱剩余油量是__________升.

(15)11、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 (℉)与摄氏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 =x +32.如59

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____℉.

47: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Ⅱ

48: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Ⅱ

49: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 ------------------------Ⅲ一层树形图二

(08)5.从一副未曾启封的扑克牌中取出1张红桃、2张黑桃的牌共3张,洗匀后,从这3张牌中任取1张牌恰好是黑桃的概率是(A) ;(B) ;(C) ;(D) .121323

1(09)13.如从小明等6名学生中任选1名“世博会”志愿者,那么小明被选中的概率是

.(10)14.若将分别写有“生活”、“城市”的2张卡片,随机放入“

让 更美好”中的两个 内(每个 只放1张卡片),则其中的文字恰好组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概率是__________

(11)13.有8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5只,二等品2只和三等品1只,从中随机抽取1只杯子,恰好是一等品的概率是__________.

(12)13、布袋中装有3个红球和6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如果从布袋里随

机摸出一个球,那么所摸到的球恰好为红球的概率是

(13)12.将“定理”的英文单词theorem 中的7个字母分别写在7张相同的卡片上,字

面朝下随意放在桌子上,任取一张,那么取到字母e 的概率为___________.

(14)13.如果从初三(1)、(2)、(3)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与初三(4)班进行一场拔河比赛,那么恰好抽到初三(1)班的概率是 .

(15)13、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__________.

50: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Ⅲ

(13)13.某校报名参加甲、乙、丙、丁四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如图2所示,那么报名

参加甲组和丙组的人数之和占所有报名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_.

51:统计的意义 ----------------------------------------Ⅰ52: 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Ⅱ

53: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Ⅲ 21统计

(10)4.某市五月份连续五天的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3、20、20、21、26(单位:°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 22°C ,26°C

B . 22°

C ,20°C C . 21°C ,26°C

D . 21°C ,20°C (12)2、数据的中位数是(

).5,7,5,8,6,13,5()5()6()7()8A B C D (13)4.数据 0,1,1,3,3,4 的中位线和平均数分别是(

)(A ) 2和2.4 ; (B )2和2 ; (C )1和2; (D )3和2.

(14)16.甲、乙、丙三人进行飞镖比赛,已知他们每人五次投得的成绩如图所示,那么三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_________.

(15)5、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频率.

(15)14、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

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_______岁.

54:频数、频率的意义和计算,(补)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Ⅱ中位数组,高,面积22统计

(08)14.为了了解某所初级中学学生对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是否知道,从该校全体学生1200名中,随机抽查了80名学生,结果显示有2名学生“不知道”.由此,估计该校全体学生中对“限塑令”约有 名学生“不知道”.

(12)14、某校500名学生参加生命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

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可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结合表1的信息,可得测试分数在80-90分数段的学生有

年龄(岁)

1112131415人数55161512

分数段60-7070-8080-9090-100

频率0.20.250.25

55: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简单应用-----------Ⅱ

(14)5.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50,40,75,50,37,50,4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50和50;.50和40;.40和50;.40和40.

A B C D

56: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的计算-----------Ⅱ

57: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求已知角的余角和补角-----------Ⅱ

58: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角的平分线,画线段的和、差、倍及线段的中点,画角的和、差、倍-----------Ⅱ

转质

(11)18.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BD=2CD(图).把△ABC 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Rt△ABC 的边上,那么m=_________.

(12)18、如图3,在,点在上,将沿直

,90,30,1

Rt ABC C A BC

?∠=∠==

o o D AC ADB

?

线翻折后,将点落在点处,如果,那么线段的长为BD A E AD ED

⊥DE

图3

C A

B

G

(14)18.如图,已知在矩形中,点在边上,,将矩形沿着过点ABCD E BC 2BE CE =的直线翻折后,点、分别落在边下方的点、处,且点、、在同E C D BC C 'D 'C 'D 'B 一条直线上,折痕与边交于点,与交于点.设,那么△的AD F D F 'BE G AB t =EFG 周长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t (15)18、已知在△ABC 中,AB =AC =8,∠BAC =30°.将△ABC 绕点A 旋转,使点B 落在原△ABC 的点C 处,此时点C 落在点D 处.延长线段AD ,交原△ABC 的边BC 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线段DE 的长等于___________.

61: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和有关性质 ---------Ⅱ

(12)5、 在下列图形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 正五边形 等腰三角形

()A ()B ()C ()D 62: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 ---Ⅱ网格 二综合(06)12.在中国的园林中,很多建筑图形具有对称性,如图是一个破损花窗的图形,请把它补画成中心对称图形.

(07)12.图中是4×4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10)18.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 2,EC = 1(如图4所示) 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

6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Ⅱ

64: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平移、对称以及简单图形的对称问题 -----------------Ⅲ一二综合65:相交直线 -----------------Ⅱ

66: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Ⅱ

67: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Ⅲ

(14)4.如图,已知直线、被直线所截,那么的同位角是( )

a b c 1∠.;.;.;..

A 2∠

B 3∠

C 4∠

D 5∠68: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Ⅲ 二证明题23

(08)15.如图4,已知a ∥b ,∠1=,那么∠2的度数等于 .

40?(11)16. 如图2, 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CE //AB ,∠ACB =90°,如果∠ECD =36°,那么∠A =_________.

69: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Ⅱ

(13)17.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

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70: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 ------------------Ⅲ

7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Ⅱ

7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Ⅲ一二计算证明题23

(13) 15.如图3,在△ABC 和△DEF 中,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BF = C E ,AC ∥DF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EF ,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7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其中涉及等边三角形)------------------------Ⅲ

74: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Ⅱ

(11)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B) 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D) 周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7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Ⅲ

7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Ⅲ典辅计算证明题23综合

77: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Ⅱ

78:角的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Ⅲ

79:轨迹的意义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线段中垂线)-----------Ⅰ

80: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多边形外角和定理---------------Ⅱ

8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Ⅲ

82: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Ⅱ

83: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Ⅲ计算证明题

ABCD AC BD O

(09)17.在四边形中,对角线与互相平分,交点为.若不加辅助线,ABCD

要使四边形为矩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C BD ABCD

(14)6.如图,已知、是菱形的对角线,那么

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BD ABC

.△与△的周长相等;

B ABD ABC

.△与△的面积相等;

C

.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

D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

(15)6、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AD=BD

B 、OD =CD ;

C 、∠CA

D =∠CBD ;

D 、∠OCA =∠OCB .

(15)16、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点,AE =AD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边CD 于点F ,那么∠FAD =________度.

84:梯形的概念-----------------------------------------Ⅱ

85: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Ⅲ

(13)6.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

能判断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的是( )

(A )∠BDC =∠BCD ;(B )∠ABC =∠DAB ;(C )∠ADB =∠DAC ;(D )∠AOB =∠BOC .8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Ⅲ计算证明题2387:相似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Ⅱ

88: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Ⅲ 二计算证明题,综合(08)17.如图5,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那么 .23BE BC =BF FD

=(09)6.如图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EF CD AB ////(A);(B);(C);(D) .CE BC DF AD =AD DF CE BC =BE BC EF CD =AF

AD EF CD =(11)17.如图,AB 、AC 都是圆O 的弦,OM ⊥AB ,ON ⊥AC ,垂足分别为M 、N ,

如果MN =3,那么BC =_________.

(13)5.如图3,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

DE ∥BC ,EF ∥AB ,且AD ∶DB = 3∶5,那么CF ∶CB 等于(

)(A ) 5∶8 ; (B )3∶8 ;

(C ) 3∶5 ; (D )2∶5.89:相似三角形的概念---------Ⅱ

(10)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A.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B.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C.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D.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90: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Ⅲ一二综合

(08)16.如两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 1:3(09)18.在△中,,,为边上的点,联结Rt ABC ?=∠90BAC 3=AB M BC (如图3所示).如果将△沿直线翻折后,点恰好落在边的中点处,AM ABM AM B AC 那么点到的距离是 .(57)

M AC (10)16.如图2,△ABC 中,点D 在边AB 上,满足∠ACD =∠ABC ,若AC = 2,AD = 1,则DB = __________.

(12)16、在中,点分别在上,,如果,的ABC ?,D E ,AB AC AED B ∠=∠2AE =ADE ?面积为4,四边形的面积为5,那么边的长为

BCDE AB 91:三角形的重心 -----------------------------------------------------------Ⅰ 原重点

(12)17、我们把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叫做重心距,在同一平面内有两个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如果当它们的一边重合时重心距为2,那么当它们的一对角成对顶角时重心距为

92:向量的有关概念-----------------------------------------------Ⅱ

图2C

B E

D

A

93:向量的表示----------------------------------------------------------Ⅰ

94: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Ⅱ向量概率各一题 一二

(08)4.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

32a a -r r a a r a -a -r (08)6.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那么等于(

ABCD AB u u u r a =r AD b =u u u r r a b +r r )(A) ; (B) ; (C) ; (D) .

BD u u u r AC u u u r DB u u u r CA u u u r (09)15.如图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设向量,,如果用

ABC AD BC AB a =u u u r r BC b =u u u r r 向量、表示向量,那么 .

a r

b r AD u u u r AD =u u u r (10)15.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设向量 =, =,

a b 则向量 =__________.(结果用、表示)b (11)15.如图,AM 是△ABC 的中线,设向量,,那么向量

==____________(结果用、表示)

.=AM a b (12)15、如图1,已知梯形,如果,,那么

,//,2ABCD AD BC BC AD ==

=

____________(结果用、表示)

.=AC a b (13)10.计算:2 (─) + 3= ___________.

(14)15.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在边上,且.设ABCD E AB 3AB EB =,,那么 (结果用、表示).

AB a =u u u r r BC b =u u u r r DE =u u u r a r b r (15)15、如图,已知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边AC 的中点,,m AB =,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DE

95:锐角三角比(四种)的概念,特殊角的三角比值---------------Ⅱ一二,应用题,综合

96: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Ⅲ 仰俯角,方位角,坡比,二 几何计算 应用题

(08)18.在△ABC 中,,(如图6).如果圆的5AB AC ==3cos 5

B =O

、,那么线段的长等于 .(96)

B C AO (14)12.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所成斜坡的坡度1∶2.4,如果它把物体送到离地面10i =米高的地方,那么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米.

97: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Ⅱ

98: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Ⅲ99:垂径定理及其推论-----------------------------------------------------------Ⅲ 2→2 弦径距二(09)16.在圆中,弦的长,它对应的弦心距为,那么半径O AB 64 . =OA (11)17.如图,AB 、AC

M、N,如果MN=3,那么BC=_________.

(13)14.在⊙O中,已知半径长为3,弦AB长为4,那么圆心O到AB的距离为

___________.

100: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Ⅱ d r /r1 r2 线圆二综合(3)

(10)6.已知圆O1、圆O2的半径不相等,圆O1的半径长为3,若圆O2上的点A满足AO1= 3,则圆O1与圆O2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相切B.相切或相离C.相交或内含D.相切或内含

BC

(11)6.矩形ABCD中,AB=8,,点P在边AB上,且BP=3AP,如果圆P是以点P 为圆心,PD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B、C均在圆P外;(B) 点B在圆P外、点C在圆P内;

(C) 点B在圆P内、点C在圆P外;(D) 点B、C均在圆P内.

623

(12)6、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和,圆心距为,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C()

D

()A()

外离相切相交内含

B()

(15)17、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A在⊙B上.如果⊙D与⊙B相交,且点B在⊙D内,那么⊙D的半径长可以等于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 10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Ⅲ内外、中心角(09)5.正多边形中,中心角等于内角的是……()

(A)正六边形;(B)正五边形;(C)正四边形;(D)正三边形.

(15)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4;

B、5;

C、6;

D、7.102:画正三、四、六边形-----------------------------------------------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