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为自己生产出越来越多生活资料的同时,产生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度增加,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的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发展到今天,正形成产业化并列为世界领先专业技术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许多部门,并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一、基因工程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是水处理领域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有物化法、生物法等。由于一般的物化方法只是污染物的转移,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也较高,生物法逐渐成为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废水的多样性及其成分的复杂性,自然进化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酶活性往往有限,如果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遗传改造,提高微生物酶的降解活性,并可大量繁殖,就可以定向获得具有特殊降解性状的高效菌株,方便有效地应用于水污染处理。因此,构建基因工程菌成为现代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因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聚合酶反应(简称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是常用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常用于监测海洋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标记的核酸探针可以用于待测核酸样本中特定基因序列,如监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可能取代常规的水质分析,发展成为一种快速可靠水体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并将在细菌、病毒及其他毒物检测中得以迅速的应用发展。

2、基因工程菌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富集

利用基因工程菌代替普通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技术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微生物菌体细胞对重金属离子

的富集容量以及提高菌体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两个方面。此法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微生物细胞中参与富集的主导性基因导入繁殖力强、适应性能佳的受体菌株内,大大提高了菌体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和处理效率。

2.1提高重组菌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容量

若不考虑重组菌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而只要提高重组菌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容量,则通过在微生物细胞表面表达高容量金属结合蛋白或金属结合肽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达到目的。另外,将经基因技术在菌体中表达的金属结合蛋白分离后固定在某些惰性载体表面同样也能达到重金属离子高富集容量的目的。2.2同时提高重组菌的富集容量和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通过特异性金属转运系统的表达,基因工程菌对目标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就介于特异性蛋白与目标重金属之间才存在的生物亲和力,具有很高的排他性,与生物吸附法的表面吸附特性完全不同,这就使有效回收利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使废水中重金属元素实现再资源化成为可能。

3、基因工程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处理法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方法,但是部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需要不同降解菌之间的协同代谢或共代谢等复杂机制才能最终得以降解,这无疑降低了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首先,污染物代谢产物在不同降解菌间的跨膜转运是耗能过程,对细菌来说这是一种不经济的营养方式;其次,某些污染物的中间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毒性,对代谢活性有抑制作用。因此,将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菌的降解基因进行重组,把分属于不同菌体中的污染物代谢途径组合起来以构建具有特殊降解功能的超级降解菌,可以有效地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4、絮凝降解高效基因工程菌处理染料废水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把降解菌的基因片段通过转基因工程转入絮凝菌株,培养出具有絮凝和降解双功能基因的高效基因工程菌并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

进一步的工作是继续构建系列基因工程菌,筛选出絮凝-降解性能好、遗传特性好和成本低的系列双功能基因工程菌株。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或其它领域。

5、基因工程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业越来越多地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来减少排放量和污染物数量。比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和遗传工程技术将合成特定氨基酸的基因克隆进入微生物的细胞质中,然后借助微生物的增殖来生产蛋白质鱼类饲料,可以提高鱼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氮的排泄物,减少中氮的浓度;利用生物筛选技术和基因工程培育一些去污能力强的植物(特别是藻类)和微生物来净化水产养殖;利用生物工程对鱼类进行生理修正,使鱼类提高耐污能力和减少排泄物,比如Phelps培育的鱼类对沙门氏菌属形成抗体,这种鱼类就可以在污染水体中生长。郑耀通等对具有高效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筛选出来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既有很强的净水能力,又是鱼类的饲料。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6、转基因水生植物治理工业废水的重金属污染

根据一些藻类等水生物植物具有从水环境中大量积累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利用基因工程消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功的转基因蓝藻,可分别用于吸附并排除水域中重金属镉、汞、铅、镍污染,尤其是水稻、人参、中草药、茶叶等多种出口产品的污染和城市工业污水、矿业污水、电镀污水等,使其达到国际出口标准。此外,还可美化城市街道,防止环境再度污染。目前这项成果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工作,可望尽快推广应用。每公斤转基因蓝藻可吸附10克以上的汞,已成为国家863项目和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基因工程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对生物、水体、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相对于其他环境介质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并且土壤对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因此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含油土壤的治理

落地油和含油污水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大量的油泥,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给石油行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生命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核心的今天,一批具有特殊生理生化功能的植物、微生物应运而生,基因修饰、改造、基因转移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渗透推动了污油土壤处理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

此,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污土壤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美国利用DNA重组技术把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肪烃的4 种菌体基因链接,转移到某一菌体中构建出可同时降解4 种有机物的“超级细菌”,用之清除石油污染,在数小时内可将水上浮油中的2 /3 烃类降解。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采出的原油含有大量水分,原油脱下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石油污染物。全向春引入现代生物技术,从一般的筛选工作,转入到降解代谢途径、降解酶系组成及其遗传的控制机制上来,在此基础上,实现定向育种,定向构建具有高效生物降解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基因工程菌降解效率高、底物范围广、表达稳定,比自然环境中的降解性微生物更具竞争力,例如PCP103 菌株的构建。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应用对于美化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途径。现代科学工作者把PCR 技术用于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外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菌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完善,为人类造福。

2、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开发出能吞食有毒废弃物的细菌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微生物学工作者培育出了一种以PCBs (聚氯联苯)为食物的细菌。PCBs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致癌物质,它不能被一般的自然过程破坏,这种从实验室中培育成的细菌被认为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工具。该大学的研究人员是将一种一般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的两个菌株的DNA进行交换,产生一种杂交的突变菌株。该基因交换菌株能破坏联苯基,而联苯基正是构成PCB s分子的一个关键基因。它由两个苯环组成的,有剧毒,在它们紧密结合时便成为潜在的致癌物。PCBs进入人体后,不能被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破坏,且能传给下一代。这种物质也能长期保存在土壤中不会被分解。新培育出的这种两个菌株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的突变菌株则能分解PCBs,可使这种有毒害的物质变成无害的物质———水、二氧化碳和盐类。

3、基因工程在治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应用

全球工业化导致大量的潜在毒性化合物释放并进入生物圈,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伤害。一般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通常因为成本太高和破坏环境而不被大规模应用。而通过植物修复来转移,容纳或转化环境污染物可以达到清除污染物,治理环境的目的。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重要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重要名词解释 5’Cap 5’-末端帽:有时简称帽,是在许多真核生物mRNA5`-末端发现的一种由7-甲基-鸟嘌呤核苷-5`-ppp –末端核苷构成的特殊构成的特殊结构。它是在转录后不久经酶催反应加入到TATA (Hogness)序列的附近,具有保护mRNA稳定性的功能。在原核生物的mRNA分子中不存在 5`-末端帽结构。 A protein A蛋白:他参与λDNA插入噬菌体头部和在粘性末端(cos)位点上裂解多联体DNA 的过程。 abortive lysgeny 流产溶原性:温和噬菌体感染敏感的宿主菌后,既不整合进宿主染色体中,也不进行复制,从而使每一个带有噬菌体的宿主菌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只有一个是溶原性的。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这是得到不稳定转导子的一类转导,区别于得到稳定转导子的完全转导。在流产转导中,转导子分裂产生两个细胞时,只有其中的一个获得供体基因,另一 个细胞则仍属受体基因型。 Abundance of an mRNA mRNA丰度:是指每个细胞平均拥有的某一种特定mRNA的分子数,跟据丰度的差异可将分为两种不同的等级:其一是富裕型的,每个细胞拥有的平均考贝数为1000——10000,属于此型的mRNA约有100种;其二是稀少型的,每个细胞拥有平均考贝数仅有1——10个上下,属于这一类行的mRNA达10000多种。 Abzymes 抗体酶: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兼具抗体及酶催活性的工程蛋白质。也就是说,其行为如同蛋白酶一样,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一类新型的抗体。 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拼接位点: 间隔子的右端和与其相连的表达子的左端之间的接合点。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 由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疾病,他最早于1980年在美国洛杉叽发现。HIV病毒通过血液和精液在人群中传播,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会使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和淋巴结病(lymphadenopathy),并增加对机会病原体(opportunistic pathogen)的敏感性。这种综合征是由于HIV病毒的感染以及cd4类T细胞功能破坏所致。T细胞表面CD抗原CDS4是HIV病毒的受体。HIV病毒的感染使T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大的合胞体(syncytia)并最终裂解。AIDS是致命的,目前尚无法有效治 疗也无有效疫苗可用。 activator 活化物:1,在分子生物学中,活化物是一种蛋质,结合在某个基因上游DNA的一个位置上,激活从该基因开始的转录。2,在酶学中,活化物是一种小分子,与酶相结合从 而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Activator 激活物: 能够通过与结合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使RNA聚合酶起动操纵子进行转录反应的一种正调节蛋白质。 Adaptor 接头:即DNA接头,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非自我互补单链寡核苷酸短片段,当其同街接物(linker)自行退火时,就会形成具有一个平末端和一个粘性末端的双链的接头/衔接物结构。因此,同平端DNA分子连接之后,无需用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就会提供符合预先设计要求的 粘性末端。 Adenovirus 腺病毒:一种具双链DNA的动物病毒,大小约为36kb。次种病毒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许多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诸如RNA剪辑,DNA复制及转录等,,都是腺病毒研究中发现的。现在腺病毒以被改造用作分离哺乳动物基因的克隆载体。Affinity chromatography 亲和层析:一种根据配体与特异蛋白质结合作用原理建立的层析技 术,该法主要应用于分离与纯化特异的蛋白质。 Agarose 琼脂糖:是从红色海藻的琼脂中提取的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可用于配置核酸电泳凝胶。当琼脂糖溶液加热至沸点后冷确凝固,便会形成一种基质,其密度石油琼脂糖浓度决定的。可以被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的DNA片段的大小范围为0.2——50kb。经过化学上修饰的低熔点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为自己生产出越来越多生活资料的同时,产生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度增加,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的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发展到今天,正形成产业化并列为世界领先专业技术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许多部门,并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一、基因工程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是水处理领域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有物化法、生物法等。由于一般的物化方法只是污染物的转移,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也较高,生物法逐渐成为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废水的多样性及其成分的复杂性,自然进化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酶活性往往有限,如果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遗传改造,提高微生物酶的降解活性,并可大量繁殖,就可以定向获得具有特殊降解性状的高效菌株,方便有效地应用于水污染处理。因此,构建基因工程菌成为现代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因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聚合酶反应(简称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是常用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P 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常用于监测海洋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标记的核酸探针可以用于待测核酸样本中特定基因序列,如监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PCR 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可能取代常规的水质分析,发展成为一种快速可靠水体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并将在细菌、病毒及其他毒物检测中得以迅速的应用发展。 2、基因工程菌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富集 利用基因工程菌代替普通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技术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微生物菌体细胞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容量以及提高菌体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两个方面。此法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微生物细胞中参与富集的主导性基因导入繁殖力强、适应性能佳的受体菌株内,大大提高了菌体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和处理效率。 2.1提高重组菌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容量 若不考虑重组菌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而只要提高重组菌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容量,则通过在微生物细胞表面表达高容量金属结合蛋白或金属结合肽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达到目的。另外,将经基因技术在菌体中表达的金属结合蛋白分离后固定在某些惰性载体表面同样也能达到重金属离子高富集容量的目的。 2.2同时提高重组菌的富集容量和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通过特异性金属转运系统的表达,基因工程菌对目标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就介于特异性蛋白与

(整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 2、基因工程 3、DNA的变性与复性 4、细胞学说 5、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6、DNA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7、SD序列 8、开放阅读框(ORF) 9、多顺反子 10、蓝白斑筛选 11、中心法则 12、限制修饰系统 13、断裂基因 14、单链结合蛋白 15、核酶 16、密码子家族 17、TA克隆 18、PCR 19、SNP 20、操纵子学说 21、DNA重组技术 22、减色效应-增色效应 23、可变剪接 24、反转录 25、同尾酶 26、加帽反应 27、蓝白斑筛选 28、表观基因组学 29、DNA的溶解温度 30、DNA的大C值 31、重叠基因 32、引物酶 33、逆转录 34、限制性内切酶 35、载体的选择标记 36、DNA甲基化

37、端粒 38、端粒酶 39、前导链 40、启动子 41、反式作用因子 42、同义密码子 43、多克隆位点(MCS) 44、基因组计划 45、C值悖论 46、顺式作用元件 47、胸腺嘧啶二聚体 48、寄主的限制修饰现象 49、拓扑异构酶 50、DNA的溶解 51、拓扑异构体 52、间隔基因 53、假基因 54、同源异型蛋白 55、翻译 56、多重PCR 57、抗终止作用 58、SD序列 59、空载tRNA 60、cDNA RACE 61、分子杂交 62、cDNA文库 63、载体 64、RT-PCR 65、反义RNA 66、延伸tRNA 67、起始tRNA 68、探针 69、反式剪接 70、增强子 71、动物基因工程 72、基因组 73、限制性内切酶 74、单顺反子

75、密码子 76、转录 77、RNA干扰 78、中心法则 79、回环模型 80、TATA box 81、前导链 82、目的基因 83、RFLP 84、RACE 二、判断 1、大肠杆菌DNA生物合成中,DNA聚合酶I主要起聚合作用。( ) 2、DNA半保留复制时,后随链的总体延伸方向与先导链的延伸方向相反。( ) 3、原核生物DNA的合成是单点起始,真核生物为多点起始。() 4、以一条亲代DNA(3’→ 5’)为模板时,子代链合成方向5’→ 3’,以另一条亲代DNA链 5’→ 3’为模板时,子代链合成方向3’→ 5’。() 5、RNA的生物合成不需要引物。() 6、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4个亚基(α2ββ’)组成。( ) 7、大肠杆菌在多种碳源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优先利用乳糖。 ( ) 8、在DNA生物合成中,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指相同概念。() 9、逆转录同转录类似,二者均不需要引物。() 10、真核生物染色体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组蛋白H1的磷酸化,都会使基因得以失活。() 11、在原核细胞中,起始密码子AUG可以在mRNA上的任何位置,但一个mRNA上只有一个起 始位点。( ) 12、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在阅读密码时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反密码子用来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 13、表观遗传效应是不可遗传的。( ) 14、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 15、DNA甲基化永久关闭了某些基因的活性,这些基因在去甲基化后,仍不能表达。 () 16、R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无需引物,也无校对功能。( ) 17、基因是存在于所有生命体中的最小遗传单位 18、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DNA不编码蛋白质 1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在阅读密码时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反密码子用来识别 mRNA上的密码子。 ( )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101 陶涛201008340230 摘要:自然环境在没有或只受到有限的人为活动所造成污染时,能自动地维持生态平衡,环境洁净,各种生物和谐生存,繁衍生息。但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包括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能源及生物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生物难降解化学品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突破了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净负荷,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的恶化不仅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滞后性,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稳定的生活。因此,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微生物作为生物界的主要降解类群,在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合物污染、石油及大气污染等治理过程中,均取得显著效果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应用范围广泛,所以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降解;污染治理;应用;极端微生物

微生物在废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农林牧渔业、环保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分离纯化和开发(包括驯化和基因操作等)利用等方面的报道与日俱增。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工业化进程,进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并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且难以降解,致使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治理的状况,使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加入世贸组织后,环境保护已不再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它将直接并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区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微生物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同目前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1.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 科技的发腱也充分证明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毙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鹿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微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f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 作用。应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f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微乍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 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2 .1 .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在应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应用于污水治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原理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2.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3. DNA 多态性:是指DNA 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 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 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 )两类。 4. DNA 的半保留复制:DNA 复制过程中,由亲代DNA 生成子代DNA 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 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5. 冈崎片段:在DNA 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 3 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6.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单核苷酸多样性,是基因组DNA 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突变引起的多态性。 7.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甘酸序列。 8. 获得性遗传:是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新的遗传性状。 9. DNA 甲基化:是基因的表观修饰方式之一,指生物体在(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的碱基上的过程。 10. 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体外合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 (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 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 信息的cDNA 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cDNA 文库。11. 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者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的基因组是固定的。 12. 蛋白质组学: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13. 转录组:广义上指某一生理条件或环境下,一个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所有转录产 物的总和,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及非编码RNA ;狭义上指细胞中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 的总和。 14.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一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本章习题 1.什么是遗传工程?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答:遗传工程是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用来改造、创建动物和植物新品种、工业化生产生物产品、诊断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的一个新领域。 广义的遗传工程包括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器工程等。狭义的遗传工程即是通常讲的基因工程。本章只涉及狭义的遗传工程,即基因工程。 理论意义:遗传工程(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主要是创造自然界中没有的DNA分子的新组合,这种重组不同于精典遗传学中经过遗传交换产生的重组。 实践意义: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使所有实验生物学领域产生巨大的变革。在工厂化生产药品、疫苗和食品;诊断和治疗遗传疾病;培养转基因动植物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即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畜牧业、医学、法学等领域,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详见第10题)。 2.简述基因工程的施工步骤。 答:基因工程的施工由以下这些步骤: ⑴.从细胞和组织中分离DNA; ⑵.利用能识别特异DNA序列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DNA分子,制备DNA 片段; ⑶.将酶切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载体能在宿主细胞内自我复制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 ⑷.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胞内复制,产生多个完全相同的拷贝,即克隆; ⑸.重组DNA随宿主细胞分裂而分配到子细胞,使子代群体细胞均具有重组DNA分子的拷贝; ⑹.从宿主细胞中回收、纯化和分析克隆的重组DNA分子; ⑺.使克隆的DNA进一步转录成mRNA、翻译成蛋白质,分离、鉴定基因产物。

3.说明在DNA克隆中,以下材料起什么作用。 (1)载体;(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连接酶;(4)宿主细胞;(5)氯化钠 答:⑴. 载体:经限制性酶酶切后形成的DNA片段或基因,不能直接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一个DNA片段只有与适合的载体DNA连接构成重组DNA后,在载体DNA的运载下,才可以高效地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复制、扩增、克隆出多个拷贝。可作为DNA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病毒、细菌和酵母人工染色体等。 ⑵.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的基石。在细菌中这些酶的功能是降解外来DNA分子,以限制或阻止病毒侵染。这种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一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在这一序列内将双链DNA分子切断。 ⑶. 连接酶:将外源DNA与载体相连接的一类酶。 ⑷. 宿主细胞:能使重组DNA进行复制的寄主细胞。 ⑸. 氯化钠:主要用于DNA提取。在pH为8左右的DNA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钠,使钠离子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另外,氯化钠也是细菌培养基的成分之一。 4.有一个带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的质粒,在其四环素抗性基因内有一个该质粒惟一的EcoRI酶切点,今欲用EcoRI位点克隆果蝇DNA,构建一个基因库,连接的产物转化大肠杆菌菌株DH5 ,试问:⑴. 在培养基中加入哪一种抗生素用于选择阳性克隆?⑵. 对哪一种抗生素有抗性的质粒携带外源果蝇DNA片段?⑶. 如果有的克隆可抗两种抗生素,如何解释? 答:⑴.在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结合影印法可用于选择阳性克隆。 ⑵.对氨苄青霉素有抗性的质粒携带外源果蝇DNA片段。 ⑶.这种克隆是没有受到EcoRI酶解的原始质粒或这些克隆都是自连形成的非重组体。 5.在构建一个真核生物核DNA库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核基因库是将某一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酶切后与载体连接构建而成的。通常方法是,尽量提取大分子量的核DNA,用限制性酶酶切后,分离选择具有一定长度(大于15kb)的DNA片断,与适宜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

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重点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凡是识别切割双链的DNA分子内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为限制性酶。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一般性质:37℃,pH为7.2~7.6,用Tris—HCl,Gly—NaOH两种缓冲液,Mg2+Buffer,5mM,盐浓度,巯基试剂:β-ME,DTT,BSA(牛血清白蛋白,稳定酶的作用);决定生产的特定的DNA片段的大小,识别顺序具有180°的旋转对称,识别顺序一般是4~6个碱基,也有6个以上的,但是没有4个以下的,产生三种不同的切口:形成平头末端(SmalⅠ):连接困难,效率较低;形成5’粘性末端(EcoRⅠ):相对而言,5’突出尾,3’凹末端;形成3’粘性末端(PstⅠ)相对而言,3’突出尾,5’凹末端。 3.星活性:在非标准条件下(低盐和高pH,高甘油浓度>5%),限制酶识别顺序与切割顺序发生改变的现象。 4.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片段):将Pol1切下一个小片段失去5’到3’外切酶活性。补平限制酶切割DNA产生3’凹槽(5’到3’合成),用[32p]dNTP补平3’凹端,对DNA片段进行末端标记,对带3’突出端的DNA进行末端标记(利用置换活性),在cDNA 克隆中,用对和陈那个cDNA的第二条链,在体外诱变中用于从单链模版合成双链DNA,应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消化限制酶产生的3’突出端,应用于PCR 技术。 5.基因工程的工具酶:T7噬菌体DNA聚合酶,修饰的T7噬菌体DNA聚合酶,TaqDNA 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T4噬菌体DNA聚合酶。 6.末端转移酶:将相同的核苷酸依次连接到3’末端,然后两条DNA通过同源多聚尾巴连接在一起,在表达前将ploy(G)切除,否则影响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7.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使DNA的5’端磷酸化,也可以使DNA的5’端去磷酸化。可以发生正向反应,也可发生交换反应。正向反应:5’CTGCAG在酶和ATP(ATP具有α,β,γ磷酸基团,其中γ可给出)的作用下,生成5’pCTGCAG;交换反应:5’pCTGACG在酶和ADP的共同作用下,去磷酸化,将DNA链上的磷酸基团给出,生成5’CTGCAG和ATP,在酶和被标记的A TP作用下使得DNA再次被磷酸化同时被标记,生成ADP和5’*pCTGCAG。 8.基因工程载体种类: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科斯质粒或粘粒,噬菌体质粒,单链DNA 噬菌体M13,真核病毒载体,酵母质粒载体,杆状病毒。 9.质粒:在细菌细胞内作为与宿主染色体有别的复制子而进行复制,并且在细胞分裂时能恒定传递给子代细胞的独立遗传因子。 10.质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所必备的条件:1)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松弛的复制子,2)基因组上有1~2个筛选标记,便于在平板中区分重组体和非重组体,3)DNA链上有1到几个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与切割位点,便于外源DNA的插入,4)具有插入失活(或是插入表达)的筛选标记,便于从平板中直接筛选阳性重组体。 11.Ti质粒:引起植物形成肿瘤—冠瘿瘤的质粒称为诱导肿瘤的质粒。 12.Ti质粒的优点:宿主范围广泛,Ti质粒能过转化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并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宿主细胞ch—DNA上的T—DNA成了染色体的正常遗传成分,永远居留,代代相传;T—DNA上的Opine合成酶基因有一个强大的启动子,能启动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高效表达。 13.分子杂交(杂交,hybrdization):核酸研究中一项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互补核酸链复性形成双链的过程。 14.分子杂交的原理:(一)DNA的变性:指分子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

最新高三生物-4-2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经典

二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教学目的 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前景(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2)基因工程在农牧业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前景。 2.教学难点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原理。 教学过程 【板书】 基因工程与生产基因工程药品 基因工程医药卫生用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的成果和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发展前景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注解】 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如胰岛素和干扰素等) (一)医药卫生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DNA分子做的“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的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农牧业、食品工业 1.培育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2.培养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如“转基抗虫棉” 环境监测:用DNA“探针”检测水中病毒的含量 (三)环境保护 被污染环境的净化:获得能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细菌”等

【同类题库】 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前景(A:知道)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给低血糖晚期的患者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B.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利用DNA探针检查出肝炎病毒,为肝炎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切取某动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用某一方法将此基因转移到鲇鱼的受精卵中,从而使鲇鱼比同类个体大了3、4倍。此项研究遵循的生物学原理是(D)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酶工程→D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人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C)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下列有关遗传学命题正确的是(D) A.大肠杆菌半乳糖苷酶合成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B.培育转基因动物最常用的体细胞是卵细胞 C.人工合成基因必须以信使RNA为模板 D.基因治疗是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 .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D.宜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 .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C)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多选)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和产品有(AD) A.白细胞介素-2 B.紫草素 C.聚乙二醇 D.重组乙肝疫苗.基因治疗是指(A)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概述,错误的是(C)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生产药品和诊断治疗疾病 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农作物 C.在畜牧业上,主要目的是培育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被污染环境的净化 .美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其运用的方法是(B)A.把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和大象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 B.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 C.把植物的细胞分裂基因和生长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 D.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卵细胞中 .1993年,我国科学家培育成功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D)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试题库(19)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试题库(19)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计20分) 1.核糖体肽链的合成因( )终止 (a)可读框内编码C末端氨基酸的密码子 (b)可读框内存在不对应氨酰tRNA的密码子 (c)浓度太低或缺少特定的氨酰tRNA (d)释放因子(RF)的GTP依赖性作用,防止A位点中终止密码子与氨酰tRNA的错配结合 (e)末端氨酰转移酶的活性,这个酶蛋白通过将一个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加到新生多肽 C 末端将肽酰tRNA脱乙酰化 2. 因研究λ噬菌体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的本质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 (a)J.Lederberg (b)W.Arber (c)H.Smith (d)F.Sanger 3. EDTA是一种螯合剂,可以抑制大多数酶的活性,但在下列酶中,( )不受它的 影响 (a)外切酶Ⅲ (b)EcoRI (c)Bal31核酸酶 (d)Pstl 4. 关于质粒的相容性,下面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 (a)不同相容群的质粒能够共存于同一个细胞 (b)质粒可以分成若干个不相容群,但不能分成若干个相容群 (c)如果a、b两种质粒不相容,说明它们的复制机制相同 (d)属于同一个不相容群中的质粒,不仅复制机制相同,而且拷贝数和分子量也相同 5. 用SDS-酚来抽提DNA时,SDS的浓度是十分重要的,当SDS的浓度为0.1%时,( ) (a)只能将DNA抽提到水相 (b)只能将RNA抽提到水相 (c)可将DNA、RNA一起抽提到水相 (d)DNA和RNA都不能进入水相 6. 在下列表型中,( )是基因工程上理想的受体菌表型 (a)r+m+rec’ (b)r-m-rec- (C)r-m-rec+ (d)r+m+rec- 7. 微细胞是一种大肠杆菌突变体,( ) (a)它不带任何DNA (b)它的体积为正常细胞的1/10 (c)它带有染色体DNA,但不能表达 (d)它带有质粒DNA,可以表达 8. DNA在中期染色体中压缩多少倍?( ) (a)6倍 (b)10倍 (c)40倍 (d)240倍 (e)1000倍 10000倍 9. 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以下哪种酶除去RNA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苷酸?( ) (a)DNA聚合酶Ⅲ (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I (d)外切核酸酶MFl (e)DNA连接酶

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操作方法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 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例如: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首先在大鼠的体细胞中提取染色体,分离目标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载体,再将载体与基因片段连接(这里用到DNA连接酶)。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这些重组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内,最后让这些受精卵生长发育。结果小鼠生出几只带有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小鼠,这些小鼠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其个体是同窝其他小鼠的1.8倍,成为“巨型小鼠”。 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常选取大肠杆菌的环状DNA,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其次还得用到D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主要是2型酶;DNA连接酶,用来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有两类,连接平末端的和粘性末端的,若末端不相同连不起来的话,还得用DNA聚合酶来加片段,如加CCC-和GGG-,再用连接平末端的连接酶来连接。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有: 植物常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数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基因枪法基本原理是通过动力系统将带有基因的金属颗粒(金粒或钨粒),将DNA吸附在表面,以一定的速度射进植物细胞,从而实现稳定转化的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提纲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分子生物学简史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双螺旋模型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基因操作的工具酶的发现 载体的应用 逆转录酶的发现 2、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三大经典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感染实验 病毒重建实验 3、1953年,Watson/Crick 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的发现 1961 年Monod 和Jacob 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1964 年Nirenberg 等提出了“三联体密码说”; Crick 提出了遗传信息流向和表达的中心法则。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基因工程中的意义;DNA连接酶 6、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1、核酸、核苷酸、核苷、碱基、嘌呤、嘧啶、DNA、RNA、磷酸二酯键 2、染色体、核小体、组蛋白、非组蛋白 3、基因组大小与C值矛盾、重复序列 4、真核基因组结构的特点;与原核基因组的差异 5、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氢键、碱基堆集力、A、B、Z型结构 6、超螺旋结构、正/负超螺旋 7、DNA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拓扑异构酶、Klenow片段 8、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9、转座、转座子、转座子的分类和共同特点、转座的遗传效应 第三章RNA合成 1、转录、转录泡、有义链、反义链、RNA聚合酶 2、启动子、终止子、增强子、依赖ρ因子的终止、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 3、原核生物转录的过程 4、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 5、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蛋白质的合成 1、遗传密码、密码子、反密码子、密码子偏好性、简并性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第4课时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和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学案苏教版

第4课时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 题和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学习目标] 1.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转基因生物? 答案(1)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2)保障公众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享有知情权。 (3)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更加理性地利用转基因生物。 2.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争论有哪些? 答案(1)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问题: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2)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转基因植物的扩散对生物多样性有无影响。 ②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否会扩散漂移到其他物种体内而导致自然界的混乱。 ③若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其残体分解物、根部分泌物等是否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大规模的负面效应。 (3)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 ①转基因动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②转基因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二、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1.生物武器的种类 生物武器的 种类 举例 危害控制方法 致病菌 炭疽杆菌能引发炭疽病,可能致命疫苗和抗生素可防治鼠疫耶尔森氏杆菌能引起黑死病,死亡率达90% 疫苗和抗生素可防治 生化毒剂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毒性强,能导致中 毒而死亡 抗毒素有时能阻止病 情发展 病毒埃博拉病毒极易传染,致死率很高至今尚无治疗方法 基因重的致病微生物插入内酰胺酶基因的 炭疽杆菌 降解青霉素,使青霉素失去杀 菌作用 具有特异性识别基因 的HIV 可以杀伤某一特定的种族 答案(1)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致病力。 (2)转基因生物武器很难对付。 三、基因工程与生物武器研制的关系 1.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一些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或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插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就会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或新的抗药性增强的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被制造成容易储存、便于携带、毒性更强的生物武器。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也为生物武器的研制创造了条件。例如,对不同种群的基因组成特性的阐明,就有可能被用于研制针对某一特定种群的生物武器。 一、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及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很大进步。如转入外源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________个。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为自己生产出越来越多生活资料的同时,产生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度增加,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的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发展到今天,正形成产业化并列为世界领先专业技术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许多部门,并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一、基因工程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是水处理领域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有物化法、生物法等。由于一般的物化方法只是污染物的转移,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也较高,生物法逐渐成为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废水的多样性及其成分的复杂性,自然进化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酶活性往往有限,如果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遗传改造,提高微生物酶的降解活性,并可大量繁殖,就可以定向获得具有特殊降解性状的高效菌株,方便有效地应用于水污染处理。因此,构建基因工程菌成为现代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因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聚合酶反应(简称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是常用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常用于监测海洋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标记的核酸探针可以用于待测核酸样本中特定基因序列,如监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可能取代常规的水质分析,发展成为一种快速可靠水体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并将在细菌、病毒及其他毒物检测中得以迅速的应用发展。 2、基因工程菌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富集 利用基因工程菌代替普通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技术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微生物菌体细胞对重金属离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