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腐倡廉重在制度创新

反腐倡廉重在制度创新

反腐倡廉重在制度创新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加快制度创新,严格法治监督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时代命题。下面我就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重要意义及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作一简要论述。

一、反腐倡廉面临的新形势

反腐倡廉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形势?我认为还要辩证全面地看待。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消极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反对腐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个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我们反腐败的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治,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特殊历史阶段,各种机制、体制和制度还不健全。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4年7月,我国31省份,被

通报落马官员达500多人。综合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反腐败形势,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一是随着党和政府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二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在有些地区和部门仍呈高发、多发、边查边发的态势,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三是现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反腐败斗争将是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四是人民群众对目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还不满意,我们的工作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反腐败工作任重而道远。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又呈现十个新的变化和特点:一是涉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二是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三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四是窝案串案增多,五是犯罪行业性突出,六是权色交易明显,七是官商勾结显著,八是家属子女参与,九是渎职犯罪严重,十是犯罪形式翻新。

二、当前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可见,反腐

倡廉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被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

首先,反腐倡廉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并有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反腐倡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通过预防和惩治腐败,规范从政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害,使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社会精神风貌健康向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因而,反腐倡廉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反腐倡廉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其次,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持清正廉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产生了腐败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就会使党变质、国变色,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毁于一旦。因此,要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惩治腐败。

三、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任何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可见,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乃至民族大业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只有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才能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行为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我认为,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的力度,但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一是要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监控和规范权力运行。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从宏观层面而言,要求深化体制改革。腐败现象往往发生在掌握资源配置的权力部门,如何使这些部门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不致产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出路在于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监控和规范权力运行,使掌握资源配置的权力部门“不能贪”、“没法贪”。在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下,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缩小权力运行的空间,尽可能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决策权、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目前社会舆论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体制问题。在现行体制之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乏力,特别是对同级党委书记的监督在多数情况下形同虚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思路是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央以下各级纪委在上级纪委的垂直领导下开展工作。如此,既能维护中央权威,又能有效监督地方党委,使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离,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二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制度,通过具体制度来规范、监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从中观层面而言,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制度。反腐倡廉需要构建完整的制度框架,通过具体制度来规范、监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形成“不敢贪”的制度环境。

其一,报告制度。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但这一制度由于缺乏家庭收入申报制、金融实名制等相应的辅助制度,公众和媒体无法监督、无从监督,对于不按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责罚过轻等原因,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求严格实行报告制度,将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逾期不报或隐瞒不报者应受到追诉或处罚。领导干部所拥有的财产或收入,若超过薪金所得而又不能解释其合法来源的,即以违法论处。

其二,公示制度。政府部门应把本单位职责任务、职责范

围、工作标准、办事程序、办事期限等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而有效预防各种权力寻租、腐败现象的发生,使各种“潜规则”失去生存的空间。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进一步明晰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手段扩大公开的范围,特别要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度,让公众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与此同时,要明确规定举报措施和保护、奖励举报人制度,允许和受理匿名举报。

其三,追究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对于任何人都是适用的,不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违反制度的行为都应受到惩处,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责任追究正是制度具有威慑力的原因所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求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发挥制度的规训、惩诫效能。

此外,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还要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机制建设,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等等。

三要通过制度整合与制度创新,实现制度的精细化、科学化。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从微观层面而言,要求提高制度的科学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新思路,反腐倡廉更需要制度的科学化和科学化的制度。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要以现行制度为基础,但现行制度存在模糊性和弹性,有诸多一般性的“不准”、“应该”等规

定,制度的范围不周全,留有规避的余地,实施中随意性较大;有的制度设计不严密,条款之间不衔接甚至互相矛盾;有的制度明显过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需要。推进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要求对现行制度进行整合,重复、甚至互相抵触的制度要合并,过时的制度要废除,缺少的制度要健全,力求通过制度整合与制度创新,实现制度的精细化、科学化,使制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要针对主要腐败现象进行相应的专门立法,使对领导干部的廉政要求、从政规范上升为法律法规,使反腐倡廉建设有法可依。

制度创新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首先应集中全党智慧,立足于党内想办法、找对策,寻找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实验区,但也不能关起门来从事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应当向社会开放,通过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来寻找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良方,使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在开放的环境中推进。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滋生腐败现象的风险增大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党的建设难题,走出一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