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杨树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

三种杨树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

三种杨树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
三种杨树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

花的结构和解剖

(五)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大体解剖学解剖操作和观察注意事项(改)

大体解剖学解剖操作和观察注意事项 第二章下肢 第二节下肢浅层结构 1.第4次课只做下肢前面浅层和足背浅层的操作,即第1~6项操作;下肢后面浅层(第7、8项)操作放在第7次课进行。 2.下肢前面浅层结构重点暴露大隐静脉及其末段的五大属支、大隐静脉小腿段伴行的隐神经、腹股沟浅淋巴结,保留大隐静脉。 3.去除大腿阔筋膜前注意观察隐静脉裂孔;向外去除阔筋膜时不要切断髂胫束。 4.下肢后面浅层结构在股后部重点暴露股后皮神经;在小腿重点暴露小隐静脉及伴行的腓肠神经并保留。 第三节股前内侧区 1.股鞘在解剖中要被破坏,先观察,再解剖追踪鞘内结构。 2.解剖和观察股管、股环时防止过于向上暴露,避免破坏腹腔内的结构。 3.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股动脉、股深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干(其属支如妨碍操作可去除)、股神经及其肌支、闭孔神经和动脉、大腿肌前群和内侧群的各肌。 4.注意观察股三角和收肌管内主要的血管和神经的不同排列特点。 第四节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1.注意伸肌支持带和屈肌支持带的构成,切开支持带后观察其深面的腱滑液鞘和肌腱;如果能做屈肌支持带的解剖可将踝管打开,按教材P88处暴露管内结构。 2.在足背显示和保留足背动脉、腓深神经和肌腱即可,其余结构不必过多费时。 3.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小腿肌前群、外侧群各肌。 第五节臀区和股后区和 1.翻臀大肌时可不按教材从中部切开方法,可从臀大肌的起点将肌切断,向外侧翻开。翻开过程中可将进入肌的血管和神经切断,但切断的部位要离肌肉有一定距离,使肌肉上能清楚地观察到血管神经的断端。 2.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坐骨结节韧带、从梨状肌上、下孔出来的臀上神经和血管、臀下神经和血管、坐骨神经及其肌支、阴部神经和阴部内血管、臀部和股后部的各肌 第六节腘窝和小腿后区 1.切断腓肠肌最好只切断其内侧头,保留外侧头。其余操作按教材步骤。 2.要显示并保留的结构: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这些神经的肌支要保留);腘动脉及其分支、腘静脉(其其属支如妨碍操作可去除)、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小腿后群各肌。 3.注意观察腘窝和踝管内重要结构的排列位置特点。

最新花的解剖结构

实验10 花的解剖结构 一、花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一朵完全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几部分共同着生于花托上构成。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花的各部位发生各种形态变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采的花的世界。花的形态特征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研究不同科属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根据。 本实验通过对桃花(Prunus persica)和其它典型植物花的观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及花的不同类型。 (一)花的基本结构——桃花的观察 桃花为单生花,每朵花下有柄并有一苞片。取一朵新鲜或浸泡的桃花,先自外向内逐层观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形态和着生情况。然后将桃花沿纵向切开,在实体解剖镜下做进一步观察。 桃花的花托呈杯状,即花托中部凹陷成一小杯状。萼片、花瓣和雄蕊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雌蕊的子房着生于花托中央的凹陷部位。桃花的花萼由五片绿色叶片状萼片组成,各萼片相互离生。花萼也叫做外轮花被。桃花的花冠由五片粉红色花瓣组成,离生。花冠也叫内轮花被。桃花的雄蕊数目多,不

定数。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起支持和联系作用,花药中可产生花粉粒,为雄蕊的主要部分。雄蕊在花托边缘作轮生排列。桃花的雌蕊呈瓶状,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子房中着生有胚珠。桃花的子房仅基部着生于花托上,而其它部位与花托分离,故其着生位置属上位子房。桃花的花萼和花冠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其相对于子房的位置则属于周位花(图38-1)。 通过上述观察可了解桃花具有齐全的花的各部分,是一典型的完全花,既是一具有外轮花被(花萼)和内轮花被(花冠)的重被花,又是具有雄蕊和雌蕊的两性花,同时还是一花冠呈辐射对称的整齐花。桃花的结构可代表一般花的基本结构。 (二)花的类型 1.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指一朵花具有齐全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当一些植物花的结构中缺少上述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甚至缺少三部分时,即为不完全

花的解剖结构详解

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一、下肢 1.男性,40岁。主诉:4小时前乘公共汽车,右下肢搭于左下肢上,突然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检查所见:患者髋关节各项活动均受限,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右足尖触及左足背。触摸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右下肢短缩。膝关节和踝关节主、被动运动正常。右下肢无感觉异常。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该病症可合并什么神经损伤?本病例有无合并神经损伤? 2.女性,45岁。主诉:近期感冒咳嗽比较厉害,昨天发现左大腿根部内侧出现一肿块,今天似乎肿大较明显,并有些疼痛而前来就诊。检查所见:左腹股沟下方股部内侧近大阴唇处有一肿物,触摸肿物柔软,无结节状,有压痛,嘱病人平卧推压肿物未能使肿物消失。遂收住院观察。入院后第2天患者股部肿块越发明显并疼痛加剧,伴腹胀并呕吐,逐实施手术治疗。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要与什么常见病症鉴别?(3)患者病程进展的原因?(4)手术时应注意什么? 3.男性,21岁,业余足球爱好者。主诉:5年前踢足球时初次受伤,当时以左脚为立足脚,右脚从右往左半转身凌空抽射,不慎踢空,当时右脚小腿瞬间剧烈拉伸,右脚膝关节伴有较严重的扭曲,该关节立即疼痛异常。当时骨科医生诊断内侧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亦有所损伤,后慢慢恢复。今天打羽毛球再次受伤。当时,做一向右起跳的动作,落地的时候右膝猛烈受挫,关节部位有严重的扭曲感并剧烈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前来就诊。检查所见:右膝明显肿胀,压痛,关节屈伸困难并疼痛,特别是下蹲时,右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活动时关节内有异响和异物感,自感有轻度的交锁。右下肢不能单独站立运动。前抽屉试验阳性,屈膝时内旋幅度较左膝明显增加。 分析:(1)患者本次就诊是损伤了哪些结构?(2)诊断的依据?(3)损伤这些结构的形态学机制如何? 4.男,37岁。主诉:近期感右侧臀部疼痛,并向股后部、小腿后部和外侧以及足背放射。以往类似情况亦有发生,但不如此次厉害,未予重视。检查所见:双下肢等粗等长。在右髋部股骨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稍内侧用拇指深压时,有明显压痛并向下放射。患者外展和外旋右下肢时疼痛加剧,不活动则疼痛缓解。除疼痛外,运动并无障碍。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造成该病症的常见形态学原因是什么? 5.男,40岁。主诉:一个半小时前遭遇车祸,左侧膝部外侧遭猛烈撞击。检查所见:左膝外侧有有明显淤青并肿胀,压痛剧烈,并有骨擦音。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消失,患者不能做足背屈和外翻的主动动作。 分析:(1)什么结构损伤?(2)诊断的依据?(3)如果被损伤结构未能得到及时医治,患者今后会有怎样的下肢畸形和行走步态? 6.女,53岁。2小时前不慎从高处摔下,右侧大腿与硬物猛烈撞击,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确诊右股骨下段骨折,因家属要求转院。检查所见:右腘窝坚实并稍膨隆,疼痛。右小腿和足苍白,温度低,在足背和内踝处均未能触及动脉博动。 分析:(1)什么结构损伤?(2)诊断的依据?(3)是否需要手术修复损伤结构?为什么?手术中应注意什么?

根的解剖结构

根的解剖结构 一、根尖与根尖分区 (一)根尖的概念 根尖(root tip)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无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它是根的生命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根进行吸收、合成、分泌等作用的主要部位。根的伸长、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化也都是在根尖进行的,因此,根尖的损伤会直接影响根的发育。 (二)根尖分区及其细胞特征 为了研究方便和更好地了解根尖的结构,一般人为地将其分为四个区。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 zone)和成熟区(maturation zone)四个部分(图5-3),总长约1~5cm。其中,成熟区因为具有根毛又被称为根毛区(root hair zone),从分生区到根毛区各区的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除根冠外,其它各区的细胞

特征逐渐过渡,无严格界限(表5–1)。 1.根冠 根冠是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根冠细胞不规则,外围细胞大、排列疏松,内部(近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根冠细胞含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质体等细胞器,其外壁常有多糖类物质的黏液,可润滑根冠表面、促进根表离子交换、减少根在土壤颗粒间穿行的摩擦阻力,利于根的伸长生长。 2.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整体形状如圆锥,故又名生长锥,长度约为1~3mm,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以促进根尖生长,所以也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细胞小、近于等径型、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核大、质浓、液泡很小,分化程度低,具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褐黄色。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有三个去向:一部分形成根冠细胞,以补偿根冠因受损伤而脱落的细胞;大部分细胞生长、分化,成为伸长区的部分,是产生和分化成根各部分结构的基础;同时,仍有一部分细胞保持分生能力,以维持分生区的体积和功能,进行自我永续(图5-5)。 3.伸长区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后方。此区细胞愈远离分生区,则细胞分裂活动愈弱,并逐渐停止。其细胞沿着根的纵轴方向伸长,体积增大,液泡化程度加强,细胞质成一薄层位于细胞的边缘部位,因此外观近半透

局部解剖大体标本

肾萎缩肾外形增大,肾切面可见多房性囊性结构,囊大小不等,互相沟通,实质变薄,约0.2cm 心肌萎缩心外形正常,体积缩小,心尖变尖(已被挤压变扁),心肌呈棕色,冠状动脉呈蛇形。 肝细胞水肿肝冠状切面,体积增大,色苍白,边缘变钝,尤以右叶明显。门管区结缔组织向内凹陷。 肝脂肪变性肝冠状切面,色黄,门管区结缔组织内陷,实质外突,包膜外翻,边缘变钝。 肝组织体积增大不明显,黄色,其一半浸于SudanIII中,染成鲜红色。 部分肝组织,漂浮在固定液中,颜色呈鸭蛋黄色(因固定液浸泡已褪色)。 脾贫血性梗死部分脾组织,切面可见3处病灶最大者位于脾被膜下,呈三角形,底3cm,高3.5cm,尖端指向脾门。病灶灰白色,干燥,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边缘隐约可见充血出血带。 肾干酪样坏死肾切面见上级有4个灰白色坏死灶,质细腻,大者4X5cm,境界清楚,有的坏死组织已脱落,形成空洞。肾间质内脂肪组织增生。 肝阿米巴病(肝液化性坏死)肝切面,在右叶顶部有一个7X5cm大小坏死病灶,境界不清,坏死物部分已流出, 呈破絮状。 小肠湿性坏疽小肠一段,长20cm,全部变黑,肠壁增厚,肌层有处也变黑,黏膜呈黄色,肿胀,肠系膜已被切除。 慢性肝瘀血肝脏体积增大,在切面淡黄色背景上,可见暗红色条纹及小点,使切面呈现出红黄相间的花纹。(切面见各种形状的小孔是肝内血管及胆管的切面)。 肝切面呈暗红色与淡黄色相间的条纹,状如槟榔之切面。 大脑表面静脉瘀血大脑硬脑膜已剥离,见蛛网膜下大脑表面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脑沟变浅,脑回变平。 大脑出血大脑冠状切面,内囊及其附近脑组织消失,为暗红色血块填充,血液破入两侧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大脑冠状切面,左右内囊内为暗红色血块填充 大脑标本,侧脑室内为血块填充 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一段,长约13cm,静脉管腔内可见灰白与黑色相间的、干燥的固体物充塞,与血管壁附着。脾贫血性梗死部分脾组织,切面可见两个灰白色病灶,最大者位于脾被摸下,呈楔形,底6cm,高3cm,尖端均指向脾门,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楚,边缘有清晰的充血出血带 肠出血性梗死肠管一段,一处肠管扭曲后套入另一处肠管中,整个肠段呈黑色,肠壁高度肿胀 小肠出血性梗死小肠一段,长约15cm,肠管全层呈黑色,肿胀,与两端正常肠管分界清楚 小肠浆膜纤维素性炎小肠一段,长约---cm,浆膜面见片块状黄色渗出物。(仅对此渗出物进行诊断) 左肺胸膜纤维素性化脓性炎伴右肺脓肿左肺表面有大量纤维素和脓性渗出物被覆,右肺可见散在灰黄色小病灶 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增粗,充血,有多量脓性渗出物被覆 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增粗、充血,浆膜有脓性渗出物。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表面充血 肝多发性脓肿肝冠状切面,左叶可见多个淡黄色的坏死病灶,多呈圆形,大者如樱桃,小者如芝麻,密集分布。 壁厚薄不等。有的坏死病灶已向膈下穿破。右叶亦可见少量坏病灶。 多发性脑脓肿部分脑组织,切面可见两个椭圆形病灶,大者3X2cm,小者1.5X1cm,病灶内脓液部分已流失,残留者凝固附着于壁上。病灶周围有1~2cm的脓肿壁 慢性扁桃体炎(增生性炎)两扁桃体,鸽蛋大小,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 炎性息肉手术切除息肉组织,灰白,大小为1.8X1.3X0.2cm,带蒂 皮肤乳头状瘤不规则皮肤组织一块,皮肤表面有一肿物,呈灰白色细小刺状突起,相互密集成簇,范围约 3.5X1.5cm,突起物高出皮肤约,0.3~0.6cm 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处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2.5X1.5cm,切面呈灰黄色,周围境界清楚 纤维瘤椭圆形肿块一个,肿瘤大小约5X9X5.5cm,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切面灰白,瘤组织呈条索状编织状排列脂肪瘤扁圆形肿块一个,大小约8X7X3cm,淡黄色,分叶状,包膜完整,悬浮于水中,有油腻感,质软 脑膜瘤在大脑标本的切面,脑室中可见肿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大小约5.5X5cm,充满整个脑室 子宫平滑肌瘤(肌壁间)子宫体积增大,8X10cm,在子宫肌壁间可见一类圆形肿物,7X9cm,肿物色灰白,质实,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切面可见条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向 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结构 (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 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 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 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 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一、实验名称: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二、实验目的 (1)识辨数种常见花卉; (2)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型; (3)掌握描述花形态结构的基本术语; 三、实验用具 3.1. 实验材料:新鲜的金鱼草花、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百合子房横切片 3.2. 实验设备:WiFi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互动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洗瓶等 3.3. 实验试剂: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4.1. 花的各部分结构解剖 金鱼草花的观察:在体视镜下解剖金鱼草花,自内向外观察其组成。 (1)花柄(花梗):着生在茎上,支持花朵。 (2)花托:花柄顶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部分。 (3)花萼:为花的最外一轮,萼片为(绿)色,共(5)片,萼片(分离)。 (4)花冠:位于花萼内轮,花冠由(2)片(白)色的花瓣

组成,花瓣基部愈合,分离部分呈唇形,上唇(二) 裂直立,下唇(三)裂开展外曲,故称唇形花冠。花 瓣形状、大小各异,通过花的中心只有一根对称轴能 将花分成相等的两半,故属不完整花(两侧对称)。(5)雄蕊群:位于花冠的内方,共(4)枚,其中(2)枚较短,(2)枚较长,称二强雄蕊。每枚雄蕊由两部分 构成:细长的部分为花丝;顶端的囊状物称为花药。(6)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形似一瓶装物即雌蕊。雌蕊顶端扩大部分为柱头,基部膨大部位为子房;二者之 间较细的部分为花柱。子房的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为 子房上位。用刀片将子房做若干个横切,用体视显微 镜进行观察,课间子房分为(2)室,由此可推断这 种雌蕊为(2)心皮合生的复雌蕊。 按上述内容解剖观察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 4.2 百合子房结构 取百合子房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百合的雌蕊是由三心皮联合而成的复雌蕊。 百合子房主要有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租车那个,横切面上可见有(6)个子房室,每室中可见(1)个胚珠(实为纵向两列)。胚珠着生处为胎座,百合胚珠着生在中轴上所以为(中轴)胚座。子房壁最外面一层的细胞叫外表皮,最内一层细胞叫内边皮,内外表皮之间为薄壁细胞;在对着

2011春季学期大体解剖学盆部和会阴测试题(答案与修改)

2010-2011学年大体解剖学盆部和会阴测试题一、A1型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膀胱三角 A、位于膀胱体后部 B、该处构造无特殊 C、该处有纵向的粘膜皱襞 D、其尖为尿道内口 E、颜色略显苍白 2.齿状线上方的肛管的特点是 A、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 B、由肛门动脉滋养 C、静脉血最后流入肝门静脉 D、由躯体神经支配 E、有三个半环行粘膜皱襞 3.男性尿道的耻骨下弯 A、凹向下 B、由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构成 C、可人为改变 D、该处为尿道的第1处狭窄 E、是骑跨伤时尿道断裂的好发部位 4.女性膀胱 A、前方邻尿生殖膈 B、后方邻直肠 C、子宫匍匐伏于其上方 D、下方邻卵巢 E、无腹膜覆盖 5.齿状线下方的肛管的特点是 A、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B、由躯体神经支配 C、静脉血由肠系膜上静脉收纳 D、由肠系膜上动脉滋养 E、有纵行的粘膜皱襞称肛柱 6.男性尿道 A、第二处狭窄位于尿道膜部 B、耻骨下弯可人为变直 C、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球部 D、耻骨前弯凹向上 E、尿道膜部有射精管开口 7.The branch of 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that distributes to the perineum is the A.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B.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C.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D. obturator artery E.umbilical artery 8.肛直肠环的组成 A.肛门外括约肌 B.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皮下部 C.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和肛提肌 D.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肛门内括 约肌 E.肛门外括约肌浅部、深部,直肠纵肌下部, 肛门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 9.关于输卵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子宫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和伞部 B.峡部为理想的结扎部 C.通常受精部位在壶腹部 D.其腹腔口通腹膜腔 E.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的标志 10.髂内动脉的分支中远端闭锁的动脉是 A.臀上动脉 B.脐动脉 C.臀下动脉 D.闭孔动脉 E.直肠下动脉 11.In the digital examination from the anal canal (肛门指诊),the structure that can not be touched is A.urinary bladder B.Seminal Vesicles C.testis D.uterus E.prostate 12.尿道球部断裂,尿液可渗入 A.直肠后隙 B.会阴浅隙

人体解剖学试题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 [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 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 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 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 C额窦 D.蝶窦 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 B.会厌软骨下端 C.甲状软骨下角 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 B.纵隔胸膜 C肋胸膜 D.脏胸膜 E. 胸膜顶

食管大体解剖学结构

食管大体解剖学结构 长度:25cm~30cm。分颈段:C6—胸骨切迹,胸段:胸骨切迹—膈肌裂孔,胸段又分为胸上段:胸骨切迹—主动脉弓上缘;胸中段:主动脉弓上缘—下肺静脉下缘;胸下段:下肺静脉下缘—膈肌,腹段:膈肌以下。 食管壁组织结构分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食管-贲门交界以下为单层柱状上皮。肌层:上段—横纹肌;中段—横纹肌/平滑肌混合下段—平滑肌。 二食管病变检查方法 ? 传统X线检查(conventional X-ray) X线平片(X-ray plain film) 透视(Fluoroscopy) ? 钡餐造影(Barium contrast)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血管造影(Angiography) ?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三食管钡餐造影作用 显示食管内腔形态,了解大体解剖结构变化,诊断先天性食管畸形。显示粘膜皱襞异常,显示食管粘膜炎症、溃疡及隆起性病变,如食管癌或粘膜下肿瘤等。了解食管外压性改变。 四食管钡餐造影方法 ? 患者准备:常规禁食4-6小时。 ? 立位或半立位。 ? 硫酸钡浓度:160%~220%。 ? 低张药物使用意见 ? 食管气体引入方法:1产气粉;2 插管注入。 ? 标准摄片:前后正位像;双斜位像。 ? 病变区不同体位,不同显示方法点片。 五正常食管X线影像解剖 食管范围: C6—T11水平。右前斜位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食管宽度2~3cm,管壁光整,管壁柔软,蠕动连续,粘膜皱襞规则,通过贲门与为小弯胃粘膜皱襞延续。 六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诊断 概述:组织学分型:鳞状上皮癌(90.8%);腺癌;未分化癌:癌肉瘤。病理形态学分型:早期食管癌,中、晚期食管癌:髓质型、增生型、溃疡型、缩窄型。亦有将食管癌分三型,即浸润型、增生型和溃疡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不适,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症状。 X线表现:溃疡型:腔内龛影;溃疡周围隆起环堤。增生型:腔内隆起-充盈缺损; 管腔偏心狭窄,近端管腔扩张。缩窄型:管腔环形狭窄,管壁僵硬;管壁较光整。 髓质型:肿瘤腔内外生长,食管周围可见肿块影。 早期食管癌:癌组织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外膜,没有局部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没有其他与之相关性转移。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易于显示病变,表现粘膜糜烂,破坏,浅表不规则龛影,不规则结节样增生,管壁轻度僵硬等。 七贲门失弛缓症(Achalesia) 概况: 发病机制:感染、中毒、维生素缺乏等,Auerbach 神经丛神经细胞变性,食道下端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食道近端扩张、肥厚,食管内容物残留等。 临床表现:咽食困难,胸骨后不适,疼痛。 X线表现:平片:纵隔增宽,气液平面。钡餐造影显示食管扩张,食管内可出现气液平面,贲门狭窄呈漏

叶的外形和结构解剖

xx 叶的外部形态 叶形:根据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叶形可以分为针形、线形、披针形、长圆 形、卵形、倒 卵形、心形、肾形、椭圆形、圆形、菱形、扇形等 xx: 叶片的边缘叫做xx。常见的叶缘有全缘、锯齿缘、重锯齿缘、牙齿缘、波缘等叶缘凹凸程度大,可形成裂片,根据裂片程度分为浅裂、深裂、全裂、三 出裂、羽状 裂、掌状裂 xx:叶片的先端叫叶尖。常见的有急尖、渐尖、钝行、凹形、截行、倒心形等 叶基:即叶片的基部。常见的有圆形、楔形、心形、箭形、截形等xx:贯穿于叶肉内的维管组织及其外围的机械组织叫叶脉 xx 在叶片中的分布样式叫脉序分为三种:叉状脉序、网状脉序、平行脉序叶序:植物的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有互生、轮生、对生等xx 镶嵌: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单叶: 一张xx 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3片或3片以上的叶片,从单叶演化而来,分为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 区别全裂叶和复叶:全裂叶的裂片无柄、歌裂片形状不同、裂片基部互相 连接复叶的小叶片一般有柄、小叶片形状彼此相同、小叶片的基部相连叶 的解 剖结构 xx 植物叶的结构(以女贞xx 代表)表皮: 异面XX,具有上下表皮之分 表皮细胞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外壁覆盖有一层连续的角 质层,上表皮的角质层明显较厚气孔器主要分布于下表皮,由2个保卫细胞 +气孔组成叶肉:由上下表皮内的薄壁组织组成含叶绿体,是叶进行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主要场所 邻接上表皮的为栅栏组织,是叶内主要的光合作用场所邻接下表皮的为海 绵组织,是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主要场所 分布于叶片组织内的维管束,由茎内维管束分出经叶柄通至叶片 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常有厚壁组织或厚角组织分布 木质部接近于上表皮,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下方,接近下表皮,中间常具有形成层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禾本科植物水稻为例) 表皮: 长细胞: 长轴与xx 平行,外壁角质化并含有硅质

大体解剖-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文)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 (2)大脑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模式图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芽的构造。 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内,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内,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另一种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内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内方木质部的增粗,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和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和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杨茎尖纵切片、向日葵和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大体解剖-腹膜

腹膜—系统解剖(图文) 一、概述 腹膜(peritoneum)是衬贴于腹、盆壁内面和覆盖于腹盆腔各脏器的表面的浆膜。腹膜是人体内面积最大和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间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其中,衬贴于腹、盆壁内面的腹膜称壁腹膜(parietal peritoneum),覆盖于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visceral peritoneum)。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移行,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潜在间隙,称为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男性腹膜腔完全密闭,与外界不通;女性腹膜腔可经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通外界,故女性生殖道感染可扩散至腹膜腔,发生盆腔炎和腹膜炎。 腹腔与腹膜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腹腔是指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而腹膜腔则是壁腹膜和脏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实际上,腹腔内的脏器均位于腹膜腔之外。 腹膜对脏器具有支持、固定、保护和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腹膜可分泌少量浆液,以湿润脏器并减少脏器之间或脏器与腹壁之间的摩擦。另外,腹膜还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腹膜分泌的浆液不断更新,保持动态平衡。腹膜各部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一般认为,腹上部的腹膜吸收能力较强,而下部的吸收能力则较差。因此,腹膜炎和腹腔手术后的患者多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对腹膜渗出液和毒素的吸收。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脏腹膜构成多个脏器的外膜,但各脏器表面的被覆情况不全一样。根据腹膜包被脏器的程度不同,可将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类。 (一)腹膜内位器官 是指脏器表面均被腹膜包被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等。腹膜内位器官一般活动性较大。

1.1花的结构和功能 (1)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类型 教材简析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周期,而第一节“花的结构和花序”中的实验教学“花的结构”的知识内容是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其着关键性的作用。本节内容包括:(一)花的结构(二)花的类型两部分。教材首先通过解剖实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接着利用图片介绍了花的类型和花序的种类。解剖花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是本节的重难点。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结果以及种子怎样才能形成,为以后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打好基础。 教学设想 通过课前搜集与整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观察花的结构使学生认同花的主要部分。通过对比花的主要结构的不同认识单性花和两性花,从而理解雌雄同株植物与雌雄异株植物。通过学生的多种探究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再以小组交流的方式相互交融与完善,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形象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对重点的突破。教学中注重过程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物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识别花的各个部分,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②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 ③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 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认识花的主要部分; ②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知道自然界生物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情感; ②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教学突破 对于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采用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中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自动地思考和解决。对于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在探究中时刻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观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八 叶的解剖结构

实验八叶的解剖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2.了解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3.学习叶的徒手切片技术。 二、用品与材料 用品:光学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 材料:松针叶、夹竹桃叶及棉花叶横切片、松针叶的横切片、水稻叶的横切片等永久切片。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叶的解剖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完全叶,一般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叶柄的结构与幼茎相似,托叶类似于叶片。现以叶片结构为主进行观察。 1.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取棉花叶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分清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等几部分。 ①表皮:分为上表皮与下表皮,均为一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壁角质化,有角质层。下表皮气孔较多。同时可见到表皮毛、腺毛。 ②叶肉:分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紧靠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其长轴垂直于表皮,细胞含叶绿体较多,一层细胞。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呈圆形,椭圆形,细胞间隙发达,排列无序,细胞含叶绿体较少。 ③叶脉:主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维管束靠上表皮为木质部,靠下表皮为韧皮部,中间有形成层,但形成层活动有限。维管束外有机械组织。侧脉越分越细,结构也愈简化,观察一下哪些细胞首先消失,最后的细脉只有何种成分? 2.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取水稻叶的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区别。 ①表皮:一层细胞,在上表皮中可见大型的泡状细胞,组成扇形。具有角质层,细胞壁常常硅质化,形成硅质的乳突(硅细胞)。

②叶肉: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 ③叶脉:叶脉中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的维管束,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厚壁组织,这些厚壁组织组成维管束鞘。 3.松针叶的结构 取松针叶的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由外向内可见: ①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壁厚,且木质化。外壁有一层很厚的角质层。表皮上气孔下陷。 ②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内折叠。最内层具凯氏带,称为内皮层。叶肉中分布有树脂道。 ③叶肉:维管束位于叶的中央,由1-2个外韧维管束构成,维管束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大多为初生的,次生的量很少。在韧皮部外方有厚壁细胞。 四、作业与思考题 1.绘棉花叶的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 2.绘玉米叶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 3.双子叶植物叶与单子叶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4.从松针叶的结构分析它属于哪种生态型植物? 5.在显微镜下如何判断玉米叶的上下表皮?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干货)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 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了解雄蕊和雌蕊的类型;了解子房的类型和结构;尝试书写花程式。?二、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针、刀片、百合子房横切。 三、实验内容 1.花的形态结构的观察; 2。花药和子房形态结构的观察; 四、实验步骤 (一)观察花的结构 1、花柄(花梗):连接花与茎。 2、花被:花萼:由萼片组成,分为离生萼和合生萼;花冠:由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按生长方式可分为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 3、雄蕊: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组成雄蕊群,推蕊的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根据推蕊数目以及花丝与花药的离合,雄蕊分为离生雄蕊和合生雄蕊. 4、雌蕊: (1)雌蕊的类型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 1 / 3... 精选文档供参考...

花柱和子房3部分组成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其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类型常有不同。 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如桃、李等. 合生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由2个以上的心皮卷合而成,称为合生雌蕊,又称复雌蕊,如柑橘等。 离生雌蕊:一朵花中有数个彼此分离的雌蕊称为离生雌蕊,如木兰、毛茛等。 (2)子房的位置 根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及花托的连合程度,子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子房上位: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叫子房上位。图A 子房半下位:又叫子房中位。子房的下半部陷于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子房上半部仍露在外,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花托边缘。图B、C。 子房下位:子房埋于下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称子房下位,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面花托的边缘.图D、E。 (3)胎座的类型 胚珠着生于子房上,着生的部位叫胎座。胎座的类型如下图 所示. A。单雌蕊,单子房,边缘胎座;B。离生雌蕊,单子房,边缘 胎座; C.合生雌蕊,单室复子房,侧膜胎座;D、E.合生雌蕊,多室 2 / 3... 精选文档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