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灰卡对于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

灰卡对于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

灰卡对于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
灰卡对于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

灰卡对于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

(2008-10-10 21:02:15)转载

每次灯光重新调整过后都应该拍摄灰卡。

在任何情况下,灰卡至少要占据画面的15%甚至更多。

灰卡占据的画面越大,配色师就更容易获取所需的曝光及 grading参考的读数。

对过带和电影配光来说,灰卡可以:

?为正常情况下的照明和曝光提供过带及印片参考。

?做为保持特殊照明和曝光的指南。

?指出是否需要改进色彩平衡及曝光。

?为特效场景提供过带及印片的起始值。

对标准曝光 Evaluation 来说,灰卡可以:

?当与柯达胶转磁曝光校准底片(TEC)一同使用时,可以提供标准参考值。

?为过带设备确定过带点。

拍摄柯达 Plus 灰卡与场景一同拍摄灰卡时:

?将灰卡置于主目标旁以指示总的照明条件

?至少占据 15%的画面

?当中灰反射率为 18%时,能为色彩和曝光量提供精确的参考值。

1. 将灰卡放置于能与主目标接受到同样光照的地方(亮度及色彩平衡),保证灰卡至少占据 15%的画面,如有必要请调整焦距。

2. 适当旋转或倾斜灰卡使其表面光照均匀且无阴影或反光。从灰卡表面反射的光线色温应与场景一致。

3. 使用曝光表或您喜欢的任何方式测定场景的正常曝光量。

4. 从摄像机位置从灰卡的灰色区域读取反光值。如有必要,调整灰卡位置或增加光照以使读数和选定的正常曝光量保持一致。

5. 对灰卡及周围的场景进行拍摄以作为实际参考。

6. 当主照明变化时,重复以上所有步骤。

注意: 在场景中对灰卡进行拍摄不会保留特殊照明。

配色师和配光师被要求一直保持 18%的中灰,然后进行设置以确定最终分级。

若要在胶转磁或印片时保留特殊照明,请在对应位置对灰卡进行拍摄。

当发生如下情况时,请在其它位置进行拍摄:

?灰卡已置于场景中,但认无法获得准确的曝光参考值。

?灰卡已占据画面的 15%但任无法反映出场景的主光。

例如 : 亮度范围极大的场景或用广角拍摄画面时,可能无法在场景拍到灰卡。

1. 将灰卡放置于摄像机旁,确保光线能平坦地照射到卡上。通常,一道接近摄像镜头的光柱就已足够。

2. 如有必要,将卡倾斜放置以获得平坦线的光照射。灰卡的色彩平衡及曝光应该和场景保持一致。

例外 : 除非灰卡是作为特殊照明的参考而使用。 (请查阅正常曝光:偏暗还是偏亮和特殊照明及曝光控制)

3. 在摄像机位置从灰卡的灰色部分读取反射光线读数。确定光圈大小以使灰卡能正确反应灰度和/或曝光。

(参见以下有关使用灰卡的指导)

4. 在正式拍摄场景前或主光改变时及时对灰卡进行拍摄(特写镜头)。如有可能,可多拍一次,此时应将部分场景包括在内以作为实际参考。使用柯达 Plus 灰卡进行转换分级和底片计时正常曝光及色彩平衡正常的色彩平衡是以钨丝灯(3200°K)照明或日光(5600°K)照明。

1. 按照指导在不同位置将灰卡作为场景的一部分进行拍摄。

2. 按照与拍摄的场景同样的光圈与色温拍摄灰卡。

色彩校正当照明条件不符合底片的色彩平衡时:例如 : 在荧光灯下拍摄,或在钨丝灯照明下未使用校正滤色片进行拍摄。1. 确保灰卡能接受到与要拍摄的场景同样的光照 (颜色

及亮度) 。如有必要,按所述方法在不同位置照亮灰卡,保持主要场景的色彩平衡一致。

2. 在拍摄场景之前或之中及时对灰卡进行曝光。当对灰卡的曝光达到中灰时,后续场景会被纠正到更接近正常色彩平衡的程度。注意: 如果你使用色彩校正滤色片或其他光源以帮助平衡场景的色彩,请确保在同样条件下拍摄灰卡。如果你使用色彩校正滤色片或其他光源以获得场景的特殊效果,请不要在该条件下拍摄灰卡,否则,这种特殊照明效果可能会丢失。混合照明当照明环境包含几种不同色温的光源时:例如 : 混合光源包括日光,荧光及钨丝灯照明1. 找出场景中不同区域的色温。2. 确定在该区域中看上去处于主导地位的色温。

3. 在该区域中对灰卡进行拍摄以作为过带或印片中色彩校正的参考。或者1. 确定场景的平均色温。2. 在不同位置用该色温对灰卡进行照明。(如有必要,可分别使用光源以便从灰卡上获得满意的色彩平衡)当拍摄的灰卡反射光线已达到中灰,后续场景的色彩平衡就会被纠正到高于或低于灰卡上光线的水平。正常曝光:偏暗还是偏亮当场景要被区分为偏暗还是偏亮时:例如 : 用日间曝光量来拍摄夜晚场景;场景需要调低两档光圈以便进行过带或印片。?以正常曝光量进行拍摄以获得全范围光照的底片。

Page 3

?若要使场景变暗,需对灰卡进行过度曝光。若要是场景变亮,则需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的量会为过带和印片提供参考。?要保持彩色光照明,请确保您在“白色光线”(相对于底片的光平衡)下对灰卡进行拍摄。当灰卡达到中灰时,这能为您保留所需的特殊照明效果。特殊照明及曝光控制当在印片或过带时需要保持非标准照明和曝光时:例如 : 有意对场景进行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需要彩色光照或其他特殊效果。1. 确定场景的照明及特效所需的曝光量例如 : 光圈 T-2.8,使用胶质滤色片;光圈 T-4 ,曝光量降低一档。2. 在不同位置使用相对于底片平衡的“白光”对灰卡进行照明。3. 在摄像机位置读取反射光线读数,用正常光圈对灰卡进行拍,在本例中,光圈为 T-2.8。4. 以选定的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光圈拍摄场景。当灰卡的反射光线达到 18%的中灰时,后续场景若要继续使用该值,那么所需的特殊光照及曝光量应保持不变。注意: 如果场景的照明是各种混合色光且没有主导光源,例如火光,烟雾及滤色片,请在不同位置对灰卡进行“白光”拍摄(相对于底片平衡)以保证特殊光照效果。如有可能,请在拍摄时包含部分场景以作为实际参考。使用柯达灰卡 Plus 进行曝光评定使用柯达胶转磁曝光校准片(TEC) 确定转换点1. 将灰卡作为场景的一部分进行拍摄或在不同位置进行拍摄。为进行曝光评定,必须用同样的曝光量拍摄场景及灰卡。通常来说,在确定底片计时和转换级别时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例外 : 当场景要求偏亮或偏暗或有特殊照明及曝光控制时,场景和灰卡常常使用不同的曝光量。此时灰卡不再成为曝光评定的精确参考。2. 如果需要不同曝光量时,可对灰卡拍摄两次。配色师会从灰卡中读取红,绿,蓝值并与标准 TEC 片比较以作为参考。使用滤色片和柯达灰卡 Plus ?如果你为了色彩补偿而使用滤色片,(例如使用柯达雷登 85 滤色片或胶质滤色片) ,请在装载滤色片的情况下拍摄灰卡。?如果使用滤色片是为了获得特殊光照效果,请在“白光”(相对于底片平衡)下拍摄灰卡以获得特效。?必须将滤光因子(FF)计算在内。否则,场景可能会曝光不足。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以确定滤色片因子:1. 使用曝光表测量能发出细光线的光源(射灯)2. 保持曝光表不动,将滤色片直接置于感光器前以确保所有光线都必须经由滤色片才能进入曝光表。3. 比较两个读数的

T 制光圈差别你就能得到滤色片因子。光圈 1 = FF 2; 光圈 2 = FF 4; 光圈 3 = FF 8, 等等。

Page 4

4. 将曝光指数除以滤光因子就能得出底片在加了滤色片后的实际曝光指数。例如 : 正常曝光指数 EI 100 除以滤光因子 FF 2 = EI 50。基于个人经验及偏好,有时你可以调整以上步骤。只要你能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配色师及配光师就会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这样他/她就可以为实现你所希望的图像观感而设置过带或选择印片机光照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 作为高科技产物代表的电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影产业中体现得日益明显。如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特技技术,就是运用电脑高科技手段对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图象目标,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弥补,从而达到与实景拍摄同样或近乎于实景拍摄效果的一种新兴技术。如在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电脑特技便成功地“造”出了亿年前的恐龙,并与现代人类“同台演出”。正是由于电脑特技技术出色的运用,使本片成为银色经典。 在很大程度上人依赖于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电影可以被叫做“科技电影”,俗曰科幻片。科幻片是电影的一大类型,历史悠久。最早一部科幻片是法国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拍成的《月亮旅行记》,1968年,英国导演库布里克拍了一部杰出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记》,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环境作了深刻的思考。卢卡斯1977年的《星球大战》以新颖的特技和逼真的效果在全球掀起了“星战”热,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后来的《帝国反击战》和《武士的归来》,也引起轰动。这套三部曲引发了一场电影技术革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特技广泛运用,许多想象中的东西可通过虚拟绘像和合成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科幻片的题材范围也在扩大,从现代追溯至远古,从地球延伸至太空,恐龙、UFO、异形、外星人等都登上了银幕,科幻片方兴未艾。像《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迷失的世界》和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独立日》,以及在未来世界锄暴安良的《黑衣人》、《第五元素》,还有以怪兽为主角的系列片《哥斯拉》等都引人注目。科幻片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带动了电影特技的迅速发展。 科幻片并不是从头至尾充满了高科技技术,但是它们都在电影制作中大量运用高科技对影片进行完善和补充。从《星球大战》到《星球大战前传》,从《谍中谍》到《谍中谍Ⅱ》,还有诸如《异形》、《独立日》等成功的影片,不难掂量出高科技手段在整个片子中所占的分量。显然,它们应属于“科技电影”。就是《角斗士》等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科幻片也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股强烈的“科技味”。 还有一部《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又名《黑客帝国》)的影片,看过以后才叫人为片中各种惊心动魄又奇妙无穷的镜头叫好。试问: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帮助,观众会有这样的眼福? 现在,观众看电影有一半是看技术,《黑客帝国》、《X战警》、《泰坦尼克号》这种好莱坞视觉系影片自不待言,连《小鸡快跑》胶泥动画也变成电脑特效的天下。号称史上最宏大的韩国片,拍了四个月,动用8000演员的“韩国红楼梦”——《春香传》(Chun hyang),里面墓地鬼火飞舞的镜头也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法国导演比托夫曾经说:我们要闹革命对抗好莱坞,手段就是:电影以后不用胶片改成DV。看来,至少在数字影像使用问题上,全世界导演已经有了共同的确信。 《剑鱼行动》里有个比较酷的镜头:一个人体炸弹爆炸的场面,爆炸火光迸射、人在冲击波中倒飞20米开外、警车连连翻滚、玻璃爆裂……,一切细节尽收眼底。在港片里,通常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火球升空,可是在导演多米尼克·西纳手里,历经三个月时间筹备,动用了135台摄像机同步拍摄。 至于《古墓丽影》,劳拉绑着弹索勇斗匪徒那场戏,实在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卧虎藏龙》里的飞檐走壁。但凡第二个以后的吃螃蟹者,无论再怎样努力大嚼也不会被封作真的勇士。起初想看《剑鱼行动》只是很单纯地受骗,听说里面创造出一套真人可以进入现实网络拿钱

关于摄影师的电影

关于摄影师的电影 午夜食人列车Midnight Meat Train 编剧: Jeff Buhler / Clive Barker 导演: 北村龙平(Ryuhei Kitamura) 主演: Bradley Cooper / Vinnie Jones / Leslie Bibb 名不见经传的摄影师里昂?考夫曼(Bradley Cooper 布拉德利?库柏饰)为求拍摄到令画廊主人苏珊(Brooke Shields波姬?小丝饰)满意的震撼性作品,每晚穿梭于纽约街头的阴暗角落。某晚里昂跟踪几名黑人,并在铁铁站内营救了被这伙人骚扰的美丽日本女子,然次日便从报纸上得知该女子失踪的消息。里昂向警方提供线索,却遭冷遇。 里昂的这组作品受到苏珊赏识,同时好奇心又促使他继续追查多年来发生在某地铁线上的连续失踪案件。很快他便注意到一个经常出没地铁站、西装革履一脸严肃而又令人不寒而栗的神秘男人(Vinnie Jones 维尼?琼斯饰)…… 摄影师Snapshots(2002) 导演: Rudolf van den Berg 主演: 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 Jack Wouterse Kees Hulst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2001) 导演: Christian Frei 主演: Denis O'Neill James Nachtwey Christiane Amanpour 为拍摄这部96分钟长的纪录片,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弗雷跟踪采访纳切威长达2年之久,科索沃、雅加达、拉马拉、东爪哇、纽约和汉堡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拍摄方法也很特别: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们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快门声,现场感极强。电影用纳切威的一段独白作为开场白:“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

学生必看十部励志电影

学生必看十部励志电影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它的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它的及时。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学生必看十部励志电影,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电影1:《辛德勒名单》 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它描述了战争、种族、性、信仰、信念、金钱、同情、国家、生存、生活、觉醒、循环、困厄、侵犯、坚守、放弃;它说的是流离、剥夺;它说的是一条红色的童裙;它在说底线;它在说家园,肉与灵。它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心灵。 励志电影2:《舞出我人生2》 《舞出我人生2》是一部以街舞文化为主题的青春励志片,是《舞出我人生》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影片由朱浩伟执导,布莱恩娜·伊维根,罗伯特·霍夫曼,凯茜·温图拉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安迪·韦斯特对街舞难以抵制的热爱,讲述了她渐渐疏远“410”的街舞队,而后不甘沉沦的过日子,而组建自己的舞团,与“410”的街舞队竞赛故事。 励志电影3:《高考人生》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佛历2548年,泰国高考改革,4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为目标奋斗的感人故事,在这部电影里,你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知识是什么?”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答案,而这个答案就是你前进的动力。 励志电影4:《死亡诗社》

影视文艺心理学 论文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电影如何让观众移情入梦》 所修课程名称: 影视文艺心理学 修课程时间: 2011 年 9 月至 2011 年 12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1 年 12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___电影电视______学院___2010__级__戏剧影视文学___专业 姓名__王可____ 学号____2010352980_ ………………………………(密)………………………………(封)………………………………(线)………………………………

目录 中文摘要 (3) 中文关键词 (3) 引言 (4) 一、景深 (4) 二、景别 (5) 三、色彩 (5) 四、音乐 (7) 五、小结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其表现内容和传达思想的途径丰富繁多,并且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它能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移情入梦,置身于戏。针对电影是如何具体使观众移情以达到自身的艺术效果,本文从影响观影关系的元素(景深,景别,色彩和音乐四个主要角度)入手分别加以例证分析,得出了影片通过各部分各司其职地发挥艺术作用后使电影成为一个丰富的整体渲染情感并使观众身临其境的结论。 关键词:电影;心理学;观影关系;移情入梦;景深;景别;色彩;音乐

电影如何让观众移情入梦 引言 在日常的观影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观众观看的深入,观众思维会从有意识向无意识转化,并且能够长时间地理性思考。这便是电影所具有的让观众移情入梦的能力。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因此要研究电影如何使观众移情入梦,需要从电影的各个组成元素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观影关系下观众的情感变化过程。本文将从部分重要电影元素的角度,分析电影如何推动观众移情入梦。 一、景深 “当站在前景的人物以远处的景物衬托时,他们的深度感就最强烈,这比看见这些人物在房间里还要强烈得多。”明斯特伯格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分析了活动影像和电影的感知过程、变化原理,电影中导演利用景深使画面分层,通过场面的调度牵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明明意识到银幕是个平面,但“平面性质的知识绝不排斥深度的实际感知。”这便是景深所造成的不同心理感知。——“对难以置信的自愿搁置”。 当画面层次清晰,变得具有立体感时,观众能根据自己的第一反应去关注更为突出显眼的景物。画面前景和背景的虚实,都能左右观众的关注方向,确定观众的视线焦点,观众能够按照影片的意向去关注影片想要呈现的重点时,电影使观众移情入梦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例如影片《公民凯恩》中,小凯恩在房外打雪仗,父母和收养人在房内的哪一个场景。镜头从小凯恩身上慢慢向后拉,父亲进入画面,接着母亲和收养人也进入了观众的视线。整个景深变化的过程让观众不由地转换关注的焦点,玩耍的小凯恩先是作为整个画面的焦点,之后渐渐模糊,变成了母亲(前景)和父亲(中景)的一个背景画面。这样的景深处理,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

十大特色摄影师个人网站

十大特色摄影师个人网站 1、Brian Finke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布赖恩·芬克(Brian Finke)的镜头关注的是非主流文化——从啦啦队队员到空姐。这个网站是他最主要的交流工具。网站是由他的妻子莉莎·丹尼尔斯(Lisa Daniels)设计的,网站的风格非常简洁,画面非常整齐。 设计时间:2001年 设计:莉莎·丹尼尔斯(Lisa Daniels) 网站理念:“让事物更清晰,更简洁,照片就是一切”。 2、Guido Mocafico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我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网络上,但是我最近突然喜欢上它了。”法国商业摄影师古伊度·莫卡菲克(Guido Mocafico)说。4年前,当他开始建立这个属于自己的网站的时候,就发现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我的朋友文森特·伯杰拉特(Vincent Bergerat)帮我设计了这个网站。我想要的都是由他来具体完成。这个网站帮我吸引了许多名牌来关注我的摄影作品,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我们按规律更新照片,但是从不删除任何照片。 设计时间:2002年 设计:文森特·伯杰拉特(Vincent Bergerat) 网站理念:“一个网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摄影师照片和观念的银行。对于客户来说又像是一个超级市场。” 3、Alec Soth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在网络上你可以发现许多关于爱的主题,但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亚历克·苏思(Alec Soth)网站的这些摄影作品。苏斯用两年的时间来关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文化生活。之后又拍摄了美国传说中的蜜月圣地——尼亚加拉瀑布。这些主题都反映了他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诠释。 设计时间:2001年 设计:亚历克·苏思(Alec Soth) 网站理念:“事实上我并不是通过网站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我也不担心网站展览的照片是否能对我有什么帮助。我想要的是让人们依靠自己的方式来发现和喜欢我的摄影作品。” 4、Amanda Marsalis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从她充满阳光的加利福尼亚冲浪女孩的肖像到远东地区的摄影作品,都折射出女摄影师阿曼达·玛萨莉斯(Amanda Marsalis)独特的审美理念。 设计时间:2003年 设计:阿利莎·那不勒斯(Alysha Naples)和布赖恩·胡西尼斯(Brian Hussines)网站理念:“不断更新照片对一个摄影网站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你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风格。” 5、Lauren Greenfield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现在有许多摄影师花费很多时间来思考多媒体问题。”著名女摄影记者劳润·格林菲尔德(Lauren Greenfield)说。她是享有声望的VII图片社的成员,她的网站上有许多她坚持长期拍摄的系列作品。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是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NO.1帝企鹅日记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企鹅生活的电影。南极大陆的北部气候温和,食物充足;而南部则终年覆雪、气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处,那就是这里生态稳定,没有天敌的追击。为了让企鹅宝宝健康成长,企鹅爸爸妈妈每年都会从北部来到南部孵化小企鹅蛋。 企鹅爸爸贺企鹅妈妈轮流进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则不远万里去找寻食物。途中的艰辛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鹅们则每年都这样往复进行着这项艰辛的任务。 影片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发人深省 NO.2迁徙的鸟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除了简单的说明,整部影片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 向大自然的献礼之作,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

NO.3南京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南京,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二十万人成为冷血日军刀下亡魂,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影片采访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记者,幸存的中国人,以及参加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收集了珍贵的信件、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队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种种暴行,客观地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隐瞒和更改,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 NO.4高三

南师大电影电视学考研经验

专业课学习经验 一、背背背 本科二本,专业汉语言文学,跨考而且是三跨。因为专业需求平时看书就看的比较多,这也是我考文科类研究生初试比较占优势的。文科类考研讲白了就是比谁看书看得多、知识面更广,专业课的知识背的更牢。所以考文学院的电影电视学最重要的就是背背背,你拿到真题后也会发现,99%的题目都能够在书上找到原文与答案。 如果你是跨考,又学得非常吃力,建议找人给你视频上课。 别人的笔记没有用,顶多你不想抄,可以把她的笔记剪下来贴在你的笔记上。光靠别人的笔记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二、专业课 我是3月初开始查资料买专业书的,这个专业南师大文学院不开参考书(我的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到7月我都不知道报录比是多少,这个南师大也没有。 3月到6月我把所有的12年以前开的参考书除了魏南江和华明的我都看了,顺带看了其他的跟影视方面有关的书。比如贾内梯(Gianetti)的《认识电影》、南大老师胡星亮的《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郝建的《影视类型学》、戴锦华的《电影批评》,苏牧的《荣誉》等,这几部我印象最深也对专业课学习很有帮助的,也是我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借的。 南师大以前开的8本参考书(有两本不考我就不提了)有重叠的部分,特别是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因为它既讲电影理论又讲电影史这就跟参考书里单独讲理论和电影史的有交叉的地方。我复习是把理论理论与史论、电影与电视分开的。 时间上的安排 以往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大家都是放到最后进行突击,但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明智的做法,所以专业课的复习从开始准备考研复习时就应该放进复习计划。1、准备期(3月至6月):看专业书籍,广泛阅读,不要忽略本科上课所讲知识, 这个阶段是为后续深入阅读复习做准备。此阶段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阅读即可,重头还是应该放在英语上。 2、初步复习阶段(7月至8月):针对参考书进行精读,对重要考点达到熟知的 程度。此阶段专业课复习成为主要复习内容,每天至少复习5~6小时。并且第二天要进行复习。 3、强化期(9月至11月):对专业课进行二轮复习,此阶段要结合历年真题和 相应模拟题进行整合复习,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识记。 4、冲刺期(12月):进行全面冲刺复习,此阶段要做的是对以往没有识记的知 识加深巩固,对整理出来不重要的内容不需浪费太多时间,做到精益求精。

摄影师必看十部电影

欣赏、观摩电影,不仅仅是摄像师的专利,拍摄静态照片的摄影家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从摄影家的角度欣赏电影,注重的并不是演员的表演,也不是惊心动魄的视觉效果,而是用光的角度、环境和场景的选择。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的十部电影,它们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恨不得身临其境。 1. Baraka(天地玄黄) Baraka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 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何方,完全靠观众自己揣摩。 据称,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如此高投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拍摄器材:它使用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时,本片的音乐效果极为优秀,为你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

2. Barry Lyndon(乱世儿女) 谁有f0.7的镜头?即使是在工业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珍宝恐怕也无处寻觅吧。也许全世界只有一块f0.7镜头——就是导演库布里克拍摄这部《乱世儿女》所用的那块。 这块珍贵的镜头,据说是蔡司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定制的产品,后来落到了库布里克手中。他将这块镜头稍加改装后,安到了摄像机上。f0.7的巨大透光量,使得他在拍摄室内景物时可以完全使用烛光照明,无需任何其它的人造光源。 这部电影无论是野外风景还是室内空间,构图用光都极其用心,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精美油画,随便拉出一幅,都能挂到墙上。影片有意识的采用大量的“中心构图”,从视觉心理上来说,只有在对称发生偏转或变动时,才会有活跃动态的感觉,这种静止镜头中的标准对称,只能产生沉闷的心理的感受。而这也正是库布里克想要传达的: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等级森严,无所事事。 在这部超过3个小时的电影中,至少有二三十处值得记录为静态画面的场景。当然,如果你没有以上所说的f0.7镜头,还是试着打几快反光板吧。毕竟,f0.7听上去比神话还遥 远。 3. The Conformist(顺从者) 这部电影可说是大导演贝特鲁齐的成名之作。虽然情节编排没有选用传统模式,但摄影师Vittorio Storaro充满灵性的拍摄,使得这部片子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极为讲究的用光,罕见的拍摄角度,以及各种色彩滤镜的使用,都使这部电影增色不少。虽然拍摄于35年以前,但今天的摄影师们仍旧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如“跳出陈旧的框框,创造自己的风格”。

著名摄影师名言

【世界著名摄影师精彩语录】 知识分子热衷于讨论摄影的意义,于是摄影师按下快门的手越来越犹疑,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能导致摄影两极分化,到最后只剩下两种人:新闻摄影师和哲学家。'(赫尔穆特.纽顿) ◎闭眼的方式 '人们为事物拍照是为了将其赶出心中,我的故事则是一种闭眼的方式。'(卡夫卡) ◎看世界的方式 '我不理会照相机如何看事物,我要它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拉尔夫.吉卜生)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 '每一幅照片都可以是一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维姆.文德斯) ◎莱卡 '如果有人想要表现一个拉马拉的小男孩在扔石头,他可能会用一台数码相机。如果他想表现整个故事,向世界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个男孩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会用莱卡相机。这是一个更加私人化的工具。有了一个莱卡,你可以拥有你自己的风格,就好像你自己的笔迹一样。'(杰罗.费切海姆,莱卡相机公司新闻代言人) ◎终结于照片 '马拉美最具逻辑性地说过,世上存在的万物是为了终结于书本。如今万物的存在是为了终结于照片。'(苏珊.桑塔格) ◎浪漫主义 '平常老是叫我浪漫派的人,都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嘲讽愤世并受尽挫折,所以才什么也信不过了。而当我坚持信念的时候,他们就把我称作浪漫主义。'(尤金.史密斯) ◎臭照片 '我处理的都是拙劣的东西、而理查德?埃夫登则崇尚优雅……拍摄臭照片非常重要,而这些臭照片恰恰与你以前所没干过的事有关联,(它们可能是某种创造契机)……有时候,你从照相机的取景框看过去,就像是在看一个万花筒,你摇晃它,但有时却摇晃不出什么东西……' (黛安.阿勃丝) ◎自然的模糊性 '布拉塞教会了我什么是含蓄,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特别看重清晰。最近,布拉塞一直促使我思考,我该如何真正地面对那些我在照片中看不到的东西。不管是布拉塞还是比尔?布兰德,他们的照片中都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读之令人肃然。'(黛安.阿勃丝)

最适合小学生看的十部励志电影

最适合小学生看的十部励志电影 显然我们每个人都讨厌生硬的、干涩的教育,那么我们就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引导的环境吧。看电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筛选和引导!有些片子筛选不当,容易适得其反!有些片子引导不当,则有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 推荐第一部:《阿甘正传》 适合青少年:缺乏自信、对自身潜能认识不足的青少年。缺乏对英语学科兴趣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剧中,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结果发现自己有跑的优势,于是把这点唯一的优点坚持下来,于是自己通过坚持成为了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家长引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这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坚持! 推荐第二部:《小孩不笨2》 适合青少年:亲子沟通障碍,对父母缺乏理解的群体,最好能够父母亲和孩子一起看。 基本剧情: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家长引导:回避缺点、发挥亮点,互相感恩、互相体谅,好孩子是赏识出来的,关键在于日后家长的改变! 推荐第三部:《一球成名》 适合青少年:缺乏自信、好运动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该片主要讲述的是出生在洛杉矶的墨西哥男孩迭戈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在自己的努力和球探的发掘下,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份签约英超著名俱乐部纽卡斯尔联队的合同,从此要面对完全不同的欧洲联赛舞台…… 家长引导:成功的人士一定具备一个目标,并且具备强有力的目标规划方法。目标是指引人成功的航标!坚定目标、拥有自信、永不放弃,成功的必备条件。 推荐第四部:《少年特工》 适合青少年:对军事感兴趣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一群12到18岁的青少年在济南少年军校学习,后参加了大规模演习,他们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最终出色的完成了其侦察任务。每集结束后的片尾曲也比较感人。是一部在青少年心中可以与《士兵突击》相媲美的片子。 家长引导:天下大事做于易、成于细。 推荐第五部:《集结号》 适合青少年:待于责任感培养、团队意识培养的青少年。 基本剧情:不用多说了吧。基本打开电视就能看到。 家长引导: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衡量人一生的唯一标准。人生贵在实现自我价值! 推荐第六部:《当幸福来敲门》 克里斯·加纳(威尔·史密斯)是一个聪明的推销员,他勤奋肯干努力,却总没办法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妻子琳达终究因为不能忍受养家糊口的压力,离开了克里斯,只留下他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相依为命。事业失败穷途潦倒,还成为了单亲爸爸,克里斯的银行帐户

电影书单

一、综合书单 1、《电影理论概念》[美]达德利·安德鲁著郝大铮、陈梅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著徐建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李幼蒸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7年11月版《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电影理论史》[意]基多·阿里斯泰戈著李正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11月北京第一版《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美]托马斯·沙兹著周传基、周欢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电影哲学概说》[苏]叶·魏茨曼著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普多夫金论文选集》多林斯基编注史慧生、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11月第一版《爱森斯坦论文选集》尤列涅夫编注魏边实、伍菡卿、黄定语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著何力译邵牧君校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 《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匈」伊芙特·皮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齐宇、齐宙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论观众》[美]艾·威尔逊等著李醒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 《电影剧本的结构》「日」新藤兼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东艾尔·阿里洪著陈国铎、黎锡等译周传基校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 《电影艺术导论》「美」戴维·波德维尔克里斯琴·汤普森著史正、陈梅译上 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2月 20、《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4卷郑雪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 《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 《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著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电影史》美国与荷兰学者所著秦喜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版 戏剧与影视学(表演学): 1.《美国电影表演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遗产的继承》,(美)理查德·A·布鲁姆著,王浩译,北岳文艺出版社 2.《电影表演-导演必修课》,(美)朱迪丝·卫斯顿著,何平译,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3.《电影表演美学研究》,张辉著,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 戏剧与影视学(影视管理学): 1. 《电影市场营销》,于丽,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中国 2.《中国电影产业年报(2011-2014)》,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

1998-2008全球最美50部影片摄影排名

1998-2008全球最美50部影片摄影排名 1999年,为庆祝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成立80周年,该协会曾征求全世界电影观众的意见,评选出1894-1997年间50部最佳摄影影片。去年,ASC 再次征求民意,从超过17000人次的投票中票选出1998-2008十年间在摄影上最为出彩也最夺人眼球的50部电影力作。 这是一份汇集了万千民意的榜单,由于参加者多为真正的光影爱好者,评选结果也没有产生多大争议。居于首位的是曾三叩奥斯卡大门的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Bruno Delbonnel),代表作《天使爱美丽》中每个异想镜头都华美得像一幅幅艺术画作。而已故传奇大师康拉德·赫尔(Conrad L. Hall)有两部影片入围十强——《毁灭之路》与《美国丽人》以无可挑剔的绝美画面与极具风格的摄影技术让人过目不忘。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部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入围了这份榜单,分别是:《英雄》(杜可风)、《卧虎藏龙》(鲍德熹)、《十面埋伏》(赵小丁)以及《艺妓回忆录》(Dion Beebe)。而华语电影中排名最高的影片是王家卫执导、杜可风及李屏宾两位摄影巨匠掌镜的影片《花样年华》。 1998-2008最佳摄影作品TOP10: 1.《天使爱美丽》(2001)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 2.《人类之子》(2006)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3.《拯救大兵瑞恩》(1998)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 4.《血色将至》(2007)摄影师:罗伯特·艾斯威特 5.《老无所依》(2007)摄影师:罗杰·狄金斯 6.《搏击俱乐部》(1999)摄影师:杰夫·克隆威斯

世界著名摄影师的摄影名言

世界著名摄影师的摄影名言 阿尔弗莱德·艾森塔斯特(Alfred Eisenstaedt):保持简单。 阿尔弗莱德·史迪格里兹(Alfred Stieglitz):有光即可摄影。 安德烈斯·法宁格(Andreas Feininger):一张技术上完美的照片可能是世上最乏味的图像。好照片是技术和艺术的成功合成。除非景物使我感兴趣,否则我会略过不拍而节省我的胶卷以便拍更好的东西。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你不是拍照片,是制照片。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不是每个人都信任绘画,但是人们相信摄影。任一年中有12张有意义的照片就是一个好收获了。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摄影师必须是照片的一部分。 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 :光给了我创意的形状和脚本,也是我成为摄影师的原因。 戴维·拉·夏贝尔(David La Chapelle):人们都说照片不会说谎,可我的照片会。 丹尼·阿勃斯(Diane Arbus):我真的相信有些东西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人会看见。 多罗西亚·兰格(Dorothea Lange):照相机是一个教具,教给人们在没有相机时如何看世界。 戴维·李菲尔德(David L. Rayfield):不在于对相机的投入,而在于对相机的透视。 道格·巴特罗(Doug Bartlow):作为摄影师,最难为的是你不得不拍片。 艾米丽·佐拉(Emile Zola) :在我看来,某个东西你不把它拍下来就不能说你见过。 爱德华·汤普森(Edward K. Thompson):别跟我说你没拍着的照片,就让我看看你拍到的好照片。 弗莱德·皮克(Fred Picker):摄影师眼里的真实就是他们照片所表现的那些东西。 弗里曼·帕特森(Freeman Patterson):一卷36张均为满意曝光意味着摄影师无任何新的尝试。 格里·卡普卢金(Gary Kapluggin):摄影是我的第二语言。 甘地(Gandhi):我相信凡事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记者和摄影师除外。 欧文·佩恩(Irving Penn):拍一个蛋糕也能成为艺术品。 简·考克多(Jean Cocteau):一个真正的摄影师像真正的诗人或真正的画家那样少见。 约翰·扎科夫斯基(John Szarkowski):运气是用心摄影师之最好的老师。 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找到最适合拍的是最难的。 马克·吐温(Mark Twain):想象力跑焦了,眼力就靠不住了。 尼尔·雷佛(Neil Leifer):你必须对运气做好准备。有时最简单的照片是最难拍的。 奥森·威利斯(Orson Welles):相机如果不是诗人脑袋上的一只眼睛,其中的胶卷就没用。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艺理论(电影理论)】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1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试题 【育明教育独家首发】 电影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1.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三个分支。 2.( )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开拓者,创办了《影戏杂志》,并在该杂志 第一卷第一期中提出“戏剧中最能逼真地只有影戏。”3.毛泽东的《()》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成为人民 电影的主导思想。4.左翼作家()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5.( )的《谢晋电影十思》一文客观评价了谢晋电影的历史定位。 6.二十世纪60年代,发轫于法国的纪录片流派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为 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 7.《电影手册》编辑部撰写的《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一文主要采用了() 的学术方法。 8.古典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的分期是在()年代。9.场面调度基本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 10.让·米特里最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是( )。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d54660427.html, 2招生专业名称(代码):一、【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02、中国电影史03、当代中国电影04、外国电影研究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人。推免一般1人左右,统招19人二、初试考试科目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获取更多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历年真题以及完整版答案解析复试历年真题、考研信息导师信息核心电影期刊论文等可以联系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QQ:一六五八,二四,五三四三获取更多信息笔记资料试题答案报考信息

【推荐】几部关于摄影的纪录片

> 冷门佳片推荐【推荐】几部关于摄影的纪录片 2012-11-16 09:29:07 看电影几乎是每个人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而我却非常喜欢纪录片,纪录片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非常对我的口味,也许是我喜欢纪实摄影的缘故吧!下面我就推荐几部关于摄影的纪录片,它们是Netflix and Photography: Contacts (摄影全接触)、War Photographer(战地摄影师)、Arakimentari(迷色)、Near Equal Moriyama Daido(接近森山大道)、The Adventure of Photography(摄影发展史)、Manufactured Landscapes(人造风景)、La Ciudad De Los Fotógrafos (摄影师的城市)和Ashes and Snow(尘与雪)。 Netflix and Photography: Contacts(摄影全接触) 数十位摄影大师的作品集,3DVD,超过6个小时的影像资料集,配上人声,朗读摄影者写的创作心经。每一张摄影作品对每一个观者的触动都不会完全一样。

关于这部我没太多的推荐词想说,我们都知道,无论练习书法也好,绘画也好,临摹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摄影也是一样,只是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去临摹大师的作品,因为摄影作品是不能被模仿的,在历史上那一瞬是复发复制的。摄影的临摹是在于去观看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去了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及思想境界,这是我理解的摄影临摹。 War Photographer(战地摄影师)

必看的10部电影总结

1《阿甘正传》--------执着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 振奋。 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 失的人吗? 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妈很好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并且最终跑到了终点。另外,《阿甘正传》还会教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 质——困境中的幽默感。

2《东方不败》--------才华 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我想应该是《东方不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金庸的《笑傲江湖》讲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东、张叔平、李连杰等一干天才用电影再现了金庸笔下这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我们一个幻 想的凭籍,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 3《美国往事》--------人生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着你作了一个3小时45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20部小学生必看的励志电影

1、《魔戒三部曲》(美国) 内容:比尔伯。巴金斯是位年事已高的哈比族人,在111岁生日那天,他决定离开故乡,并将所有财产都移交给他的侄子弗罗多。巴金斯。不过,比尔伯唯一难舍的是一只可以让持有者隐身的魔戒,可据他说这只不过是个不值钱的小玩意。哈比族的守护者——灰袍巫师甘道夫却对这戒指起了疑心,他拼命研究大量的史册,结果证实他最大的恐惧已经成真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弗罗多。 2、《放牛班的春天》(法德瑞合拍) 内容: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3、《听见天堂》(意大利) 内容: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声音剪接师?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从小就热爱电影,因为一次意外,让他必须永远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的特殊学校就读,然而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开始转变,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开。然而这个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主张盲人不该拥有梦想的校长硬生生地打断。即使不被认同,米可仍是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4、《大卫科波菲尔》(英国) 内容:故事描述一位早年丧父的小男孩,因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怕事,童年时受尽继父的虐待,生活苦不堪言。当母亲突然病逝后,他更是历尽艰辛,迫于无奈投身社会,辛劳地工作,饱受旁人的冷言冷语。不过,他披荆斩棘、凭着顽强奋斗的精神,终于名成利就,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到底这位主角怎样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改变坎坷的命运,活出生命的彩虹呢? 5、《怦然心动》(美国) 内容:朱莉·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下看成乐趣呢?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对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显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情当回事呢? 6、《阿甘正传》(美国)

广播电视编导

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相近专业:导演、广播电视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 首先,你要了解编导是干什么的,编导虽然是艺术专业,但发的却是文学学士学位。说白了与文学是分不开的,编导编导,编剧与导演。目前的影视文化产品暴露的问题充分证明了影视产业对优秀的编剧的缺乏。无论摄像也好,后期编辑也好,等等。都要有好的导演和编剧。所以,学编导最重要的是要有讲故事的能力。 其次,编导要多看影视文化产品,不只是电影,还有电视剧、纪录片、广告等。分析作品。分析作品可以从各个角度,比如主题、人物分析、蒙太奇分析等。通过看作品和分析作品,要能够对故事形成画面感、形成蒙太奇的剪辑感! 对于大一学的东西,都是一些概论,艺术概论、美学原理、写作等,以后才学到电视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新闻采编及电视摄像等技术方面的东西。 中国传媒大学 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相近专业:导演、广播电视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主要课程:传播学、传媒艺术概论、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等其他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画面编辑基础、影视摄影技术、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电视主持艺术、电视节目策划、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奥黛丽赫本的十部经典电影

奥黛丽赫本的十部经典电影 1.《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导演:威廉·惠勒 风情指数★★★★★ 看点: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组合 如果没有奥黛丽·赫本,或许《罗马假日》只会作为一部平庸的二流爱情电影被少数人记得。但是有了赫本,一切变得不同。23岁的赫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把这个电影变成了一个梦。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想着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那样,在如画诗情的罗马邂逅这样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给自己谱写了人生童话般的开始。第一次担纲影片主演的她,就凭借该片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谓前无古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赫本和该片的服装设计海德共同设计的服装也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为赫本在影片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将赫本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种后来被称为“赫本头”的发型也受到了无数时髦女性的青睐,风靡世界。赫本偏瘦的体型也使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 在摄影棚里观看影片样片的导演威廉·惠勒曾为赫本由衷地赞叹:“这部电影一定会使她成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来,他的大胆论断得到了完美的证明。 2.2.《龙凤配》(Sabrina,1954) 导演:比利·怀尔德 风情指数★★★☆ 看点:戏里戏外都有故事 这一次,赫本饰演的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一位穷苦司机的女儿。影片讲述了她和一位富翁的长子——一个不解风情只专注事业的男人经历种种误会,最终堕入爱河,结为连理的故事。 看上去,这是个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一时的奥地利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两位当时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莱·鲍嘉与赫本配戏,使这部电影依然获得不俗反响。 此时的赫本虽然已经贵为奥斯卡影后,但她毕竟只是主演了一部电影的新人,因此同两位红透半边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还是十分紧张。 脾气很大的鲍嘉瞧不起奥黛丽·赫本,说她不会演戏。在他看来,赫本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居然与他这位巨星配戏,简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静地默默忍受他对自己的蔑视。 不过赫本却因为饰演这部电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谱写了一段爱的篇章,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生活在一起,《龙凤配》终于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龙凤梦。 3.3.《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的合作。 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根据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编的电影。奥黛丽·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及亨利·方达共同主演。 这部电影曾经由于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无法按期拍摄的尴尬。在怀孕息影期间,赫本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译本《战争与和平》读了一遍又一遍,她越来越被书中的贵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动,想要塑造这一人物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是,身体状况又使得她犹豫不决。 导演劳伦梯斯则对赫本显示了足够的耐心,他决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后再让赫本出演这个苗条消瘦的年轻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导演的诚意深深打动,但是后来由于身体虚弱而小产,极度痛苦的她对是否拍这部电影又产生了动摇。 最终赫本强烈的职业责任心战胜了内心的软弱,丈夫菲热也认为扮演娜达莎的这个吃重的角色这件工作,可能会把那占据她全部心思的极度痛苦驱散,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影片得以顺利拍竣。 尽管影片的剧本由于改了又改,最终和原著距离已经相当大,再也谈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它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4.4.《甜姐儿》(Funny Face,1957)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精妙绝伦的舞技 “每一个女人在一生之中应该都会梦想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奥黛丽这样说,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美梦。 《甜姐儿》,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1927年在百老汇演出的一出音乐舞台剧。他平常对和他合作的演员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对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