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

八百年后,还有一个瞿秋白。如果不让瞿秋白从事政治,他注定会成为一个大文学家,翻译家,甚至可能还会成为一个篆刻家,或者一代名医。可他偏偏成了一个政治家,还犯下了政治错误。

当我们把眼光放在文人的生活、精神历程上观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文人对出仕的期盼,对政治的热衷。李白曾写下“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说是不愿封侯,一识韩荆州的目的不还是“封侯”吗?柳永也曾去拜见当朝权贵晏殊,晏殊问:“你会干什么呀?”柳永答:“我会填词。”晏殊说:“我也会填词,但我填不出你那种淫词滥调。”柳永没招儿了。后来又因为皇帝的一个御批而美名曰“奉旨填词”,这“奉旨填词”四个字里,你看没看到一种无奈,一种酸楚,一种自嘲呢?

文天祥不,文天祥做过大官。但他那官不是经营来的,不是祈求来的,而是历史托付的,时代赋予的。那是一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那是一个哀鸿遍野的年代,那是一个走向没落的年代,那也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有人在血与火中焚烧成灰,随风吹落;也有人在血与火中痛苦涅槃,直上九霄。

文天祥当然是后者。

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中国古代诗人墨客甚多,但真正状元出身的能有几个?并不是说“状元”二字能够代表成就、智慧、道德,恰恰相反,中国偏偏不是状元的天下,历史不是状元的历史,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文天祥二十岁中状元,二十三岁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二十五岁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摆在他面前的是金光大道,可他偏偏对当官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有一个字是怎么写的,那个字就是“人”。就是在他二十五岁,仕途甫露头的时候,他却宁肯左迁知府瑞州,也要上疏请斩主张迁都四明以避敌的宦官董宋臣。可文天祥就是生在一个需要他的时候,旋即,文天祥又一路升迁。三年后迁江西提刑;三十一岁再召除尚右郎官;三十三岁知宁国府;三十四岁召除军器监察院兼学士院权直。就是在三十四岁这年,他上书直斥宋度宗重用权相贾似道,这一次惹火的宋度宗,把文天祥罢官,让他回江西老家务农去了。贾似道是个什么东西?历史有记载,贾似道是一个专爱*淫尼姑的流氓,在他的相府,有专门为尼姑建造的庙院“半闲堂”。当然他还是皇帝理宗的小舅子,还是当朝宰相。

但是,我们感谢历史,是历史让文天祥无法埋没的。公元1275年,元兵渡过长江,直抵临安,宋恭帝赵显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了文天祥。三十九岁的文天祥变卖了全部家当,招兵买马,奔赴京都,起兵勤王。

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壮丽的事业,他谱写了他一生中最为高亢的篇章,他燃烧了他一生中最为激情的岁月。

(二)

文天祥早期,也就是元兵破城、文天祥起兵勤王以前的诗歌并不精彩。他的诗歌是和他的人生一起成长的,他的诗歌和他的战斗一起燃烧。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出广州第一宿》)当文天祥赶到临安,朝廷百官早就作鸟兽散了。文天祥提出了分兵抗敌锋的战术,却被朝廷否定,而在他一心准备抗敌的时候,太皇太后谢氏和宰相陈宜中却在临安城上竖起了降旗。文天祥还能怎么办?“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赴阙》)公元1276年,他奉旨出使元营,本是议和,而他想的是什么?“隔河见胡骑,朝进东

门营。皇皇使臣体,词气浩纵横。”(《出使》)在元兵大营,他痛斥投降的宋臣和元兵的残忍,最终被拘了起来。押至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终于逃脱。在此期间,他一连写下了十五首《脱京口》:“经营十日苦无船,惨惨椎心泪血流。渔夫疑为神物迁,相逢杨子大江头。”一路奔波,他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无奈扬州主帅李庭芝却怀疑他投*了元军,要真州守将苗再成杀了他。苗再成没有杀他,却将他逐出城外。出了真州,出了真州,文天祥还能到哪里?他给我们留下了十三首《出真州》,记述了事情经过:“扬州昨夜有人来,误把忠良按剑猜。怪道使君无见解,城门前日不应开”,“琼花堂上意茫然,志士忠臣泪彻泉。赖有使君知义者,人方欲杀我犹怜”,“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翁翁按剑疑。我问平山堂下路,忠臣见诎有天知”……

七月间,他在南剑州建立督府,再次起兵,终于在公元1278年12月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从海丰到北京,文天祥走了将近一年,就是在这一年,文天祥完成了他人生的绝唱。一路被押,一路诗歌,一路凄楚,一路豪情。

晓发高沙卧一航,平沙漠漠水茫茫。

舟人为指荒烟岸,南北今年几战场。

——《发高沙》

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渡鬼门关。

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

——《发海陵》

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

山河颠倒纷雨泣。乙亥七夕此何夕,

煌煌斗牛剑光湿,戈鋋彗云雷电击。

三百馀年火为德,须臾风雨天地黑。

皇网解纽地维折,妾妇偷生自为贼。

英雄扼腕怒须赤,贯日血忠死穷北。

首阳风流落南国,正气未亡人未息。

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

——《发吉州》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

过零丁洋,更是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人的一生,到底怎样度过?这个庸俗平凡的问题今天经常被我们嘲笑甚至遗忘,然而,面对烈士的鲜血,面对勇士的追问,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一点思考?沧海横流,荡去的是沙粒,是蒿草;留下的是石头,一块块顶天立地,天地赖以柱其间的石头。

(三)

南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爱国诗词,另一个著名的诗人是陆游。“天地何心穷壮志,江湖自古著羁臣”、“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成”、“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我们再读文天祥的诗:

第一百六十四:

吴楚东南坼,风云地一隅。

蹉跎暮容色,不敢恨危途。

第一百七十:

天长眺东南,衰谢多酸辛。

丈夫誓许国,直笔在史臣。

第一百七十二:

济时肯杀身,惨淡苦土志。

百年能几何,终古立忠义。

第一百七十四:

仰看八尺躯,不要悬黄金。

青青岁寒后,乃知君子心。

第一百八十三:

名贤慎出处,志士怀感伤。

犹残数行泪,引古惜兴亡。

第一百八十九:

天地有逆顺,惘然难久留。

当歌欲一放,河汉声西流。

第一百九十七:

关河霜雪清,故人亦流落。

夷歌奉玉盘,悲君随燕雀。

第一百九十一:

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

物理固自然,愿闻第一义。

读完文天祥,回头再读陆游,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悬空的感觉?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诗人都有同样的风格,不能要求每一个诗人都如文天祥一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战斗中去,不能要求每一个诗人都去杀身成仁,但文天祥毕竟走了一条和很多人都不同的道路。这条路通往失败也通往辉煌,通往死亡也通往不朽。

今人胡晓明博士在《文化江南札记》中有一段话:“中国诗歌文学的解悟,从最深的一个意义上讲,几乎相当于宗教中的修行的功力,这里头没有捷径可走。我们没有拿出自家的真生命的时候,一首好诗的生命是不会跟我们相照面的。”今人很多人把文学和作者分开,这真是千古笑谈,一个没有高贵品质的人我们难道还要他能够写出高贵的作品?苟且偷生奇技淫巧的营生是一时的,只有品德是与人相伴一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发问:“颂其诗,读其文,不知其人,可乎?”这问题,还用回答吗?

文天祥不是在用技巧写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正如李元洛先生所注解:“文天祥当时正挣扎、奋战在时代的腥风血雨之中,这种杰构绝不可能产生在与世隔绝的书房,而只能诞生于与世同仇的战场,绝不可能从平平仄仄的韵书中得到,而只能有热血与痛泪去书

写,用呼号与呐喊去完成。”

《金陵驿二首》是不是文天祥用血泪书写的呢?其一:“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感谢今人陈亮先生,他饱含深情的注解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门:“这是有宋一代最具有血性的声音!既有夕阳离宫之中屈子哀郢的沉痛,又有孤云荒草之间湘妃洒泪的悲凉。啼鹃啊,你令人想起杜甫诗中的凤凰、东坡赤壁的孤鹤,甚至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夜莺……不,你就是你,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一片华彩、一种仙乐!归来吧,你归来吧!七百多年来,有多少欢摆的树枝待你栖息,有多少持重的心扉对你敞开。”

文天祥,归来吧,魂兮归来!

(四)

忽然有一天,听说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因为少数民族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员。甫有耳闻,我无言以对。再一想,早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就听过这声音呢,真的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关于英雄的历史性我不愿在这里絮叨,这是我为了祭奠我心中的英雄用我的心培筑的灵堂,这是我用我的血泪献给英雄的一柱心香。我只想问:如果有一天,世界一统了(世界一统,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啊,地球在他们心中不就是一个村子吗?简称地球村),我们那些抗日英雄是不是也不是民族英雄了?中国的历史,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那还能有谁是民族英雄?我们今天的思想解放真的到了可以诬蔑历史的地步了吗?

玩弄概念,卖弄学问,这本来是那些误国误民的*佞小人干的营生,岳飞不就是死在“莫须有”的概念之下吗?英雄已矣,千古之后,怎么还有人不解恨呀?

(五)

在《〈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回忆了自己一生的片断:“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抵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刎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贻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凌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故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经历了二十二个死亡的招引,文天祥却没有死,其实,他的一生,他的战斗,何止二十二次生死抉择?五坡岭被俘,文天祥服下了二两“脑子”,竟然未死,昏迷中被俘;押解北京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竟然未死。也许是上天要留下他吧,留下他做最后的吟咏,给后世留下一道黑暗中的电闪雷鸣。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月中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流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雄过此,仔细商量。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如果说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里有的还是忠诚和壮志,到了文天祥的这首《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就剩下忠诚和悲愤了。文天祥急了,急得这首诗已经不是在用笔书写,我听见文天祥在大声地嚷叫:“自光月中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在生命和声名之间,文天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得声名万古香”。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沧桑更变,有人弹冠新朝,就像一条狗又有了新的主人,开始又一番的摇尾乞怜。文天祥呢?中天皓月,精忠不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洁身自爱,坚守节操。忠诚二字,因有了文天祥的注释而磅礴浩然。

其实,历史并不是只给了文天祥死的遭逢,历史还给了他很多生的机会。且不说如宋朝其它高官一样席卷金银财宝而逃,且不说如贪生怕死之辈苟且投降,元世祖对文天祥可谓厚遇。元世祖对文天祥的爱惜即便今天也令我辈感叹,文天祥大殿怒斥忽必烈,左右都缩头吐舌,而忽必烈却不愠不火,并许以丞相位。历史之中,多少人想祈求寻觅这样的机会?而文天祥说:“天祥为宋状元丞相,岂有事二姓之理?宋室既亡,唯当速死,不可久生。”“宋室既亡,唯当速死”,可是,宋室的主子呢?当文天祥说这些话的时候,被俘的宋恭帝正在享受逍遥呢。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挥笔写下了“唯有一腔忠烈血,碧空长共暮云愁”的诗句,然后掷笔于地,走向了刑场。

千年之后,我还能看见那只啼血的杜鹃,在挣扎着向南飞去。

公元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最后他下定决心:赦免文天祥。当他的口谕被快马传到刑场,文天祥的灵魂已开始向南飞翔了。忽必烈马上追悔莫及:“文丞相好男子,不肯为吾用,一时轻信人言杀之,诚可惜。”多年后还在感叹:“是好人也。”

英雄,英雄就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满腹经书满腔热血剑指连营马踏沙场却又伫立寒风仰天长喟哀声动地泪雨倾盆,他们会赢得所有人的敬仰,包括他们的敌人。

文天祥在燕京被押三年,时间不可谓不长;在一间潮湿的小房里,“单扉低小,白见短窄,污下而幽暗”,“雨潦四集,浮动床几”,“乍晴暴热,风到四射”,“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条件不可谓不劣;文天祥的弟弟文璧投降了元军,并来劝降,此景不可谓不哀;文天祥的妻女被俘,在元宫作奴,她们都写信给文天祥求救,此情不可谓不悲;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令其下跪,天祥不跪,兵丁用强,文天祥弯腰不屈膝,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此况不可谓不凌;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文天祥以丞相位,此遇不可谓不厚;太皇太后谢氏与宋恭帝赵显来狱中劝降,此感不可谓不痛;文天祥临刑前,行刑士兵口呼“丞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历史还给了他最后生存的机会,文天祥没有,文天祥还是没有动摇。在他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忠诚。李元洛先生这样理解文天详的忠诚:“凛然于苟且偷生的可耻,地维赖之以立;了然于人间正道的荣耀,天柱赖之而尊。”

文天祥忠诚,可他忠于谁呀?忠国?国家已经灭亡;忠君?皇上已经投降。无国可忠却还在忠,无君可忠却还在忠。他忠于的是什么?他忠于的是自己的灵魂、英雄的灵魂、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他忠于的是高尚的节操、坚贞的信仰、英雄的情怀、民族的尊严。富贵不淫,贫*不移,威武不屈,如果再加上死亡不惧,英雄啊,英雄的名字就会如日月长天。文天祥在押三年,没有屈膝,临刑之时,却面南而跪,他是在和人间告别,也是在和他的祖国告别。我不知道那时他是否流泪,今天,我愿为这个悲恨的英雄揾一把英雄泪。

(六)

最后,只能用他的那首诗才能压住这篇文章的经络,也只有这首诗才能压住我的思绪——《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

《文天祥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天祥传(节选)(8分)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⑵吾事毕矣()⑶南乡拜而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2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2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译文: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导读:宋史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v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 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

选拔为第一。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8 文天祥|语文S版 (4)

18、文天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给下列划线生字注音,并朗读。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 关押()刑具()囚室() 2、联系上下文解决词语。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效法:找比人的做法去做。 骁勇善战:十分勇猛,善于作战。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大义凛然:指十分严肃,可敬的样子。 3、知识链接:文天祥《过零丁洋》以及译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争停止已经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你对文天祥有那些了解?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爱国的人物事迹简介

爱国的人物事迹简介 爱国是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国是属于每一个公民的,爱自己就是爱国。公民活得有尊严,表示国家有尊严。那么爱国人物的事迹有哪些呢?下面就由为大家推荐爱国的人物事迹简介的范文,欢迎阅读。 爱国的人物事迹简介篇11、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

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鱼我所欲也》《宋史_文天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091618174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 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 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 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

(2)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 (3)使为书.招张世杰书:______ (4)天祥泫然出涕.涕:______ 22.请“/”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24.甲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乙文中文天祥的品格? 25.乙文中写了关于文天祥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案】 21.(1)同“避”,躲避(2)丧失(3)写信(4)眼泪 2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3.(1)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才有这种羞恶之心。 (2)文天祥于是写下了《过零丁洋》诗给他(弘范)。 24.舍生而取义者也 25.文天祥见弘范不拜。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写 诗拒绝。文天祥拒绝弘范高官厚禄的劝降。

新时代需要崇尚英雄

新时代需要崇尚英雄 新时代需要崇尚英雄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今天,人民日报新媒体与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一起重温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也寻找普通人身上的报国故事。“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英雄事迹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历史上有抵抗外辱,保家卫国的花木兰、霍去病、辛弃疾、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近代有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抗日战争有杨靖宇、方志敏、刘胡兰、张思德和狼牙山五壮士;抗美援朝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现代英雄典型更是灿若繁星,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改革开放以来的孔繁森、袁隆平、邓稼先、罗阳、航天英雄群体、维和部队群体。英雄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无时无刻鼓舞、激励、教育一代又一代人追随着英雄的脚步,为实现伟大中国的崛起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前赴后继。 所谓英雄者,战争年代有血战沙场、流血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平时期,有抗震救灾英雄、有扶贫攻坚英雄,也有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辛勤

耕耘,在科研领域出创造震惊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成果的英雄。通过活动,形成人人争当新时代平凡英雄的良好风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英雄行为无处不在,只是善于发现,英雄出自平凡,并非高不可攀。关键在于是否学习。无私奉献也是英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一方面开展重温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一方面寻找身边平凡中的伟大英雄,用英雄精神鼓舞我们,人人学英雄故事,树英雄精神,一方面保护英雄烈士,打击“精日”分子和抹黑侮辱英雄烈士等丧失民族精神的丑恶行为,为英雄烈士护航,在全民族重塑崇拜英雄、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保护英雄的正能量。

《文天祥传(节选)》阅读答案

《文天祥传(节选)》阅读答案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 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 固, 乃书所 《过零丁洋》 诗与之。 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 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 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 殊从容, 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数日, 其妻欧阳氏收其尸, 面如生, 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 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⑵吾事毕矣()⑶南乡拜而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 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 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译文: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 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 同他一起入厓山, 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 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 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 弘范说: 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 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 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 有余罪, 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 派人护送文天祥
1/5

最新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概括400字汇总

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概括400字汇总 文天祥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我国的千古名句。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1 在宋朝末年,朝廷衰弱,国内纷乱,外族乘机入侵。先后钦、徽二帝被俘,朝廷被迫南迁,把都城迁到临安,就这样北宋灭亡,南宋开始,保住了半壁江山,这真是奇耻大辱。后来,北方王朝的铁蹄向践踏,半壁江山也难保的时候,南宋朝廷荒淫无度,奸臣挡道,最后连都城都处于危机之中,在危难之际,大宋丞相文天祥挺身而出,变卖了所有家产,组织了万人军队,参加了保卫临安的战斗。后来被俘,写了《过零丁洋》一诗。后来,元军把文天祥关了4年,威逼利诱全部使尽,文天祥誓死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文天祥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万古流芳。他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心,这颗赤心必将光照千古!文天祥的壮举惊天动地,泣鬼神,他禀然正气;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临刑前还那么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文天祥是天之骄子,是英雄豪杰,做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保家卫国,是一个热血男儿,为不让家破人亡、国破家亡而浴血奋战,赤贫沙场,抗战杀敌。文天祥为国尽忠有一股“宁做”宋朝鬼,不做元朝臣的劲头“他死前说了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绝世佳话表明了什么?表明了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意志!我明白,他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二是:死。抛弃自己的信仰,出卖自己的灵魂来保住自己的头颅,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文天祥决定以死报国。 我也要像文天祥一样有一颗赤心报国的心! 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2 竹子样子很美观,长长细细的竹竿一节节的,叶子顶稍尖,全身绿油油的,亭亭玉立。 竹子的用处很多,做筷子,编篮子,做床,桌子,椅子,扎扫帚,做笔,做竹简等,都少不了它。 竹子质地坚硬,不管风吹雨打,都不低头折节,仍然挺立着身子。为此,我想到了文天祥。 文天祥小时候曾受过父亲的教育。文天祥的父亲文仪,他非常热爱竹子,在院落里种了许许多多的翠竹。有一天,他指着翠竹问儿子,“翠竹有哪些用途呢?你们说一说。”弟弟说:“竹子可以做筷子,做篮子。”文天祥接着说“还可以做笔,做竹简。”“不错!”文仪点点头,“那你们知道竹子的高尚品格是什么吗?”文天祥想了想说“竹子不管风怎么吹,雨怎么打,它都保持正直。”文仪欣慰地笑了,感叹地说“我平生最爱竹子。竹子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做人也要像它这样才行啊。”文天祥听了,点点头,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公元1283年冬天,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人,面对刽子手,坚定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他就是文天祥!他像竹子

《宋史·文天祥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0----13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深恨于此恨:怨恨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庶:但愿,希望 C.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抗论:据理力争 D.南乡拜而死乡:通“向”,向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 古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种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男子在18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B. 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 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 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 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注释、译文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取)进士甲科 ..(唐朝的科举,最初并没有甲、乙科的区别,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唐明皇为彰显文德,下了道昭旨说:“近世没有甲科,从朕开始,就要打开甲科大门,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终唐一代,“甲科”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宋朝发生了很大变化,前期的进士考试,甲科、乙科还都是指进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优于乙科的。直到北宋后期,甲、乙科还都是进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甚至出现了第三档。到了南宋,明确规定进士考试共分五甲。如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榜共录取了六百零一人,其中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其余为三甲、四甲、五甲。南宋的“二甲”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所以说南宋以后已经没有官方的“乙科”,只是民间还把二档进士叫做“乙科”而已。到了明、清,又出现甲、乙科之称,就比较容易区别了;凡经过殿试的正规进士都叫甲科,未经殿试的举人都叫乙科),知.(掌管,管理。如果后面有官职,翻译为担任……)会稽县。民田.(种田,耕种)镜湖旁,每患.(担心,忧虑)湖溢。公亮立.(设立,设置)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利益,好处)。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以.(凭借)端明殿学士知.(担任)郑州,为政 ..(治理政事)有能声/(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悉.(全部)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有 使客 ..(发布文书)诘.(ji ..(使者)亡.(丢失)囊(口袋)中物/移书 é,追问,追查,查究)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dài,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从之者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搜寻,寻求。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 真理的路是漫长的,我将会为此上下寻求探索)之果然 ..(果然这样)。 凭借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K12学习】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教学 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一课时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第1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部分: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③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④从这句

英雄的故事(精选10个)教学文案

英雄的故事(精选10 个)

英雄的故事 英雄的故事(1): 关于抗战英雄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向坚持战斗到日落。应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英雄的故事(2): 沈星:铁骨男儿的英雄事迹 沈星,陕西省西安市人,1981年6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上尉军衔,原第二炮兵士官学校(现为士官学院)训练部函授与实习管理科副营职参谋。

2010年9月至今,在第二炮兵指挥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2年5月13日在山东省青州市营救一落水儿童,后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 沈星:铁骨男儿的英雄事迹奋不顾身地一跳 2012年5月13日,本来是沈星难得的假期,他此次请两天假回家,是为毕业论文收集调研资料,同时也为5岁的女儿提前过生日,他准备5月13日晚上赶回学校,回程的火车票也已买好。 5月13日上午,沈星和妻子及女儿途经当地南阳桥,听到呼救声的沈星,发现一男孩正在水中挣扎。妻子蔡相珍还没反应过来,沈星已快速脱掉外衣,纵身跳入河中。 在岸上呼救的男孩崔程淏说,落水者是他12岁的同学王鸿昊。两人到南阳河畔玩耍,王鸿昊脱鞋试图把脚伸进水里,不慎滑落河中。 沈星10时许入水后,反复向岸边推了王鸿昊好几次,但是因为岸边斜坡上长着青苔,十分滑,孩子也比较重,沈星都没有成功。一位钓鱼的市民从河对岸看到后,赶过来将孩子拉了上来,而此时的沈星已经力气耗尽,呛了几口水后沉入水中。11时15分左右,沈星被救上岸,并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终因溺水时间过长壮烈牺牲。 亲眼看着丈夫沉入水中,蔡相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抢救沈星的时候,蔡相珍一向守候在抢救室门口。她不愿意相信,刚刚还陪在自己和女儿身边的丈夫,随着往河里纵身一跃,再上来已经是天人永隔。沈星的遗体从急救室送到太平间的路上,她一向跟丈夫说着悄悄话。她趴在沈星身上,把丈夫的手机塞进他手里,一条一条给他发信息,这一幕令所有在场者落泪。 青州悼念救人英雄

阅读训练十五:《文天祥传》

阅读训练十五:《文天祥传》 话题:教育学习你有什么丞相皇上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五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人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约日齐

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阔远,书奏不报。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将援常,大元兵破常州。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人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人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勤:帮助 B 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恨:遗憾 C 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惩:责罚 D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捍:护卫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见故相江万里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今君乃亡赵走燕 C 乞斩宋臣,以一人心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D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第一单元知识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 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5、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禾口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文天祥我自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一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

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

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 导读:本文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与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与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与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与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与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有气节的外交官杨儒】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与俄

《文天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馀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选自《宋史》,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破:被攻占 B.弘范义.之义:认为……有节义 C.遂遣积翁谕.旨谕:告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