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终极)

古代文学(终极)

古代文学(终极)
古代文学(终极)

一、填空

1.乱世文学的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①建安文学、正始文学

a建安文学:东汉献帝刘协年号。

“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

b正始文学:魏齐王曹芳年号。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王戎、刘伶、向秀、山涛。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②两晋文学

a太康文学: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b西晋末年:陶渊明创立田园诗(魏晋古诗集大成者),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③南北朝文学

宋: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颜延之)

齐梁:“永明体”沈约、谢朓

梁陈:“宫体诗”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3.曹操:《蒿里行》属纪事诗,锺惺《古诗归》评价“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风格特色:慷慨悲凉,气韵沉雄。出自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开创四言诗新境界,如《短歌行》《观沧海》。建安文坛的领袖,是乐府文学的新阶段、文人乐府诗的代表人物。

4.曹丕:诗歌风格“便娟婉约,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清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被称为“七言之主”。

《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

5.曹植:在建安文人中,作品留存最多、影响最大、评价最高

总体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钟嵘《诗品》评价“陈思为建安之杰”

擅各种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6.“曹刘(曹植、刘桢)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元好问《论诗绝句》

7.五言《悲愤诗》蔡文姬文学史第一首自传体的长篇叙事诗

8.阮籍《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9.嵇康以四言成就最高,是继曹操后四言诗的成功之作。散文成就《与山巨源绝交书》

10.阮咸,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11.陆机诗歌特点:①情繁词隐。“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词隐。”——《文心雕龙·体性》②情景相生,大量运用排偶,开大小谢山水诗先声。

《文赋》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对刘勰《文心雕龙》有直接影响。

12.潘岳,悼亡诗的开拓者

13.左思,《咏史诗》。张玉谷《古诗赏析》“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咏史诗》八首把历史现象与个人遭遇、情感体验成功融入诗歌,开创了借咏史诗以咏怀的新路。展现作者的生活与心路历程,诉说胸襟怀抱,抒写愤激之情,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蔑视。

14.郭璞,文学特色:“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钟嵘《诗品》

15.玄言诗的代表:孙绰、许洵。特色: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出自钟嵘《诗品序》

体现老庄思想:“诗必柱下(老子)之指归,赋乃漆园(庄子)之义疏”

16.鲍照,第一个创作七言歌行的作家,为七言体发展开拓了道路;对李白、杜甫、岑参等人诗词都有影响。沈德潜《古诗源》评价“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17.沈约,齐梁文坛领袖。

18.谢眺,突出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李白《金陵城楼月下吟》“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

18.庾信“穷南北之胜”。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乌夜啼》“唐朝七言律诗先声”,开唐人七言诗先河。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9.江淹,代表作,《恨赋》《别赋》被誉为“千秋绝调”。

20.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

北朝三书:颜之推《颜氏家训》杨衒之《洛阳珈蓝记》郦道元《水经注》

21.初唐代表人物:上官仪、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

22.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2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24.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其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

25.三王:王翰、王湾、王之涣。王湾《次北固山下》盛唐诗到来的标志

26.王昌龄“七绝圣手”《从军行七首》被称为“七绝连章神品”《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7.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28.张九龄代表作《望月怀远》

29.高适,七言歌行最具创造性,被誉为“七言不挑之祖”

30.岑参,殷璠评价“参诗语奇体俊,意亦造奇。”

31.“大历江南诗人”以刘长卿、李嘉佑为代表“吴中诗派”以顾况、皎然为代表

32.韦应物,中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

33.韩愈“奇崛险怪”

34.苏轼提出“郊寒岛瘦”,韩愈更倾向奇险狠重,孟郊更偏重寒瘦冷峭。

贾岛“瘦”是指形式拘谨,气势收敛,意境清寒,内容狭窄。

35.《长恨歌》和《琵琶行》被称为“古今长歌第一”

36.张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37.柳宗元《江雪》“唐人五绝第一”

38.晚唐怀古咏史诗:晚唐国势衰落,前景黯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最为突出。代表诗人“小李杜”、许浑、温庭筠等人,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创作潮流。

39.杜牧诗歌成就: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带有流美风华。

40.李贺“凄艳诡激”

李商隐“凄艳浑融”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41.除“小李杜”外,晚唐诗坛还有许多颇具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题材与情调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温庭筠、韩偓、吴融(艳丽之风)

②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淡泊之风)

③郑谷、韦庄、罗隐、聂夷中、杜荀鹤(新乐府精神)

42.《二十四诗品》题为司空图

43.花间词派,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

“花间鼻祖”温庭筠,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44.李煜,前期近花间派,多写宫廷生活,以白描手法精炼语言,从欣赏的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后期作品感慨极深,写亡国之痛、去国怀乡之念,体现出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

45.南朝民歌,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分“吴歌”和“西曲”两大类。北宋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将“吴歌”和“西曲”统归为《清商曲辞》。

46.《西洲曲》出自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

特色:四句一换韵,运用连珠格修辞法,形成回环婉转的旋律和声韵之美,造成似断似续的效果。同诗中的情景结合,深情摇曳,余味无穷。

47.《木兰辞》出处为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与汉乐府歌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48.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宋元话本。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聊斋志异》,白话小说的顶峰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4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50.我国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穆天子传、燕丹子)寓言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史传文学(左传、国策、史记)

51.志怪小说的内容:①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神异传》,张华《博物志》②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潜《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③佛法灵异颜之推《冤魂志》,王琰《冥祥记》。

52.志人小说,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①笑话邯郸淳《笑林》②野史葛洪《西京杂记》③逸闻轶事裴启《语林》,刘义庆《世说新语》。

53.《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幕僚集体编著,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54.古文运动:指唐中叶及北宋时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和社会运动性质。

“古文”由韩愈提出,要求散文继承秦汉文章传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借复古而革新,目的在于恢复古代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辅相成,强调文以明道。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55.韩愈的散文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文起八代之衰”是指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有划时代的意义。“道济天下之溺”,指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56.柳宗元:寓言(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意味,想象丰富,造型奇特)

山水游记(文笔清新,诗情画意,是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如“永州八记”)

57.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明清时唐传奇为戏曲,唐时为小说)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

58.唐代著名诗人的别称: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诗佛: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鬼:李贺,字长吉。诗豪:刘禹锡,字梦得。诗杰:王勃,字子安。诗狂: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诗骨:陈子昂,字伯玉。诗囚:孟郊,字东野。诗奴:贾岛,字浪仙。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字少伯。

59.曹植的文学成就:①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②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③建安辞赋大家。在两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

60.晋代文人的文风变化:趋向雅化、益尚华美、更尚真情。

61.南朝山水田园文学兴盛的原因:①庄园经济因素②自然地理因素③朝隐之风④玄学因素

二、名词解释

1、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流。是魏晋文人所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努力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使人生艺术化。

2、建安风骨:“建安”是年号,“风骨”一词,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指作品内在的感染力及语言的简练刚健。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特别是诗歌)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后世作家往往标举“建安风骨”,以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华靡诗风,强调诗歌的明朗刚健、古朴自然。

3、正始之音:正始文学的主要特色。与建安文学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歌与玄理结合,诗风由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4、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诗风就是以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诗歌特点:绮靡繁缛、注意俳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具体表现:语言由朴素趋向华丽。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5、左思风力:锺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指其诗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6、永明体:即新体诗,与古体诗相对,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代表:沈约、谢朓。提出“四声八病”之说,讲究声律协调和对偶工整。于《南齐书·陆厥传》中出现。代表诗人:竟陵八友。永明年间,围绕齐竟陵王萧子良形成的文学集团。包括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

7、宫体诗:又称徐庾体,“宫”即太子东宫。指梁陈诗风,以萧纲、萧绎、陈后主以及徐摛、徐陵和庾肩吾、庾信父子为代表。描写宫廷生活,以女性与咏物为题材。在永明体基础上,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代表作家:庾信(穷南北之胜)

8、上官体:初唐前期统治文坛的诗风。以宫廷为中心,代表诗人是上官仪,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故称“上官体”。内容多为应制酬唱、点缀升平之作。

9、唐诗风骨: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明确提倡风雅兴寄,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寄托济世理想和人生意气,与齐梁诗风彻底划清界限。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过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将昂扬情思与华美词采结合起来,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

10、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雄壮浑厚,格高气畅,兼具雄浑与明朗之美。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达到了声韵与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具体表现:1盛唐诗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2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形成原因:1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2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1、大历诗风:大历是唐代宗年号。战乱导致国家衰微,大历诗人不再有盛唐诗人的壮怀,诗歌虽有风味但气骨顿衰。由雄浑风骨转向淡远情致,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代表诗人:韦应物、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诗歌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的色彩。通过象征和描述性意象,表达寂寞冷落的情思。

10、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诗人群体。成员主要有李贺、贾岛、卢仝、刘叉等。理论主张是“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追求奇险之风、怪异之美。崇尚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

11、元白诗派:以元稹和白居易为领袖的中唐诗歌流派。特点是:重写实,尚通俗。远承《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承杜诗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形成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主要成员有:张籍,王建,李绅。自觉向民歌学习,大量创作乐府诗,用通俗语言反映民生疾苦,对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2、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相对汉代乐府而提出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目的是“补察时政”,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精神。缺点:“浅尽直露”。代表作品: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元稹《田家词》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3、晚唐怀古咏史诗:晚唐国势衰落,前景暗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中表现最为突出。代表诗人:小李杜,许浑,温庭筠等人,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创作潮流。

14、敦煌曲子词:早期民间词的代表,因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而得名。内容广泛,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女性生活和心情的词作。敦煌曲子词的体制比较简单,保存了民间词的朴素风格,富有生活气息。如《菩萨蛮》。

15、花间词派:晚唐五代时,西蜀词人把温庭筠词视为正宗,极力推崇仿效,形成花间词派。多描写贵族士大夫生活和缠绵爱情,尤其是对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代表作: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

16、古文运动:指唐中叶及北宋时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和社会运动性质。“古文”由韩愈提出,要求散文继承秦汉文章传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借复古而革新,目的在于恢复古代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辅相成,强调文以明道。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17、笔记体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统称。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奇闻异事、人物逸闻,在情节叙述、人物描写等方面初具规模,为唐传奇的积累了经验。但作者主观意图缺少艺术虚构,不是小说的成熟形态。

18、正始之音:正始文学的主要特色与建安文学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歌与玄理结合,诗风由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三、问答题

1、对“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理解

“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①“嵇志清峻”:清高傲然、言简意丰,意境高远。如《幽愤诗》:狱中作,自述平生遭遇,对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情调洒脱,语言自然天成。

②““阮旨遥深”,具体包括:A、隐晦曲折的表现手法。多用比兴手法,欲言又止,欲露故藏。B、深刻的哲理观照。表现社会外力对人的压迫及深刻的孤独感。锺嵘《诗品》中说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2、陶诗的艺术特色

苏轼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①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统一的风格。常生活的诗化。多用白描手法,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

②情、景、理的和谐交融。将诗人感受、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情味理趣。

③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语言质朴简炼,用字精当,自然贴切。钟嵘《诗品》评价“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沈德潜《说诗晬语》

从诗歌发展史看,陶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则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表现在:

①从写意到摹象。陶重写意,无意模山范水,只是表现物我合一的心境。谢则以描写山姿水态为主,景物独立于诗人感情之外,又常以玄言结尾。故很难达到陶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注重启示性,重言外之意,多白描手法,在平淡外表下蕴含炽热感情,景物渗透人格。谢诗注重写实性,在敏锐观察基础上,用准确语言刻画景物,从不同角度再现自然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③“诗运转关”的关键。从陶到谢的转变,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新风貌,成为南朝诗风主流。对盛唐诗风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

4、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豪放飘逸

继屈原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善用夸张手法、生动比喻、丰富想象、自由体裁、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思想情感和性格特质。形成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特有的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绘,表现为喷发式的抒情方式,以气夺人。《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发想无端,变幻莫测的奇思异想。如《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多气壮山河的壮美意象,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语言风格明丽爽朗。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月下独酌》(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5、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风格多样,“浓淡肥瘦,靡不毕具”,是唐诗艺术的集大成者。

①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杜诗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但同时又有理性节制,故诗中情感显得既有力度又受适度控制。如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

②次要风格:萧散自然。表现在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③重视语言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声律和谐,选字精炼。常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把古典诗歌语言表现力提升到新阶段。如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6、文学基本特点

(1)文学的自觉

a、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b、对文学体裁有了细致区分,对文学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明确认识。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c、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明确的追求。

(2)文学批评的繁荣

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体系。

萧统《文选》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3)文学集团的活跃

(4)对“新变之美”的追求

7、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国家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③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了诗歌创作。

④统治者的爱好提倡使得全社会重视诗歌。

⑤文禁松驰使诗歌能够抨击权贵反映底层现实。

⑥“安史之乱”,社会巨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⑦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

⑧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是唐诗兴盛的内在因素。

谢灵运山水诗特色:

①语言富丽精工,描绘自然景色追求形似。能融理于情,融情入景,但“多佳句而少佳篇”。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②鲜丽清新,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谢诗如芙蓉出水。”——锺嵘《诗品》

③注重色彩描绘,并借以抒发玄理。“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王世贞。“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沈德潜

8、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

(1)内容:完全浪漫色彩的爱情,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表现对爱情单纯而热烈的追求,对人生幸福与快乐的渴望。如《子夜四时歌》(节选)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2)情绪:欢娱之辞很少,基调哀伤。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3)语言:出语天然、明朗巧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金昌绪《春怨》:打杀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4)手法: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利用谐音字和多义字,结合比喻、象征手法,感情热烈大胆又婉

转缠绵。如《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三洲歌》: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5)句式:篇幅短小,以五言四句为主。对后世诗歌(特别是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唐传奇为什么是以成熟形态出现的/唐传奇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具体成就有三:①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②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展示。③语言简洁明快,辞采斐然,富有诗意。采用散文古体,吸收民间口语及骈文技巧,并插入大量诗词。

总之,唐传奇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摆脱了志怪笔记小说的格局,取材现实生活,增强虚构想象的成份,写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

10、晋代文人的文风变化

(一)趋向雅化。尊儒崇文成为西晋基本国策。代表:玄言诗。表现出说玄理、尚清谈、炫学识、求典雅的心态。《世说新语·文学》:“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终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许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而诗、骚之体尽矣。”

(二)益尚华美。玄学为口实,尽情享受声色。建安时期的阳刚之美,渐渐为阴柔之美所取代。《列子·杨朱》所说“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可视作晋人享乐主义宣言。

(三)更尚真情。礼教的束缚愈益松弛,更加注重个人的世俗生活与情感体验,富于情感、敢于任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潘)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

11、初唐诗人为唐诗繁荣所做的贡献

①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发展方向。如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提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主张。《隋书·文学传序》有“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②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如上官仪及其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③诗歌题材的开拓。如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④风骨的倡导。如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⑤五律的声律定型。如文章四友、沈宋的创作。⑥意境的创造。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诗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618-712)酝酿时期。主要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擅五言律诗,卢骆擅七言歌行),陈子昂,沈全期,宋之问等。2盛唐——繁荣期(712-765)黄金时代。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3中唐——巨变期(766-835)诗风大变。主要诗人: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李贺,贾岛等。4晚唐——退潮期(836-906)由盛而衰。主要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司空图等。

12、王维艺术特色:诗中有画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指王维诗歌富有绘画美,包括形象的直接性、具体性和立体感。

①画面美。善捕捉自然界刹那间的变化,朴素中有华采,深得陶诗“清腴”特色,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和寂悦。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②色彩美。通过语言描写,使诗歌呈现绚丽多姿的色彩美,如见其形,如睹其色。充分发挥色彩的表情达意作用。如《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③构图美。借鉴绘画的结构手法,把自然景物巧妙自然地排列组合,构成互相关联的画面,使诗意境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④意象美。借助特殊意象(如云、钟、月),显示浑然意境与隽永诗意,融虚实于一体,化景物为情思。描绘的事物,是被诗人人格情绪改造过的美学形象。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3、高岑诗风比较

高适雄厚,岑参雄奇。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

A、高适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的弊端,更侧重社会现实;岑参多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奔放情感和丰富想象,表现奇情异彩的边塞生活,更富有浪漫气质。

B、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不可约束的情感。

14、李商隐艺术特色:凄艳浑融

凄艳浑融: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表现细腻敏感的心境与感受,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

①朦胧多义的境界。为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如“雾中之花、水中之月”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如《锦瑟》。

②浑融统一的风格。用哀婉情调,艳丽辞采表现心境感受。具有独特的的意象群,在色调、气息、情感指向上和谐一致,形成凄艳而浑融的风格。《马嵬》二首(其二)

15、我国小说的源头:①神话传说②寓言故事③史传文学

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两类:志怪小说(含义):记述神仙方术,鬼怪异物,佛法灵异,虽有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民间故事和传说。曲折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秦汉以来,方术盛行,神仙传说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佛法灵异故事,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内容):地理博物、鬼神怪异、佛法灵异。志人小说(含义):记述人物逸闻轶事,言谈举止,可窥见当时社会生活面貌。这类小说既是品评生活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结果,(内容):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艺术成就: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论述

一、刘柳之异同

一同参加“永贞革新”,一同遭贬,一生多寄居荒州,抒写内心苦闷,表现斗争精神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性格不同,诗风也有明显差异。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二、李白的诗歌内容

最擅长的诗歌体式包括:乐府诗、歌行体诗、绝句。

1、乐府诗,具有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对乐府古题的创新,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转变。

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B、用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歌行体诗:创作特色与乐府相近,成就高于乐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绝句:善于使用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具有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达到绝句的最高境界。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三、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与杜甫并称为千古诗坛的双子巨星。具体表现在:

①独立人格,凛然风骨,潇洒风神,永恒魅力,在束缚人性的封建社会里,闪烁着绚烂光辉。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感,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③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由于时代和诗人本身原因,在中国诗歌史上诗风是无法重复、不可替代的。杜甫《赠李白》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四、杜甫诗歌内容:各体兼擅。特别是古体诗和律诗,古今独步。

1、多用古体诗写时事,因古体诗体制灵活,便于叙事。

A、长篇古体: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北征》。

B、短篇古体: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

《兵车行》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

(1)严肃的写实精神;

(2)在忠诚君王的前提下严厉批判统治集团的腐朽;

(3)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

2、律诗成就更加辉煌,堪为典范:

A、用律诗写时事,扩大律诗的题材范围。使用组诗形式,表现较为宽泛的内容。

B、合律而又不见痕迹,得心应手,纵横恣肆。精于字句锤炼,又不失浑融之美。代表作:《秋兴八首》

五、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1、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总结前人经验加以创造,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元稹“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2、诗歌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可补史书之不足,无愧“诗史”之称。孟棨“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3、诗歌艺术达到诗人最高境界,故称“诗圣”。其诗经千锤百炼,严谨工整,成为创作典范。与李白相比,更易为后世学习。后人学得杜诗一枝一节,即成名家。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秦汉部分 试卷1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秦汉部分)-试卷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谏逐客书》的作者是 (分数:2.00) A.李斯√ B.吕不韦 C.贾谊 D.晁错 解析: 2.“昭王得范雎,废穰侯,著华阳”中“穰侯”、“魏冉”共同的亲戚是 (分数:2.00) A.楚庄王 B.宣太后√ C.秦孝公 D.张仪 解析: 3.《过秦论》指出“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原因是 (分数:2.00)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酋 D.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 解析: 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 (分数:2.00) A.班固 B.陈寿 C.司马迁√ D.范晔 解析: 5.项羽杀宋义后对全军说的理由是 (分数:2.00) A.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B.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C.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D.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解析: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 (分数:2.00) A.《李将军列传》√

B.《孔子世家》 C.《项羽本纪》 D.《高祖本纪》 解析: 7.苏武归汉后见到的是 )2.00(分数: A.汉武帝 B.汉昭帝√ C.汉宣帝 D.汉景帝 解析: 8.“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形容的是 (分数:2.00) A.秦罗敷 B.卓文君 C.甄宓 D.刘兰芝√ 解析: 9.“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出自 (分数:2.00) A.《迢迢牵牛星》 B.《西北有高楼》 C.《行行重行行》√ D.《饮马长城窟行》 解析: 10.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宋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同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的是(分数:2.00) A.《行行重行行》 B.《木兰诗》 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D.《陈情表》 解析: 11.以下各项描写爱情的作品是 (分数:2.00)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离骚》 C.《赠白马王彪》 D.《古诗为焦仲卿褰作》√ 解析: 12.《古诗十九首》的作品年代大约是 (分数:2.00)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2.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3.太康文学:“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4.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5.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6.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色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由于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文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7.宫体诗: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8.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特点:体察细致、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10.俗讲: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是宣扬佛教教义,用来解释佛教经典,将艰深不为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是指著名诗人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20、清初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3.成语"退避三舍"出自()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 4.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作品是()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是指著名诗人 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 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20、清初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word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