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赏析第一节私家园林概述

私家园林为官僚、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属的园林。明清时私园更遍及全国。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杭为典型,同时还有岭南风格园林。其中以江南园林最富代表性。私家园林多处于城市之中,多为第宅之延扩,一般面积较小,玲珑雅致,内容却包罗万象,融居住、聚友、读书、听戏、赏景等诸多功能于一园。其造园总特色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人工的手法细致地模仿自然,浓缩再现出无限的自然山水之美,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实现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审美思想,同时又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以满足风雅的生活情趣。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及发展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

真正意义上的私家园林产生于汉代。秦以前,除帝王、诸侯、卿相等显贵外,一般的商民很少置较大的园林。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实行体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再加上汉朔初期统治者实行了的新规定,使诸侯的财产不再归宗族所有,而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所以,这时候贵族们才具备了大规模修建园林的条件,纷纷仿效皇室修建私园。

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的私园,中国早期的私家园林均以皇家园林为蓝本,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更类似皇家的离宫别苑式园林,将山水、动植物和建筑都结合在园林内。所以,汉代的私家园林仍处于萌芽阶段,其功能和内容都未与皇家园林产生明显区别。

二、私家园林的转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一词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隐逸之风的兴起,再加上山水画和山水诗等艺术门类的逐渐成熟,私家园林便作为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并奠定了其后世的发展基础。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开始分化出两种倾向,一类是世家大族或文人官僚所拥有的“士流园林”。它不仅满足园主奢侈的生活享受,更作为一种争奇斗富的载体,极力营造华靡炫目的园林景观。另一类则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崇尚自燃质朴的风格,追求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园林意境。但真正的山水隐居其实足一种很困难和清苦的生存方式,所以要实现确实可行的“隐居”,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这样既能坐享山林田园之美,又可使心灵和生理获得双重满足。

不过在魏晋之前,私家园林还未真正成型,这类隐居型的园林更无从谈起。到了魏晋南北朝,这类园林开始分化出来,并根据选址的不同又分为城市私园和庄园、别墅。城市私园都与自家住宅结合,分布于城市的坊里之内。庄园、别墅则选在郊外依山傍水之地,多能因地制宜地体现自然之美,将自然山水与人的感情充分统一起来,营造一种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意境。

南北朝时期,这类不尚奢华,追求林泉山石之美来怡性畅神的文人化自然山水园日渐流行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内容逐渐由粗放转为精致,造园手法由单纯写实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园林艺术产生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飞跃。

三、私家园林的兴盛

隋、唐之际,山水文学更加兴旺发达,山水诗文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文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为文人园林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文化艺术基础。此外,很多文人已开始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使文人的立意通过工匠的具体操作直接得以实现。文人园林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白居易,他在《草堂记》中记叙了其在庐山修建的别墅园林——“草堂”,草堂的建筑与陈设极为朴素自然,不加雕琢,体现了园主崇尚简朴、追求静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开创了江南文人写意园的先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减少,城市私园的规模逐渐缩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怡人的景观,自然物象开始被浓缩进园林,逐渐形成了文人园林精雅内敛、以小见大的风格。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此时期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还有杜甫的浣花溪流草堂、卢鸿的嵩山别业也都代表着文人园林特有的雅致内敛、淡泊宁静的风格。同时,文心画境的园林艺术在此时期基本形成了。

在造园思想上,园林还融入了文人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艺术灵魂,使园林成为文人们的精神寄托。同时,这种园林风格也对久在官场、标榜清高的贵族士人夫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唐朔盛行文人士大夫间的“隐在留司官”——“中隐”思想,使官僚们的士流园林明显向文人园林靠拢。从此,私家园林真正成为人们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高洁隐逸的世外仙境。而隋、唐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发展壮人,并为私家园林个面的文人化打下了基础。

四、私家园林的兴盛

宋、元、明、清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时期。私家的造园活动在两宋达到了高潮。

当朝者对文人画家的器重促使了山水画的兴盛和园林的普及,山水画中追求的“得意忘形”的创作思想与文学艺术中发展出来的“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更加促进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私家园林更加注重对“意境”的塑造,园林创作趋于精致、细腻和饱含寓意。文人情趣更成为私家园林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小品景观的设计和题额点景文字的拟撰都表现了出不同以前的文人品味。

士流园林也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全面地“文人化”。这此都标志着文人园林已经占据了造园活动的主导地位,并深化了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的涵蕴。可以说,宋代的园林艺术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而元、明、清初的园林艺术只能沿袭宋代余韵,再没出现过这样的艺术高潮。清乾隆之后,私家园林更是盛极而衰。虽然此时期的文人园林风格几乎涵盖了所有私家园林,造园技艺也更加复杂精湛。但造园越来越拘泥于纤巧琐细的形式美。宋、明时期文人园林形成的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四大风格逐渐消融于流俗,大部分只注重技巧的追求而丧失了思想内涵。有关园林艺术的诗文也大都偏重于描述性的心领神会因而难免浮泛空洞。

(二)私家园林的三大风格

就全国而言,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了各地的精华和特色,也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通常指苏州、杭州、扬州、上海、无锡等江浙一带的文人园林。这里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为园林的繁荣提供了绝佳条件。所以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

江南私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小,但造园家善于叠山理水,尤以玲珑多姿的太湖石见长,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小中见大”的艺术原理,写意地造就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杰作。园林的建筑布局也不拘泥于宫殿、庙堂和住宅的对称格局。往往以水景为中心,厅堂随宜布置,灵活白由。亭榭桥廊,宛转其间。且屋顶多采用卷棚式,使翼角向上翘起,形成向上的曲线,使建筑整体产生一种虽静犹动、轻灵飞翔的感觉。再加上黑、白、灰的素色基调,江南园林更显得清新洒脱、淡稚朴素。

二、北方园林

北方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且多为王府花园,如萃锦园、朗润园等。

为追求气派、显示政治地位,园林布局常运用较多的中轴线和对景线,有很强的整体感,突出了庄重、富丽的格调。这和江南园林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有很大不同。

在园林空间上,北方私园也缺少了江南私园小巧多变的特点。

在造园技法上,北方私园汲取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但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园林建筑便多了一份封闭感,再加上庑殿式建筑形象,使园林整体厚重稳定、庄严肃穆。

叠山理水方面,受水资源缺乏的限制,北方私园多为“旱园”,水景面积较小。叠山用料主要就地取材,以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这类石材虽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但形象更加凝重浑厚,与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这此都使北方私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将南园林淡雅、轻灵的刚健美。

植物造景方面,北方以本土生长的暖温带的针阔叶树种及观赏植物为主,如海棠、石榴、丁香、榆叶梅、玉兰、枣树、槐树等,缺少南方那种四季如春的园林景致。但每到隆冬,花木凋零,冰冻三尺,北方园林也别有一番萧索寒林的韵味。

三、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中叶之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的私家园林也很快兴盛起来。比较著名的有: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佛山的梁园。

与北京和江南的私家园林相比,岭南园林多是更加小巧的宅园。由于岭南地处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所以园林四季花开、终年常绿,再加上装饰华丽的建筑色彩,使其整体更加鲜艳秀丽。但夏季炎热多雨,时常遭受台风的袭击,所以岭南的园林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为了更好地通风散热,建筑的开敞性较强,因此,岭南私园的外观形象较江南园林更具轻盈活泼的意趣。

因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原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对其束缚较弱。庭院布局既没有像北方私园的常规祖制,也不刻意追求江南私园那高远的园林意境。而是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仅叠山理水的造园技法更加精练简洁、白由随意,园林景观也都因地制宜,顺应人意,营造出山石不高却峰峦起伏,池水不广却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人在园中感觉津津有味,轻松活泼,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务实求乐”的精神。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自隋、唐以来,岭南的社会环境一直相对开放,民间与国外的交流从未完全中断过。因此园林较早地受到了西方影响,融入了更多西洋造园艺术和样式,如厅堂外的铸铁花架和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巴洛克式的柱头和套色、雕花玻璃等细部应用;甚至将整座西洋古典建筑搬入园林之中(如陈济堂公馆、张维立的立园),使岭南园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开创了中国古典园林融汇西洋造园手法的先河。

(三)小结

中国私家园林脱胎于古代皇家园林,之后从士流园林过渡到文人园林,最后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园林风格。

历经多年的发展,中国私家园林与诗文、绘画等艺术交融为一体,演变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写意自然山水园。

本质上讲,私家园林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内涵最丰富、最活跃、最深刻、最难领悟的混合载体。它不仅对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江南私家园林实例

江南园林

主要是指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常熟等城市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其中以苏州、扬州最为著名也最富代表性,又以苏州最为集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东晋南迁,江南政治、经济、文化随之繁荣,加上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江南园林得以巨大发展,虽迭有兴废,但累代名园日夜增多,尤以明清为最盛。

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多筑于城市,与私宅相连,占地少,或一二亩,或数十亩。其造园艺术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以人工造景为主,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

2)巧妙地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通常以粉墙、花墙或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意蕴无穷;

3)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及精美家具;

4)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文字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的想象,烘托出江南园林的特有的平淡、深远之气;

5)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每一园林均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意境,各具千秋

苏州园林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最富庶的太湖之滨,东距上海100公里,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苏州城同时形成的是河街并行的水城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尤其以古典园林闻名世界。苏州园林是中国旅游景观最为耀眼的亮点之一。

苏州的造园始于东晋,五代时期江南大兴城郭宫室,苏州造园之风盛行,北宋时期更为流行。至明清,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使造园

活动达到了高潮,最盛时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270多处。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其中拙政园、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市现存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主要追求清静雅洁,顺应自然。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内,因洼疏池,沿阜磊山,种花植木,营建亭榭,由此而构成充满私情画意的优美环境,使人能享受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这是苏州园林的最大特点。在结构上,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致,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风格,它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无论在构思、意境的创造及技法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民族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瑰宝。1997年12月,苏州的四座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说明苏州园林精湛的造园艺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拙政园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行抢修,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东部整修完毕,东、西、中三部分完整开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空间布局

中园: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与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池广树茂,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具有江南水乡的风味。

远香堂为拙政园中部主景区的主体建筑,周围环境开阔。远香堂从形制上看为一座明代结构的单檐歇山的四面厅,庭柱为“抹角梁”,并巧妙地分设在四周廊下,因而室内没有一根阻挡视线的柱子,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环顾四周景色。堂北临水为月台,立于平台隔水眺望东西两山。厅的南面是一座黄石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面池塘有倚玉轩,给人以远山近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隔水与东西两山岛相望,东西两岛山将水池划分为南北两个空间。东山较小,山上建有“待霜亭”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山较大,山顶建有结构质朴大方、端庄稳重的“雪香云蔚亭”。此亭位于岛之最高处,又居之正中,居高临下,和远香堂遥相呼应,互为对景。

西山的西南角建“荷风四面亭”,它的位置恰在水池中央,亭名因荷而得名。厅四面为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拂水。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外形轻巧,亭中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亭的西、南两侧各架曲桥一座,又把水池分为三个彼此通透的水域。与远香堂西面的“倚玉轩”及“香洲”遥遥相对,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小沧浪”横架水面。“小沧浪”取自《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筑,构成了一个娴静的水院。自小沧浪凭栏远眺,透过亭、廊、桥三个层次可以看到最北端的见山楼,显见景观深远、层次丰富。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各路水源在远香堂前汇聚一池,到了香洲前,突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堪称一绝。

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过桥往南是方亭“得真亭”,得真亭面北,前面空地栽植有松柏,成为亭前的主景。柏树经霜不凋,亭名取自左思《招隐》中“埥蒨青葱间,竹柏得真意”。

由得真亭向北,有黄石假山一座。其西是清静的小庭院“玉兰堂”,院内主植玉兰花,配以修竹湖石。假山北面临水的是舫厅“香洲”,它的后舱上层名“澄观楼”。香洲是拙政园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为典型的“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香洲与倚玉轩一横一纵隔水相望,互相映衬。此处池面较窄,在舫厅内安装大玻璃镜一面,翻印对岸倚玉轩一带景色,借用镜中虚景而获得深远效果。香洲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天地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前眺倚玉轩,左忘见山楼,右顾小沧浪。舫西是船尾,有小门通往玉兰堂。

过玉兰堂往北是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天”,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竹幽居”遥遥相对,互为对景,形成中园主景区的东西向的次轴。

梧竹幽居亭是一方亭,建筑风格独特,四面均为月洞门,在厅内透过月洞门可看到不同的“框景”,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园洞门通透、雅致,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由亭向西眺望、巍巍北寺塔,似乎屹立在院内,形成借景。

别有洞天

位于分隔拙政园中、西部长廊上的一座半亭。亭面水,隔着宽阔的水面与东端的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遥遥相望,为园内长距离对景的佳例。其得名于唐章喝之《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梧竹幽居

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东端,为一正方形平面、单檐四角攒尖顶(即方锥形顶)的亭式建筑,始建于清代。亭背枕分隔园东、中部的复式长廊,西临大池,北有小曲桥通池中山岛并隔水与绿漪亭互为对景。与一般园林亭榭相异的是此亭以墙代柱、四边围有白墙。为便于赏景及室内外之沟通,在四壁方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坐亭中心石凳外望,景色面面不同,颇似观赏古代团扇山水画。

见山楼位于水池西北岸,由西侧的爬山廊直达楼上,可遥望对岸雪香云蔚亭、倚玉轩、香洲一带依稀如画的景色。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底层被称为“藕香榭”,上层为见山楼,此楼高敞,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原先,苏州城内没有高楼大厦,等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

见山楼

拙政园中部水池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楼名典出晋代大隐士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楼虽以见山为名,其实是园中水景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当年楼内曾悬有这样一副楹联:“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若岁,水静于人”,恰如其分地点出了这一景致的意境。这里三面环水,主面向北,推窗

外望,但见一座村居小石板曲桥将水池北岸的游路与楼底层东边轩廊连了起来,平岸的竹林古树郁郁葱葱,正如联中所写的映天蔽地。它们倒映于水中,被蓝天白云一衬,更显出静水的迷人。

枇杷园是中部花园的园中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用云墙和假山障隔为相对独立的一区。园内栽植枇杷树,夏初成熟,果实累累,结满枝头,故取“摘尽枇杷一把金”的诗意为名。全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又把空间分隔为三个小院。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障景”。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大小各不相同。海棠春坞尺寸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显得大。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北面的云墙上开月洞门作为园门,自月洞门南望,以春秋佳日亭为主体构成一景;回望,又以雪香云蔚亭为主题构成一绝妙的“框景”。枇杷园

远香堂东南隅的一座小院,以白墙灰瓦,高下起伏的云墙作为分隔,墙外是大的山池景色,墙内则是一座幽静的园中园。

听雨轩

蕉叶半黄荷叶碧,

两家秋雨一家声。

倚虹亭

坐东朝西,身后长廊迤逦,面前水木旷远,是进入中花园后一个极好的观赏点。亭右是梧竹幽居,亭前有一座青石小桥,名“倚虹桥”,桥栏、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似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绿荫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是“借景”中“远借”的佳例。绿漪亭

又名劝耕亭,位于拙政园中部大荷花池的东北角,东边山岛之背面,小亭又是分隔东部和中部长廊之端头。这里北倚界墙,南瞰水池和东边山岛。亭西沿着池北的土岸,一溜排着的桃红柳绿伴着小路直通西部,靠界墙则是竹林掩映,极富江南水乡的野趣。

空间布局

西园:

西园原为清末张氏“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建筑呈方形平面,四角带有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前的庭院种植山茶花(曼陀罗花),北部名“卅六鸳鸯馆”,挑出于水池之上。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卅六鸳鸯馆的水池成曲尺形,由于此馆体形过于庞大,因而池面显得局促,有尺度失调之感。

西部另一个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扇面亭,亭面两侧石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了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此亭形象别致,具有很好的点景效果,同时也是园内最佳的观景场所。凭栏可环眺三面之景,并与其西北面山顶上的“浮翠阁”遥相呼应构成对景。

池东北的一段为狭长形的水面,西岸绵延是自然景色的山石林木,东岸沿界墙构筑水上游廊——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沿着东墙分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这里原来是一睹分隔中、西园的水墙,作为两园之间的分界横在那里。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聪明的工匠借墙为廊,临水而建,以一种绝处求生的高妙造园手法来打破这墙僵直、沉闷的局面,将廊的下部架空,犹如栈道一般,依水势作为高低起伏、曲折变化,使景观空间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

水廊北端连接“倒影楼”,作为狭长形水面的收束,并与见山楼东西相望。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池塘里可以清楚看见这幢楼阁的倒影而得名。

水廊的南面是“宜两亭”,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亭基抬高,六面为窗,窗格为梅花图案。登上宜两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

从卅六鸳鸯馆向西,渡曲桥为临水的“留听阁”,阁前有平台,两面临池,由此北行登山可达山顶的“浮翠阁”。这是一座八角双层的建筑,处在全园的最高点。但阁的体量稍嫌过大,多少影响西部园林的尺度。自留听阁以南,水面狭长,在水面的南端建“塔影亭”,与留听阁构成南北呼应的对景线,适当弥补了水体本身的僵直呆板的缺陷。

空间布局

东园:

东园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园早已荒废,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秫香馆、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兰雪堂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芙蓉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斋前有井,称“天泉”。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

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造园理法

理水:

园中水面处理与空间层次创造相结合。基本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狭长水面拉长视线,再加上建筑的点景、植物的掩映、驳岸的处理,造成水边无边无际的感觉,丰富了空间层次,如该园的小沧浪处,倒影楼处之水景。二是采用水面上架桥,用桥分隔水面空间,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拙政园的“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通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空间的极致了。

造园理法

建筑: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疏朗典雅。到晚清时期,厅堂亭榭、游廊画舫明显增加,中部建筑密度达16.3%,但群体组合空间变化曲折、错落有致;由小飞虹、得真亭、小沧浪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形成一组水院,独具特色,水院之东的听雨轩、玲珑馆和海棠春坞庭院组群。这三栋轩馆通过回廊和院墙的联结,形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环境气氛各异的四个院子和天井,他们十分自然地穿插组合,以极其简练的手取得了错落有致、极富韵味的景观构成。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才能够在不大的空间内,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造园理法

植物: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

总结来说,拙政园植物配置有三大特色:

(1)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注重选择植物的“比德”思想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有以物“比德”的传统,到孔子而树立典型。中国园林植物的选择受其影响,尤其是文人写意园中注重植物的“比德”思想。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高贵的品格和淡漠名利的人生态度,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拙政园中沿水面多处布置了与赏莲有关的建筑,称为拙政园的主题景区。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香洲等,有利于人们从多种角度欣赏和感受。

园中许多建筑都与植物的欣赏相结合,如以梅花组景的雪香云蔚亭,以海棠组景的海棠春坞,以梧桐、竹子组景的梧竹幽居,以芭蕉组景的听雨轩,以枇杷组景的枇杷园等等,形成了以观赏花木为主题的多处景区,并通过对联、匾额等赞颂花木精神,升华了园林意境。

(2)在植物配置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

在拙政园的荷池四周,垂柳轻拂,迎春连翘,低垂于水面;更有濒水的芙蓉、碧桃、紫薇、夹竹桃相互掩映,池中则荷叶田田。山间林地,多植松柏、高槐、杉树、枫树、女贞,间以观花观果的大中乔木如

玉兰、木瓜、梨树、橘树等,低灌木如构骨、六月雪、南天竹,地被植物如书带草等,形成了丰富的种植层次。

(3)拙政园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征

阳春三月,拙政园里柳枝拂水,桃李争春。可以看到玉兰堂前玉兰盛开,温润如玉,幽香醉人。可至海棠春坞赏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照红妆”。仲夏时节,池畔浅紫、粉红的紫薇花掩映着,池中荷叶阵阵,荷香沁鼻。驻足荷风四面亭可以领略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情景;山坡浓荫匝地,令人暑气顿消。秋风起时,园中并无萧瑟景象,春华秋实,正是收获的季节。待霜亭是赏秋的佳处。登高望远,秋水长天,山坡上金橘满枝,火红的石榴低垂,枫叶灿若红霞。园内桂花飘香,真是使人志清意远的佳境。寒冬腊月,腊梅绽放,暗香浮动,松柏长青。

拙政园花木的成功运用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家们运用花木的成熟和高超技巧,它典型表现在集中以某个花木为主题,赞颂花木精神;重视花木的天然生长状态,花木种植宛若天成。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留园

The Lingering Garden

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 )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空间布局

留园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主,为明代涵碧山庄的基本构架,池碧水寒,峰回峦绕,古木幽森;东部以建筑庭院为主,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幽雅清静,富有自然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位于住宅后面,进园入口位于东部鹤所附近,因当时私家园林有开放的习俗,因此另辟园门。

中部:

中部是原来涵碧山庄的基址,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为山北池南,假山的朝阳面对重要的观景建筑涵碧山房。以池水为中心,东南为建筑。园门至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的建筑空间处理非常巧妙。

古木交柯是位于留园中部山池主景区的入口不认,从园门进入,经过一段空间曲折变化的小巷,进入到古木交柯小院中。特点有两点:1)景由境生:靠祠堂北墙建有砖砌花台,原生有古柏,自生女贞与古柏相连理,故称古木交柯。现补种古柏、山茶、天竹,与其“交柯”之名略有出入。2)虚实变化:古木交柯北侧亦轩亦廊的建筑,用不同的漏窗形成漏景,漏窗的花格由东向西,由密渐疏,西侧与绿荫轩之间以空窗相隔,利用光影变化进行引导游人向西进入“绿荫”。

从古木交柯处有向北、向西两条不同路线。

(1)第一条路线

从古木交柯向西经花步小筑、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爬山廊、闻木犀香轩、远翠阁,进入五峰仙馆庭院。

花步小筑天井和绿荫轩在古木交柯西侧。特点有两点:1)框景与空间交融:与古木交柯以洞门相隔,虽不能进入而以洞门为框,从古木交柯处可框景花步小筑的石笋和古藤,具有向西引导游人的功能。2)以景点题:因此园位于明代的花步里(“步”通“埠”),即装卸花木的埠头,当时园主谦虚而起名为“花步小筑”。山石平台平铺于墙角,作石矶壮,以点石为题。

绿荫轩为硬山造,由于轩东原有老榉树一棵而得名。西侧有青枫和十二峰中的玉女峰(俗称济仙石),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以雕花隔扇将花步小筑天井和绿荫轩隔开,从绿荫轩中向南隔雕花隔扇漏景天井内的石笋,向北则视野开阔,望及中部湖面。不足是距水面略高。

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在绿荫轩西侧。涵碧山房是卷棚硬山式,取自宋代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明瑟楼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而名。特点有三:1)先乎取景,妙在朝南。涵碧山房是中部的主题建筑,南侧庭院较大,以满足日照,园中牡丹花台做法巧妙。2)荷花厅。荷花厅为隔水与山相望,水中种荷花(即荷池),被称为荷花厅,多为面阔三间,一面或两面朝主要景观,也可于山墙处,开窗取景。涵碧山房为荷花厅,东侧与明瑟楼相接,北侧设月台和水池相邻。3)山石镶隅。明瑟楼南侧的“一梯云”为湖石镶隅,取郑谷诗云:“上楼僧塔一梯云”之意,假山西墙为明代董其昌手法“饱云”二字,湖石镶隅陡峭,显云之意境。

涵碧山房西为别有洞天,连接入西部的之字曲廊。从别有洞天向北,经过一段廊之后,连接爬山廊。在山腰处设云墙,爬山廊不仅与云墙若即若离,单面空廊与双面空廊交替,形成一侧观赏与两侧观赏的交替游览,也形成了趣味性的小天井。同时也随山势高下起伏,明暗变化丰富。

闻木犀香轩位于中部西墙爬山廊的山顶位置。木犀即岩桂,山上遍植桂花,是观秋景的佳处。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是对景池东曲溪楼的主要位置。

通过中部园内北墙南侧的“之”字曲廊进入远翠阁。“之”字曲廊的使用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之”字曲廊地处平地,以自然山石进行烘托,创造延续南侧爬山廊的山林意境。在北墙前原有“自在处”(现今远翠阁处)、“半野草堂”等建筑,以此廊连接,现已不存。阁取自唐方千“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阁南有明代青石牡丹花台,阁东有大型湖石花台,配置较为丰富。

(2)第二条线路

从古木交柯向北走则分别经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进入五峰仙馆庭院。

曲溪楼、西楼在古木交柯北侧,沿水池东岸展开,曲溪楼取意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谿”之意,曲谿即曲溪,八角形门洞上刻有文征明手书“曲谿”砖额。特点有以下两点:

1)尺度得宜。由于水池东岸,故而尽量减少尺度,形成面阔大于进深的狭长带行,采用了单檐歇山造,并且是单坡,也就是“半”个楼,以免在池东、南等处远观曲溪楼时感觉体量过大。

2)粉墙漏景。一层以粉墙为纸,墙西配置奇石、植物,形成丰富投影与衬托。一层粉墙上多开大型漏窗,利用漏景、框景方法打破长直立面带来的单调性。

清风池馆为单檐歇山造水榭,取意自《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楚辞·九辨》“秋风起兮天气凉”等句。四面墙的做法不同。西面开敞,临水凭栏可望池中小蓬莱岛;东面为镂花隔扇,漏景五峰仙馆;北为粉墙;南为窗,窗外绿树峰石可赏。

濠濮亭在清风池馆南侧,浮现于碧波之上的半岛上,与小蓬莱遥相呼应。取意自《世说》“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在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此处取濠濮之意,濠即濠上,濮是水名,古人以濠濮指代观鱼之地。亭旁有十二峰之一的奎宿峰。

池中小蓬莱岛取自《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种山者,在渤海中”的仙山之意。岛以有紫藤架的桥与两岸相连,引蔓通津,具有较好的围合感。岛上驳岸岩石参差,中间有较大的空间。

可亭屹立于池北山冈之上,山石兀立,洞壑隐现,为六角攒尖顶亭,有凌空欲飞之势。

东部:

东部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庭院重重,是园内各种活动的主要载体,以五峰仙馆为中心有书房还我读书处、揖峰轩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称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主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梁柱均为楠木”,取意自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之诗句。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东,有鹤所、揖峰轩小院,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

五峰仙馆前院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东西透景轴线。东西山墙上开窗,形成视觉直达可亭所在假山、揖峰轩小院的东西透景轴线。

2)厅山。南院湖石厅山为厅山佳例,起伏有致,延绵不绝,既是楠木厅南面的对景,又是登上西楼的楼山。

3)立峰。南院厅山为仿庐山五老峰的意境,上面缀有五峰。而北院则将立峰设于花台之中,有十二峰之一的猕猴峰。院东南的鹤所为昔日养鹤之处。汲古得修绠在五峰仙馆西侧,原为小书房,得名于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以及《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等句,即意指做学问要花真功夫去探索。此屋南侧小院内的湖石假山,错落有致,将入屋小路隐于山石之后。

石林小院是五峰仙馆东侧院落,由“静中观”半亭的洞门进入,借用了宋代词人叶梦得在湖州的“石林精舍”的名字。揖峰轩为石林小院的主题建筑,取意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主要有四个特点:

1)立峰。院内以立峰见长,揖峰轩南有晚翠峰(湖石),石林小屋东侧天井内有十二峰之一的干霄峰(斧劈石)。此外,每个小天井内置立峰,形成美妙的天然画面。

2)院中有院。以揖峰轩南的院落为主,周围形成丰富的天井空间,尤其是院落的对角线上,以空廊分隔墙角的小天井,增加景观的层次,形成较长的视线。

3)空间丰富。小天井以漏窗、洞门、空廊作为框景、引景的方式,空间相互渗透,虚实结合。

4)尺幅窗,无心画。揖峰轩北侧狭长小天井内置湖石,从窗中望去,形成一幅幅“无心画”。揖峰轩对面的石林小屋,一面开敞,三面开窗对景天井内的芭蕉、竹、立峰等,空间不大但景色各异。

还我读书处庭院在五峰仙馆北侧,因是书斋,较为幽静,硬山造,取意自陶渊明《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诗句。西面天井以十二峰之一的累黍峰作为对景。

冠云峰庭院在东部园的最东北侧,为赏冠云峰而建。

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单檐歇山造,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园洞落地罩分隔。

冠云楼前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铀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m,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冠云峰高度与林泉耆硕之馆的距离比约为1:3,空间尺度适宜。

冠云峰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识之所。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冠云台西侧,两者均是单檐歇山造,两亭妙在似连非连,以粉墙洞门和隔扇相隔,观景主题不同。

西部: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日,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苏州西郊的上方、七子、灵岩、天平、狮子、虎丘诸山之景,体现了《园冶》中“巧于因借”之远借。山上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婉转,流水淙淙。

至乐亭取意自《阴符经》“至乐性余,至静则廉”之意,亭平面为长六边形,顶为六角庑殿顶,在江南园林中颇为罕见。舒啸亭为六角形平面圆顶,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登高舒啸和临流赋诗是两晋名士的雅举。

从假山向西南顺溪流南行,廊的尽头刻有“缘溪行”,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

水阁“活泼泼地”位于溪水东北角,接近曲廊尽头,取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之意。南边面临水面,其下凹入,宛如跨溪而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意。

北部: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又一村”取意自陶渊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昔日为菜田、茅屋、鸡鸭等田园景观,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在小路上建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展示苏派盆景。盆景园内新建小屋三楹,为小桃坞、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造园理法

建筑空间:

留园建筑空间的旷奥、明暗、大小处理得颇为精湛,不论是从园门入园经古木交柯、曲溪楼、五峰仙馆至东园的空间序列,还是从鹤所入园经五峰仙馆、清风池馆、曲溪楼至中部山池的空间序列,都形成层次多变的建筑空间。其建筑空间的精致是江南其他园林所难以媲美的。有以下三个设计特点: 1)空间对比明确:

其中从大门到古木交柯、花步小筑一段极好地利用了小天井、开凿在屋顶的明瓦、“之”字曲廊、漏窗等,形成富有光线变化、明暗对比的空间。

2)院落空间丰富:

石林小院、五峰仙馆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以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衬托丰富的景观效果,五峰仙馆庭院的狭长见厅山之高耸,石林小院的“院中有院”则突出了立峰之姿态万千,多而不乱,每个小天井皆有主题;冠云峰庭院则以开敞的空间,彰显冠云峰之空灵,前面五峰仙馆庭院、石林小院的较为封闭的空间,恰恰烘托了冠云峰庭院的开敞,是整个游览线路中的高潮所在。

3)框景、对景、漏景手法多变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之”字曲廊、空廊的应用与小天井的结合非常巧妙。利用空廊、小天井、漏窗、隔扇、洞门等形成富有变化的画面,用框景、对景、漏景等多种手法,来展示奇峰异石、名木佳卉。

理水:

留园的山水格局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进行对比,形成疏密相同的空间景观。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山体为主、水体为辅的山林景观。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用特置石峰来形成山景意境。留园中理水所创造的景观,截然不同。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点:(1)景观与空间对比

利用理水形成不同的景观,西部形成溪流的景观,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暗含了此溪的桃花源意境;中部形成较大的池面,池中设小蓬莱岛,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一,以小岛喻神仙,以小池喻大海。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中部旷而阔,西部奥而幽。

(2)疏水若为无尽

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水涧,池水仿佛有源头,涧口设对景石矶,以便游人观赏水涧,但尺度略大。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景观层次较为丰富。“活泼泼地”水阁下也作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3)浣云沼以小衬大

浣云沼的尺度较小,能反射冠云峰的倒影,犹如美人对镜梳妆,此乃镜借之佳例。其水面尺度比较小,以此衬托冠云峰的窈窕与灵秀。

掇山:

留园筑山叠石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部假山为明末周秉忠叠置的“石屏山”,后经多次改建,成为黄石、湖石混叠,艺术价值不高。西部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大量使用特置石峰,有以下六个特点:

(1)特置石峰

园主刘恕酷爱奇石,多方搜寻,在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后来又寻找到独秀、段锦、竞爽、迎辉、晚翠五峰,以及拂云、苍鳞两支松皮石笋,并称其院落为“石林小院”。因园主的癖好而造就了留园以特置石峰见长的特点,这些特置石峰与驳岸、花台等相互映衬,尤其是特置石峰的对景、漏窗和洞门对特置石峰的漏景和框景,应用非常广泛。

(2)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主要用于抬高花卉的观赏视点,如古木交柯处的砖砌花台。园内较多采用湖石牡丹花台,如涵碧山房南院、汲古得修绠南侧小院,东园东南角院落,比较成功;还有遗存的青石牡丹花台,如在远翠阁南侧、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西侧。这些牡丹花台用来防止较高的地下水位对牡丹生长的影响。

(3)云墙衬托与分景

在西部假山山腰的云端,露出的部分很低,从侧面烘托了假山的高度,是个佳例。云墙不但是具有分隔景区的功能,还将山分为两部分,山峰是西部山林的主山,山脚形成中部山池看似南北展开的副山,与池男东西向的主山形成“主山横则客山侧”构图。

(4)壑谷理景

西部山上的舒啸亭东南有壑谷蜿蜒而下,壑谷的深度不深,在1-1.5m左右,但情趣颇佳。

(5)山峦理景

西部土石假山山顶营造参差起伏之势,叠石不求高耸,但求错落有致,尤其是山顶堆叠有层次。

(6)麓坡理景

在中部山池爬山廊的土石假山上,山体余脉的处理利用了石头处理成不同高差上花台,结合植物种植,形成绵延的客山山麓,与池南的主山之间遥相呼应。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四个特点:

(1)景以境出,营造意境

“又一村”处营造田园景象,因此,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而“缘溪行”处的溪水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意,种植了大量的桃花。西部假山、中部假山上茂密的树林,营造了山林意境。

(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闻木犀香轩具有浓浓的禅意,即是悟道之意。禅书《五灯会元》中记载北宋黄庭坚学禅不悟,问道于高僧晦堂,晦堂诲之曰:“禅道无德”,但庭坚不得其要。晦堂趁木樨盛开时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满,所以无隐。”庭坚隧悟。

修禅悟道是中国士大夫所追求的高尚行为,而当时的园主盛康也是如此,以“闻木犀香”的典故很好地把自己高洁的志向说了出来。园中大量的以“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的牡丹作为观赏对象,同时比喻了自己高贵的品格。

(3)独立成景,兼顾季相

古木交柯砖砌花台上的古柏、山茶、天竹,花步小筑的古藤、绿荫轩旁的青枫、曲溪楼旁的枫杨、小蓬莱岛上的紫藤架桥都是独立成景的佳例。

(4)点缀山石、丰富景观

在小天井内、立峰旁、叠石间、驳岸旁,有植物进行点缀,丰富景观效果,如石林小院中的罗汉松、美人蕉,厅山上的六月雪等,岫云峰上的木香。

【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

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鱼化石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

楠木殿

楠木殿柱子原来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网狮园

The Master-Of-Nets Garden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地处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后网师园几易其主,分别曾以“卢隐”、“苏林小筑”、“逸园”相称。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总体布局

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0.47hm2左右(包含住宅),在平面上,采取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周未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网师园主景区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水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假山)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射鸭廊”;西侧“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

网师园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前较为开阔疏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冈”的假山,将建筑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

以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而小体量的建筑皆贴水而建,通过尺度对比,反衬水面之辽阔。临水最大的主体建筑为“濯缨水阁”,其体量只略大于水榭,比通常园林中的主厅要小很多。“竹外一枝轩”与“射鸭廊”为一组变化丰富的园林小品建筑,极尽变异之能事。扩大的敞廊,虚实相间,名为“竹外一枝轩”,而收进的半轩却名为“射鸭廊”。它们与前面的山石、树林构成了临水的近中景,同时将二层的“五峰书屋”、“集虚斋”等高大建筑遮掩,形成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园林建设组群,而“月到风来亭”则高耸突出水面,与后部的连廊既分又和,形成池西侧的控制性景点,其虚凌空兀的布置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似乎脱离了连廊的羁绊,独立于水中,似有湖心亭的效果,是古典园林中最精彩的景点之一。

池南的一组假山主峰名“云岗”,是苏州园林中不可多得的黄石假山佳构之一,山势凝重,主次分明,虚实得当,层次参差,与水面结合自然贴切,构成一组以山水景观为主的天然之作。

辅景区由一些面积较小的辅助空间组成,布置在主景区的周围,成为主景区的补充和延伸,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使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西部的殿春簃庭院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辅助空间,庭院布局简练、精致,在宁静中透露出几分凝重和深沉。当年这里曾辟作药园,种满芍药,每逢暮春时分,“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簃庭院北面为一座三间书斋,坐北朝南,斋前辟一露台,东部有曲廊与主景区相通,西围墙上设半亭名“冷泉亭”,东南角有泉名“涵碧泉”,怪石数点组成一景,整个环境空间尺度宜人,典雅大方,是苏州园林中小庭院之精品。

网师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和琴室都有自成一体的小庭院,小山丛桂轩比较开敞,周围环境优雅,人既可在轩内居坐宴息,环顾四面景物,又能沿廊游览景观,步移景异。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余下的空间中只见白粉墙垣及其前的少许山石和花木点缀,其幽邃安谧的环境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网师园北部的集虚斋的前庭也是一个安静的小院,院内修竹数杆,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枝轩可以看到主景区水池的一角,运用透景的手法而达到奥中有旷。此外,网师园还有小院、天井多处,如梯云室、五峰书屋等建筑前的小庭院,或隐或显,或奥或旷,均形成不同的景观,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辅助空间的存在,衬托出了主景区的开朗,使网师园的空间环境,既主题明确,又富于变化。

园林理水

园中水池的布局与整个空间尺度相适应,作为中心的水池,水面以聚为主,面积仅400m2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错落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上面间植灌木或攀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一派野趣。在水池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作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隐喻了水的来龙去脉,使水体有活水的感觉。中心水池的宽度约20m,这个距离正好在人的正常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的范围内,使游客得以收纳对岸画面构图之全景。水池四周之景无异于四幅完美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在池中映衬出天光云影,亭台楼阁,池岸点缀以花红草绿,苍松虬枝,湖光山色,油然而生。

东南角布置的小型石拱桥(引静桥),为苏州园林中小桥之最,运用尺度对比,反衬出池水之广,下设小溪,似水之源,潺潺而入。西北角设曲桥,舒展蜿蜒于水面上,池水似坦坦而去。一人一去顿使整个水池呈现出“活”的生气。

园林植物

在植物配置方面,由于空间不大,主景区以孤植为主,点缀数株古柏苍松,造型各异,或高耸挺立,或虬枝蟠扎,树脚侧隐没于山石花台中,“射鸭廊”前斜升入水池上空的黑松,更是自成一景,与黄山的迎客松有异曲同工之妙。“小山丛桂轩”周围以桂花、玉兰、梧桐、青枫为主。其他辅空间也有一至两株姿态出众的主景树种,如黄杨、紫薇、罗汉松、白皮松等。与山石配合的点景植物有紫竹、慈孝竹、南天竹、芭蕉、迎春、牡丹等。高与低、近与远、点与面、形与色相互配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小结:

综观全园,网师园以水景为特色,主题突出,布局紧凑,空间尺度比例得当,优以小巧精致简洁取胜,通过赋、比、兴等创作手法,营造出一个艺术和生活十分完美的空间。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环秀山庄

The Master-Of-Nets Garden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该园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占地仅半亩,而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应有尽有,极富变化。池东主山,池北次山,气势连绵,浑成一片,恰似山脉贯通,突然断为悬崖。而于磴道与涧流相会处,仰望是一线青天,俯瞰有几曲清流;壮哉美哉,恰如置身于万山之中,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贴,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此园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它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环秀山庄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后成为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的金谷园,宋代为文学家朱长文的药圃,其后屡有兴废。明嘉靖年间先后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住宅。明末清初裔孙申继揆筑蘧园。

清乾隆年间为刑部员外郎蒋楫宅,蒋氏建有“求自楼”,并于楼后叠石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汇为池,名泉为“飞雪”,并造屋筑亭于其间。其后相继为尚书毕沅宅、大学士孙士毅宅。孙氏后人孙均雅号林泉,于嘉庆十二年邀请叠山名家戈裕良重构此园。戈裕良在半亩之地所叠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势,从此该园以假山名扬天下。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7年),汪为仁购建汪氏宗祠,立耕荫义庄,并重修东北部花园,此园成为汪氏宗祠“耕耘山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也称“颐园”。后多毁损,1949年时,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

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苏州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共同出资,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并由苏州园林设计室设计,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施工。主要恢复了环秀山庄四面厅、有谷堂、问泉亭、边楼等,建筑面积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围墙200余米,辅砌地面246平方米,并加固假山,清理水池,补栽树木。

总体布局

环秀山庄为前厅后园布局。进门,迎面“有谷堂”,堂前后点石,翼以两廊及对照轩。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贴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补秋舫。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锦延至东北边界围墙。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但高低起伏,疏朗有致,布局精到。

此园与其他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超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迂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绕相交,互相依存。

湖石假山造景

园中湖石假山为构景中心,假山有主次之分,主山位于水池东部,池北小山作为对景,主山分前后两部分,高出水面7m,高出地面约6m;南北向的山涧和东西向的山谷,分为三部分。池水回环于两山之间,使主次分明,突出主景。山池布局逶迤曲折,一开一合,一收一放,亦虚亦实,极尽变化,节奏性强,虽山水景色变化多样,却变而不繁,多而不复,而是结构严谨,布局完整,符合起、承、变、结,连续构图原则。主假山,虽只占地半亩,因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有蹊径60-70m,涧谷12m,山景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空间多变。远看,高低交错,具有“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之感。仿照石灰岩的自然溶蚀现象,纹理尺度虽小,而把自然山水中的峰峦洞壑概括提炼,集中表现于小空间,可谓咫尺山水、城市山林。

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外观凝重厚实,整体合一,以势取胜。内部则蕴含洞穴、峡谷、天桥、磴道、涧流、石室等,其间主要以两条幽谷,呈人字形会于山中,将山分为三部分,并引水而入。沿峭壁散置步石。涧水替流其间,山幽谷深,水流淙淙,两面石壁直插云天,使人顿生寒意。更有石梁架于谷上,似天桥凌空飞渡。至深处,突现山洞洞口,洞内有石室,可供坐息,地下还有石洞通水面,上下天光,映入洞中。出洞可沿磴道拾级而上,山道险要,往往绝处缝生。山径盘旋,忽上忽下,忽开忽合,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忽断忽连,忽内忽外,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使人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后山以土为主,广植林木,山上空亭冀然,退于主山峰之后使主体山峰更为突出、高大。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帖,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山上树木以黑松、青枫、女贞、紫薇为主,或亭亭如盖,或从石缝中横盘而出,石缝中攀缠着藤萝野葛,颇具山林野趣。

综上所述,环秀山庄的假山具有摹于自然,高于自然;空间变化丰富;细部处理严谨等特点,实为湖石假山营造的典范,正如园林大师陈从周称:“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狮子林

The Lion Forest Garden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花了80玩银元,经9年时间进行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

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园林。

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空间布局

狮子林的布局采用环游式布局,以求小中见大,达到多方胜景的艺术观赏效果。环游式布局往往在中心布置一个形态曲折的核心水池;然后沿水池的四周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内或外、或实或虚地布建各类厅堂、水榭、石舫、轩馆、亭阁等建筑,并间以叠山,植以花木,尽量留大中部的空间,使其显得尽可能的空灵。经过这样的布局,可以避免因面积狭小而带来的单调感、狭窄感和杂乱感,大大延长了游赏的路程和时间,从而取得了“步步是景,步移景异”的极佳游赏效果。

景点介绍

燕誉堂

“燕誉堂”出自『诗经』“式燕且誉,好而无射”。燕誉:燕而娱乐之意;无射:始终不已之意。此厅为全园之主厅,原是园主宴客所用。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有名的鸳鸯厅。所谓鸳鸯厅就是在一座大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北厅的梁柱用圆木,南厅的梁柱用方木,两厅的门窗图案,家具布置各不相同,匾额也各有题名,同时一般前厅是主人招待男宾之所,后堂则是女主人会见女宾之处。燕誉堂是苏州园林鸳鸯厅中最佳的一例。燕誉堂前庭内,高大的白墙下筑花坛,牡丹丛植,玉兰夹峙,寓意为“玉堂富贵”。

小方厅

此厅特点为建筑及构件呈正方形,三亭拱卫是一小巧玲珑文会雅集之所。厅背窗下是“金砖”。此砖特别烘制后为清代皇宫铺地专用。厅左右各有大型空窗,东窗外是素芯腊梅,在粉壁映衬下恰如一副腊梅图。西窗外则是城市山林,一派生机。

九狮峰

出小方厅,即见厅园中的九狮峰。此峰立于粉墙之前,初看涡孔遍布,无甚奇特,细察似九头小狮自在嬉耍。观赏此石如看空中云多变幻,须配合想象,妙在象与不象之间。庭院内东西各有半亭,挤出空间以突出九狮峰。此峰用若干块湖石镶嵌接叠,而无斧凿痕迹,叠石技艺相当高超。

指柏轩

指柏轩原为禅僧讲公案,斗机锋的场所,现为贝氏重建的大型楼底层有围廊,翻轩有挂落。轩内屏门正中上悬王同愈所书“揖峰指柏”匾。屏门后有楼梯可上楼,三楼又称听雨楼因园主于此收藏『听雨楼帖』,石刻拓片而得名。在此凭窗片而得名。在此凭窗眺望,可见对面奇峰林立。

见山楼

此楼推窗可见假山峰,取晋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故取此名。不过这楼贴近假山,二楼有直接通假山的通道,可谓依山建楼。见山楼的面积仅为指柏轩的十分之一,即衬托出指柏轩的高大,又不与假山争高低,可谓匠心独具。

古五松园

狮子林北部的三开间东西向小轩,因原来有五棵元代栽种的松树而得名。室内古朴幽雅,立有一个清乾隆年间的云石落地古屏,石屏的纹理呈现出一幅天然山水风景,别有妙趣。

花蓝厅

本名“荷花厅”,民国三十四年曾在此举行苏州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仪式。六八年此厅焚毁,后从娄门内郑宅移花蓝厅一座至此。所谓花蓝厅是一种小型厅堂,厅中步柱不落地,改成很短的重莲拄,柱端雕成花蓝状。

真趣亭

“真趣”匾额乃清乾隆帝游狮子林时所题,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显示出与素雅的江南园林建筑完全不同的皇家气派。亭四周景色如画,东可见邻水的花篮厅;南则见近处假山与隔水相望的假山群,西边有山林瀑布,向西望去,湖心亭、九曲桥与石拱桥把湖面分隔为近、中、远三景,显得意味深远。

暗香疏影楼

此楼楼名出自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贵疏贵斜,忌密忌直,疏梅之影横斜倒映在清浅的水面上,黄昏时分月上枝梢,有暗香浮动,这幽雅醉人的环境,真是赏梅咏梅的佳处.推窗南望,可见红梅绿树,树丛中飞翘的屋檐便是问梅阁。

飞瀑亭

由暗香疏影楼南行数步,可见飞瀑亭。此亭为卷棚歇山顶方亭亭南有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亭中有石桌与四只石鼓墩座此可听水流飞溅声,但因山石树木阻挡,并不能看到瀑布故亭内悬额“听涛”,与湖心亭“观瀑”互相呼应。

石舫

在江南的园林里,往往有石船点缀其中,寓园主高洁、脱离尘俗、寄迹江湖之意。这里是仿真石船,尾舱两层,上层通平台,游人可到此眺望远景。石舫上书对联如下:“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风露宵凉”

湖心亭

亭筑于湖中央,故有此名。从亭中西望有瀑布飞泉。瀑布共分五叠,跌入飞溅,故湖心亭中悬匾“观瀑”。湖心亭是观瀑佳处,而它本身又在湖中占中心位置。当游人沿池绕行时,它始终成为视线的焦点。连接亭的九曲桥与南面的拱桥一平一拱、一曲一直、一轻一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梅阁

此阁是西山中心景物,阁外有梅数枝。阁内窗纹,家具装饰地面花纹皆雕刻成梅花形,屏上书画也都取材梅花。此处乃西部最高处,可以东眺山地,池中有湖心亭架曲桥,全园山色历历在目。

双香仙馆

所谓“双香”是指梅荷之香;因亭外近处有梅花,因亭外近处有梅花,山下有荷花池。冬天梅花暗香浮动;夏天,荷花香远益清。在这里能享受到这两种清香,好似仙人居住之所。荷花与梅的清香都是纯洁的,带给观赏者以高尚的享受并使心灵得到净化。

扇亭

亭筑于环廊转折处,建筑形状如打开的折扇,因此得名。由扇亭内向外望去,近处有假山,山道蜿蜒水边,北望岛上紫藤架与石拱桥,东望是黄石假山“小赤壁”,池水在山下洞中穿过,好似一幅生计盎然的立体画卷。

文天祥碑亭

出扇亭,沿高低起伏的长廊东行,可至半亭。此亭壁有文天祥草书诗碑:

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

春色凭谁记,梅花插瓶座。

整块诗碑高一点五米,宽零点七米,只见两行草书大字洋洋洒洒,跌宕生姿,笔断意连如飞如舞。由此几乎可以想象当时文天详运笔疾速,一气呵成的场面。

御碑亭

一七七五年乾隆皇帝南巡游此园时作『游狮子林』御诗一首。后黄氏刻碑立石,以示皇帝临幸荣耀,留念后人,为园中古迹之一。文革中碑曾被毁,现碑文乃是文革之后按原有断碑拓片重刻,而碑座、碑顶为旧物。

修竹阁

修竹阁飞跨池水之上,西连湖心岛,东通复廊,因此阁内南北墙上分别有砖额“通波”与“飞阁”。修竹南北不设墙,在阁内北望,可见小溪,蜿蜒于山间,曲折幽深,南望则见曲折、错落的石岸围住湖水一泓,似山中小湖,颇含野趣。

卧云室

卧云室为假山环抱中的方形楼阁,从南面看,屋顶是横脊极短的歇山式;从北面看,楼阁向外凸出。报厦内是楼梯,报厦内是楼梯,报厦的屋顶是半个四方攒尖顶。两种形式连接在一起,造成奇特的外观,每层屋面内六只飞角,这种形制为它处所少见。

立雪堂

一进立雪堂,可见一幅对联:

苍松翠竹真佳容,明月清风是故人。

这副对联反映了主人以松竹风月为友,脱俗超尘的情趣。“立雪”指是北宋时扬时和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程正在午睡,两人就侍立等侯,这时下雪了,等程醒来看到他们时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造园理法

掇山

狮子林,素有“假山王国”之称。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像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倾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渴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

在以狮子命名的园子里,不见一只石狮,却通过大量的堆石,体现出狮子那种桀骜不羁的神似。山中有太狮、少狮、吼狮、舞狮、醒狮、睡狮或蹲、或斗、或嬉不可胜数。而不可思议的整座群山,状如昆仑山,山脉纵横拔地而起,以隆起的狮子峰为主,山峦奔腾起伏朝四面八方蜿蜒伸展。第一路山脉自狮子峰起,向东北方向越棋盘洞,入地脉达小方厅北庭院花台假山,终于九狮峰。第二路山脉从狮子峰出发,朝西北方向循山间小道跨石梁至见山楼前隐入溪池。第三路山脉,狮子峰往南穿环廊墙到达立雪堂庭院假山。第四路山脉由狮子峰起,山脉向西南流动,跨过飞虹小桥,委蛇往南,越武陵洞口沿西南方十二生肖假山池峰直达双香仙馆假山岩谷,终至骆驼峰。第五路山脉,狮子峰向西,亦跨飞虹小桥,继续往西行至西端假山群峭壁突然潜入山池绽达摩峰,渡飞瀑逆上四叠达飞瀑亭南面假山为最西端。五路山脉如蛟龙般伸至全园,开成了山环水绕的旖旎风光。狮子林假山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小飞虹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假山环围卧云室而筑,地处高阜,有遇百年难逢滂沱大雨,也能一泄而干的特点,无水浸之患,被称为旱假山。飞虹桥西,假山临水而筑,谓水假山。山水相依,宛如天然图画。

理水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变幻幽深,曲折丰富。

建筑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更添春意。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

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而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无穷。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

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植物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docx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 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 每一处景观和设计 , 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 , 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 , 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 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 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 , 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 之地 , 因排水不畅 , 多积水 ,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 , 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 区地下水丰富 , 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 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 戈如填土等 , 反而巧妙 地以水造景 , 以水彰景 , 以水联景 , 以水为主线 设景布点 , 将 31 处景点 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 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 脉络 , 如“循水而西”、 “至是水曲折而北”、 “水尽 , 别疏小沼”、 “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总之, “凡诸亭槛 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如此 , 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 拙政园仍 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 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 , 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 ,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100种园林常见树木

100种常见园林树木名录 1. 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 2. 银杏Ginkgo biloba L. 3. 南洋杉Araucaria heterophylla (Salisb.) Franco 4.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5.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6. 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 7.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 8.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9. 圆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 10. 竹柏Nageia nagi (Thunb.) Kuntze 11. 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 12. 白兰Michelia alba DC. 13. 含笑Michelia figo (Lour.) Spreng. 14. 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 (L. f.) Bhandari 15. 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 (Nees) Bl. 16.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17.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 18. 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 Pers. 19. 宝巾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20. 银桦Grevillea robusta A. Cunn. 21. 海桐花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

(完整word版)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清河公园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基地为杭州市城北某处的公共开放空间。 2、场地现状分析 基地总面积3.3公顷,呈倒“L”型,基地总体地势平坦,标高基本在34.04-34.10米之间,月牙河常水位33.5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00米,西北侧有一处水杉林,东侧有一条5.5米宽的小区消防车道,月牙河为城市非主要泄洪支流。 3、周边环境 基地北临月牙河,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艺术产业园区和写字楼,南侧为城市次干道路。 4、现状分析 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的交通组织,艺术展区位置设置。 二、规划社计依据 1.清河公园规划设计条件。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清水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游人休闲、锻炼、游览的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1、核心设计思想 清水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游客的观赏心情,不同心情,观赏的区域,选择的区域,景点,道路不同,不同心情选择游览不同的景色。主要设计目的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焦虑,各个年龄层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的放松场所,公园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幽静,环境优美,可游可歇的场所,可以弥补现代城市休闲所欠缺的功能。同时公园在核心区布置了一个较大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2级抬升的圆坛,正中是一个大气古朴的的千手观音雕像,使广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集散中心,平时可供大家参观游览,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大的集会演出祭祀活动等。总的来说清河公园定位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穿行,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其中歇息,清晨可以在公园小路上晨跑锻炼,假时可以在其中喝茶观景。本设计考虑到东边艺术产业园区的条件,在设计区域东边建立了一幢3层的艺术展览馆,艺术展览馆南面是一个小型观鱼广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观鱼喂鱼的乐趣,艺术展览馆滨水过桥,可到东面运动场,运动场设置为四楼,主要提供一些室内健身器材,当然也包括茶咖一体的简单服务设施。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园林景观文案赏析【VIP专享】

园林景观文案赏析 天津引进220余种新优绿植营造四层立体绿化 天津市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通过引进220余种新优绿植作物,按照地形起伏、植株高矮、颜色变化,通过对花草树的组合,实施立体绿化,打造津城绿化景观的四级递进层次,形成万紫千红满眼绿的园林景致。 据了解,津城立体绿化中的四级递进层次主要以地形起伏、植物高矮及颜色划分。第一层为地被植物及草坪,包括萱草、马蔺、鸢尾等宿根花卉;第二层为较矮花灌木及绿篱,其中矮花灌木包括金银木、连翘、丁香、红王子锦带、月季等,绿篱包括金叶女贞球、大叶黄杨球、龙柏球等,这一层次植物叶面、花朵色彩的变化,适合市民观景;第三层为较 高花灌木及矮生小乔木,包括矮本金叶槐、碧桃系列、紫叶矮樱、西府海棠、樱花、紫薇 等,在主干道绿化分隔带中得以广泛应用;第四层为高大乔木及常绿树,包括国槐系列、白蜡系列、红叶椿等,柿子树、苹果树、石榴树等果树也得以广泛应用。 恒福·曦园 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恒福地产耗资千万打造了清远首个立体式园林。所谓立体式园林,即打破传统的园林设计,依小区地势结合东南亚风情园林景观,大手笔打造高差近20米的创新立体式园林,形成中央园林景观带和宽阔进深,最大化引风景入户,通过不同层次空间的呈现,配合随季节变化的花木,让业主可以享受更多的休憩空间,同时拥有更加丰富的景观视觉。小区内,最为珍贵的一景是开发商聘请美术学院的著名雕塑家为曦园创作的高达6米的纯紫铜雕塑,为社区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珞桂路99号 由东湖林语的园林缔造者浙江中亚主持设计,120余种四季植被、建筑、小品、绿树、跌水、台阶与亭台组合考究,步步换景; 底层实现5.6米的景观化架空、近宅绿地及边角的灌木、草坪及乔木的搭配——形成现代情趣感混搭的新亚洲主题,开放性与私密性结合,空间收放有度,活动空间与景观空间协调统一,每一个景观小节点的预先生活化设定,形成树木、景观与人的共生。项目独有的局部架空层通透式书茶吧,形成业主交流空间,让悠闲的下午可形成文化的基调;层层递进的过渡空间,纯粹住宅的味道会让心情轻松起来。美林郡 以“为业主所用,因生活而设”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实现“所有树林皆可以穿行,所有景点皆为实用,所有草地皆可以进入,所有水景皆可以嬉戏”的人本主义。整个小区内,有适合孩子戏耍的地方,有为孩子交流童趣而作的嬉水游戏;有专门遛狗的地方,有老年人打太极的场地,有孩子捉迷藏的树林,生活各得其所,和谐而美丽。这其实就是居者的幸福。不再是下班回家蜗在房间内看电视打游戏,下楼也是一片陌生。而是可以甩开所有的烦恼与压力,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听鸟儿唱歌,与家人朋友邻里畅谈,看孩子快乐的笑脸,开心的嬉戏。御景山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植物美学赏析

[转] 植物景观的美学探析 [图片] 1、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表达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设计,使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2、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 (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官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美学的认知是通过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作用后的结果,不是简单的“美”与“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美学本质。 (2) 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 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因此,美学渗透

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体会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3) 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 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3、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 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它主要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其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以及园林的独特魅力,并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从园林的特点与布局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发展分类园林魅力特点布局四大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古典园林主要由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六大要素构成,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园林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就称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按占有者身份分类,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两种园林形式截然相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 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2.3诗画的情趣

园林景观鉴赏作业任务

园林景观鉴赏 —以苏州园林为例 园林的概念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其中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等。 园林的功能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按开发方式分 ?利用原有自然风致 ?人工园林

●按设计类型分 ? 克风格、巴拉甘风格、加利福尼亚学派、瑞典斯德哥 尔摩学派 ?欧洲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英国乡村庭园景观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日本庭院园林景观形式: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 茶道庭园 ?现代园林景观形式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在世界建筑中也居于重要位置,今天我们就以 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浅谈园林景观的鉴赏。 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 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 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

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 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 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 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 ?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首都 所在,一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 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60种景观植物赏析(配图)

白皮松 科属:松科、松属 树种形态:别名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虎皮 松,蟠龙松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东北和中部的 松树。白皮松是生长缓慢的乔木,树高可达15 到25米。白皮松光滑,灰绿色的树皮逐渐呈圆 形脱落,显示出浅黄色的斑块,随着日照会变成 黄褐色,红色,或紫色。白皮松是一种宽阔,有 些茂密的乔木,枝条向上大范围地伸展。白皮松 的叶子为针状,叶鞘脱落,三针一束,表面光滑 呈绿色, 6-9厘米长,2毫米宽。白皮松的球果呈 卵圆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深棕色并有 少量种鳞。白皮松的种子6-8 毫米长,种翅短, 有关节,靠星鸦散播。 生态习性:为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 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 黄土上生长良好。喜光、耐旱、耐干燥瘠薄、抗 寒力强,是松类树种中能适应钙质黄土及轻度盐碱土壤的主要针叶树种。在深厚肥沃、向阳温暖、排水良好之地生长最为茂盛。对二氧化碳有较强的抗性。 观赏特性:白皮松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树种,主要为其具装饰性的树皮而栽培,许多人认为白皮松是所有松树中最美丽的树种。在中国,白皮松被广泛地栽培于寺庙附近。1846年,白皮松被引进到欧洲和北美洲,在许多植物园中栽培有白皮松,在公园中也可以偶尔见到。可供房屋建筑、家具、文具等用材;种子可食; 树姿优美,树皮白色或褐白相间、极为美观,为优良的庭园树种。纹理直,轻软,加工后有光泽和花纹,供细木工用。其树姿优美,树皮奇特,可供观赏。 华山松 科属:松科、松属 树种形态:常绿乔木,高可达35米,小枝无毛。叶 5针一束,长8-15厘米,较柔软;圆锥状长卵形球果, 长10-20厘米,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倒卵形 种子,褐色至黑褐色,长1.8厘米,无翅。 生态习性:阳性树,但幼苗略喜一定庇荫。喜温和凉 爽、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多在15℃以 下,不耐炎热,在高温季节长的地方生长不良。喜 排水良好,能适应多种土壤,最宜深厚、湿润、疏松 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 观赏特性:华山松高大挺拔,不耐盐碱土,宜丛植、 群植。树皮灰绿色,叶5针一束,冠形优美,姿态奇 特,为良好的绿化风景树。为点缀庭院、公园、校园 的珍品。植于假山旁、流水边更富有诗情画意。华山 松不仅是风景名树及薪炭林,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防止风沙

中外园林赏析.doc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 1.游憩; 2.居住; 3.精神享受; 4.保护和改善环境; 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 IFLA )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 1.信息文明; 2.工业文明; 3.农业文明; 4.原始文明。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时段服务对象创作内容指导原则 原始文明氏族社会所有成员果园、菜园祭祀活动 农业文明封建帝皇为首的少数宫苑、庭院、花唯美(形式/意境) 贵族园 工业文明工人阶级为主广大城公园绿地系统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 市居民 信息文明人类和其他物种整体人类生态系可持续发展 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 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 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 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 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 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 风土民情。 1972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 1985 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 项申报成功。27项「世界文化遗产」、7 项为「世界自然遗产」、 4 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 二、园林美 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

风景园林赏析的知识点

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2. 台、囿、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3. 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持续了近1200年。虽然持续的时间长,但进展缓慢,始终处于初级状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密性。 4.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林特点 与生成期的园林相比较,这一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到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向自然气氛转化,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致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同时,山水与其他的造园要素紧密结合,园林规划设计趋于精致,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5. 隋唐园林臻于全盛体现的六个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部处理,以诗入画、因画成景的做法,唐代已见端倪。 (3)宗教的普遍兴盛促进了寺观园林的发展,宗教建设和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4)公共园林的兴起,改变了园林私有的性质,反映了统治阶级“与民同乐”的意识,同时公共园林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有了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6.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简约而意境深远,一方面景象的简约,另一方面是景题的诗化,其创造的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2)疏朗:园内景观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3)雅致:象征意义强,为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4)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园外自然环境的契合,而园林内部的成景多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7. 两宋时期造园活动的主要特点 (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皇家园林较多的受文人园林的影响,更接近于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 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 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 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 瑰丽事业。 目錄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5*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6*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7*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8*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9*欧美的中国古典式园林

10*世界造园艺术的三筇逑?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 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 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 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 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 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 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