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评爱好者论坛_我的资料汇总

环评爱好者论坛_我的资料汇总

环评爱好者论坛_我的资料汇总
环评爱好者论坛_我的资料汇总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环境: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即,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系统:是指围绕着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这里说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一定时空中的环境因素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3、环境要素:也称为环境基质,是环境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环境要素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密切联系。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岩石和土壤以及声、光、电磁辐射等)和社会环境要素。

非生物和生物的,非生物要素亦称为物理要素或者物理——化学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生物要素是指有机生命体,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4、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程度,是指一个具体环境中,环境总体或者某些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

目的:环境质量评价是为了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等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

5、环境容量:对一定区域内,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容量按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等。

6、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是有造成环境影响的“源”和受影响的环境(受体)两方面构成。

按影响来源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分为:可恢复性影响和不可恢复性影响

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和国家、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

7、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大类。规划和建设项目处于不同的决策层,因此针对二者所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有所不同。

评价主体: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审批部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建设项目审批部门)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价、生态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8、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6个层面)

(1)法律

a、宪法

1982年通过的《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九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这些规定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b、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综合法(核心地位唯一一部综合法)

197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轨道。

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一部独特的环境保护单行法。

d、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或者资源保护对象而制定的。他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自然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二类是污染法治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

三类是其他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e、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它分为两类:

一类是未执行某些环境保护单行法而制定的实施细节或者条例

二类是针对环境保护工作中某些尚无相应单行法律的重要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范或者办法。

f、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g、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h、环境标准

i、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j、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及法律效力

8、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4个依据、1个发展)

(1)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5)促进相关的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原则

(1)、针对性

(2)、政策性

(3)、科学性

(4)、公正性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

(1)、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法规、政策及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和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要求

(3)、符合流域、区域功能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及区域环境质量要求

(4)、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5)、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1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1969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发展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评价

(2)、自然环境影响不仅考虑环境污染还注重了生态影响

(3)、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价

(4)、关注累积影响并开始对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

(5)、应用对象也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目,发展到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程序也在发展中不断得以完善

12、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贯彻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推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评价查清拟开发区域或建设活动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特点、污染特征或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以及当地环境特征、环境制约性,预测开发建设活动全过程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规定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为项目实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或优化项目选址选线,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清洁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维持良性循环作出保证。

13环境标准: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护甲中污染物得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行使环境监督管理和进行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

14、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15、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国家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

地方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分类管理

4)、分级审批

5)、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6)、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7)、公众参与

“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理合同,对项目施工建设实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环境监理应该是整个工程监理的一部分。

施工期环境监理主要包括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保设施监理三项内容

环境监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程试运行阶段(交工及缺陷责任期)环境监理。其目标主要体现在:○1确保工程环保设计和相关监理文件中提出的环保工作得到合理地实施使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要求得到落实,确保建设项目竣工后达到项目确定的环境保护要求。(环保设施的落实)

○2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协助业主进行环境管理,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宣传环保)

○3监督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环保工作水平,同时维护施工单位的权益;(施工期环保)

○4形成丰富完整的监理工作资料,真实反映工作过程为工程的环保验收提供依据(形成监理资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称的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2005年8月15日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26号令)

2009年4月13日环境保护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适用于1、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技术评估 3、环境保护验收

公众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⑴建设项目概况

⑵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⑸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⑹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就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和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作用: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时的分析判断、评价技术路线和方法及自然、社会、环境的背景调查是否正确,进行相应地并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也能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评价水平和评价结论进行验证,考核评价机构,改进评价机构的工作。

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⑴环评报告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回顾

⑵工程分析的后评价。

⑶环境现状、区域污染源及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后评价

⑷环境影响预测的后评价

⑸环境影响预测的后评价

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的后评价

⑺公众意见调查

⑻环境管理与监测后评价

⑼后评价结论

20、分类管理

报告书——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全面评价

报告表——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分析或专项评价

登记表——对环境影响很小

21、分级审批

环保部负责审批:1. 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2.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3. 由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中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省级环保部门审批:1. 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垃圾焚烧及发电、制浆等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2. 化工、造纸、电镀、印染、酿造、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酵母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或地级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3. 法律和法规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2、几个时间点

1970年1月1日,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正式实施,首次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中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

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

2008年9月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颁布。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总体要求

1、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

⑴依法评价原则

⑵早期介入原则

⑶完整性原则

⑷广泛参与原则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调研和工作方案编制阶段;

(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影响识别可按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役期满后三个阶段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划分

环境影响识别采用用清单发、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重叠加图法等。评价因子筛选:筛选出影响因子和环境制约因子

⑵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

③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要求

④对于各环境要素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则应按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该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潜在影响等)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其中项目实施中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应该重点关注。

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该以量化评价为主

⑶建设项目概括与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概P43

工程分析: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污染物源强、污染方式及途径或者工程开发建设不同方式和强度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改变和破坏程度。

工程分析的内容应该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

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工作之一,目的是通过环境现状调查获取项目拟建区域的环境背景值,反映具体区域的环境特征,发现和了解主要制约因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自然环境(自然物理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概况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动植物与生态。

②社会环境状况

人口、居民收入及就业、产业结构、能源于利用方式、农业与土地利用等等

③各个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状况以及

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其他

④评价范围内污染源调查

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性、当地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如大气污染源、水环境污染源、噪声源或者固体费用等。

⑸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48

⑹环境风险评价

⑺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建设项目污染控制:①以预防为主②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③建设项目污染控制与区域污染控制相结合④进行多方案必选推荐最佳方案⑤按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控制设施及环境监测、绿化等分别列出其环保投资额⑥提出以新带老环境保护措施。

⑻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主要任务是:衡量建设项目需要投入的环境保护投资所能收到的环境保护效果⑾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⑿公众参与

⒀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一般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概括、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与建议等。

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程序

㈠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考点)

⑴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⑵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⑶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⑷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规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程序(P58见图2-2)

第三章工程分析与污染源调查

1、工程分析的定义

简单的讲就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方案和整个工程活动进行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性质、清洁生产水平、工程环保措施方案以及总图布置、选址方案等并提出要求和建议,确定项目在建设期、运行使用期以及服务期满以后主要污染源强及生态影响等其他环境影响因素。

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把建设项目分为污染型项目和生态影响型项目。

污染型项目:主要以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或者声环境的影响为主,其工程分析是以对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污染源。生态影响型项目:以建设期、运行使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工程分析对建设期的施工方式及使用期的运行方式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素。

PS:

污染型项目核心:确定工程污染源

重点:对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

生态影响型项目核心: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素

重点:对建设期的施工方式及使用期的运行方式分析

2、工程分析的目的

⑴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⑵为各专题分析预测和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⑶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⑷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3、工程分析的重点与阶段划分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

生态影响型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施工方式和运行方式为重点。

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期、运行使用期、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所有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4、工程分析的一般方法

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理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类比分析法:

采用类比法时,应充分注意到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232改错)

5、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⑵工艺过程及其产污环节分析;

○1分析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绘制工艺污染流程图

○2根据评价要求,作物料平衡计算

○3分析核算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排放强度

○4非正常工况分析

⑶污染物排放核算统计;

⑷其他环节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

○1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储运;

○2交通运输;

○3土地的开发利用

⑸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并提出改进意见

○2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3改扩建项目应根据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可行的“以新带老”的环保措施

○4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比例

⑹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1分析防护距离保证性

○2分析总图布置的环境合理性

○3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⑺清洁生产分析

⑻补充要求与建设措施

○1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要求或者建议

○2优化总图布置、节约用地要求或建议

○3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要求与建议

○4环保措施改进要求与环保设备选型、使用参数建议

○5清洁生产水平补充措施和建议

○6其他建议

污染物排放核算“两本账”:○1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2经过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削减后最终排放量

对改扩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原则要求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的“三本账”○1某种污染物改扩建前排放量○2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扩建部分排放量○3改扩建项目完成后总排放量(扣除“以新带老”削减量),其相互关系:

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扩建部分排放量=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

6、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简答)

⑴项目概况

⑵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

⑶污染物排放统计

⑷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⑸清洁生产分析

7、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简答)

⑴工程概况

⑵施工规划

⑶生态影响源分析

⑷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

⑸替代方案的分析比选

8、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简答)

⑴工程组成必须完全

⑵重点工程要明确;

⑶全过程分析

⑷污染源分析

⑸其他分析

9、污染源调查

㈠污染源:是指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得来源。

㈡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者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

㈢污染源分类

按污染物的来源:自然污染源:生物污染源、非生物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生产性污染源、生活性污染源

按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源、线源、面源及体源

按污染物的运动特性:固定源和移动源

10、污染源调查的一般原则

⑴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的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

⑵应根据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污染源调查范围;

⑶应选择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要素造成明显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利用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考察大气污染源中的污染因子,利用ISE指数考察水污染源中的污染因子)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因子以及拟建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意点源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

11、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污染源调查的核心工作,确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排放系数、排污系数法)和实测法。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污染

科学意义: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了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通常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坏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称为大气污染源。

分类: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低矮密集的方式自自地面或附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自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源。如城市道路的气体排放源。

体源:由源本身或者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用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3、大气污染物

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包括: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有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是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只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2年环评案例真题及答案2

2012年环评案例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 某汽车制造集团公司拟在A市工业园区内新建年产10万辆乘用车整车制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发动机(含机加工、装配)五大生产车间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项目建设期为两年。 涂装车间前处理生产线生产工艺为:工件→脱脂槽→水洗槽1→磷化槽→水洗槽2→水洗槽3。脱脂剂主要成分为碳酸钠:磷化剂为锌镍系磷化剂。脱脂槽配置油水分离装置,磷化槽有沉渣产生。各槽定期清洗或更换槽液。 面漆生产线生产工艺为:喷漆→晾干→烘干。面漆为溶剂漆,烘干以天然气做燃料。晾干工序的晾干室工艺废气产生量为20000m3/d初始有机物浓度 200mg/m3。 根据生产废水特性,涂装车间设废水预处理站。各车间生产废水和厂区生活污水一并送全场综合废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再经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甲河。 拟建厂址位于A市工业园区西北部,占地面积64hm2。该地区年平均风速1.85m/s,主动风向为西北风。厂址西北方向距离商住区约5Km。 工业园区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市政污水管网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一年后投入运行。 该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 问题: 1、给出拟建工程环境空气现状检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2、指出前处理生产线的废水污染源和废水主要污染因子。 3、计算面漆生产线晾干室活性炭再生废气焚烧有机物排放量和晾干室有机 物去除率。 4、判断工业废水是否可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应从哪些方面分 析? 二、参考答案 1、给出拟建工程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1)监测因子:SO 2,NO 2 ,TSP,PM 10 ,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2)监测布点:6个点,极坐标布点法。具体布点方法是:在拟建项目所在地布设1个点,项目西北向的商住区布设1个点、项目的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各布1个点,项目的东南向布设2个点。 (3)监测时间(制度):不利季节监测7天,SO 2,NO 2 每天采样时间为测 18小时,TSP,PM 10每天采样时间为12小时,SO 2 、NO 2 、TSP、PM 10 每天采样时段 至少于02,08,14,20时进行。苯系物、非甲烷总烃按相关监测方法进行。 (4)监测时段必需同步进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2、指出前处理生产线的废水污染源和废水主要污染因子。 (1)废水污染源:脱脂槽、水洗槽1、磷化槽、水洗槽2、水洗槽3。 (2)废水主要污染因子:pH、COD、石油类、镍、锌、磷酸盐。 3、计算面漆生产线晾干室活性炭再生废气焚烧有机物排放量和晾干室有机物去除率。 (1)晾干工序有机物产生量:20000×200×10-6=4kg/h;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环评爱好者论坛典型生态影响型项目复习要点

第二章典型生态影响型项目复习要点——水利水电项目2.1复习要点 以水利发电、防洪、农业灌溉为目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包括蓄水工程(水库、水坝)、排洪和引水线路工程等。 2.1.1评价范围、期限与重点 (1)水库和水坝建设 1)评价范围 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 2)评价期限 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作后评价。 3)评价重点 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对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 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

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 (2)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或跨省份调水一般属于1级项目。 1)评价范围 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2)评价期限 分为施工期、运行期评价,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 3)评价重点 除水库水坝项目的评价重点外,还应包括:一是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二是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2.1.2工程分析要点 1、工程概况 说明流域(河段)规划概况、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规模与工程运行方式、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

环评爱好者论坛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

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 1方法一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如: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100m2建筑面积2t计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1kg计 引自(上虞市国际时代广场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第4页 2方法二 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 1)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 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 Js=Qs×Cs 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吨/年), Qs—年建筑面积(㎡), 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吨/年·㎡)。 由于建筑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项目为工业城区,建筑项目比较集中,施工面较多,使得有些工序必须重复,将加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本报告按0.5~1.0㎏/(㎡·年)的建筑垃圾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8。 2)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 采用人口发展预测法。预测模型为: Ws =Ps×Cs 式中:Ws—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 Ps—年施工人员人数(人), Cs—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人)。 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情况,本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按15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预测值见表2-8。 引自(葵涌斯比泰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16-17页

3方法三 建筑垃圾的种类及组分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表1中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1 建筑施工垃圾的数量和组成(%) 1) 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施工垃圾量。 从表1可见,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 方法三引自香港(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管理的现状和进展)一文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评爱好者论坛_真题整理(终版)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填空)及哪些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简答);标准的分类,地方标准优于国家标准执行(选择);从制定与执行两方面简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在标准制定和执行方面,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关系;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的关系;排放标准与质量标准;简述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填空) 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填空131+133期)、(简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影响力后评价;环评概念 4、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编制;哪些项目需要编制报告表 5、环评分三个阶段(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环评的三个时段划分;建设项目环评的三个阶段 6、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基础上得到的 7、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简答);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分类(简单);哪几个情况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分类管理里面的小项。(选择);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的内容 答:(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核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三同时(填空) 9、环境容量的定义(填空);环境容量的定义(简答) 10、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发展趋势,要求环境检测数据有(代表性、准确定、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完整性的质量特征(简答);如何分析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监测数据的统计方式(平均值)、(超标率)和(超标倍数)。 1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确立(填空) 1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非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依据(简答);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遵循的原则 13、环境检测计划包括的内容(简答);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关于监测一章的内容表述正确的:灵敏度、检测险、ph的表示、COD和BOD的关系等

环评爱好者论坛_第4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4章 2010年6月11日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发生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称为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分类1:①常规污染物(SO2、TSP、PM10、NO2、CO);②特征污染物 分类2:①气态污染物;②颗粒污染物 (4)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按GB3095规定的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为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5)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6)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7)推荐模式: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9)长期气象条件:达到一定时限及观察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一级评价:近五年来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近三年来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10)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不一致的风场。 (11)大气环境导则修订内容:1. 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和要求;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和要求;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及要求;5. 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1. 取消氮氧化物指标;2. 对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3. 对臭氧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 (1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业区。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特殊工业区。 (14)常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要记住的)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精华总结

第四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生态类项目 总体思路 1、确定验收范围 2、选择验收监测标准 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置 4、分析调查重点 5、公众参与 6、结论分析、制定整改方案 7、正确填报“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 1.1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注意范围的两层含义,一是工程的组成范围,二是项目的地域范围) 1、与项目有关的环保设施(工程、设备、装置、监测手段、生态保护设施) 2、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措施(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中有关项目设计的规定) 3、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是关注的重点 4、环评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1.2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 1、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批复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2、地方环保部门的总量控制指标 3、初步设计确定的环保设施设计标准 4、若原来没有批复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 5、监测方法标准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推荐的标准 1.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 布点原则:以最少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如实反映项目排放浓度和总量。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注:以下方法也适用于工业类项目) (1)废气: ◆有组织排放:布设于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 ◆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2)废水

◆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 ◆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要高于围墙。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高速公路噪声: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米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垂直于公路方向距路肩20、40、80、160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在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影响的所有噪声敏感点设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地方 ◆振动: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外0.5米以内 ◆电磁辐射: ◆固体废物:固废的检查(来源、判定、鉴别种类、产生量、处置方式);固废的鉴别监测(对照名录和标准鉴别性质) 1.4分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重点 1、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做为关注重点 2、环评报告确定的评价重点 3、工程自身特点确定的调查重点(表14-1) 4、受工程影响的环境特点确定的重点 1.5竣工验收结论分析及制定整改方案 调查结论要分别简述各专题的主要调查结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验收建议是在环境影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专题调查结论和验收意见,综合判断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否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当建设项目同时满足以下5个方面时,应明确建议政府环保部门通过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影响问题 ◆环评及批复所提环保措施得到了落实 ◆有关环保设施已建成并投入正常使用 ◆防护工程本身符合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 ◆目前遗留的环境影响问题能得到有效处理解决 当建设项目不完全满足以上五条要求时,应提出整改建议,限期达到要求,限期仍达不到的则按法律程序由环保主管部门下达停产通知书。 1.6正确填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 应由业主填写,通常由调查单位协助。

生态适宜度分析案例--环评爱好者

6.5.4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生态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6.5.4.1评价指标体系 (1)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2项,即自然生态指标(权重50%)和人文生态指标(50%)。二级指标5项,其中环境质量、自然地理两项属自然生态指标,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综合条件三项属人文生态指标。三级指标共18项。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6-24。 表6-24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2 项指标,自然生态指标包括环境质量和绿化景观2项二级指标;人文生态指标包括生活设施、人口密度和综合管理 3 项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选择, 共14 项。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详见表6-25。 表6-25 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5.4.2评价方法 对三级指标逐项确定权重,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权重为10,与水源保护区位置权重为6等。每个三级指标被划分为4类状态,每1类别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分值。4个类别的评分分值凡属等级类的分别为该级指标权重值的100%,75%,50%和25%计,凡属数值类的,按内插法计分。所有三级指标评分值的累计值即

为该类型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分值。 6.5.4.3评价标准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分值分为4级,综合评价标准见表6-26。 表6-26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 6.5.4.4生态适宜度评价结果 (1)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 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说明及其它相关资料,并依据本报告其他各章的分析评价成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开发区规划中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值详见表6-27。自然生态类的9个指标合计评价分为32.25分,占满分值的64.5%),人文生态类的9个指标合计评价分为44.50分,(占满分值的89.0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总分为76.75分,根据表6-26确定的评价标准,属于“适宜”级,说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规划比较合理。 表6-27 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结果

环评爱好者论坛_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还有,本次使用最多的是“生态影响评价”,并未使用大家习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因为生态环境这个词并不规范,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并不被学界所认可。 另外,这里对导则使用了“标准”的说法,个人感觉不妥。其实“导则”与“标准”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导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导性的原则或规则。标准的法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评培训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1.无组织排放的工作概念和思路 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固定排放设施或者排放高度低于15m的地面污染源,通常包括面源、线源和点源等。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粘土、石灰石、油漆件表面的散失物等,均属面源的无组织排放;汽车在有散状物料的道路上行驶时的卷带扬尘污染物排放属于线源污染;散状物料在汽车装料机械落差起尘量以及汽车卸料时的扬尘污染排放等都属于点状无组织排放源。 环境影响评价中,依据评价等级和无组织排放源的情况,拟建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估算有类比调查法、经验估算法和反推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对无组织排放是按“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和“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两种方式做出限值规定的。如对二甲苯、氯气、碳黑尘、污料尘、氯化氢、铬酸雾等污染物,采用“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作为评判依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则用“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作为评判依据。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排标中“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是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监测值与背景值之差。“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是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或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 在环评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估算无组织排放,最终需要把无组织排放源强换算为“周界外浓度”或满足“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的监控点浓度,才能依据相应排放的限值规定进行达标排放的判断。 无组织排放的估算分四步,第一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无组织排放源源强估算,一般得出的是排放速率,即源强。第二步再进行由源强到“周界外浓度”或“监控点浓度”的计算。第三步若涉及的是“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时,则预先在监测中要布置相关的污染因子监测,由此作为参照点浓度,再求出“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第四步就是分别按“周界外浓度”或“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进行达标判断。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资料

环评所需资料 1.有关建设项目的主要文件 ●营业执照、备案通知书 ●原环评报告及批文、竣工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或污水纳管证明); ●土地证、房产证; ●厂区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 ●企业关于使用天然气供热的承诺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概况材料。 说明:上述文件若包括下列某些内容,不必重复提供。 2 贵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3 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分期投资情况; ●各类产品产量、用途; ●人员编制、开工班次、日工作时数和年工作日数; ●厂内生活设施建设内容。 4 工程概况 4.1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各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图; ●文字介绍各生产线的生产过程,重点是各工序的原理、反应控制条件、流入和流出物料、运行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工艺的先进性和特点。 4.2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名称(包括化学名称)、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危险特性、毒性; ●日消耗量、年消耗量,或单位产品消耗量; ●物料平衡情况。 4.3 水、电、气、油、煤等资源消耗情况 ●小时最大消耗量、年消耗量,或单位产品消耗量; ●水量平衡情况。 4.4 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 ●名称、类型、数量、用途。 4.5 物料储运情况 ●各类物料(包括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废弃物)的运输、装卸、储存方式及其污染预防和应急措施。 5 项目污染源情况 ●详细说明废水(含废液、生活污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源情况,废水和废气的产生量、排放量给出小时最大量和年总量。 ●废水:各类废水来源、产生量、其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治理措施,排放量、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去向、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废气:各类废气来源、产生量(标准态)、气体状态(温度、压力)、其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标准态),治理措施,排放量(标准态)、其中主要污染物

环评爱好者论坛_(橡胶)橡胶鞋底生产线环评报告表要点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 (适用于工业型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 (盖章或签字)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一)社会、经济、环境简介 本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累年月平均气温28.2℃,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累平均气温11.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1.7-1061.1毫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以6月为最多。年平均绝对湿度(水气压)为20毫巴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频率为17.78%。北东东、南南风占全年风向频率的16.7%和11.6%,静风频率为0.15%。多年平均风速为7.0m/s。该区域大气稳定度以D类为主,占66%-92%。 (二)环境规划标准 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规划为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旅游开发区、海水养殖;主导功能为旅游区;该海域近期功能类别为二类区,执行GB3097-97《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噪声规划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三)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项目废水通过排水沟最终排入东部海域,该水域水质现状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该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符合规划标准。 该项目运营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噪声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环评爱好者论坛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

第5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5.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1.1 总论 5.1.1.1 评价依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在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前人做过多次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提交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报告,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有: 1、1982年,**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幅,**、**幅,1 /20万); 2、1988年,**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 3、1989年,**省地质矿产局及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省胶东地区l:20万水工环综合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1994年12月,**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省文(登)荣(成)环(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1999年7月,**市地质矿产处及**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的《** 市地质矿产概论》; 6、2000年,**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 2010)》; 7、2001年,**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省**市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1996年~2000年)》; 8、2002年,**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9、2002年9月,**市地质矿产处及**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的《**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2010)》; 10、2003年3月,**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市地热资源调查报

告》; 11、2004年,**市各级政府提交的《**市、环翠区、**市、文登市、乳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 上述资料为本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充分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 5.1.1.2 评价执行标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国家环保部2011年6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1.1.3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拟建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产生,如果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垃圾经过雨水淋滤及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具备I类建设项目特征。 拟建项目运营期,项目区供水方式全部采用自备井,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具备II类建设项目特征。 综上,本项目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特征,因此确定为III类建设项目。 5.1.1.4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III类建设项目应分别按I类和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办法,进行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环评爱好者论坛_我的资料汇总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环境: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即,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系统:是指围绕着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这里说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一定时空中的环境因素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3、环境要素:也称为环境基质,是环境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环境要素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密切联系。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岩石和土壤以及声、光、电磁辐射等)和社会环境要素。 非生物和生物的,非生物要素亦称为物理要素或者物理——化学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生物要素是指有机生命体,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4、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程度,是指一个具体环境中,环境总体或者某些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 目的:环境质量评价是为了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等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 5、环境容量:对一定区域内,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容量按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等。 6、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是有造成环境影响的“源”和受影响的环境(受体)两方面构成。 按影响来源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分为:可恢复性影响和不可恢复性影响 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和国家、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 7、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大类。规划和建设项目处于不同的决策层,因此针对二者所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有所不同。 评价主体: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审批部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建设项目审批部门)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2年环评工程师考试案例第四题

2012年环评工程师考试案例第四题—矿山采选 某拟建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该矿山所在区域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赋存于沟谷两侧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中,地下水水量贫乏,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不大;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岩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密切。 拟定的矿山开采方案如下: 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规模5000t/d。 2、露天采场采坑最终占地面积为50.3hm2,坑底标高-192m,坑口标高72m。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 3、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矿石经破碎、球磨和浮选加工后得铜精矿、硫精矿产品,产生的尾矿以尾矿浆(固体浓度25%)的形式,通过沿地表铺设的压力管道输送至3km外的尾矿库,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 4、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占地面积125.9 hm2,总库容1400×104m3,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5、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1.6km处的沟谷,占地面积99 hm2,总库容3131×104m3,尾矿浆在尾矿库澄清,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问题: 1、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1)降雨及地表径流水汇入量;开采对千枚岩的破坏程度及基岩裂隙水涌出量,这与矿区开采时序或方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有较大的关系。 (2)采区外围设置截(排)水沟或防洪沟;采区“先探后采”,划定禁采区,设置防止突水(或涌水)的维护带。 2、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1)PH、SS、铜、铁、硫化物,以及铅、锌、铬、镉、汞等其他重金属。 (2)工程在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均应做好防渗处理,废水可经中和、化学络合沉淀(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3、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选用优质管材; (2)设置备用输送管道; (3)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 (4)避开山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5)加强巡查,必要时设置远程监控系统; (6)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发生泄漏事故时,及时启动。 4、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1)上游设置背景监测井(孔) (2)在废石场及废水调节库的下游设置污染观测井(孔),并设置扩散监控井(孔)。

环评爱好者论坛_《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全文),6月1日起实施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2—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3—

环评爱好者论坛下载-化粪池

最早的化粪池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化粪池就是流经池子的污水与沉淀污泥直接接触,有机固体藉厌氧细菌作用分解的一种沉淀池。最初化粪池作为一种避免管道发生堵塞而设置的截粪设施,在截留、沉淀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污水管道堵塞、减小管道埋深、保护环境上起着积极作用。在我国,化粪池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配套生活设施,几乎每一个建筑物都设有相应的化粪池设施。 砖混化粪池由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致使95%以上的化粪池使用1-2年后开始严重渗漏,由于不被人重视,化粪池渗漏问题严重污染了地下饮用水源和城市地下供水管道,更为严重者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倾斜。另外,传统砖混化粪池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处理水质差,排出污水严重超标,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荷,在无市政管网的少数地区将传统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湖,给周边河湖水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传统化粪池由于技术含量低,腐化功能差,清掏周期短,如果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还会出现沼气中毒、爆炸等不安全隐患。 化粪池原理 三格化粪池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优质化肥。 新鲜粪便由进粪口进入第一池,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最多,中层含虫卵最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经过粪管溢流至第二池,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第一池内继续发酵。流入第二池的粪液进一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皮和粪厚度比第一池显著减少。流入第三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储存已基本无害化的粪液作用。 工作原理: A 沉淀 沉淀时间24小时 污染物(SS)去除率50~60% B 污泥厌氧消化 停留时间3个月~半年 有机物(BOD5)去除率20%左右 C 污泥脱水熟化 化粪池的规格 材料及设置方法:埋地砖砌或钢筋混凝土水池 外观:多为矩形,内部分格,进出水口各有3个方向可选 规格:按容积由小到大分多种规格,详见国标图 化粪池分格计算。当采用三格化粪池时,其第一格的容积为总容积的60%,第二格和第三格各为有效总容积的20%。

环评爱好者论坛_第六章

第六章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熟悉大气环境容量的基夺概念、计算方法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用。 1.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此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 )。 A.经验估算法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 2.下列哪种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最简单的估算方法?( ) A.物理类比法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 3.对于污染源布局、排放方式已经确定的开发区,建立源排放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特定方法,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而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之和,就是给定条件下的最大环境容量。此法是( )。 A.系统分析法B.模拟法 C.修正的A-P值法D.线性优化法 ·熟悉水环境容量的基夺概念、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用.4.一般所指的环境容量是在保证不超过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 )。 A.允许排放量B.最大允许排放量 C.最佳允许排放量D.最小允许排放量 5.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污染因子应包括( )、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A.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B.国家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C.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D.当地居民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6.水环境容量计算时,应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 )的水质标准。 A.相同断面B.不同断面 c.充分混合段断面D.过程混合段断面 ·了解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的方法. 7.下列( )指标属于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A.COD、氨氮、SO2、烟尘、工业固废B.SO2、COD、氨氮 C.SO2和COD D.CO D、氨氮、SO2、烟尘 8.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是( )。 A.每年排放多少吨B.每年排放多少立方米 C.每月排放多少吨D.每年排放多少千克 ▲甲企业年排废水600万t,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 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的排放标准l 5 mg/L。 9.甲企业废水处理前氨氮年排放量为( )t。 A.12 B.120 C.1 200 D.1.2 10.甲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年排放量为( )t。 A.48 B.72 C.4.8 D.7.2 11.甲企业废水氨氮达标年排放量为( )t。 A.60 B.80 C.70 D.90 12.甲企业废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 )t/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