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
- 格式:rtf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42
有鉴于中华传统诗词体裁、派别繁多,历代诗话词话和诗词书籍,琳琅满目,然多以派别
之见,各言其是,又欠系统性,初学写作者时感不知所从。而今世众多诗词理论书籍,皆
以学者立场论述,多具参考价值,鲜见以教学立场启蒙、引导学子由浅入深,如何动笔写
作之书籍。以致许多人能鉴赏而不会创作。
印尼华教断层以来,老文人日益凋零,目前真正懂古诗词者,屈指可数。为了不使中华传
统诗词在印华文坛绝迹,笔者以自身学习心得,参考诗词书籍,摘取实用的基本理论,配
合在诗社成功的教学经验,以概要方式叙述诗词写作法则,以期后学事半功倍,迅速学会
正确的诗词写作。
近体诗(格律诗)
一、格律诗概念
唐代诗人取得共识,产生一种严守规格声律的诗体,就叫格律诗,唐代人称之今体诗,后
来朝代称之近体诗,因此我们也跟着叫近体诗。这种格律诗被认为是种完善的诗体,所以
也为历朝科举所重。格律诗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和押韵,并遵守一定规则。凡四句称绝诗(绝
句),凡八句称律诗。分五言、七言,故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
二、平仄和四声
汉语的特点是声调有长短、高低、强弱,即所谓“抑扬顿挫”。格律诗的平仄四声,是以古
汉语为准,所谓平仄是指平坦的声音(平)和不平坦的声音(仄)。平坦的声音分上平声
和下平声。
凡是很平顺的可以拉长声来念是“平”声,尾音长。凡是先微沉接着卷上去朗声念的是 “上”
声,没有尾音。凡是把声音沉下去重念的是“去”声,尾音短。凡是很急促短声念的是“入”
声,没有尾音。古书有篇“分辨四声读音练习表”,勤加练习体会,亦可配合方言读音,就
能分辨四声。(见上页)
学“现代汉语拼音”的人,可以按照现代汉语拼音“阴阳上去” 四声,也叫“一二三四”声来区
别。阴(第一声)阳(第二声)属于“平”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属于“仄”声。但须
注意有好些现代汉语的平声字在古音是读成入声(仄声)。
要辨别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这些古入声字,可以从古入声字的几个特点来辨认:
a. 普通话阴平声的字里,凡声母为b,d,g(不送气塞音)者,除“甭、雹”字外,一般都是
古入声字。如:“白、达、得、狄、铎、格、国”等等。
b. 普通话阳平声的字里,凡声母为j,z,zh(塞擦音)者,都是古入声字。如:“击、集、
激、极、凿、直、哲、杂、卒、择”等等。
c. 普通话读音为fa,fo 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如:“发、罚、法、伐、佛、”等等。
d. 普通话声母为b,d,m,n,p,t,与韵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如:
“别、跌、蝶、灭、臬、瞥、铁、帖、”等等。
e. 普通话声母为k,zh,ch,sh,r,与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如:“阔、卓、浊、茁、
灼、酌、说、硕、若、弱”等等。
f. 普通话声母为c,d,l,n,t,s,z,与韵母“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如:“策、恻、得、德、
勒、乐、讷、特、瑟、色、责、昃、则、泽、择、”等等。
g. 普通话韵母为“ue”的字,除“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如:“学、雪、血、月、约、
悦、越、觉、决、”等等。
最后,若真辨别不清古汉语的平仄声,可翻查有注韵的古汉语字典,按照其注韵是属于什
么声韵而定平仄。还有,某些汉字有几种读音,必须注意用在何处念平声,用在何处念仄
声。
古音分辨四声读音练习表
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
-
√
﹨
o
-
√
﹨
o
-
√
﹨
o
-
√
﹨
o
东 董 冻 笃 同 动 洞 独 空 孔 控 哭 蒙 蠓 梦 木
隆 拢 弄 陆 钟 肿 种 烛 松 悚 宋 粟 容 拥 用 浴
江 讲 绛 觉 知 指 志 质 时 氏 侍 日 诗 矢 势 失
医 矣 意 一 基 几 记 吉 私 史 肆 率 离 里 利 律
微 尾 未 物 非 诽 沸 弗 鱼 禦 御 月 渠 拒 讵 掘
居 举 锯 厥 枯 苦 库 阔 途 杜 度 夺 吴 午 护 活
孤 古 故 割 西 洗 细 膝 梨 礼 例 栗 迷 米 谜 密
佳 解 戒 黠 排 摆 败 拔 哀 亥 爱 曷 该 改 盖 葛
台 怠 队 夺 真 轸 震 质 申 笋 舜 室 仁 忍 润 术
因 引 因 乙 旬 尽 殉 疾 文 吻 问 物 分 粉 粪 拂
元 阮 愿 月 翻 反 贩 发 烦 晚 万 伐 干 澣 旰 割
丸 缓 换 活 滩 坦 叹 脱 删 潜 疝 瑟 间 简 涧 吉
先 铣 霰 屑 笺 剪 箭 节 钱 践 贱 绝 船 篆 膳 舌
坚 茧 见 洁 萧 小 笑 削 辽 了 料 略 腰 杳 要 约
交 狡 校 脚 高 槁 诰 阁 遭 早 灶 作 桃 稻 盗 铎
歌 哿 个 骨 科 可 课 窟 麻 马 禡 陌 牙 雅 夏 译
巴 把 霸 伯 阳 养 漾 药 张 涨 帐 酌 长 丈 让 若
将 奖 酱 雀 香 享 饷 谑 央 痒 恙 约 良 两 亮 略
情 静 净 夕 惊 颈 敬 戟 莺 影 映 益 丁 顶 钉 滴
蒸 拯 证 职 尤 有 宥 亦 仇 受 授 石 邹 酒 奏 责
金 锦 禁 急 阴 饮 萌 邑 含 暗 憾 盍 甘 敢 绀 鸽
盐 琰 艳 叶 奁 脸 敛 猎 咸 豏 陷 洽 缄 减 鑑 甲
笃du。厥jue。黠xia。 谑xue。戟ji。咸xian。笋sun。豏xian。舜shun。
曷he。瑟se。盍he。渠qu。铎duo。
三、用韵
格律诗是以平水韵为准,可以查看“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谱,或诗集、字典附录的“诗
韵举要”。绝诗韵脚押在第二、第四句末,律诗韵脚押在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末,首
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时称为衬韵。
格律诗用韵都是押“平韵”,而且要一韵到底,就是押同一韵目的字。衬韵可取用邻韵。 所
谓押韵就是用音素相同或相近的字(同一韵目),以期悦耳动听。按平水韵有106韵,分30
平声韵,29上声韵,30去声韵,17入声韵。
四、节奏
平仄节奏
不同的声音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就形成节奏。汉语语音基本分平坦(平)和不平坦(仄)的
声音,而格律诗节奏定下平仄声以“相同”“相反”规律交替出现。因此格律诗的基本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类推),也就是说:第二字音和第一字音相同,第三字音和
第二字音相反,第四音字和第三字音相同,第五字音和第四字音相反,第六字音和第五字
音相同,第七字音和第六字音相反……(类推)。
诵读节奏
汉语每一个字都有一个读音,念起来时多数是二个字连念成一节,也有一个字独念成一节。
这种念法的重复交替出现,就形成格律诗的节奏。格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五言的节奏是二、
二、一(床前、明月、光)或二、一、二(举头、望、明月),七言的节奏是二、二、二、
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或二、二、一、二(醉卧、沙场、君、莫笑)。如果念快了,
那么五言稍顿处必在第二字,其节奏变成二、三(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七
言稍顿处必在第四字,其节奏变成四、三(葡萄美酒、夜光杯)(醉卧沙场、君莫笑)。
律诗中的对仗,要求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还要求诵读节奏相称。
五、声律
声律指诗词的声韵格律。汉语平上去入四声读音形成强弱、高低、长短的声音,这些声音
的谐调,符合节奏要求加上押韵,使格律诗富于音乐感,含声律美。
声音谐调与否,主要念起来是否流畅不拗口。譬如“体坛竞赛强高快”,后三字是一、一、
一句,违背格律节奏,并连念起来变得拗口不顺耳,就表示声音不谐调,也就失掉了音乐
感。 声律美跟作者的“语感”是分不开的, 并非符合平仄就无瑕。
六、对仗
律诗分八句,每二句组成一个“联”,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
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也就是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
每一联的前句叫“出句”,后句叫“对句”。
对仗是指平仄要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词类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
词对副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介词对介词等。另外节
奏要相称,譬如上联末是1、2句(奔大道),下联末也应该1、2句(沐春风),不可对2、
1句(夕阳红)。
对仗有三种写法: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就是同类对,上下联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
互为补充。譬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就是反类对,上下联内容基本
相反,互为映衬,互为对比。譬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就是流水对,
上下联内容概括一个意思,紧相衔接,联贯而下。譬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天。
工对是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如 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海楼。”“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元稹<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马”“雨”“水”
和“花”“露”“衣”,名词对名词。
意对就是不讲究工对,只求意义相应相成、意义相连贯,也称串对或流水对。如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借对是一种对仗手法。譬如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
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鉴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是平常
的意思;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常,故借来对数目。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借“沧”为“苍”与“蓝”相对。
七、格式
格律诗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类。格律诗中首句第二字是平声叫“平起”,首句第二字
是仄声叫“仄起”。格律诗中首句句末有押韵叫“入韵式”,首句句末没有押韵叫“不入韵式”。
如此一来可分为:平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四式。由四
类四式混合演成十六种格式。
此十六种格式,不需要死背,只要明白它的规则原理,马上就能排出来。
㈠ 我们知道格律诗的基本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㈡ 四句绝诗排列程序是正、反、粘、返。也就是说第二句与第 一句基本相反(反),
第三句与第二句基本相同(粘),第四句与第三句基本相反,还原与第一句相应(返)。
~ 变成七绝的基本排列是:(五绝则只是每句前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