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与重要性

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生态平衡以

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

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因此,进行土壤环境质量

监测与评价成为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与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通常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野外调查包括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标本记录。室内分析

则通过实验室测试手段,对土壤样品中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等指

标进行测定与分析,以获得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估。

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指标

(1)土壤污染物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2)土壤理化指标: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土

壤容重等。

(3)土壤生物学指标: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

呼吸等。

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1)数据归一化处理:对采集到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进行指标间的比较与评价。

(2)指标加权与综合评价: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与风险分级: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4)监测报告与建议:撰写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善与保护建议。

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科学决策支持:为农业生产、土地整治和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决策支持。

(2)环境管理与治理: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确保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

(3)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农业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公众健康保护:及时发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6.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1)指标体系的完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提高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2)技术手段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积极采用

新技术手段来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效率与准确性。

(3)政策法规的支持: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经费与技术支持,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土

壤环境质量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壤环境管理与治理,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保护的目标。然而,未来仍需要不断

完善相关指标、创新监测手段,并加强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应对不断

变化的土壤环境质量挑战。

土壤监测标准及指标

土壤监测标准及指标 第一部分:引言(100字)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 到作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净化能力。所以,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 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土壤监测标准及指标,以及其对农业和环境保 护的意义。 第二部分:土壤监测的意义(200字) 土壤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质量状态和特征,及时发现和解决 土壤污染问题,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通过监测,我们可以评估土壤 的肥力状况、理化性质、污染程度等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土壤监测还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有利 于防止土壤污染扩散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三部分:国家土壤监测标准(300字) 我国在土壤监测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和《土壤监测技术规范》(HJ 350-200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土壤中不同污染物的容许标准,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则明确了土 壤监测的方法、样品采集、分析等具体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土壤监测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和可比性。 第四部分:土壤监测指标(300字) 土壤监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

土壤污染物及其来源等。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肥力主要指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可利用的养分量,如氮、磷、钾等。土壤污染物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 第五部分:土壤监测的程序和方法(200字) 土壤监测的程序包括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评价等环节。在野外调查中,需要根据监测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监测点位,并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土壤采样。采样应遵循一定的规范,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实验室分析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土壤中各种指标的含量和浓度。结果评价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土壤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第六部分:结论(100字) 土壤监测标准及指标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土壤监测标准为土壤监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和可比性。土壤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物等方面的指标,全面评估土壤的质量和特征。通过土壤监测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与重要性 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生态平衡以 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 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因此,进行土壤环境质量 监测与评价成为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与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通常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野外调查包括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标本记录。室内分析 则通过实验室测试手段,对土壤样品中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等指 标进行测定与分析,以获得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估。 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指标 (1)土壤污染物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2)土壤理化指标: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土 壤容重等。 (3)土壤生物学指标: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 呼吸等。 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1)数据归一化处理:对采集到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进行指标间的比较与评价。 (2)指标加权与综合评价: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与风险分级: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4)监测报告与建议:撰写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善与保护建议。 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科学决策支持:为农业生产、土地整治和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决策支持。 (2)环境管理与治理: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确保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 (3)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农业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公众健康保护:及时发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6.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1)指标体系的完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提高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关注。土壤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 类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成为一项重要而紧 迫的任务。 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掌握土壤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土壤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 (1)采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首要任务是采样,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采样时要根据监测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固定位置 采样法、随机采样法等。同时,还需要注意采样工具的无污染性,避 免对土壤样品产生二次污染。 (2)分析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需要测定多种指标,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机 物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实验 室测试。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确保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对于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为了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常 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固体颗粒大小、土壤水分 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等。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壤的质量 状况,帮助评价土壤的适宜性以及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影响。 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等方式,对土壤质量 进行初步判断。例如,黑色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是良好的农田土壤,而红色土壤可能含有较多的铁氧化物,土壤质量较差。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定量指标,结合评价模型对土壤质量进 行综合评价。常用的评价模型有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 评价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得出土壤环境质量的 定量评价结果。 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应用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应用广泛,涉及农业、环境保护、城市 规划等领域。监测与评价结果可以为农田土壤改良提供依据,指导农 业生产;对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和环境风险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监测结果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 概述 土壤环境质量对农用地的土壤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标准,并介绍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 监测范围和内容 •土壤采样点选择:参照农用地类型和分布情况,在不同地理区域设置土壤采样点。 监测指标 1.重金属含量监测: –铅(Pb) –镉(Cd) –汞(Hg) –铬(Cr) 2.有机污染物监测: –农药残留 –多环芳烃(PAH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3.pH值、土壤湿度和有机质含量监测。 评价标准 基于土壤监测指标结果,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程度。评价标准应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与国家相关标准相一致。

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措施 基于评价结果的土地调整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对农用地进行分类,指导土地调整和合理规划。对于高风险区域,应限制或禁止农业生产活动。 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 1.精确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科学施用合适的化肥种类和用量,避免土壤 污染和养分浪费。 2.农药科学使用:控制农药使用量和频次,遵守使用规定,选择环境友好型农 药。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农用地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1.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如梯田、小型堰塘等。 2. 合理排水,避免积水导致土壤侵蚀。 3. 种植覆盖作物,如绿肥、禾草等,以减少水土流失。 4. 控制过度放牧,避免土壤压实和植被破坏。 土壤修复和治理技术 对于受污染的土壤,可使用土壤修复和治理技术进行处理,包括: 1.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或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2. 物理修复:利用土壤通气、水分调控等措施恢复土壤结构和功能。 3. 化学修复:利用化学物质来清除或转化污染物。 结论 土壤环境质量对农用地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监测和评价标准,采取适当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措施,可以保障土壤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一、引言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壤环 境质量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的 生活环境的健康,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必不 可少的。本文将就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意义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评估土壤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维 护土壤的生态功能,保护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 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反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状态,包括土壤 质地、颜色、有机质含量、pH、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 标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透水性、保水性等情况。 2. 土壤污染物指标 土壤污染物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重金属、有机污 染物、农药残留等。不同污染物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以保障土壤环境的安全。 3. 土壤生物学指标

土壤生物学指标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动物和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力,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四、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制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需要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临界值或限量标准。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临界值。 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需要遵循科学、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评价结果应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参与。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土壤管理、土壤保护和土壤治理的参考,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挑战和展望 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标准化、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未来,应加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结论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引言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因此,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土壤资源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二、土壤采样与分析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壤采样与分析。采样时应根据具体评价目的和研究区域的特点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有固定面积采样法、网格采样法和随机采样法等。采样后,需进行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多个指标的分析,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三、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确定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既能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又能揭示出具体污染源的影响。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等。可以根据评价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评价。

四、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单因子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是根据某一指标的标准,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常用的单因子评价法有质量评价法、污染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等。质量评价法是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优、良、中、差和劣五个等级,根据指标的测定值判断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污染指数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污染指数,综合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富集系数法是通过比较土壤中某种污染物的含量与天然背景值的比值,判断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 2.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来代表原始指标,从而实现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将各指标的数据序列进行关联分析,计算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从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评价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与权重相乘,得出模糊综合评价值,从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对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应结合具体的评价目的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和受到的污染程度,为制定土壤保护和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和对环境质量的 影响程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采集 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是通过对土壤中元素的 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该方法以元素的地球 化学背景值为参照,确定元素的超标浓度,从而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常 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富集 系数法、污染指数法等。 2.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价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程度。常用的 评价指标包括微生物群落结构、呼吸活性、酶活性等。评价方法包括磷酸 盐络合物酶活性法、碳酸酺酶活性法等。 3.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土壤中有害物质 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和脆弱性的方法。通过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种类、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生态风险程度。常用的评 价指标包括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风险背景值等,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系数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 4.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质量评价是评价土壤作为农田、园林等利 用的基础能力和适宜程度的方法。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状况、水分 保持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价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常用的评价指标

包括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PH值等,评价方法包括等级评价法、综 合评价法等。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土壤微生 物评价、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壤质量评价等多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一、引言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和质量。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目的是确保农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进行探讨。 二、农田环境质量监测 1. 农田环境监测内容 农田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土壤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农药残留等方面。其中,土壤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含量等具体指标。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矿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水质污染物的浓度等指标。此外,空气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等指标。 2. 农田环境监测方法 农田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两种。野外调查是通过实地采集农田土壤、水和空气等样品,运用现场测试和样品分析的方法,获得农田环境质量的数据。室内分析则是在实验室中利用仪器和设备,对采集到的农田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生物学分析等。 3. 农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农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农田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指标体系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科学性是指指标体系的设定应符合环境科学原理和农业发展需要。可操作性是指指标体系的指标应具备明确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便于实际操作。综合性是指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农田土壤、水和空气等多个方面的参数,全面评价农田环境质量。

三、农田环境质量评估 1. 农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农田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 估是通过对农田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综合考虑农田土壤、水和空气 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得出对农田环境质量的定性判断。定量评估则是 将农田环境监测数据转化为数值,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评价农田 环境质量。 2. 农田环境质量评估标准 农田环境质量评估标准是评价农田环境质量的判断依据。评估标准应 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 全和质量,评估标准应设置合理的阈值,超过阈值则表示农田环境质 量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3. 农田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应用 农田环境质量评估结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 结果可以为农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比如,针对土壤质量较差的农田,可以采取土地改良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其次,评估结果可以为环 境监管提供参考。当农田环境质量超出评估标准时,相关部门可以采 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防止农田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最后,评估结果 还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农田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可以帮助 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农药使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科学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指标 体系,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并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农业管理和环境监管,能够有效保护农田环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断加强农田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对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有 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壤污染的检测与评估方法

土壤污染的检测与评估方法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 的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效地检测和评估土壤污染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污染的检测与评估方法,并分点进行阐述。 一、现场调查和采样 1.确定研究区域:选择可能存在污染的地区,包括工业区、垃圾填埋场附近等地。 2.现场调查:了解土壤使用历史和周围环境信息,包括潜在的污染源以及周边 水体、植被情况。 3.采样方法: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选择不同深度和距离的样点进行采样。常用 的采样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和室内采样。 二、土壤样品处理和分析 1.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在避光、避热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切割等。 2.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壤质地、土壤颜色、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3.污染物检测:使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包括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三、土壤污染程度评估 1.污染物标准比对:将检测结果与相关的土壤污染物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土壤 污染的程度。

2.风险评估: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和土壤环境条件,评估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 生态系统的风险。 四、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治理:通过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土壤继续污染。 2.修复技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包括土壤 剥离、渗透气、生物降解等。 3.管理措施:建立土壤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提高 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五、国内外案例分析 1.国内案例:对中国境内的土壤污染案例进行分析,了解污染源、污染程度以 及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 2.国外案例: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国外的土壤污染案例,探讨其治理措施的 有效性。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的检测与评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 土壤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土壤样品处理和分析、污染程度评估以及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并能够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工作,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支持。 二、课程大纲: 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和意义 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危害性 4.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6. 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和标准 7. 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 8.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和意义,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危害性,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和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

系统地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进行实地采样和实验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操作: 本课程设置多个实验操作环节,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土壤污染物分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际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评分和考试成绩。平时评分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小论文。考试成绩主要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以及能否独立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能力。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周欣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周欣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部门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管理,近年来,场地和土壤污染的评价和恢复逐渐成为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对于土壤的环境质量,需要规范监测技术,及时更新土壤修复的理论和技术要求,以稳定土壤整体质量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土壤污染的判定和评价,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仅供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质量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壤资源,近年来,土壤问题受到了很多关注,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研究,出现了如污染场地和土壤勘察与修复工程等相关行业,但是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加上土壤污染规模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大大增加,尽管近年来土壤修复工程发展迅速,但是土壤监测技术规范还不够完善,需要引起重视。 想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效率必须了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与内容 1.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 想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效率,就必须规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规范与评价体系,就土木工程而言,污染土壤主要是指被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受到各部分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污染土壤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规范土壤的管理,中国环保部门已颁布了多项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不过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壤质量管理的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和研究,对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标准而言,还存在很多不足,评估土壤污染程度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工作时,首先必须检查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确定土壤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含量符合环境质量要求,可以给出评价结论,结束评价工作即可。如果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不符合土壤质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报告土壤质量标准,研究污染土壤的处理,回收和利用。 二、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等级划分与质量控制 2.1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等级划分 土壤污染程度主要指的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对土壤组成和土壤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程度,不仅指土壤成分和结构的变化程度,还指土壤强度,变形,渗透,pH值等的变化程度,对于农业用地,必须集中精力评估土壤的化学成分,对于耕地,必须注重土壤强度,变形等。在确定土壤污染程度时,必须首先计算每种污染物引起的土壤成分的结构和各种性质指标的变化程度,然后分别计算每个指标的变化率的平均值,再计算每个指标的平均变化率的加权平均值。 2.2对土壤环境的准确度进行监测 精度监测主要比较和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在检测过程中,分析方法与测量系统之间的随机误差以及系统误差,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是

土壤环境检验流程及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检验流程及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检验流程及评价方法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们的健康,需要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检验的流程和评价方法。 一、土壤环境检验流程 1.筹备阶段:确定检验目的和范围,制定检测方案和计划,安 排人员和设备,准备样品和标准品。 2.采样阶段:根据检测目的和范围,确定采样点位和数量,采 用适当的采样方法和工具进行采样。采样时要避免与污染源接触,避免人为污染。 3.样品处理:将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处理,如去除杂质、 破碎等。根据需要,可对样品进行制备,如干燥、研磨、筛分等。处理后的样品应密封保存,避免样品的污染和破坏。 4.样品分析:对样品进行分析,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生 物分析。化学分析主要检测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物理分析主要测土壤的物理性质,生物分析主要检测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多样性。 5.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对样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含量和指数。可以通过比较检测结果和标准

值,评估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6.评价与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和评价方法,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价,给出评价结论和建议。编写检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检验目的和范围、样品信息、分析方法和结果、评价结论和建议等内容。报告要客观、准确、清晰。 二、土壤环境评价方法 1.单项评价法: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单项评价,判断土壤某一指 标是否符合标准。比较常用的指标有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2.综合评价法:根据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土壤环境的 整体污染状况。常用的方法有指数法和层析法。指数法将各项指标通过统计方法加权求和,得到污染指数,进而评价土壤的污染程度。层析法将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得到土壤样品的层次分布图,从而评价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 3.对照法:将检测结果与相关的环境标准进行对照,判断土壤 是否超出了标准限值。如果超出限值,则视为污染,否则视为合格。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比较容易操作。 4.痕量分析法:使用仪器和方法对土壤中微量、痕量元素进行 定量分析。这些元素通常对土壤环境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 总之,土壤环境检验流程主要包括筹备、采样、样品处理、样

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境质量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污染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 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显得非常重要。 环境质量的监测需要对污染源、污染物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 析研究。污染源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的源头。包括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城市生活垃圾、农业与畜牧业废弃物等。污染物是指那些能够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包括大 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环境 质量的因素,包括气候、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通过对这些因 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科学地评估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是造成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 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是评估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

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及其分布情况。 2. 水环境监测 水污染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水温、pH值等参数。 3. 声环境监测 城市噪声污染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城市噪声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噪声来源、强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噪声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声环境监测项目包括噪声分贝值、声音频率和品质等参数。 4.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污染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土壤 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的生态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常用的土壤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5.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 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为保障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植被覆盖率、水质、空气质量、动植物种群等。 总的来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是科学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 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时了解城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环境污 染的来源和性质,为制定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估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人 民身体健康与安全的必要措施。因此,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提高环保意识,共同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 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我国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及评价

我国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及评价 作者:刘学瑞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20年第3期 刘学瑞 摘要:土壤污染,目前已成为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并列的重要污染之一。针对土壤污染,我国急需加强对土壤环境的调查、监测与评价,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监测体系标准,促进土壤环境良性发展。文章分别从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及评价几方面重点阐述。 关键词: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价 一、我国土壤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峻,从相关部门公布数据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耕地中重金属污染严重,部分抽样粮食Pb、Hg、As、Cd等重金属超标率达到1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土壤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灌溉,造成重金属富集效应凸显;二是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这主要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化学性质畸变,营养元素流失,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影响农业生产;三是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出现明显酸化,土壤空隙度变小,结构板结,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减少土壤动物的丰度,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其他使用功效;四是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产生的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白色污染”,造成有机物、重金属等化学污染,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等,土壤丧失使用功能。 二、我国土壤环境调查监测 (一)土壤环境调查的必要性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过几次全国性的土壤环境调查,调查表明,工矿业、农业、城镇化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这就更需要加大土壤环境调查的频次和深入度,掌握土壤环境现状,指导我国的生产生活活动。同时,土壤污染较水、大气污染更具其特殊性和隐蔽性,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也呈现出更大的艰巨性,这就需要有更详实准确的土壤环境资料作为技术支撑。 (二)土壤环境调查监测的特点 1.土壤污染具有特殊性,监测难度大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富集性和不均匀,造成监测难度大。主要表现为:首先,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类污染物很少能够通过直接的方法察觉,具有隐蔽性;其次,土壤中污染物的流动性和均匀性差,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需要布设的点位和需要采集的样品量也多;最后,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富集于土壤中,但土壤却很难自行消除。 2.污染源头不清,梳理困难 20世纪,我国乡镇工业热潮中涌现出大量小电镀、小熔炼、小化工等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分布广泛,规模不大,生产设备简易且无环保设施,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严重,但我国对污染企业的普查工作较晚,造成污染源头不清,梳理困难。

环境科学中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中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土壤质量评价作为环境科学的重要领域,备受 关注。土壤是地球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支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是许多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因而,建立一套合理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土壤质量评价的意义 土壤质量评价是研究土壤状况、功能、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学科。它是衡量土壤 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土壤、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土壤质量评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 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多,占用了许多耕地,对土地造成损害。通过对土壤质量的评价,可以推动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其次,土壤质量评价可以保障生态安全。土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土壤质量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等生态问题,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壤质量评价可以推进可持续发展。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土壤质量的评价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质量的评价,可以分析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预测土地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更具科学性的发展规划。 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多种,常见的如土壤溶液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 壤养分含量等。其中,土壤溶液pH值是土壤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了 土壤的酸碱程度,是因酸化对土壤产生影响的一种初步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它与土壤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空气渗透性以及土壤的

结构有关。土壤养分含量是青贮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钙等,这些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 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评价两种。实验室分析是对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多种指标来确定土壤质量。现场评价是对土壤质量进行实地检测和评价,它能够反映土壤质量的真实情况。 实验室分析需要使用专门的土壤分析仪器,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验人员的技术支持。而现场评价则相对简单,通过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和仪器,可对现场土壤进行实时检测和评价,比如说现在常用的无人机航拍技术,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总之,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地资源合理化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土壤质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得到升级和完善,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土壤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纳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办法。一、污染指数评价(一)单项污染指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普通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计算公式如下:Pip=Ci/Sip 式中:Pip——土壤中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Ci——调查点位土壤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mg/kg;Sip——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kg,见表8.3。 按照Pip的大小,可将土壤污染程度划分为五级(见表8.4)。(二)综合污染指数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举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举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其表达式:CPI=X·(1+RPE)+Y·DDMB /(Z·DDSB)式中:CPI一一综合污染指数;X、Y—一分离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相对污染当量;DDMB——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式中:N——测定元素的数目;Ci——测定元素i的浓度;Cis——测定元素i的土壤标准值;n——测定元素i的氧化数。对于变价元素,应考虑价态与毒性的关系,在不同价态共存并同时用于评价时,应在计算中注重凹凸毒性价态的互相转换,以体现由价态不同所构成的风险差异性。2.计算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MB )式中:CiB——元素i的背景值;其余符号同上。3.计算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式中:Z——用于评价元素的个数,其余符号的意义同上。用CPI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见表8.5。4.污染表征式中:X一一超过土壤标准的元素数目; a、b、c等——超标污染元素的名称;N——测定元素的数目;CPI——综合污染指数。(三)污染累积指数土壤因为地区背景差异较大, 第1页共3页

尾矿库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尾矿库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防控尾矿库周边土壤污染,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尾矿库原址和周边的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Z/T 0270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三、术语和定义 1.尾矿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2.尾矿库 用以贮存尾矿的场所。 四、工作程序 尾矿库原址和周边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主要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监测,识别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及其含量,评估污染风险,明确需采取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污染识别、布点采样、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等。 五、污染识别 (一)资料收集 收集尾矿库名称、建设时间、运营管理单位、地质、尾矿种类与属性类别、防渗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基本信息,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表)、排放的尾矿水等环境监测报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历年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历年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识别尾矿库原址和周边土壤、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 金矿尾矿库特征污染物至少包括:砷、镉、铜、铅、汞、锌、氰化物。铁矿尾矿库特征污染物至少包括:铁、铜、铅、镍、锰、锌。 (二)现场踏勘 核实已收集资料的准确性,获取资料无法提供的信息。以尾矿库原址为主,包括尾矿库周边1km范围内的敏感受体,周边范围可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进行调整。

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 法 摘要:当前我国如此之快的发展形势,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比如我们赖以的生存的环境遭到了 很严重的破坏,这严重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对这些污染来源及污 染现状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在基于这些事实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保证环境的 治理,把有害物对土壤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值,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人 们生活的正常要求。 关键词:土壤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也始终朝着这个 方向不断努力,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始终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所 面临的比较严峻的考验,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土 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开展经济活动及进行基础设施 建设的过程中,都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土壤环境的污染,直接关乎到国家经济 建设的未来发展、食品安全等。环境污染治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 的监测技术,制定完善的方案。在具体工作当中,要将环境治理的细节落实到每 一项工作中。我们将在本文中深入探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 也对土壤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环境与社会生产和 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土壤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国 家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而土壤环境监测是土壤环境 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充分了解土壤环境污染状况,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非常 紧张,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则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会大幅缩减,而且农作物质量 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作物产量的降低也会对经济发 展产生影响,增加国家对于土壤环境治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土壤环境污染带来 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壤污染环境 监测尤为重要。通过土壤环境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握土壤环境的基本情况,有利 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对土壤环境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 2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和一些其他物质的污染本质不同,该形式具有滞后性和积累性,并 且治理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当前,一些土壤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外也对大气的不利作用产生了很多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土壤的污染进行根本性 分析。 2.1土壤污染的滞后性 土壤在污染时会存在滞后性这一特点,也就是当空气对土壤进行作用后,需 要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把一些有害物质融入土壤之内,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但其只要形成,它的结果就非常的不利。土壤被污染后的监测工作可以直接进行,但其开展起来的困难非常大。一般,对于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分为对其成形和发 展的监测两部分。我们在进行土壤监测的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生长作物进行一些分析,把握它们的发展形势,从根本上找出这些污染物质的来源。另外,考虑到土 壤在污染形成过程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才发现问题,所 以人们对这方面的考虑不能达到根本重视,严重造成了环境根本治理的工作力度 不够,从而为人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2.2土壤污染的积累性 土壤环境污染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有较大的不同,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具有 迁移性,而土壤污染不具备这种特性。土壤一旦污染,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其内在 结构,因其不具备迁移能力与自洁能力,使土壤污染的治理难度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