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绪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

4、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A.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D.E.

3、C.D.E.

4、A.C.

5、A.B.C.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

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4、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6、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7、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时间的特点是()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9、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B.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

C.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

D.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

10、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A.客观辩证法

B.主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3 .规律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E.偶然性

4 实践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有用性

C.创造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2、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A.

7、D.

8、B.

9、C.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C.D.E.

3、A.B.C.D.

4、A.C.D.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

个是派生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最科学的表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B.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

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普通联系规律

C.永恒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

4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5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1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 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

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B.

5、B.

6、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A.B.C.D.

3、B.D.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其他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答: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单方面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这一原理的内容: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第二,质变是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前进,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急躁冒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反会欲速则不达。当然也要注意克服僵化保守思想,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

书本知识是次要的 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社会历史性活动

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7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 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3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

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简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A.

5、A.

6、C.

7、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E.

3、A.B.C.E.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简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答:(1)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客观的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客观真理,就是承认绝对真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的,认识第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正确反映,从认识广度上看,是有限的,承认认识有待于扩展,就承认了相对真理。第二,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从认识深度上看,是有限的,是近似正确的反映。承认认识有待于向纵深发展,就承认了相对真理。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3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4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6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8 社会改革是()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C.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D.

3、B.

4、C.

5、C.

6、B.

7、C.

8、C.

9、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E.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的规定性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说,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又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2、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各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

(3)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

A.供人们使用的劳动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供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D.可用货币购买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交换的原则是()

A.公平原则

B.平等原则

C.等价原则

D.赢利原则

3、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B.商品价值围绕商品价格波动

C.商品价格决定商品价值

D.商品价格等于商品价值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社会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阶级的形成

E.国家的形成

2、商品的二重性是指()

A.使用价值

B.可以交换

C.可以出售

D.可以购买

E.价值

3、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E.重复劳动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2、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E.

3、A.B.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答:第一,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答: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答:(1)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相比,主要有下列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达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乱,保持社会稳定,先后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仅限不断加强。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影响日益扩大。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B.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E. 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E.高度统一原则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公正

B.平等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作主

4、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C.休闲的手段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5、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6、必然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圣西门

B.黑格尔

C.欧文

D.费尔巴哈

E.傅立叶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劳动成为纯粹娱乐手段

E.

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2、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简述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参看教材第222-227页)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A.

6、A.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E.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答: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权,广大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从这个意义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当做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来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

2、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根据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概括: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以平均每年增长10的速度高速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实践,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简述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参看教材第222-227页)

答:共产主义基本特征是: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