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形态基础知识及测量数据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玉米的形态特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它所具有的形态特征是研究者们在探索其生长过程和生理机制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玉米的形态特征是指植株的外部表现,包括植株的形状、叶片的生长情况、茎秆的结构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为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首先,就玉米植株的整体形态来说,它通常呈现为直立的草本植物,株高约2米左右。
在幼苗期,玉米植株呈线形,随着生长逐渐展开,形成较为宽大的叶片。
玉米的叶片呈带状,具有平行脉,叶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叶片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在叶腋处会长出玉米穗,其中包含了玉米粒。
其次,玉米的茎秆也是其形态特征之一。
玉米的茎秆呈空心的圆柱形,质地柔软但韧性较强,可以支撑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玉米茎秆上会生长出许多细小的根须,这些根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为植株提供所需的营养。
此外,玉米的根系也是其形态特征中的重要部分。
玉米的根系为须根系统,主根较短,侧生各向同性的细根,根系发达且呈现出繁茂的状态。
玉米的根系可以深入土壤中,吸收地下的水分和养分,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除了上述的形态特征外,玉米的花期和结果期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玉米的花序位于茎的顶端,每个花序中含有多个雌雄同体的小花。
玉米的雌雄花分开生长,雄花位于雌花的上方。
在雄花授粉后,玉米的果实会逐渐膨大并形成玉米粒。
玉米粒的颜色通常为黄色,个体大小不一,质地坚实。
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性。
通过了解玉米植株的外部表现,我们可以为其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为玉米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玉米的形态特征是研究者们在探索其生长过程和生理机制时必须要深入了解的一个方面。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实验十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一、目的1、了解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2、识别各玉米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子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玉米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
解剖刀、镊子、扩大镜等。
三、内容及方法步骤(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玉米为禾本科(Gv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各为Zea Mays.L。
该属栽培的只有玉米一个种。
各部分的特征如下:1、根:玉米为发达的须根系。
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生根:种子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一条幼根,称为初生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又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两者合称初生根。
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
(2)次生根:三叶期后至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生的根系。
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
(3)支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生的2—3层根系。
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茎:直立,较粗,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茎秆由若干节组成,一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生。
每节生一片叶子,节与节之间为节间。
玉米主茎各节均有一个腋芽。
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自己的根系。
生长良好的大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
一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玉米叶片数与茎节数相同。
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构成。
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无),叶片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
一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大。
叶舌膜质,着生于鞘与叶片交接处。
4、花序:玉米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
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而变化。
主轴着生4—11行成小穗,分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成对的小穗,一为有柄位于上方,一为无柄位于下方。
每一小穗颖片中包有两朵雄花。
每雄花由内、外颖、浆片,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
实验3 玉米植株形态观察及类型识别一、实验目的1.认识玉米形态,掌握形态特征。
2.识别玉米类型,掌握类型特点。
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1)玉米八大类型干制标本。
(2)玉米八大类型的果穗、籽粒标本。
(3)标本区玉米植株。
2.用具:钢卷尺、玻璃杯、放大镜、剪刀、镊子、锹、小铲三、内容说明(一)玉米植株形态玉米的器官有根、茎、叶、雄穗、雌穗等。
1.根玉米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
又称初生根、种子根。
种子萌发时初生胚根先露出。
约1~3d后,在盾片节的上面,中胚轴的基部又长出3~7条次生胚根,因是从种子内长出的,因而与初生胚根统称为初生根(或种子根)。
(2)节根。
又称次生根。
一般有7~9层,有的10层以上,地下一般5~6层。
一般幼苗长出3~4片叶时,地下茎节长出第一层次生根,以后随着叶片出现,茎节形成,由下而上陆续环生一层层次生根。
(3)支持根。
拔节后在近地面1—3个茎节上长出几层支持根,又称气生根。
支持根较粗壮,入土后形成许多分枝,有吸收养分、支持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同时,支持根可直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氢基酸,供地上部生长需要。
2.茎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玉米植株的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渐增长,至穗位附近为最长,然后又有递减的趋势。
叶着生于节上,故叶片数与茎节数一致。
玉米的茎,既是支持和运输器官,也是贮存养分的场所。
茎秆又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可将部分养料转运到籽粒中去。
3.叶玉米叶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规则的互生排列。
全叶由叶鞘、叶片、叶枕、叶舌四部分组成。
叶鞘紧包着节间,可保护茎秆、增强抗倒伏能力。
叶片基部与叶鞘交界处有环状而加厚的叶舌。
叶片着生叶鞘顶部,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叶片边缘呈波状皱褶,有防止风害折断叶片的作用。
4.雄穗属圆锥花序,雄穗由主轴、分枝、小穗、小花组成。
分枝数目因品种而不同,一般15~25个,最多可达40个。
实验十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一、目的1、了解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2、识别各玉米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子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玉米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
解剖刀、镊子、扩大镜等。
三、内容及方法步骤(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玉米为禾本科(Gv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各为Zea Mays.L。
该属栽培的只有玉米一个种。
各部分的特征如下:1、根:玉米为发达的须根系。
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生根:种子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一条幼根,称为初生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又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两者合称初生根。
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
(2)次生根:三叶期后至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生的根系。
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
(3)支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生的2—3层根系。
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茎:直立,较粗,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茎秆由若干节组成,一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生。
每节生一片叶子,节与节之间为节间。
玉米主茎各节均有一个腋芽。
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自己的根系。
生长良好的大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
一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玉米叶片数与茎节数相同。
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构成。
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无),叶片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
一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大。
叶舌膜质,着生于鞘与叶片交接处。
4、花序:玉米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
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而变化。
主轴着生4—11行成小穗,分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成对的小穗,一为有柄位于上方,一为无柄位于下方。
每一小穗颖片中包有两朵雄花。
每雄花由内、外颖、浆片,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
玉米的外形描写一、整体形态玉米植株高大,通常能长到1 3米左右。
它的茎杆直立且粗壮,像一根坚实的柱子,支撑着整个植株。
玉米的叶子宽大而修长,从茎杆上向四周伸展,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宝剑。
叶子边缘呈波浪状,表面有明显的叶脉,这些叶脉如同叶子的骨架,为叶子提供支撑并输送养分。
二、玉米棒1. 形状玉米棒是玉米植株最具特色的部分。
它的形状一般为圆柱状,粗细均匀,长短不一,短的可能只有10厘米左右,长的能达到30 40厘米。
玉米棒的两端略微有些圆润,一端较细,像是一个圆锥体的尖顶;另一端稍粗,不过整体过渡比较自然。
2. 外皮玉米棒外面包裹着层层叠叠的外皮,这些外皮像是玉米的铠甲,保护着里面的玉米粒。
外皮颜色多为淡绿色或者浅黄色,质地比较坚韧,上面还长有细长的绒毛,摸起来有些粗糙。
当玉米成熟时,外皮会逐渐变得干枯,颜色也会变深,从绿色转为黄色或者褐色。
3. 玉米粒玉米粒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玉米棒上,它们整齐有序,就像一排排训练有素的士兵。
玉米粒的形状近似于扁圆形,中间鼓起来,两边微微扁平。
玉米粒的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直径在5 10毫米左右。
玉米粒的颜色丰富多彩,常见的有黄色、白色、紫色,还有一些是杂色的,比如黄白相间或者紫白相间。
每颗玉米粒的表面都十分光滑,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仿佛一颗颗小小的宝石。
玉米粒的顶部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底部则与玉米棒相连,连接的部分比较窄小。
三、玉米须玉米棒的顶端还生长着玉米须,玉米须就像玉米的头发,细长而柔软。
它们的颜色通常为浅黄色或者淡褐色,数量众多,密密麻麻地从玉米棒顶端垂下来。
玉米须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就像玉米棒的呼吸器官,帮助玉米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也在玉米的授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玉米的特征形态早熟禾本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
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
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
雄花花序穗状顶生。
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
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
籽粒可食。
二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对。
所以玉米的列数一般为偶数列。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质地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及糯玉米、甜玉米等。
籽粒顶端凹陷,因籽粒硬淀粉和软淀粉的干燥度不相等而致的。
硬粒玉米含软淀粉少,干燥后顶不凹陷。
粉质玉米主要含软淀粉,粉质,易碾碎。
甜玉米发皱,透明,糖分不转化为淀粉。
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极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软淀粉,加热时细胞内水分膨胀,籽粒爆裂。
用优良自交系杂交可改良玉米类型。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
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做面包。
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玉米饼。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籽粒加工方式有多种︰湿磨法是将籽粒在稀的亚硫酸溶液中浸泡40~60小时;乾磨法是用喷雾或蒸汽使籽粒短期濡湿;发酵法是将淀粉转化为糖,又加酵母使糖转变为酒精。
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
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
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
花为单性,雌雄同株。
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
玉米报告玉米播种1. 玉米品种:郑单958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4. 播种技术:a. 播深:5~6cm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2013年4月23日观察的玉米种子萌发情况6. 玉米发芽率观察: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2.玉米考苗记录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
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1.考查项目: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1.考查项目: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
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玉米测产方法范文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了获得高产和高质量的玉米产量,农民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玉米的产量测算和评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
一、玉米产量和产量测算指标玉米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玉米干重或湿重。
产量测算指标包括:株高、株筋粗细、叶片长度和厚度、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潜力,是测算玉米产量的重要依据。
二、测产方法1.样方法样方法是最常用的测算玉米产量的方法之一、首先,在田地中选择代表性的样方,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选择样方的大小。
然后,在每个样方中测量玉米植株的数量和高度。
在收获时,将每个样方中的玉米收割下来,根据每个样方的玉米总干重或总湿重来计算产量。
2.推算法推算法是根据样方的数据和统计方法来推算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首先,在田地中选择几个代表性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玉米植株的数量和高度。
然后,根据每个样方的玉米植株数和平均植株高度,推算出整个田地的玉米植株数和平均植株高度。
最后,根据每平方米玉米植株数和平均植株高度来计算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3.控制环境法控制环境法是一种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玉米产量测算方法。
首先,在实验室或温室中培育玉米种子,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养殖,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然后,在玉米生长期结束后,测量每个植株的株高、叶片长度和厚度、穗长等指标。
最后,根据这些指标来计算每株的产量,并据此预测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4.活产指标法活产指标法是根据地上生物体的干重或湿重来测算玉米产量的方法。
首先,在田地中选择几个代表性的样方,将每个样方中的玉米收割下来,并将玉米株和穗 separately 在特定的环境中干燥或测量湿重。
然后,根据样方的玉米干重或湿重和每个样方的面积来计算玉米产量。
三、注意事项1.选择代表性的样方是测算玉米产量的关键。
样方应该既有玉米生长好的地方,也有生长差的地方,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田地的情况。
第1篇 一、观察背景 玉米(Zea mays L.),又称玉蜀黍、苞米、棒子等,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为了更好地了解玉米的形态特征,我们于2023年春季对玉米植株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记录。
二、观察地点及时间 观察地点:某农业大学玉米试验田 观察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 三、观察方法 1. 宏观观察:通过肉眼观察玉米植株的整体形态、叶片、叶鞘、茎、穗、根系等。 2. 微观观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玉米叶片、叶鞘、茎、穗等部位的细胞结构。
3. 记录数据: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株高、叶数、穗长、穗行数、籽粒数量、颜色等。
四、观察结果 1. 株高 玉米植株在观察期间从播种到成熟,株高变化较大。播种后约15天,株高为20-30厘米;30天后,株高增长至50-70厘米;50天后,株高达到80-100厘米;至成熟期,株高可达150-180厘米。
2. 叶片 玉米叶片呈条形,长40-60厘米,宽3-4厘米。叶片表面光滑,叶脉明显。叶鞘呈绿色,长20-30厘米,宽1-2厘米。叶片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先端渐尖,边缘全缘。
3. 茎 玉米茎直立,粗壮,直径约1厘米。茎表面光滑,绿色。茎节明显,节间长度约5-10厘米。茎的节上着生叶鞘和叶片。
4. 穗 玉米穗为顶生圆锥形,长20-30厘米,直径5-8厘米。穗轴绿色,坚硬。穗轴上着生多数小穗,每个小穗含有一个籽粒。籽粒呈黄色,扁平,长5-6毫米,宽2-3毫米。
5. 根系 玉米根系为须根系,主根明显,侧根发达。主根长约20-30厘米,直径约0.5厘米。侧根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0.2厘米。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
6. 细胞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玉米叶片、叶鞘、茎、穗等部位的细胞结构如下: (1)叶片:叶片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较浓。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
玉米形态基础知识及相关测量数据解读
背景:
最近我们测量玉米 “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茎粗、
株距、行距、亩株数”, 得到一些测量数据;但目前通过我
们眼观看不出对比明显的示范田块。看不出效果的原因很
多,有种植管理及环境方面原因,有我们知识结构方面的原
因,也有我们实践经验少的原因。最近在清丰、内黄经过邀
请当地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农艺师专家,他们在观察示范田
玉米长势时,却看出了我们服务队看不出的效果。因此,今
天为了使我们能更好的观察出玉米示范田效果,现将清丰、
内黄两位农艺师通过示范田现场“眼观、手摸、测量“等方
面的讲解内容进行整理,以供各服务队现场观察玉米长势及
讲解时做参考。(若有更好经验可以反馈至信息平台,以便
分享)。
另外,望各服务队能利用这次示范田回访机会,通过协
调各方面资源,尽快找当地有经验的专家或农艺师,这一方
面能利用此机会考察农艺师或专家的“能力”,以备公司建
立农化专家数据库,另一方面联合当地专家或农艺师共同开
展农化服务,既能学习他们的经验,这也是公司未来农化服
务的方向之一。因此,望各服务队能通过协调各方面资源,
尽快找当地有经验的专家或农艺师。
一: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功能
(1)玉米根:
玉米根系是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
胚根只有一条,在种子萌动发芽时,首先突破胚根鞘而伸出,亦称初
生胚根。初生胚根伸出后迅速生长,垂直入土。胚根伸出1~3d,在
中胚轴基部,盾片节的上面长出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
2、节根
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基部。着生在地下节上的称为地下节
根(次生根),着生在地上节上的称为地上节根(气生根、支持根、支柱
根)。(每个地方对节根称呼都不同,例如濮阳市清丰县称其为“护根”,
讲解时尽量用用能让当地人听懂的语言。)
根的功能:吸收养分、固定植株
★★我们可以根据“示范田与对照田”玉米根的多少、大小、粗
细等目测对比,来间接分析化肥对玉米根系的影响。一般如果示范田
玉米根系发达,我们可以解读为:示范田所用化肥能让玉米根系发达,
提高其吸收水肥能力,并且支持根越发达越能把玉米固定的更牢,玉
米抗倒性更强。★★
(二) 玉米茎:
玉米茎的功能:茎的功能除了担负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外,茎也是贮藏
养分的器官,后期可将部分前期贮存的养分转运到子粒中去;茎又是
果穗发生和支持器官;茎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当植株倒伏后,它
又能够弯曲向上生长,使植株重新站起来,减少损失。
★★我们可以根据“示范田与对照田”玉米茎粗的测量数据对比,
来间接分析化肥对玉米茎的影响。一般如果示范田玉米茎越粗,我们
可以解读为:示范田所用化肥能让玉米茎秆粗壮,提高玉米抗倒性,
并且,玉米茎越粗,其贮藏、运输水肥能力也更强,会把更多养分运
输到玉米籽粒中。(玉米茎秆就像水管,越粗运输养分能力越强)★
★
(三) 玉米叶及分组:
玉米全株叶片可根据着生节位、特征和生理功能划分为四组;
(1)基部叶组:一般着生在地下稍许伸长的茎节上。叶面积、增
长速度、干物重和光合势均小,功能期短,多无茸毛。本组叶片是从
出苗至拔节期逐渐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根系生
长,故又称为根叶组。
(2)下部叶组 :着生在地面以上的数个茎节上。叶面积、增长速
度、干物重、光合势均迅速增长,功能期长,叶片上有茸毛。本组叶
片是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
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其次满足雄穗生长发育的需要,故又称茎(雄)
叶组。
(3)中部叶组: 着生在果穗节及其上下几个茎节上。叶面积、增
长速度、干物重、光合势均表现大而稳,功能期长。本组叶片是从大
喇叭口期至孕穗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雌穗生
长发育,故又称穗叶组。
(4)上部叶组 :着生在雄穗以下几个茎节上。叶面积、增长速度、
干物重、光合势均逐渐下降,功能期缩短。本组叶片是从孕穗至开花
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子粒生长发育,故又称
为粒叶组。(也有人把玉米雄穗下的第一片叶称为旗叶,旗叶位于最
上部,通风透光良好,若目测示范田旗叶较大,可解读为它会制造更
多光合产物,更利于籽粒养分积累及籽粒灌浆成熟)
★★我们可以根据“示范田与对照田”玉米棒上的叶长、叶宽、
的测量数据对比,以及叶厚(手摸凭主观感觉)、叶色深(目测)等,
来间接分析化肥对玉米叶的影响。一般如果示范田玉米叶越长、越宽、
越厚、色越深,其叶面积也越大,光合作用也就越强。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解读为:示范田所用化肥能让玉米的叶更长、更宽、更厚,
这样叶面积更大,光合作用更强,制造的光合产物会更多的向玉米籽
粒转移,后期籽粒灌浆更好更饱满。★★
备注:由于玉米田土质(偏沙)、施肥习惯(一炮轰)、施肥类型
(小厂家肥)等原因,玉米后期易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如果对照田玉
米下部叶黄化或枯萎等,可以初步断定其肥效不如示范田。
(三) 玉米雌、雄穗:
1、雄穗:
我们可以根据目前“示范田与对照田”玉米雄穗
的大小、雄穗上分支多少、散落花粉多少等进行目测对比,如果玉米
示范田雄穗大,说明化肥肥效足,能提高玉米授粉能力,提高玉米结
实率,减少其空杆现象发生等。
另外,当我们深入田间测量数据时,玉米会被晃动并有花粉落
到身上,而有时示范田散落的花粉会比对照田少,说明示范田玉米授
粉较早,提前灌浆,灌浆时间会比对照田时间长,籽粒养分积累时间
长,籽粒会更饱满。
2、雌穗:
我们可以根据目前“示范田与对照田”玉米雌穗
的大小、长短、粗细等进行目测对比,如果玉米示范田雌穗大,说明
化肥肥效足,能有效满足玉米根系、茎秆、叶片对养分的需求,使玉
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更大等,从而能制造更多养分转移到玉
米棒上。使雌穗更大,籽粒更重。
(四) 玉米株高、穗位高:
如果示范田株高、穗位高均匀(高度大多处于一个水平高度),
说明我们的化肥养分供给均匀,由于株高均匀,利于玉米植株光合作
用及授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