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薄铺装层技术介绍

聚合物薄铺装层技术介绍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一、定义 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即可配制成各种色彩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一、彩色路面工程 1、改性彩色沥青路面:采用改性彩色沥青胶结料、矿物燃料、相同色系的石料、特色添加剂等,经专业设备热拌、摊铺、压实。色彩鲜艳不退,路面经久耐用。 2、高弹性彩色沥青广(操)场:采用特别改性的高弹性彩色沥青胶结料、矿物颜料、特种添加剂、特殊的矿料级配,经专业设备热拌、摊铺、压实。其高弹性来自工程的整体结构而非塑胶工程的表面,是塑胶广(操)场的换代产品。 3、反光彩色沥青路面:在彩色沥青路面施工中,采用专用设备向表层加入反光材料。铺筑的路面在灯光照射下呈现鲜艳的彩色,不仅为夜行提供方便,更是一道独特的夜间风光。 二、彩色沥青材料: 1、改性彩色沥青胶结料。各种不同标号的胶结料供用户选用,也可按用户要求的标号生产胶结料。由专用设备运输,直接与用户的拌和站对接供料。 2、矿物颜料,按用户采购的石料情况,经试验确定颜料用量,可按用户要求提供颜料。 3、热拌彩色沥青混合料:较近距离范围内可由生产基地直接提供热拌料。 三、沥青设备制造 1、各种储量、产量的导热油快热节能沥青库、灌。 2、各种储量、产量的直热式快热节能沥青库、灌。 3、彩色沥青设备;沥青改性、沥青乳化设备;冷、热沥青撒布罐 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性能特点

(1)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2)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褪色、能耐77℃ 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3)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的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4)具有良好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三、彩色沥青与黑色沥青的区别 彩色沥青路面主要是指添加颜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石油树脂(浅色沥青)以及在混合料中添加颜料的沥青路面,彩色沥青所使用的为浅色(或无色)胶结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品种,它是采用现代石油化工产品,如芳香油、聚合物、树脂等调配出与普通沥青性能相当的结合料,再加入某种颜料,使之呈现出某种色彩。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不同类型的色彩,达到要求的美感以及使用功能。而黑色沥青主要使用道路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由于沥青中的所含的沥青质是黑色无定型物质,其含量为2%-15%,所以显现出来的为黑色。

各种聚合物改性剂介绍

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探索道路改性沥青。目前,所使用的改性沥青多为 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剂主要有热塑性橡胶类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橡 胶类丁苯橡胶(SBR)、热塑性树脂类聚乙烯(PE)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 及 废旧橡胶粉等。 SBS 改性沥青以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和回弹性能,应用最为普遍,但改性成 本也较高,一般只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同时,由于SBS 改性沥青是通过搅拌、剪切等物理方法将SBS 分散于沥青中,SBS 与沥青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混溶,而SBS 与沥青之间的密度、 极性、分子量以及溶解度等参数的性质的差异又较大,使得绝大部分SBS 与沥青 热力学不相容,高温储存容易分层变质。需要对其进一步改性以提高相容性和储 存稳定性,这无疑又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 SBR 能够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并以其较为突出的低温延展性在寒区公 路应用最为广泛。而利用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有 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改性沥青用PE 一般是指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而且价格低廉,尤其是利用回收废旧塑料(农用地膜、食品袋等) 改性沥青不仅利于环保,减少“白色污染”,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但PE 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差,需要现配现用,并需要使用昂贵的大型细化分散设备将其送至施工现场,这就造成使用不便并增加额外投入,影响到聚乙 烯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 EV A 和沥青的溶解度参数非常接近,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有效地改 善沥青的高温性能,在改善沥青低温性能方面优于PE。 在聚合物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如热塑性橡胶类SBS、橡胶类SBR、热塑性树 脂类PE、EV A 等都是石油化工产品,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尽,油价不断上涨,势必使得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价格不断上涨,路面造价不断提高。因此,为降低工 程造价,寻找价格相对较低、改性效果较好的新型改性剂成为目前改性沥青的重 要研究方向。 相对于成本较高、改性工艺较为复杂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酸改性沥青具有价 格低廉、加工简单、沥青性能改善明显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酸改性方法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已经用了20 年左右来生产AC-30 和AC-40 沥青。在1992-1993 年,酸改性和酸加聚合物改性沥青在整个美国开始使用。美 国AMAP 在2004-2005 曾对改性沥青做过一项调查,其调查选项是多选,调查 结果显示:SBS 改性的为67%,SB 改性的为48%,SBR 胶乳改性的为39%,其他聚合物改性的为3%,化学改性的(含酸改性)为12%,18%是其他改性。而 其在2005-2006 的调查结果为:SBS 改性的为80%,SB 改性的为45%,SBR 胶乳改性的为45%,其他聚合物(EV A 等)改性的为19%,化学改性的为12%,酸2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探索道路改性沥青。目前,所使用的改性沥青多为 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剂主要有热塑性橡胶类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橡 1改性的为16%,16%是其他改性。 在2004-2005的调查中,化学改性与酸改性是放在一起统计的,而在2005-2006 的调查中,化学改性与酸改性被分开统计,酸改性的比例增加为16%。由此可见,酸改性在美国沥青改性中的使用比例在逐渐提高。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1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材料,因其综合性能优越、成形工艺相对简便以及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因而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然而.高分子材料又有诸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以塑料为例,有许多塑科品种性脆而不耐冲击,有些耐热性差而不能在高温下使用。还有一些新开发的耐高温聚合物又因为加工流动性差而难以成形。再以橡胶为例,提高强度、改善耐老化性能、改善耐油性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诸如此类的同题都要求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用以强化或展现聚合物某些或某一特定性能为目标的工艺方法.通称为聚合物改性(poly-mermodification)。可以说,聚合物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就是在不断对聚合钧进行改性中发展起来的。聚合物改性使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或者被赋予新的功能,进一步拓克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大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工业应用价值。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及纤维增强复合改性、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及其他方法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标如下。

1)功能性使某一聚合物具有特定的功能性,而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如磁性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含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分离膜等。 2)高性能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抗蠕变、硬度和韧性等,获得全面或大部分提高。 3)耐久性使聚合物的某些性能,如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耐药溶剂性、耐应力开裂性、耐气候性等,得到持久的提高或改善。而成为特种高分子材料。 4)加工性许多高性能聚合物,因其熔融温度高,熔体流动性差,难以成形加工,采用改性技术,可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 5)经济性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题下,采用较低廉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与聚合物共混或填充改性,可降低材料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另外采用共混或填充改性手段,还可提高某些一般聚合物的工程特性.如采用聚烯烃与PA、ABS、PC等共混,或玻璃纤维填充PA、PP、PC等就是典型的范例。 2共混改性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产生与发展,与冶金工业的发展颇有相似之处。尽管已经合成的裹台物达到了数千种之多,但能够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只有几百种,而能够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以及广泛应用的只有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 摘要:本文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有溶液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并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有重点的详细介绍了改性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应用 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及化工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限制了聚合物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改善这些表面性质,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很多,本文综述了溶液处理方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方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下面将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方法。 1溶液处理方法 1.1含氟聚合物 PTFE或Teflon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电性能以及抗水气的穿透性,所以在化学和电子工业上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难粘结,所以应用上受到局限。为了提高粘结性能,需对表面进行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通常用钠萘四氢呋哺液溶处理它。此处理液的配制是由1mol 的金属钠(23g)一次加到1mol萘(128g)的四氢呋喃(1L工业纯)中去,在装有搅拌及干燥管的三口瓶中反应2h,直至溶液完全变为暗棕色即成[1]。 将氟聚合物在处理液中浸泡几分钟,取出用丙酮洗涤,除去过量的有机物。然后用蒸馏水洗。除去表面上微量的金属。氟聚合物在处理液中浸泡时,要求体系要密封,否则空气中氧和水能与处理液中络合物反应而大大降低处理液的使用寿命。正常情况处理液贮存有效期为2个月。处理后的Teflon与环氧粘结剂粘结,拉剪强度可达1100~2000PSi。处理过的表面为黑色,处理层厚低于4×10-5mm 时,电子衍射实验表明处理过的材料本体结构没有变化,材料的体电阻、面电阻和介电损耗也没有变化,此方法有三个缺点:一、处理件表面发黑,影响有色导线的着色;二、处理件面电阻在高湿条件下略有下降,三、处理过的黑色表面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粘结性能降低,因此目前都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来处理。 1.2聚烷烯烃 聚乙烯和聚丙烯是这类材料中的大品种,它们表面能低。如聚乙烯表面能只有31×10-7J/cm2。为了提高它们表面活性,有利于粘接,通常需对它们的表面进行改性,其中化学改性方法有用铬酸氧化液处理,此处理液的配方[2]重铬酸钠(或钾)5份,蒸馏水8份,浓硫酸100份,将聚乙烯或聚丙烯室温条件下在处理液中浸泡1~1.5h,66~71℃条件下浸泡1~5min,80~85℃处理几秒钟,此外还有过硫酸铵的氧化处理液[3]。其配方为硫酸铵60~120g,硫酸银(促进剂)0.6g,蒸馏水1000ml,将聚乙烯室温条件下处理20min,70℃处理5min,当用来处理聚丙烯时,处理温度和时间都需增加一些,70℃lh,90℃10min,其中促进剂硫酸银效果不明显,可以去掉,但此处理液有效期短,通常只有lh。这两种处理方法,效果都不错。 1.3聚醚型聚氨酯 Wrobleski D. A.等[4]对聚醚型聚氨酯Tecoflex以化学浸渍和接枝聚合进行表面改性。且用Wilhelmy平衡技术测定接触角,结果表明,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PEG化学浸渍修饰表面,以及用VPHEMA对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及其钠盐(AMPS和NaAMPS)光引发表面接枝。其表面能增大,表面更加亲水。化学浸溃使前进和后退接触角降低20和30~40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一、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拌制 1、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拌制方法与技术要求与普通沥青混凝土基本相同。 2、在生产彩色沥青混凝土之前,应将拌缸清洗干净,胶结料输送管线应另行设置,以防止原有黑色沥青污染。 3、为了不影响COLOURKS SS明色沥青的使用品质,在施工拌和之前,当储藏天数小于7天时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40-150℃,当储藏天数大于7天时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00-120℃或者常温,把胶结料冷却硬化到常温,用燃烧器再加热时,为了防止胶结料局部受热,到储藏胶结料的一半溶解之前,请采用间隔时间方式进行加热。(例如:2小时升温,1小时灭火)。 4、彩色沥青胶结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 135℃及 175℃条件下测定粘度-温度曲线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以下范围选择:COLOURKS SS-Ⅰ彩色沥青胶结料加热温度 150~160℃,石料加热温度 170~180℃,拌和温度160~175℃,出料温度 155~165℃,摊铺温度不低于145℃,初压温度135~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85℃。COLOURKSSS-II彩色沥青胶结料加热温度 160~170℃,石料加热温度 175~185℃,拌和温度170~180℃,出料温度 165~175℃,摊铺温度不低于155℃,初压温度155~165℃,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90℃。 5、为使颜料分布均匀,应合理确定拌和时间。拌和时间一般要比普通沥青混凝土增加10~15s。 6、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和拌和时间。每盘料拌和温度差异小于5℃,拌和时间差异小于3s。 二、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1、宜采用大吨位运料车,同时注意保温,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2、车辆事先应擦洗干净,避免原料黑色沥青混合料的污染。不能喷涂乳化沥青隔离油,而应采用菜仔油、豆油等食用油或由彩色沥青结合料配制而成的乳化沥青、稀释沥青。 三、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 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应满足普通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外,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摊铺之前应将摊铺机清理干净,防止原有黑色沥青的污染。 2、彩色铺面的下承面应清洁平整,摊铺彩色沥青混凝土前洒布浅色胶结料配制的稀释油作为粘层油。 3、在摊铺过程中如有严重污染、离析、色彩差异较大的混合料,应清除。 4、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 140~150℃,初压温度 135~145℃,终压温度不小于80℃。 5、采用 10~12 T 光轮压路机压实,碾压前将压路机光轮擦洗干净。 四、开放交通 1、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 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凝土温度。 2、施工后通车前注意防止泥土、杂物等污染。如有发生,应立即清除。施工后宜封闭交通 2~6h,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

聚合物改性总结

零、绪论 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 所谓的聚合物改性,突出在一个改字。改就是要扬长补短,要发扬和保留聚合物原有的优势,抑制和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赋予聚合物新的性能。 聚合物改性的三个主要目的: ①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赋予聚合物某些高新的性能与功能 ②改善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性能 ③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 总之,聚合物改性就是要在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与生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聚合物改性的意义: 1.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困难(已开发的品种数以万计,工业化的三百余种。资源限制、开发费用、环境污染) 2.使用性能的多样化、复杂化,要求材料有多种性能及功能,单一聚合物难以实现。 3.聚合物改性科学应运而生——获取新性能聚合物的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聚合物改性发展概况 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942年,采用机械熔融共混法将NBR掺和于PVC之中,制成了分散均匀的共混物。这是第一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 1948年,HIPS 1948年,机械共混法ABS问世,聚合物共混工艺获得重大进展。 二者可称为高分子合金系统研究开发的起点。 1942年,制成了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商品名为“Styralloy”,首先使用了聚合物合金这一名称。1960年,建立了IPN的概念,开始了一类新型聚合物共混物的发展。IPN已成为共混与复合领域一个独立的重要分支。 1965年,Kato研究成功OsO4电镜染色技术,使得可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共混物的形态,这一实验技术大大促进了聚合物改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堪称聚合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65年,热塑弹性体SBS、SIS问世,并用相畴(domain)理论加以解释。制得了在室温下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塑料加工温度下可进行加工的新型材料,聚合物改性理论也获得重要进展。 一、共混 1.共混改性:①化学共混、物理共混、物理化学共混 物理共混(blend)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简单的机械共混; 物理/化学共混(就是通常所称的反应共混)是在物理共混的过程中兼有化学反应,可附属于物理共混; 化学共混则包括了接枝、嵌段共聚及聚合物互穿网络(IPN)等,已超出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的范畴,而应列入聚合物化学改性的领域了。 ②根据物料形态分类: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 熔融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优点:①原料准备操作简单。②熔融时,扩散对流作用激化,强剪切分散作用,相畴较小。③强剪切及热的作用下,产生一定数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促进体系相容性。 溶液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 乳液共混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的方法。

高分子聚合物的表征方法及常用设备

高分子聚合物的表征方法及常用设备 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形貌分为微观结构形貌和宏观结构形貌。微观结构形貌指的是高分子聚合物在微观尺度上的聚集状态,如晶态,液晶态或无序态(液态),以及晶体尺寸、纳米尺度相分散的均匀程度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的微观结构状态决定了其宏观上的力学、物理性质,并进而限定了其应用场合和范围。宏观结构形貌是指在宏观或亚微观尺度上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断面的形态,以及所含微孔(缺陷)的分布状况。观察固体聚合物表面、断面及内部的微相分离结构,微孔及缺欠的分布,晶体尺寸、性状及分布,以及纳米尺度相分散的均匀程度等形貌特点,将为我们改进聚合物的加工制备条件,共混组份的选择,材料性能的优化提供数据。 高分子聚合物结构形貌的表征方法及设备包括: 1.偏光显微镜(PLM) 利用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光学性质特点,可以用偏光显微镜观测不同高分子液晶,由液晶的织构图象定性判断高分子液晶的类型。 2.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可以观测高分子聚合物表面的亚微观结构,确定高分子聚合物内和微小缺陷。体视光学显微镜通常被用于观测高分子聚合物体表面、断面的结构特征,为优化生产过程,进行损伤失效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 3、体视显微镜 使用体视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在取样时不得将进一步的损伤引入受观测的样品。使用金相显微镜时,受测样品需要首先在模具中固定,然后用树脂浇铸成圆柱形试样。圆柱的地面为受测面。受测面在打磨、抛光成镜面后放置于金相显微镜上。高分子聚合物亚微观结构形貌的清晰度取决于受测面抛光的质量。 4.X射线衍射 利用X射线的广角或小角度衍射可以获取高分子聚合物的晶态和液晶态组织结构信息。有关内容参见高分子聚合物的晶态和高分子聚合物液晶态栏目。 5.扫描电镜(SEM) 扫描电镜用电子束扫描聚合物表面或断面,在阴极射线管上(CRT)产生被测物表面的影像。对导电性样品,可用导电胶将其粘在铜或铝的样品座上,直接观察测量的表面;对绝缘性样品需要事先对其表面喷镀导电层(金、银或炭)。 用SEM可以观察聚合物表面形态;聚合物多相体系填充体系表面的相分离尺寸及相分离图案形状;聚合物断面的断裂特征;纳米材料断面中纳米尺度分散相的尺寸及均匀程度等有关信息。 6.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镜可以用来表征聚合物内部结构的形貌。将待测聚合物样品分别用悬浮液法,喷物法,超声波分散法等均匀分散到样品支撑膜表面制膜;或用超薄切片机将高分子聚合物的固态样样品切成50nm薄的试样。把制备好的试样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托架上,用TEM可观察样品的结构。利用TEM可以观测高分子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形状,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要求

我们常常在沥青路面你上行走,包括景区常简单彩色沥青。这些路面的铺设都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尤其是彩色沥青路面。 一、路面色彩设计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功能设计和色彩设计。 2、彩色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作为表面功能层,其以下路面结构应由普通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 3、彩色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应根据集料公称最大粒径设计,彩色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彩色开级配沥青磨耗层路面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4、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指标、路面结构层的计算、路面设计参数、材料设计参数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的有关规定。 二、功能设计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性能要求,并应具有抗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的能力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2、彩色沥青混合料类型应符合。非机动车道路面混合料宜选择5型或10型彩色密级配沥青混合料、10型彩色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混合料等。机动车道路面混合料宜选择13型彩色密级配沥青混合料、13型彩色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混合料等。 三、彩色沥青混凝土压痕路面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彩色沥青混凝土压痕路面应美观、醒目,并具有抗滑、耐久的性能要求, 2、彩色沥青混凝土压痕路面压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痕深度不应大于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宜为20mm~40mm。 (2)压痕宽度宜为5mm~15mm。 (3)在美观的基础上应选择模具易加工的压痕图案。 3、彩色沥青混凝土压痕路面涂层厚度宜为1mm~2mm。 四、色彩设计 1、色彩设计应包括确定设计色彩(色调H、明度V、彩度C)、设计色彩max、 设计色彩min,选择设计色彩卡标样、设计色彩max色卡标样和色彩min 色卡标样等。 2、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色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经过表面改性后的聚合物材料,其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等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因而在生产生活中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多种表面改性技术被用来对聚合物的表面性质进行修饰。本文介绍了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的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的改性机理和改性效果,最后对工业化应用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也作了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改性机理;改性效果;工业化应用 Abstract:After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its electr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o on will have a larger improvement, and therefore has a very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A variety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polyme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ll kinds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compares the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 of various kinds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Finally, the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which need to be overcome and research dir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Keyboards:Polymer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cation; Modification Mechanism; Modification Effect; Industrial Application 0.引言 聚合物材料具有质量轻便、价格便宜、绝缘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等诸多优点,在日常生活及化工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聚合物表面的一些性质如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 限制了这些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质, 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 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 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 如亲水性、耐磨性、抗刮伤性等。 1.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概述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很多, 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化学改性法和物理改性法。化学改性方法主要有溶液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离子注入法等。物理改性包括离子束辐照法和准分子激光刻蚀法, 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这种改性方法不发生化学反应。本文将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方法及其改性机理和改性效果。 2.化学改性法 2.1溶液处理方法 2.1.1溶液氧化法 溶液氧化法是一种应用时间较长的处理方法, 由于其简便易行, 可以处理形状复杂的部件, 且条件易于控制, 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溶液氧化法对聚合物表面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化学氧化剂的种类及配方、处理时间、处理温度。

高分子聚合物的主要表征方法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高分子聚合物及其表征方法和检测手段。首先,从不同角度对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分类,并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生产,性能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阐述了表征和检测高分子聚合物的常用方法,例如: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NMR)、红外吸收光谱(IR)、激光拉曼光谱(LR)等。最后,介绍了检测高分子聚合物的常用设备,例如: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关键词:聚合物;表征方法;检测手段;常用设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polymer and its detection means.First of all, this paper made a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polymers, such as: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LR).Finally, it describes the common equipment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detection of polymers, such as: polarizing microscope,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microscope, X 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Key words: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Testing means; common equipment

《西安市城市道路彩色路面设置指南》编制说明

《西安市城市道路彩色路面设置指南》编制说明 1、任务由来及说明 彩色路面的研究应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欧美便已开始,后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大量应用,并已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这样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是确保道路交通设施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案审核、按规划实施后的道路交通设施色彩监控的有效途径。 国内各大城市包括厦门、广州、宁波、重庆、烟台、北京、成都等20多个城市,进行了铺设,效果颇佳。在公路、城市道路或广场等场所,彩色路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现阶段国内尚无统一的彩色路面设置规范,道路交通标线对于彩色路面设置的内容也基本空白,各个城市对彩色路面设置要求也各不相同。 为规范西安市城市道路彩色路面设置行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的服务能力,改善道路行驶的视觉条件,方便车辆通行和行人出行,美化城市环境,减少交通事故,根据西安市市政公用局要求,由西安市市政公用技术服务中心和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西安市城市道路彩色路面设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西安市市政公用技术应用服务中心主编,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 3、工作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1年3月开始,由西安市市政公用技术应用服务中心和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具体承担。 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 从接到标准的编制任务开始,参加编写的人员就开始收集国内外有关彩色路面设置的资料,实地考察西安市彩色路面设置现状,随后前往北京、上海对彩色路面设置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彩色色路面设置位置、设置形式,并在认真听

聚 合 物 改 性

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定义:聚合物即高分子化合物,所谓的高分子化合物,就是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聚合物改性通过物理与机械的方法在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聚合物的共聚、接枝、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并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在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被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方法总体上分为: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表面细分: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备宏观均匀材料的过程。可分为物理、化学共混。 填充改性:向聚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填充材料(如无机粉体或者纤维),以使制品的某些性能得到改善,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改性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又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就就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纤维类增强材料为增强剂的复合材料。 化学改性:在改性过程中聚合物大分子链的主链、支链、侧链以及大分子链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改性方法。原理:主要靠大分子主链或支链或侧基的变化实现改性。改性手段有:嵌段、接枝、交联、互穿网络等特点:改性效果耐久,但难度大,成本高,可操作性小,其一般在树脂合成厂完成,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厂应用不多。 表面改性:就是指其改性只发生在聚合物材料制品的表层而未深入到内部的一类改性。 特点:性能变化不均匀种类:表面化学氧化处理,表面电晕处理,表面热处理,表面接枝聚合,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适应于只要求外观性能而内部性能不重要或不需要的应用场合,常见的有:表面光泽,硬度,耐磨、防静电等的改性。 接枝反应:以含极性基团的取代基,按自由基反应的规律与聚合物作用,生成接枝链,从而改变高聚物的极性,或引入可反应的官能团。 官能团反应:可以发生在聚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之间,也可发生在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可以就是聚合物侧基官能团的反应,也可以就是聚合物端基的反应 接枝共聚改性对聚合物进行接枝,在大分子链上引入适当的支链或功能性侧基,所形成的产物称作接枝共聚物。利用其极性或反应性可大大改善与其她材料组成的复合物的性能。 性能决定于:主链支链(组成,结构,长度以及支链数) 接枝共聚改性基本原理 方法:在反应性大分子存在下,将单体进行自由基、离子加成或开环聚合。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就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获得电子(还原),特别就是其氧化作用强 自由基接枝①烯烃单体在带有不稳定氢原子的预聚体存在下进行聚合,引发可通过过氧化物,辐照或加热等方法。机理:过氧化物引发剂或生长链从主链上夺取不稳定的氢原子,使主链形成自由基,接枝链与主链间的联接,就是通过主链自由基引发单体,或则通过与支链的重新结合而形成的。②在主链上形成过氧化氢基团或其它官能团,然后以此引发单体聚合。 链转移接枝:利用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夺取聚合物主链上的氢而链转移,形成链自由基, 进而引发单体进行聚合,产生接枝。 接枝效率=[已接枝单体质量/(已接枝单体质量+接枝单体均聚物质量)] * 100%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种类、改性机理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有良好的性能:高的抗折、抗拉强度、好的柔韧性,高的密实度和抗渗性等,当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主要有 3 种, 即: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种类;改性机理;研究现状;前景 0 引言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是指一类聚合物与混凝土复合的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来代替或改善水泥胶凝材料所得到的高强、高质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性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普通混凝土虽然抗压强度高,但也存在着较多缺点,比如抗拉和抗折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大,脆性大。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少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使混凝土获得高密实度,改变混凝土的脆性,拓宽了混凝土的使用领域,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 1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分类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按照制备方式,可分为聚合物浸渍水泥混凝土(PIC),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三种。 1.1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是将已经水化的混凝土用聚合物单体浸渍, 随后单体在混凝土内部进行聚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侵蚀能力。用于浸渍混凝土的聚合物单体主要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等。这种混凝土适用于要求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特殊构件,特别适用于输运液体的有筋管、无筋管、坑道等。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因其实际操作和催化复杂,目前多用于重要工程。国外已用于耐高压的容器,如原子反应堆、液化天然气贮罐等。 1.2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是以聚合物为唯一胶结材料的混凝土,又称之为树脂混凝土。大部分情况下是把聚合物单体与骨料拌和,把骨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聚合物混凝土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有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呋喃树脂、沥青等,混凝土的胶结完全靠聚合物,聚合物的用量约占混凝土重量的8%左右,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耐腐蚀等优点,但目前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经济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均很差[2],只能用于特殊工程(如耐腐蚀工程)。 1.3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是将水泥和骨料混合后,与分散在水中或者可以在水中分散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结合所生成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将聚合物用水分散后,以乳液或聚合物水溶液的形式加入,聚合物胶乳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水化过程及混凝土的结构,从而对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另一种是先将聚合物与水泥或其他分散介质进行预分散,以干拌砂浆的形式使用。混合料与水拌和时,聚合物遇水变为乳液,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乳液脱水,形成聚合物固体结构[3]。此外,聚合物还可以纤维或者纤维增强塑料的形式,或者起外加剂的作用在混凝土中获得了应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由于操作简单,改性效果明显,成本较低(相当其他两种聚合物混凝土成本的1/10),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机理 国内外用于水泥混凝土改性的聚合物品种繁多,但基本上是三种类型:即乳液(乳胶、分散体)、液体树脂和水溶性聚合物。其中乳胶是使用最广的,主要分为三类: 1)橡胶乳液类。主要有天然乳胶(NR)、丁苯乳胶(SBR)和氯丁乳胶(CR) 甲基丙烯酸甲脂

(整理)聚合物的表征概述

精品文档 目录1 前言 0 2 表征方法 (1) 2.1 红外光谱法(IR) (1) 2.2 核磁共振法(NMR) (3) 2.3 热分析法 (3) 2.4 扫描电镜法 (5) 2.5 X-射线衍射法 (5) 2.6 原子力显微镜法 (6) 2.7 透射电镜法 (7) 3 聚合物表征的相关研究 (8) 4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精品文档 聚合物表征方法概述 摘要:介绍了常规的聚合物的表征方法,具体叙述了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核磁共振(NMR)等的原理、方法、特点、局限性及改进方法并展望了聚合物表征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合物表征方法 Summary of 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bstrac t:The conventional 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method, characteristics infrared spectra (IR),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have been described, the limitations,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the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ose 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have been summarized. Keyword: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1 前言 功能高分子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1]。它们之所以具有特定的功能,是由于在其大分子链中结合了特定的功能基团,或大分子与具有特定功能的其他材料进行了复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功能高分子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才初露端倪,到70年代方成为高分子学科的一个分支,目前正处于成长时期。它是在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再赋予传统使用性能以外的各种特定功能而制得的一类高分子[2]。一般在功能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具有显示某种功能的基团,其功能性的显示往往十分复杂,不仅决定于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结构单元的序列分布、分子量及其分布、支化、立体结构等一级结构,还决定于高分子链的构象、高分子链在聚集时的高级结构等,后者对生物活性功能的显示更为重要[3]。

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评价

198 A SPHALT TECHNOLOGY 沥青技术 目 前,彩色路面在国外的公路、自行车道、便道、公交汽车专线、 步行区、广场以及专用车道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整体道路环境的效果,德州市三八路建设慢车道采用彩色沥青路面。彩色沥青是一种合成的可染色沥青,俗称彩色沥青,它的力学性能与流变性能与一般的道路用重交沥青相同,彩色沥青路面的主要原理就是采用彩色沥青胶结料,通过各种加入颜料使其具有各种所需要的颜色,同时通过采用彩色石料或者浅色石料,使其有更长久的彩色效果。在彩色沥青中最关键的是彩色沥青胶结料的生产技术,好的彩色沥青胶结料应当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彩色沥青胶结料的性能好,应尽量达到重交沥青甚至改性沥青的要求;二是抗车辙性能好;三是抗水损害性能好。 彩色沥青采用上海群康沥青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研究,结合欧洲、日本及美国的彩色沥青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性能优良的彩色沥青,本文结合在山东德州第一次铺筑的彩色沥青路面工程为依托,对路菲特彩色沥青胶结料及相应的彩色沥青 混合料进行了性能评价。彩色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评价标准的确定 目前,对于彩色沥青国内还没有国家规范或交通部规范标准,这给彩色沥青的开发与评价均带来了困难与不确定性,因此首先要研究彩色沥青的规范与评价标准。目前很多彩色沥青生产公司均有其公司的标准,如壳牌公司等,这些公司标准的特点是以普通沥青的标准为基础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指标要求普遍低于重交沥青的要求,因此其标准要求过于宽松,采用这种宽松的标准很难使客户放心,因此最好的评价标准应该是采用重交沥青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虽然对彩色沥青来说要求过高,但客户使用起来比较放心,因此本研究在评价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时,首先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对重交沥青的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对重交沥青进行评价时,还必须首先根据规范确定气候 分区,然后才能确定其应满足的标准,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气 候分区来看,考虑到重点考虑彩色沥青的高温性能,因此要求相应的彩色沥青及混合料均应满足I-4或I-4-1要求,此外规范还对沥青按优劣分A 、B 、C 三类要求,由于A 类沥青要求最高,因此本文采用I-4-A 类的规范要求。 此外,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2006年还就上海公交专用道用彩色沥青及混凝土制定了《彩色沥青路面技术指南》,这一指南对上海地区虽然是一个地方标准,但制定的较科学合理,因此本文也以此指南的技术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为了准确反映出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本文还以一种进口重交70沥青(SK 沥青)进行了对比性能评价,以更好的反映出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 彩色沥青胶结料的性能评价 依据中国交通部规程《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2-2000,对彩色沥青胶结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同时也根据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彩色沥青路面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 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评价 文/吴天祥 表1 彩色沥青胶结料性能标准及评价结果注: “/”表明规范未对此指标有技术要求或未测。

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技术论文

苏州大学本科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技术____授课教师: 院别: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考试日期:2012 年6 月15日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内容摘要:鉴于本学期也同时在学习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应用,而且我发现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大多是在聚合物合成与改性技术的指导下完成的,聚合物的改性方法是在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中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理论基础。因此,我要结合精细化工产品中的船舶涂料来简单地阐述我对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的看法,着重揭示聚合物改性方法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船舶涂料应用 一、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分类及其概念 (1)共混改性 1、聚合物共混的本意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的 材料的过程。 2、从广义上分类,共混包括:物理共混,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化学共 混,如聚合物互穿网络;物理化学共混,在物理共混过程中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3、共混的操作仪器:捏合机、静态混合器、滚筒磨、密炼机、挤出机。 4、共混的应用领域:聚合物的增韧改性、增强耐高温聚合物的流动性、将特 性聚合物和廉价聚合物混合降低成本。 (2)填充改性 1、定义:这个方法一般是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或者有机填料的过 程。 2、填充改性的应用:质量、机械性能、热变形温度、成型加工性能等的改 性。 (3)化学改性 1、化学改性包括: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联、互穿聚合物网络等。 2、应用:交联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嵌段共聚)等。 (4)表面改性 1、包括:化学、电学、光学、热学和力学等性能的改善。 2、应用:印刷、粘合、涂装、染色、电镀、防雾。 二、聚合物改性在精细化工产品合成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以船舶涂料为例) 主要合成树脂涂料有:醇酸树脂涂料、氨基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酚醛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树脂涂料、乙烯树脂涂料、橡胶涂料等等。以上所举出的树脂分别都有属于自己的优良特性。比如聚氯乙烯就是通过聚乙烯氯化得到的,聚氯乙烯与聚乙烯相比,它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的功能,可以用作船舶的防腐漆。再如醇酸树脂,它作为涂料时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附着力和机械强度好;耐有机溶剂;耐热,耐久性好,不易老化;价格便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使得合成产品并非完美,其由于带有极性基团酯基,所以耐水性、防潮性、耐碱性欠差。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一些聚合物改性方法,在醇酸树脂中加入脂肪酸、多元醇、酚醛树脂、多异氰酸酯等改性剂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来制成新型醇酸树脂,改善原来的醇酸树脂性能,使得醇酸树脂涂料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好地运用。在实际应用中,与建筑材料不同的船舶需要长期处于海洋环境中,海水对金属的腐蚀比在大陆环境中大气、水分对物质的腐蚀更加严重,因此要船舶能够在海洋这样苛刻的高强度的电化学腐蚀环境中保持正常的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