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方法探析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方法探析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方法探析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方法探析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方法探析

性心理状态对个人精神状况及个人行为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对于自身在青春期所面临的性心理、性行为、恋爱等问题感到困惑,这些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与成长。但是在我国性教育的研究和普及有一定的阻力。性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性的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1]。要抓好这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科学可行的途径与方法。

标签:大学生;性教育;性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

(一)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发展滞后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岁~25岁之间,正处于性生理成熟向性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一人生阶段,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的發展尚未达到成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节,性好奇、冲动,性行为现象普遍。调查结果表明,有98.1%男生和80.4%的女生有性冲动的体验;对于安全期的认识,有42.3%的男生和43.7%的女生能够掌握,有57.7%的男生和56.3%的女生不知道或者不清楚,可见问题的严重性[2]。

(二)生物性需求旺盛,性道德、性责任感淡薄

随着性机能的成熟,性冲动此时表现得更加强烈,但是由于价值观多元化以及性教育的滞后的影响,大学生性观念日益开放,对婚前、婚外性行为和未婚同居表现出肯定与宽容态度。不正确的恋爱观、随便的婚前性行为、怀孕堕胎和生殖系统感染等问题日益增多,表现出高校学生性道德水平不高、性责任感淡薄。

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性行为观念调查,有80.5%男生和76.4%的女生迫切希望与异性交往;赞成婚前性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七成以上大学生对“双方愿意同居”持“无所谓”态度

[3]。

(三)性爱观念、性行为出现分化

性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虽然生物性需求渴望得到最直接的满足,但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使得大学生无法以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的满足,只能表现得比较曲折或者压抑,这也是造成心理冲突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健全的性心理结构尚未确立,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从而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了偏差。性压抑不仅会有碍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严重者还会导致性变态或性过错。

二、中国大学生性教育状况

性教育是减少性行为风险的必要措施,能使个体在从事个人性活动时作出明智的决定。但是相对于学生性观念的开放,我国高校性教育相对滞后和单一。

(一)我国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当代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性观念的发展现状与受性教育的程度有明显的不同步性。我国传统观念使人们对性知识讳莫如深,老师和家长们不知道该不该或如何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性知识。调查显示,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大学生不足40%,大部分高校仅在《大学生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有两学时涉及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相对学生渴望的性健康教育要求远远不够。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性教育状况差距明显。在美国,早期的性教育在八岁就开始进行,凡综合性大学都开设有关“性教育”的课。他们的教育目的很明确,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需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变态),与这三种心理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正常状态的个体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其次,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在发生了“生活事件”后。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中。在通常状态下,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个体在心理不平衡情况下所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例如我所教学生郭某,平时表现良好,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担任班级男生舍长。可是临近升中考试时,因面临中考问题的困扰而无法自拔,为发泄心中郁闷,在一天的半夜竟然放声“高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休息,事后经我不断地说理引导教育,打开其择业心理症结,才认识到自己行为失当的错误。 学生心理的失衡原因颇多,更因其具有偶发性。所以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恶果的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如“马加爵事件” 、“紫金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等等。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其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尽可能消除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这样既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 一、活动主题:青春期异性交往辅导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端正异性交往态 度。 2、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应遵循的一些准则,做到与 异性友好地相处。 三、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事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准则、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贺卡等。 五、活动地点:三一班教室 六、理论分析: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在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理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体验,进入了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有了解异性接近异性的欲望。异性同学间相互欣赏、相互吸引,这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表现。异性间健康的交往或友谊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会使学生性格开朗、情感丰富、自制力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但在这一阶段,由于年龄、知识和社会经验等原因,他们对社会、情感、伦理、人生真正的涵义还理解不深,所以会遇到很多的困惑与苦恼,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自己、发展自己,就会影响学习,甚至给以后的人生发展留下阴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辅导旨在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实现正常的人际交往,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顺利地度过人生的花季。 七、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主题 (课件):屏幕播放优美画面,背景音乐是《友谊地久天长》(课前就开始播放,上课时直接引入主题)。 教师指导语:伴着这优美动听、富有节奏的旋律,听着这充满浓浓情谊的曲子,看着这一副副情真意美的画面,相信每一位同学已经沉浸在真情友谊的幸福回忆中,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曲子是——《友谊地久天长》(学生齐声回答) 友谊是人类优美的感情之一,是人们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鼓舞人们前进的高尚的道德力量。友谊可以说是我们青春的主旋律。学生时代的朋友往往是终生的朋友,这个时代结下的友谊是最为纯真的,只要我们好好珍惜,它的纯真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但同学们也许会困惑:难道我们的交往,我们的友谊只能限定在同性间吗?异性间该不该交往,又该如何交往呢?引出活动主题——青春期异性交往辅导。 (二)、剖析主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需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江县东北镇中学黄祖东 青春期是每个中学生容易出现各种性心理问题的时期,也是 人个体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价值观、世界观形成 的关键时期。 性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性心理素质含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个体的先天特征,还包括个人的身体条件、理论素养、思维能力、道德面貌、实践能力等,是个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东西。即指人的发展的质量水平,是个体的先天体质条件基础上,在教育与社会影响下及个人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那些稳定的、基础性的、对人的活动效能产生广泛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社会评价意义的身心特点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 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性成熟有关,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文化因素、个人经历和人格类型的影响。其内容大致有:性生理心理、性生育心理、性临床心理、性病理心理、性治疗心理、性社会心理、性卫生心理、性犯罪心理、性教育心理等。另可具体划分三种类型:一是性生理心理。即男女两性在遗传、解剖、生理特征及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类型,如性差异心理、青年、老年等性心理。二是性个体心理。即男女两性在具体性情景刺激下各种心理体验,如兴奋、满足、愉快或忧郁、沮丧、焦虑、恐惧等。三是性角色心理。即男女两性在

有关性的社会位置中表现出的各种性行为形式,如求偶、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性心理。可见,性心理是性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性一样是整个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涉及到不同的性心理问题。正如世界著名性学专家霭理斯指出:“性是一个通体的现象,我们说一个人浑身是性也不过分,一个人的性素质是贯穿他全部素质的一部分。”[2]性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个体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影响,而且它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个体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发展。因此,性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其它素质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让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体力和心力两方面。为实现心力和体力的成分和谐发展,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了几个世纪,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的学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心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描述。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扬弃人的异化,消除人由自己创造的力量、财富物质反过来支配人、控制人的局面,特别是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发展形成的阻碍。从经济的角度看,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即人的劳动能量全面和谐和充分自由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尤其是人的思维能力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使人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目标恰当,能够扬长避短,协助学生认识情绪,提高情商,学会表达情绪,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强化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律,优化个性品质。 2、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接纳身心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掌握住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端正性别角色意识,自觉遵从性伦理和性道德,与异性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防范性骚扰,排解青春期烦恼,对性有科学的态度,对爱情有初步认识。 3、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心态,克服学习困难,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能,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获得成长与发展。 4、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适应学校环境,增强生活适应;乐与他人交往,掌握为通技巧,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克服交往障碍,培养诚实守信、友善乐群的健康人格。生活方式健康,合理支配闲暇,运动娱乐并举,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追求人生意义,确立生活理想。培养顽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压力,正确对待挫折等。 5、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自主抉择能力,明确升学和就业的人生意义,掌握择业技巧,学会承担责任,作好就业升学准备。

高一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被“爱”打扰的日子》优质课辅导课教案设计

被“爱”打扰的日子 ——优秀辅导课设计思路 活动背景及现实意义: 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性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科 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是现代文明人必须接受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性心理健康教育充分 体现了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一精神,是我们教育的本质之一。b5E2RGbCAP 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其性情感的合理性增强,并逐渐 公开化,性行为实践日益大胆,但又存在封闭心理。这种生理成熟的前倾与心理成熟的滞后形成尖锐的矛盾。性成熟的前倾 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然而,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因而,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此 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他们往往很难恰当地应对自身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由性所激发出的青春的骚动带来了 一系列问题,甚至产生性心理障碍。性观念的落后,性道德水平的低下,又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感到压抑、焦虑、忧郁甚至 苦闷, 有的导致形成自卑的心理、或陕隘、孤僻的个性,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或反叛心理,有的在行为上显得格外冲动、 具攻击性,暴戾性格凸显,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产生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性,并产生方式多样的性偏离行为,极少数发展为 性心理变态甚至陷入更危险的深渊。 因此,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一学生.p1EanqFDPw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案例展示或演示,案例分析、辩论和师生互动答疑等几个方面构成。 设计实施及遵循的原则: 本设计,在内容的安排、案例的剖析上均显得敏感与大胆,甚至会在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惶恐”之感,因而,本设计的 实施需要师生均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态及在活动中营造活跃的气氛。为此,笔者认为,在实施本设计时特别应该遵循 以下几个原则。DXDiTa9E3d 1、平等的原则。平等是民主化的具体表现。民主能使辅导团体保持宽松和有序的气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调动学生积 极参与的兴趣。因此,辅导教师要以团体中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辅导活动的全过程,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沟通。比 如活动开始时的热身,教师主动下讲台与学生拥抱。重点案例《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现场辩论生发出来的三种不同(肯定、 否定和沉默)的观点,教师全部给予点评,并给发言的同学以鼓励。又如在辩论完《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那份报道的其他内 容后,有学生反问老师:您的初恋——(师)高二;拉过她的手吗——拉过;什么感觉——触电;就是现在的师娘吗——不 是;现在还想她吗——(拱拱手)无可奉告……其实许多回答是笔者在设计方案时杜撰好的。事实证明给这节活动课带来了 意想不到、绝佳的效果,也证明了活动课中需要平等。RTCrpUDGiT 2、互动的原则。主体参与及成员互动是使班级辅导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 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回馈,从而导致成长。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认为,“当两三个人或更多的人相互碰在一起时,迟 早某人要说话,或者向其他人的出现致意,这叫相互作用刺激。另外的人就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这种刺激有某种联系的事, 那就是相互作用反应。”柏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班级辅导“成员互动”原则的理 论基础。 主体参与、成员互动带来的积极作用有:通过互动沟通,可以深化对自己的认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通过互动 沟通,可以协调学生之间各自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展示案例——《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一本对十三位中学 生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接受调查的十三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多数人进入了大学或高职。其中有一位女孩名叫历历,高一时 与另一个男同学一起到澳大利亚参加自费交流项目,在她举目无亲的时候,与这个男孩日渐亲密,建立了恋爱关系)后。并 有机地提出了两个问题:作为一个同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关系的?不久俩人发生了性关系。你猜想,这样的年龄发生这 样的事会有哪些连带的后继事件?学生展开了激烈地争辩,面对 20 几个听课的老师,没有了“羞耻”感,后来演变为分成两 大阵营的自由辩论(现场“搭台” ) ,气氛异常活跃,效果更是绝佳。辩论结果,全场 60 几人都心知肚明,自然是反对方占了 上风。这虽是后话,也是现场生成的,但对于这种互动产生的效果,是笔者预先设计时充分考虑成熟的。5PCzVD7HxA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异性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异性交往 【课程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会使人同意产生误会,而误会又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因此,通过这堂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并学习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一行同学交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异性交往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般原则。 3、学习适当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 1、问卷法。 2、讲述。 3、讨论。 4、小品表演。 【教学准备】 1、准备好问卷。 如: (1)如果我们班只有男生或女生,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班集体。 (2)篮球比赛时,无女同学和有很多女同学在旁边加油,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你希望跟异性交往吗?为什么(利和弊)? (4)当你看到我们班有早恋现象,你会怎么样想?

2、多媒体,课件。 3、小品表演。 4、电视连续剧片段的碟。 【教学时间、场地与教学对象】 1、教学:1学时。 2、教学场地:课室。 【教学步骤】 1、让学生结合自己班中的情况,做问卷。 2、结合学生的答卷,提出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必然性。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心理都有所变化。有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分为异性疏远期、好感期和恋爱期,而中学生正处于好感期。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恰当的交往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 3、下面是有关心理学家对某中学学生的异性交往观的研究,我们班同学的异性交往观有什么不同。哪一点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现象?哪一点不符合?为什么? 男女交往的好处男女交往的坏处 女 1、增加对异性的了解;2、感到快乐3、可以谈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4、学习上得到帮助;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好。 1、影响学习;2、念念不忘对方,没心思做其他事情;3、因怕别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4、会模仿大人;5、变得讨厌父母罗嗦。 男 1、增加对女性的了解;2、变得天天充满生气,并感到快乐;3、相互间能无话不谈,也能诉说苦恼;4、变得很乐于和异性进行交谈;5、会增加朋友,变得明朗起来;6、可以向伙伴炫耀。 1、影响学习;2、热衷的时候,会变得失去冷静的判断力;3、因怕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4、如果过分,会没完没了,有时还做出越轨的事情;5、会变得花钱过分。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男女交往的分寸,扬长避短,那又会是怎样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题库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D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 C )差异。 A.文化 B.个人 C.关系 D.时代 3.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 B ) A.自我防御机制 B.理想化偏见 C.自利性归因 D.自我效能感 4.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D )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5.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C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6.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 ( C ) A.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C.心理康复能力 D.环境适应脂力 7.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 ( A ) 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C.心理自控能力 D.社交能力 8.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 ( C ) 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 9.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D ) A.见人都热情相待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经常努力工作 D.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10.当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时,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想的而且伴有被迫感觉痛苦感觉,我们称之为 ( B ) A.强制思维 B.强迫观念C.妄想 D.虚构 11. 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 B ) A.否认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 A ) A.我爱我 B.我是我 C.我要我 13. 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D ) 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 14. 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活动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五、活动途径

浅谈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学校教育中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性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性心理;性教育;性教育的方法 一、青少年的性心理现状令人担忧 青春期是青少年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变化最大,心理和情绪最不稳定,性意识开始觉醒。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提前已是世界性的趋势。女孩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由13.8岁提前至12.28岁。男孩的初次遗精由14.43岁提前至13.86岁。在我们任教的班级中,最早有8岁的女孩就开始来月经初潮;男孩11岁就开始出现变声。他们已出现朦胧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但其相应的性知识却极度贫乏,他们渴望来了解性知识。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孩子们获取性知识的获得并不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获得。那些从社会复杂环境中获得的性知识既难以保证其科学性,又缺乏针对性,因而也成为孩子们性知识的混乱。我国在日常教学中对青少年的性意识又缺乏正确的指导,由此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青少年性心理的几点重要特征: 1、性意识觉醒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情况得到巨大的改善,性成熟时间大大提前。少女提前来初潮,她们变得更加注意自己的外表,爱美,爱打扮,追求时髦,希望能引起别人特别是周围异性的注意。男孩子则更加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勇敢。他们也接触了大量的刊物和电视影片,对两性之间产生了朦胧的性意识,在心理方面出现了相互吸引的性意识。由于生物的生理的性冲动,他们产生了接触异性的渴望。但又由于害羞和性知识的缺乏,造成他们想亲近但又害怕接近的复杂心理。这时的青少年对两性关系存在着神秘感与戒备感,在异性面前显得局促不安和感到害羞,从而出现两性关系的暂时疏远的现象,即使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1、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 2、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3、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 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一结论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的支撑。据黄希庭、郑涌等的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评价呈现如下特征:“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收益最大的是丰富了心理健康知识(95%)、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人作为身、心的统一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在21世纪的今天,心理的健康日益受到人们广泛高度的重视,而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因此,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我国,在这个方面无论是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还是有关教育的现状都不容乐观。 中学生性心理现状令人堪忧 1、青春发育提前,而青少年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已是世界性的趋势,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女孩月经初潮年龄,由十年前的十三点三八岁提前至十二点二八岁,男孩初次遗精年龄则由十四点四三岁提前至十三点八六岁。朦胧的性意识开始觉醒,而他们的性知识却是相当贫乏的,如男生知道月经的只有16.8%,女生知道遗精的只有3%,对手淫普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较多知道的是接吻、拥抱、生育,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然而一些学者(邓明昱1989)调查表明,中学生性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不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获得的,他们主要通过一些报刊、杂志、书籍、影视媒体有些甚至是通过一些黄色淫秽的书刊和影视等途径获得的,这些从社会的复杂环境中获得的性知识既难保证其科学性,又缺乏针对性,因而也成为学生性认识混乱的最重要原因。 2、生理成熟的前倾与心理成熟的滞后形成尖锐的矛盾。 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因而,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此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他们往往很难恰当地应对自身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由性所激发出的青春的骚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甚至产生性心理障碍。性观念的落后,性道德水平的低下,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性的需求渐渐被生理性的需求所占据,性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⑴性意识的产生,使得青少年学生对“性”日益敏感,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产生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性,并产生方式多样的性偏离行为。他们对描写性与爱的文艺作品、影视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带着好奇和追求的心理,甚至抄录整段整段的性爱描写片段,迷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肇源县福兴乡中学很高兴在这里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话题,感谢你们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

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心理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是由许多心理成份共同协调统一而成。既有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又有个性心理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和自我意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并进行专门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为使在教育过程中有章可循,依据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并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及性别。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人。 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2 学习方面。 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积极参加考试等。 喜欢探究事物间的联系,好发问。 爱护学习用品。 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 3 交往方面。 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喜欢交往,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 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体的归属感。(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优点及缺点。 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悦纳自己,积极接受自己。 自我评价接近同伴评价。 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 2.学习方面。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 以教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等精神奖励为学习动力。 有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 3.交往方面。 喜欢与同性别同学交往,是同伴团体中的一员。 具有团队精神,有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与有组织的游戏活动。 具有非言语交往的技能。 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人缘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分×60,共计60分): 1.心理素质中的“素质”是。 A.广义上讲;B.狭义上讲;C.综合上讲;D.潜能上讲。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教集体育;B.咨询;C.开设相关课程;D.个别教育。 3.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4.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知、情、意的过程。 5.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 6.学派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A.精神分析;B.行为理论;C.人本理论;D.认知理论。 7.心理自我不包括。 A.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 8.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9.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0.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1.一个人具有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外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2.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 A.转移调节;B.延缓调节;C.宣泄调节;D.升华调节 13.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 A.恐惧;B.愤怒;C.悲伤;D.羞耻 14.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A.动机;B.需要;C.行为;D.认知 15.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A.坚毅性;B.自觉性;C.自制性;D.果断性 16.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A.遵循循序渐进;B.增强挫折承受力;C.确立适当目标;D.完善人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宣传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的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再加上良好的社会适应,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从某种意义上看,心理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足以证明这一点。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通行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任务重,人际复杂,信息过滥,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广义地说,心理问题人人都有。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爱的小环境中成长,大多物质供养过剩而精神供养不足,有的甚至严重失衡。学生面临父母的高期望值,学习、升学的压力,人际沟通不畅,心理压抑

得不到有效的宣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变故,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心理保健原则,以供大家生活之余进行自我调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应把奋斗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以避免挫折感; 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 3、排除愤懑情绪,以避免失态和后悔; 4、必要的妥协屈服,以避免小题大做; 5、离开刺激源,以避免刺激加剧; 6、找朋友倾诉烦恼,以避免心理压抑; 7、为他人做点事,以避免孤独情景; 8、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以避免过度精神压力; 9、不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 10、扩大人际关系,以避免孤陋寡闻; 11、以避免过度自我娱乐,以避免烦恼郁积。 心理咨询系列知识之—— 心理咨询的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异性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异 性交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异性交往 【课程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会使人同意产生误会,而误会又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因此,通过这堂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并学习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一行同学交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异性交往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般原则。 3、学习适当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 1、问卷法。 2、讲述。 3、讨论。 4、小品表演。 【教学准备】 1、准备好问卷。 如: (1)如果我们班只有男生或女生,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班集体。 (2)篮球比赛时,无女同学和有很多女同学在旁边加油,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你希望跟异性交往吗?为什么(利和弊)?

(4)当你看到我们班有早恋现象,你会怎么样想? 2、多媒体,课件。 3、小品表演。 4、电视连续剧片段的碟。 【教学时间、场地与教学对象】 1、教学:1学时。 2、教学场地:课室。 【教学步骤】 1、让学生结合自己班中的情况,做问卷。 2、结合学生的答卷,提出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必然性。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心理都有所变化。有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分为异性疏远期、好感期和恋爱期,而中学生正处于好感期。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恰当的交往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 3、下面是有关心理学家对某中学学生的异性交往观的研究,我们班同学的异性交往观有什么不同。哪一点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现象?哪一点不符合?为什么? 男女交往的好处男女交往的坏处 女1、增加对异性的了解;2、感到快乐3、可以谈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4、学习上得到帮助;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好。1、影响学习;2、念念不忘对方,没心思做其他事情;3、因怕别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4、会模仿大人;5、变得讨厌父母罗嗦。 男1、增加对女性的了解;2、变得天天充满生气,并感到快乐;3、相互间能无话不谈,也能诉说苦恼;4、变得很乐于和异性进行交谈;5、会增加朋友,变得明朗起来;6、可以向伙伴炫耀。1、影响学习;2、热衷的时候,会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