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学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学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学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回家路上》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上海滩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利用“学乐师生”APP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二、学习过程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树上有()组小鸟,每组有()只。

地上有()组花,每组有()朵。

桥上有()组松鼠,每组有()只。

2.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说一说,算一算。

答:船上一共有()只小猫。

3.说一说,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

(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两队有()?

4.观察情境图,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导学案 学校学科数学小组修改建议 教学内容新课标一年级 数学下册 课题例三 授课教师教学时间 20XX年5月17 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重 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 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选择参与式教学法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前预习提纲预习例三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合作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小学:讨论如何解决例三这样的问题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达标检测题完成课本做一做的P29。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教学过程导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导学过程: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 3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有几人? 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5人,有几组?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 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3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作业。 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检测回馈表检测方式提问监测情况 分析 辅导措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我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对称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对称。 这些都是对称的,我能说一说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称现象。 合 作 探 究 1、看书29页例1,剪一剪 像上面这样,先把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1)我把我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我发现了: 2、想一想、说一说 对称轴对称轴对称轴 我发现:像我们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而且我还会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这样的图形是()。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平移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平移的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1、平移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平移。 这些都是平移现象。我能说说我平常发现的平移现象。 合 作 探 究 2、自学书30页例2,认识平移。 (1)我知道并会说什么是平移?(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3)、看图填一填。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1、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现象 就是()。 2、平移的方法: (1)确定物体平移的() (2)确定物体平移的() (3)()移动后的各点,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应用题80题 1.同学们排队做操,站了8行,每行9人,一共多少人? 8×9=72(人)答:一共72人。 2.二年级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6×7=42(人)答:一共42人。 3.小红带了50元钱,买6本书,每本书4元,应找回多少元? 6×4=24(元)50-24=26 (元)答:应找回26元。 4.小红、丽丽、圆圆、蒙蒙每人都有8支铅笔,刚刚有9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4×8=32(支) 32+9=41(支) 答:他们一共有41支铅笔。 5、笔书尺子 3元/支 5元/本 2元/把 买一本书和4把尺子共需要多少元? 4×2+5=13(元)答:买一本书和4把尺子共需要13元。 6.小朋友们在游乐园玩碰碰车,每辆车可以坐2个人,4辆车可以坐几个人?2×4=8(人)答:4辆车可以坐人。 7.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每3个人一组,分成了2组,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绳?3×2=6(人)答:一共有6人在跳绳。 8.小松鼠摘松果,每个筐里放了5个松果,一共放了7筐,小松鼠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5×7=35(个)答:小松鼠一共摘了35个松果。

9.有4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一共需要放几个苹果? 4×3=12(个)答:一共需要放12个苹果。 10. 一件衣服需要5粒扣子,那么4件衣服要多少粒扣子? 5×4=20(个)答:那么4件衣服要20粒扣子。 11. 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一双手有几个手指? 5×2=10(个)答:一双手有10个手指。 12.同学们参加合唱比赛,每排站了5名同学,总共站了3排,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5×3=15(名)答:一共有15名同学参加比赛。 13.小明一家三个人去公园去玩,一张门票是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门票钱?5×3=15(元)答:他们一共花了15元门票钱。 14.一块橡皮5角,丫丫买了2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 5×2=10(角)=1(元)答:一共花了1元钱。 15.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吃水果,每个小朋友吃了2个苹果,5个小朋友吃了多少个苹果?5×2=10(个)答:5个小朋友吃了10个苹果。 16.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12-6=6(岁)30+6=36 (岁)答:妈妈36岁。 17.会议室里有单人椅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8×2=16(人)16+30=46(人)答:一共能坐46人。 18.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8×4+6=38(人)38<40 答:不够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课时:第5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法:组织指导。 学法:独立练习,回忆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

8469=()+()+ ()+ () 5030=()+()+ ()+ () 4106=()+()+ ()+ () 1、数的写法。 六千写作:() 二千九百写作:() 七百八十写作:() 五千零六写作:()四千零九十三写作:()七千七百零三写作:() 3、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万以内数 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万以内的数 的认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复习读数: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1)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你能读一读下面各数吗? 长江全长6300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 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 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3)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50+22= 83-56= 15+56= 48-26= 75-33= 48+35= 38+46= 42-19=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100-76+2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1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8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64+22= 25-9-12= 73-28= 36+45= 28-19-9= 23-14-9= 54-28= 39-27= 3+14+7= 11+16-9= 23-10-5= 61-15= 82-36= 12+18-15= 25-16-7= 56-38= 37+48= 30-16-9= 28-2-19= 3+29= 51-18= 30-11-13= 26-7-18= 46+14= 82-34= 12+3+14= 30-16-14= 75-46= 60-25= 13+12+5= 30-11-13= 54-26= 80-9= 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 算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89-37=37-25=51-39=52-27=63-27=52-27=50+22=62-48=33-17+15= 48+23=86-45=57-48=54+29=62+19=54+29=70-42=72-54=62-18+24= 86-54=40-12=54+28=27+36=65-36=27+36=83-56=76-37=86-12-15= 84-48=64+36=40-29=48+48=60+25=48+48=71-55=56-36=88-34+18= 56-28=55+38=78-69=72-37=53+28=72-37=15+57=39+38=51-42+53= 54+37=78-29=59+19=55-47=73+29=55-47=37+18=47+19=75+24-23= 98-56=36+27=35+17=60-38=36-25=60-38=46-38=65-26=63+12-42= 42-19=45-16=75-59=24+38=42-23=24+38=42-19=74-18=75-36+10= 44+39=34+58=70+19=16+23=57-16=16+23=53-29=63+28=54+21+18= 62+12=43-25=22+55=46-28=48-26=46-28=73+14=36-27=57-33+31= 72-54=52+16=16+27=43-27=63+25=43-27=62-59=52-34=85-36+27= 76-37=67-28=54-29=79-64=98-48=79-64=84+9=29+35=77-65-6= 56-36=58-29=67-60=85-50=42-32=85-50=47+18=47+29=32+45-38=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do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手抄报的内容不会写?不知道该写什么?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1:有趣的数学题题目一:一根竹竿二丈一,三分之一插进泥;七分之一露出水,问你井水有几尺深。... 数学手抄报的内容不会写?不知道该写什么?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1:有趣的数学题 题目一: 一根竹竿二丈一,三分之一插进泥; 七分之一露出水,问你井水有几尺深。 答案:11 题目二: 三个闺女来看娘,三五七天各一趟, 今日一同娘家走,何日一齐来看娘。 答案:105 题目三: 三只猫吃三只老鼠用了三分钟时间, 按同样的速度, 一百只猫吃一百只老鼠需要用多少分钟时间?

答案:用了3分钟 图一 图二 图三 2:数学森林探险记 有一天,三只小猫去数学森林探险,可是每人只能带一件宝物。于是第一只小白猫带了一把量角器,第二只小花猫带了一把直尺,第三只小黑猫带了一支笔,就一起上路了。 刚进森林没多久,一堵厚厚的大墙挡在了他们的面前。他们本想翻过这堵墙,但是他们发现,要做数学题才可以通过。小花猫拿出直尺一指,墙上出示了一道题目:一周角等于多少平角?等于多少直角? 小白猫说:"这太简单了,看我的吧!"它拿出量角器比划了几下,说:"一周角等于2平角,等于4直角。"小黑猫就把答案唰唰地写了上去。咦,大墙居然消失了,他们又可以前行了。 走着走着,到了小河边。这几只小猫正商量着怎么过河,突然一只小鸟叼走了他们的直尺,说是要答对题目才能还给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过河。说着天空中飞来一张纸,上面的题目是:有753个果子,每20个装一筐,至少要几个筐子?小黑猫拿出笔在纸上计算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说要38个筐子。小鸟高兴地说:"恭喜你们,答对啦!"小鸟扇了几下翅膀,只见直尺变成了小船,量角器变成了船帆,小猫们顺利地过了河,继续向前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数据收集整理导学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学习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

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填空题集锦

■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当(10) ■一条线段有(2)个端点,线段是直的 ■两个点可以画(1)条线段■3个点可以画(3)条线段 ■4个点可以画(6)条线段■5个点可以画(10)条线段 ■1米=100厘米■量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量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米)做单位 ■用刻度尺量画线段时应从尺的刻度(0)开始量画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也可以说是(1米30厘米) ■大约(5)个文具盒长1米■电视机洗衣机讲台的长度大约是(1米)■同一个角边长可以不一样■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直的边 ■我的数学书长(25厘米)宽(18厘米)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计算)例如:3个4的和是多少(3×4=12)■几和几相加的和用(加法计算)例如:3+4的和是多少(3+4=7) ■几和几相乘的积用(乘法计算)例如:3和4相乘的积是多少(3×4=12) ■每一块三角板都有(3个)角,其中(1)个是(直角),(2)个是锐角 ■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时(直角)■长方形有(4)个角,并且是(4)个(直角) ■正方形有(4)个角,并且是(4)个(直角) ■画角时从一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2)条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数学书上的角和黑板上的角一样大,因为都是(直角) ■3时整和9时整分针和时针组成(直角) ■比直角小的角时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时钝角 ■钝角比直角大(直角比钝角小)■钝角比锐角大(锐角比钝角小) ■直角比锐角大(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锐角比钝角和直角都小■钝角是最大的角,锐角是最小的角 ■钝角﹥直角﹥锐角■用锐角和直角拼出的角肯定是(钝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一条红领巾有(3)个角 ■一块黑板有(4)个角并且是(4)个(直角) ■一面国旗有(4)个角并且是(4)个(直角)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小报内容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小报内容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小报内容》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家的名言: 1、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 2、在奥林匹斯山上统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恒的数……――雅可比 3、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4、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5、也许我可以并非不适当地要求获得数学上亚当这一称号,因为我相信数学理性创造物由我命名(已经流行通用)比起同时代其它数学家加在一起还要多……――西尔维斯特 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希尔伯特 7、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 8、我把数学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而不是想为自己建立什么纪念碑。可以肯定地说,我对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更喜欢。我对自己的工作总是不满意。――拉格朗日 9、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10、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O尔 【篇二】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小报内容 胖子“0”与瘦子“1”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篇三】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小报内容 国庆长假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华联商厦;首先,我们先去给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

2017-2018苏教版2二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全套试卷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使用 4.第四单元使用 5.第五单元使用 6.第六单元使用 7.第七单元使用 8.第八单元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二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39-6=4+17=19-11=14-4+25= 7+6=20+65=34+8=16+9+3= 31-5=47-6=45-30=50-7-30= 28+9=73+7=4+66=37-10+9= 50-3=43-5=93-4=18+10-7= 2.用竖式计算。(15分) 9+48=40-22=91-35= 12+49-38=89-34+18=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7分) 1.在68、46、67、64、69、76中,个位上是6的数有()和(),十位上是4的数有()。在这些数中,()是单数,()是双数。

2.100里面有()个十。 3.70比()大1,比()小1。 4.比85多5的数是(),比85少5的数是()。 5.找规律填数。 (1)1、4、7、10、()、()、()。 (2)81、72、63、()、()、()。 6.在○里填上“>”“<”或“=”。 73○3751-2○5350○43-762-2○62-6 99○10049+9○4022○43-2157-4○57+4 7.一根长绳原来长20米,第一次剪去5米,第二次剪去10米。现在这根绳比原来短了()米。 8.小红有20颗糖,小亮有10颗,小亮比小红少()颗。小红给小亮5颗后,两人现在一共有()颗。 三、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画“√”(每题2分,共6分) 1.哪个算式最接近80? 2.学校体育室里的个数比50个少一些。有多少个篮球? 3.90个小朋友去参观动物园,选坐哪两辆车比较合适? 四、操作题(每空1分,共6分) 1.第2行画苹果,要求苹果的个数比桃少2个。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2、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14 10 8 4 2 (1)最喜欢()的人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二、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 6 15 8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最简单数的排列和组合的规律。 2、经历探索找规律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乒乓球、纸箱、每组三张“1、2、3”数字卡片、人民币5角一张、1角5张、2角两张。 二、说教法和学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师:今天很高兴和这么多可爱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除了和大家学习知识外,我还特别想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来握握手,成朋友。(教师随机握手) 师:如果老师要和全班同学都握手成为朋友的话,一共要握几次手?为什么?

师:那样的话,你们对刚才握手的顺序有什么看法呀?(引导:有顺序的握) 生:像老师那样握手,容易遗漏或重复。(教师有序的握手) 师:现在呢?你有什么发现?(有序的握手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不遗漏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排列和组合中就会用上它。带着这种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不好?(板书课题:排列与组合) 定标:口述目标:这节课我们要掌握“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排数: 活动一: 师:有一天乐乐的好朋友来到他家。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数学排数游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提问:①同学们,你们会玩吗?用1、2可以排成几个两位数? ②你是怎么排的?能说一说你排数的方法吗? ③小结:用1和2组成一个数,再交换这2个数字之间的位置就可以组成新的两位数。 乐乐说:如果再增加一个数字3,从这三个数字中,选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你还会排吗? 活动二: 提问:①你能排成多少个两位数?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 ②你是怎么排的?能说一说你排数的方法吗? ③小结排列方法:第一种:先取两个数字组成一个数,再交换这两个数字之间的位置就可以组成新的两位数,依次取数排列。第二种:先固定这个数的十位或个位,再用这个数与另外的一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种方法又快又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握手 同学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小学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故事一】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必须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趣味数学故事二】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务必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例1 课本第2页 ------2.10号导学案 认真看2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思考: 1、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2、举手时每位同学可以举几次手? 3、完成第2页下面的3道小题。 数据收集与整理例2 课本第3页 ------2.11号导学案 认真看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老师和小精灵说的话,思考: 1、你有什么好办法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比赛? 2、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3、完成第3页黑板下面的统计表和表下面的(1)和(2)小 题。

认识平均分例1 课本第8页 ------2.12号导学案 认真看7--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图和小精灵说的话,思考: 1、什么叫平均分?自己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你能从第7页的情景图中找到平均分吗?说一说生 2、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平均分? 3、完成第8页和9页的“做一做”。 平均分 2.13号导学案 认真看课本P10页的例.3内容,看图看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平均分的特点?份数总数是几?每份数是几?求什么? 2、完成10页做一做? 平均分练习二 ------- 2月14日导学案认真看课本P11--12页的题,完成下面问题: 1、第一题不是的为什么。 2、完成书上2. 3、 4、5题。 3、第9题多写几种.

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课本13页例4 2月17日导学案 认真看课本13页例4,认识除号,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出除法算式,完成下列问题: 1、6÷2=3 读作:( ) 2、8÷4=2 读作:() 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15÷5=() 4、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根小棒,10÷5=() 5、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根小棒,10÷2=()

2020-2021苏教版2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8套】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 2. 第二单元使用 3. 第三单元使用 4. 第四单元使用 5. 第五单元使用 6. 第六单元使用 7. 第七、八单元使用 8. 期末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第1题8分,第2题4分,第4题3分,第7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 ★★★★★★★★★★★ (1) ( )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份,还剩( )个。 □÷□=□(份)……□(个) (2) ( )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 □÷□=□(个)……□(个) □÷□=□(朵)……□(朵)□÷□=□(束)……□(朵)3.有50本书,最少要拿掉( )本,才能平均分给二年级7个班。至少再买( )本,可以平均分给三年级6个班。 4.写出不同的算式:( )÷5=4……( ) ( )÷5=4……( ) ( )÷5=4……( )。 5.(1)□÷5=6……△,△最大是( ),这时□表示( )。 (2)☆÷○=3……6,○最小是( ),这时☆表示( )。 6. 29里面最多有( )个7,49里面最多有( )个9,34里面最多有( )个5。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5......4 ( )÷( )=6 (3)

8. 29个气球平均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 )个气球,还剩( )个。 二、计算题。(共30分) 1.瞧瞧我的口算本领吧。(12分) 54÷9= 15÷3= 35-7= 27÷( )=9 42÷6= 8×4= 24÷8= ( )+7=42 8+55= 49÷7= 6×7= ( )÷3=8 2.试试列竖式计算。(18分) 32÷8= 45÷6= 48+36= 91-75= 60÷7= 46÷8=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一本65页的故事书,红红每天看8页,至少要( )天才能看完。 ①7 ②8 ③9 2.铅笔每支6角,5元钱最多可以买( )支。 ①8 ②9 ③10 5个小朋友玩报数游戏,从军军开始报“1”,一直到兰兰报“5”;然后军军报“6”,一直到兰兰报“10”。17是( )报的,29是( )报的。 ①军军②红红③亮亮④丽丽⑤兰兰 4.除数和商都是6,余数比除数少1,被除数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