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14190946.html,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作者:杨悦颖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0期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反映了新时期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方针。通过与基于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比教,对统编版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革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转变教材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两汉”时期的历史为例,研究和对比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选取、单元导语、课前导语、插图、课后习题设置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推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人教版;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d514190946.html,ki.1672-3198.2020.20.098

“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对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落实和历史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下文通过对比人教版与统编版两種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分析当下统编版教材,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1 两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两汉”时期的内容

人教版必修教科书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模块,以专题史体例编写;统编版必修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以章节体形式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分为上、下两册。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经济模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和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均有涉及“两汉”时期的内容。统编版将“两汉”时期的内容划分在《中

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本文只针对“两汉”时期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其余不加以论述。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人教版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进行编写,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内容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通过对比两版课程标准,对于“两汉”时期的内容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从强调汉代政治制度转向汉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举措,反映了对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建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人教版)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发达的古代农业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古代商业的发展 4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开辟新航路 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 8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6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罗斯福新政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8.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八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新课标) 第3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思维导图】 【微试题】 1.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了() 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 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 D.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 答案:A 2.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B.构建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制衡格局 C.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 D.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C

3.(2014·重庆高考)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C

4 . “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发展机遇。 解析:第(1)问,直接从材料三中归纳即可。第(2)问,可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视角去回答。 答案:(1)表现:实行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 (2)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促成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和合作;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3)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发达的古代农业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古代商业的发展 4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开辟新航路 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 8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6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罗斯福新政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高中历史各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

高中历史各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 省份 山东人教版 临沂、聊城、莱芜、威海人民版 济宁市岳麓版选考方案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日照、菏泽、 1、" 2、3,泰安、枣庄、东营、烟台、德州、滨州广东广州、珠海、梅州、汕尾、东莞、江门、 阳江、(肇庆)、潮州、云浮 宁夏 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固 原市。两个县级市: 灵武市、青铜峡市 海南海口、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 临高、儋州、三亚、五指、琼中、保亭、 陵水、白沙、乐东、昌江、农垦 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淮安、 南京、宿迁、泰州 安徽盐城、扬州、镇江、连 云港、徐州琼海、东方 珠海、湛江、三选一深圳、汕头、韶关、河源、惠州、佛山、

1、"2,必考茂名、清远、揭阳、中山 1—4,四选一1—6,六选二,每个8分 1、" 4、 5、"6,四选二 1、"2,必考宁德、福州、厦门、漳 州、龙岩、南平、三明 浙江必修人民、选修人教: 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嘉兴、湖 州、衢州、丽水、舟山、金华 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1—4,四选朝阳、葫芦岛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 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 区、宝坻区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鹤岗、绥化、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大庆、鸡西、双鸭山 吉林长春、白山、吉林、白城、松原、通化、 辽源、延边、四平 北京北京1—4,四选一1—4,四选一

1、" 2、4,必考湖南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 常德、张家界、益阳、永州、怀化、娄底、 湘西州 陕西渭南、商洛、杨凌延安、榆林、安康、汉 中、铜川、咸阳、宝鸡 河南郑州、信阳、平顶山、漯河、安阳、驻马 店、许昌、三门峡、南阳、洛阳、焦作 山西 阳泉、朔州、临汾、吕梁、运城、大同、晋城、忻州、长治、晋中商丘濮阳 西安 1、"3,二选一1—4,四选一 1、"4,二选一 1、" 2、3,一选修 3、"4,必考IA( 3、"4必考)IB( 1、"6,二选一)莆田、泉州 1、" 2、4,三选一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电子版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电子版下载 篇一:电子教材-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政治终于走向末日。但是,传统的历史惯性依然影响着近代政治生活。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学习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知识,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1 1/29页学习本专题,应当在明确中国历朝史实 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古代官制的基本知识;对于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也应当有所了解。同时,在学习中可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中国古代治世和盛世的成就,与政治制度的成

功有关。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消极影响。在学习本专题时,可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 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夏商政治形式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这 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其中记录了有关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的事迹。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又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2 2/29页治管理秩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有的学者对古史传说进行了细心的整理分析,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有的学者还根据神话传说提供的线索进行考古调查,得到了值得重视的收获。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的权位,成为最高政治领袖。在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禅让的方式实现。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

---------------------------------------------------------------最新资料推荐------------------------------------------------------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 1/ 3

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学习建议] ●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联系古代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古代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 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历史纵横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谈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

谈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 何剑英 新课标自2008年秋季在我省实施以来,教师反响极大,有人说“新教材好呀,改变了旧教材单纯的知识堆积”,“历史课堂上就有话说了,不再象以前的教材那样,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不再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部分分开”;也有人说“新教材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在我们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这么个飞跃,非常困难”。笔者接触新教材二年以来,感触颇多,在此谈点拙见。 一、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不同。 传统以来,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进行,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在中国史这一条线中,不管是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罢,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举个例子,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1978年以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世界史那一大块。 新教材则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其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哞”、“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2个选修模块(江西)。必修(I)中的8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当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必修(II)中的8个专题,属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内容,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当今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等。必修(III)中的8个专题,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等。这样就打破了以前那种通史体系,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纵横交错编写教材。 二、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1)增强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如在必修(II)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 【教材分析】 1、 知识结构 2、 教材建议 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 形成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历史五色斑斓,千姿百态,正是这样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才使得每一阶段的历史都有其独特性,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其丰富的个性。 新课程努力全面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从多角度反映人类社会的历史成就,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这样的课程框架结构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必修一政治文明史能够使人们了解政治制度的由来和演变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从中国方面看,必修三设计了五个专题,古代中国两个专题,近代现代三个专题,古代两个专题一个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个为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是要求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则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骄人的科技成就和中国古

代传统的文学艺术成就,这两个专题并不仅仅是要学生识记四大发明、唐诗、宋词、汉赋等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透过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的学习,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传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并在正确承继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等, 近现代的三个专题分别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历史进入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失去了古代的优势,面对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对这种冲突的态度实际上不仅贯穿于近现代的历史之中,也会贯穿于我们这个现在正在进行的全球化时代。近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潮流如何冲破旧思想制度的束缚便成为世代主旋律,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实际上主要就是如何走出封闭学习西方并在学习西方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实际而创造自己的新文化历史过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学习西方拯救中国成为仁人志士努力的方向,于是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萌发到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已然落后的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成为当时爱国者们的共同追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精品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经济变革 目录 导论研究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方法 一、管仲变法:中国经济变革的右端 1、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 2、中国经济思想的异端 二、商鞅变法:中国经济变革的左端 1、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 2、“百代都行秦政法” 三、汉武帝变法:国富民穷的盛世 1、“文景之治”的成就与后果 2、大一统的经济基础 3、变法的负面效应与争论 四、王莽变法:汉武帝不是那么好学的 1、变法背景:世族经济威胁中央集权 2、惨烈的变法结果 五、大唐帝国的变法:两个不一样的唐朝 1、最盛王朝与最小政府 2、刘晏变法 3、探究民间工商资本的五条出路 六、王安石变法:“国富”与“民富”的老问题 1、大宋的危机 2、“国富”还是“民富” 3、“改革标本”王安石 七、明清时代的停滞:当一切走向僵化 1、专制需要稳定 2、被枪炮打破的“超稳定结构”

导论研究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方法 学习目标:1、理解“统一是中国的文化” 2、掌握四大利益集团分析法 3、了解支撑中国中央集权的四大基本制度 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中国历史 中国与欧洲在早期都是从部落制进化到了城邦制,东方的春秋战国正与西方的古希腊同期。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毕达哥拉斯正在意大利南部传授几何学;孟子出生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是一位12岁的翩翩少年。公元前360年,东方发生了第一次重要的集权式变法——商鞅变法,西方则在公元前356年出现了亚历山大帝国。汉武帝(前156—前81年)进行中央集权制度的试验时,西方的凯撒大帝(前102—前44年)也让高度集权的帝制替代了共和制。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东西方世界分别出现了双峰并耸的、大一统的大汉王朝与罗马帝国。 公元184年,汉帝国陷入内乱,之后进入了将近四百年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罗马帝国也在外族的侵略下分崩瓦解。之后,东西方历史突然开始了“大分流”。中国在公元589年重新实现了统一,从此再也没有长期分裂过。而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时期,便再也没有统一过,尽管在2000年出现了欧元,实现了货币意义上的“统一”,可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欧元的存废又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魏斐德的问题正是:“在世界上第一批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为何差异起来呢?” 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历史悬案,你尽可以从地理条件、民族心理、宗教语言以及偶然性等角度来给出解释。魏斐德给出的答案很简洁,他说,“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统一的文化为中国赢得了历史性的荣光,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为“唯一延续至今的社会”,根据他的统计,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1个文明社会,其中,中国社会是文明特征保留得最为完整的样本。而这一成就正得自于“统一的文化”。 中国人最害怕、最不愿意、最讨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统一是一个宿命般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是考察所有治理技术的边界,尽管统一本身并不能保证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甚至连汤因比都无法确认统一到底是“目的本身”,还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不过他确定地认为:“大一统国家的成功崛起最终终结了‘乱世’,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一代人对于大一统国家自然是无比向往、感激涕零。”

2019版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7 解放战争(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第8课解放战争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答案:B

2.1945年8月和1949年4月,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北平举行了和谈。其共同之处是( ) A.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发挥了作用 C.共产党在军事方面作了较大让步 D.两党达成的协定完全没有实施 答案:A 3.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 )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答案:D

4 .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实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4分)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引文引自孙中山言论,由此能够分析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二小问引文发表时间是1924年,当时开始国民革命运动,可从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来分析;第二小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从红军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史实回答。 答案:(1)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归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全国各地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版本

全国各地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版本 省份 山东人教版 临沂、聊城、莱芜、威海人民版 济宁市岳麓版选考方案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日照、菏泽、1、2、3,泰安、枣庄、东营、烟台、德州、滨州广东广州、珠海、梅州、汕尾、东莞、江门、 阳江、(肇庆)、潮州、云浮 宁夏 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固 原市。两个县级市:灵武市、青铜峡市 海南海口、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 临高、儋州、三亚、五指、琼中、保亭、 陵水、白沙、乐东、昌江、农垦 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淮安、 南京、宿迁、泰州 安徽盐城、扬州、镇江、连 云港、徐州琼海、东方 珠海、湛江、三选一深圳、汕头、韶关、河源、惠州、佛山、1、2,必考茂名、清远、揭阳、中山 1—4,四选一1—6,六选二,每个8分1、4、5、6,四选二1、2,必考宁德、福州、厦门、漳

州、龙岩、南平、三明 浙江必修人民、选修人教: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嘉兴、湖 州、衢州、丽水、舟山、金华 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1—4,四选朝阳、葫芦岛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 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 区、宝坻区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鹤岗、绥化、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大庆、鸡西、双鸭山 吉林长春、白山、吉林、白城、松原、通化、 辽源、延边、四平 北京北京北京1—4,四选一1—4,四选一1、2、4,必考湖南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 常德、张家界、益阳、永州、怀化、娄底、 湘西州 陕西渭南、商洛、杨凌延安、榆林、安康、汉 中、铜川、咸阳、宝鸡 河南郑州、信阳、平顶山、漯河、安阳、驻马 店、许昌、三门峡、南阳、洛阳、焦作 山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