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年,有61个国家,近17亿人卷入了这场战争,约5000多万人丧生,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直接财产损失就达4万亿美元以上。

走向战争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37年又爆发了新的世界经济危机,这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各种矛盾急剧尖锐。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转嫁危机,各国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并加紧剥削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当时,世界的格局是在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宰下。在这个掠夺战败国、维护战胜国利益、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中,英法占据了世界和欧洲霸主的地位,并从战败国,主要是德国手中夺取了大量殖民地和经济利益。美国则通过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优势。作为凡尔赛体系的最大受害者——德国,虽然被剥夺掉所有殖民地,割去 1/8国土,交付大量赔款,但它的经济基础和工业潜力并未遭到严重破坏,在美英的大量经济援助下,迅速恢复了元气。1929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其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在30年代空前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为了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对外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德国、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日本率先走上侵略战争的道路。 1931年,日本蓄意制造所谓“南满铁路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 1月,日本占领整个东北。1937年又策划、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上台后,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公然撕毁凡尔赛条约,大规模重建军备。1936年 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同年 8月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1936年11月,德国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盟,建立了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同盟。1938年 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同年9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次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国。由于波兰在中欧国家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了德国同英法争夺的一个焦点。德、日两国公开的侵略性军事同盟签订的第二天,希特勒便召集德国三军高级将领开会,决定“一有合适时机就进攻波兰”,并命令军队做好同英法作战的准备。正当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时刻,当时对国际局势具有重大影响的西方大国却推行了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出卖别国的领土和主权,换取同侵略者的妥协,来维护其自身安全和既得利益。绥靖政策起了纵容战争、扩大战争、葬送和平的作用。 1939年 3月,在国际舆论的呼吁下,英、法、苏三国就建立反法西斯联合阵线问题进行了谈判,历时 5个月,以流产告终。苏联为避免德、日的两面夹击,防止英、法挑动苏、德战争,决定放弃集体安全政策,于1939年 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对于打破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争取备战时间起了一定作用,但也使德国法西斯消除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希特勒终于冒险提前发动了战争。绥靖恶果——从西线到东线

1939年8月31日晚8时,在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格雷威茨,一批身着波兰陆军制服的纳粹党卫队员“攻占”了格雷威茨广播电台,用波兰语发表了几分钟的反德演说,并放了几枪,“宣告”波兰已对德国“开战”。次日凌晨 4时45分,德国法西斯在“反击波兰进攻”的借口下,出动了2000架飞机、上万门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波兰全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与此同时,160万大军和28000辆坦克迅速越过波兰国境,

从北、南、西三路向波兰境内发动闪电式的全面进攻。开战后不到 48小时,波军防线都被突破,德军在波兰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以每天30~ 35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内地推进。波政府在遭到进攻的当天,即向英法求援。9月1日晚,英、法要求德国停止军事行动,并将德军撤出波兰,希特勒不予理睬。9月3日11时,英对德宣战,17时法对德宣战。随后,英国自治领地也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德、波开战后,德军在一周内摧毁了波军的主要防线,进逼华沙。9月6日,波总统莫希乔茨基和政府撤离华沙,总参谋长斯塔希耶维将军留在华沙指挥首都保卫战。从9月9日起进行了波兰保卫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布祖腊河战役,波军失利。 9月15日,华沙拒绝德国关于投降的最后通牒。9月28日,华沙陷落。从 9月18日至10 月初,波军残部仍继续抗击德军,直至弹尽粮绝。苏军于 9月17日越过苏、波边界,与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 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从波兰灭亡到德国闪击北欧,英、法和德国在西线持续了 8个月的“无战争状态”或“假战争”、“静坐战争”。这期间,西线除萨尔和洛林边境上发生巡逻队的几次冲突外,几乎听不到枪声。 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军闪击丹麦。丹麦国王 1小时后宣布投降。与此同时,德军从海空方面进攻挪威,其空降部队占领挪威首都,组织了由挪威前国防部长吉斯林充任首相的傀儡政权。“吉斯林”因此成了挪奸、卖国贼的同义语。英、法派出的远征军于 4月下旬在挪威西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一带登陆,与挪威军民共同抗击德寇。尽管后因战局不利而撤击,但这是英、法真正进行抗德战争的开始。挪威军队于 6月 10日投降,政府和国王流亡英国。 5月10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在西线发动闪电战,大举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当天,英国张伯伦政府垮台,采取强硬路线的丘吉尔首相上台后,改变了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由德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编成的第一梯队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强渡了马斯河,攻占色当,然后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进。 5 月23日,布伦陷落,古德里安指挥的坦克部队进抵距敦刻尔克20余公里的海岸沿线,包围了英、法联军的40个师。退守在敦刻尔克的盟军三面受敌,危在旦夕。此时,希特勒却于 5月24日突然命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英、法联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突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共动员了各类舰船1000余艘驶向敦刻尔克。许多渔民和民众驾着渔船、帆船和游艇渡海参加营救。5月26日 18时57分,在德军空军的猛烈空袭下,英、法联军与空军配合抢渡海峡,终于在6月4日以前完成了撤退任务。共撤出英军21.5万余人、法军8万多人、比军1.5万余人。尚有 4万余名法国士兵被俘、被迫遗弃了全部装备。6月5日拂晓,德军进击巴黎。10日,意大利也乘机宣战进入法境,法国政府不战而逃,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 月14日,德军进占巴黎,艾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X字旗。6 月16日,雷诺辞职,贝当上台,曾是上次世界大战凡尔登英雄的贝当立即向德国要求停战。6月22日下午6时50分,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雷通东站,在一战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同一节车厢内,法国全权代表亨茨格将军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6月24日,法国停战委员会在罗马签署了法、意停战协定。灭亡法国后,希特勒便为入侵英国作准备,签署了“海狮作战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则声称要“用热血捍卫国家民族生存”,积极备战。从1940年 7月下旬开始,德空军开始空袭英海军港口和停泊在英吉利海峡的船舶,英空军立即起飞迎击。8月,纳粹空军全面实施“空中闪电战”,8 月13日这一天被命名为空战的“鹰日”,共出动飞机1485架次,昼夜不停地轰炸英海军基地、雷达站和机场,企图给英国以毁灭性打击。24日晚,约10架敌轰炸机因迷航轰炸了伦敦。次日,英国出动80架轰炸机空袭柏林,并进行了数次报复性的轰炸。9 月,纳粹空军大规模轰炸伦敦,旨在摧毁英国人的抵抗意志。英国空军和高炮部队成功地进行了反击,15日取得了一天击落敌机18 0 架的战绩,被订为“不列颠战役

日”载入史册。纳粹空军遭到重创后,对英国的轰炸时断时续。1941年 5月10日,德军最后一次轰炸了伦敦,这是德国入侵法国一周年的日子。

战争扩大

由于德国海、空军力量的薄弱,希特勒不得不下令无限期推迟实施“海狮计划”,而按照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把部队向东调动。一切准备就绪后,于1941年 6月22日晨4时,首先使用 4万多门大炮向苏联边防工事开火,近5000多架飞机向边境附近的军事设施和城镇进行狂轰滥炸。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北、中、南三路,出动190个师、3700多辆汽车、193艘各类舰艇,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苏军因准备不足,面对德军的闪电式攻击,被打得措手不及,失去了制空权,通讯系统也被破坏,司令部和部队失去联系,命令也无法上传下达,致使德军迅速突破苏军防线并且深入苏联境内20~50公里。前线情况不明,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作出了错误的反攻命令,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仅三周时间,德军已推进了300~600 公里。在危急时刻,苏联国内进行了紧急动员,国民经济全部转入战时轨道,斯大林被任命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最高统帅部总结初期失败的经验教训,及时采取了防御战略,指出要消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争取时间,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反攻作准备。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德军遭到沉重的打击,从而使希特勒不得不放弃了直取莫斯科的打算,转入防御。苏军利用有利时机加强了防御力量,组建了两个方面军,建立了一道新的阻击敌人进攻莫斯科的防御阵地。9 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告一段落,并在主要方向上阻止了敌人快速进攻的势头。希特勒决定在南北两翼取得胜利后,再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南线德军攻占了乌克兰的基辅和敖德萨,北线德军从 8月下旬向列宁格勒进攻,始终未能占领列宁格勒。德军被迫放弃攻取列宁格勒的计划,转而进攻莫斯科。德军于 9月30日晚,以“台风”为作战代号,从南、北、中三个方面向莫斯科发起总攻,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红军在战役初期被俘66万多人,德军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只有 100多公里。在此紧急关头,斯大林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在军民的团结奋战下。到10月底,仍把德军阻止在离莫斯科100公里左右的防线上。11月7日,莫斯科十月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照常在红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重要演说,几十万红军战士庄严地接受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作战。 11月15日,德军第二次进攻莫斯科。27日,北面进攻的一支德军已突进到离莫斯科仅有24公里的伊斯特腊镇,首都已在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在望远镜中可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苏军采取了快速反击突击战术,从11月底到12月初,在空军的支援下,进行了一系列突击战,解除了德军从北面突入的威胁。12月 1日,德军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又被阻截。在20天的激战中,德军损失惨重,“台风”攻势失败了。12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进行大反攻。到1942年初已迫使德军远离莫斯科100~250公里。苏军乘胜前进,发动全线进攻,到 4月下旬已先后把德军击退150~400公里,夺回了 60多座城市、11,000个居民点。从此,全线转入防御反击的战略阶段。 1941年 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在7月2日举行的御前会议上,确立了以南进为主,北进为辅的方针。11月 5日,御前会议作出对美、英、荷开战的决定。山本五十六指挥的联合舰队加紧作好偷袭珍珠港的准备,太平洋战争爆发已不可避免。19 41年11月5日,日本大本营海军部向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发出“大海令第1号”,令其于12月上旬作好开战准备。6 日,大本营陆军部向南方军和南海支队下达准备攻击南方要地的命令。自11月15日至22日,联合舰队所属各舰队完成了在千岛群岛净罗湾的集结。11月26日,南云海军中将率领由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

等航空母舰组成的特遣舰队,悄悄地从单冠湾出发驶向夏威夷珍珠港。 12月 6日(夏威夷时间),正逢星期六,美军官兵都到檀香山欢度周末去了,瓦胡岛一片平静。当时,载有423架飞机的6航空母舰为主体的日本特遣舰队正全速向珍珠港逼近,另一支日本潜艇特攻部队,已大部分潜抵珍珠港外。美军官兵多次放过了一些疑点,直到 7时55分,悠然自得的美军官兵才从炸弹爆炸声中惊醒过来。日空中攻击总指挥官海军中佐渊田美津指挥的第一批日本飞机共 183架飞抵珍珠港上空,对各机场实施奇袭,仅 5分钟就摧毁了美军在瓦胡岛的空军力量。日军的鱼雷飞机和水平轰炸机集中袭击了战列舰,美国太平洋舰队只保存了正外出的 3艘航空母舰和部分重巡洋舰。正当日本空袭的第二批飞机飞临瓦胡岛上空时,美国国务卿赫尔接到野村和来栖递交的最后通牒。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的演说中把12月7日这一天说成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同日,美国对日宣战。丘吉尔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得老泪纵横。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利用海上闪击战向美、英、荷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发起猛烈进攻并取得一连串重大胜利。12月8日凌晨 3时30分,日军进军泰国,9 日侵占泰国。1942年1月7日,日军占领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2月8日,日军强渡桑佛海峡,在新加坡登陆。菲律宾、吕宋、荷属东印度、缅甸等都被侵占,日本控制了面积达3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5亿人口。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都曾发表过支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言论。1941年6月底到7月上旬,苏英两国就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达成协议。1941年8月9日至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的军舰上秘密会晤,会后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关于“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目标”的八项原则。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加、澳、印等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以后,又有20多个国家宣布加入《联合国家宣言》,一个真正全球性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建成。

战略转折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后,反法西斯同盟国相互支持与合作,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1942年上半年,美、英联军在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争上加紧实施反击德军的战略计划。中国抗日战场拖住了日本的主力,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各主要战场的形势都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变化。在苏、德战场上,1942年5月至7月,由于苏军在哈尔科夫附近和克里木作战失利,被迫后撤100至400公里。德军强渡了顿河下游,侵占了罗斯托夫,直接威胁着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于是,展开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希特勒投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总兵力为 90万人、坦克1200辆、火炮和迫击炮1.7万余门、飞机1640架。苏军最高统帅部于1942年 7月12日决定在西南方面军原有的基础上成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铁木辛哥元帅任方面军司令员(7月23日起由戈尔多夫中将担任)。从7月17日至9 月12日,由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防御德军的进攻。自9月13日至11月8日,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争夺战达到白热化程度,斯大林格勒保卫者们浴血奋战,守住了这座英雄城市。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苏军打响了围歼斯大林格勒敌军的战役。战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隐蔽地调集了大量兵力,实施主攻的有三个方面军。1942年11月,在浓雾弥漫、大雪纷飞的19日晨 7时30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揭开了反攻的序幕。11月19日至30日,苏军合围敌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部分兵力,12月间歼灭德军企图解围的“霍利德”战役集群和“霍特”战役集群。1943 年 1月10日至2月2日,苏军全歼德军被围困的部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

击了法西斯德国,加深了法西斯集团内部出现的裂痕,成了希特勒走向灭亡的起点。自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 6月,丘吉尔和罗斯福经过多次协商后,决定实施代号为“火炬”的北非登陆战役。美、英决定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分别担任盟军正、副总司令,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火炬”登陆战役自1942年11月8日开始至1943年5 月13日胜利结束。1943年夏,美、英确定了代号为“哈斯基”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计划,于 7月10日发起总攻,胜利地完成了地中海、西西里岛战役,加深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的军事、经济、政治危机。墨索里尼的统治摇摇欲坠。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为扭转战局,任命麦克阿瑟上将担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指挥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陆海空三军。4 月又任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为太平洋地区总司令。日本为了破坏美——澳交通线,于1942年5月5日,命令联合舰队占领中途岛。该岛地处太平洋航路之中途,故名“中途岛”。1942年 6 月 4日凌晨,美巡逻机在中途岛西北200海里处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并有日机100余架飞往中途岛,空战开始,至6月5日下午结束,日本损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22架,兵员损失 3500人,其中包括几百名有经验的飞行员。自此,太平洋战争出现了有利于盟军的战略转折,经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功地遏制了日本向东南太平洋推进的计划。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利用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利从中国战场调兵的有利时机,进行了局部反攻,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当时中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了代号为“六分仪”的会议。这是二战期间,唯一一次有中国参加的同盟国最高级会议。开罗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缅甸作战计划及与中国和亚洲有关的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反法西斯联盟三大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第一次会晤。会上讨论了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关于建立国际组织问题、关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关于波兰和芬兰的问题,会议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并协调了三国对德、日的军事战略行动,对加速法西斯的覆灭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

苏联卫国战争:

第一阶段: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三阶段:库尔斯克坦克战

欧洲和北非战场:

突尼斯会战

大西洋战役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之战

诺曼底登陆

阿登战役

阿拉曼战役

攻克柏林

经过德黑兰会议的激烈争论,苏、美、英三国首脑终于决定1944年 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经英美磋商,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执行“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统帅。希特勒估计盟军将横渡加来海峡在加来地区登陆,因此在加来地区修筑了一道纵深5—6

公里的坚固防御阵地,诺曼底地区只构筑了若干个独立支撑点,且大部分是野战工事,纵深内只设置了防空降障碍物。这是德军防御系统的薄弱地带。 1944年6月6日晨,盟军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发动了诺曼底战役。当天凌晨在狂风呼啸中,盟军在进行空降和投弹之后,战舰齐发,越过波涛滚滚的英吉利海峡,英美盟军直奔法国海岸。在大炮的掩护下,盟军登陆达13万人,先后在奥巴哈、犹地、金滩、米诺滩、剑滩等5个指定滩头登陆,建立了牢固的立足点。希特勒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壁垒”被突破。7

月24日,诺曼底登陆胜利结束。8月 1日至18日,巴顿将军指挥美第 3集团军坦克部队直取奥尔良和夏特勒,溃败的德军逃往塞纳河方向,德军新任西线总司令克鲁格元帅在被撤职回国途中服毒自杀。盟军乘机长驱直入进逼巴黎,8 月19日在盟军的攻势鼓舞下,法国内地军和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 月25日,法国勒克米尔将军进入了巴黎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戴高乐将军作为法国抵抗力量的领导人进入巴黎,并于9月9日在巴黎成立了法国临时政府。希特勒不甘心失败,12月16日又在法、比、卢三国边界阿登地区进行孤注一掷的反扑,但遭到有力反击。德军东、西受敌,已感末日来临。 1944年底至1945年初,欧、亚、非三大战场都有重大进展。意大利已经投降。苏德战场上,苏联红军从1944年 1月到10月对德军进行了“十次打击”,收复了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苏联全部被占领国土。1945年 1月,苏军推进至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离柏林只有60公里。在西线,美、英盟军已全部解放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的大部分地区,步步向德国边界突进,并准备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推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在华中,华北各战场上攻克了敌人据点5000多处,光复了大片国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盟军1944年夏攻占了马利亚纳群岛。1945年初,开始进攻菲律宾,在吕宋登陆,并向马尼拉推进。这一切都说明,法西斯败局已定。为了及时解决战场最后阶段的合作及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等问题,苏、美、英三国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前沙皇的行宫利瓦吉亚宫举行“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主要就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关于德国问题,三国首脑一致同意东西两线配合作战,向德国心脏地区发动总攻,并拟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战后将彻底摧毁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实行分区占领和军事管制。会议还就波兰问题和战后筹建世界和平机构——联合国的问题达成一些协议。雅尔塔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

日作战。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关于苏对日作战政治条件的“雅尔塔协定”。在这个协定中,中国的主权被作为换取苏对日参战的条件,不仅未征得中国同意,成交后仍对中国保密,这是对中国领土神圣主权的粗暴侵犯。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各国人民的斗争也此起彼伏,不断高涨。在欧洲,南斯拉夫人民在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以铁托为总司令的民族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经过浴血奋战,歼灭了大量敌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1942年11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正规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到1945年5月15日解放了全部国土。阿尔巴尼亚人民自1939年 4月被意军入侵之日起,不畏强暴,英勇奋战,先后抗击10 万意大利法西斯匪军和10万德军,歼敌近 7万人。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希腊、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丹麦各国人民均用自己的英勇斗争牵制和打击了德、意侵略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亚洲,日本法西斯对各国人民的残酷掠夺激起了人民的英勇反抗。朝鲜人民在金日成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东南亚各国,如越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人民的广泛的抗日斗争也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随着各方面时机的成熟,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和美英盟军从东、西两线展开了直捣德国法西斯匪巢的进攻。苏军于1945年1月中旬开始进攻,到4月中旬,已从东面和南面包围了柏林,同时着手修复了波兰境内的铁路和公路,使后勤供给线畅通无阻,为柏林战役作了必要的准备。在西线,从北海到瑞士的470英里宽的战线上,美、英、加、法等国联军在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分北、中、南三路向德国本土进攻。 3 月底,盟军7个集团军共90

个师全部渡过莱茵河,4月18日全歼鲁尔德军。在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中,西线盟军进攻迅速,12集团军群于4月19日攻占莱比锡。4月25日,美军第1集团军的一支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区与苏军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胜利会师。美、苏士兵热情握手、欢呼,语言虽然不通,仍能表达胜利的祝愿和战斗的友谊,会师场面十分动人。东西两线盟军的会师,实现了对德国的分割包围。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柏林为将来的苏占区,由苏军负责攻打。这时的德国无论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希特勒仍企图阻挡苏军对柏林的进攻,把战争拖延下去。为此,他在西线部署了59个师的兵力,并把 214个师又14个旅的兵力用来固守柏林,负隅顽抗。苏军对此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作了周密的准备,从 4月16日到25日,突破了奥得河、尼斯河防线,分割包围并歼灭了防御柏林外围的德军。25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胜利会师。4月26日,苏军向柏林市内发动猛攻,到处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至27日,柏林的德军已被分割在三个孤立的地区。4 月29 日,为阻止苏军前进,希特勒下令放水淹没柏林地铁,在里面避难的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和负伤的德军官兵惨死。希特勒在失败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得到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处决并悬尸街头的消息后,于4月30日下午3时在其情妇爱娃·布劳恩服毒后开枪自杀。掩埋其尸骨的弹坑被苏军炮弹炸平,尸骨不知去向。 4 月30日晚,苏军粉碎了5000名德军的反抗,冲进国会大厦。5月1日黎明,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的屋顶。5月2日,柏林德军残部投降。5月8日,在其他地区相继被攻占的情况下,在柏林城郊的苏军总司令部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 1945年 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二战中最后一次会晤,对盟国面临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对德国及其它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边界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维持了同盟国的关系。但随着战争的即将结束,三大国的矛盾分歧也日益增多,在会议中多有表现,最后勉强达成妥协。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盟军相继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莱特岛,越过日本重兵防守的台湾岛,直逼日本的大门。1945年3月26日,美军发起冲绳战役。4月1日, 5万美军在冲绳登陆,历时96天终于占领冲绳,

突破了掩护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为了粉碎日本的“本土作战”计划,美军于1944

年 6月15日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持续的大规模轰炸。日本对敦促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不予理会,美国决定按原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凌晨2时45分,斯威尼上尉驾驶运载原子弹的 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埃诺拉·盖伊号,由两架观察机陪航,从太平洋的提尼安岛起飞,以每小时285英里的速度在 32000英尺的高空飞行。9时15分,顺利飞临广岛上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一道闪光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一团蘑菇云上升到 2.5万英尺的高空。几秒钟之后,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所到之处皆成废墟。当日死亡为 78150人,负伤和失踪者为 51408人。正如同一天,杜鲁门的声明所称:“如果他们(日本人)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而降。”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上午 11时零1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27万人口当日死者为237531人,伤者为43020人。苏军开始对日本关东军猛攻,8月15日,日军除个别地域外,已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关东军总司令下令就地投降。8月下旬,关东军主力被陆续解除武装。苏军于 8月11日至31日又进军萨哈林岛南部和千岛群岛,肃清了那里的日军,结束了远东的军事行动。中国人民与中国东北抗日武装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苏军的对日作战。在中国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它人民武装,在 8月11日以后,向日伪军发起猛攻,收复国土31.5万平方公里,解放 190座城市,歼灭日伪军23万人以上。在国民党战场,蒋介石集团也展开反攻,抢占和接受沦陷区。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人民武装也向日军发动了总攻。日本法西斯已陷入绝境。8 月15日下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决定。8 月17日,天皇敕谕国内外武装部队和平投降。8 月28日,美军先头部队在东京附近的原木机场着陆,开始对日本本岛实行占领。1945年9月2日上午 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 上举行签降仪式。至此,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他们的彻底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知识网络 一、德国入侵苏联(1941.6.22) 1、背景: (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②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③且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 2.经过: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 3、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 ⑴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 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探究一: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①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 ②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4、影响: ⑴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⑵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⑶整个战局: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7) 1.原因: ①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②日本资源贫乏 ③日本既定国策的重要步骤: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④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直接原因) ⑤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影响: ⑴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⑵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 ⑶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⑷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④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 3、影响: 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时间:________年9月。参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日内把________等地割让给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知识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全面爆发:________年9月1日,德军对________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 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德军发动对________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________的企图没能得逞。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________,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精品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慕尼黑阴谋 1.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捷克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这里的“死亡证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条约》 2.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他们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实行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绥靖政策。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3.漫画可以更形象地再现历史,揭露出历史本质。在这幅漫画中,用来切蛋糕的四把刀分别代表的国家有() ①英国②法国③苏联④德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知识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见右图,图中的德军的这一行动,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次军事行动指的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单元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学习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二、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3、过程与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 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 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

益发展的革命力量。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3、教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其他参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5、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6、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7、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 8、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 2、何谓“慕尼黑阴谋”?(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A、.时间:1938年9月 B、地点:德国慕尼黑 C、人物: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D、要害:采取绥靖政策,在背地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要求,以求得一时的太平。 3、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A、他们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希望以此推动纳粹德国去进攻苏联。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B、他们经济、军事地位受到一战的削弱。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 C、经济大危机使他们国内政局动荡,自顾不暇。而英、法资产阶级一贯蔑视弱小国家,所以就随意地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这是根本原因。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在演示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学生“动脑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是一触即发的。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早就揭开了亚洲战场的序幕;后来,意大利入侵埃塞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与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性质是什么,后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西方大国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什么时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人文素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课程讲授】 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导入新课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教师提问:对于希特勒试图侵占苏台德区的行动并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目的,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态度? 他们继续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政策,即向德国妥协讨好,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教师提问:他们这样卑鄙无耻,目的是什么? (小结)一是自身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经一战的打击受到巨大削弱,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针锋相对。二是因为他们视社会主义苏联为洪水猛兽,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国去攻打苏联,德、苏互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暗地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出笼了。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

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附参考答案 (2013·衡阳市)1.(13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4分) 材料二:l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1分 (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2.美国虽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独创性地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探究一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美国发展 (1)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1分)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1分)

(2)19世纪60年代,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他的名字和哪部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分) (3)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 探究二二战中和战后的美国 (1)1942年,美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什么文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分) (2)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通过哪次战役实现的?(1分) (3)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为称霸世界,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感悟美国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答案: 探究一:(1)华盛顿;(1分)独立战争;(1分)(2)林肯;(1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3)罗斯福;(1分) 探究二:(1)《联合国家宣言》;(1分)(2)诺曼底登陆;(1分)(3)冷战政策;(1分) 感悟: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得分);(1分) (2013·贵阳市)3.漫画中的历史知识(10分)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精品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教案、情况、方法、动力、会议、行动、计划、传统、问题、难点、充分、公开、发展、建立、提出、特点、思想、力量、地位、根本、要素、基础、需要、利益、政策、重点、能力、作用、规模、激发、逐步、形成、制约、丰富、满足、推行、引导、维护、解决、巩固、促进、加强、扩大、推动、不断加强、甘心、针对性 教学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

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3、教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其他参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5、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6、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7、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 8、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 2、何谓“慕尼黑阴谋”?(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A、.时间:1938年9月 B、地点:德国慕尼黑 C、人物: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D、要害:采取绥靖政策,在背地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要求,以求得一时的太平。 3、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A、他们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希望以此推动纳粹德国去进攻苏联。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B、他们经济、军事地位受到一战的削弱。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慕尼黑阴谋导致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把握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比较 概括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 同?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 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探究原因 分析实质 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 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 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 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 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 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 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 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 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 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 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 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人文素养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 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 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进行情感教育。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word教 案 知识网络 一、德国入侵苏联(1941.6.22) 1、背景: (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②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③且为此进行了精心预备。 2.通过: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打算” 3、苏军初期失利的缘故: ⑴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预备充分,且采纳闪电战术 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估量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探究一:苏联什么缘故能在蒙受重大缺失的情形下坚持下来? ①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抗击,迟滞敌人进攻, ②苏联幅员宽敞,拥有宽敞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4、阻碍: ⑴对苏:缺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⑵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⑶整个战局: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7) 1.缘故: ①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②日本资源贫乏 ③日本既定国策的重要步骤: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④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直截了当缘故) ⑤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全然缘故) 2.阻碍: ⑴对日:战术上临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⑵对美:缺失重大,卷入战争 ⑶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完全瓦解; ⑷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缘故: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要紧矛盾(全然缘故)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截了当缘故) 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④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 3、阻碍: 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教案(15)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环 节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 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 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 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 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 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认真观看视频 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一、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 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 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 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 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 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 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 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 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生答:《凡尔赛和约》 生答:国际联盟。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知识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 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战争初期情况: (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2)1940年.5月,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3)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 (4)1940年6月,法国败降 (5)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进一步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5二战全面扩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 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 (1)诺曼底登陆 时间:1944年6月6日 地点:法国 登陆者:英美盟军 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2)攻克柏林 时间:1945年 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 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8.二战的结束 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 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 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 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四个战场:亚洲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7、七个战役: 百团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8、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 1)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影响: 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的矛盾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 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 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⑵时间:1935年——1936年 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⒊西班牙内战 ⑴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1936年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⑵时间:1936年——1939年。 ⑶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⑷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四、走向世界大战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⒈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⑴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事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姑息纵容的政策。) ⑵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⑶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⑷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⑸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