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彩色印刷如何达到色彩鲜艳的效果

彩色印刷如何达到色彩鲜艳的效果

彩色印刷如何达到色彩鲜艳的效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彩色印刷如何达到色彩鲜艳的效果

彩色印刷时色彩都应符合原稿的基本要求,除古画复制或其他有特

殊要求的图画工艺美术品、有价证券等外,一般情况下彩色印刷品还有色彩鲜艳质量要求,如何从彩色印刷工艺及原料选用上达到这个质量要求呢?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条件,才能取得印刷色彩鲜艳的效果。

一、纸张的白度和吸收性

纸张是否洁白是印刷色彩鲜艳与否的基础。完全纯白的纸张、能反射

接近于全部的色光。反之,灰、黑的纸张就会吸收部分色光,使印迹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都受到损失。如果从色彩度分析,在印有图画的纸张上,除了各色网点通过加色法的空间混合形成视觉上的色彩外,没有印上网点(或图纹)的纸张其表面的色泽实际上也参与了这种空间混合。灰色的纸张就好像在各色油墨中加入了少量的墨色,因此视觉上看不到纯度很高的色墨,显示的是暗浊的颜色。实践证明,如果其他条件都完全一样,白度不同的纸张所印图画的鲜艳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单从色彩亮度的对比来分析。如果只印黑色的文字、洁白无瑕的纸张,因为黑白对比,黑字更黑、白纸更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以推论出:作为印刷的基础,纸张白度与印迹色彩鲜艳程度有直接关系。同理,色泽偏红的纸张使印迹倾向于红、偏青的纸张使印迹倾向于青,这些是在用色时需要加以考虑的。另外,纸张的吸收性对色彩的影响也很大。吸收性强的纸张会使颜料同连接料一起渗入纸内,印迹不能在纸面形成足够丰满的墨层,会使色彩饱和度受到损失,色彩就很难鲜艳。

二、色墨的调配及在滚压、涂布中如何保证色彩鲜艳

从色彩三要素中的纯度可以知道,颜色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彩色印刷品不同于单色印刷品的地方就在于颜色再现。原稿上的颜色,是利用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被再现在印张上的。 一、颜色分类和特征 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三棱镜上,透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 (1nm=1×10-7cm)。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加,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 若将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每两种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又可以得到色光三原色的颜色,即 黄+品红=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改变黄、品红、青三种色料的混合比例,因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色光,便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颜色。然而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匀不能获得黄、品红、青,故色料的三原色是黄、品红和青。 从色光补色的关系可知,色料三原色呈现的色相是从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得到的另一种色光的效果。从白光中分别减掉(吸收)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便得到了被减色光的补色光青、品红、黄故把黄称为减蓝、品红称为减绿、青称为减红,即黄、品红、青也可以叫做三减色。 色料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颜色其明度降低,故称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法。 色料减色法的呈色原理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 Y+M=W-B-G=R Y+C=W-B-R=G C+M=W-R-G=B

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印刷色彩学期末总结(概念及公式) 第一章 1.可见光的范围:380nm—780nm。 2.颜色感觉形成的四要素: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 3.眼睛的主要构造和作用:杆体细胞在暗处形成暗视觉;锥体细胞在明处形成明视觉。 4.视角(tana)=物体的大小/2倍的视距。 5.颜色对比及对颜色感觉的影响: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在视场中的相互影响,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同一颜色的视觉感觉向另一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连续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先看到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发生在观察者眼中的色彩变化。 6.物体的呈色原理:物体本身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因而形成的颜色。 7.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 色彩学主要包括:物体的呈色原理、色度学、色彩的测量与描述、色彩视觉机制解析、色彩应用等理论。 8.色彩视觉机制分为三色学说、四色学说(对立学说)和阶段学说。 9.色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一种心理反应。 形成色觉的三要素是:光线的照射、呈现颜色的物体、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第二章 1.色彩按其吸收光谱的特性分为:消色和彩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颜料三原色的间色是色光三原色; 复色:两种间色或两种以上的间色混合得到的颜色; 补色:混合以后得到白色/黑色的两种色/颜料色,(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 3.色彩的三属性:色相H、明度V、饱和度C/S. 4.色彩的定性描述:系统命名法(消色系统命名法和彩色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色彩的定量描述:显色系统表示法(孟赛尔、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消色系统表示法(CIE系统)。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nm B、λ= 8.5×102nm C、λ= 5.2×103nm D、λ= 4.9×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C )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B )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 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 C、是无限度减少的; 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 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A、黑度; B、灰度; C、饱和度; D、厚度 13、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C )所决定的。 A、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 B、光谱的不同波长全部吸收 C、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 D、光谱的所有波长均未被吸收 14、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大致是( A )

彩色印刷呈色的原理

彩色印刷呈色的原理 一、顏色分解顏色分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具有对不同波长色光选择性吸收和透过的特性,将来自原稿的色光分解為红、绿、蓝三路色光,得到三原色的比例。在光源的照明下,原稿上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顏色光,不同顏色的光被红、绿、蓝滤色片过滤后產生不同的信号组合,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就得到原稿顏色对应的分解数据。再进行适当的计算,确定控制再现原稿中红、绿、蓝三原色光比例所需的黄、品红、青、黑油墨的比例(黄、品红、青、黑油墨网点面积率),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再经晒版製成印版,或者直接製成印版(直接製版CTP)。这个将原稿顏色信息分解并记录下来的过程,在印刷工艺中就对应著印前处理和製版工序,其顏色信息的分解与转换过程如图1-1所示[图片在丽然印刷官网]。印刷技术版块中 由图1-1可以看出,原稿上不同的顏色光被红、绿、蓝滤色片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也不同。為简单起见,仅考虑白、黄、红、品红、蓝、青、绿和黑几种典型顏色,这几种顏色光如果能够透过滤色片,则会形成相应通道的信号,在图中分别用“红”、“绿”、“蓝”字样表示,否则用“黑”字样表示。三个通道的不同信号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顏色,如红、绿、蓝三个通道都有相等信号时就是白色(或非彩色),红、绿通道有信号而蓝通道无信号就对应原稿的黄色等。三个通道以各种不同比例的信号组合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顏色。通常在电脑中用一个位元组长度表示每个通道数值的变化,每个通道用一个位元组可以表示0~255的不同等级,因此共能形成2563种不同顏色的组合。 如果将扫描后的图像直接在显示器上显示,由於显示器是通过红、绿、蓝荧光粉发光来合成顏色的,图像中的红、绿、蓝数值就直接对应著显示的红、绿、蓝发光强度。如果要通过印刷合成图像顏色,首先就必须将图像中的红、绿、蓝数值转换成对应的油墨数值,这个将红、绿、蓝数值转换成对应的青、品红、黄、黑油墨数值的过程称為分色。简单地说,由於青油墨吸收红光,所以图像中没有红色的部分要使用青油墨吸收红光;品红油墨吸收绿光,所以图像中没有绿色的部分要使用品红油墨来吸收绿光;依此类推。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还要考虑油墨不理想,不能完全吸收补色光的情况。将分色的数据记录在印版上,通过印版对墨量的转移将所需要的油墨印刷到承印物上就能得到了对应的顏色。 顏色分解对应著信息的输入和转换过程,目前这个过程通常通过扫描仪来完成。扫描仪实质上是一种光电转换设备,将红、绿、蓝滤色片分解的光信号转换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扫描仪分為滚筒式和平臺式两种,儘管不同类型的扫描仪扫描原理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光电转换的本质没有变化。简单地说,可以将扫描过程理解為:扫描仪的照明光照射到原稿上,将原稿反射或透射出的光用红、绿、蓝滤色片分解為三路光信号,通过光电器件将三路色光转换為电信号,记录下来,就构成所採集点的顏色信息。扫描仪逐行由原稿的一端扫到另一端,挨个读取原稿上各个点的顏色信息,就得到了原稿的扫描图像。因此,图像文件实质上就是由原稿上各点的顏色信息构成的一个电子文件,图像处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点顏色信息的处理,而印刷的全过程就是顏色信息的传递和记录过程,彩图1-1示意说明瞭印刷过程中顏色信息分解与合成的各个环节。 二、顏色合成请在这里输入您要转换的文字或语句...经过分色和製版以后,原稿的顏色信息被转换為印刷油墨的网点值记录在印版上,按此油墨比例印刷到承印物上就可以还原出原稿的顏色。仍然以图1-2所示的顏色為例说明。通过图1-2所示的顏色分解过程得到的印版在印刷过程中被分别涂上相应的油墨,将油墨印刷到承印物上的结果如图1-2所示。印版上的图文区在印刷时要转移油墨,在图中用“墨”表示,而非图文区不需要油墨,在图中用标有

茶叶色选机主要的原理

茶叶色选机主要的原理 茶叶色选机是利用色选光电传感器/CCD镜头对茶物料中异色叶片进行筛选工作。由于茶叶烘干后极易破碎,所以为在保证茶物料品相前提下提高色选精度顾茶叶色选机选择多层阶梯式机械结构。正常工作前,要根据不良茶物料的比例和种类,设置色选模式和机器产量;然后将待分选的茶物料通过专用茶叶提升机输送到色选机的摆动进料斗里,经摆动进料斗至振动喂料器,后通过振动喂料器振动向上层溜槽滑道(即色选通道)供料,茶物料在溜槽滑道中通过找正轨道排列,形成速率较为均匀的茶物料流下滑到上色选光电传感器检测区或上CCD镜头检测分选区进行扫描、分辨、判别,茶物料流中得不良米由高速喷气嘴喷气剔除茶物料中得不良品。通过上层分选的茶物料落入下层料斗进入下层溜槽滑道再次利用色选光电传感器检测区或上CCD镜头检测分选区进行扫描、分辨、判别,剔除,分选后经良品与二次次品仓进入下道工序。专门茶叶色选机工作原理见图1。 现以中瑞微视茶叶色选机对绿茶拣梗为例进行茶叶色选机的拣梗原理说明(参数值借用该品牌性能参数)。在进行绿茶拣梗时,其色差测定系统对茶叶色泽组成参数进行测定,从而得出茶叶色泽偏绿或偏黄的程度,一般情况下“-a*”值表示茶叶色泽偏绿的程度,“b*”值表示茶叶色泽偏黄的程度,“L”值代表茶叶的明亮度。而所有名优绿茶的插条和茶梗颜色存在颜色差别即色差,一般插条色泽绿翠,而茶梗色泽偏黄。故色差测定系统进行测定时,色泽偏绿的茶叶,“-a*”值也就偏大,并且茶条越嫩,“-a*”值就越大,满足一定要求的茶叶会被装有绿色色彩信号色差感应系统的茶叶摄像用彩色CCD镜头所捕捉,并进行摄影,然后将所摄影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发出指令,使茶叶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第2次拣梗或

印刷制版工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印刷术发明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关键的人、发明事件。 答:雕版印刷术,诞生于唐朝初期。宋朝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元朝王祯设计木刻活字印刷术,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元初,发明锡活字。15世纪末,发明铜活字。15世纪末16世纪初,铅活字。 2.印刷工业有何特点? 答:(1)大众性和工业性、(2)政治性和思想性、(3)严肃性和机密性、(4)科学性和技术性、(5)时间性和艺术性。 第二章 1.印刷的传统定义?印刷的主要工艺流程? 答:定义:是指以文字原稿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再在印版上涂布黏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黏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从而得到复制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 工艺流程:原稿分析→原告输入→图文信息处理→排版→拼大版→制版→打样→印刷→印后加工。 2.传统印刷有几大要素?各要素在印刷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印刷的五大要素: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 原稿是被印刷复制的对象,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住信息,是制版、印刷的基础。印版用于传递油墨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承印物是接受油墨或其它粘附色料后能形成所需印刷品。 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形成耐久的有色图像。 印刷机械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3.原稿大致可分为几种?它们各有何特征? 答:⑴按内容分:①文字原稿:要求字迹清楚、黑白分明; ②图像原稿:要求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不偏色; ⑵按载体分:①透射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 ②反射稿: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 ⑶按色彩分:①彩色原稿②黑白原稿 4.印版是如何分类的?主要分为哪几种? 答:依据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分类 (1)凸版: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 (2)平版: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基本处于同一高度的印版 (3)凹版: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 (4)孔版:印刷部分为细小的孔洞的印版 5.从不同的角度对印刷分类。 答:(1)按印版形式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2)按印刷的转印方式可分为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 (3)按承印物材料可分为纸张印刷、塑料印刷、马口铁印刷等; (4)按印刷品的用途分为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等。 6 .纸张的主要组成成份及其各组分的作用? 答:纸张的主要成分由纤维、填料、胶料、色料等组成。 (1)纤维材料种类很多,造纸主要用植物纤维。在植物纤维相互交织粘接的空隙中,要填加极细小的矿物质材料,用来改变纸张的适应性,便于印刷和书写。 (2)填料可以填充纤维间的空隙,使纸张平滑,并增加纸张的柔韧性,同时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和白度,减少纸张的伸缩性。 (3)加入胶料是为了填塞纸张表面的间隙,减少纸张中的毛细血管作用,提高纸张的抗水性,施胶后还能起到改善纸张的光泽、强度和防止纸面起毛等作用,使纸张获得抗拒流体渗

移印,丝印油墨知识

丝网印刷与胶印 1丝网印刷是属于孔版印刷,与平印,凹印,凸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原理是印版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象和文字。特点:a适应性强:可在平面,曲面,球面,凹凸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B墨层厚度:立体感强,质感丰富,墨层厚度一般可达到30μm左右,而胶印在5-10μm。C:耐光性强,色泽鲜艳 2.干式胶印属于凸版印刷:先将印版图文上的油墨转移到橡胶布辊筒上,然后通过橡胶布辊筒再将油墨转移到印刷品上。特点:适用于圆柱形,圆锥形和长方形等形状的容器,但非圆柱形容器的印刷比较困难。采用胶印在容器上多色印刷比丝网印刷经济,故广泛应用。缺点:印刷光泽度差,图文边缘不清晰,印版网点过小时,网点会渗入橡胶内而使印刷品网点扩大,印刷效果差。 丝印油墨 丝印油墨指采用丝网印刷方式时所有的油墨称为丝印油墨。 编辑本段丝印油墨种类 虽然丝印油墨属于印刷油墨的一种,但区分丝印油墨的种类方法非常的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根据油墨的特性区分种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1] 根据油墨所呈状态区分种类;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固体油墨,如静电丝网印刷用墨粉。根据油墨的特性区分种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根据承印材料区分种类: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料纸型油墨、塑料合成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陶瓷器皿用油墨。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丙烯用油墨等。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编辑本段塑料丝印油墨分类与应用 (1)按承印物分类按承印物化学名称可分为:聚乙烯、聚丙烯(非极性)油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极性)油墨。按承印物的形态可分为软质塑料油墨和硬质塑料油墨。(2)按干燥方式分类有挥发干燥型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氧化干燥型油墨。①挥发性干燥油墨:是丝网印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油墨。墨膜的成分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印刷后溶剂挥发,其高分子物质就形成墨膜。这种挥发干燥的过程是可逆的,即干燥墨膜可使用溶剂再溶解。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后,会有溶剂的油墨墨膜,首先发生溶剂的挥发。油墨中的溶剂因蒸汽压的作用扩散在大气中,在墨膜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通过液膜挥发。在这种干燥过程中,一般内部干燥较慢,有时需吹风加速干燥的进行。挥发型油墨,易使用,干燥一般较快,因此被广泛应用。②紫外光固化型油墨(UV油墨):紫外线油墨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在很短的几秒钟之内,即可完全固化,在塑料印刷中用的越来越多。油墨的主要成分是光聚合树脂、引发剂、色料及助剂,原则上不会用有机溶剂。③氧化干燥型油墨:油墨中含有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在空气中氧化,通过热、光或反应性物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高分子膜。这种油墨在印刷到承印物表面后,一般需要加热促进硬化。2.塑料丝网印刷油墨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油墨在印版上不应干燥结膜,而当印刷到承印物表面的要求能迅速固着干燥,并且有很好的附着牢度。②油墨应具有松、短、薄、滑的特性,以保证油墨在印版上容易涂布均匀。在受力小的条件下易于过网。要求印品图文清晰,没有粘脏现象。 ③油墨在印版上涂布时,油墨的粘度、粘性、稠度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印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印刷的顺利进行。④印刷结束后,印版上的油墨要便于清洗干净,以保证印版能重复使用。⑤要保证印品有一定的色浓度。对于彩色图案,要保证其有正常的色调。3.塑料丝网印刷油墨的主要成分(1)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颜料在油墨中除了显色作用外,还使油墨具有遮盖力。另外对于油墨的耐

印刷基础理论

印刷色彩复制(Printing color reproduction) 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采用印刷方法复制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印刷的基本任务之一。 人眼可以观察到波长范围在380~780纳米的光线,不同波长的光线呈现不同的色彩,即所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视觉观察到色彩的基本条件是:上述波长的可见光对人眼形成视觉刺激。视觉研究表明:人眼中感色的视觉细胞具有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光敏感的特性。红/绿/蓝三原色光可以混合成视觉可见的各种色彩;反之,各种色彩也可以被分解成红/绿/蓝三原色光。色彩的分解与合成遵从色光加色或色料减色原理。如图:色光混合呈现颜色的规律是:(T和ü分别表示分解、合成)黄色üT红光+绿光;品红色üT红光+蓝光;青色üT蓝光+绿光;白色üT红光+绿光+蓝光。依照上述原理,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色彩的再现与复制,为社会增添了缤纷的美感:彩色显示器和彩色电视机依赖红、绿、蓝光的混合呈现色彩。借助扫描仪或数字照相机内的滤色片,彩色图片或彩色景物分解成红、绿、蓝光,并转换成数字电信号。计算机将红、绿、蓝信号传送给显示器,才能在屏幕上呈现色彩。在电视技术中,将摄取的彩色图像分解成红、绿、蓝三个分光图像供电视机显示。印刷品以自身不会发光的纸张等作为承印物,需要依赖外部白光照射才能观察到。要在印刷品上呈现色彩,就必须使用能对白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质。常用的青、品红、黄三种彩色油墨承担的任务就是如此。印刷色彩再现遵循的原理是色料减色法。色料(油墨等)混合呈现颜色的规律是:青色料:白光üT红光=青色;品红色料:白光üT绿光=品红色;黄色料:白光üT蓝光=黄色。蓝色üT青+品红,绿色üT青+黄,红色üT黄+品红,黑色üT青+品红+黄。 青油墨吸收外来的红光,品红油墨吸收外来的绿光,黄油墨吸收外来的蓝光。油墨量的多少决定了吸收光线的多少。实际上,青、品红、黄三种油墨发挥了间接调控从纸张上反射出红、绿、蓝光量的作用。为在印刷品上复制出细致入微的色彩变化,可以通过网点改变印刷品微观区域内的油墨量。在复制一幅彩色图像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分割成大量网格,在每个网格内生成一个或多个网点。通过改变网点面积、改变网点出现频率或改变网点自身的深浅来调节油墨量的多少。

柔印和胶印有什么区别

柔印和胶印有什么区别 柔印属于凸印的一种,印版的材料是柔性的树脂版。 柔印的三大重点领域是商标标签、塑料软包装、折叠纸盒(如牛奶盒)。 成套的柔印机组一般为轮卷机。 胶印属平版印刷,采用PS版作为印版材料。 书籍、纸质包装等一般都采用胶印。有平版机型与轮卷机型两种。 还有其他两种比较流行印刷方式——凹印或丝印 凹印主要的对象也是塑料软包装,不过凹印的墨厚,印刷的效果比柔印要好。比如方便面包装袋、香烟盒,基本上是凹印的; 凹印与柔印相比,凹印辊版的制版周期长,成本高,有污染,适合长版印刷;柔版的则成本低,制作简单,属于绿色制版,但是柔版印刷的印量不能太大。 丝印一般用于印制特种材料。如布匹、金属、皮革,也常用于印后特种效果制作。 当然,现实应用当中通常也有多种印刷方式组合运用的情况。 任何一种印刷的原理都离不开分色与网点,很多东西,不同的印刷方式都可以实现,但是具体工艺的安排,则要根据产品的数量、经济成本、客户的要求以及生产周期的长短来决定。 柔印 目录 定义 柔印是一种直接印刷方式,由于使用具有弹性、凸起的图像印版而称为柔版印刷。柔版的印版粘固在印版滚筒上,印版由一根雕刻的金属网纹

辊供墨。由于柔性版有很大弹性,能将液体或脂状油墨转移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上,柔性版印刷为轻压印刷。 原稿选择 根据柔性版印刷的特点,在选择原稿时应选择适合柔性版印刷的原稿: 1.要设计适合柔性印刷的各种图案,如线条、色块以专色为佳。 2.过分细小的文字和线条(尤其是反白要求)柔印是很难达到的,设计时应避免。 3.设计应避免严格的套准要求。 4.还应考虑印刷机的特点以及油墨能否将原稿真实还原,半色调原稿避免设计和选择大面积的高光原稿和图片。 5.原稿尺寸上应避免高倍率的缩小和放大,因为这些会造成层次的损失。 发展趋势 柔性版印刷具有独特的灵活性、经济性,并对保护环境有利,符合食品包装印刷品卫生标准,这也是柔性版印刷工艺在国外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胶印比较普及,凹印也已在包装行业占领了很大市场,而柔版印刷这种技术相对来说起步则比较晚,虽然近些年来的确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工艺流程 从原稿设计和制版工艺角度来看,柔版印刷工艺自成体系、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其制版工艺流程基本如下: 原稿→电子分色或照相→正阴图→背曝光→主曝光→显影冲洗→干燥→后处理→后曝光→贴版 与胶印的差别 跟胶印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别: 1、可再现的色值范围。胶印为1%~99%(或2%~98%),柔印为3%~95%。 2、网点扩大(50%处)。胶印为15%~20%,柔印为30%~40%。 3、加网线数。胶印一般最高为175线/英寸,而柔印加网线数一般不超过150线/英寸。

色选机说明书

CCD-280R产品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 第二章工作原理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 第三章技术参数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第四章安装与说明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第五章操作与调整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第六章维护与保养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第七章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 附:色选精度及色选带出比说明2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第一章概述 CCD大米色选机具有双视,二次分选功能的精选设备,同时保留了一次分选的功能,两者可以自由选择。在技术上采用了先进、环保、可靠的LED光源,双视CCD摄像图像数据采集专有技术和超强DSP运算处理内核以及高频电磁喷射机构,是集光、机、电、气、磁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可将被选产品物料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剔除,具有选别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维护简便,结构紧凑,外观造型美观大方等特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可广泛用于粮食、油料、医药、化工等行业,特别适用于大米、花生、芝麻、瓜子、沙棘、豆类等颗粒状物料的精选。 第二章工作原理 被选物料从顶部的集米斗进入机器,通过供料装置(振动器)的振动,将被选物料沿供料分配槽下落,通过米道上端,顺米道加速下滑进入分选室内的观察口,并从图像处理传感器CCD和背景装置间穿过,在LED光源的作用下,CCD接受来自被选物料的合成光信号,使系统产生输出信号,并放大处理后传输至DSP运算处理系统,然后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驱动喷射电磁阀动作,将其中异色颗粒吹至出料斗的废料腔内流走。而好的被选物料继续下落至接料斗的成品腔内流出,从而使被选物料达到精选的目的。 1

印刷概论选择题

1.最早的活字印刷法首先出现在;(A) A.中国 B.非洲C。欧洲D。北美洲 2.将木刻活字改良成铅铸活字的是;(A) A.古登堡 B.菲尼古拉 C.塞菲尔德 D.路贝尔 3.公元1905年谁发明了间接印刷方法的平版印刷机;(D) A.菲尼古拉 B.科斯特 C.王祯 D.路贝尔 4.公元1297年-1298年,由王祯进一步改成木刻活字,哪种印刷至此趋向完备(A)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孔板印刷 6.橡胶板印刷属于哪种印刷法(C) A.平版印刷 B.凹版印刷 C.凸版印刷 D.无版印刷 7.凹版印刷属于哪种印刷法(A) A.直接印刷 B.间接印刷 C.丝网印刷 D.平版印刷 8.利用油水相斥的自然规律作印刷,印刷时印版先用水润版。然后再传送油墨的印刷属于(A) A.平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孔板印刷 D.凹版印刷 9.石板印刷和还罗版印刷属于(A) A.平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0.首先将木刻活字改良成铅铸活字的是(B) A.意大利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瑞典人 11.透过式印刷指的是哪种印刷形式(B) A.平版印刷 B.孔板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2.下列哪种制版法不属于直接印刷方式(A) A.平版印刷 B.橡胶板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3.下列哪种印刷方式是即能在平面印刷又能在曲面,壁画等各种表面上印刷(D) A.凸版 B.凹版 C.平版 D.滤过版 14水彩画,油画,照片分色照属于哪种原稿?(A) A.反射原稿 B.透射原稿 C.绘画原稿 D.彩稿 单色印刷,其网线角度一般多采用多少角度合适(A) A.45度 B.90度 C.30度D75度 毛糙的纸张(如报纸)印刷粗劣的印件,一般采用哪种网线较合适(C) A.200线 B.150线 C.85线 D.133线 印刷高档画册应该选择哪一种网目比较合适(C)) A.150线 B.133线 C.200线 D.175线 印刷画册和商业图片用哪种网线比较合适(C) A.200线 B.150线 C.175线 D.133线 彩色印刷所用的颜色是根据哪种色彩原理(B) A.加色法 B.减色法 C.空间混合 D.中性混合 现代彩色平版印刷选用哪四色为套印色版(C)

Z+RB系列色选机说明

Z+3RBL系列色选机说明 1索特克斯公司Z+3RBL系列光电色选机简介 1.1 Z+3RBL色选机色选原理 原料进入储存料斗,经过喂料器振动,持续不断地将物料分散并喂入溜槽,物料在流槽自由下落,以一定的速度均匀地流经光学检测部,在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照射下,双色可见光相机和双色红外相机检测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物料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下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并转化为电信号,送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各种物料信息和输入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识别物料中的不良品,并通过喷射阀利用压缩空气,把不良的原料从物料流中分离出来。好的原料进入良品口,不好的原料进入不良品口,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加料料斗都 喂料器 料槽 红外摄像头 可见光摄像头 喷嘴 背景板 副品口 良品口 图一:色选机工作原理 2.2 Z+3RBL系列色选机——色选技术的革命 2.2.1 独特的技术: 高分辨率SORTEX Z+3RBL色选机综合应用InGaAs传感器、以客户为导向设计的可见光双色传感器,把食品安全方面的光学分选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在高含杂率的

情况下,剔除高难度的异物和异色颗粒,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并使得产品颜色均一,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让费。 InGaAs技术(Indium Gallium Arsenide)最初用在太空和防卫工业,用来识别耕地和非耕地,植被和伪装材料之间的差异。这项技术被应用到食品光学分选领域,帮助食品加工企业从它的产品中剔除非常难以检测的不良品和异物。 2.2.2新颖的喷嘴系统: 气动喷嘴一定要超速,可靠,长寿和机械性能强。Z+3RBL系列色选机有192个高性能,寿命长的喷嘴,每个可维修的喷嘴使用寿命可高达20亿次,它保证喷射性能高,维修率低。这种新型的喷嘴经历了多年的研制,是为各种产量的原料加工需求而专门设计的独特部件。这种喷嘴是可以维修的,其寿命也是空前的,在必须调换时其费用也很低。喷嘴装卸非常简单无需工具;只要保证气源和电源的质量就能减少用户因喷嘴消耗的成本。 当喷嘴喷射物流时,气体经喷嘴结构自然吹出控制气体成功剔除副品,而且产量极大。Z+3RBL系列色选机在喷嘴阀和喷嘴之间有一套坚固的气体管道系统,这样将最大的能量从气阀送到喷嘴时非常准确。此外,坚固的硬管系统与软管结构相比,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变热。 Z+3RBL系列色选机的喷嘴开口极小,水平喷射时确保最大限度控制气体扩散,垂直方向受喷嘴阀门打开和关闭的控制,其特制的开关频率速度高达几百个毫微秒。 正是由于喷嘴的精确工作与新的影像快速运算才能使Z+3RBL系列色选机进行高速运行。2.2.3先进的喂料系统: 改进的料斗,振荡盘和专门设计的料槽,确保物料精确地呈现在光学区和喷射区内。料斗的设计确保物料平铺直流而不是柱状流动。平铺直流能使物流均匀地连续地送到振荡盘,几乎自动清理。所有颗粒都以相同速度流动。而柱状流动则是中间流速快,二侧的速度慢,其结果是卸料不均匀,会产生潜在死角造成堵塞。 料斗将原料送到振荡盘上时经可调节料门控制,该料门有二个螺丝可进行上下调节,保证原料平铺直流到振荡盘上,整个喂料系统的零部件均由不锈钢制成,坚固耐磨。 特种阳极化处理的通道式料槽可用于复选,料槽的加热装置(选购件)可以处理那些在常温下喂料困难的物料。这种先进的喂料系统与新颖的喷嘴和高级影像技术相结合确保了Z+3RBL系列色选机色选产量大,得率高,损耗小。

特种印刷与包装印后加工工艺详解

特种印刷与包装印后加工工艺详解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满足用户对包装产品质量越来越苛刻的要求,特种印刷在包装印刷产品的印后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个性化,许多厂家除了开发应用新的特种工艺外,还将原有加工工艺与特种油墨和特种材料等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特种印刷技术,从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目前,在包装装潢的印后加工中,较为先进的特种印刷工艺不断得以应用在诸如烟包等的印后加工中,全息烫印技术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认证了的较为安全和成功的防伪手段之一。全息烫印工艺大批量应用全息图,烫印在承印物上的全息图非常薄,与承印物融为一体,与其上的印刷图案和色彩交相辉映,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 根据烫印工艺的不同,全息烫印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低速全息烫印、快速乱版全息烫印和高速定位全息烫印。其中高速定位全息烫印技术要求最高、防伪力度最大,需要保证在较高的生产效率下,将全息图完整、准确地烫印在指定的位置上,定位精度不低于±0.25mm。全息定位烫印采用相应的防伪图案,工艺特殊,其通过使用全息定位探头,对电化铝进行精确控制,烫金质量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由于全息电化铝制造比较困难,生产厂家较少,工艺复杂,所以成本较高。

冷烫金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烫金工艺,不需要使用加热后的金属版,而是将粘合剂直接涂在装饰的图文上,使电化铝附着在印刷品表面上。冷烫金通常采用圆压圆的方式加工形成,烫金速度快,但烫金表面效果和牢固度差,所以印刷品还需要上光或覆膜加工。冷烫金工艺成本低,节省能源,生产效率高。目前市场上有的烟厂取消了烟包条盒的纸包装,改用彩膜替代条盒包烟以降低包装成本。使用冷烫金技术,可以在纸张和薄膜上做出类似热烫金的效果,增加烟包的吸引力。先烫后印是印刷行业和烟标设计的新创意。 先烫后印是先在白卡纸上烫印银箔,再在烫印银箔的表面上印刷图文,是一种大面积的烫印技术。这种加工方法通常采用圆压平或圆压圆烫金机,烫印时压力为线接触方式,在大面积烫印时,不像平压平烫印时会出现气泡,烫印表面非常平整,同时,满版烫印不会增加机器的负荷。 立体烫金是利用腐蚀或雕刻技术将烫金和凹凸的图文制作一个上下配合的阴模和阳模,实现烫金和压凹凸一次完成的工艺过程。这种工艺同时完成烫金和压凹凸,减少了加工工序套印不准所产生的废品,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立体烫金常采用分辨率很高的烫金压凸材料,在不同的角度观看图文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实现了理想的防复制和防伪造的功能。将图文细微层次进行遮盖,避免了文件被篡改和伪造。立体烫金可以采用平压平、圆压平和圆压圆烫金模切机,烫金使用腐蚀紫铜版或雕刻黄铜版。腐蚀紫铜版用于平面烫金,使用

茶叶色选机基本机械结构的研究

茶叶色选机基本机械结构的研究 摘要本文简介了目前市场上主流茶叶色选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机械结构及其他相关 技术特性。通过实践证明茶叶色选机可有效解决目前由于机械采茶造成的在人工拣梗去杂分级工序时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且拣剔效果差的问题。茶叶色选机可有效减少用人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茶叶剔除;色选机;机械结构 拣梗去杂分级是茶叶加工过程中一道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高,但又是非常重要关键的工序,且拣剔分级可有效控制茶叶精制过程中质量和成本,为茶商、茶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由于大量采用机械采茶方式,造成原茶中茶梗和杂质量增加,给后续拣剔分级工序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孕育而生的茶叶色选机,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色选技术是指利用特殊识别镜头捕捉物料表面像素信号、采集物料反射、透设光率信号及其它成分的信息,并利用计算机控制处理,实现光电信号互换,并与标准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出物料的品质优劣。茶叶色选机正是应用了色选技术,把色选技术中反馈信号传给色选机的总控系统,总控系统利用空气压缩喷气枪将物料里的不合格的杂质去除和对物料分选。茶叶色选机是集光、机、电、气动于一体的高科技综合技术,是实现茶叶精制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机电设备。 1、茶叶色选机的工作原理 茶叶色选机是利用色选光电传感器/CCD镜头对茶物料中异色叶片进行筛选工作。由于茶叶烘干后极易破碎,所以为在保证茶物料品相前提下提高色选精度顾茶叶色选机选择多层阶梯式机械结构。正常工作前,要根据不良茶物料的比例和种类,设置色选模式和机器产量;然后将待分选的茶物料通过专用茶叶提升机输送到色选机的摆动进料斗里,经摆动进料斗至振动喂料器,后通过振动喂料器振动向上层溜槽滑道(即色选通道)供料,茶物料在溜槽滑道中通过找正轨道排列,形成速率较为均匀的茶物料流下滑到上色选光电传感器检测区或上CCD镜头检测分选区进行扫描、分辨、判别,茶物料流中得不良米由高速喷气嘴喷气剔除茶物料中得不良品。通过上层分选的茶物料落入下层料斗进入下层溜槽滑道再次利用色选光电传感器检测区或上CCD镜头检测分选区进行扫描、分辨、判别,剔除,分选后经良品与二次次品仓进入下道工序。专门茶叶色选机工作原理见图1。 现以某品牌茶叶色选机对绿茶拣梗为例进行茶叶色选机的拣梗原理说明(参数值借用该品牌性能参数)。在进行绿茶拣梗时,其色差测定系统对茶叶色泽组成参数进行测定,从而得出茶叶色泽偏绿或偏黄的程度,一般情况下“-a*”值表示茶叶色泽偏绿的程度,“b*”值表示茶叶色泽偏黄的程度,“L”值代表茶叶的明亮度。而所有名优绿茶的插条和茶梗颜色存在颜色差别即色差,一般插条色泽绿翠,而茶梗色泽偏黄。故色差测定系统进行测定时,色泽偏绿的茶叶,“-a*”值也就偏大,并且茶条越嫩,“-a*”值就越大,满足一定要求的茶叶会被装有绿色色彩信号色差感应系统的茶叶摄像用彩色CCD镜头所捕捉,并进行摄影,然后将所摄影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发出指令,使茶叶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第2次拣梗或排出机外。而一般情况下茶梗偏黄,“b*”值偏大,茶梗越老,色泽越黄,“b*”值就越大,则更容易被装有黄色色彩型号的高精度的色差感应系统捕捉和收集,并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彩色CCD镜头发出信号指令,对茶梗进行摄影,同样将所摄影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发出指令,使高速电磁阀接通,高压空气通过管道和喷气嘴吹出强风,把茶梗从含梗的茶叶中吹出,通过茶梗通道和茶梗出料口排出机外。色选机采用了两套相互垂直喂料系统和平板

基于FPGA的大米机器视觉色选系统

基于FPGA的大米机器视觉色选系统研究 摘要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粮食生产品质的提高有助于生产企业提高粮食的附加值。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的研发高科技色选机,提高色选机的效率,开始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大米是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为了控制大米的生产品质,国家对企业实行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这使得色选机在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线阵CCD色选机的核心技术基于高速线阵CCD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记忆实时处理的嵌入式系统硬件技术。线阵CCD色选机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实时性,对算法和硬件要求匹配。当前主要采用FPGA并行硬件技术来保证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1 CCD大米色选机的工作原理 色选机色选利用光电原理,从大量的物料中将整体有缺陷、表面有斑点的次品已经杂质分拣出来,相对于无法用比重来分离的物料,色选机能有效的分离正常与不正常的个体。 CCD色选机由喂料器、滑道、光源、CCD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气阀控制执行系统组成,如图所示。 大米经过喂料器均匀的撒在滑道的表面,均匀的下滑经过CCD拍摄的滑道区域,线阵CCD 接收光信号,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出与光信号强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CCD专用前端处理器在FPGA的控制下将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FPGA内部存储器进行缓存。FPGA根据色选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判断大米的异色,根据异色的位置启动相应的电磁阀,将异色米进行剔除。 FPGA硬件系统框图 2 大米图像处理算法 大米色选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淘米”原则,通过以像素为单位对大米的灰度信息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确定合格大米的灰度预制范围,

印刷色彩学考试题目1

第一题填空题(共20分,每题1分) 1、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色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和______。 2、若两颜色互为补色,对色光而言,是指两颜色等量混合后呈_______色,对色料而言,是指两颜色等量混合后呈_______色。 3、形成色觉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4、颜色视觉理论的三种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按其发射色光波长的特性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种光谱的组合。 6、常用的颜色空间有多种,其中用于描述显示器的是_____________,描述印刷油墨的是_____________,与设备无关且常用于颜色空间转换内部模式的是________________。 7、网点加网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第二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彩色物体之所以呈现其缤纷的色彩是因物体对光的选择性的吸收 B)消色物体呈色的原因是物体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C)明度也称为彩度 D)黑色和白色称为消色 2、下图中理想滤色片滤光不正确的是()

3、按照色彩的系统命名法,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带红的青色B)带黄的深黄色 C)灰色带青色D)带黄的浅红色 4、按孟塞尔颜色标定法,对颜色5Y9/14,下述解释正确的是() A)色调为5,明度为Y9,饱和度为14 B)色调为5Y,明度为9,饱和度为14 C)色调为5Y,饱和度为9,明度为14 D)明度为5,色调为Y9,饱和度为14 5、下述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透射密度表征照相底片的透光的程度及色调值 B)反射密度表示不透明图像的色调值,表明了一个色调比另一个色调亮还是暗C)如果黄、品红、青油墨的密度值相等,说明所测量的区域为灰色 D)要测量品红油墨的密度,用红颜色的滤色片 第三题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色彩三要素: 2、发光强度: 3、色温:

紫外荧光丝印油墨

泉州市千变新材料有限公司防伪萤光油墨系列Quanzhou City, change new material Co Ltd ultraviolet fluorescent powder series 防伪萤光油墨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特种油墨,称为紫外荧光油墨。根椐激发波长不同分为短波和长波:激发波长为254NM的称为短波紫外荧光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的称为长波紫外荧光油墨, 主要品种:红、蓝、黄绿、 油墨性状: 1、无色丝印类外观为半透明液体状态,无色胶印类为乳黄色糊状, 2、油墨为油性墨(黄绿蓝红可生产水性墨),单组分,产品细度5微米左右,黏度、流动性、附着力、干燥时间等均参考同类印刷方式的普通油墨, 3、油墨未开封前1年以上的保存期,A级产品印刷后可维持10年以上荧光效果,B级5年以上, 4、印刷面积根据客户使用方式。一般情况约为30㎡。 5、优点:有防伪隐形效果好,可生产任何印刷方式,任何颜色变化的效果的优点。 可用印刷方式:任何印刷方式,丝印、胶印、凹印、UV柔印、UV前胶印。 应用范围:银行票据,税务发票,有隐形要求的防伪印刷或特种印刷可承印务:可印大部分底材,除印纸张以外特殊底材时,要求将承印底材寄样调试

注意事项: 使用时请用新墨辊与新印版,或者新墨辊与新印版清洗干净,特别是印刷无色荧光油墨时,极微量的有色油墨有可能使无色荧光油墨带色,影响荧光效果。 1、本油墨印在不同材料上效果不同 A、无荧光纸:纸张略黄在荧光灯下不显色,造纸过程中不加任何 增白的化学品,属于环保纸, B、不含增白化学物品的塑料材料,如卡片,包装袋等 C、普通的有荧光纸,外观洁白,在长波紫外荧光灯下显示蓝色, 印刷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使效果更好,可以在纸张表面先印一层白色普通油墨,及采用高浓度的荧光油墨印刷,两种同时采用效果更好,现亚洲地区普遍使用这种纸张, D、在表面涂有种化学物品的纸张,这种化学物品有可能跟荧光油 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荧光效果消失,如热敏纸、化学变化纸 2、油墨并非绝对无色或绝对印迹建议印在毛糙吸水性好的纸张 上隐形效果好,印在光滑吸水性差的纸张上隐形效果差(印光油或复膜可使隐形效果改善)印在花纹文字等周围隐形效果比印在白纸中间效果好。 3、丝印用250-300目网,按干燥的要求使用719快干、783慢干、 800特慢干等溶剂。其它印刷方式的油墨操作、稀释、干燥参照同类印刷方式的普通印刷油墨 4、胶印时一般不用添加助剂,如太稠可加胶印调墨油,要提高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