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4-芳氧基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新型4-芳氧基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新型4-芳氧基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新型4-芳氧基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年产100吨2申请备案情况说明

年产100吨2-噻吩乙酰氯实验装置项目 申请备案的情况说明 夏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丘凯瑞达化工有限公司,本着拉动地方经济、推动当地就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原则,投资兴建年产100吨2—噻吩乙酰氯实验装置项目,特向夏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说明情况: 一、项目名称:100吨/年2-噻吩乙酰氯 二、主办单位:商丘凯瑞达化工有限公司 三、申请备案理由 1、商丘凯瑞迏化工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注册,2008年获得环评手续并得到验收。 2、100吨/年2-噻吩乙酰氯项目得到县政府的口头承诺,负责办理环评、安平、水、电、地手续。 3、100吨/年2-噻吩乙酰氯项目属于医药中间体项目,科技技术含量高,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我单位已于2011年11月在发改委备案,2011年12月获准。 4、国内目前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有江苏昆山捷普瑞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市淀山湖镇红星村)、浙江台州利民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台州市临海涌泉镇),他们两家均采用重金属盐催化工艺,收率低,重金属盐污染严重,我们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实现了无重金属盐催化,几乎没有污染,少部分废水废气我公司已经上马了处理设备设施,到目前为止全部达标排放。

5、该项目浙江大学小试,我单位中试放大一举成功,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2014年6月获国家发明专利。 6、2-噻吩乙酰氯是头孢西丁钠、头孢噻吩钠的中间体,国际国内总需求量1000吨左右,由于技术壁垒国际国内总产量500吨左右,产能严重不平衡,我公司集中所有研发人员通过艰苦努力,已经打破技术壁垒,产品质量、收率均居世界第一。市场前景十分乐观,100吨产品就可以实现近50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每年为我们河南省可创税收近800万元。 7、该项目在原化工企业厂址内改扩建 四、申请备案依据 1、我公司在2011年12月23日就获得了你委颁发的“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项目编号:豫商夏邑工【2011】00065 2、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通知》豫环文【2013】239号,省辖市审批第二条,石化化工,规定省级审批目录以外的其他石化化工项目:有省、省辖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首续、不在环境敏感区的小试规模的化工实验装置项目,可以备案。 3、我公司在2011年12月23日就获得了你委颁发的“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后,在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就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次年4月建成投产。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根据行政处罚依据:“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对我公司环境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1)、责令立即停止生产。

呋喃、噻吩和吡咯 结构与芳香性

呋喃、噻吩和吡咯→ 结构与芳香性 结构与芳香性性质衍生物呋喃、噻吩与吡咯结构相似,都是由一个杂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结合构成的化合物。从结 构上它们可以看做是由O、S、NH分别取代了1,3-环戊二烯(也称为茂)分子中的CH后得到的化合物。但从化学性质上看,它们与环戊二烯并无多少相似之处,倒是与苯非常类似。例如,呋喃、噻吩、吡咯这三个化合物都非常容易在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不太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这说明用上述三个结构来代表这三个化合物存在着某种片面性。 按照杂化理论的观点,呋喃、噻吩、吡咯分子 中四个碳原子和一个杂原子间都以sp杂化轨道 形成σ键,并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一个原子都剩 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其中碳原子的p轨道上 各有一个电子,杂原子的p轨道上有两个电子)。 这五个p轨道彼此平行,并相互侧面重叠形成一个 五轨道六电子的环状共轭大π键,π电子云分布 于环平面的上方与下方(见图16-1),其π电子 数符合休克尔的4n+2规则(n=1)。这三个化合物 所形成的共轭体系与苯非常相似,所以它们都具有 类似的芳香性。 但是,这三个化合物所形成的共轭体系与苯并不完全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处:

(1)键长平均化程度不一样。苯的成环原子种类相同,电负性一样,键长完全平均化(六个碳碳键的键长均为140pm),其电子离域程度大,π电子在环上的分布也是完全均匀的。这三个化合物都有杂原子参与成环,由于成环原子电负性的差异,使得它们分子键长平均化的程度不如苯,电子离域的程度也比苯小,π电子在各杂环上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匀,所以呋喃、噻吩、吡咯的芳香性都比苯弱。三种杂环分子中共价键的长度如下: 另外,由于这三个杂环所含杂原子的电负性也各不相同,各环系中电子云密度的分布也不一样,所以它们之间的芳香性有差异。氧是三个杂原子中电负性最大的,呋喃环π电子的离域程度相对较小,所以其芳香性最差;硫的电负性小于氧和氮,与碳接近,噻吩环上的电子云分布比较均匀,π电子离域程度较大,因此其芳香性最强,与苯差不多;氮的电负性介于氧和硫之间,吡咯环的芳香性也介于呋喃和噻吩之间。这三种杂环化合物芳香性强弱顺序如下: (2)环上平均π电子云密度大小不一样。苯分子形成的是一个六轨道六π电子的等电子共轭体系,而三种杂环形成的是五轨道六π电子的多电子共轭体系,其环上平均π电子云密度要比苯大,因此被称作多π芳杂环。它们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都比苯高。

噻吩 嘧啶 吲哚性质对比

(1)水溶性。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杂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因参与组成环状共轭体系,失去或减弱了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可能性,致使它们都较难溶于水。但吡咯因氮原子上的 氢还可与水形成氢键,故水溶性稍大。三者水溶性顺序为:吡咯(1∶17)>呋喃(1∶35)>噻吩(1∶700)。 (2)环的稳定性。呋喃、吡咯对氧化剂(甚至空气中的氧)不稳定,特别是呋喃可被氧化开环生成树脂状物;噻吩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但在强氧化剂,如硝酸的作用下也可开环。三种杂环化合物对碱都稳定,对酸的稳定性则不同。噻吩对酸比较稳定,吡咯与浓酸 作用可聚合成树脂状物,呋喃对酸很不稳定,稀酸就可使环破坏,生成不稳定的二醛,并 聚合成树脂状物。这是因为杂原子参与环系共轭的电子对能不同程度地与质子结合,从而 部分地破坏了环状大π键,导致环的稳定性下降。 (3)酸碱性。三个化合物中,噻吩和呋喃既无酸性,也无碱性;吡咯从结构上看是一个仲胺,应具有碱性,但由于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构成环状大π键,削弱了它与质子 的结合能力,因此吡咯的碱性极弱(p K=0.4),比一般脂肪仲胺(p K≈10)的碱性弱 得多,它不能与酸形成稳定的盐,可以认为无碱性。另由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 环系的共轭,致使其电子云密度相对减小,氮原子上的氢能以质子的形式离解,所以吡咯 显弱酸性(p K=17.5)。它可以看成是一种比苯酚酸性更弱的弱酸,能与固体氢氧化钾 作用生成盐,即吡咯钾。 这个钾盐不稳定,相对容易水解,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与许多试剂反应,生成一 系列氮取代产物。例如: 吡咯的氢化产物──四氢吡咯不含有芳香共轭体系,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与质子结合,因此碱性大大增加,与一般脂肪仲胺碱性相当。

吡啶

吡啶 汉语拼音:bǐdìng 英文名称:pyridine 中文名称2:氮(杂)苯 CAS No.:110-86-1 分子式:C5H5N 分子量:79.10 吡啶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 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41.6 沸点(℃):115.3 相对密度(水=1):0.9827 折射率:1.5067(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3 饱和蒸气压(kPa): 1.33/13.2℃ 闪点(℃):17 引燃温度(℃):482 爆炸上限%(V/V):12.4 爆炸下限%(V/V): 1.7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 吡啶及其衍生物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硝基苯类似。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硝化、卤化、磺化等反应。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苦味酸或高氯酸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编辑本段]用途 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 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编辑本段]来源(合成方法) 吡啶可从天然煤焦油中获得,也可由乙醛和氨制得。吡啶及其衍生物也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 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编辑本段]衍生物 吡啶的许多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有些是维生素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吡啶的衍生物异烟肼是一种抗结核病药,2-甲基-5-乙烯基吡啶是合成橡胶的原料。 中文名称:吡啶 [编辑本段]危险信息及使用注意事项(MSDS)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吡啶的危害:

新型噻吩并吡啶类P2Y_(12)受体拮抗剂DV-127的抗血小板作用研究

新型噻吩并吡啶类P2Y_(12)受体拮抗剂DV-127的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 噻吩并吡啶类P2Y12受体拮抗剂是抗血小板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噻氯匹定,第二代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被临床指南广泛推荐。然而,氯吡格雷治疗仍存在许多弊端,如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用药后未产生抗血小板效果即“氯吡格雷抵抗”,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时可能会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等。 第三代普拉格雷,临床应用显示:比起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增强,但造成出血事件的风险却明显偏高。本课题以氯吡格雷为基本模型,利用氘代原理和2位基团改变技术,对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一系列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以期找到既能发挥药效又能降低毒副作用的新药。 我们在前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发现DV-127具有较好的药动学优势,因此我们对DV-127的抗血小板作用与潜在肝脏毒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结果如下:第一部分:DV-127抗凝血作用初步分析。实验动物为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0.5%CMC-Na)、DV-127低剂量组(0.4mg/Kg)、DV-127中剂量组(0.8mg/Kg)、DV-127高剂量组(1.6mg/Kg)、氯吡格雷组(15mg/Kg)。 毛细玻管法测定DV-127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溶媒组(102.00±25.29s)比较,DV-127中、高剂量组(201.00±42.54s、219.00±53.01s),氯吡格雷组(189.00±49.09s)均显著延长了凝血时间(P≤0.01)。断尾法测定DV-127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溶媒组(840.00±262.29s)比较,DV-127低、中剂量组(1095.00±335.93s、1164.00±282.06s)无显著性差异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开发应用现状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开发应用现状

————————————————————————————————作者:————————————————————————————————日期: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开发应用现状 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人类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效、安全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农药的发展方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力保障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近20年来,农药开发中最有成效的是众多杂环化合物被开发为超高效农药。而在杂环化合物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吡啶衍生物又是最为突出的,不但有杀菌剂、杀虫剂,而且有高效的除草剂,这为化学农药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早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人已开始使用含吡啶的天然产物烟草浸出液作为杀虫剂,后经分析确认有效成分为烟碱。然而真正合成的吡啶类农药则是1955年英国ICI公司开发的除草剂敌草快(diquat)和1958年开发的百草枯(paraquat),到目前仍有较好的市场。 随着有机合成技术和农药活性分子设计技巧的发展及农业生产对新型农药的需求,从60年代后期多种吡啶类农药相继问世,比如道化学公司开发的毒莠定、绿草定、氟草烟等,这些产品都属于取代吡啶类除草剂,因其化学结构,统一划归为“氯代吡啶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都属于激素类除草剂,除草活性高,主要防治阔叶杂草,随着杂草的演替,这类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销量逐年攀升。鉴于该市场情况,本文将对“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的开发应用现状介绍如下: 一、简介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氟草定fluroxy pyr 4-氨基-3, 5-二氯-6- 氟-吡啶-2- 吡啶氧乙酸 1-甲基- 庚基酯 C7H5C l2FN2O3 二氯吡啶 酸、毕克草clopyra lid 3,6-二氯吡 啶-2-羧酸 C6H3Cl2NO2 三氯吡氧乙酸、绿草 定、 盖灌能、盖灌林、定草酯 tr iclopyr, Garlon, Grands tsnd, Dowco233 3,5,6-三 氯-2-吡啶 基氧乙酸 C7H4Cl3NO 3 氨氯吡啶酸、毒莠 定、毒莠定 101 picl oram, Tordon, Tordan 4-氨基- 3,5,6- 三氯吡啶羧 酸 C6H3Cl3 N2O2二、开发应用现状 1.氯氟吡氧乙酸 作用特点:氯氟吡氧乙酸是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药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杂草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植株畸形、扭曲。在耐药性植物如小麦体内

第11章 杂环化合物答案

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1-1 命名下列化合物: (1)2-氯呋喃(2)2-乙酰噻吩(3)5-甲基咪唑(4)3-吡啶甲酸(5)5-氨基-2-羟基嘧啶(6)5-羟基吲哚(7)6-甲基-2-羟基嘌呤(9)8-羟基喹啉思考题11-2吡咯、呋喃、噻吩的硝化、磺化反应能否在强酸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吡咯、呋喃、噻吩对酸不稳定,容易开环发生聚合反应。 思考题11-3吡咯与乙酸酐反应不形成N-乙酰基吡咯,而形成α-乙酰基吡咯,为什么? 答: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这是由于环上五个原子共有六个π电子,故π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比苯环大。换句话说,吡咯环上的杂原子N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 思考题11-4比较苯、吡咯、吡啶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并解释之。 答:吡咯>苯>吡啶。因为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吡咯环上的杂原子N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而吡啶亲电取代反应很难进行。这是由于环上六个原子共有六个π电子,吡啶环中氮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电子云会偏向氮原子,使得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环小,称为缺电子的芳杂环或者少电子的芳杂环。所以吡啶的化学性质比苯更钝化,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更困难。 思考题11-5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 答:二甲胺> 甲胺> 氨> 苯胺> 吡咯 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2-甲基呋喃(2)2,3,4,5-四碘吡咯(3)4-甲基-2-硝基吡咯 (4)3-噻吩磺酸(5)2-呋喃甲醛(糠醛)(6)3-吡啶甲酰胺 (7)N-甲基咪唑(8)8-羟基喹啉(9)2-乙基-4-羟基噻唑 (10)2-甲基-5-氨基嘧啶(11)8-甲基-6-羟基嘌呤(12)3-羟基吲哚 2.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递增的顺序排列: (1)乙胺>氨> 吡啶> 苯胺> 吡咯 (2)六氢吡啶> 吡啶> 嘧啶> 吡咯

原辅料理化性质

目录

85、无水磷酸氢二钾86、4-甲基-2-戊酮87、松香酸 88、甲醛89、松香酸90、甲硫醇钠 92、碳酸二甲酯92、碳酸二甲酯93、环氧氯丙烷94、水合肼95、甲醇钠96、特戊酰氯 97、四甲基胍98、三氟化硼/碳酸二甲酯99、ATA四氮唑乙酸100、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101、2,6-二甲基吡啶102、焦亚硫酸钠 105、1-金刚烷甲酸103、2-巯基噻二唑104、2,5-巯基-1,3,4-硫代 二氮唑 106、氯化亚砜107、镁108、碘 109、丙二酸二乙酯110、甲酰胺111.SMT-DS 113、2-噻吩乙酰氯114、肌酐 112、D-(-)-甲酰基扁桃酸酰 氯 115、5-异喹啉磺酸116、高哌嗪117、苯肼 118、乙酰乙酸乙酯

1、7-ACA,7-氨基头孢霉烷酸,分子式:C10H12N2O5S,分子量M=272.28,结晶体。制备方法:从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基本原料——头孢菌素C出发,用三甲基氯硅烷酯化,再经五氯化磷氯化、丁醇醚化,最后水解而得。从头孢菌素C钠到7-ACA的收率约50%。 2、HMDS,六甲基二硅氨烷,分子式:C6H9NSi2,结构式:(CH3)3SiNHSi(CH3)3,分子量M=161.39,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沸点125℃,相对密度0.76,溶于有机溶剂,与空气中水分接触会迅速水解生成三甲基硅烷醇和六甲基二硅醚。 3、TMSI,三甲基碘硅烷,分子式:C3H9ISi,结构式:(CH3)3SiI,分子量M=200.1,可燃液体,沸点106-108℃,相对密度1.41 4、POCl3,三氯氧磷,分子量M=153.3,沸点105.8℃,相对密度1.645,遇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磷酸和氯化氢。 5、三乙胺,分子式:C6H15N,分子量M=101.19,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熔点-114.75℃,沸点89.4℃,相对密度(20/4℃)0.7275,折光率(n D20)1.4003.闪点-7℃,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在空气中微发烟,有强烈氨臭。易燃,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2-8.0%。N,N—Diethylethanamine 6、二氯甲烷,分子式:CH2Cl2,分子量M=84.93,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沸点40-41℃,凝固点-97,相对密度1.3348,能与乙醇、乙醚、二甲基甲酰胺混溶,微溶于水,易挥发,不燃烧,有醚一样刺激芳香的气味。吸入有毒。 7、甲醇,分子式:CH3OH,分子量M=32.04,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沸点64.7℃,相对密度0.7915,能与水、乙醇、醚、苯、酮类和其它许多有机溶剂混溶。甲醇的溶解性比乙醇好,能溶解多种无机盐,例如NaI、CaCl2、CuSO4、AgNO4、NH4Cl、NaCl 等,甲醇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但不能与水形成共沸物。 8、乙醇,分子式:C2H5OH,分子量M=32.04,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沸点78.5℃,相对密度0.7893,能与水、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易吸湿,易燃,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3.5-18.9%。 9、丙酮,分子式:C3H6O,分子量M=58.08,无色液体,熔点-94.6,沸点56.2℃,折射率1.359(20℃),闪点-20℃.相对密度0.7899,有特殊微香气味,具辛辣甜味,能溶于水、甲醇、乙醇、氯仿、吡啶、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肪、树脂和橡胶.易挥发,丙酮蒸汽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0、正己烷,分子式:C6H14,分子量M=86.18,无色透明液体,沸点68.95℃,相对密度0.6593,能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不溶于水,极易挥发。 1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分子式:C3H7NO,结构式:(CH3)2NCH=O,分子量M=73.1,

吡啶材料介绍

吡啶及其衍生物是目前杂环类化合物中开发应用范围最多的品种之一,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广泛应用在农药、医药、染料、日用化工、香料、饲料添加剂、橡胶助剂等领域。近几年全世界发展低毒农药迅速,吡啶及其衍生物在高效低毒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方面应用量迅速扩大,在医药和饲料业也有大量需求。 吡啶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纯吡啶和合成产生的低碳烷基取代物3-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主要用做下述三类衍生物的生产原料:百草枯、杀草快和敌草快等除草剂、烟酸、烟酰胺、农药中间体三氯代吡啶。 纯吡啶是重要的溶剂,可用于制造维生素、中枢神经兴奋剂、抗菌素以及一些高效农药和还原染料,其主要应用有: 1)医药:为氟哌酸,维生素A、D2、D3,头孢4号、心脑血管用药、抗动脉硬化剂等40余种常用药的合成原料。 2)农药:用作高效除草剂百草枯、杀草快、敌草快、吡氟禾草灵,高效杀虫剂氯氟脲(定虫隆,兼有杀虫和不育功能,对人体无害)的合成原料。 3)染料:合成可溶性还原紫14R等10个品种及活性翠蓝KN-G、阳离子艳黄10GFF等。 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用来生产合成吡氟禾草灵(稳杀得)的关键中间体2-氯-5-三氟甲基吡啶。稳杀得是用来防治稗科杂草的选择性芽后除草剂,适用于大豆、棉花、油菜等大田作物。美国、日本等国已将它提升为除草剂的骨干品种;3-甲基吡啶还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 在医药行业中, 3-甲基吡啶用于合成烟酸、烟酰胺、兰索拉唑、维生素B、尼可拉明和强心药等。兰索拉唑主要用于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治疗,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较少的副作用和更强的稳定性。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耕地面积近15亿亩,播种面积为23.4亿亩次,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和农药行业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农药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农药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药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作为化学工业,特别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品、农药、农药中间体、饲料和饲料原料及其它多项领域。以下举例几种比较常见的吡啶类化合物。 3-甲基吡啶 3-甲基吡啶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吡啶衍生物产品。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也是合成抗糙皮病的维生素、烟酸、烟酰胺等的原料,亦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 3 -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在工业化合成法出现以前,3-甲基吡啶主要从煤焦油中获得。以煤焦油中的粗吡啶先脱渣得水吡啶,然后在填料塔内常压蒸馏,并用纯苯与水共沸蒸馏脱水,截取138℃~145℃馏分,可得纯度约95%的3 -甲基吡啶。由于焦化副产物中吡啶组分多、分离困难,产品产率不高,提取装置复杂,现已基本被合成法所替代。 以丙烯醛和氨为原料这是古老的制备3 -甲基吡啶的方法,早在1970 年John 等申请了专利,Helmut Beschke等采用由氧化铝、硝酸镁、氟化氢铵制备的催化剂,此催化剂中铝、镁、氟的原子比例是1000: 50:100,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作为稀释剂,对3 -甲基吡啶的催化选择性较高,收率达到48.5%,同时副产24.8%的吡啶。也有专利报道此方法合成3 -甲基吡啶收率可达66%。 乙醛与氨催化合成3-甲基吡啶时, 得到主要含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的混合物, 两者比例约为3:1.由于它们沸点接近, 性质相似, 用普通精馏法或其它分离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等, 很难使二者得到经济有效的分离.采用对甲基苯磺酸为萃取剂可以明显提高萃取效率。 2 , 3一二氯吡啶: 2 , 3一二氯吡啶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泛应用于医药与农药研究领域"它是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酞胺与H G w 86 的关键中间体. 2 , 3 , 6一三氯吡啶还原法3 是2 , 3一二氯吡啶较早的一种合成方法, 以3一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文献报道较多, 主要有两条路线: 以乙酞次氟酸为试剂, 3一氯吡啶生成具有N 一F 键的一对共振体, 然后脱去H F 、二氯甲烷氯化, 选择性的生成2 ,3一二氯吡啶, 收率80 % 。该法由于吡啶3 位活性不够强, 亲电取代不易进行, 原料3一氯吡啶价格较高, 不宜工业化开发。 以2一氯一3一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方法其实是上面方法的一部分, 区别在于起始原料的不同"该合成法主要包括两步反应: 2-氯一3一氨基吡啶首先进行重氮化反应, 然后发生Sandmeyer 氯代反应得到2 , 3一二氯吡啶。反应试剂便宜易得, 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4一二甲氨基吡啶: 用吡啶催化轻基化合物与酸配的反应, 是一种温和而可靠的酞化反应, 但是, 对于空间位阻较大的醇类的反应, 则酞化难于进行, 产率较低。1967 年,Litvinenk。和Kirichenk。在间氯苯胺的苯甲酞化的动力学研究中发现, 用4一二甲氨基吡啶(简称DMAP ) 代替吡啶时, 反应速率大大增加。 D M A P 的酞化催化作用之所以胜于吡啶和三乙胺等, 这是因为D M A P 亲核性极强,并且在非极性溶剂中与亲核试剂形成浓度很高的N 一酞基一4 二甲氨基吡啶盐。同时, 此盐分

吡啶介绍

吡啶产品简介 一、用途: 主要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用作溶剂和酒精变性剂,也用于生产橡胶、油漆、树脂和缓蚀剂等2-氯吡啶2,6-二氯吡啶2-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吡啶三唑酮硫双灭多威百草枯还原灰M 可溶性还原蓝IBC 盐酸洛美沙星恶丙嗪维生素D2 甲睾酮醋酸氢化可的松氟他胺危险。 二、理化性质 中文别称:一氮三烯六环、氮杂苯、氮环、杂氮苯: 英文名Pyridine 英文别名Pyridine anhydrous; Azabenzene; Pyridin; Pyr 分子式C5H5N 分子量79.10 CAS号110-86-1 凝固点:一42℃ 沸点:115.3℃ 液体密度(26℃):978kg/m 闪点:-20℃ 自燃点:482.2℃ 折射率(20℃): 1. 5092 爆炸极限:1.8%~12.4%(体积) 外观无色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含量99.99% 熔点115.3℃~116℃ 在常温常压下吡啶为具有使人恶心的恶臭的无色或微黄色易燃有毒液体。能溶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其水溶液呈微威性。遇火种、高温、氧化剂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反应剧烈,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生产方法 吡啶可以从炼焦气和焦油内提炼。

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主要原料:37%甲醛,乙醛,液氨、丙酮等。但合成技术上很难突破,被美国等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半个多世纪,我国曾组织专家历经五个五年计划攻关未果。目前,吡啶国内市场需求很大,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其吡啶项目生产工艺极其复杂,约有100多道工序。 唐教授:在目前的工业化生产中,催化合成的工艺主要是以甲醛、乙醛和氨气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实现的。可通过改变原料中醛的种类或反应物的比例来调整产物的种类和产物的量。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是ZSM-5沸石分子筛。针对以甲醛、乙醛和氨气为原料合成吡啶及其衍生物的技术路线,本课题组于2005年开始进行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1)选用贵金属Pd改性的ZSM-5沸石分子筛作为醛氨缩合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以甲.. 吡啶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四、国内外生产情况 全球吡啶类化合物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约占全球吡啶类化合物总产量的86.75%以上。 目前国内有南通醋酸厂与Reilly合资的设计能力1.1万吨装置,达产6000~7000T/a,80%外销,南京红太阳吡啶研发本身就花了6 年多时间,后来试车生产调试也花了2 年多,生产工艺从开始的固定床到最终的流化床,最终完成了对吡啶的突破。 红太阳集团吡啶产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南京生化的1.2 万吨装置,另一个为安徽生化的2.5 万吨装置。其中南京生化吡啶装置,从2006 年开车后,一直到2007 年底,生产情况并不稳定,产品纯度稍差,产出吡啶基本上自用生产百草枯或少量外卖,而3-甲基吡啶则全部协议外销。由于2007 年前装置稳定性较差,公司为了保证百草枯的生产,还会有部分外购,2007 年一年外购吡啶约为2000 吨左右。公司介绍,进入2008 年后,由于雪灾和奥运会禁运等特殊原因,造成公司吡啶装置有 5 个月无法正常生产,不过从去年开始公司基本上不再外购原料生产百草枯,而是仅依靠南京生化和安徽生化的吡啶来满足9000 吨百草枯产能的需求。在

呋喃、噻吩和吡咯

https://www.doczj.com/doc/d51059436.html,/yjhx/16/right4_11.htm 呋喃、噻吩和吡咯→ 结构与芳香性 呋喃、噻吩与吡咯结构相似,都是由一个杂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结合构成的化合物。从结构上它们可以看做是由O、S、NH分别取代了1,3-环戊二烯(也称为茂)分子中的CH后得到的化合物。但从化学性质上看,它们与环戊二烯并无多少相似之处,倒是与苯非常类似。例如,呋喃、噻吩、吡咯这三个化合物都非常容易在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不太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这说明用上述三个结构来代表这三个化合物存在着某种片面性。 按照杂化理论的观点,呋喃、噻吩、吡咯分子 中四个碳原子和一个杂原子间都以sp杂化轨道 形成σ键,并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一个原子都剩 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其中碳原子的p轨道上 各有一个电子,杂原子的p轨道上有两个电子)。 这五个p轨道彼此平行,并相互侧面重叠形成一个 五轨道六电子的环状共轭大π键,π电子云分布 于环平面的上方与下方(见图16-1),其π电子 数符合休克尔的4n+2规则(n=1)。这三个化合物 所形成的共轭体系与苯非常相似,所以它们都具有 类似的芳香性。 但是,这三个化合物所形成的共轭体系与苯并不完全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处:(1)键长平均化程度不一样。苯的成环原子种类相同,电负性一样,键长完全平均化(六个碳碳键的键长均为140pm),其电子离域程度大,π电子在环上的分布也是完全均匀的。这三个化合物都有杂原子参与成环,由于成环原子电负性的差异,使得它们分子键长平均化的程度不如苯,电子离域的程度也比苯小,π电子在各杂环上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匀,所以呋喃、噻吩、吡咯的芳香性都比苯弱。三种杂环分子中共价键的长度如下:

噻吩简介

噻吩 噻吩(thiophene),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C4H4S。存在于煤焦油和页岩油中;由煤焦油分馏得到的粗苯和粗萘中,含有少量的噻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38.2℃,沸点84.2℃,相对密度1.0649(20/4℃)。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噻吩具有芳香性,与苯相似,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在2位上。噻吩2位上的氢也很容易被金属取代,生成汞和钠等的衍生物。噻吩环系对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烷基取代的噻吩氧化后可以形成噻吩羧酸。用金属钠在液氨和甲醇溶液内还原噻吩,可得二氢噻吩,以及某些开环化合物。用催化氢化法还原噻吩,可得四氢噻吩。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实验室中噻吩用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硫化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噻吩在许多场合可代替苯,用作制取染料和塑料的原料,但由于性质较为活泼,一般不如由苯制造出来的产品性质优良。噻吩也可用作溶剂。 CAS No.:110-02-1 理化特性[回目录] 分子式:C H S 分子量:84.13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 Ph值:熔点(℃):一38.3℃ 相对密度(水=1):1.06 沸点(℃):84.2 相对密度(空气=1):2.9 饱和蒸汽压(kPa):5.33/12.5 燃烧热(Kj/mol):2802.7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一9 自燃温度(℃): 395 爆炸下限[%(V/V)]:1.5~爆炸上限[%(V/V)]:12.5

最小点火能(mJ):0.31 最大爆炸压力(MPa):0.843 溶解性:本品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噻吩提取法[回目录] 噻吩存在于炼焦生成的粗苯馏分中,为焦油杂质。因噻吩与苯的沸点接近,难以用一般的分馏法将二者分开。目前世界上的精馏提取方法主要是加氢精制法、硫酸精制法和溶剂萃取法。 加氢精制法成本高、投资大,工业化生产不可取;硫酸法污染严重、收率低、后处理困难,也属落后工艺,目前仅有少量焦化厂采用此法生产少量噻吩;溶剂萃取法投资小、收率高、产品纯度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目前我国还未能很好地对噻吩进行提取、精制,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很多以苯为溶剂的化学合成中,因有微量噻吩存在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报废。 噻吩化学合成法[回目录] 噻吩 世界上第一套生产噻吩的工业化装置采用丁烷与硫的气相催化法工艺(nobiloil法,soccong-vaccum 公司开发),收率为40%,此方法于1950年获专利, 60年代因收率低、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而停产。较新的方法有:①气相催化法,由丁烯、丁二烯、正丁醇、丁烯醛连续与二硫化碳或二氧化硫在碱促进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存在下于500℃反应,得到噻吩及其衍生物;②由呋喃或甲基呋喃与二硫化碳在杂多酸催化下于400℃反应,制备噻吩和甲基噻吩,收率可达93%,催化剂寿命长,不必周期再生,是一种有前途的合成工艺;③丁烷与硫气相混合,于600℃快速反应;④在氧化铁存在下,乙炔通过加热至300℃的黄铁矿反应;⑤无水丁二酸钠与三硫化二磷在高温和二氧化碳气流中反应。 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丁烷首先脱氢,然后再与硫关环,形成噻吩。实验室中,噻吩用 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硫化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 α-噻吩衍生物[回目录]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新(DOC)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 按用途分大类按化学结构分类别 除草剂有机磷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嘧啶并三唑类、三嗪类、酰胺类、脲类、氨基甲酸酯类、吡啶类、苯氧乙酸类、二硝基苯胺类、芳氧苯氧丙酸酯类、二苯醚类、环己二酮类、羟基苯腈类、哒嗪类、其他结构类 杀虫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烟碱类、杀螨剂类、天然产物类、苯甲酰脲类、其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有机氯类、其他结构类 杀菌剂三唑类、其他唑类、其他甾醇抑制剂类、吗啉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无机类、酞酰亚胺及苯腈类、其他多作用位点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苯并咪唑类、苯酰胺类、二甲酰脲类、酰胺类、嘧啶胺类、其他结构类 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熏蒸剂 除草剂 有机磷类除草剂 草甘膦、草铵膦、双丙胺膦、草硫膦抑草磷、莎稗磷双丙氨酰膦等18种 磺酰脲类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 烟嘧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砜嘧磺隆、碘甲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氯嘧磺隆、甲酰胺磺隆、甲磺胺磺隆(甲基二磺隆)、吡嘧磺隆、磺酰磺隆、氟胺磺隆、氯磺隆、氟啶嘧磺隆、甲嘧磺隆、酰嘧磺隆、环氧嘧磺隆、唑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胺苯磺隆、醚苯磺隆、三氟啶磺隆、啶嘧磺隆、氟嘧磺隆、四唑嘧磺隆、氟磺隆、乙氧嘧磺隆、醚磺隆、三氟甲磺隆、丙苯磺隆(propoxycarbazone)、玉嘧磺隆、噻吩磺隆、咪唑磺隆、嘧磺隆、环胺磺隆、氟酮磺隆(flucarbazone) 单嘧磺隆、单嘧磺酯、甲基碘磺隆钠盐、氟吡磺隆、氟唑磺隆、、甲硫嘧磺隆、三氟丙磺隆、 iofensulfuron(开发代号BCS-AA10579)及一新型杀虫剂flupyradifurone(BYI02960),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咪唑乙烟酸、咪唑烟酸、咪唑喹啉酸、咪草酸、甲氧咪草烟、甲基咪草烟 嘧啶氧(硫)苯甲酸酯类和嘧啶并三唑类、双嘧啶吡唑啉酮类、吡唑啉类 嘧草硫醚、环酯草醚(pyriftalid)、双草醚、嘧草醚、、嘧啶肟草醚、 三唑并嘧啶磺草胺类

吡啶类化合物的现状与发展

吡啶类化合物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08-12-19 14:09:00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吡啶(Pyridine)是苯环上含有一个氮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通常将吡啶及其衍生物统称为吡啶碱类,主要包括吡啶、2-甲基吡啶(2-MP)、3-甲基吡啶(3-MP)、4-甲基吡啶(4-MP)和2-甲基-5-乙基吡啶(MEP)。 吡啶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生产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烟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Niacinamide)及医药和农药的中间体,应用非常广泛,深加工前景相当广阔。 1、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 在吡啶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是2-甲基吡啶(2-MP),1946年英国Anderson自煤焦油中分离得到,1951年Anderson从骨油中分离得到吡啶并作了鉴定,但煤焦油分离吡啶量有限,产量少,组分复杂,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以油代煤的变化,这种分离提取方法已不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逐步淘汰,而由化学合成法取代。工业方法生产吡啶类化合物主要对催化剂进行不断改进,产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40-50%提高到了80%左右。此外,又出现了以酮、醇、烯烃、炔烃等为原料催化合成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但工艺尚不成熟且产率较低。当今,世界上95%的吡啶类化合物仍然是以醛和氨作为原料,经催化合成而得。 1.1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路线,绝大多数合成路线得到的是吡啶类混合物,很难得到单一产物。合成反应的最终产物随着反应条件、实验技术和催化剂的变化而变化。以羰基化合物和氨为原料的合成反应,通常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的多相催化法生产。此合成路线的反应原料价廉易得,仅需改变反应原料或原料比就能在同一装置中生产出各种吡啶化合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路线为国外工业生产采用,见表1。 表1 不同反应物所生成的吡啶化合物

吡啶

芳香杂环化合物 环状有机化合物,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它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除碳以外的其它原子叫杂原子。常见的杂原子有氮、氧、硫。 本章将要讨论的杂环化合物一般比较稳定,不容易开环,具备不同程度的芳香性,常被称为芳香杂环化合物。 第一节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杂环化合物按含杂原子数目可分为含一个、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按环的形式又可分为单环和稠环两类,单环又可按环的大小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音译法,即按照英文名称的音译,选用同音汉字,再加上“口”字旁表示杂环名称。当杂环有取代基时,以杂环为母体,对环上的原子编号。编号的原则是:从杂原子开始,依次为1,2,3,……,或从杂原子旁的碳原子开始,依次用α,β,γ,……编号,取代基的名称及在环上的位次写在杂环母体名称前。 当环上有两个或两个相同的杂原子时,尽可能使杂原子编号最小,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按O,S,N顺序依次编号,如果其中的一个杂原子上连有氢,应从连有氢的杂原子开始编号。 稠杂环的编号,一般和稠环芳烃相同,但有少数稠杂环另有一套编号顺序,如异喹啉、吖啶、嘌呤。 第二节芳香六元杂环 一、吡啶的结构 吡啶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CH被氮原子取代所得到的化合物,环上的六个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结构与苯相似,也符合Hückel规则,具有芳香性,但吡啶环上电子云密度不像苯那样均匀分布。 二、吡啶的性质 (一)水溶性 吡啶氮原子上的一对未共用电子能与水形成氢键,吡啶能与水互溶。 (二)碱性 吡啶是一个弱碱,碱性较苯胺强,比氨和脂肪胺弱,容易和无机酸生成盐。 (三)亲电取代与亲核取代反应 吡啶环上亲电取代反应要比苯难得多,与硝基苯相似,亲电取代反应主要进入β位。 吡啶环比苯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主要生成α-位取代产物。当α-位上有易离去基团(如Cl,Br)时,较弱的亲核试剂(如NH3,H2O等)就能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四)吡啶类化合物侧链氧化反应

苯并噻吩和喹啉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苯并噻吩和喹啉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含硫和含氮杂环化合物无论从种类、数量还是用途上,在精细化学品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苯并杂环化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共轭结构和独特的生物活性,在化学、生物学、药学、农学和材料科学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苯并噻吩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硫苯并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染料和功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方法用于苯并噻吩骨架的合成,包括α-芳基酮、邻炔基(烯基)苯硫酚和芳基硫醚的分子内环化,苯并噻吩骨架直接官能化以及其他方法。 尽管这些合成策略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大都需要合成预官能化的苯硫酚,从而限制了它们在有机合成中的普遍应用。因此,通过简单易得的苯硫酚直接合成苯并噻吩衍生物是一种有效而且实用的方法。 喹啉(又名苯并吡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苯并杂环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喹啉骨架结构的经典合成路线是以取代的苯胺、β-二羰基化合物或β-酮酯为原料在强酸性条件下缩合。 然而,该方法反应条件苛刻、官能团耐受性差、区域选择性难以控制,这限制了它们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因此,发展简单、高效、绿色地构建喹啉骨架衍生物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1)选用Mes-Acr-Me+作为光敏剂,PhCOOH作为添加剂,CHCl3作为溶剂在氮气氛围室温搅拌下,实现了可见光诱导苯硫酚与丁炔二酸二甲酯串联加成/环化反应,合成了5-甲基苯并[b]噻吩-2,3-

二甲酸甲酯衍生物。(2)选用Mes-Acr-Me+作为光敏 剂,CuCl2作为催化剂,TBHP作为氧化剂,Phen作为配体,DMF作溶剂在氧气氛围室温条件下,实现了可见光诱导邻炔基芳香烯胺分子内氧化环化,制备了4-苯甲酰基-2-苯基-3-甲酸乙酯喹啉衍生物。 (3)选用Ru(bpy)3Cl2作为光敏剂,CuCl作为催化剂,DMF作溶剂在氧气氛围室温条件下,实现了可见光诱导邻炔基苯胺与丁炔二酸二甲酯分子间加成/氧化环化,制备了4-苯甲酰基-2,3-二甲酸甲酯喹啉衍生物。(4)选用Ru(bpy)3Cl2作为光敏 剂,PdCl2和CuCl2作为催化剂,PivOH作为添加剂,Phen 作为配体,DMF作溶剂在氧气氛围室温条件下,实现了邻烯基苯胺与丁炔二酸二甲酯分子间加成/氧化环化,制备了2,3-二甲酸甲酯喹啉衍生物。 (5)选用廉价易得的Cu(OAc)2·H2O作为催化剂,无需额外的配体和碱,实现了一种新的有效的酰胺化8-氨基喹啉与二芳基碘鎓盐的N-芳基化反应,通过螯合辅助作用选择性C-N键交叉偶联反应得到所需的N-芳基-8-氨基喹啉酰胺衍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