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身弯矩计算

桩身弯矩计算

桩身弯矩计算
桩身弯矩计算

桩截面设计(ZJM-8)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

本工程可将圆形灌注桩,类比成圆形柱进行相关要求计算。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圆形桩

D=600mm

计算长度 L=12.50m

砼强度等级 C30,fc=14.30N/mm2 ft=1.43N/mm2

纵筋级别 HRB400,fy=360N/mm2,fy'=360N/mm2

箍筋级别 HRB400,fy=360N/mm2

轴力设计值 N=304.79kN

弯矩设计值 Mx=112.64kN.m,My=0.00kN.m

剪力设计值 Vy=23.75kN,Vx=0.00kN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2 受压计算

2.1 轴压比

===

A πD 24?3.1416

60024282743mm

2

===

μN f c A ?304.7910

3?14.32827430.075

2.2 偏压计算

(1)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6.2.7-1:

===

ξb β1+

1f y E s εcu 0.80+1360.0?2000000.00330.5176 (2)计算轴向压力作用点至钢筋合力点距离 e: =-=-==h 0h '0h a s 60035565mm

====e 0M N 112.64304.790.3696m 369.6mm

==e a m a x {20,d /30}20.0mm

=+=+=e i e 0e a 369.620.0389.6mm

(3)计算配筋

由混凝土规范6.2.6 α1 =1.00

由混凝土规范E.0.4-1, E.0.4-2, E.0.4-3并取等号:

+=N αα1f c A ()-1s i n ()2πα

2πα()-αf '

y αt f y

A s

+=N e i 23α1f c A r ()s i n ()πα3πA s r s +f 'y sin ()παf y sin ()παt π -=αt 1.252α

上述三式迭代求解可得: α=0.2852, αt =0.6795, A s =1555mm 2

A s =1555mm 2 ≤ ρmin ×A=0.0055×282743=1555mm 2, 取A s =1555mm 2

3 受剪计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6.3.15条, 圆形截面按照等效惯性矩方柱计算: b=1.76×r=1.76×300=528mm, h 0=1.6×r=1.60×300=480mm

=-=-=h 0h a s 51535480mm

===λ√+M 2x M 2y √+V 2x V 2y h 0√+112640000202?√+022********

9.88

λ=9.9 > 3.0, 取λ=3.0

(1)截面验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6.3.1:

h w /b=0.9 ≤ 4, 受剪截面系数取0.25

==<=V c 23.75k N 0.25βc f c b h 0????0.251.0014.3528480906.05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配筋计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6.3.12:

=A sv

s --V 1.75+λ1f t b h 00.07N f yv h 0

==--

23750???1.75+3.001 1.43528480??0.07304.7910

3?360.0480()-0.904mm 2

/mm

计算箍筋构造配筋A svmin /s:

===A s v m i n s m i n r 2-r a s ??0.0020300300-300350.679mm 2/mm

==<

==A sv

Ds -0.904

515-0.175%A svmin Ds 0.6795150.132% 故箍筋配筋量: A sv /s=0.679mm 2/mm

4 配置钢筋

(1)纵筋:8E16(1608mm 2 ρ=0.72%) > As=1555mm 2

,配筋满足。

(2)箍筋:E8@140(718mm 2/m ρsv =0.12%) > Asv/s=679mm 2/m ,配筋满足。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表1 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 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 表2-5 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A dA y I 2 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 ),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ax y I W =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 I i =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 ),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 (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 表2-6 (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7 (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8 (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9 (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10 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 (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 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1 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 ;V =表中系数×ql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 w 100Fl 表中系数3 ?=。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求中间支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1。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转角;MAB=4i,MBA=2i其中i=EI/L 2。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位移;MAB=-6i/L,MBA=-6i/L 3。两端固定支座,当受集中力时;MAB=-Pab(平方)/L(平方),MBA=Pab(平方)/L(平方)。当作用力于中心时即a=b时MAB=-PL/8,MBA=PL/8 4。两端固定支座,当全长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12, MBA=ql(平方)/12 5。两端固定 1。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转角;MAB=4i,MBA=2i其中i=EI/L 2。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位移;MAB=-6i/L,MBA=-6i/L 3。两端固定支座,当受集中力时;MAB=-Pab(平方)/L(平方),MBA=Pab(平方)/L(平方)。当作用力于中心时即a=b时MAB=-PL/8,MBA=PL/8 4。两端固定支座,当全长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12, MBA=ql(平方)/12 5。两端固定支座,当长度为a的范围内作用均布荷载时; MAB=-qa(平方)×(6l平方-8la+3a平方)/12L平方, MBA=qa(立方)×(4L-3a)/12L平方 6。两端固定支座,中间有弯矩时;MAB=Mb(3a-l)/l平方, MBA=Ma(3b-l)/l平方 7。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固定端产生转角时;MAB=3i,MBA=0 8。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铰支座位移时;MAB=-3i/L,MBA=0 9。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作用集中力时; MAB=-Pab(l+b)/2L平方,MBA=0(当a=b=l/2时MAB=-3PL/16) 10。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受均布荷载时; MAB=-ql平方/8 , MBA=0 11。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中间有弯矩时; MAB=M(L平方-3b平方)/2L平方,MBA=0 12。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固定端产生转角时;MAB=i,MBA=-i 13。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受集中力时; MAB=-Pa(2L-a)/2L,MBA=-Pa平方/2L (当a=b=L/2时MAB=-3PL/8,MBA=-PL/8) 14。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滑动支座处受集中力时; MAB=MBA=-PL/2 15。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受均布荷载时; MAB=-qL平方/3,MBA=-ql平方/6支座,当长度为a的范围内作用均布荷载时;MAB=-qa(平方)×(6l平方-8la+3a平方)/12L平方, MBA=qa(立方)×(4L-3a)/12L平方

弯矩计算大全

复习弯矩图 作为一名又土又木的工程师,离不开弯矩图,现在把它汇总起来,用以怀念当年的苦逼生活……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 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 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F作用F的M 图土 qb q作用F的塞 q作用■的IVI 图卡 q伫用卜的Ml 乩 円旳作用F的 MRh 4 §股直线5也线tilt力 Pbq代川卜I勺随沐Pg作川卜旳Ml轧

12P PPL 弓--- 1-~~ 从C M A'.f M 国: 丨丨I 1 J1_:―~4 -----------# "卜 利用刈称性作Ml 紈 利用反对称1?1 图』 从右向充竹 Ml^h PL A. + ------ (9) 先计算芸反力,再作 WHH 抄扌庙抨

跨连续梁内力计算程序程序

六跨连续梁内力计算程序 说明文档

一.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用来解决六跨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荷载可以是集中力Fp(作用于跨中)、分布荷载q(分布全垮)、集中力偶m(作用于结点)的任意组合情况。端部支承可为铰支或固支。 二.程序编辑方法 使用Turbo C按矩阵位移法的思路进行编辑,用Turbo C中的数组来完成矩阵的实现,关键的求解K⊿=P的步骤用高斯消元法。 三.程序使用方法 运行程序后,按照提示,依次输入结点编号,单元编号,单元长度,抗弯刚度(EI的倍数),集中力,均部荷载,集中力偶,各个数据间用空格隔开,每一项输入完毕后按回车键,所有数据输入完毕后按任意键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中包括输入的数据(以便校核),角位移的值(以1/EI为单位)以及每个单元的左右两端弯矩值。 四.程序试算 1.算例1 算力图示: 输入数据: 结点:1 2 3 4 5 6 0;单元:1 2 3 4 5 6;长度:4 6 6 8 4 6; EI:1 1 2 1 ;Fp:0 12 8 0 6 0;q:8 0 0 4 0 6;m:0 0 -8 0 10 0 0 运行程序如下:

结果为: 角位移为:1 (11.383738,-1.434142,-8.980504,14.053733,-10.192107,10.048027,0)EI 单元编号 1 2 3 4 5 6 左端弯矩 右端弯矩 2. 算例2 算例图示: 6EI 8kN/m 4m 3m 2m 8m kN/m 123 6547 4kN/m 3m 3m 3m 2m 6m 12kN 8kN 8kN.m 6kN 10kN.m EI EI EI 1.5EI 1.52EI 输入数据: 结点:0 1 2 3 4 5 6; 单元:1 2 3 4 5 6; 长度:4 6 6 8 4 6; EI :1 1 2 1 ; Fp :0 12 8 0 6 0; q :8 0 0 4 0 6; m :0 0 -8 0 10 0 0

工字钢弯矩计算方法

工字钢计算受力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悬挑式钢平台是施工临时结构。主要承受施工过程中垂直和水平荷载,也是传递施工中周转材料,钢平台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失稳、倒塌,并不能超过结构的容许强度、变形、倾斜、摇晃或扭曲现象,以确保安全。 二、受荷情况 采用工字钢与槽钢电焊连接是主要受力件,钢板与钢丝绳上部连接,保证钢平台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并具在抵抗垂直作用能力,固定墙体物体,能承受风荷载。 三、构造与搭设要求 1. 钢平台用工字钢作主梁,槽钢作次梁,槽钢间距为800 [40,主梁要用工字负140×80×5.5,钢丝绳ф14。 2. 钢平台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设置在砼剪力墙上,搁支点放置在剪力墙离地面高3cm左右预留洞,上部拉结点放置在剪力墙穿螺杆预埋的管子内。 3. 钢平台的地板用3mm厚钢板,全部用电焊连接,每个侧面栏杆用ф32焊管。 4. 钢丝绳前后两道,后一道作预防作用,每根钢丝绳用3只钢丝夹具夹牢,用花篮螺栓固定,上部拉结点用两套卸甲连接,再用钢丝绳镶饼连接。

5. 所有钢平台接触点全部用电焊连接,焊点符合规范要求。 四、钢平台验算 1. 钢平台结构布置见后附图。钢平台宽 2.1米,水平杆采用14#变通热轧工字钢,拉杆采用(每边2ф14(6*61)型钢丝绳) 注:14#工字钢 h=140mm b=80mm d=5.5mm Ix=712cm4 Wx=102cm3 Sx=59.3cm3(查表) 2. 计算钢平台的承载力 1) 工字钢抗弯强度计算 Mmax= Wx[б]=102×103×215=21.93kN?m 2) 工字钢抗剪强度计算 Vmax= Iz d[ъmax]/ Sx=120×5.5×125=82.5 kN V=ql/2≤Vmax q≤24.64 kN/m 3) 工字钢整体稳定性验算 N/A≤[б]Q A=bH-(b-d)h=8×14-(8-0.55) ×11 =30.05cm2 i=(I/A)1/2=(712/30.05)1/2=4.8cm λ=ul/2=(1×6.7×103)/48=139.58 查表得Q=0.349 N≤215×0.349×30×102=225.1 kN 当钢丝绳水平分力Fx=N≤225.1 kN时就满足要求。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B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民用建筑所 王晓星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型结构的计算越来越程序化,简便化,但机算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判定仍然需要手算来完成,。我们一些结构设计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设计师在结构计算中也过分依赖于计算机,手算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现场服务中对结构问题的处理时,往往时间紧,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加强自己的手算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对每个结构设计师都是必不可缺的。本文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2. 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可先计算出矩形梁的截面系数A ,按此系数查得配筋系数的第一行,第二行对应的就是配筋系数值,HRB335配筋系数表见附表1,HRB400配筋系数表见附表2。配筋系数表有如下的特点:截面系数浮动范围非常大,而配筋系数却很小,多数只是0.001位的变化,而且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截面系数范围均同。所以如果我们能记忆几个固定的数值,采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就可以脱离配筋系数表,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配筋结果。 截面系数) () (3 20m h B m kN M A ??= 配筋量配筋系数??= ) () (0m h m kN M As

式中:M 为梁的弯矩设计值)(m kN ? B 为梁的宽度)(m 0h 为梁的有效高度)(m As 为配筋面积)(2cm 公式中括号内为单位不参预计算,对于T 形梁和板只需取前几个系数即可。配筋系数表第二行的第一个数为最小配筋率,最后一行为受压区高度为0.550h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对于T 形梁和板采用Ⅰ级筋时可直接取配筋系数为0.050;Ⅱ级筋可取配筋系数为0.035。精确计算的公式在此不再细述,可参见混凝土结构教科书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3. 计算示例 1:某梁所承受弯矩设计值为145m kN ?,取梁高为500,梁宽为25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HRB335钢筋;试计算配筋. C30混凝土;HRB335 简化计算: 274146 .025.0145 2 =?= A 取配筋系数为0.0375 22118282.110375.046 .0145 mm cm As ==?= 精确计算:

弯矩计算

第十五章轴 大纲要求:了解轴的类型及常用材料;熟悉轴的结构设计;熟悉轴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轴的刚度计算方法。(4学时) 重点内容:轴的结构设计。提高轴疲劳强度的措施。轴的强度计算。 §15-1 概述 一、轴的用途及分类 转轴:工作中既受弯矩又受扭矩;如减速箱中齿轮轴。 心轴:工作中只受弯矩不受扭矩;自行车前轮轴。(分转动心轴和固定心轴) 传动轴:工作中只受扭矩不受弯矩;万向节中间轴。 按轴线形状分:直轴、曲轴; 按外形不同分:光轴;阶梯轴 软轴; 二、轴设计的主要内容(自学为主) 1. 结构设计:轴及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制造工艺等要求,确定轴结构。 2.工作能力计算:轴的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等。 三、轴的材料(自学为主) §15-2 轴的结构设计(重要内容) 一、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结合各图讲解) 零件的装配方向(从左端或右端装入)、顺序及相互关系。 P361图15-22轴的结构的两种方案比较。 二、轴上零件的定位p356 1.轴向定位:轴肩、套筒、轴端挡圈、轴承端盖、圆螺母等。 2.周向定位:键、销、紧定螺钉(用于力不大处)等。 三、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d,再从两端到中间,按结构或装配要求逐一确定各先按扭矩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min 段轴的直径。 P356图15-8 ·轴承、联轴器、密封圈处采用标准直径; ·有配合要求的轴段前应采用较小直径; ·过盈配合、密封圈的压入端常制出锥度。 各轴段长度: ·由各零件轴向长度及相邻零件必要空隙确定; ·轴段长度应比轮毂长度短2-3mm。 ·一般从中间向两端逐段确定。 P361图15-21先确定尺寸a、c、s(查表),再根据尺寸B、L可确定各轴段长度。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

弯曲变形:杆件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载荷作用下,使原为直线的轴线变为曲线的变形。 梁Bea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直杆称为直梁,简称梁。 弯曲bending 平面弯曲plane bending 7.1.2梁的计算简图 载荷: (1)集中力concentrated loads (2)集中力偶force-couple (3)分布载荷distributed loads 7.1.3梁的类型 (1)简支梁simple supported beam 上图 (2)外伸梁overhanging beam (3)悬臂梁cantilever beam 7.2 梁弯曲时的内力 7.2.1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shearing force和弯矩bending moment 问题: 任截面处有何内力?

该内力正负如何规定? 例7-1 图示的悬臂梁AB ,长为l ,受均布载荷q 的作用,求梁各横截面上的内力。 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 截面法的核心——截开、代替、平衡 内力与外力平衡 解:为了显示任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假想在距梁的左端为x处沿m-m截面将梁切开。 梁发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同时存在着两种内力。 剪力——作用线切于截面、通过截面形心并在纵向对称面内。 弯矩——位于纵向对称面内。 剪切弯曲——横截面上既有剪力又有弯矩的弯曲。 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没有剪力。 工程上一般梁(跨度L 与横截面高度h 之比L/h >5),其剪力对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只需考虑弯矩的影响而近似地作为纯弯曲处理。 规定:使梁弯曲成上凹下凸的形状时,则弯矩为正;反之使梁弯曲成下凹上凸形状时,弯矩为负。 7.2.2弯矩图bending moment diagrams 弯矩图:以与梁轴线平行的坐标x表示横截面位置,纵坐标y按一定比例表示各截面上相应弯矩的大小。 例7-2 试作出例7-1中悬臂梁的弯矩图。 解(1)建立弯矩方程由例7-1知弯矩方程为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常用弯矩图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x l M x F x M e RA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 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 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由 02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 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21 11 12 1qx x M qx x F S -=-= BC 段:(2 322l x l ≤ ≤) 剪力图 弯矩图

()()? ?? ??-?+??? ??-??-==-= 285428 21852222l x ql l x l q x M ql ql ql x F S AB 段剪力方程为x 1的一次函数,弯矩方程为x 1的二次函数,因此AB 段的剪力图 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BC 段剪力方程为常数,弯矩方程为x 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段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斜直线。(如图) 5-9 用简便方法画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12,8== A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 AB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 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反力F RB )的大小;弯矩图有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5.3== AB 与BC 段没有外载作用,所以AB 、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CD 段作用均布荷载,所以CD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

材料力学剪力图弯矩图绘制(有详细的程序)讲解

材料力学剪力图弯矩图绘制(有详细的程序) 说明: 输入变量: 分段数组x 分段点一般在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出和分布载荷的起末端。 载荷数组MPQ 若梁上的外载荷总数为PN,则用PN行四列的数组MPQ储存载荷,数组MPQ第一列代表载荷的类型:1为集中力偶,2为集中力,3为分布载荷,第二列代表载荷的大小,第三列代表集中力,集中力偶或者分布载荷左端与简支梁左端的距离,第四列代表均匀载荷右端与简支梁左端的距离,当载荷为集中力或者集中力偶时,第四列为0. 符号规定 集中力和均匀载荷向下为正,向上为负,集中力偶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输出变量: 内力数组XQM 如果梁被分为NN-1段,则内力数组XQM为NN行,三列的数组,第一列代表梁的横截面的位置,第二列代表剪力,第三列代表弯矩。 剪力极值及位置QDX QDX是一个二行二列的数组,第一列代表极值所在的位置,第二列代表极值 弯矩极值及位置MDX MDX是一个二行二列的数组,第一列代表极值所在的位置,第二列代表极值 1.子程序 1.1集中力偶对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M 1.2集中力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P 1.3分布载荷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Q 1.4求剪力和弯矩极值的子函数MAX_MIN 1.5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子函数TU_QM 2.计算分析程序 2.1简支梁QMDJ 2.2左端固定悬臂梁QMDXZ 2.3右端固定悬臂梁QMDXY 2.4左端外伸梁QMDWZ 2.5右端外伸梁QMDWY 2.6两端外伸梁QMDWL

1.子程序 1.1集中力偶对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M function MM=QMM(n,x1,a,M,MM) for j=1:n if x1(j)==a n1=j; end end MM(n1:n)=MM(n1:n)+M; 1.2集中力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P function [QQ,MM]=QMP(n,x1,b,P,QQ,MM) for j=1:n if x1(j)==b; n1=j; end end QQ(n1:n)=QQ(n1:n)-P; MM(n1:n)=MM(n1:n)-P*(x1(n1:n)-b); 1.3分布载荷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Q function [QQ,MM]=QMQ(n,x1,c,d,q,QQ,MM) for j=1:n if x1(j)>c QQ(j)=QQ(j)-q*(x1(j)-c); MM(j)=MM(j)-0.5*q*(x1(j)-c)^2; end if x1(j)>d QQ(j)=QQ(j)+q*(x1(j)-d); MM(j)=MM(j)+0.5*q*(x1(j)-d)^2; end end 1.4求剪力和弯矩极值的子函数MAX_MIN function [QDX,MDX,XQM]=MAX_MIN(x1,QQ,MM) XQM=[x1',QQ',MM']; [Qmax,i]=max(QQ); Q1=[Qmax,x1(i)]; [Qmin,i]=min(QQ); Q2=[Qmin,x1(i)]; [Mmax,i]=max(MM); M1=[Mmax,x1(i)]; [Mmin,i]=min(MM);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王晓星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型结构的计算越来越程序化,简便化,但机算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判定仍然需要手算来完成,。我们一些结构设计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设计师在结构计算中也过分依赖于计算机,手算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现场服务中对结构问题的处理时,往往时间紧,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加强自己的手算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对每个结构设计师都是必不可缺的。本文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2.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可先计算出矩形梁的截面系数A,按此系数查得配筋系数的第一行,第二行对应的就是配筋系数值,HRB335配筋系数表见附表1,HRB400配筋系数表见附表2。配筋系数表有如下的特点:截面系数浮动范围非常大,而配筋系数却很小,多数只是0.001位的变化,而且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截面系数范围均同。所以如果我们能记忆几个固定的数值,采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就可以脱离配筋系数表,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配筋结果。 截面系数

配筋量 式中:为梁的弯矩设计值 为梁的宽度 为梁的有效高度 为配筋面积 公式中括号内为单位不参预计算,对于T形梁和板只需取前几个系数即可。配筋系数表第二行的第一个数为最小配筋率,最后一行为受压区高度为0.55。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对于T形梁和板采用Ⅰ级筋时可直接取配筋系数为0.050;Ⅱ级筋可取配筋系数为0.035。精确计算的公式在此不再细述,可参见混凝土结构教科书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3.计算示例 1:某梁所承受弯矩设计值为145,取梁高为500,梁宽为25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HRB335钢筋;试计算配筋. C30混凝土;HRB335 截面系数A 650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3-1 单跨静定梁 1.反力 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梁为隔离体,由三个平衡条件求出。 图3-1 2.内力 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内力正负号规定 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 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 拉者为正,如图3-2(b)所示。 (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 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但通常采用的是利用微分关系来作内力图的方法。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双向板弯矩计算表格

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第二部分结构计算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1.1.1 建设项目名称:攀枝花某小区住宅B栋 1.1.2 建设地点:攀枝花金江区 1.1.3 设计资料: 攀枝花某小区住宅B栋,可占用土地为50m*10m,实际占地面积为50*10,主 体为五层,室内外地坪高差为600mm,层高3m, 女儿墙高1.2m,总高21.7m。.每层一个单元,一梯两户,户型为三室两厅,框架结构。其各层楼的具体布置见 图纸。 地质勘察表明,勘查范围内基底岩石有辉长岩和灰岩,其中辉长岩分布于Ⅰ-Ⅰ1剖面的CK1~CK3钻孔附近,灰岩分布于Ⅱ-Ⅱ1剖面的CK4~CK6号钻孔(详见有关剖面图)。 2、补勘察施工的钻孔在灰岩揭露深度内未见有岩溶。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综合判定,该场地属于中硬场地土,II级建筑场地,处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攀枝花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4.持力层建议设在含碎石粉质粘土层。 5.气象资料:全年主导风向: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常年降雨量为:350mm,时间是5—7月,基本风压为:0.4kN/m2(B类场地) 6.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0.000,室外-0.6000

1.2 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以及建筑施工的布置图,本工程确定采用纵横框架承 重方案,框架梁、柱布置参见结构平面图一。在计算时采用横向框架 12118171714 1791012131515 1616 3456712118 171714179101213151516 1634567 1.3 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 1.3.1. 主要构件选型 (1)梁﹑板﹑柱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墙体采用:粘土空心砖 (3)墙体厚度:内外墙均为200mm (4)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3. 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主梁:

主梁弯矩计算表

项次 荷载简图 1M k a M k B M k 2 M k b M k C M k ①恒载 G G G G G G G G 639 .87238.0 52.201 315.105286.0-- 28.851 644 .40111 .0 937.69191 .0-- ②活载 606 .101286.0 84.672 803.50143.0-- -50.821 -45.104 652.33095 .0-- ③活载 29 .80226 .0 42.276 041.114321.0-- 36.374 72 .68194 .0 003.17048 .0-- ④活载 -11.25 -22.5 75 .33095 .0-- 172.62175.0 39.652 309 .101286.0-- ⑤活载 74.264 238 .63178.0-- -36.491 -9.744 003.17048 .0 ⑥活载 15.18 30.36 54.45131.0-- 093 .12198 .0 10.339 803 .50143 .0-- 内力组合 ①+② 189.245 136.873 -156.118 -21.97 -4.46 -103.589 ①+③ 167.929 94.477 -219.356 65.225 109.364 -86.94 ①+④ 87.639 29.701 -139.065 91.023 80.296 -171.246 ①+⑤ 184.982 126.465 -168.553 -7.64 30.9 -52.934

①+⑥87.639 82.561 -150.855 40.944 50.983 -120.74 最 不利内力 min M组合项次 ①+④ ①+⑥ ①+④①+③①+②①+②①+④ min M组合值(KN.m) 87.639 29.701 -219.356 -21.97 -4.46 -171.246 max M组合项次 ①+②①+②①+④①+④①+③①+⑤ max M组合值(KN.m)189.245 136.873 -139.065 91.023 109.364 -52.934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常用弯矩图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常用弯矩图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 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 =∑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 ()x l M x F x M e RA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由 02 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 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BC 段:(2322l x l ≤≤) x 1的二次函数,因此AB 段的剪力图为斜直x 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剪力

A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AB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 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反力F RB )的大小;弯矩图有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5.3== AB 与BC 段没有外载作用,所以AB 、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CD 段作用均布荷载,所以CD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

框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

4.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4. 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0k z s z ?βμμ?= 其中k ?——垂直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因结构高度H=18m<30m ,B=,H/B=<,可取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s μ= z μ——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根据地面粗糙程度C 类和各层离地面高度查规范求得 0?——基本风压 取 m 2 B ——迎风面的宽度 B=6m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如图:

图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4. 2 风荷载作用下抗侧移计算 侧移刚度D 计算: A 轴柱 B 轴柱 C 轴柱 D 轴柱 c i K i = ∑ 445.4100.767.110?=? 44(5.4 4.7)10 1.427.110+?=? 44(5.4 4.7)10 1.427.110+?=? 4 4 5.4100.767.110?=? 0.52c K K α+= + 212c jk c i D h α= 18931 23046 23046 18931 j D ∑ 83954 表底层侧移刚度D

表 2-5层侧移刚度D 表 各层间相对转角 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7609<1/550,满足要求。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求得框架柱侧向刚度后,根据下式可将层间总剪力分配给该层各柱: 1 jk jk j m jk k D V V D == ∑ 式中 jk V ———第j 层第k 柱所分配到的剪力 jk D ———第j 层第k 柱的侧向刚度D 值 m ———第j 层框架柱数 j V ———第j 层框架柱所承受的层间总剪力 求得各柱所承受的剪力后,假定除底层柱以外,其余各柱的上下端节点 转角均相 同,即除底层柱以外,其余各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高层的中点,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2/3层高处。则由下式可求得各柱的杆端弯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