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意见6页

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意见6页

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意见6页
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意见6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全市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在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工作中,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的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服务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把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作为自身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展示形象的根本所在,大力加强和推进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二)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服务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占全市GDP 的一半以上,成为推动宜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县域经济的主体。但非公有制经济仍面临发展不快、发展不够等诸多问题,离宜昌建设省

域副中心城市、努力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是统一战线服务宜昌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关键举措。

(三)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是提高全市统一战线工作水平,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也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统战工作水平,不断推动统一战线自身的科学发展。抓好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市、县统战工作的重点和新的着力点。统一战线要通过不断提高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水平,带动其他领域统战工作上新台阶,进而实现统一战线自身的科学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要进一步明确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目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简称“两促进”),是衡量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标志,也是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目标。各级统战部门要把“两促进”当做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引导和培养,不断探索经济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拓展经济统战工作的新领域,塑造统战部门的新形象。

(二)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机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要不断迈上新台阶,优化工作机制是保障。各级统战部门要积极探索统一战线、统战系统、统战部门相互配合的合作机制和统一部署、管理、考核的推进机制,努力实现海内外紧密联系、统战部门与党派团体紧密联系、各级统战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整体合力,探索建立和完善在经济统战领域方面的牵头协调机制、信息储存与反馈机制、表彰激励机制和培养选拔机制,为开展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创造条件。

(三)要进一步强化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手段。做好服务工作是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根本手段。各级统战部门要通过有效的服务,不断探索多样化、多渠道的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融资、维权、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增强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力度和深度,真心诚意地为非有制经济人士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统战部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四)要进一步讲求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实效。统战工作不仅要围绕中心,更重要是要融入中心。各级统战部门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不断丰富和创新为发展服务的有效形式,在考察调研、建言献策上有所作为,在招商引资中有所作为,在光彩事业中有所作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为推进本地经济发展中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

三、开展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主要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0-8-16 撰稿部门:攀枝花市东区区委统战部选择阅读字体:【大中小】阅读次数:561 街道(镇)统战工作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镇)统战工作的水平,体现基层组织的执行力,事关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有效地开展新形势下的街道(镇)统战工作,是当前摆在各级统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现就做好新形势下的街道(镇)统战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文)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地基层镇(街道)统战工作得到了加强。以东区为例,区委加强了对基层统战工作领导,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攀东委[2008]3号文),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任务,各街道(镇)党(工)委认真贯彻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健全和完善了工作机制,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委员。在街道、镇党(工)委的重视下,全区各街道(镇)统战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统一战线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基于各种因素影响,当前街道(镇)的统战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离上级党委和统战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层统战网络的作用尚需完善。虽然各街道(镇)均建立了统战工作机制和网络,把统战工作触角也已延伸到了社区、村乃至相关重点企业。但是,由于统战工作务虚性强于务实性,加之统战网络的组成人员大都是兼职的,一旦出现某种亟待解决的临时性任务和突发性事件,这时候的基层统战网络就不能很好的运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工作还是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在应付。以东区为例,全区9个街道镇明确的专(兼)职统战干部仅15人,较小的街道由于没配备具体的统战干事,统战委员开展工作还处于“单干”状态。 (二)宗教事务管理的难度依然很大。当前宗教工作的主流虽好,但宗教事务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宗教信徒人数(包括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每年大幅度增加;宗教活动受外来影响不断增大;非通常性宗教活动和在宗教场所内举行的群众性大型文艺活动数量日趋增多,宗教场所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涉及宗教方面的纠纷来访日益增长,纠纷类型呈多样化,不仅有宗教内部之间存在的矛盾,还有宗教场所与周边居民或宗族之间的纠纷;宗教活动世俗化倾向比较严重等。 (三)非公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非公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任务很重,空间还很大;特别在如何组建好街道(镇)基层商会和使其发挥作用以及镇(街道)党(工)委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探索。 (四)工作中缺乏有效载体。多数街道(镇)统战干部感到工作中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想创新又难觅到好的工作载体,以至于虽然建起了街道(镇)统战工作机制、落实了兼职统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精编版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和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我方持有的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使得中国面临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冲击。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篇一:经济全球化大赛课心得体会原创 XX年12月青年教师大奖赛心得体会大赛课虽然已经结束,但留下的记忆却让人久久回味,有痛苦,也有快乐,在比较中反思自己,在合作中凸显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提升自我。通过参加此次大赛课,我从中的收获比从事两年教学的经验还要多,发现真实的自己,以前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与人交流也少,教学方式多采取灌输式,知识积累较多,但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改要求,自己存在的问题缺少镜子来照出来,现将此次的收获总结如下: 1、学会与人团队协作。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个人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长补短,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在交流和沟通中思想撞出灵感的火花。在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尤其是我们高一政治组团队,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大赛课台上的比拼,除了参赛个人的水平外,在一定程度上比的是他们背后团队实力,集体智慧的浓缩,能否集思广益。 2、不管干什么事情压力应适度,不宜过大。此次参赛,我对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讲课紧张,课堂启发不到位,设置问题目的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教态死板,没有微笑和激情,课程很平淡,对时间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同组有的老师夸张的说法:小林今天多少脑细胞被吓死了,回去好好补补。虽然内心没有恐惧,但表现出来的让人感觉我好像怯场。 3、课堂教学与备课达到精细化,狠抓细抠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在准备中,我们逐字逐句来推敲,每一问题的设置,幻灯片 的字体、颜色、背景、动画、板式等,每一细节都会影响整个教学流程。 (1)精心认真设置每一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难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先说难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降低梯度,或注意启发和引导。并提前预测学生回答的看法,设计好预案。 (2)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评价的手势、语气、表情、措辞都应以鼓励为主,言简意赅,对亮点及时赞赏,对偏见及时发问,让同伴帮助来解决,对新颖的看法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3)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控制时间,准确的估算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多道工序来进行深加工,第一道,阅读

加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加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统战工作正在由以政治领域为主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拓展,工作内容也正在由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向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延伸。基层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其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现就加强新时期的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思路。一是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抓引导。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发展民族村经济、改善民族村村民生活条件作为根本任务,加大对民族村的扶持力度。着重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技致富能力和法制意识,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由点到面,推动民族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把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致富奔小康上来。二是要以代表性人物工作为突破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代表性人士队伍。把物色、培养的工作做实,摸清底数,建立人才库,切实把那些与党同心同德、政治上有

影响、经济上有实力、代表性强和社会知名度高的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并加强同他们联系;要依托党校组织各界代表人士开展定期培训、专题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发挥好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认真调查、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为党和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三是要以搭建参政议政平台为重点,努力为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要求,通过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一是要按照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团结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二是要组织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种调研活动,多献求真务实之策,多提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搞好服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一)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一) 【内容提要】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归纳了学术界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提法并不统一,各种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但对其反映出的一些深层问题,如是否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等,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具有“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等特征。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该现象早已有之”、“是现代的新事物”和“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三种不同观点。 【摘要题】全球化论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学术观点/综述 【正文】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1986年在他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他是用这个词形容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目前,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提法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既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西方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又有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等。与经济全球化意义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还有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全球主义、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消费行为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等等。有的作者在使用其中一些概念时,常常作为同一概念相互替代。根据上述众多概念的性质和内涵,并认真分析不同作者,在不同场合使用上述概念的具体情形,对其可以梳理出以下的一些类型并由此发现它们各自不同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1)包含经济全球化的较高一级概念。如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部分内容或某一方面。如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消费行为全球化等。(3)与经济全球化平行的概念。如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文化生活全球化等。(4)对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利益关系,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如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等。提出这些不同的概念,并不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并行的两个经济全球化,而是反映了不同的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所体现出的国家利益的性质的评判,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甚至还有对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张。(5)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联系,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经济一体化。(6)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基本一致,仅是表述方式上的不同,如经济国际化。但对这两个概念学者之间的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些著述中对上述概念之间的差异未加区分,造成一定程度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仅就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本身来说,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界定,在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要素优化配置论和相互依赖关系论。二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三是无国界论和国家管理取消论。四是概念混淆论和概念质疑论。(注:邱嘉锋:《经济全球化与相关概念辨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3期。)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提法感情色彩过于浓厚,且过于空泛。类似的看法还有“全球化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注:张世鹏:《什么是全球化》,《欧洲》2001年第1期。)上述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比较多的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

经济全球化与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全球化新变化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在各类新闻中经常被提及,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但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跟我们没啥关系,其实不然,经济全球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iPhone。从苹果手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软件生态圈的建立,谈谈全球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 当CEO乔布斯决定苹果需要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时,他委任自己的亲信斯科特·福斯特尔组建了一支精英团队,该团队聚集了苹果最棒且最具野心的工程师,随后该团队开发出了iOS,为iPhone的诞生打下了基础。20世纪初期,福斯特尔被乔布斯委以重任,他可以全权负责招募iPhone的开发团队,不过人选必须从公司里挑。这符合苹果一贯的作风,iPhone 的开发更是无比的神秘。可想而知,手机的研发部门在美国,但这似乎也难以与全球化沾上边,但对于手机的研发,不是靠凭空想象、纸上谈兵就能完成。苹果手机风靡世界,据了解,苹果iPhone已经卖了约12亿部,销售至100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手机的使用方式、使用习惯是有很大差异的。要想遍及世界,那研发出的手机就要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手机使用需求。倘若,苹果手机没有拼音输入法,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将大打折扣。 苹果与其他制造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来源于其他来自全球各地的制造商的材料和组件。例如,它的显示器主要是由日本显示器和夏普在日本制造的,有些仍然在LG Display 在韩国制造;苹果的供应商名单遍布世界各: 加速度计:博世在德国。 音频芯片组和编解码器:Cirrus Logic在美国(外包制造)。 基带处理器:高通在美国(外包制造)。 电池:三星在韩国。 相机:索尼在日本。 芯片组和处理器:三星在韩国和台积电在台湾。

统战工作意见建议_0

统战工作意见建议 篇一:光荣街道关于统战工作的建议 光荣街道关于统战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旅顺经济和社会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人民政协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大有可为。人民政协集中了各个政党、各个人民团体、各个民族、各个界别的精英。具有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多种政治功能。 委员是政协的主体,要把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作为政协工作重点来抓,这是政协履行好职能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政协提升地位、树立形象的需要,是政协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 各级政协组织要优化委员结构、重视委员素质,既要考虑委员的代表性,又要提高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要加强委员的教育培训,注重沟通联系,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赋之以责、规之以制,增强委员凝聚力;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委员参政议政提供条件,调动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特别是街级政协要发挥与基层和群众较为贴近的优势,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呼声,多提一些关乎百姓民生的社情民意;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保

证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要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和机关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和服务水平,为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供保证。 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源头,是我区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知识分子政策,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的团结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一要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中有60%是党外知识分子。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在新旅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努力激发他们的创新魄力和胆识,大力支持他们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他们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贡献。 二要积极为他们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为党外知识分子从事教育、科技等工作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 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全球化拓展(一)

经济全球化拓展(一) 内容提要]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一步,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进展。我国要迎接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有必要先从理论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比较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比较优势的理论,进而剖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形成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内涵可以从资源、外部经济及竞争优势三个层次予以拓展。本文试图以此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这需要富有远见的理论指导。 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回顾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阐明了著名的“看不见之手”机制,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在利益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交易而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双赢”的。经济主体的“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具体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显然,交易活动一旦越出本国范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出现了。斯密的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虽然解决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但却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参加上述国际分工?另一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比较成本的关键在于比较。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规模报酬仍然不变,市场结构仍为完全竞争。H—O 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无论是“古典”的,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我们不妨将这两者合称为传统贸易理论),所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之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通常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后者,出口前者。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它们终究存在着局限性。 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还是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的资源禀赋理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经济全球化 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文化/英语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80 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引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第二,全球化不单指经济生活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第四,应当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动态课题组,《世界经济全球化研究现状》,载《人民日报》,1998年8月22日。)。不过把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全球化可进一步理解为行为主体的发展并建立起全球网络这样的过程。全球化含义的不同,对其理解也就不同了。有人提出:(1 )全球化是带有全局性、超国界、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2 )一体化带有制度趋同的意思,实际上不可能出现一个单质世界,所以可提全球化,不可提全球一体化。(3)不加定语的全球化是不准确的,因为只有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是一种现实趋势。其他如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虽有相互影响和吸收,但不可能实现全球化(注:张宝珍《经济全球化要研究的十大问题》,载《世界经济》,1998年9期,第25页。)。二、文化全球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全球化,是指二战以后全球的由物资、劳务和资本构成的国际市场的融合。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如同其他历史发展阶段一样,具有自己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这便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和各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萌芽: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什么是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给我们每个人六美元的退税,如果我们拿这笔钱在Wal-mart 消费,这笔钱就等于给了中国;如果我们花在汽油上,钱就流到阿拉伯;如果买一部电脑,钱就给了印度人;如果买蔬菜水果,钱就会落在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人手中;如果买一辆好车,那就给了德国人;如果拿来花在一些无谓的东西上,钱就会去到台湾。当中可说没有一样,能够帮助到美国经济。 ——美国人语录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2.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3.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重要标志: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行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和平与发展逐渐取得共识,它们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首先,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次,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着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使各国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完善化和高效能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打下基础;最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经济活动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兴起。它们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和扩大世界市场,采取减少国家干预、放松经济管制的自由化政策,掀起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进入经济振兴时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无疑,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对贸易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促进了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近20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为目标,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带动了资本、技术和服务在各国间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特别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大量兼并与收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再加上交易内部化和本地化经营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

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的高度,贯彻县委重大决策主动性、创造性不够,有时满足于集体学了、会上讲了,没有紧密结合实际,把握精神实质,创造性地加以落实,政策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表现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学习的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二是学习制度坚持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会贯通”地利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我们的各项改革和实际工作上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方法,缺乏看清事物本质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考虑不多,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不足,满足于过得去,做好面上工作,完成规定任务就行了,没有动脑筋、想办法,面对目前全县发展的大好机遇,结合我县统战工作的实际,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未能提出很好的对策建议,为县委当好参谋做得不够。习惯于按领导的要求,唯上过多,机械的去执行,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因而,近几年来,统战工作没有新的亮点,不善于创新,不能够很好地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贡献不大。在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领导中还普遍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领导班子深入基层不够,联系群众不广泛。领导成员

虽然经常与干部职工见面,但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不够。工作上见面多,思想上见面少,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之间很少开展思想交流和谈心活动,使领导之间、同志之间、领导与同志之间缺乏更多的沟通,有时缺少相互了解和理解。没有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部分班子成员由于在统战部工作时间较长,思想上产生了厌倦情绪,按步就班多,与时俱进少,守摊思想比较严重,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工作失之于软,管理失之于宽。其主要表现一是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手段单一陈旧,在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招法不多,创新不够。二是对干部管理上存在着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紧的问题。因此,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精神状态欠佳,也造就了一些“懒散人”。三是领导班子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着应付思想。适应统战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学习不系统,理解不深入,掌握不熟练,对一些精髓掌握得不细,造成干部缺乏理论功底,统战工作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勤政履职,工作作风方面,工作责任心不够强,重点工作不突出。其主要表现一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凭经验去想问题办事情。工作时,往往只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的方式方法比较少。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深入,埋头日常工作时间较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时间较少。三是争强当先意识不强,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还没有完全脱离过去的老路子,没有走出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误区。尤其对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没有过深地研究和探索,总是看看上边怎么要求的,其他地方是怎么做的,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影响和对策 作者:转载添 加时间: 2009-11-26 访 问量:122 经济全球化步 伐的加快,知识经 济的蓬勃发展,特 别是信息高速公路 的建设,高等教育 被WTO纳人服务贸 易总协定GATS,跨 国办学和大规模留 学潮以及国际间高 等教育的合作与交 流日益扩大,这一 切使高等教育国际 化的趋势不可阻 挡。研究高等教育 国际化的内涵和它 对发展中国家的双 重影响,因势利导 地制订符合本国高 等教育水平的正确 策略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等教育国际 化的丰富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UNESCO)所 属的国际大学联合 会(IAU)对高等教 育国际化给予了以 下定义:“高等教 育国际化是把跨国 界和跨文化的观点 和氛围与大学的教 学、科研和社会服 务等主要功能相结 合的过程,这是一 个包罗万象的变化 过程,既有学校内

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强调各国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使之能被国际社会承认和接受;它同时强调空间上的开放性,要求各国都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既能在国外办学又能容纳外国在本国办学;它强调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要求各国能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它还强调各国的高等教育要不断改革,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上主动调整并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正如UNESCO于2001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所宣示的:各国要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学会共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样具有双重性,它既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又使其面临冲击和挑战。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

经济全球化

[键入文字] 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 姓名:艾鹏程 班级:结91班 学号:2009010209 时间:2011年1月15日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上课教室:一教101

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国际投资空前增加,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贸易急剧增,全球金融交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一句话,世界经济正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这一趋势给世界各国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造成程度不同的挑战。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有必要关注经济全球化,认识经济全球化,参与经济全球化,来把握自己乃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我觉得侧重于三个方面:其一是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其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其三是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而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也指由于这个过程的深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形成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甚至制约的关系。 经济国际化由来已久,从有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发展。从那时至今,它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一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资源和奴隶的掠夺,是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的最早阶段。第二阶段,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的阶段。国际贸易在地域和数量上扩展,资金在国际间局部规模不大地流动.第三阶段,生产国际化阶段。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引起生产国际化趋势的形成。这时国际经济关系从以流通领域的国际联系为主,走向生产环节的国际衔接。企业内部出现跨国分工。第四阶段,即目前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推进,为国际经济接轨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流转速度大大加快,使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利用更有效率,更有效益.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二、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有历史的必然性。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正是生产力最发达的西方国家最渴望将其经济活动推向全球范围,追求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和重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润。正是发达国家拥有最大量和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只有发达国家具有最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最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