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与环境

设计与环境

设计与环境
设计与环境

设计与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设计与环境这方面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在1995年的世界设计年会上设计与变化中的环境意识,生态与家庭生态与工作,成了设计师们讨论的中心。而对于设计师来说,环境意识与保护,已成了设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

关键词:绿色设计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1)物质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关系。社会环境是无形的环境,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而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开采资源,掀起了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同时给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今,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日益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甚至达到重度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海啸,台风......每年因此死亡的人不在少数,而且还在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人们生存在环境中,这些变化就发生在人们身边,从心理上和感知上,已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上升。同时也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关注,更是成为了设计师们的关注热点。

环境给人类提供生存的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设计是为人服务的,目的是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便捷。因此,设计与环境就联系在一起了。在设计时,会根据人所处的环境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外形,所用材料,附加的功能上都会不一样。而在选择环境是,就会选择那些更符合设计主题和理念的地方。所以说,设计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将设计与环境相融合,以环境为根本,再不破坏环境,可以纂改环境的前提下,寻找结合的平衡点,就成了设计师重要的关注点。于是就提出了“绿色设计”这个观念。绿色设计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等,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最好体现,也是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方法。绿色设计的定义有很多,这里我引用《绿色设计》中的定义: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 Conscious

Design)。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绿色设计就是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的产品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的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力为最小。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与设计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人们也采取了更好的措施来用设计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美国著名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曾经说过:“当我能够把美学的感受与我的工程技术基础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不平凡的时刻即将来到。”这一刻正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在设计,人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设计在创造或改变周边的一切事与物,设计已经成为沟通人,事,物之间的桥梁。当你环顾四周,家里的家具,精美的吊灯,形态各异的家用电器无不都是工业设计的成果,可以使文化用品,数码产品,交通工具,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看到工业设计。(3)

三、环境意识在设计中的运用

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如何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程度,将成为重中之重。

随着环境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环境意识也成了设计师们在设计师所重视的一点。在如今,已有了一些著名设计师将环境意识充分的结合在了设计中。美国建筑师F·L·赖特著名的流水别墅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流水别墅是赖特为考夫曼家住设计的别墅,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莱特选择了一个地势冗杂,厚水跌落的地点,把别墅就建在小瀑布上。别墅中两层巨大的阳台高低错落,一层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阳台之间,吸水由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树木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就像从地上生长出来的(5)(如图1)。

赖特之所以能将设计与自然环境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是因为他主张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充分尊重自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真实地体现材料的本来面目,而不能歪曲它。正是赖特的这种尊重自然的环境意识和绿色设计的观念,才创造出了这著名的“流水别墅”。

四、环境问题如何在设计中加以解决

如今环境日益被破环,我们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绿色设计这一理念就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如,对温室效应。应设计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的产品;对臭氧层破坏,应设计无氟,寻在新型能源代替的环保,的耗能的产品;对废弃物和垃圾处理,应设计耐用,易修理,可重复回收再利用,减小对环境污染的产品。对水污染,应核查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的环保记录,核查特定成分的生产工艺,设计用水量少的产品;对资源消耗,应选材就近原则,考虑材料的二次利用,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对噪音污染问题,应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分析结构与构造,运用减噪音技术来设计产品。

最后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本文对环境和设计的关系,以及如今人们对其的新认识加以阐述,结合环境和设计,引出“绿色设计”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如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应培养自身良好的环境意识,对设计师来说,绿色设计更是应该成为基本原则之一,坚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现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选址的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环境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也是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好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文献摘要:(1)环境百度百科

(2)曲业华毛选波李霞绿色设计观念在工业设计中应用与实例分析

(3)郭建川季富政余慧建筑环境心理学与人居住环境

(4)环境意识百度百科

(5)赖特流水别墅分析说明

图一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 发表时间:2017-07-19T14:02:12.10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作者:杨晓翔[导读] 人们对个性化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的作用也愈加明显。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实用艺术与大众艺术两方面的元素,发挥着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或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要。现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对个性化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的作用也愈加明显。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影响因素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环境而开展的设计活动,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将艺术与环境相结合,艺术的塑造空间和实体。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很好地把握人与环境的空间关系、比例关系、尺度关系,能够很好地运用色彩因素及材质肌理等因素进行设计,来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环境的需求。从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艺术与环境的依存与融合,同时也可体会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观念。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诸多事物都有关系,包括城市规划和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包括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设计,还包括壁画、塑像、架上艺术等相关艺术作品的设计与运用,同时也包含室内的相关设计。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关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艺术设计,对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艺术。 二、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的特征 1.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在实用性方面表现突出,强度艺术与功能,具有服务属性。换句话说,环境艺术设计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环境本身。需要重视服务性和实用性,在完成相关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环境使用者的利益与需求,做到既注重环境的实用性、自然性或生态性,又对环境中的人文因素加以重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关注环境中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 2.无害性与积极性的协调统一。无害性主要是指设计时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生态性,既要体现出对环境空间的审美创造,又要满足人们生理上对环境生态的依赖,使设计作品能够让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管是对自然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来说都体现出无害性。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非常重视无害性与积极性的协调统一。 3.多样性与整体性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人群,空间环境的营造是多元的。它表现在功能、文化、造型、风格的多元化,还表现在技术、材料、工艺的多元化。 多元化丰富了环境的构成,同时也会使空间构成显得丰富而杂乱,为此,环境设计作品无论大小都需要在作品设计时注重环境的整体性,注意协调区域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设计理念方面既要有个性、有特色,还要注重整体性、合理性或科学性。因此,多样性与整体性的协调统一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4.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协调统一。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不可分割,都是需要满足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在营造审美意境的同时,对于功能的考虑要以实用为目的,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加丰富人们对环境空间的审美体验。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特征。 三、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风格化因素。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环境主体的建筑就是风格最为多元化的载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环境下都会产生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它们限定了环境的风格特色,在一定的时期里代表着所谓的时尚的风格。另一方面,设计师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来反映其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风格特色的把控,由于设计师自身专业及文化修养的差异性,在进行设计时,风格化对于个性化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2.功能性因素。空间功能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的使用质量。设计师进行设计时要将环境的整体因素考虑在内,基于实际需求来有效地提高空间使用功能,分析或研究空间的形态构成,对其进行拓展,以此来体现个性化的功能因素。 3.整体化因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出实用性或科学性,同时也要具有艺术性。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科学性体现在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上,艺术性则体现在环境形态的构成和设置上,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在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表达时,需要考虑整体化因素,会对设计师个性化表达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关注到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其专业特色在于运用艺术个性来改善环境和发展环境。这也正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的特点。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是有限的,是在环境整体性基础上的个性。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环境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多个方面的优势,在整体性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性来拓宽环境的内涵,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进而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发展[J].艺术品鉴,2015,(10):33-34。 [2]王荣华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个性化[J].戏剧之家,2014,(3):241-241。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10T09:35:08.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杨竣凯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身份证号码:33018219860816XXXX 浙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生态规划理念是针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提出的,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基于此,论述了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然后从园林景观设计流程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内容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居住条件随之不断提高。所以,人们对建筑不仅包括基本的居住需求,也包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居住环境是否具备环保理念等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观赏和艺术要求,而且应该满足人们对生态的要求。基于此,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不同要求,或者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人们审美观念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1 生态理念及设计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所在居住区域的生态保护意识,主要是指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保护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应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善的发展,而非过度开发建设或是根据自身喜好去改造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生态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依存,进而实现人类进行生产、建设、改造生态的目的,并将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生态理念引导园林设计,并有效、科学地融入生态设计,使得园林设计由单一的叠山理水、栽植养护、建筑塑景等传统设计,提升为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使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满足生活、节能、休闲、环保等多功能需求。 2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整体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其涉及到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并且相互联系,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植物学、生态水文学等。为了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相关人员要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原则,从关联性和整体性两个角度确定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中,之所以进行生态规划,是出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了确保生态功能优先原则能够应用到现实中,除了以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还需要协调好关联性治理和整体性规划两个方面,确保把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区域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指的是在园林景观实际设计中实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保护当地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或者合理保护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或者合理利用当地的节能材料和绿色植被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保证其具有一定区域性特点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设计环节也应该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地形地貌,以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可以帮助人们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融入生态理念,进而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3 生态设计的原则 将生态设计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艺术美观3个原则,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在兼具美观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 3 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3.1 乡土树种的生态种植 园林设计中重要的造景手法是通过植物营造,一般采用植物群落、丛植及孤植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园林设计者在种植设计中,首先尽最大可能避免对已有并长势良好的植物进行移植或移除,这也是对设计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栽植乡土,如有特殊需求,应充分研究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多因素后,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较高的植物种类。最后,需要对大型树木或是枝干茂盛的大树定期进行养护、修剪,促进植物良好、快速地生长,也可避免因自然因素,如雷电、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树木倒塌或是枝干折断而带来的负面效果。 3.2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分散建设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生态建设,应该结合公园形式,其中包括绿化带和植被护坡的设计等。园林景观一般分布于城市之间,作用是完善居住者生存环境。在园林景观中建设公园,会将公园逐渐变为绿化城市的装饰品,以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为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掩盖环境的引燃物,应该对园林进行分散建设,即处理好不同空间中的大小关系、密度容量以及形状大小等,同时应该合理科学布局园林、建设人工环境,尽量追求自然化。建筑空间也应该疏密交错,或者结合多种自然景观。例如,水体景观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水流的跌宕起伏给人以视觉享受。水体景观的利用也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效调节温度,以便给人以身处大自然的感觉。此外,对生态景观进行分散建设也可以添加锻炼器材、提供足够的锻炼场所。 3.3 保留原有生态环境 原有的生态环境是经过亿万年演化而成的,拥有可以完成自身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具有较强的生态承载力,而在现代环境建设中,忽略原生态的重要性,随意挖、填、埋,破坏原生态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可能以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巧妙利用原生态景观,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景观。 3.4 注重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以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平衡 在城市中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目的是改善城市面貌,将城市变得更加整洁与美观。国家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并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园林景观建设。对现代城市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应该经过反复思考,将基本的规划理念、人们的居住需求以及城市的发展需求等作为导向,以当代美学为依据,将园林景观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绿色之家。在现代城市中建设景观园林,应该体现出环境的美观。美作为一个评判园林景观建设的标准,应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突出美学,强调艺术。同时,园林景观的建设应该突出强调生态与美学的结合,通过合理种植、科学栽树,将现代化城市建设成一个人们最高的精神修养场所。为避免人们的审美疲劳,应该将城市

[美学,艺术设计,内涵]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涉及美学、哲学、建筑学、工程学、设计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环境艺术设计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美学特征是其重要的艺术灵魂。可以说,美学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纲”,抓住纲,就能纲举目张。因此,系统地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同仁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人们创作出具有科学的生存环境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美学内涵蕴藏在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空间之中。一个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创造出符合生态原则、适应人的行为需求、具有独特风格的空间特征和文化意蕴的和谐统一的空间艺术整体,可见环境艺术设计是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体。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我们在旅游时看到的许多风景,大部分是经过设计师在原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得来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系统的艺术设计来增加场景空间的美感。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设计,努力地使空间环境具有美的时代感是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人们运用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来愉悦身心、美化生活。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体现是设计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通过色彩、景物造型、特定的装饰等来体现环艺设计中的美感;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混合或者相互反射,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引起人们的联想,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有效、积极的心理审美反应。例如,绿色让人感觉清新,红色让人感觉热情,灰色让人感觉忧郁,橙色让人感觉明媚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不同的装饰能够突出不同的景物特点,增强设计的表现力,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能够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不同的美学特征。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完整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表现具有完整性。“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环艺设计的重要核心理念就是环境整体意识的确立,通过整体意识的综合表现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诸如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都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求的美感是能突出各类空间的艺术特征,又能将其统一于环境艺术空间的整体之中。此处的“完整性”不但是指单个设计的完整性,还要求它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每个设计构成建筑组群,同时又是作为该组群的一部分而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总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美学的角度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标准

课程编号:093066 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开课学期:1 学分:3 总学时:45 理论学时:45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承前启后,一方面将已学到的专业基础课加以归纳、总结、消化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系统地掌握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本课程的要求就是要综合运用装饰艺术设计的手法和装修技术的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建筑室内外环境条件和影响,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环境,使环境更加舒适化、科学化、艺术化。 建议教材:《环境艺术设计》郑曙旸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参考书: 【1】董万里段红波,《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上)(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4 【2】张绮曼等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1 年 【3】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 【4】王国彬.《景观设计》,王国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承前启后,一方面将已学到的专业基础课加以归纳、总结、消化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系统地掌握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综合运用装饰艺术设计的手法和装修技术的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建筑室内外环境条件和影响,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环境,使环境更加舒适化、科学化、艺术化。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解析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解析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18-01-09T15:16:10.8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李珊珊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理念融合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设计的原则,并就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提出了个人见解。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渐渐认识到建立低碳环境的重要性,而城市园林作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闲场所,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理念融合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设计的原则,并就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提出了个人见解。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引言:低碳的主题是抓住自然的核心,一方面减少人为生硬的干涉,另一方面尊重自然的意愿,统而言之便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理念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对国际环保呼吁的应和,更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和谐观的回归,可以说“低碳化园林”的发展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众望所归。 1.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致使大量能源资源受到无限度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当中。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与推广,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问题开始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要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就应彻底贯彻低碳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目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应当着重把握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将低碳理念落实到设计工作的每一处环节当中,使能源消耗得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得以降低。总而言之,将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当中,不仅可保证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与当前节能减排的生活理念相符。 2.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低碳理念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以人文本:这一原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目标和愿望。 2.2量化原则:量化原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的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量化,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 2.3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地形特点设计景观,使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 2.4借景增值:设计前仔细考察园址或选址,善于“借用”周围环境为园林景观“增值”。 3.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3.1因地制宜,减少地形改造的能源消耗 自然风景类型很多,有山岳、丘陵、草原、江、河、湖等等景观,不一而足。但凡称得上自然风景的地形地貌必定是美的。在这样的地域,只需稍加人工点缀和润色,便能成为风景。这也即是园林艺术布局中讲究的“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道理。但在自然条件贫乏的城市用地上造园,则需根据园林性质和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对原有地形地貌微量调整,精炼地、概括地塑造地形,不宜大兴土木掇山理水,简单的摹仿自然风景。因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对基地的不同特色进行分析比较,尽量保持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减少人力材料的消耗,才能达到既美化改善环境,又低碳环保的效果。 3.2低碳绿化景观设计 为了可以让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植物固碳能力的优势互补也要非常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类型的固碳释氧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常绿灌木最强,其次是落叶乔木,再次是常绿乔木,最后是落叶灌木。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应该要加大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比例,搭配也要科学合理,不仅可以让冬季的景观得到改善,还可以让绿化景观的固碳释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2.2高龄树种和低龄树种的合理搭配 通常来说,高龄树种的固碳能力并没有低龄树种的强。但如果只针对一棵树木的碳贮量来说的话,古树要比常规树种要高,但古树的总碳贮量有限,因此合理的搭配低龄树种和高龄树种,不仅可以提高绿化景观的固碳能力,还保护了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资源。 3.2.3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比慢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但一些速生树种不仅固碳能力强,释碳能力也非常的强。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要进行全面的考虑,选择周期长且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将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搭配种植,从而获得较高的固碳效益。 3.2.4常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的合理搭配 相比常规的园林植物来说,乡土植物对于当地的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固碳效率也比较高。因此将常规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科学合理的进行搭配,不仅能够让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本土园林植物资源的发展。 3.3水体景观营造设计 在园林景观中,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起到营造作用。当前,人们对水的需求越来越高。水体应用到当前园林设计中较多。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在对水体景观营造时,还应重视园林景观的美化特性,应用低碳理念,构建低碳园林,迎合人们对低碳型园林景观的需求。毋庸置疑,水在水体景观设计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突出的主体功能,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融入低碳理念。园林选址要结合周围的地形特征,使用较少的材料,减少能源的浪费。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时,不仅要重视整体效果,还要突出景观的豪华性,节省开支。就是水体园林景观中的灯光和音乐等辅助性设计,配置有关管理部门,将水源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不必要损失,重视音乐和灯光的节能,提高水源利用效率。水体植物的配置要合理,植物不仅提高园林的观赏效果,还能净化水源,降低水源污染率,对水体景观进行软化。作为园林设计人员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把低碳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中,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园林景观要求。

环境工程工作计划

环境工程工作计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以下简称“环境工程”)设计的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益,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环境工程设计包括: (一)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电磁、放射性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工艺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和相应的建构筑物等配套工程设计; (二)废物资源化工程设计; (三)环境生态工程设计。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工程设计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以下简称《设计证书》),凭证从事环境工程设计。 第四条《设计证书》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持有甲级《设计证书》的单位,可按《设计证书》规定的专业范围,在全国范围内承接环境工程设计项目。 持有乙级《设计证书》的单位,可按《设计证书》规定的专业范围和工程限额,在全国范围内承接相应的环境工程设计项目。 持有丙级《设计证书》的单位,可按《设计证书》规定的专业范围和工程限额,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承接相应的环境工程设计项目。 第五条《设计证书》的专业范围,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电磁、放射性等环境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和生态保护进行行业分类。 第六条《设计证书》的分级标准和工程限额标准,适用本办法附件《环境工程设计证书分级和行业分类规则》的规定。 第七条《设计证书》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审查核发,并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申领《设计证书》的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申领《设计证书》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国家规定,依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该单位的文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办公、设计及试验场所; (三)符合所申请的《设计证书》级别和业务范围要求的条件。 第九条申领甲、乙级《设计证书》适用如下程序: (一)申请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书面申请,领取《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按要求填写; (二)申请单位为国务院各部门直属单位的,应将填写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报其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然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核;其他申请单位应将填写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然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核; (三)国家环境保护局经过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甲级或者乙级《设计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驳回申请,并告之理由。 第十条申请丙级《设计证书》适用如下程序: (一)申请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领取《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按要求填写; (二)申请单位将填写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报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然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创意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它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融使用功能、享受功能、欣赏功能于一体,是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对现代设计文化提出的高要求。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文化,时刻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文化一直被设计界所瞩目。设计是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物中,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文化层面的东西都会通过设计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设计的产品,通过自身的存在,向大众传达各种信息,实现其物质文化的基本功能。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审美经验物化的过程。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文化与艺术含量,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既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享受需求,而且还应有欣赏功能。设计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用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它包括广告、建筑、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出版、多媒体艺术、工艺品、影视动画等,几乎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通过强调创造性与个性,来提高产品的科技、艺术含量和审美附加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市场、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事实证明,今天的艺术设计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和有效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创意的艺术价值也愈加得到重视和彰显。在这种形势下,艺术设计对于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产品附加值以及文化建设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艺术设计来说,“创意”是核心要求,那么“产业”则指明了设计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而发展,能够使其内涵的界定更加清晰,从而有利于推动其向纵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土壤,为艺术设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必将造就艺术设计的繁荣。同时,艺术设计的繁荣也会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

环境设计植物配置的原则

环境设计植物配置的原则 环境设计植物配置的原则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环境变化上都极为丰富。那么环境设计植物配置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一起来看看! 1多样与统一原则 多样统一又常称“统调”。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成最高度的统一。多样与统一是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基本构景原则。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线条、质感及相互结合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变化,以显示差异性,同时也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统一感,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2对称与平衡原则 对称是规则性很强,易于得到平衡、稳定感的一种形式。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对称与平衡原则。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对称与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能带来整体稳定感,并确定景观脉络的秩序性,从整体上界定作品的结构要求。 3对比与调和原则 对比和调和是一对矛盾的要素,应用恰当便具美感,应用失当便形成丑态。植物造景中通过色彩、形貌、线条、质感和体量、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出人们的美感体验。 而调和则强调采用类似的色调和风格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若缺乏对比,则构图欠生动;若缺乏调和,又难达到静谧安逸的效果,二者是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植物景观中二者的表现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色彩与形体对比最为醒目。如植物造景中常见的桃红柳绿就是运用色彩的对比而增强了视觉美感。

作品要活泼有趣,就必须有韵律与节奏。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作品将会非常单调沉闷。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可以避免单调。比如路边连续较长的带状花坛,如果毫无变化就会使人感到十分单调,而如果将其形象连续不断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坛相继出现的情况,就 会给人的视觉带来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感。 韵律可以简单地表现,称为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等。如一种树等距排列,一种乔木和一种灌木相间排列等都是如此;也可 以较为复杂地表现,称为起伏韵律。它是指由于地形的起伏、台阶的变化造成植株的起伏感,或是模拟自然群落所做的配置造成林冠线的变化。如路旁用多种植物布置成高低起伏、疏密相见的具有复杂变 化的构图。 5比例与尺度原则 由于具有空间三维特性,植物要素之间以及植物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美感。 与硬体景观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空间比例不仅要考虑三维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植物在时间上的三维变化。比如说,在上海的中 小别墅里种植一些小规格的象香樟大乔木之类,是不适宜的,即或香 樟现在的比例尺度没有大的问题,但它将来会长得很大,会使树体与 别墅的空间比例严重失调。 有时植物景观的比例尺度关系反映在类别的配置上。比如说,大树适宜与硬质铺装、硬质覆盖物、或良好的草坪、整齐的禾草、规 格比较大且比较一致的灌木相配。 6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衡量一个作品是否适用的最终标准。满足不了功能,无论形式有多好,作品都是失败的。功能性原则不仅要满足环境美化这一中心要求,还要满足客户在时效性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浅谈景观环境节能环保设计

浅谈景观环境节能环保设计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开发各类资源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加凸显。大量自然景观正在逐渐减少,对全球的生态平衡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建设现代景观环境时更要着重强调环保设计。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节能环保就是发挥大自然的美感功能和最大的自动调节能力。本文通过对景观环境中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性理解,并对现在设计中存在的节能环保现象进行分析,加强了景观设计中对环保的认识。 关键词:景观环境;节能环保;规划设计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更加渴望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不仅要求自然环境的洁净,还有对周围景观的整体美观的提高,使景观环境融入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许多的景观设计却没有考虑节能环保,使得景观增加魅力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景观设计中,将景观环境与生态自然、经济发展、文化内涵、交通等方面协调融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整体。 景观环境设计概述 (一)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 景观环境进入人们的生活是始于纽约中央公园,园林景观成为了居民愉悦身心、赏心悦目的公共活动空间,继而便形成了后来的景观艺术。现代景观环境设计则是由建筑学融入景观艺术而形成的新的设计思想,节能环保理念在设计中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1、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以人为本的景观环境设计要遵从各个阶层的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不同的场景布置相应的设施。在建筑物、广场、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为居民提供便利洁净的景观。 2、生态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师应科学的选择建造材料,既要有自然美感,又保证生态循环,从而创造更适合的绿化景观。其中包括对湖泊、绿地、花草、动物等实物的保护,还有对城市中的空间、温度、声音、气味等无形的环境的净化提升。 3、注重文化内涵的环境设计。将地区的历史事件、宗教活动、传统产业、民间工艺等文化与景观环境相结合,通过视觉、听觉等传达给大脑,对景观环境形成全面的印象,既显出地方独特的景色又不单调乏味。 二、节能环保理念与景观环境设计

什么是协同设计

与传统CAD系统相比,协同设计系统有如下特点: (1)多主体性:是指设计活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专家参与,而这些设计专家通常是互相独立的,并且各自具有领域知识、经验和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 (2)协同性:具有一种协同各个设计专家完成共同设计目标的机构,这一机构包括各设计专家间的通讯协议、冲突检测和仲裁机制。 (3)共同性:多设计专家要实现的设计目标是共同的,他们所在的设计环境和上、下文信息也是一致的。 (4)灵活性:参与设计的专家数目可以动态的增加或减少,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也是灵活、可变的。 通过下表来对传统CAD系统和协同设计系统进行性比较详细的对比: 表协同设计系统与单机CAD的比较 系统项目单机CAD系统协同设计系统 运行环境单机网络 系统结构孤立系统分布式系统 设计过程或进程独立运行设计过程或进程要有协调 交互或协同否是 设计数据单机存储,人工协调对设计数据要进行协同控制 安全性应注意存储安全需要注意反问控制、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 [编辑]

协同设计的功能模块 协同设计系统主要由协同工作系统、协同设计系统、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安全控制、决策支持和协同工具等功能模块组成。 (1)协同工作系统:它包括协同系统管理和协同工作管理2个子模块。前者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后者负责对协同设计过程进行管理,统筹安排开发中的各种活动和资源。 (2)协同设计系统:它提供系统的设计功能。设计人员在数据库的支撑下,利用该模块进行协同设计(包括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分析等)。 (3)分布式数据管理:该模块对所有产品数据信息、系统资源和知识信息等进行组织与管理。 (4)安全控制:该模块负责对进人系统的用户、协同过程中的数据访问和传输进行安全控制。 (5)决策支持:它为协同设计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包括约束管理和群决策支持等)。 (6)协同工具:该模块为协同设计提供通讯工具(包括视频会议、文件传输和邮件发送等)。[编辑]

园林景观环境有哪些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环境有哪些设计原则 当前,人们对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期望愈来愈高,但由于人们在社会背景、文化教育程度、个人阅历与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式的要求亦千差万别。 1.尊重地域文化的原则 住区环境作为城市整体环境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人工环境的建设,还是自然环境的开发,都必然要与城市整体环境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要考虑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注意民族传统和地方风格的传承,体现传统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空间智慧。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同时,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也应具有时代精神和风格。 2.满足行为心理与艺术审美需求的原则 居民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的活动是具体的行为。对居民行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空间的封闭与开敞、连续与序列、对比与尺度等手法来完成。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中的“步移景异”,是控制性地将景物一点一点地给人看到,景物随着人的移动时隐时现,使空间在变化中产生丰富的情趣。 3.回归自然化 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住宅室内的自然装饰设计就是以设计的手法带有大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室内,使之成为与大自然风景无异的自然美景,来美化城镇人的居住环境,也起到了美化的重要作用。设计师要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从而创

造出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体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4.重视园林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绿地作为住区中唯一有自净能力的组成部分和城市人工生态平衡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住区建设过程中对自然所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补偿,其对进一步发挥住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要创造更富生机、生态兼容的居住环境,形成生态思维、遵循生态原理的设计方法是必然的要求,也是现代园林设计区别于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程脚步的加快,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设计师更是要忠于环境和生态的一脉相承,在做到几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运用中使用新手法、新理论,为人们创造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家园。

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探讨

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探讨 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将生态理念贯彻落实,既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也符合城市的建设需求。论文阐述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环节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城市的地域环境特征和时代发展需求,探讨出符合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措施。 标签: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城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速度较快,政府对城市园林事业的投入增加,并进行大规模的绿地建设,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营造适宜市民居住的环境,要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城市的文化产业繁荣,生活方式逐渐改变,这也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提供了机遇,建设生态文化,缓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建设放松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更多需求。 1.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是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观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表现,其充分体现了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实现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程度提高,为追求精神的丰富性,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受先进思想的影响,生态理念树立起来。在当今社会中,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2.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下,城市园林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其有利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工业污染、噪音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们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体会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展开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还有利于改变城市容貌,将大自然的美好带人城市建设中,为城市植入更多的绿色植物,营造大自然的和谐氛围,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使得城市中不再只有建筑物的颜色和钢筋水泥的单调。 3.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有效应用生态物料。 在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有效应用生态物料。由于园林施工会耗费大量的建设材料,为改善城市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将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环节中,落实节约

人体工程学 视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 用 ——视觉 学号:n6 姓名:魏凯琳 在人们的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大约有80%--9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因此,视觉系统是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途径。物体依赖光的反射映入眼睛,所以,光对象物、眼睛是构成视觉现象的三个要素。但视觉系统并不只是眼睛,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它包括眼睛和脑;从心理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当前的视觉,还包括以往的知识经验。换句话说,视觉捕捉到的信息,不只是人体自然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人的视察与过去经历的反映。 1.视角 视角指的是被看目标物的两点光线拖入眼球的交角。在设计中,视角是确定设计对象尺寸大小的依据。 在室内设计中,例如电视柜和沙发的距离的设计,就要考虑人视角的原因。同理,电脑的显示屏的设计也是如此。 2.视力 视力是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

一个生理尺度。视力的三要素是年龄、亮度、对比度。 当在环境设计中要设计公告牌和指示牌时,要考虑认得视力原因。比如同样的室内环境,白天由于自然光的作用,室内的照明要比晚间同样光强显得暗,这也和人的适应能力有关。 1 3.视野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镜观看正前方物体时做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的高度的设计就要考虑驾驶员的视野。视野跟颜色也有关系,深色视野变小,浅色视野变大。由小到大排序是,黑,绿,红,蓝,黄,白。 4.立体视觉 人的视网膜成球面状,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也只能是二维的映像。然而,人能够知觉客观物体的第三维的深度,这就是立体视觉。立体视觉为物体的立体感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室内景观设计和造型设计时,既要考虑视觉图形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立体视觉的特点,使设计更符合视觉要求。 5.视距 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视距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认读的速度和准确性。不同工作任务的视距要求不同。所以在设计座椅套装的时候,要根据其需求者的工作状态来设计。6.视度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 2.1 协同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协同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各成员围绕一个设计项目,承担相应的部分设计任务,并交互地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的设计方法。协同设计强调采用群体工作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传统设计中项目管理与设计之间、设计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以及设计周期过长、设计费用高、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等缺点。 协同设计的概念源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on Work,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他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CSCW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理论等。它具有分布性、共享和通信、开放性、异步性、自动化支持、工作协同性、信息共享性和异质性、产品开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异构性、产品数据的复杂性等特点。 协同设计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分布性:参加协同设计的人员可能属于同一个企业,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又在不同的地点,所以协同设计须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分布进行,这是协同设计的基本特点。 (2)交互性:在协同设计中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互,交互方式可能是实时的,如协同造型、协同标注;也可能是异步的,如文档的设计变更流程。开发人员须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交互方式。 (3)动态性:在整个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开发的速度,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设备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为了使协同设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开发人员需要方便地获取各方面的动态信息。 (4)协作性与冲突性:由于设计任务之间的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使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各个任务之间须进行密切的协作。另外,由于协同的过程是群体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因而须进行冲突消解。 (5)多样性:协同设计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产品造型、零件工艺、数控编程等设计活动外,还有促进设计整体顺利进行的项目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 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环境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它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因此环艺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当人们满足于环境空间的基本需求后,人们开始把目光拓展到对环境空间的审美上。而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审美倾向又各自不同,不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随着如今物质文化生活的普遍提高,依据文化背景的差异、东西方审美不同划分成不同的设计风格。其基本风格可分为中国民族传统式、现代综合式、西方式。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环境中添加美学要素,使其具有不同的装饰性、功能性。 在对环境进行装饰与加工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可分为园林艺术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 园林艺术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两者都是集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现代科技以及艺术于一体的人文学科。园林艺术设计所应用的是设计美学中的形式美这一要素,主要是采用几何图案的形式,包括圆形、弧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用直线和曲线构成建筑与景点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工艺装饰美。同时,园林艺术设计中的植物在设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富有变化的韵律中,植物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美感,使人心旷神怡。而且植物既调节了气候,增加了空气流动,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慰藉。室外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建筑外观造型及景观的设置。从设计美学角度上来看,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功能美,它讲究环境场所自身的内部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性,与周围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协调性。功能美强烈的室外环境设计可以让人了解一个区域的特征与个性,也可以让人了解民族文化心理,同时又得到视觉上美感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总之,园林艺术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分别运用设计美学中的形式美与功能美,给予有限的室外空间无限的精彩,给在高楼林立、钢筋箍扎的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添加了一抹绿色、几许惬意与情趣。 在三种形式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我想要着重谈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学应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室内环境设计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的要求。在设计美术学中,室内环境设计集形式美、功能美、艺术美于一体。 室内环境设计利用各种形式美造就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视觉感受。在室内环境中的设计应该首先让人在空间流动中产生视觉观感,再经由空间中的虚实在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