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主备:侯丙锋审核:牛青授课时间:学案编号:17 班级:姓名(小组):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9、10课)§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

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纲要求(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备考说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内容。经济近代化是高考考查的“永恒主题”,近年各地高考在设计近代经济结构变迁和民族资本发展的命题时,大多从经济结构、地域的平衡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化等角度设计题目。从内容上看,注重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从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理论含量较高,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大。如2013年的高考题涉及6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2012年新课标高考有5道选择题及一道非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高考有4道选择题。未来在2014年高考会会继续加大这方面的考查,且注重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2014年本单元的复习备考中一方面要注意梳理近代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三个方面的发展线索及特点,另一方面要与同一时期的西方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二者的不同及对东西方发展的历史影响。

【问题导读单】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 时间:鸦片战争后。

3. 表现:①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分离。②列强操纵市场,使中国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4. 影响:这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而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另一方面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给他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同时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注意: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主要活动

(1)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代表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三局一所”)。

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因此,其性质属于封建性近代企业。

(2)后期(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三局一厂”)。

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一般说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近代企业,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④发展近代教育。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作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6.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为标志,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以失败而结束。

7.失败的原因:①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破坏;④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8.评价局限:①洋务派想以此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为目的,其活动本身具有落后性。

积极作用: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④打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1.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1)条件:①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根本原因)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概况: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主要分布地区:东南沿海。③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影响: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 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即19世纪末)

(1)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目的: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表现:①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束缚,十分艰难。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政治上开展了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思想上倡导实业救国。

3. 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1912-1919)

(1)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华实业会、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

(2)表现:①厂矿企业增多;②投资总额增加;③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也有发展。

(3)特点:a 工业结构、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b 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 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短暂春天)。

(4)影响:①民族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 ②民族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

5.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6)

(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民族工商业采取合理调整的政策,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时间

发展状况 背景 表现 国民政府统

治前期(1927

—1936) 曲折发展 一方面: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另一方面:国家政局的动荡:1929—1933的经济

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转嫁危

机;官僚资本的压制。

工业部门增多(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国外(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抗战时(1937—1945) 日益萎缩 ①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

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

日军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

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

的全面统治;③官僚资本的垄

断和压制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陷入绝境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

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官僚

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

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

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通货膨

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④

国共内战政局动荡。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赎买的政策进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入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中。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一、三、四”

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四大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四重点难点解析

1. 注意区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平均;③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⑤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⑥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一方面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具有妥协性。影响:革命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妥协性使资产阶级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进步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3.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则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除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1936年以后,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政权的垄断力量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4.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障碍。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动荡不安。⑤不平等条约直接打击了民族工业。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三座大山。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附过关检测部分

过关检测 17 第135—145页

§课外知识阅读

1.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 、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

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总理衙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2.“实业救国”一词的由来

“实业”一词据说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如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实业救国”的口号,一方面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它是直接针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意味着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该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实业救国”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行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他们乐于投资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另一方面,“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含有幻想的成分。

3. 荣氏家族荣氏家族是中国工商界有影响的大家族。荣宗敬、荣德生是荣氏家族的第一代,他们作为荣氏从事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一生实践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工业,成为拥有二十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业的荣氏企业代表。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带头进行公私合营,被誉为“红色资本家”。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年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他任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建国初,毛泽东曾说过,中国人在国际上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氏一家。邓小平也曾说过,“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正是对荣氏家族的充分肯定。

过关检测 17(第9—10课)

【真题回放】

1.(2013年重庆高考6题)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2.(2013年四川高考5题)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2013年江苏高考8题)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船只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4.(2013年安徽高考15题)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5.(2013年北京高考18题)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6.(2013年福建高考19题)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7.(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8.(2012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

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9.(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10.(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12.(2012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13.(2012年海南卷历史,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14.(2012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15.(2012年上海历史,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16.(2011年广东省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

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7.(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

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

A. 2 B. 31 C. 73 D.193

18.(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

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19.(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

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

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1.(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

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22.(2013年浙江高考38题)(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

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23.(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一:

(据CCTV 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

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分)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

被看做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

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

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

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

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

都享有的权利。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9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

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

-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

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

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

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

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 苹果公司通过iPad 和iTunes 音乐店,改写了PC 、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

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

生活习惯!

公司的

力量

材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

【随堂演练】

1.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此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B.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D.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3.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资料来源: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

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

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4.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

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5.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士

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6.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

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 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

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 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

7.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

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8.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9.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

船只数吨数

广州上海广州上海

1844 1849 1855 1863 306

331

867

44

133

437

3400

142099

142357

300500

8584

52547

157191

964309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10. 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

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11. 下面是“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准确的解读是

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C.中国的进出品结构趋向合理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结合《1894年在华外资工业数据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厂商类别数据资本(中国元)造船厂和修船厂 12 4,943,000 茶叶加工 7 4,000,000 机器缫丝 7 3,972,222 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工和机器缫丝业除外) 19 1,493,000 其他轻工业制造业 39 3,793,000 电力厂和自来水厂 4 1,523,000 合计 88 19,724,000

A.外商企业的出现始于鸦片战争 B.在华外资工业都是轻工业

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 D.当时中国是外企一统天下

14. 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

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15. 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l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

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

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7.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

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 .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 .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 .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 .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18.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

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 .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19.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家数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0.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

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2. 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

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 .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 .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 .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23. 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

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 )

A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 .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 .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 .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

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2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

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25. 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他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

切企业都必须“独任尚民,勿加官督二字。尚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

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 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

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 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

26.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

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27.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

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28.(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

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

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

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

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

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

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

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

第9--10课

真题回放 1-5 BACBD 6-10 CDABB 11-15 AAADB 16—20 BDCDB 21 D

22.(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

资本主义萌芽。(2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3.(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了法律保障。(2分)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

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8分)(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的困难。(4分)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6分)

(3)面对困难,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面对“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4分)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机遇。(4分)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4分)

随堂演练

1.D【解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统治。

2.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张謇挂冠经商,反映了他实业救国思想。故选A。

3.C【解析】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促使农业税增加,其比重应有所上升。①项可以排除。其他三项皆是对材料的合理解读。

4.B【解析】注意时间1847年,可知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理解“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说明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B。A、C项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可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可得中国的传统商业、手工业都受到列强输入商品的冲击。

6.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然是手工劳动,D 项不正确。

7.C【解析】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

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

8.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某一派别的主张,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符。

9.A【解析】在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对外贸易的中心。据材料信息可知,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都在增加,但上海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广州。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故选A。其它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10.C【解析】甲同学认为“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说法错误,论据中没有数据变化和发昌机器厂产生的影响,所以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乙同学认为“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只是一个例子,不猛以偏概全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注意企业的发展的因素存在,但是也有带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1.D【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1872-1894年中国进口不断增加,逐渐大于出口,说明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2.D【解析】注意“根本因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经济决定政治。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意。

13.A【解析】观察图表,B项不符合题干表中“造船厂和修船厂”一栏;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合法是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作出的规定,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中国是还是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故选A。

14.A【解析】注意题目中时间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一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

地区”,因此选A项,在“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

15.A【解析】从图中可知,1894年以前,中国消费的棉纱是土纱,而之后机制纱比例总趋势是增加的,①②③能够体现,而④项并不能体现,虽有机制纱,但并不一定是外国进口棉纱。

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并未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故排除②,因此选B。

17.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日益边缘化,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事实;D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

18.B【解析】据关键信息: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从题干反映了洋纱与洋布20年的进口值增长快,说明洋纱与洋布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仍抵制能力,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错误;C项未涉及;D项“彻底”说法错误。

19.D【解析】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近代企业中,华资企业并没有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C项表述不确切。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都在壮大,为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奠定了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

20.D【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1938年”,“国民党”。①出现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6;②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

21.C【解析】据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D项开始于1944年。

22.D[解析] 据题干商行的广告,可判断仅是反映出饮食上的变迁,选D项; A项说法绝对化; B项题干未反映;C项“新变化”说法是错误的。

23.A【解析】据题干民国二十二年可以为20世纪30年代,以及统制经济政策的内容,说明中国当时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A。B、C、D与题干不符或者不符合史实。

24.A【解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是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随着民族、阶级矛盾两大矛盾合流,两大主题也逐渐合流为“实业救国”,故C项从属于A项,选择A项。

25.B【解析】考察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信息“官办不如商办”、“尚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可以明确判断出王韬的主张。

26.C【解析】“议员”“专制”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领土”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商战”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因此没有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27.D【解析】考察对近代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理解。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包括经济、政治和外交的落后)故A、B、C正确。选D。

28.(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6分)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分)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3分)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2分)(3)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6分)变化: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4分)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docx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 为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省最新发布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1 年版)》进行修订,编制形成《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版)》(下称《目录》)。 一、《目录》修订意义 保持《目录》动态更新,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对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投资方向。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录》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调整原则,将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作为产业 发展的基石,鼓励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新兴服务业态,限制严重依赖大规模资源消耗的产业 发展,禁止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 (二)集约利用资源。资源要素的紧约束现状决定了中山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发展之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更高质量的发展。《目录》鼓励发 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设定投资强度、用水效率和用水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提高项目准入 门槛,从源头上遏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低效用地的项目上马,有效利用资源要素, 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境改善的发展目标。 (三)优化空间布局。国家、省和我市均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开展主 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目录》是规划的延伸、深化和落实,按照主体功能区 规划要求,在《目录》中引导产业向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目录》结构 《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类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一)鼓励类。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 支持的产业。 对鼓励类产业实行优先发展、扶持发展的政策。国家鼓励类的投资项目,按有关规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可享受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 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限制类。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不利于环境 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内外市场拓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 布局等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产业。 对限制类产业采取引导存量、控制增量的政策。限制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对限制 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加以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需报市发展改革

(完整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 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时期 (政治) 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 封侯、伯 夏 荣时期 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注意:特征 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 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相、卿士、卜、祝、史 王位世袭制的确 家与国密切联系 西 立;等级森严的分 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制和宗法制的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权的稳定(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 我国早期政治制 巩固统治 秦 度。 ①定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①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内容 (分封 时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政治等级、巩固统治国家的制度; 最多是同姓诸侯 ) ②主要的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余 期 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具 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 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 国密切结合。 影响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 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 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 选官 制度 世 官制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 部统一;分封制逐 战 渐 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 关系 相同 王室衰微 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都是早期政治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和变法 (春秋管仲 改革 “相地而衰征 ”和战国 魏国李 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 封建社会的初 背景: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期 ①历史根源 : 吸取春秋战国出现诸侯割据的教训,加强统治。 ②前提条件 : 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 ④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实现了国家的大 BC230 年 —BC221 年先后灭六国。 BC221 年建立秦朝 ⑤政治根源: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一统;专制主义集 权制度的建立巩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固时期。 1. 首创皇帝制度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 秦 ①皇帝独尊(称号) :显示皇帝的神圣感 ①建立 例如: “皇帝 ” 朕“ “制 ” 诏“”“玺” A 、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 ②皇权至上(权力) :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 B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全国分 核心。例如:虎符调兵 为 36郡 ②内容 ③皇位世袭(王位)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 A 、郡(守)职权:中央以下最高一 例如:秦始皇、二世至万世 级地方行政机构。 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汉 B 、县(长 /令)职权:由朝廷任命, ①三公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 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讼和兵役。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 监 C 、乡里亭 察百官; ③意义: 太尉: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但军权秦始皇自掌。 A 、郡县制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 B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官 僚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 1)积极方面 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成为当时的大国。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2)消极方面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 按 军 功 赐 爵,皇 帝 任 命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一、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土地综合整治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6、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7、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8、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9、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0、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 11、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3、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4、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5、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6、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18、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9、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0、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1、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2、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3、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4、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5、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A.重工业B.轻工业 C.农业D.第三产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③北洋军阀的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张謇创办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的时间是 A.1879年8月3日B.1889年6月21日 C.1869年4月13日D.1899年5月23日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 A.故宫博物院B.南京博物馆 C.南通博物苑D.西安博物馆 5.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在 A.甲午战争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鸦片战争之后 二、材料解析题 6.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张謇开办大生纱厂等实业的宗旨是什么? (2)为什么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7.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张謇等人的倡导下,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2)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你如何看待“实业救国”活动? 三、问答题 8.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及落后的原因。 测验评价结果:_________;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 二、6.(1)实业救国。 (2)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7.(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2)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3)“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张,它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抵挡外国的经济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创办实业十分艰难,虽然民族经济因此而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制下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经济状况,外国在华企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增长速度,外国资本主义仍然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业”救不了国,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快速地发展实业,才能救中国。 三、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落后的原因:中国的民族工业外受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内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很难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展教案总汇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 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类) 第二类限制类 一、农林业 1、天然草场超载放牧 2、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 3、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生产装置 4、1000吨/年以下的松香生产项目 5、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6、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7、松脂初加工项目 8、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 9、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 10、珍稀植物的根雕制造业 11、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 12、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 13、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荒性农业开发项目 14、缺水地区、国家生态脆弱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15、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16、在林地上从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二、煤炭 1、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 2、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3、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4、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5、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2个的新建煤矿项目 三、电力 1、小电网外,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2、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3、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却水的火电机组 4、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打牢基础是一轮复习的目标,落实是一轮复习成败的关键,规范是提高成绩的主因,把握方向是提高效率的捷径。转眼半年过去,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教师先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探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借鉴其他老师的网上备课,搜索相关专题,下载教案、习题等资料,围绕新课标整合教案和习题,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初步形成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二、加强单元整体备课,统领课时备课 《历史标准》在课程结构上有三大变革:一是设置学习模块,二是确定专题型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三是分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第二大变革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针对新课程以主题单元呈现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也应更加开阔,这种编排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整体统筹,加强单元备课。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单元备课法”。强调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统领课时备课更符合新课程的结构设计和编排理念,也才能一步步落实模块教学和课标要求。 三、运用学案导学。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 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 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问答法。 3.讲述法。 4.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内容。 5.讲解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 同学们认识图中的人物和这座建筑物吗?(预习过的同学都能说出)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要求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打开书100页,左侧导入框中内容。(学生阅读) 同学们肯定也很疑惑,张謇能办好大生纱厂吗?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多媒体出示]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出示]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一】(学生看书,完成)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述]张謇人物介绍 [教师提问]既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他都兴办了哪些实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回答出)大生纱厂、垦牧公司、资生铁冶厂等等 [教师提问]在经济事业上达到顶峰的张謇把他所赚的财富都用来做什么了?“实业”是创办了,他又是怎样“救国”的呢?(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回答出) [多媒体出示]博物苑、育婴堂、纺织专业学校等等。 [教师总结]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富裕。他的后代张绪武说:“祖父生前,每饭只有两菜一汤,其中一菜必是咸菜。他身上的衣服缝缝补补也是常事。”张謇把创办企业盈余的大部分用在了救国的公益事业上,真正实践了“实业救国”的诺言。 1926年7月14日,张謇病故,他的大生集团也终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负债累累,被吞并。大生集团的结局反映出旧中国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只能是悲惨的。那么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并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原有的目录系2005年本,颁布至今已有5年时间,其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二是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三是更加注重对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四是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五是更加注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今日本报9版至14版全文刊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以飨读者。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是政府 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此次修订对旧版目录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条目进行了修订。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今日本报全文刊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一、农林业 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 2、农产品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 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要进一步回归教材,夯实教材基础知识。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种情况,在复习中必须首先把握好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因为,无论是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历史复习的首要一步是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把中外历史按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梳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体系。 2.历史一轮复习要挖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增强综合渗透意识。历史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包罗万象,它为综合命题提供了丰富更广阔的立意材料。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和历史单科试卷中来看,它所涉及的知识,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强调运用各科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时既要注意实现历史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综合,又要有意识地把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向地理学科、政治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有机渗透辐射,增强跨学科的综合意识,营造综合氛围,开展以专题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发散思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轮复习中要规范训练,提高应考技能。考前要高度重视考试技能的训练和应考经验的积累,特别要加强考场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解题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做典型的练习题进行有序的训练。在选择题的练习中,一要注意审准题干,扣住关键词语,看清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二要推敲四个选项,不仅要弄清应选项的应选原因,而且还要明白非选项的不选原因,力求达到解答一道选择题,激活一串知识点。在材料题的练习中,要形成严谨审题和规范答题的习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充分重视审读试题的引导材料,明确引导材料的核心内容,确定其对答题的有效信息;要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力争答题的完整性。此外答案要规范化,要运用学科语言,不使用那些口语化、不科学的语言,答案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书写要认真、规范。 4.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5.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6.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二是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风向 | Direction 8 风能Wind Energy 3月25日,黑龙江发展改革委针对《黑龙江省清 洁能源消纳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出台背景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了黑 龙江清洁能源消纳难点问题, 以及消纳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黑龙江清洁能源 消纳主要问题集中在风电上。 截至2018年底,该省风电装 机容量598.35万千瓦,占电 力总装机19.1%;风电发电 量124.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 电量12.1%。根据国家要求 和实际情况,2018年、2019年、2020年,该省弃风率目标分 别为低于10%、8%和6%。 未来黑龙江将以风电消 纳为中心,多渠道进行消纳。 发电侧合理安排电源项目建 设投产进度,提高调峰能力;电网侧提高电网规划和建设 标准,增强电网消纳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外送电量比 例,优化适应清洁能源接入 特点的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确保清洁能源电力优先消纳、 交易合同优先执行;用户侧倡导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有 序引导终端用户优先选用清 洁能源电力,完善清洁能源 利用的市场机制。 4月8日,国家发展改 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由 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 个类别组成。从分类原则上看,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 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产业。限制类主要是不符合行 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禁 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 的产业。淘汰类主要是不符 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 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 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 的落后产业。不属于以上三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黑龙江发展改革委发布消纳政策解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发布 其中鼓励类新能源方 面,涉及发展太阳能热发 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 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 用;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 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5MW 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 开发与设备制造;海上风 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能 源路由、能源交易等能源 互联网技术与设备等产业。 电力方面涉及500千 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 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 电网建设;继电保护技术、 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 术开发与应用;大型电站 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 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 新风电场工程建筑安装相关系数开始执行 4月1日,由水电水利 规划设计总院可再生能源 定额站发布的风电场工程 及光伏发电工程计价依据 中,建筑安装工程增值税 税率及相关系数正式开始 执行。其中包括: (1)建筑安装工程增值税税率由10%调整为9%。 (2)以费率形式(%) 表示的水电工程设备安装 工程定额,其材料费费率 调整系数修改为 1.04,机 械使用费费率调整系数修 改为 1.06,装置性材料费 费率调整系数修改为 1.11。 其计费基数不变,仍为含 增值税的相应设备费。 (3)施工机械台时费、 船舶机械艘(台)班费定 额一类费用中的基本折旧 费调整系数修改为 1.13, 设备修理费调整系数修改 为1.09。 (4)海上风电场工程 租赁设备艘(台)班费调 整系数修改为 1.13。 用;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 术开发与应用;输变电节 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 分布式供电及并网(含微 电网)技术推广应用;大 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 应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分布式能源;智慧能源系 统等产业。 机械方面涉及大型 风力发电密封件(使用 寿命7年以上,工作温 度-45℃~100℃);2兆瓦 及以上风电机组用各类精 密轴承;2.5兆瓦以上风电 设备整机及2兆瓦以上风 电设备控制系统、变流器 等关键零部件;2兆瓦以上 风电用变速箱等产业。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业及答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张謇是_____________人,清末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家和_______家。 2、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并毅然回乡创办了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的民族工业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原因是这些民族工业受到了____________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5、____________ 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___________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_________________者,今也其时矣。” 6、_______________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进了了“__________________”。 7、一战后,______________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__________ 和_________,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8、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___________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_____、_______ 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9、“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这是_______在___________中说的。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区上主要集中在。 11、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________。 二、列举题 1、列举你知道的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著名实业家及所创办的实业。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发生的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运动。 3、列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4、列举在近代史上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5、查找资料或访问老人,列举出5个中国近代著名的国货品牌。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旧中国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3、近代以后,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4、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近代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目录 第一类鼓励类 (2) 一、农林业 (2) 二、水利 (5) 三、煤炭 (6) 四、电力 (7) 五、新能源 (8) 六、核能 (9) 目录第1页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并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原有的目录系2005年本,颁布至今已有5年时间,其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二是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三是更加注重对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四是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五是更加注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今日本报9版至14版全文刊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以飨读者。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是政府 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此次修订对旧版目录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条目进行了修订。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今日本报全文刊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正文第1页共100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