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第一讲)

一、安全生产管理

(1)定义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包括文件和记录。

文件主要有:安全手册、文件管理、安全法规管理、安全目标与绩效、安全投入管理、设备制度、危险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职业防护管理、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安全隐患与整改、安全培训等。

安全记录是上述管理过程产生的记录表,如安全整改报告单,安全责任制、安全会议纪要等。(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在一定岗位上的劳动者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经长期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实践证明的成功制度与措施。这一制度与措施最早见于国务院1963年3月3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即《五项规定》)。《五项规定》中要求,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各自在生产过程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必须加以明确的规定。《五项规定》还要求: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劳动保护的法令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即“五同时”制度);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在各自的企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企业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劳动保护机构或专职人员的工作;企业单位各生产小组都应设置不脱产的安全生产管理员;企业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管理生产必须管

安全”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综合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操作制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制度,《安全生产法》把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呼经十七条第一款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其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厂长、经理是法人代表,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必须在自己的业务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职工必须遵守以岗位现任制为主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不违章作业,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险情严重时有权停止作业,采取紧急防范措施。

国务院196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生产工作的几项规定》要求企业劳动保护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明确规定:企业领导(厂长、经理)对本单位构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责任(或总的责任),在管理生产的同时要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执行国家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1978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一个企业发生伤亡事故,首先要追查厂长的责任,不能姑息迁就。由于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采取的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常常不是哪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车间相互配合,因此,没有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全面负责,这些措施就难于实现。

实践证明,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增加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和调动他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由各个行政部门、采区、车间、班组(工段)和个人组成,各自具有本职任务或生产任务。而安全不是离开生产而独立存在的,是贯穿于生产整个过程之中体现出来的。只有从上到下建立起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法规赋予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安全工作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各类生产中的事故隐患无机可乘,从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在实行中、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安全工作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并与奖惩制度紧密结合,使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安全工作得到了加强,这种做法是将生产安全所要达到的目标事先制定,并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各班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达到以这个目标,在奖金或其他方面要给予奖励;若完不成目标,要扣罚奖金或给予其他处罚。在实行时,通常考虑了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即,权力大,所应承担的责任就重,因此在奖惩方面也要重奖、重罚,就象国务院领导所讲的那样做到有权就要负责,责权统一。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讲)

三、风险

(1)定义: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风险的特性

①风险的不确定性

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看,有些风险是必然要发生的,但何时发生确是不确定性的。例如,生命风险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这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何时死

亡,在其健康时却是不可能确定的。

②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都由事物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由超过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

③其他

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3)风险频率与风险程度

风险频率又称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数量的标的,在确定的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

风险程度又称损失程度,是指每发生一次事故导致标的的毁损状况,即毁损价值占被毁损标的全部价值的百分比。

现实生活中二者的关系是:一般是反比,风险频率很高,但风险程度不大;风险频率不高,但风险程度很大。

(4)风险的构成要素

①风险因素

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根据性质不同,风险因素可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A)物质风险因素。

B)道德风险因素。(故意)

C)心理风险因素。(过失、疏忽、无意)

②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就某一事件来说,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那么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成为风险因素。

举例:

A)下冰雹路滑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

B)冰雹直接击伤行人

③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通常我们将损失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身损失和人身伤害,这类损失又称为实质损失;间接损失则是指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在风险管理中,通常将损失分为四类: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

④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的关系为: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上述三者关系为: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第三讲)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共17个)。

五、安全投入

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均视为安全投入。

六、“三违”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1)违章指挥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作业

主要是指现场操作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人安全守则、安全用电规程、交接班制度等以及安全生产通知、决定等作业行为。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

(3)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的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其他纪律等。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

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七、安全生产检查

(1)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我国工人阶级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推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它包括企业本身对生产卫生工作进行的经常性检查,也包括由地方劳动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定期检查。还可以对安全卫生进行普遍检查,也可以对某项问题,如防暑降温、电气安全等进行专业重点或季节性检查。

(2)检查方式

①安全执法检查;

②企业定期安全大检查;

③专业性安全大检查;

④季节性安全大检查;

⑤验收性安全大检查;

⑥班前班后安全检查;

⑦经常性安全检查;

⑧职工代表安全检查;

⑨工地巡回安全检查;

10工地“达标”安全检查。

(3)检查记录

①班组安全检查记录;

②专职安全员检查记录;

③项目安全值班记录。

(4)注意的问题

①检查要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除工地上安全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外,其他的各种安全检查都必须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特别是组织的大检查,更为必要。

②建立安全检查的组织机构。

③要制定安全检查计划。

④检查中重点要突出。

(5)结果的处理

安全检查是发现危险因素的手段,安全整改是为了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把事故和职业通病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以保证安全生产。因此,不论何种类型的安全检查,都要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更要反对那种“老问题、老检查、老不解决”的官僚主义作风。要讲究实效,每次安全检查都要本着对安全生产、对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积极广泛地发动群众搞好整改。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八、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基本形式。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是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企业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对调换新工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

材料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卫生教育,受教育者,经考试合格后,方可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6年、1990年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1986)及《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1990),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第9类杂类。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1992),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并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二十七种(主标志十六种,副标志十一种)。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以上三个国家标准除感染性物品和杂类以外,其他分类是完全一致的。

为了更好地搞好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特性和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

险化学品目前常见并用途较广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5月8日以TSGQ6001-2009发布

自2009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一条为了规范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本大纲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规定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全管理人员)是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起重机械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是指起重机械生产单位、使用单位从事起重机械操作的司机、指挥和司索、机械安装维修(保养)、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人员。

第三条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20周岁以上(含20周岁),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不超过55周岁;

(二)具有理工科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或者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并且经过120学时以上(含120学时)专业技术培训,具有起重机械安全技术和管理知识;

(三)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四)具有1年以上(含1年)起重机械作业或者机械类管理工作的经历;

第四条作业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二)具有初中及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四)有3个月以上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

第五条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考试,分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技能考试,考试方式如下:

(一)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

(二)安全管理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曹勇口试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场难以进行实际操作的项目,也可以采用模拟操作方式进行;

(三)作业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考试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也可以在模拟机上进行。

具体的考试内容见附件A至J。

注:利用模拟机进行操作技能考试,应当能够模拟起重机械作业工况和现场作业环境条件,达到本大纲实际操作技能考试要求。

第六条理论知识考试,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一)安全管理人员,基础与专业知识占30%,安全使用管理知识占40%,法规知识占30%。

(二)作业人员,基础与专业知识占30%,安全使用操作知识占50%,法规知识占20%。

第七条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如下:

(一)安全管理人员,制度建立占40%,现场检查能力占40%,事故处置能力占20%。

(二)作业人员,相关部件识别占30%,基本操作能力占50%,应急处置能力占20%。

第八条安个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考试的题型至少包含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作业人员理论知识考试的题型至少包含判断题、选择题。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的题型应该结合参加考试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全面考核其实际操作技能的水平。

第九条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第十条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分安全管理、司机、指挥和司索、机械安装维修(含保养)、电气安装维修(含保养)等5个项目,井且注明起重机械类别。

第十一条本大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大纲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附件 A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理论知识

A1 基础与专业知识

A1.1 起重机械的用途、原理、工作特点及其对下作环境的要求。

A1.2 起重机械分类、主要参数。

A1.3 起重机械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岁部件、整机抗倾覆稳定性。

A1.4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功能与使用

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眼位器.、行程限位器、回转限位装置、连(联)锁保护装置、防后倾装置、抗风防滑装置等起重机械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及其使用。

A1.5 起重机械主要电气保护系统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短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失压保护、紧急断电升关、电气绝缘与接地保护等电气保护系统。

A1.6 起重机械主要液压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的功能与要求:

A1.7 起重机械基础和轨道要求

A1.7.1 基本要求与施工图识读。

Al.7.2 基础(包括附着装置等基础)与没备的连接。

A1.7.3 轨道铺设。

A2 安全使用管理知识

A2.1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A2.2 起重机械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A2.3 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

A2.4 起重机械的选购、安装验收、使用登记、变更、停用和注销。

A2.5 定期检验程序和要求。

A2.6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警示说明和警示标志。

A2.7 安全用电、防雷。

A2.8 消防有关要求。

A2.9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A2.10 起重机械事故的应急处置、现场保护和事故报告。

A3 法规知识

A3.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A3.2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A3.3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衣处现规定》。

A3.4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

A3.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A3.6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A3.7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A3.8 《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

A3.9 《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及其相关的起重机械型式试验细则。

A3.10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监察规则》。

A3.11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A3.12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A3.13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A3.14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A3.15 其他相关的法规(包括有关维护保养规范标准)。

附件 B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实际操作技能

B1 管理制度

B1.1 建立本单位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能力。

B1.2 起重机械的例行检查内容和方法。

B1.3 起重机械技术档案的交接和管理要求。

B1.4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处理、现场保护的方法。

B2 现场安全检查能力

B2.1 起重机械安全运行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检查。

B2.2 起重机械作业环境安全与异常状况的检查。

B2.3 起重机械作业(吊运、司索、指挥)的规范性检查。

B2.4 不安全因素及其不安全作业环境的辨认与处理。

B2.5 安全标志的识别。

B3 事故处理

分析案例,提出处理与预防的措施。

附件 C

起重机械司机理论知识

C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C1.1 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旋臂式起重机

C1.1.1 起重机的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C1.1.2 起重机的主要参数。

C1.1.3 起重机的丛木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要求。

C1.1.4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功能与使用

包括起甫始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偏斜指示或者限位装置、连(联)锁保护装置、防碰撞装置、抗风防滑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C1.1.5 起重机的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短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紧急断电开关、电气绝缘等电气保护系统。

C1.1.6 照明和信号。

C1.1.7 轨道安全状态判断与防护。

C1.1.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C1.2 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

C1.2.1 起业机的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C1.2.2 起重机的主要参数。

C1.2.3 起重机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零部件以及整机抗倾覆稳定性要求。

C1.2.4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要求

包括起重机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幅度限位器、连(联)锁保护装置、抗风防滑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C1.2.5 起重机的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段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紧急断电开关、电气绝缘等电气保护系统。

C1.2.6 照明和信号。

C1.2.7 液压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C1.2.8 基础、轨道的安全状态判断与防护。

C1.2.9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C1.3 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

C1.3.1 起重机的用途、工作特点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C1.3.2 起重机的主要参数。

C1.3.3 起重机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零部件以及整机抗倾覆稳定性要求。

C1.3.5 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使用

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等安命保护装置。

C1.3.5 起重机的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短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不适用于液压驱动)、紧急断电开关、电气绝缘等电气保护系统。

C1.3.6 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C1.3.7 基础、轨道的安全状态判断与防护。

C1.3.8 吊运指挥信号。

C1.4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C1.4.1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C1.4.2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主要参数。

C1.4.3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零部件以及整机抗倾覆稳定性(适用于升降机)要求。

C1.4.4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要求

C1.4.4.1 升降机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

包括升降机的起重量限制器、层门或停层栏杆与吊笼的连(联)锁、封闭式吊笼顶部的紧急出口门安全开关、防坠安全保护装置.、防松绳和断绳保护装上、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

C1.4.4.2 机械式停车设备安全保护装置

包括防止人或者车辆进人装置、出入口门、围栏连(联)锁安全检查装置、封闭式吊笼顶部的紧急出口门安全开关、行程限止器和超程限止器、防止搬运器坠落装置、停车到位检测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C1.4.5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短路保护、电气绝缘、接地保护、错(断)相保护装置、紧急断电开关等电气保护系统。

C1.4.6 照明和信号。

C1.4.7 基础的安全状态判断与防护。

C1.4.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C1.5 缆索起重机

C1.5.1 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

C1.5.2 起重机的主要善数。

C1.5.3 起重机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零部件要求。

C1.5.4 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要求

包括起重量限止器、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连(联)锁保护装置、小车防脱落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C1.5.5 起重机电器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短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紧急断电开关、电器绝缘等电器保护系统。

C1.5.6 照明和型号。

C1.5.7 熟悉基础的安全状态判断与防护。

C1.5.8 起重吊运指挥型号。

C1.6 叉车

C1.6.1 叉车的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C1.6.2 叉车的主要参数。

C1.6.3 叉车的基本构造组成,门架起升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整车抗倾覆稳定性要求。

C1.6.4 叉车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要求。

包括门架前倾自锁装置、液压传动叉车空挡保护、总电源紧急断电装置、货叉架限位装置、货叉架下降限速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

C1.6.5 叉车液压驱动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C1.6.6 叉车电器设备的功能与要求。

C2 安全知识

C2.1 起重机械司机的职责和责任。

C2.2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C2.3 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C2.4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查要求。

C2.5 起重机械常见故障以及危险工况的辨识,以及违章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

C2.6 起重机械零部件的保费标准。

C2.7 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C2.8 用电安全知识。

C2.9 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C2.10 防止机械伤害知识。

C2.11 有毒有害作业环境知识。

C2.12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C2.13 安全标志。

C2.14 起重机械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

C3 法规知识

C3.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C3.2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C3.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爆发》。

C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C3.5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C3.6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C3.7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C3.8 其他有关维护保养等规范、标准。

附录 D

起重机械司机实际操作技能

D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D1.1 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D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D2 起重机械基本操作

D2.1 各类起重机(不适用于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轻小型起重设备中的叉车)。

D2.1.1 各机构的单独及其多机构联合操作,按照要求进行吊运物品作业。

D2.1.2 安全保护装置有效性试验。

D2.1.3 电气保护系统有效性试验。

D2.1.4 液压保护系统有效性试验。

D2.1.5 吊运指挥信号识别。

D2.2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D2.2.1 升降机升降机构操作,按照要求进行吊运物品作业。

D2.2.2 机械式停车设备各机构操作。

D2.2.3 安全保护装置有效性试验。

D2.2.4 电气保护系统有效性试验.

D2.2.5 液压保护系统有效性试验。

D2.3 叉车

D2.3.1 门架起升系统的起升与运行操作,按照要求进行吊运物品作业。

D2.3.2 行驶传动系统的操作。

D2.3.3 转向系统的操作。

D2.3.4 各机构联合操作。

D2.3.5 制动性能有效性试验。

D2.3.6 液压保护系统有效性试验。

D3 起重机械运行前和运行结束后的检查与记录

D3.1 行前的检查

D3.1.1 查看交接班记录,判断是否需要处理。

D3.1.2 检查起重机械仪表、指示器。

D3.1.3 检查确认吊钩,钢丝绳、制动器等的主要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安全状态。

D3.1.4 检查确认控制装置及零位保护、失压保护、紧急断电开关等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

D3.1.5 检查确认安全防护装置状态。

D3.2 运行结束后的检查。

D3.3 运行记录的填写。

D4 起重机械操作应急处置能力

D4.1 起重机械作业运行故障与异常情祝的辨识。

D4.2 起重机械常.见故障的现场排除方法口。

D4.3 起重机械出现意外情况(如制动器失效等)时的处置

包括对触电、火灾、倒塌.、挤压、坠落等多发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人员防护、应急救援、应急处置与预防的措施等。

附件 E

起重机械作业指挥和司索人员理论知识

E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E1.1 起互作业有关的力学基本知识。

E1.2 起重机械工作特点、主要参数、基本性能及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E1.3 其中机械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零部件及整机抗倾覆稳定型要求。

E1.4 吊索具的性能、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检查记忆报废标准。

E1.5 各类物件(包括高、大、异常的结构件,危险品,钢水包,易爆、易爆物品)的帮挂、吊运、就位、堆放方法和吊索具的选择原则。

E1.6 一般物件的重心、吊点的确定。

E1.7 起吊方案(适用于指挥或者吊运作业负责人)。

E1.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E2 安全知识

E2.1 起重指挥人员的职责。

E2.2 起重作业各岗位人员职责。

E2.3 起重作业安全规程。

E2.4 起重作业危险工矿的辨识。

E2.5 司索作业安全技术。

E2.6 吊具、索具的日常维护保养与报废标准。

E2.7 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E2.8 用电安全知识。

E2.9 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E2.10 防止机械伤害知识。

E2.11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E2.12 安全标志。

E2.13 捆绑吊运化学危险品的相关知识。

E2.14 起重机械作业现场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

E3 法规知识

E3.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E3.2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E3.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办法》

E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E3.5 GB5082-19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E3.6 其他维护保养等规范、标准。

附件 F

起重机械作业指挥和司索人员实际操作技能

F1 观场作业识别能力

F1.1 吊索具性能的识别。

F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F2 吊运作业基本操作

F2.1 吊物的吊点选择要求及其方法。

F2.2 吊物的绑扎要求及其方法。

F2.3 根据吊物重量合理选择吊索具的方法。

F2.4 吊索具的使用。

F2.5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的应用。

F2.6 对讲机的使用。

F3 吊运作业前和作业后的检查

F3.1 作业环境条件的确认。

F3.2 吊具、索具的检查和判定方法。

F3.3 作业现场的清理要求

包括机具的放置、吊物状态的处置、现场安全状态检查等。F4 吊运作业应急处置能力

F4.1 吊运作业时异常情况的辨识。

F4.2 掌握吊运作业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置方法

包括对提出的触电、火灾、倒塌、挤压、坠落等多发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人员防护、应急救援、紧急处置与预防的措施等。

附件G

起重机械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人员理论知识

G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G1.1 有关力学基本知识。

G1.2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G1.3 起重机械的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G1.4 重机械分类、主要参数(包括起重性能曲线)。

G1.5 起重机械的基本构造组成,机构传动原理、主要零部件以及整机抗倾覆稳定性要求,典型起重机械安装、维护保养的规范和方法。

G1.6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要求

G1.6.1 各类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不适用于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连(联)锁保护装置、防止吊臂后倾装置、极限力矩限制装置、抗风防滑装置、回转限位装置、防碰撞装置、防倾翻安全钩、变幅小车防断轴以及脱落和倾翻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G1.6.2 升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包括起重嫩限制器,吊笼门、层门或者停层栏杆与吊笼连(联)锁装置,封闭式吊笼顶部的紧急出口门安全升关,防坠安全器,防松绳和断绳保护装置,上、下限位和极限开关、手动安全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G1.6.3 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

包括防止人或车辆进人装置,出人口门.、围栏连(联)锁安全检查装置,载车板阻车装置,行程限位器和超程限位器,防止搬运器坠落装置,停车到位检测装置,两端链条同步运行保护措施。防重迭白动检测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G1.7 液压部件与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G1.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1.9 机械安装维修施工。

G2 安全知识

G2.1 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作业人员的职责。

G2.2 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G2.3 起重机械零部件的报废标准。

G2.4 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安全技术和检查要求。

G2.5 起重机械常见故障以及各种危险工矿的辨识。

G2.6 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G2.8 安全用电、防雷电知识。

G2.9 电焊、气割安全知识。

G2.10 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G2.11 防止机械伤害知识。

G2.12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G2.13 安全标志。

G2.14 起重机械运行试验和安全维修作业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G3 法规知识

G3.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G3.2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G3.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G3.4 《特种设别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G3.5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3.6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G3.7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G3.8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G3.9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G3.10 其他有关维护保养等规范、标准。

附件H

起重机械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人员实际操作技能

H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H1.1 结构件、零部件和安装维修机具、检查仪器设备的识别。

H1.2 机械图识读。

H1.3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

H2 安装维修保养作业的基本操作

H2.1 机械安装维修机具(如力矩扳手、电焊机、电动葫芦、卷扬机布置于架设等)、检测仪器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和各种量具(百分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钢卷尺修正值运用等)的使用。

H2.2 结构(地锚)基础制作以及结构件的组装与架设(不适用于流动起重机、铁路起重机类和叉车等)。

H2.3 机械传动系统的组装与拆卸。

H2.4 液压系统的组装与拆卸。

H2.5 常见故障排除以及易损件的失效判断。

H2.6 调试和实验。

H2.6.1 结构安装(如轨道)调整。

H2.6.2 机械传动系统安装调整。

H2.6.3 安全保护装置的调整试验。

H2.6.4 制动器调整。

H2.6.5 空载试验要求。

H2.6.6 静载试验要求。

H2.6.7 动载试验要求。

H2.7 整机检查的要求及其方法。

H2.7.1 金属结构检查。

H2.7.2 机构与零部件检查。

H2.7.3 液压系统检查。

H2.7.4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

H2.8 起重机械基本操作方法。

H3 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前和作业后的检查

H3.1 安装维修保养作业环境条件的确认,包括基础与轨道检查验收等。

H3.2 安装维修机具和检查仪器设备的选择、检查以及安全性判定。

H3.3 施工作业现场的清理(机具的放置、设备状态的处置、现场安全状态检查等)。

H3.4 施工记录的填写。

H4 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应急处置能力

H4.1 机械安装维修保养作业时异常情况的辨识。

H4.2 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置

包括对提出的触电、火灾、倒塌、挤压、坠落等多发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人员防护、应急救援、紧急处置与预防的措施等。

附件I

起重机械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人员理论知识

I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I1.1 有关电工学基本知识。

I1.2 常用电器设备(器件)的相关知识。

I1.3 常用电气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

I1.4 起重机械的用途、原理、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I1.5 起重机械的分类与主要参数。

I1.6 起重机械的基本电路组成、拖动与控制原理以及主要电气零部件功能和要求。

I1.7 起重机械的变频调速、微机控制和遥控等新技术。

I1.8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功能及其要求

I1.8.1 各类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不适用于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电气连(联锁保护装置、防止吊臂后倾装置、极限力矩限制装置、抗风防滑装置、回转限位器、防碰撞装置、登机信号按钮、导电滑线防护措施、防触电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I1.8.2 升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吊笼门、层门或者停层栏杆与吊笼的连(联)锁装置,封闭式吊笼顶部的紧急出口门安全开关,防坠安全器电气开关,防松绳和断绳保护装置,上、下限位和极限开关,手动安全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I1.8.3 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

包括防止或者车辆进入装置,出入口门、围栏连(联)锁安全检查装置、行程限止器和超程限止器,停车到位检测装置,两端链条同步运行保护措施,防重叠自动检测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I1.9 起重机械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I1.9.1 各类起重机的电气保护系统(不适用于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包括短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超速保护、自动换速装置、紧急断电开关、电气绝缘、接地保护等电气保护系统。

I1.9.2 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电气保护系统

包括短路保护、电气绝缘、接地保护、断(错)相保护、失压保护、过载保护、电气连(联)锁、紧急断电开关等电气保护系统。

I1.10 照明和信号

I1.11 起重机械供电、电气配线与防护的要求。

I1.12 防爆起重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要求。

I1.13 起重机械防雷、防静电、防潮、防粉尘、防腐蚀、防高温等的电气安全措施与技术要求。

I1.14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I2 安全知识

I2.1 起重机械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作业人员的职责。

I2.2 起重机械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I2.3 起重机械的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安全技术和检查要求。

I2.4 起重机械常见电气故障以及各种危险工况的辨识。

I2.5 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I2.6 用电安全知识。

I2.7 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I2.8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I2.9 安全标志。

I2.10 起重机械电气安装作业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I3 法规知识

I3.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I3.2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I3.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I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I3.5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I3.6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I3.7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I3.8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I3.9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I3.10 其他有关维护保养等规范、标准。

附件J

起重机械电气安装(保养)人员实际操作技能

J1 现场识别能力

J1.1 常见电气元器件和电气安装维修机具、检查仪器设备的识别。

J1.2 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布线图的识别。

J1.3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J2 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基本操作

J2.1 电器设备安装维修机具和检测仪器设备,如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的使用。

J2.2 常见电气线路的测量方法。

J2.3 电气系统的组装与拆卸。

J2.4 常见电气故障排除及元器件的失效判断。

J2.5 常见电气设备或者系统的调试与试验。

J2.5.1 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的调整和试验。

J2.5.2 电气系统调试。

J2.6 整机检查要求和方法。

J2.6.1 电气系统以及电气元器件检查。

J2.6.2 电气安全防护装置检查。

J3 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前和作业后的检查

J3.1 安装维修保养作业环境条件的确认,如送电前对周围环境的检查与确认等。

J3.2 电气安装维修保养机具和检查仪器设备的选择、检查以及安全性判定。

J3.3 施工作业现场的清理,如断电后的标识与保护、现场安全状态检查等。

J3.4 施工记录的填写。

J4 电气安装维修保养作业应急处置能力

J4.1 电气线路以及电气设备异常情况的辨识。

J4.2 电气线路以及电气设备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置。

包括对提出的触电、火灾、倒塌、挤压、坠落等多发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人员防护、

应急救援、紧急处置与预防的措施等

https://www.doczj.com/doc/d35708995.html,/v1.0.0236/v/swf/loader.swf?VideoIDS=XMjcxODczNzc2&embedid= MjcuMjEuNzkuMTAzAjY3OTY4NDQ0AnpzanMuaGJzYWZldHkuY24CLw%3D%3D&wd=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通用 版)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1.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中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管理 (1)定义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包括文件和记录。 文件主要有:安全手册、文件管理、安全法规管理、安全目标与绩效、安全投入管理、设备制度、危险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职业防护管理、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安全隐患与整改、安全培训等。 安全记录是上述管理过程产生的记录表,如安全整改报告单,安全责任制、安全会议纪要等。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在一定岗位上的劳动者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经长期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实践证明的成功制度与措施。这一制度与措施最早见于国务院1963年3月3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即《五项规定》)。《五项规定》中要求,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各自在生产过程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必须加以明确的规定。《五项规定》还要求: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劳动保护的法令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即“五同时”制度);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在各自的企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企业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劳动保护机构或专职人员的工作;企业单位各生产小组都应设置不脱产的安全生产管理员;企业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综合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操作制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制度,《安全生产法》把建立和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功能模块只通过一条或两条数据线进行数据交换。发送方需要将数据分解成二进制位,一位、一位地分时经过单条数据线传送。接受方需要一位一位地从单条数据线上接收数据,并且将它们重新组装成一个数据。串行通信数据线路少,在远距离传送时比并行通信的造价低。但是一个数据只有经过若干次以后才可以传送完,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双方约定的发送与接受速率(波特率)。 ●约定采用的数据格式(贞格式)。 ●接受方怎样知道一批数据的开始、结束(贞同步)。 ●接受方怎样从数据流中采样每位数据(位同步)。 ●接受方怎样判断接收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校验),如何处理收发错误。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大体有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两种。 (1)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为了解决贞同步,每个字符都附加了一些控制信息,由4部分组成一位起始位(低电平)、5——8位数据位、一位奇偶校验位、1——2位停止位(高电平)。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任意的,中间可以填充空闲位(高电平)。 只要接受方检测到数据线上出现了由高电平向低电平的跳变,并且低电平能持续一段时间,就表明已经就收到一桢数据的开始。这时可以按照接受时钟从数据线上采样数据,直到接收到了停止位表明接受完一桢数据。接收方还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位判断数据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异步传送控制比较简单,对发送与接收时钟要求不很严格,不会造成错误累积,但是由于每个数据在传送时都要附加控制信息,约有20%的冗余,传送效率并不高,为50——9600波特之间。 (2)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传颂,为了解决贞同步,在每一批数据流之前,附加同步信息(1——2个同步字符),最后以校验字符结束。如果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数据断流(即发送方没有数据可发送)应以同步字符填充。 接收方检测到协议要求的1——2个同步字符后,就可以认为双方已经取得一致,之后就可以在严格的时钟控制下采样数据线接收数据。当然同步通信可以根据校验字符判断所接收的一批字符是否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 同步通信的传送速率较高,在1——2个同步字符的带领下,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发送接收。但是同步通信对双方的时钟要求很严格,并且容易造成错误累积。 串行通信中的常用术语 (1)传送机制 穿行传送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送方向。单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只有一条数据线路,而且这条数据线路永远只能进行余个方向的传输。半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也只有一条数据线路,但这条数据线路可以在不同时刻进行两个方向的传输。全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有两条数据线路,同一时刻可以利用这两条数据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 (2)调制与解调 计算机内使用的是数字信号,要求的频带很宽,而一般的通信线路如电话线路的频带只有

安全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 2.什么是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3.什么是安全、本质安全? 4.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5.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事故定义:“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 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事故隐患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 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 而“患”字则体现了不好的状况。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 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危险(风险)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 性的结合给出。 即:R = f(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这是客观存在的)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企业一般 称重大风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

《企业生产管理》课程

《企业生产管理》课程 复习指南 课程说明: 本课程共分17 章,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全面学习,重点掌握。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分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章绪论 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及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了解其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重点) 1.1 了解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 1.2 掌握产品战略决策 1.3 掌握产品与服务竞争策略 1.4 了解纵向集成与供应链结构 第三章产品服务设计与生产运作组织方式选择 1.1 产品设计 1.2 服务设计 1.3 产品生产组织方式的划分与选择(重点、掌握) 1.4服务运作组织方式的划分与选择(重点、掌握) 第四章生产运作流程设计与分析(难点) 1.1 生产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问题(掌握) 1.2 生产运作流程的具体设计与分析

1.3 生产运作流程的绩效度量与改进 1.4 业务流程重构(掌握)第五章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与管理 1.1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决策(了解) 1.2 制造业中新技术选择与管理(掌握) 1.3 服务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掌握)第六章生产运作能力(重 点) 1.1 基本概念(了解) 1.2 能力计划(掌握、重、难点) 1.3 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掌握) 1.4 学习曲线(重点掌握、并能举例应用) 1.5 服务能力计划与管理(掌握)第七章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了解工作设 计、工作标准及作业测定与工作研究第八章设施选址 1.1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了解) 1.2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设施选址的影响(掌握) 1.3 单一设施选址(掌握) 1.4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的方法(了解)第九章设施布置 了解设施布置的基本分类、掌握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的布置方 法,掌握混合布置的方法,掌握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如仓库布置、办公室布 置。 第十章供应链管理(重点) 1.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了解)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doc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1.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基本概念 1.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统计中,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2.事故隐患 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 3.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度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二元函数,是两者的结合。) 4.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5.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下式≥1,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中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说明:危险物品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 在串行通信中,参与通信的两台或多台设备通常共享一条物理通路。发送者依次逐位发送一串数据信号,按一定的约定规则为接收者所接收。由于串行端口通常只是定义了物理层的接口规范,所以为确保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使每一个接收者能够接收到所有发向它的数据,必须在通信连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借助串行通信端口所连接的设备在功能、型号上往往互不相同,其中大多数设备出了等待接收数据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任务,例如,一个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周期性地收集和存储数据;一个控制器需要负责控制计算机或向其他设备发送报文;一台设备可能会在接收方正在进行其他任务时向它发送信息。因此,必须有能应对多种不同工作状态的一系列规则来保证通信的有效性。这里所讲的保证串行通信的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使用轮询或者中断来检测、接收信息;设置通信帧的起始、停止位;建立连接握手;实行对接收数据的确认、数据缓存以及错误检查等。 一、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1、连接握手 通信帧的起始位可以引起接收方的注意,但发送方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接收方是否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利用连接握手可以使收发双方确认已经建立了连接关系,接收方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进入数据收发状态。 连接握手过程是指发送者在发送一个数据块之前使用一个特定的握手信号来引起接收者的注意,表明要发送数据,接收者则通过握手信号回应发送者,说明它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 连接握手可以通过软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在软件连接握手中,发送者通过发送一个字节表明它想要发送数据;接收者看到这个字节的时候,也发送一个编码来声明自己可以接收数据;当发送者看到这个信息时,便知道它可以发送数据了。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编码来告诉发送者停止发送。 在普通的硬件握手中,接收者在准备好了接收数据的时候将相应的握手信号线变为高电平,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监视它的串行输入端口的允许发送端。这个允许发送端与接收者已准备好接收数据的信号端相连,发送者在发送数据之前一直在等待这个信号变化。一旦得到信号说明接收者已处于准备好接收数据的状态,便开始发送数据。接收者可以在任意时候将握手信号变为低电平,即便是在接收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间也可以把这根导线带入到低电平。当发送者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时,就应该停止发送。而在完成本次传输之前,发送者还会继续等待握手信号线在此变为高电平,以继续被中止的数据传输。 2、确认 接收者为表明数据已经收到而向发送者回复信息的过程称为确认。有的传输过程可能会收到报文而不需要向相关节点回复确认信息。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通过确认告之发送者数据已经收到。有的发送者需要根据是否收到信息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确认对某些通信过程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即便接收者没有其他信息要告诉发送者,也要为此单独发一个数据确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确认报文可以是一个特别定义过的字节,例如一个标识接收者的数值。发送者收到确认报文就可以认为数据传输过程正常结束。如果发送者没有收到所希望回复的确认报文,它就认为通信出现了问题,然后将采取重发或者其它行动。 3、中断 中断是一个信号,它通知CPU有需要立即响应的任务。每个中断请求对应一个连接到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的信号。通过自动检测端口事件发现中断并转入中断处理。 许多串行端口采用硬件中断。在串口发生硬件中断,或者一个软件缓存的计数器到达一个触发值时,表明某个事件已经发生,需要执行相应的中断响应程序,并对该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这种过程也称为事件驱动。

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基本概念 1.企业的五大职能: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研发 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工厂 布置供应管理项目管理 2.广义生产的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3.生产运作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生产运作系统运行 生产运作控制 4.生产运作管理者所需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专业技术管理技术)行 为技能(人的情商) 5.生产运作的分类: 从管理角度分:1.制作性生产:a、连续性生产和离散型生产b、V型、A 型、T型企业生产c、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2.服务性运作 从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分:大量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6.生产运作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用户需求趋于多样化竞 争日益激烈能力与需求的协调理想的供需管 理如何提高应变能力 7.发展趋势:精细生产业务过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大量定 制生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 1.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经济全球化竞争进步加速基于时间的竞争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 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使命、目标、 公司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 3.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的形成及其时时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4.战略“金三角”:目标环境资源

5.三种层次战略: 公司战略(进入领域方式:多元化,垂直一体化,并购与重组,战略联盟)事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时间响应战略) 职能战略(营销策略,生产运作策略,研究与开发策略,人力资源策略等)6.生产流程基本流程: 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按项目 7.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 自制或者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 第三章:预测 1.预测分类(按性质):科学预测技术预测经济预测需求预测 社会预测 按预测方法分:定性预测法(德尔菲法部门主管意见法用户调查销售 人员调查) 定量预测法因果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平滑模型(简单移动 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一次指数平滑法 二次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乘 法模型加法模型)】 2.时间序列的构成:趋势成分季节性波动不规则波动随机波动 3.常见的因果模型:回归模型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 第四章: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 1.研发的重要性:研发的质量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研发的效率直接影响企 业在时间上的竞争力研发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研发直 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2.产品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 3.产品设计和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设计可制造性强的 产品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新版) (一)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管理观念 杜邦的安全目标是,坚信所有工伤和职业病以及安全和环境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 埃留特雷。伊雷内。杜邦(人们习惯将之称为E.I.杜邦)是法国人,在1802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建立了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可以生存200年,把安全作为引导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其中一个强劲的理由。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原则: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人士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对企业而言,人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硬件配备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这就势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操心尽力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三)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进”,就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全员参与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使企业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地上升,促进企业以较快的

串口基本常识

串口引脚图.jpg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

企业生产管理习题

《企业生产管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内容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 3.生产与运作战略 4.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 二、学习目的 1.理解生产及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2.明确生产与运作战略及策略含义 3.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情况 三、自我测试 1.简述题 (1)简述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的定义。 (2)简述生产与运作系统控制的三个方面内容。 (3)简述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几个具体方面的内容。 四、参考答案: 1.简述题 (1)指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设施选择、工作部门及设备的布置、产品与服务计划的制定等几个方面的决策。 (2)质量控制: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性等特性要相应地转变为生产与运作管理中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 进度控制: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即控制产品数量和交货期。 费用控制:保证产品的价格既能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3)价格:顾客为了得到某一产品或接受某项服务所必须支付的金额。 质量:与原材料、设计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差异性:使得本产品与对手的产品相比更具有个性并更加符合顾客的要求。 柔性:对变化的反应能力。 变货期:产品提供给客户是否及时;新产品或服务项目被开发出来投放市场的快慢;产品改进的速度

第二章、需求预测与管理 一、学习内容 1.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2.需求预测的过程和方法 3.需求预测误差 4.需求管理 二、学习目的 1.了解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2.掌握需求预测的方法 三、自我测试 1.简述题 (1)简述市场需求预测的一般步骤。 (2)简述德尔菲法的一般步骤。 2.计算题 (1)某型号电动机过去11年需求数据如表所示。 某型号电动机过去11年的需求量单位:千台 (2)根据上一题数据进行预测。从第4年开始到第12年,用3年的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权重为0.1、0.3、0.6,其中0.6为最近一期的权重。 (3)某医院考虑是否购进新的救护车。购买与否部分取决于下一年的救护车行驶的公里数。过去5年行驶的里程如表所示。 过去5年的行驶里程单位:km 使用2年的简单平均法来预测下一年的行驶公里数,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5年)。 (4)根据上题数据进行计算。使用加权的2年移动平均法预测下一年的公里数,权重为0.4、0.6(0.6是较近年份的权重)。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5年)。 (5)在过去的5年中,某港口从货船上卸载了大量的谷物。港口的主管希望验证指数平滑法预测卸载量的效果。他预测第1年的谷物卸载量为175t。其中α=0.10和α=0.50。表中列出了过去8年的实际卸载吨数。 过去5年的卸载量单位:t 从第1年度开始分别两个平滑系数来计算年度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比较哪个平滑系数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较小。(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案例:产品开发与改进之争 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 1992年产品销售额为3000万元,1993年3400万,1994年预计可达3700万。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踌躇满志。

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基本常识

MCS-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它们的地址为99H。这个通信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亦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构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传行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就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接口。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常用于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和多工方式。 单工方式:数据仅按一个固定方向传送。因而这种传输方式的用途有限,常用于串行口的打印数据传输与简单系统间的数据采集。 半双工方式:数据可实现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实际的应用采用某种协议实现收/发开关转换。

全双工方式:允许双方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送,但一般全双工传输方式的线路和设备较复杂。 多工方式:以上三种传输方式都是用同一线路传输一种频率信号,为了充分地利用线路资源,可通过使用多路复用器或多路集线器,采用频分、时分或码分复用技术,即可实现在同一线路上资源共享功能,我们盛之为多工传输方式。 串行数据通信两种形式 异步通信 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接收器和发送 器有各自的时钟,它们的工作是非同步 的,异步通信用一帧来表示一个字符, 其内容如下:一个起始位,仅接着是若 干个数据位,图2是传输45H的数据 格式。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格式中,发送器和接收器 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为了克服在异步 通信中,每传输一帧字符都必须加上起 始位和停止位,占用了传输时间,在要

求传送数据量较大的场合,速度就慢得 多。同步传输方式去掉了这些起始位和 停止位,只在传输数据块时先送出一个 同步头(字符)标志即可。 同步传输方式比异步传输方式速 度快,这是它的优势。但同步传输方式 也有其缺点,即它必须要用一个时钟来 协调收发器的工作,所以它的设备也较 复杂。 串行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 串行数据传输速率有两个概念,即每秒转送的位数bps(Bit per second)和每秒符号数—波特率(Band rate),在具有调制解调器的通信中,波特率与调制速率有关。 [2].MCS-51的串行口和控制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一、基本概念 1、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设施或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员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2、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就是以人为主体与能量系统关联中突发的与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就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3、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电能、有毒化学物质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实效故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破坏因素。 7、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祸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二、安全帽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帽的防护作用①防止物体打击伤害②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③防止机械性损伤④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2、使用注意事项①要有下颌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止帽子滑落或碰掉。②热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冲洗不得用热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气片上、火炉上烘烤以防止帽体变形。 ③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的期限值或受过较严重的冲击以后虽然看不到帽体的裂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的使用期限为3年。④佩戴前应检查各种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认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三、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1、安全色包括四种颜色红、黄、蓝、绿。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禁止、停止或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2、安全色的对比色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均为白色。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几何图形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的安全线等。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护栏及隔离墩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特别注意。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用于指示方向多为交通指导性导向标示。 3、安全线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mm。 四、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 1、什么是违章指挥违章指挥就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指挥行为。 2、出现违章指挥的原因①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完成生产任务②没有安全防护措施设备、人员、方法等条件不具备③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④不尊重专家、员工的建议强令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

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 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 设备的通信。 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 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当然没有校验位也是可以的。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后面的一位),用一个值确保传输的数据有偶个或者奇个逻辑高位。例如,如果数据是011,那么对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93272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1.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 2.安全生产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3.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4.本质安全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失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具体包括失误和故障两方面安全功能。这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1)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广义的本质安全(企业本质安全)是指企业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科学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主要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本质安全。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管理,要求企业从与事故相关联的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和环境四各方面,制订严格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建立科学、

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讯。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讯。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数米)的通讯。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串行通讯又分为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两种方式。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讯方式。 MCS_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串行口。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只需要一根输出线和一根输入线。数据的输出又称发送数据(TXD),数据的输入又称接收数据(RXD)。串行通讯中主要有两个技术问题,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主要解决传送中的标准、格式及工作方式等问题。数据转换是指数据的串并行转换。具体说,在发送端,要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而在接收端,却要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 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 如果在任意时刻,信息既可由A传到B,又能由B传A,但只能由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在,称为半双工传输。 如果在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则称为全双工。 电话线就是二线全双工信道。由于采用了回波抵消技术,双向的传输信号不致混淆不清。双工信道有时也将收、发信道分开,采用分离的线路或频带传输相反方向的信号,如回线传输。 --------> <--------> --------> A---------B A----------B A---------B <--------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串口通讯—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站(如终端和微机)之间进行传送,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成三种基本的传送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但单工目前已很少采用,下面仅介绍前两种方式。 1、全双工方式(full duplex)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都包含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如图1–1所示。 图1–1 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 二、安全生产 《辞海》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作业)阶段,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保障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行为的总称。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 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主要软件: Driver Software>>NI-Serial 主要软件版本: 1.7 主要软件修正版本: N/A 次要软件: N/A 硬件: Serial 问题: 我从那里能够学到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 解答: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 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设备的通信。 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 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