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授

课教材五年级上册集备时间

年月

单元第二单元

认识自己

主备人集备人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由《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营养》、《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6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单元从我们的身体入手切入人体生理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体生理的奥秘,从而使学生了解肌肉和骨骼、人体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环、脑与神经,学会从不同的途经搜集资料,了解人体的奥秘,懂得人体器官卫生保健的重要性,逐步意识到要珍惜生命、关爱身体,并在对人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把营养、呼吸、心脏与血管、脑与神经等知识点展开探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起始课是《我们的身体》主要让学生对人体有整体的认识,并从外到内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认识,初步让学生用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内部结构。猜想和假设贯穿本课构成本课主线。《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同时渗透科学饮食的健康生活理念。《食物到哪里去了》一课以食物在人体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既能动手又动脑,开始了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并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过程。《我们的呼吸》是让学生通过体验、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心脏和血管》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验验证,分析整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脑与神经》一课让学生从个体生理特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脑、脊髓、神

经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考虑对同一现象作不同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是个复杂的统一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

2、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知道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的司令部。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感官直接观察人体的结构。先整体介绍我们的身体,然后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再延伸到饮食与健康,进而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学生以“解暗箱”的方法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以描述、感受、体验、触摸、探寻、体会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特征,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的变化,揭开事物内部结构、功能的变化,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力求让学生掌握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心脏与血管、脑与神经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如用文字、画图、列表、实物标本等表述和记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亲身体验身体的协调性。科学饮食,合理配餐。保护呼吸器官,保护心脏和血管。。

难点:

食物是如何消化的。体会失去某一神经器官时的感受。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的营养》――-1课时《食物到哪里去了》――-1课时《我们的呼吸》――-1课时《心脏和血管》---1课时《脑与神经》---1课时

改补充(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

1、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提高他们积极活动的兴趣。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矿物。

3、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4、引导学生互相借鉴查阅资料的方法。

5、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方面)

课时备课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了解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整体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及各种器官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身体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人体结构或人体器官结构特点、功能的资料、图片等。

教师准备:人体结构挂图、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我的思考

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

什么善于捕虫?啄木鸟被称为森林医生,它

又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生自主交

流)对,他们的本领都和他们的身体结构特

点有关。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动

物,有更高超的本领,这也和我们的身体结

构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身体。(板书:我们的身体)

二、探究人体外部及内部结构。

1、了解人体的外部组成

(1)在三年级我们观察了很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从外型上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同位两人一组,观察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会出现诸如:身子、脖子、胳膊、手、腿。。。眼、鼻、耳、胸、腹。。。名称,老师要视情况适时引导,归结出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出示课件,在图上指一指,并同位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2、了解人体内部有什么

(1)刚才我们通过合作探究认识了我们人体的从外部结构上可分为4部分,那么我们人体的内部又有什么呢?我们继续探究。(2)研究身体内部有什么,你打算运用你学过的哪些观察方法?(生交流:看、摸、听。。。根据学生交流引导。)

(3)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4)学生集体交流。(用什么方法,发

现了什么?)

(5)归纳总结:人的皮肤下面有肌肉和

骨骼,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肾、

肠等内部器官。

一、观察我们的手、眼、耳、鼻、舌、牙

等器官,探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之间

有什么联系。

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的器官,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分布又各不相同,这些器官在我们身体上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要探究观察的器官。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注意填写观察记录表格)(另外不要注意不要局限于课本上教科书上设计到的这几个器官,可鼓励学生多器官观察、多形式探究)

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总结: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自由活动:

单腿跳跃行走。

一只手系鞋带。

一只眼看东西。

(让学生体验到身体的对称性特点和优势)

三、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残疾人是怎样生活的,并帮助

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

人体结构:头颈躯干四肢

人的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

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肾、肠等器

教学反思:

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能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实验记录;能用较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对食物营养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对食物的营养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乐于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矿物质、和水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知道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以及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如何合理搭配健康饮食。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和一些食品包装袋。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碘酒、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等,一些实物准备:瘦肉肥肉米饭馒头发丝白纸等。

教学过程我的思考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谈话: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

不吃饿的慌”。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人每天

为什么要吃进许多食物?

学生交流:食物中有营养。

提出问题:食物中有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板书:我们的营养。那么关于食物的营养,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提出问题:(1)我们需要哪些营养?

(2)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

二、探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我们常吃的食物。根据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将这些食物按它们所含的营养物质进行分类。

小组交流:把哪些食物分为一类,它们主要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可以简单介绍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人体只需要这些营养,不需要其它营养素了)

三、实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谈话: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这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是否含有这些营养,你想不想学一些简单的方法检测一下?方法藏在课本中,打开课本页,看谁能找到好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检测方法。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提供材料,检测营养成分

材料:瘦肉肥肉米饭馒头发丝、花生,每组搭配1~2主要营养成分。

猜想材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根据猜想选择需要的材料。

学生分组做检测实验。

交流汇报,资源共享。

三、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饮食。、

谈话: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是一门科学。刚才我们检验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方法是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的最简便的方法。营养学家会运用更精确的仪器来检验。只有通过实际检验,才能确定各种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含量多少,这样才能更好地搭配食物,做到营养配餐。根据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营养成分的知识吗?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

我们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很多营养物质,有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

自由活动。

学会查看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信息。(渗透食品的保质常识,学会识别包装视频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四、拓展活动。

统计自己每天吃的食物,分析所获得的营养成分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我们的营养

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合理饮食:米、面食占4份;素材水果占4份;牛奶、肉、蛋等占2份。(图示)

教学反思:

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知道了解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碘酒、滴管、试管、淀粉、馒头等)、食物消化过程的录象或图片资料,以及卫生保健方面材料等

教学过程我的思考

一、谈话导入: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人一生

大约要消耗几十吨的食物,可这些食物都到

哪里去了呢?

二、了解食物在身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1、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人体内都经过

了那些器官呢?(可以让学生吃一口馒头,

感觉食物经过的路径)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课前搜集资料

图片等,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想)

3、画一画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路线。

4、集体交流。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人的消化器官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

胆、胰等。(注意让学生知道肝、胆、胰等

器官虽然食物不经过,但它们分泌液体帮助消化,所以也属于消化器官)

6、对照模型、图片等让学生进一步简述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路线。(巩固)

三、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

1、什么是消化?(身体器官把食物中不能溶于水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变成可以溶于水,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叫做消化)。

2、那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如何被我们人体消化吸收的呢?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播放课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简述人体的消化过程。

6、刚才我们从视频中看到食物其实一开始在口腔内就把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开始第一步的消化。(让学生再吃馒头,慢慢咀嚼看能感觉什么味道——微甜)

7、下面我们再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到底口腔内的唾液能否把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8、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我们的营养”一课中知道的淀粉的检验方法结合本节课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注意要引导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口腔的环境)

9、学生分组验证实验。

10、学生汇报交流。

四、自由活动: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1、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归纳。(不挑食、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五、拓展活动:办一期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食物到哪里去了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

大肠、直肠、肛门、肝、胆、胰等。

消化:身体器官把食物里不能被人体直接吸

收的营养转变成可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叫

做消化。

教学反思:

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

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能将实

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

学态度;能够珍惜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及呼吸器官的保健。

教学难点: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教学准备:

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气球、软尺、火柴等。有关呼吸器官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以及人体呼吸过程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我的思考

一、导入:游戏导入,做憋气比赛游戏,让

学生体会呼吸的重要性。

二、了解人体为什么要呼吸,验证吸进气体

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1、谈话:呼和吸是两个过程,那么吸入和

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呢?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交流。(生基本能说到吸入的是氧

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3、实验验证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进

的是氧气

(1)出示课件提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支持燃烧,二

氧化碳不持燃烧。

(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A: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

看是否变浑浊,如变浑就说明呼出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B: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里面,石灰水京戏浑了,

就说明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放入燃烧的火柴,再收集一瓶吸入的气体,

放入燃烧的火柴,看是否燃烧。

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案,都要引导学生一起

完善,如第一种:如何吹气?(借助吸管)

如何证明吸入的气体不能让澄清石灰水变

浑。(借助注射器)等。(个人认为是否支

持燃烧一种,由老师演示较好。)老师可讲

解排水法收集气体,学生很容易接收。

4、学生分组实验。(选择一种方案进行验

证。)

5、汇报交流

6、总结:呼吸是生物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在此可否需要给学生说明呼出和吸入气体不仅公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三、呼吸器官主要有哪些?我们是怎样呼吸的?

1、让学生深呼吸,体会呼吸用到的器官。

2、我们呼吸器官主要有哪些?学生假设猜想。

3、图片(课件)等展示人体的呼吸器官?

4、总结归纳: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说一说我们人体的呼吸过程。(学生讨论交流)

6、课件出示人体的呼吸过程。(视频资料)

7、画一画我们人体的呼吸过程。

四、自由活动: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整理。

五、拓展活动:1测一测我们的肺活量。2、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写出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我们的呼吸

呼吸:是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器官: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教学反思:

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

教学难点:

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心脏和血管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剪刀、长胶管、漏斗等)。

教师:准备有关心脏血管方面的文字、图片、模型及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我的思考

、导入:在生活中,不管我们身体的哪个地

方弄破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流血),这

说明我们身体到处都有血液在不停地流动,

那么为什么血液会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

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板书心脏

和血管)

二、认识心脏和血管。

(一)认识心脏。

1、心脏的位置。谁能说一说,找一找我们

的心脏在什么位置?(贴图游戏)(胸腔偏左)

2、心脏的大小。(象本人拳头一般大小)

3、心脏的形状。模型展示。(倒置的梨状)

4、心脏的内部结构。刚才我们认识了我们的心脏的外部形状大小和位置。那么我们心脏内部又是什么样呢?学生假设猜想。课件展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二)认识血管。

1、找一找我们身体上的血管。

2、观察血管分布图。(课件展示)

3、血管的分类: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4、讨论交流各种血管的特点及作用(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了解血液在体内循环规律及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1、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昼夜不停地在我们体内循环流动,那么究竟血液在我们体内是如何流动的呢?为什么又要流动呢,对我们人体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展示人体血液循环流动情况。

4、文字展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四、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学生交流。

2、总结归纳。(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等)五、自由活动:学会用测脉搏的方法测量心跳,了解心脏健康状况。

1、平静状态测量心跳次数,并记录。

2、稍微活动后测量心跳次数,并记录。

3、剧烈活动后测量心跳次数,并记录。

4、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总结分析心跳与哪些

因素有关。

5、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心跳次数比较,引导

学生了解除了活动状态不同,还有许多因素

可以影响心跳的快慢强弱。

六、拓展活动:测一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人的心跳。或测一测自己一天之中不同时间

段的心跳,看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心脏和血管

心脏:位置:胸部左侧

大小:自己的拳头大小

形状:倒置的梨形

动脉血管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

教学反思:

脑与神经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进行探索学习;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够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亲身体验,在实验中亲历科学的过程。

愿意交流与合作,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了解大脑中各个神经中枢的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及各项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进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指挥中心和4个功能区。

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能用辩证的

方法看待事物,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神经分布图、脑与神经关系分布图,有关视频课

件等。

学生准备:有关脑与神经的资料。尺子、小木槌、布条等。

教学过程我的思考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脑与神经的作用。

游戏导入:教师要求学生把两只手平放在桌

上,教师巡视,然后突然去拍打一个学生的手。

教师询问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

让学生交流(猜想)一下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学生在不提防的情况下被拍中,并且一般叫出

声)

让学生继续把手放在桌子上,教师做随时准

备拍打的姿势。教师突然敲击一个学生的桌子。

(学生把手缩回)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猜想一下这

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刚才这个游戏中哪些器官参与其中?

教师小结,出示课题:脑与神经。

二、认识脑与神经,了解神经系统工作原理。

认识大脑。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分组交流

讨论。

学生集体交流,出示大脑结构图或课件资料。

教师引导总结:大脑是人体“司令部”,分为感

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

中枢等。

认识神经(脊髓)。学生分组交流。

集体交流,观看神经分布图或课件。

教师引导总结: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补充介绍脊髓的资料,脊髓:上接脑部,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分布于它的两侧。脊髓的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神经传送至脑,进行高级的分析和综合;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脊髓本身也可以不经大脑完成许多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膀胱和肛门反射等。)

学生玩游戏,感受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出示几个游戏及规则,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玩,“抓尺子游戏”、“蒙眼睛摸物并说出名字”、“膝关节反射”等)

学生交流游戏中脑与神经是怎样配合工作的。

三、自由活动:

感知盲聋人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及神经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盲人及聋人是如何进行感知活动的。

学生扮演盲聋人,体验他们的感知活动。

四、拓展活动:

我们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常会头昏脑胀,真是为什么?

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用脑?

板书设计

脑与神经

脑——人体“司令部”

神经系统脊髓

神经——人体“电话线”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明确其意义和作用,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教材的研读工作,通过学习和研读,使教师对新的教材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兼职教师指导与培养,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学期初确定小学科学教研组人员,建立教研活动制度。 2、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系统钻研新教材,做到带着问题进行教研活动的思想。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推进《做中学》课题的深入进行。 (二)加强对本教研组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中心组主题研训活动为契机,多形式开展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活动和行为跟进式的磨课活动及“同课异构”的校本研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学习式”等多种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小课题研究沙龙,营造良好研究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及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长官中心校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全镇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实现全镇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临教(2017)669号文件精神,特制订长官中心校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本镇各小学的实际情况,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经验共享”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长官镇第一小学为集体备课龙头学校,促进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全镇教师的素养,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集体备课领导机构 1、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长:孙智文 副组长:郭殿乾王明喜李斌 组员:邴界忠张彬徐斌张建山秦伟 2、学科备课组 为便于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和管理,中心校创建三个学科备课组QQ群,全镇教师分别加入相应的QQ群。语文备课组QQ群:610391156,数学备课组QQ群:475460416 综合学科组QQ群:244615030

三、集体备课形式 为了使集体备课有效地落到实处,并能辐射各村小,根据我镇小学的实际情况,我镇的集体备课采取集中备课+网络备课的形式进行。 四、集体备课的流程 1、个人初备 根据集体备课计划,由主备学校学科备课组组长提前确定主备教师,并通知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选定集体备课内容,并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基础上,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设计方案。 2、集体研讨 主备教师把初备教学设计方案发到学科备课组QQ群供全镇学科备课组教师研讨。学科组全体教师在充分研究初备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及修改方案。 3、修正预案 主备教师根据学科备课组的老师提出的有效建议修改自己的预案,使预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科学。 4、课堂实践 由主备教师(或者同学科备课组的其他教师)根据修正后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公开教学,学科备课组教师听课,检验修正后的教学方案的时效性,并取长补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它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为把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制定本集体备课计划。 二、工作要求: 1.突出教学常规工作,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苏教版国标本的教材,在学习中走进新课程,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认真落实“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另外,还要注意教学“五认真”的互查工作。做好查备课、查教后反思、查听课评课、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查学生作业的质量情况,真正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优化。 2.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 我们备课组要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加以研究,加以运用,加以实验,加以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3.学习系列相关理论,促进和提高教学的层次。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理论,积极写教育教学随笔,重视教育实践和反思,与他人交流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积极投稿;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围绕课题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提交相关资料。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认真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和促进教学层次。 三、工作目标: 1.提高五年级科学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进一步提高五年级科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科学。

xx小学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doc

2017-2018年度下学期 黄龙小学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就是充分利用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给予了教师之间一个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的平台,通过在课前对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根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小教处有关集体备课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活动,为了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共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锤炼教育艺术,特制定我校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二、集体备课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1、集体备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军 副组长:刘国芳周琼单新超颜琳 组员:全体教师 2、集体备课活动实施小组 语文备课组长:周琼 数学备课组长:单新超 综合组组长:颜琳 三、集体备课时间

语文集体备课时间:双周星期三下午4:20—4:30 数学、综合组集体备课时间:单周星期三下午4:20—4:30 四、集体备课活动组织管理与要求 1、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同时做好考勤登记。 2、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经过集体备课后必须形成规范、有价值的教案,由备课组长送交教导处存档。 4、集体备课结束前,备课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备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好准备。 5、使用者在执教后,要积极撰写教学体会或反思随笔反映在集体备课本中。 6、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 7、教导处将对各科组集体备课情况每月检查一次,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质量。 五、集体备课流程 集体备课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教案调整、实施教学―――课后反思、总结”几个环节进行。 1、备前研讨 备课前的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前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

四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工作要求: 1.突出教学常规工作,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苏教版国标本的教材,在学习中走进新课程,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认真落实“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另外,还要注意教学“五认真”的互查工作。做好查备课、查教后反思、查听课评课、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查学生作业的质量情况,真正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优化。 2.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 我们备课组要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加以研究,加以运用,加以实验,加以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效

教学。 3.学习系列相关理论,促进和提高教学的层次。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理论,积极写教育教学随笔,重视教育实践和反思,与他人交流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积极投稿;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围绕课题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提交相关资料。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认真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和促进教学层次。 三、工作目标: 1.提高四年级科学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进一步提高四年级科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科学。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探索和追求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 2.加强年级教研。四年级8位科学老师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单周开展好小组教研,对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认真探讨,对重点课实行集体备课,反复修改,互相观摩教学活动。 3.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科学学科的质量调查。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备课中动态生成式的研讨,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学

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平掌小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市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二、主要内容 1、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引领深入解读。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三、组织建设 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长:王兴荣 组员:章建林、李家武、张志明、李丹、阳鸿、李栓键、马雪梅 四、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一晚上。 五、活动地点 平掌小学办公室 六、具体操作 1、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一个主备人、 2、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及内容。 3、主备人初备。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201X年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科学年级组综合组 备课时间地点办公室主备人课题五年级上册 食物网与食物链参加人员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学法 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 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被谁吃: 1、教师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这里的小动物吃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 4、师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

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和自己的发现。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三、田野的食物网: 1、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 2、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教师提醒: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教师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

(完整版)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2015年9月10日

大滩小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科学组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学校工作计划、中小校教研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将继续延用上学年做法,并加以改进。活动形式集体备课活动,并加以整合。加强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科学教师队伍,营造一个热烈开展业务研讨的良好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营造一个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树立起现代教育的理念。使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育实践,反思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和改进,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好。 2、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广泛吸收同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观摩教学课堂、多访“教学信息网”,了解教学最新动态,聚焦理论前沿,揣摩其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策略,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严格规范教学常规。本学期要继续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争取上一节研究课,安排好周次,定好内容,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着重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以进一步增强教师为学生学服务的意识,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三、活动安排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全体科学教师,固定两周一次(结合业务学习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做好有关记录。 2、在集体备课中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织一次示范课主要针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上路方法。并安排好备课内容。每次活动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互相帮助,踊跃发言,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在集体讨论教学中出现问题或者听课回来的想法交流,也要尽量做到发言有主题,人人有观点的原则。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物有所获。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时,第一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一方面为本节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三定:定主备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即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二、纪律集体备课期间,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三、制定集体备课的四个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个案)集体研讨(共案)修正教案(特案)课后交流与反思(修订案)。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1、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教材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

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2、该环节完成时间:寒假期间,春季开学之前。 3、各年级主备人员安排:一年级:陈发贵二年级:廖小兰,三年级:张平,其他非主备教师同样要将自己所带班级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各教师除将自己主备年级的教学设计设计得科学合理之外,还应研读同组其他年级的教材,以便与其他年级教师进行研讨。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1、在集体备课时,按照分组,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2、集体备课不是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

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样本

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 搞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创新教学思路, 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 高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 使我校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学生, 全力提高教学质量, 现制定我校”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我校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教学的引领作用, 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克服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以量为本, 形式主义; 以本为本, 本本主义; 以我为主, 自我主义等现象, 根据学校”有实效”的要求, 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各科的均衡发展。 二、集体备课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李长焕副组长: 丛万忠 成员: 丛广慧、白国锋、张友良、王勋辉及各科组长、备课组长。 三、组织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和品社组和科学组负责, 分年级成立备课组, 以科组为单位灵活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1、具体的教学内容备课以年级为主, 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 主备人负责制。 2、集体备课与常规课、公开课相结合, 形式为: 个人初备——集体研备( 形成学案、教案) ——教师再备( 针对班级、个人情况) ——上课。 四、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完成备课( 学案、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 。 ( 1) 主备人的职责: 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 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然后形成交流稿( 包括学案、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 。 ( 2) 辅备人的职责: 交流前将教材研读通晓, 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 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 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 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 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2、集体研备: 集体研备前, 由备课组长检查个人初备时的课本标注情况, 并记录。 ( 1) 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

科学集体备课方案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研室要求,以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教研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将继续延用上学年做法,并加以改进。活动形式以备课组公开课活动和校级公开课活动,并加以整合。加强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营造一个热烈开展业务研讨的良好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营造一个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树立起现代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图书资料和现代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等现代教育理念,使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发展。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反思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和改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严格规范教学常规。本学期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资源,鼓励教师自己组建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幻灯片等课件。复习要做好计划和复习资料。备课活动要到备教法,备学法,充分发挥实践共同体的作用,群策群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好相互听

课活动,做实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教研环节。做好复习材料和复习计划,优化复习过程和方法,提高教学成绩。 3.以实验教学为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中应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准,以科学探究为课堂的活动路径,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科学知识,形成六大能力。科学知识是抽象的,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具体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才能得到落实,而这种过程与方法就是观察、实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本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要求每位教师争取上一节研究课,安排好周次,定好内容,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着重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或尝试制作课件,努力为教学服务,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校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均衡发展。集体备课是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使集体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法和步骤: 1、选择内容。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内容形式应多样,可备某一课,某一单元或针对某一问题形成解决办法,可参照优秀教案,进行改动。 2、钻研教材。备课组的几位教师要对确定的备课内容进行认真钻研,思考,提出教学设计思路。 3、集体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对备课的内容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自发表建议,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4、整理完善。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由一位教师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完善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教案。 5、操作实践。按集体备课的教案执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备课组的教师听课,与学校小型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6、教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7、总结成效。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笔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改动教案,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8、检查评价。教研组安排时间交流备课组的优秀教案,并在学校博客上与大家共享。 三、管理措施。 1、备课组组长:各年级组的教研组长。 2、完善制度。集体备课活动原则上每两周进行一次,具体时间由备课组长确定。每次活动安排一位“主备老师”主讲,全体教学组人员参加。主讲教师吸收组内教师的意见,进行调整形成教案,每次活动指定专人填好记录。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授 课教材五年级上册集备时间 年月 日 单元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主备人集备人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一些基本上的特征,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的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病毒》、《细菌》、《食用菌》。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生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病毒》一课,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让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们的影响。《细菌》一课,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让学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主要是由5大类组成的,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食用菌。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一课引导学生认识真菌,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一、科学研究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问题,在观察、了解、调查、搜集中获得信息资料。 2、能用各种感官对细胞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3、能够科学、正确地进行观察、实验,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对研究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关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2、能参与到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善生活。关爱生活,热爱生活。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细菌的重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感官直接观察的不同部分。 如:①课上,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既可观察图片,也可以交流图文资料,从而丰富对细菌病毒的认识。 ②展示多种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细菌、病毒的异同,通过对不同的观察,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与不同,为归纳作准备。 ③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主题,对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进行观察、交流,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异同,等等。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如用文字、画图、列表、实物标本等表述。

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高楼明德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为了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切实提高备课实效,体现“资源共享、备出个性”,促进有效教学,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集体备课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时间和形式 1.内容:语文、数学两科。 2.时间: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以单元进行。 3.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导处定期评估检查。 二、集体备课的目标: 1、增强备课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合作研讨,积累集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教研水平。 三、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1.每学期初,各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二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学校教导处。 2.集体备课需在各人深入钻研教材,注意广泛学习并了解学生实际,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单元集体备课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生成教案——个性设计——个人上课,撰写感悟与反思”的步骤进行。 3.每位教师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辅案,教案应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具准备、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栏目。教案内容的主体部分,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双边活动。 四、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教材分析:认真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理清所备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所在知识体系中的上下联系。 2.教学设计:即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 3.课例示范:选取单元或章节中具有典型性的课题,由主备人开课示范。 四、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主备人备好教案的初稿和主讲稿的书面材料。 2、主备人在活动前将初稿上交教导处备查、审核。 3、每轮次集体备课操作过程如下: ⑴由各单元主备人作为主讲,进行单元教材分析、说课,并选择其中典型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 教材 分析力吗》;《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八个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设定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活动获得结果。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第1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首先涉及到的是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埋下一个伏 笔。

议第2~3课研究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的关系。相同体积下,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同重量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第4课是沉浮的应用,体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5~6课,从另一个角度,即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第7~8课,探索液体密度对物体的沉浮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物体的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 教学资源与开发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课时 安排 共8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 浮 课型新授 总课 时 1 授课日 期

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时间: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及现代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备课实效性,实现 资源共享,经学校研究制订集体备课方案如下: 一、集体备课的机构。 1、集体备课以年级组学科为单位,在组内实行集体备课、议课。教务处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 2、集体备课的备课人。集体备课的备课人分为主备人和参备人。主备人根据领受到的备课任务,独立或与他人合作钻研教材,准备集体议课发言稿,编写教案,并且把教案发到公共邮箱里。参备人为组内除主备人以外的其他成员。参备人根据主备人的备课发言及教案设计思路,提出积极的补充和修改意见,以便主备人修改教案。 二、集体备课的程序 1、分配任务。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计划将备课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 2、个人准备。组内成员领受任务以后,个人进行备课准备,撰写主备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 3、集体议课。主备发言人叙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教学设计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完善教案,填写好集体备课记录表。 4、个人执教。每个执教人将修改后的教案(二稿)付诸教学实践。执教后写好教学反思。参备人参与听课,课后进行评课,并写出个人听课心得。 三、集体备课具体要求 1、主备人 (1)主备人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那些内容有联系。 (2)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编制的教案要重点突出。 (3)提出教学目标。编制的教案要从三个纬度上体现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备教法和学法。教师采取的教法必须有效,学生的学法诸如小组学习法、探究法等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5)备教具。根据学校实际,寻找或自制教、学具;搜寻、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6)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如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体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使用,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设计,教具、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机,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必须考虑周全。 2、参备人 参备人除认真履行好主备人的职责外,还必须做到: (1)认真学习课标,通读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点及重难点,做到宏观上把握全册教材,微观上重点吃透所领受的任务的部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二学期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高晓英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高晓英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科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21202 时间地点 2楼实验室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我们的小缆车课题内容《我们的小缆车》公开课教案 主讲高晓英同伴徐有玲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主讲 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人备 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意 学情分析: 图 对运动和力,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在 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这些都是学生的经验,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因此,在学生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力的大小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等活动,使学生充实、修正原有的感性经验,形成运动和力的正确的认识。

设计理念: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通过实验得到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 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或为回形针)、铁 垫圈若干、秒表(或直接目测)、记录单。 教师:一些车的图片或影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那你知道玩具小车运动起来的办法有哪些吗,学生回答。 师: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它们的运动却包含着许多相同的 科学道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车是什么类型的车,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教师播放PPT图片。请学生回答。 (图中是马车、汽车、电瓶车、缆车,用的动力分别是马的拉力、发动机的动力、电力和缆绳的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