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欢迎来到,福建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含义、内容和形式,知道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三、教学方法

四、

环节一:

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多国比率。

之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有情境的了解,教师播放一段的视频。

导入实录:同学们,咱们先看一段视频,思考为什么没有达成最终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协议?结果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各国都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国际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环节二:新课教授

过渡:说到国际关系,我们并不陌生,国际关系就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都有哪些呢?我们看几组图片:

学生回答。

分别反映了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和经济关系。

内容反映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有竞争、合作与冲突。

教师引导模拟联合国。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和中国,就到底属于谁的问题进行辩论。学生辩论。

教师引导:中国代表和日本代表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述观点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说出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我们知道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接下来,我们活学活用,谈论一个案例。

小组讨论,二战期间美日开战,日本偷袭的,美国在日本投掷,现代美日关系非常紧密,美日合作很多。这背后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举出具体例子。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二战期间美日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各自的国家安全,现在美日关系考虑的是发展问题,美国基于政治环境考虑,日本基于经济发展考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以上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课下大家搜集三个有关中国与外国经济合作的案例,并分析背后考虑的经济因素,下节课找人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按住ctrl点击查看)

2020年教师招聘物理面试真题汇总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初中物理】 1.理论课程 1.《力的三要素》 2.《分子热运动》 3.《比热容》 4.《电压》 5.《温度计的使用》 6.《质量》 2.验证性实验 1.《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3.《测量物质的密度》 3.探究性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4.计算应用类 1.《欧姆定律》 2.《密度》 5.生活应用类 1.《机械能及其转化》 2.《升华和凝华》 【高中物理】 1.理论课程 1.《重力势能》 2.《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3《弹力》4《参考系》5《线速度》6.《电势差》 2.验证性实验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伏安法测电阻》 3.探究性实验 1.《共点力的平衡》 2.《自由落体运动》 4.计算应用类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动能定理》 3.《万有引力定律》

4.《功率》 5生活应用类‘【高中物理中此类型没有涉及】’ 1.《质量》 2.《共点力的平衡》 要求:①有板书;②有实验过程;③能够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5.《升华和凝华》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①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②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6.《比热容》 要求:①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②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详细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答辩题目:①比热容的定义和公式分别是什么?②你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导入环节重要吗? 7.《温度计的使用》 要求:①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说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②要有适当板书;④试讲过程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答辩题目:①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②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试讲教案《锦瑟》】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说两句诗,大家看看是谁的作品?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没错,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锦瑟》。 二、目标 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 起读一下。那么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首先来 认识一下作者,你来介绍一下,介绍的很全面,看来你预习的很好,请坐。 三、整体把握 接下来,我们来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时候,请大 家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听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胧,不解。确 实不好理解。那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再品味一下。有感觉了吗?嗯,感到一种哀婉。很好。那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 们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好的,后面 的男生,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很好,请坐,谢谢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 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就曾发出 这样的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 为它作注。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 成一本厚厚的书。这里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说法,请看大屏幕。 有这么多。 好,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我们来 细细的品读。待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先看第一联。一起读一下。这句是起兴之笔。同学们,这句大家是 怎么理解的?好的,你来说,锦瑟清幽哀怨,牵出作者的情丝,令 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难尽。说的太好了,请坐。好的,现在我们

初中政治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面试教案模板 【篇一: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政治】 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和事业成功中的意义,培养自强的精神。 2.以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 为强者。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强能力。 2.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三)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表现、意义,了解培养自强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自强的表现、意义 2.怎样走自强之路?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摆脱犹豫和彷徨,克服惰性,树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生:回答略。 师:我们就一起欣赏歌曲-----《男儿当自强》(展示课件二:歌曲) 生:欣赏歌曲 师:不仅男儿要自强,我们在坐的每一位都要自强,要用自强去描绘美 丽的人生。这就是我 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描绘自强人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 板书,同时展示课件三:描绘自强人生) 环节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 师:我们来看一段录象,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洪战辉的事迹材料)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让人感动的自强故事,)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生:举事例略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但你有没有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回答略(不怕困难,不向困难低头,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强精神。自强的表现(板书,同时展示课件四:自强的表现) 师:我们再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自强的精神他们的人生又会怎样? 生:回答略 师:通过正反比较,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生:回答略(自强能改变人的一生,自强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强能使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自强能使人勇往直前) 师:这就是自强对我们的作用。(板书,课件展示五:自强的作用)自强使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积极进取,走向成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需不需要自强的精神呢?(师:展示课件六:列强瓜分中国及神六发射图)师生: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历史,来探讨这个问题,从1848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在中国划分殖民地,无恶不作,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8年抗战,3年内战,建立新中国,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胜利, 师: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展示课件:自强的作用)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该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要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要使我们的祖国变地越来越强,现在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略(自强,学生握拳举手回答)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看故事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赵蕊蕊的事迹材料)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那个组先来说一下? 生:回答略(结合具体材料来说: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师:我们要自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奋斗。(教师板书,展示课件)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 生:回答略(没有目标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向,遇到困难时不想去克服,得过且过) 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展示课件:名言赏析)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模板 一、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2.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四、课时:1 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设备六、教法:诵读法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1.作者 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合称为“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三)整体感知(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地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

教师招聘物理面试真题汇总

教师招聘物理面试真题 汇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初中物理】 1.理论课程 1.《力的三要素》 2.《分子热运动》 3.《比热容》 4.《电压》 5.《温度计的使用》 6.《质量》 2.验证性实验 1.《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3.《测量物质的密度》3.探究性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4.计算应用类 1.《欧姆定律》 2.《密度》 5.生活应用类 1.《机械能及其转化》 2.《升华和凝华》 【高中物理】 1.理论课程 1.《重力势能》 2.《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3《弹力》4《参考系》5《线速度》6.《电势差》 2.验证性实验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伏安法测电阻》 3.探究性实验 1.《共点力的平衡》 2.《自由落体运动》 4.计算应用类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动能定理》 3.《万有引力定律》 4.《功率》 5生活应用类‘【高中物理中此类型没有涉及】’ 1.《质量》 2.《共点力的平衡》 要求:①有板书;②有实验过程;③能够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5.《升华和凝华》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①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②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6.《比热容》 要求:①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②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详细描述具体实验过程;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答辩题目:①比热容的定义和公式分别是什么②你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导入环节重要吗 7.《温度计的使用》 要求:①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说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②要有适当板书;④试讲过程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答辩题目:①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②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8.《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要求:①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②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详细描述具体实验过程;③要有适当板书;④试讲过程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答辩题目:①有时,当某一电路中连接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数较多,会使电路变得复杂,你会运用什么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②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9.《密度》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面试试讲逐字稿[全能模板]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不等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学生了解并掌握不等式概念 (3)师生间有互动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同学们好,上课!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存在有相等关系,又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以前学习的都有哪些不等关系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了,以前我们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这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不等关系。 在我们的数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别的不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先读读题目,然后自己先写出数学表达的式子,一会老师请一位学生来回答, 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写完了,那么现在我们请中间这位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大家都没做声,说明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 那么观察可以得出这些式子都是用不等式表示出来的,那么不等式有一些什么性质呢?在学习不等式性质之前,我们先来回忆等式的性质,有哪位同学来回答呢?请后面那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是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两端同时乘以或是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或是式子,结果仍是等式。回答的很好!说明对等式的性质掌握的很熟练。以前学习的比较实数的大小的结论是: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不等式的性质: 这两个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第一个只是不等式形式的一种变换,第二个我们称这是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现在老师说把数轴上的两个不重合的点沿相同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得到另两个新的点,得到的两点的左右位置关系不会发生改变,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用不等式怎么表达这样一句话呢?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好请坐下,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条性质。 性质3 如果a>b,那么a+c>b+c. 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实数,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如果现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该怎样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试验一下,老师现在就找一位同学来回答,哪位同学已经的到答案了呢?好,请左边那位同学来回答, 这位同学说的正确吗?哦,很棒!这位同学充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一定要记住对乘数正负的讨论,这也是不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 性质4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ac

滕王阁序试讲教案-word

滕王阁序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 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中学政治教案+试讲

中学政治教案 【教案模板】 一.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抽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如制度、原则、特点、含义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方法或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在情感价值上要求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提升。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 直接写出讲课方法,无需阐述。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 2.新课讲授: 该部分可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讲课思路进行安排与调整,授课过程注重互动,可采用分组、辩论、角色扮演以及其他形式。 3.巩固练习: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4.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体现这四个字就可以了,正常的反思是在课后才写的。 试讲 什么是试讲? 很多考生分不清说课和试讲的区别,就会在面试中发挥失常,与成功失之交臂。 简单的说试讲就是尝试讲课,通过模拟上课场景给学生上课进行课堂教学。所以试讲又叫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虚拟)。 第一,要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这几个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二,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由于试讲的时间有限,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多数精力放在一个或两个重点上面,切不可平局用力。 第三,试讲时面对的是考官而没有考生,但是也要表现的像是有学生一样。要有课堂提问、评价、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内容。 说课是阐述教学内容的备课思路、教学安排及其理论依据,其形式不是上课而是“说明”,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重点等等。 怎么做好试讲? 第一、备课一定要充分。试讲之前会有20分钟的备课时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关于教学需要讲授的重点备课纸上都有体现,要规划好教学步骤。 第二、试讲时,语速适中,逻辑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感染力。但千万不要为了课堂气氛点面试考官回答问题,因为考官是不会给你回应的,所以把他们当成台下的萝卜白菜就可以了,继续自己的表演,没错,的确是表演~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高中物理平抛运动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高中物理平抛运动高中物理教师面试《平抛运动》试讲答辩语音示范如下: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及规律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学习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提高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飞机投弹”这个教学课件,并展示课件中的题目。 接着让学生思考,提问学生:“能否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利用课件进行投弹练习,结果学生很难将炸弹投中。接着,教师做出评论说:“显然,单靠感觉很难将炸弹投中,要想提高准确率,我们必须要了解炸弹在空中飞行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就可以当好这个飞行员了。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抛运动。”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平抛运动”的概念教学 演示实验:让小球从斜槽某一高度滚下,从水平末端飞出。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通过设置好的问题:实验中的小钢球离开斜槽后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引出平抛运动的概念。

2.研究平抛运动的性质 对于曲线运动比较复杂,但是前面学过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所以引导学生去分解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实验探究法 让两个处在同一高度的小球同时下落,一个自由落体,一个平抛,学生会发现两者同时落地 为了加深印象,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频闪照片拍出的二者的图像。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理论探究法 因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故因为惯性的缘故,水平方向做的应该是匀速直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学生尝试用正交分解的方法,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前面学过的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生不难总结出平抛运动在不同方向的运动规律。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设置了两个例题和一个思考题,第一个是课本上的原例题,难度较小,第二个是新课引入环节中的那个飞行员投弹的题目,难度较大。 然后再次播放开头那个“请你来当飞行员”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析解答课件中的问题,并解出投弹成功的条件:飞机投弹点距敌船的水平距离应为200m。最后再让学生上讲台上来进行投弹练习,看能否成功。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也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目的。

教师资格证试讲高中数学教案二

教案二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课时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题目: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时间:45分钟 三、授课人数: 四、课时:1课时 五、课型: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八、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学用具:投影仪. 九、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1,2,3},{1,2,3,4,5} ==; A B

(2)设A 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C x x D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2,4,6},{6,4,2}E F ==.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含于B(或B 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理解。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如图l 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题2中实例1和实例4的Venn 图. 图1 图2 投影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b a a b ≥≥=且则”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得出结论: 若,,A B B A A B ??=且则.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实例,并用Venn 图表示. 学生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 (1)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空集? (2)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与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 (3)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4)包含关系{}a A ?与属于关系a A ∈正义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出解释. (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 B E (F )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 【篇一: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5分钟面试课教案】必修一 2.诗两首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旅程 (一)上片 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 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意象着手来分 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 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 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 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 “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 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 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 《雨巷》 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 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 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 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 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 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 节地找。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 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高中政治易错点(附解析)

经济生活一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lO.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一说错误) 23.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试讲.docx

力的合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几个力等效于他们的合力的物理意义 2.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几个共点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学生直观感受到合力与各个分力的等效性。 2.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并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启迪思考,开拓思维,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实验过程,学生能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 难点: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问答、讨论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1.由曹冲称象故事引入——等效替代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曹冲称象的故事,并请学生简单的讲给大家听。 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多个石头来替代大象呢? 学生回答:因为它们一样重。 点评,一样重是利用水面位置相同证明出来的,不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因为多个石头和大象在船上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自身重力把船向下压。 点评:说的很对,此时,多个石头的重量和与大象的重量对船的作用效果相同,也就是说,多个重力效果等于一个较大的重力,这就是力的等效性。 2.将等效性引入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合力 教师引导:在力学里面,我们也常常用到等效这个概念。比如:大人一只手就可以提起一桶水,而孩子需要两只手,那大人提供的一个力和孩子提供的两个力就是等效的。大人提

供的这个力就可以看成孩子提供的两个力的合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力的合成。 环节二:规律探究 1.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大人向上提水桶,孩子两只手也是向上提水桶,孩子的两个力如何求合力呢? 学生回答:在初中我们学过,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求合力,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教师追问:如果是两个人一起提水桶,方向并不竖直向上,而是偏向外侧,成V形。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两个不同向的力的合力还是大人那个力吗?第二,这两个力的合力是他们直接相加吗? 学生们莫衷一是,得不到确切的结论。 老师引导:带着问题,我们做实验来解决。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准备实验 老师引导:大家看一下课本62页的实验,根据实验提示,利用我们的实验器材,按照四人组进行实验,总结出F、F1、F2之间的关系。 教师给出提示: ①用力的图示准确的描绘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思考怎样描述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可以尝试连接力的箭头位置,会有所发现。 ③发现规律后,重复几次实验,验证你的规律。 (2)进行实验 第一步,如图甲所示,用两个成一定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动橡皮条。拉到某一位置后,记下该位置,读出两个力大小,并绘出两个力的方向。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只使用一根弹簧测力计,依然将橡皮条拉到此位置,记下力的大小以及方向。 第三步,如图丙所示,将这三个力按照刚才的大小方向特点画在纸上。 (3)交流、分享、归纳实验结果 每个小组整理了实验结果,总结了F、F1、F2的关系,小组之间交换实验图示,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组结果进行陈述,并尝试对力的合成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总结:我发现,两个互成角度的力求合力,可以利用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教师追问: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两个力作为两条临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就是这两个力的合力。 教师点评并总结:通过将橡皮条拉伸相同的距离和方向,我们可以说F1、F2与F具有等效性,它们便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同时,通过大家的探究可以得出,这两个力与合力还满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单调性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绝大多数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三、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四、教学关键 通过定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 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是高一数学的第一课,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

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和形式,知道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多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率。 之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有情境的了解,教师播放一段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视频。 导入实录:同学们,咱们先看一段视频,思考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最终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协议?结果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各国都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国际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环节二:新课教授 过渡:说到国际关系,我们并不陌生,国际关系就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都有哪些呢?我们看几组图片:

学生回答。 分别反映了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和经济关系。 内容反映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有竞争、合作与冲突。 教师引导模拟联合国。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日本和中国,就钓鱼岛到底属于谁的问题进行辩论。学生辩论。 教师引导:中国代表和日本代表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述观点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说出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我们知道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接下来,我们活学活用,谈论一个案例。 小组讨论,二战期间美日开战,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现代美日关系非常紧密,美日合作很多。这背后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举出具体例子。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二战期间美日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各自的国家安全,现在美日关系考虑的是发展问题,美国基于政治环境考虑,日本基于经济发展考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以上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课下大家搜集三个有关中国与外国经济合作的案例,并分析背后考虑的经济因素,下节课找人分享。 五、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机械能守恒定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板书 (2)要有提问互动 (3)要有过程性评价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教学设计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高中物理的01号考生,今天我的试讲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写板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已经知道,运动的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而且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那么同学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机械能?如何用公式来表示?好,请中间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好,非常好。 他说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那么动能如何用公式来表示呢? 非常好, 是1/2mv2是不是。 那势能呢?还可以继续回答吗? 好请坐,请同桌,来帮他补充一下.是mgh 是不是,好.那 mgh是什么势能呢? 非常好,是重力势能。那除了重力势能,还有什么势能呢?弹性势能是不是?那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呢?是1/2kx2是不是? 好,同学们,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的重力势能 mgh中的h是个相对的量。也就是说,你可以任意选取一个平面做参考面,当参考面选取以后,我们这个h就确定了。最终我们才能确定重力势能 mgh 的大小,是不是. 好,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了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呢?那位同学来给我们举个例子呢?

好,最后一排那位同学你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好,非常好,请坐。他给大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孩而他在跳蹦蹦床。大家想一想这个例子是不是小孩在跳蹦蹦床的过程中,就发生了重力势能向动能的转化呢?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量的转化呢? 好,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他说除了发生重力势能向动能的转化,还发生了弹性势能向动能的转化. 好,这一节课呢,我将带领大家通过一个简单的重力势能向动能的转化来研究我们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好,大家跟上我的思路。(板书画图演算)我们看,假设这里有一个小球,我们设它的质量为m,以地面作为参考面,当小球距地面的高度为H 时,此时小球的机械能,我们如果记为E1的话,它等于多少?是不是此时小球的机械能就等于动能加势能呢?因为此时小球是静止的,那它动能多大呀?好,是零,是不是?势能呢?mgH 是不是?好,最终就等于 mgH。 好,我们忽略空气阻力,使小球自由下落,当小球下落到距地面为h时,如果记此时小球的机械能是E2的话,小球的机械能是多少?是不是就等于Ek2+Ep2呢?我们设小球此时的速度为v2的话,我们由动能定律是不是就可以得出v2的平方就等于 2g(H-h)呢? 好,我们知道了速度的平方是不是就很容易得出了 Ek2=1/2mv2=mg(H-h)?那好,带入这个公式E2=Ek2+Ep2=mg(H-h)+Ep2.此时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呢?我们看,是不是高度是h呢?那就等于mgh呢?好,最终等于多少?mgH是不是?好,同理。当小球刚刚下落到地面的时候,如果我们设此时的速度为v3,那么根据动能定理v3的平方就等于2gH呢?我们也很容易得出它此时的机械能 E3=Ek3+Ep3=1/2m*2gH+0=mg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