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连素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_姚东升

中 华中医药学刊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姚东升1,2,刘平1,2,3,胡义扬1,3,孙明瑜 1,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3.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 -研究院,上海201203)摘要: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已大于15%,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其防治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病 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西医目前尚限于对症治疗。而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有独特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特色用药等方面综述近几年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3)05-1113-03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YAO Dongsheng 1,2,LIU Ping 1,2,3,HU Yiyang 1,3,SUN Mingyu 1, 3 (1.Key Laboratory of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Institute of Liver Diseases ,Shuguang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3.E -institute of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Shanghai 201203,China ) Abstract :The current rat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ho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ave been a growing concern is greater than 15%in China ,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s more than 200million.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by now.Since the complexity of clinical symptoms ,Western medicine is currently limited to symptomatic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has good efficacy.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bout the etiology ,the pathogen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treatment 收稿日期:2013-01-2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1DZ1971702);上海市教育 委员会E -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E03008);上海中医药 大学首届杏林学者资助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慢性肝病虚 损重点研究室和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姚东升(1987-),男,辽宁人,七年制学生,研究方向:中 医肝病。 通讯作者:孙明瑜(1973-),女,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博士。E- mail :mysun369@126.com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 MS )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出现为其主要特点,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症候群。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大于15%, 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1] ,其防治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中西医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西医目前尚限于对症治疗。而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药采用整体性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在防治代谢综合征中有 显著的疗效, 也彰显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1 病因病机 既往中医对代谢综合征无系统认识,尚无相关病名探 讨,现代医家大多从其对应的中医病名“头痛 ”、“眩晕”、“湿阻”、“消渴”、“肥胖”等命名论治。中医认为其产生与 先天遗传有关, 又是后天多饮多食、肥胖少动的结果,一般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多由痰浊、瘀血、郁热、毒 邪、气血阴阳失调等因素所导致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仝小林等认为过食和少动为MS 发病的主要病因;脾气郁滞、脾失健运,进而水湿内停而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为病机的根本;肝脾郁滞为疾病的核心病机。MS 的发展演变,可以用“郁、热、虚、损”四个阶段来概括其 从未病到已病、 从潜证到显证的整个过程,因郁而热,热耗而虚,由虚及损,形成MS 发生、发展的主线[2]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治病求本,徐远从脾肾两脏 入手, 认为脾肾两虚是内因,饮食失调、运动过少等是外因,肝失疏泄是重要环节,痰瘀互阻是主要病机,虚损变证是代 谢综合征的不良结局[3] 。《灵枢·五变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先天禀赋不足是造成代谢综合征的重要 原因。但其临床症状复杂,除正虚外,痰浊、瘀血、毒邪等实 邪在其发病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百病多由痰3111

黄连素片医治多种疾病

黄连素片治疗多种疾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癌病) 黄连素作为一种老药,在临床上治疗菌痢、肠炎、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病症,已为众所周知,然而,黄连素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癌病等病症的作用,许多人还知之不多,这里作一介绍。 1、治疗高脂血症:用黄连素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明显。治疗一 个疗程(20天)后,体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具有较好作用。且对人体无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降脂药物。 2、治疗高血压: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令人满意,多数中老年患者 服用黄连素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该药物还能改善血液动力状态,减少对心脏及肾脏的损害,即使长期服用,也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关研究证实,黄连素中含有小蘖碱等化学成分,这种化学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血管舒张而起降压作用。 3、治疗心律失常: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往往与器质性心脏病 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二尖瓣病变等。口服黄连素,每次0.,每日4次,连服7-12天,便可使心悸、气短、胸闷不适等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使心律失常得到

控制。黄连素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从而可以降低因冠状动脉梗塞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4、治疗糖尿病: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黄连素可以降低血 糖和尿糖,每次服用黄连素0.,每日4次,1-3个月后可使血糖,尿糖下降。还能较好地防止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5、防治癌症:黄连素防治癌症的作用,也与其富含小蘖碱的化 学成分有关。实验证明,小蘖碱在动物体内能增强白细胞以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于细菌毒素以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解毒效应。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提高机体抑癌、抗癌能力。因此,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肠道憩室、食道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经常服用黄连素,既可治疗上述各种病症,同时还可防止癌变的发生。 黄连素 【摘要】黄连素常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发现其对心律失常、高血压、血小板聚集、糖尿病、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用药参考。 【关键词】黄连素;临床应用;抗菌消炎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中药黄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的药材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盐酸黄连素,现能人工合成。由于黄连素能使细菌表面的菌毛数量减少,使细菌不能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引起感染,因而具有抗感染作用,对革兰阳

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导读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药物研究获得世界领先的成就。 该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日又获得2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药“他汀类”药物。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1黄连素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起到降糖降脂作用的?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分别立项给予大力支持,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敬主任和中国医学科

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东教授等十几位专家联手开 展了攻关。南京市第一医院科教处副处长、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客观可靠,其主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中药,充分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应用于临床,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可直接造福于全世界高血脂病人,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认为该课题基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至于黄连素降血脂的临床有效率,专家透露说,由于个人基因差异,确实也有部分患者对黄连素不敏感,专家正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找到其中原因,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

代谢相关疾病基因功能研究介绍

代谢相关疾病基因功能研究介绍 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有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一、疾病模型 (一)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 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在对糖尿病的研究中,常见的模型 包括: 1.一型糖尿病模型 A药剂诱导型:①STZ (streptozocin), 链脲菌;②Alloxan,四氧嘧啶 B自发型:①NOD (non-obese diabetes)小鼠;②AKITA小鼠 2.二型糖尿病模型 A肥胖二型糖尿病模型 ①db/db小鼠 ②ob/ob 小鼠 ③Zucker fatty大鼠 ④ZDF (Zucker diabetic fatty) 大鼠 ⑤果糖(fructose)长期饮食的二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⑥果糖短期饮食+低剂量STZ一次投药 B瘦型二型糖尿病模型 GK(Goto-Kakizaki )大鼠 (二)肥胖症模型。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 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 遂演变为肥胖症。在对肥胖的研究中,常见的模型有: 1.谷氨酸钠(MSG)诱导的肥胖动物模型 新生小鼠或大鼠皮下注射MSG可诱导其产生肥胖。脂肪堆积是MSG肥胖动物的主要表现,其体脂在2周龄时即显著增加,一直增加到4月龄时。在30~90d时即已形成脂肪肝。 2.金硫葡萄糖(GTG)致肥胖模型 给成年小鼠腹腔注射GTG可诱导其产生肥胖, GTG所诱导的肥胖,被人们普遍认为系下

医学界惊人发现-黄连素治疗三高

医学界惊人发现:“三高”新克星黄连素(收藏)2016-06-01大额宝

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客观可靠,其主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中药,充分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应用于临床,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可直接造福于全世界高血脂病人,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认为该课题基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至于黄连素降血脂的临床有效率,专家透露说,由于个人基因差异,确实也有部分患者对黄连素不敏感,专家正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找到其中原因,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连服20天)后,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对于因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有效。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也很好,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这是由于黄连素中的小蘖碱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

黄连素亦有降血糖、尿糖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每日口服4次,每项次0.4克,服1-3个月后,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每日口服黄连素4次,每次0.4克,连服7-12天,能使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缓解或纠正心律失常。 黄连素改善心律失常 科研成果显示:黄连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功能,从而降低因冠状动脉梗塞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黄连素对于治疗频发的房性、室性早搏也有很好的效果,尤其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其机理可能是,黄连素对血管平滑肌a受体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减轻冠状动脉的收缩,改善心肌缺血,从而起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用法是:成人每次口服0.4克(0.1克/片),1日服4次,显效后继续服用5日,随后可减成维持量,即每次口服0.2~0.3克,每日服3次,一般4~6周为一个疗程。 黄连素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食道炎等疾病的人经常服用,既有治疗作用,又可防治发生癌变。黄连素对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亦有良好效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栓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不及时控制,约有半数可诱发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泸州 646000)苏言辉综述陈秋*审校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临床症候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现就MS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念 自1997年Zimmet等提出MS概念以来,各国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MS的定义各有不同,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基于此,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MS工作定义[1],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MS的全球统一定义。认为,MS是由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IR)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生化、体液代谢失常,从而引起多种物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常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涉及糖调节异常、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或超重、高尿酸血症、高凝血低纤溶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种危险因素。 2 危害及流行病学 2.1 危害:临床工作中常见到糖耐量异常、肥胖、高血压、异常脂质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集聚于一个个体的状态,这种状态即为MS。医学界已把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称为“死亡五重奏”。这可能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2005年IDF估计全球约1/4的人有MS。且MS是导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全球人类热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及肥胖的流行,MS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2]。因此,MS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重大卫生问题。 2.2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本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很高。在美国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903)资助 *通讯作者:陈秋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习题-选择题-带题解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 A型题 1.皮质醇增多症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抑制脂肪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 D.血浆肾素增高 E.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 2.Graves病时的代谢,下列哪项不正确 A.道糖吸收增加 B.糖原分解增加 C.肌酸排出增加 D.胆固醇增加 E.糖耐量异常 3.下列哪项对诊断妊娠甲亢无帮助 A.血中T3,T4升高 B.血FT3,FT4升高 C.体重不随妊娠月数增加 D.休息时脉率大于100次/分 E.四肢近端肌肉消瘦 4.甲基硫氧嘧啶最主要的副作用是 A.药物过敏 B.药物型甲低 C.脱发 D.粒细胞减少 E.胃肠道反应 5.内分泌性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手术治疗 D.支持疗法 E.纠正功能紊乱 6.哪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加服甲状腺素片 A.糖皮质激素 B.磺脲类药物 C.硫脲类药物 D.双胍类药物 E.同化激素 7.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的最主要并发症是 A.状腺功能低下 B.眼恶化 C.细胞减少 D.危象 E.癌变 8.作尿糖试验的尿标本采集时间是 A.饭前1h B.饭后1h C.饭后立刻 D.四段尿 E.晨尿 9.Cushing病的病因 A.垂体性ACTH分泌过多 B.异位ACTH分泌过多 C.肾上腺皮质腺瘤 D.肾上腺皮质腺癌 E.不依赖ACTH的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B型题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亚急性甲状腺炎 D.甲状腺癌 E.甲低症 10.摄碘率降低、T3、T4增高 11.摄碘率升高,高峰提前 12.摄碘率明显升高,高峰不提前 A.单纯饮食控制 B.正规胰岛素 C.中、长效胰岛素

铁和铁代谢相关疾病

铁和铁代谢相关疾病 一、铁的总述 铁(Fe)是人体内含量最大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蛋白及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4-5g,其中75%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则为储备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约占总铁量的25%。食物中的铁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在胃酸作用下,还原成亚铁离子,再与肠内容物中的维生素C、某些糖及氨基酸形成络合物,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既然铁如此重要,那么如果机体缺铁会怎么样呢? 二、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是人体储存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1饮食中铁元素摄入不足 饮食中铁元素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孕妇和儿童极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婴幼儿饮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而乳类含铁量极低,人乳含铁0.15mg/dL,牛乳含铁0.1mg/dL。乳类中铁吸收率为2%~10%,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即易发生贫血。孕妇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胎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很大,而母体是胎儿获取铁的唯一渠道,如果孕妇不及时补铁,不但自身容易缺铁,也会影

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1.2铁的吸收障碍 铁的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胃肠疾病、进食纤维量过大,均不利于铁的吸收,而维生素B12、维生素C则能促进铁的吸收。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前者主要存于肉类食品中,易于吸收;后者主要存于植物性食物中,不易吸收。故补铁时应适当进食动物肝脏、血液制品以及肉类食物为宜。 那铁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有的同学说多多益善,还有同学说物极必反…… 其实机体中铁过多了就会导致铁过载,广泛沉积于人体一些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常伴有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 三、铁过载 研究发现脑铁沉积会引起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 帕金森症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知道的拳王阿里还有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都是帕金森症患者。帕金森症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以及运动迟缓。研究显示帕金森症病人的脑中黑质部位有显著的铁沉积现象,过载的铁可能会损伤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使得多巴胺释放减少,从而引起帕金森症。由于女性有月经,所以能有效的排出多余的铁,而男性缺乏有效的排铁机制,致使容易铁在机体内沉积从而患病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常常出现铁

黄连素临床应用现状

讲 座 黄连素临床应用现状 肖国豪 郑 锋 九江学院医学院(九江332000) 关键词 黄连素;药理作用 黄连素(小檗碱)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痢疾杆菌、肺炎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在临床上黄连素的作用远非如此。现就近10年来国内对黄连素新的应用综述如下。 1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11 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尹行洲等 [1] 用黄连素治疗 47例,方法是014g ,每日3次口服,14d 为1疗程, 对显效和有效者继续使用原剂量1个月,以后减量维持和停药。结果治疗早搏30例,有效率80%,7例房早5例显效,1例有效;4例阵发性房颤显效3例,6例阵发性室上速显效3例,有效2例,无1例出现副反应。韩芳化等[2]总结20年用黄连素治疗室性早搏2000例,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19%,对照组为 8414%(P >01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为412%,对照组为1218%(P <01001),差异显著。 此外,黄连素还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室速、阵发性房扑、传导阻滞等。黄连素抗心律失常的机理,认为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功能不应期,使期前冲动不易引起折返激动和终止折返的持续进行,从而纠正心律失常。 112 抗心力衰竭作用 周祖玉等[3]报道采用Lan 2 gendorff 治灌流离体心脏,用维拉帕米造成急性心 衰。结果:用黄连素110×10-6mol/L 灌流心脏后再用维拉帕米致衰,此时心衰发生的程度明显轻于 未用黄连素组(P <01001)。实验证明黄连素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可使心排出量增加,左室舒张末压降低,心率减慢,对心衰患者产生有益的影响。苏光等[4]用黄连素治疗难治性心衰21例,其中冠心病8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 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后,改用黄连素012g ,每日3次,7d 为1疗程,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心 率、每搏容量、心排出量、心脏指数等均有明显改善 (P <0101),且无1例出现副作用。 113 抗高血压作用 王彩丽等 [5] 用单盲法给高血 压患者口服黄连素治疗42例,方法是013~019g ,每日3次,连服4周,结果总有效率83133%,尤其对Ⅰ、Ⅱ期高血压者的效果最佳,优于复方降压片。 研究认为,黄连素在体内能竞争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还能对抗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堆积,兴奋突触前膜M 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扩张血管,从而使血压降低。 114 保护脑血管 姚志彬等 [6] 在对动物实验的观 察结果显示:在缺血前后应用黄连素提高动物缺血再灌流早期(120min 海马CA 1区神经元内线抗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流晚期(7天)海马CA 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程 度。且能降低和减轻继发性癫疒间的发生。其机制可 能是与其提高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有关[7]。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211 治疗高脂血症 勾祥辉等 [8] 用黄连素015g 口服,每日3次治疗高脂血症45例,与口服烟酸肌醇酯4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50%,黄连素治疗组明显为优。 21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银建军[9]等用小檗碱治 疗30例TIA 。方法是A 组服小檗碱300mg ,每日3次;B 组口服维脑路通。于服药前后每隔10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率1次。结果:治疗30天,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TIA 发作频度明显降低,(P <0101)。认为同阿司匹林相比,小檗碱是更加有效的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且副作用小,易被病人长期接受,可以在防治TIA 和其他的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应用。还有人用黄连素112g/d ,分4次口服,治疗 ?06? 九江医学 2003年第18卷第1期 Ji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03,18(1)

小檗碱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小檗碱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三棵针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在临床上常作为广谱抗生素使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连素还有许多新用途,特别是心内科、肿瘤科、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应用有新的发现。现就有关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从以下方面作一综述。 1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小檗碱是一种作用肯定的钙通道拮抗剂,抑阻Ca进入细胞,对肠组织的兴奋收缩过程有脱耦联作用,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效果很好。纪成连等[1]报道,肠激综合征病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37岁,30例患者均给予盐酸小檗碱和丽珠肠乐联合治疗,盐酸小檗碱片0.3 g/次,3次/日,丽珠肠乐0.7 g,早晚各1次,连用2周,治愈16例(占53.3%),腹泻症状基本消失或症状减轻有8例(占26.7%),效果不明显6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0%,但对便秘症状疗效不好。有报道[2]将肠激综合征(ISB)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饮食指导,联合治疗组在取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另加用盐酸小檗碱片0.3 g/次,3次/日,多虑平25 mg/晚,口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4周后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较(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有显著差异。许引兴[3]用黄连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0例,显效率70%,总有效率90%。 2 用于心血管疾病 2.1 抗心律失常: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盐酸小檗碱对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室性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有关。杜见益[4]用盐酸小檗碱治疗心律失常108例,显效率为58.33%,总有效率达8 3.33%。孙海英等[5]报道:用谷维素和盐酸小檗碱联合用药治疗91例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1个月有效率为7 4.23%,与87例慢心律组(有效率为7 5.21%)对照无显著差异。胡奇志等[6]用盐酸小檗碱0.4 g/次,每日3次对门诊42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患者口服治疗后表明,其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疗效,而无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危险,其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与乙胺碘呋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同时药源丰富、价格低廉。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国内外权威

国内外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权威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 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4 项组成成分中的3 项或全部者: 一、超重和(或)肥胖BMI ≥25.0 (kg/ m2) 二、高血糖FPG ≥6.1mmol/ L(110 mg/ dl)及(或)2hPG≥7.8mmol/ L(140 mg/dl), 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三、高血压SBP/DBP ≥140/ 90 mm Hg , 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四、血脂紊乱空腹血TG ≥1.7mmol/ L(150 mg/ dl), 及(或)空腹血HDL-C <0.9mmol/ L(35 mg/dl)(男)或<1.0mmol/ L(39 mg/ dl)(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156-161. 2.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IDF) 腰围(采用亚太地区肥胖标准):男性≥90cm,女性≥80cm,合并以下4项中指标中任意2项或以上: 1)甘油三酯浓度(TG)升高:≥150 mg/dl (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2)H DL-C浓度降低:<40 mg/dl (1.03mmol/l)(男),<50 mg/dl (1.29mmol/l)(女),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3)血压升高:收缩压≥135或舒张压≥85mmHg,及(或)已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过治疗者 4)空腹血糖升高:FPG ≥5.6mmol/L(100mg/dl),或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治疗者。参考文献: [2]Ford ES.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J]Diabetes Care,2005,28 (11) : 2745-2749. [3]Alberti KG, Zimmet P, Shaw J. The metabolic syndrome-a new worldwide definition[J].Lancet,2005,366(9491):1059-1062.

黄连素在心血管治疗的作用

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2016-07-01 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来源:医药汇通 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药物研究获得世界领先的成就。 该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日又获得2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药“他汀类”药物。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1--黄连素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起到降糖降脂作用的?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分别立项给予大力支持,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敬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东教授等十几位专家联手开展了攻关。南京市第一医院科教处副处长、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

羊病大全之代谢疾病

羊病大全 ------代谢性疾病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整理提供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动物疾病咨询服务起家的兽药服务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动物血液血清抗体的研究,致力于动物疾病治疗的快速、有效、便捷。公司重视动物疾病的系统性研究,经过与养殖户的多年沟通与调研。 整理出养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疾病预防治疗方案,资料免费供养殖户朋友分享,帮助养羊的朋友一起健康养羊。对于有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公司网站---天行健动物药业向在线客服索取养羊资料。 全套羊病基础资料分为: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代谢性疾病、羔羊疾病、流行病。

目录 代谢性疾病 (3) 日射病与热射病 (3) 奶羊骨软症 (4) 食毛症 (5) 山羊白肌病 (6) 奶山羊酮尿病 (7) 低磷血症 (8) 低镁血症 (9) 奶山羊钴缺乏症 (10) 铜缺乏症 (11) 碘缺乏症 (12) 维生素A缺乏症 (13) 维生素E缺乏症 (14) 代谢性疾病 日射病与热射病 羊是耐寒而恶热的动物,在盛夏的直射阳光照耀下,会发生日射病,外界环境髙温、拥挤,会发生热射病。 【发病机制】 从生理角度看,羊的汗腺不发达,散热能力差,主要靠口腔和舌的蒸发水分而散热,每当在烈日下停留时间过长或高温高湿环境中过久,如长途驱赶.车运拥挤,在缺乏饮水的情况下,均可引起本病发生。【诊断要点】 (1)神经紊乱,不安静,张口伸舌,呼吸迫促,头部炽热,走路摇摆。

(2)体温升高至42℃以上,可视黏膜充血,瞳孔时大时小,心悸亢进。【防治方案】 (1)立即将羊只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凉水敷头部或凉水从肛门灌入。 (2)放静脉血50~100毫升,同时注入5%糖盐水500~1000毫升。 (3)内服六一散30克,藿香正气水5毫升。 【专家提示】 忌用自来水浇于羊全身。 奶羊骨软症 奶羊骨软症是指成年奶羊磷.钙代谢不平衡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冬春枯草时期(又是产奶髙峰时期)。以食欲减退、异食癖和跛行为特征。 【发病机制】 产奶期间,乳汁中需要大量钙质,若饲料里磷补充不足,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当饲草单一,精料中玉米过多,而豆饼、麩皮(含磷饲料)过少或根本没有,就会出现缺磷性营养不良。由于饲料中磷、钙供应不平衡,尽管增喂多量钙,也不能被机体利用,发生骨软症就成必然现象了。 【诊断要点】 (1)食欲大减,喜啃碱土和砖石,行走无力,四肢软弱,产奶量下降。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 、抗菌作用; 2 、抗病毒作用; 3 、抗原虫; 4 、抗毒作用。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抗心律失常; 2 、降低血压; 3 、正性肌力; 4 、临床报道黄连素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三、降血糖作用大量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小檗碱不仅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而且对糖尿病人伴有的合并症高血压血栓形成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四、抗炎作用。 五、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六、增强免疫功能。 七、抗癌。 八、其他作用。 1 、抗溃疡作用; 2 、解热作用; 3 、黄连还具有中枢抑制和利胆等作用。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其化学结构如图所示。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副作用较小。 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 用中医学解释,此类药物性凉,能清除邪热或虚热,清除有害毒物,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手中的一味清热解毒良药。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三次。 黄连素是众多治疗腹泻药物中最为大家熟知、价格便宜、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的药物之一。所以,几乎家家户户备有此药,无论出差还是旅游,黄连素更是人们的必备药物之一。许多人在腹泻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应当说,它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好药。不过,要用好它,还是有许多诀窍的。 在两年多前,国家药监局曾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有媒体误报黄连素已停用,引起了很大的误会。所谓的“复方黄连素”,是按照地方标准生产的药物,此次停用是因为“质量不可控”,该药与我们常说的黄连素是完全不同的药物。黄连素仍收录于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使用非常安全。 虽然黄连素是良药,但不可乱用,应正确选用。首先,对于全身性感染疾病,不适宜选择黄连素,因为它口服吸收极差,几乎停留在胃肠道,不易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所以只适合胃肠消化道炎症性疾病。

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不同的学术机构提出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了以IR或高血糖为中心的工作定义,MS诊断标准为:糖调节减损( IGT或IFG)或糖尿病(DM)和(或) IR (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下位1 /4位点),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1)高血压: ≥140 /90 mmHg(1 mm Hg = 0. 133 3 kPa) ;(2) 甘油三酯: ≥1. 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 - c):男<0. 9 mmol/L,女<1. 0 mmol/L; (4)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0. 9(男),> 0.85(女)和(或)体重指数(BM I)> 30 kg/m2;(5)微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 mg/g。WHO有关MS诊断标准公布的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已得到公认,统一了以往众说纷纭的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命名和内涵。然而,由于该定义中的一些项目如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等, 在临床上并不常规检测,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2.1999年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 EGIR)提出MS诊断标准为 IR(空腹胰岛素值上四分位数)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 (1)腰围(WC)≥94cm(男性) 或 ≥80cm(女性);(2)甘油三酯>2.0 mmol/ L(或已治疗);(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 - c):< 1. 0 mmol/ L ( 或治疗);(4) 高血压: ≥140 /90 mmHg(或已治疗);(5)空腹血糖>6.1mmol/L。 3.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 - ATP Ⅲ)提出MS诊断标准[8]:具有以下5种情况中的3种情况即可诊断为MS:(1)中心性肥胖:腰围男>102 cm(男), > 88 cm(女);(2)高甘油三酯≥1. 7 mmol/L;(3)低HDL –c:男< 1. 0 mmol/L,女< 1. 3 mmol/L;(4)高血压: ≥130 /85 mm Hg;( 5 ) 空腹血糖≥6. 1mmol/L。其定义的特点适合于美国人群,在临床上简单易行,既往许多文献均采用该诊断标准来评估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然而该定义的腹型肥胖判断的腰围切割点不适用于亚洲人,美籍非洲人, 南欧白种人等。 4.美国内分泌学会(ACE) 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提出MS的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5种情况中的3种情况即可诊断为MS:(1)超重肥胖BM I≥ 25 kg/m2; (2) 血浆TG 升高≥ 1.69 mmo/L; (3) 低HDL - C, 男< 1.04 mmol/L , 女< 1.29mmol/L ; (4)葡萄糖激发2 h 后血糖>7.8mmol/l , 或空腹血糖110~126 mg/dL;(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2型DM、HBP 或CVD 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久坐的生活方式、老年或CVD 的高危种族。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结合目前中国常用临床检测项目情况,于2004年提出国人的MS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的3项或全部定义为MS:(1)超重和(或)

浅谈黄连素的临床应用

浅谈黄连素的临床应用 药学系药学专业学号1217121184 范翠平指导老师 摘要: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自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在 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 失常、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免疫调节、防癌等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其临床应用总结,以指 导合理用药。 关键词: 黄连素;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黄连素(berberine,Ber)又名小檗碱,是自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 主要有效成分,Ber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学结构有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其结构中的季 铵氮为整个分子的碱性中心,可以形成盐酸盐和硫酸盐。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 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 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免疫调节、 防癌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 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将其叙述如下: 1.抗心力衰竭 黄连素对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73.17%。由于起效快,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 性心脏病和慢性肺心病心脏病效果比较明显,而对心肌性心脏病效果相对较差。黄连素与 生脉饮合用,治疗心力衰竭比用多巴酚丁胺效果明显。黄连素与硫酸镁合用治疗慢性充血 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3.6%。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 送入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 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克,一天三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但急症、重症病人仍需送医院诊治[1] [2]。 2.抗心律失常 很早就在动物模型中证实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连素可以延长浦肯野和心室 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也有研究显示黄连素可以阻断荷兰猪的心室肌细胞 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3],因此有人认为黄连素属于第三类抗 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跳的节律变得不匀齐,或心跳的频率过快、过慢等。 新近发现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紊乱,而且对心率、血 压(血压食品)、肝肾功能、血象无不良影响。绝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具有减弱心肌收 缩力的缺点,而黄连素则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因此,可用盐酸小檗碱治疗。如对多种心 动过速患者,每次口服0.3~0.6克,一天四次,2~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7天左右奏效,总有效率为78%。也可用于肺性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杜见益[4]报道108例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黄连素治疗,每次0.4—0.6 g,4次/d,疗程2—4周,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为83.33%(90/108),显效率为58.33%(63/108),有效27例,无效18例。临床经验表明,黄连素确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3.降低胆固醇 血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中风都有密切相关,而黄连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作用。血 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 药“他汀类”药物。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 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