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

(完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

(完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
(完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

(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问题: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少教师在制定课时时往往直扑课文,其后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制定的目标,或定位过高、过深,学生根本无法达到,导致教学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目标过低,出现学生“躺在地上摘桃子”的现象;或偏重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实施,因而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关注错位,学生用心灵的诵读不够,用心灵的倾听不够,用心灵的表达不够。 2.对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理解不透如何科学地表述这些教学目标以保证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有效的,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他们在制定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一定的区别。实际教学中,对于行为动词的运用,教师是不大讲究,甚至是随手乱套的。 3.三维目标分割实施,缺乏融合。随着三维目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制定目标时也开始渗透三维目标,但是出现了制定目标时尝试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呈现的方式,看起来十分清楚,但是往往陷入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分割实施的误区,只把三维目标当成三种目标,将三项目标进行简单叠加,缺少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4.目标表述模糊,难以把握。主要体现为教师制定目标时,清晰度把握还不够,最终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弱化,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虚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泛化。例如,《借尾巴》(人教版一下)的目标陈述:重点学习课文,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这就是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如《梅花魂》的目标陈述:潜心会文,联系文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静心涵咏,融情体验,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两个目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潜心会文、静心涵咏,融情体验”这类词,陈述的语言过于学术化,教学时很难把握其分寸。再如《月光曲》(人教版六上)教学目标陈述: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提高朗读、想象能力;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③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这三个目标的陈述虽然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各个维度,但是表述“大众化”,适用于许多篇课文。 对各维度可以使用的行为动词归类如下: 知识性目标动词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 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课程结构 ?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 (?)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 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加强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交流对于提高数学素养的价值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交流主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数学思想的表达、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三个方面。数学交流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数学素养。 1.数学交流可以培养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2.数学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将自己的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能促进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数学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善于合作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而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树立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极好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其学会在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和知识去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进行推理与交流,理解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数学

交流能力的实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利用新教材,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1.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努力营造数学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疑问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数学。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可以有合作交流。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理念,理解他人数学观点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升华。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1》的第一章引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 …… 可见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交流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资源的存在,就会造成编著者理念的缺失。相反,如果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营造数学交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阐述自己对集合的理解,相互交流,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2.提供数学交流的材料和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用于交流的材料,如每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书页边留白处的网站链接、习题中的探究拓展等。但仅靠课内的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列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源,以便学生收集整理,再与同伴交流。 3.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交流的障碍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特别是帮助那些胆小的或是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上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讨论甚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例如: 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例如: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例如: 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转换) 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转换) 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转换) 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推断) 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推断) (二)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例如: 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培养记忆、思维能力) 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模仿教师,做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能熟练地做出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根据任意物质的分子式,能计算某元素的百分含量。(培养思维能力) 运用石灰石中氧化钙的测定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培养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根据定距环的零件图和实际生产条件制定装夹方案。(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涵盖广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于德育目标是无形的抽象目标,一般不易“明确、具体、可测”,要用“体验性”语言来描述,因此,其行为动词也相应的要使用“体验性”的动词。体验性动词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1)经历:体验、感受、尝试、参与等;(2)反应:认同、体会、关注、遵守、赞赏等;(3)领悟:初步形成、养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例如: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体会安全的重要,初步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怎样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有三类:一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二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三是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对于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识别、辨认、举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把握内在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等。对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更改,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对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我认为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分为三个层次: 一、了解与认识:其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认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般物理现象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可以完成这一要求。如了解内能,知道内能的利用等。 二、理解:是对物理知识较高层次的认知程度,其行为动词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的内在关系与外部条件的联系,学生在这一层次的要求中要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比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公式有一个完整的区分度,做到能说出意义,会比较差别,能进行实际运用。 三、独立操作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方法的综合能力实际水平。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测量、会、学会最高,其行为动词有:测量、会、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工具的使用,学会数据的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会通过实验得到启迪,从而学会创新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态度和潜能的体现,是一种长期寓于教学之中的行为,也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经历与感知:其行为动词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这个层次要求我们从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初步运用感觉器官以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学习,逐步形成有意注意,为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心学生,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这一层次的能力,是教学的基础。 二、关注与思考:其行为动词是: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这个层次是教学的提升,当学生对事物表现出热情,并乐于去做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是领悟的前奏。 三、领悟与升华: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价值观的初步定位,学生有一定的确定目标,从而表现出刻苦,努力的情感态度,其行为动词有:形成、养成、具有、具备等。这是我们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学生的能够通过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对他们的人生会有重要的影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 1.课程结构的设置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

可转换。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 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 1.重视过程,引导学生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doc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1)比较购买债券、 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 维的方法; (2)利用有关知识 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 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 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 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 (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

数学名师整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2.选择性必修: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变化二:课程内容 (一)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 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二)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1)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2)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3)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1)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2)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1)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2)“立体几何初步”删去了三视图这一内容。 主题四概率与统计 内容包括:概率、统计。 内容的变化: (1)概率中增加了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2)统计中删去了系统抽样和变量的相关性,将“变量的相关性”移到了必选修中“统计”这一章内; (3)统计中新增了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这一内容。 主题五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这个主题是新增的内容,要求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撰写开报告、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哈四中李颖健 作为一个在高中数学任教多年的数学教师,针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一直很困惑,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使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很受触动,也很受鼓舞。它直接影响着普通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促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学习方式、形成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省自2007年正式进入新课程至今,已在教学中逐步适应了数学课程的转变,特别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不断尝试着各种教学方式,力图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有如下分析与感受: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而规定数学基础课程;二是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数学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之中;三是精选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是评价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

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选择,既能为不喜爱数学的学生减轻数学负担,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能为喜爱数学的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数学食粮,使他们尽早接受现代数学基础的熏陶,更快地走向数学研究的前沿。至于那些有愿望、有能力在众多方面都具有较高素养的学生,具有选择的课程也必将为他们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最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文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学习心得和学习笔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以及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基本理念中对我有启发的两点:第一,强调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二,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这两点在教学中容易忽略,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提醒自己教学中注重学科联系,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课标》中关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给了教师相关建议,对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实用价值。比如关于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建议,说到“要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数学中的难点,理解学生知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什么样的途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实现教育价值”,是对教学设计最基本的指导。 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

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6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相比2003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数学建模,同时把能力内涵进行了拓展,强调了思维品质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 通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希望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希望学生能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课程设置上,更易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学习课标,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知识梳理将按照课标顺序结构,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配上案例分析进行梳理,形成文本,打好基础。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体会 王迎曙(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一)关键词 1.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的经验 2.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会: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4.六素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 5.四主题: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6.五课程:A数理类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B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C人文类课程(历史、语言等),D体育、艺术类课程,E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 7.三水平: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水平三是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 8.四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9.两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二)他山之玉 1.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 2.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与过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因此,这次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湛 3.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 4.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打破了学科等级化的困局,更为国际范围内解决课程建设同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 (三)特别关注 1.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1)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应经历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 2.学业质量 (1)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知道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2)学业质量水平: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

最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资料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 (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 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等能力。 ?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了解 ?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 ?实例:《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其中的一条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负数》中其中一条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

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