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家。但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事业相对应的,却是导游质量、导游水平的不足。中国导游队伍中初级导游占到97%。同时,数量众多的“黑导”“野导”“诱导”,将“导游”变成“导购”,由此而引起游客的投诉,也一直居高不下。导游素质的高低、导游服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旅游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因此,中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对导游进行继续教育,这是旅游工作者现实的研究课题。但关于这一问题的学术探讨较为鲜见:截止到2007年11月底,“维普资讯网”上以“导游”为关键字的文章有1101篇,而以“导游+继续教育”为关键字的论文只有1篇,几近空白。鉴于此,本文着重于导游继续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实现方式及优缺点展开相关探讨。

一、导游继续教育的概念内涵

继续教育是接受一定层次的教育后的一种多层追加型的教育;继续教育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知识为主,同时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理解力,不断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终身需要进行的教育。

具体到“导游继续教育”,笔者认为,它是导游从业人员在学历和专业技术上达到了国家或行业要求、获得导游资格后,在从事导游职业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由各种主体发起的各式各样教育的过程。导游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导游,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导游的素质。

二、导游继续教育的实现方式

有学者认为,一个高素质的导游员应该具有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优秀的心理品质、突出的组织和应变能力、较强的法治意识等诸多素质。由此可见,导游继续教育的内容涵盖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导游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民族民俗、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但究其发起因素,不

外乎“内因”和“外因”。所谓内因是导

游出于自我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觉学

习,提高修养的过程;外因则是与导游

相关的单位或环境推动或颁布的强制

命令下,对导游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

内因和外因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导

游的继续教育。

(一)内因

导游的自我继续教育的过程建立

在对自我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根据自

己的发展规划,而自发学习的过程。导

游的自我继续教育源于自觉,因此,这

种继续教育更有针对性,教育内容、教

育时间也最有伸缩性,往往也最有成

效。

导游的自我继续教育是必需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导游的竞争对

手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导游队伍,无线

导游系统、网络虚拟导游系统等的出

现,使得导游将不得不面对传统的导

游同行以及现代科技的双重竞争。在

这种情况下,导游自发的继续教育一

定要有特色,特色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是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

本。特色往往可以帮助导游取得成功,

闯出一番天地。

导游在自我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

当转变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来,旅游业已经由传统的4P[Product

(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

tion(促销)]向4C[Consumer(消费者)、

Cost(成本)、Convenience(方便)、Commu-

nication(沟通)]转化,游客已经成为旅

游服务的核心。导游只有通过继续教

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视游客为上

帝,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导游及

导游服务的要求。只有导游真正地认

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发自内

心地去主动追求自身能力的提高,也

才能根据外因提供的环境,进一步提

高导游的水平和能力。但导游自我教

育强调的是导游的自制能力,当导游

无法实现自我继续教育的时候,此时

为了保证导游的素质和水平,必须由

外因促使其开展继续教育。

(二)外因

导游继续教育的外因是由外界发

起,导游则被动地接受继续教育。典型

的外界因素有如下几种。

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具有法律

效应的导游政策的制定者,有着强烈

的强制色彩。为了保证导游的水平,各

级旅游行政机关出台了许多强制性的

规章制度。国家2002年1月1日施行

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

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年度审核制度,

导游人员必须参加年审,导游人员必

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

的年审培训,培训时间应根据导游业

务需要灵活安排,每年累计培训时间

不得少于56小时。

政府部门还是导游的道德、爱国

主义、时事政治的培训和再教育的主

要实施者。例如,贵阳市旅游局2006

年度3月至4月组织的导游继续教育

(年审)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强化导游人

员职业道德、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生农村建

设的决定》等内容”为主,需要注意的

是,政府部门强制性的培训要避免尽

量减少盈利色彩和形式主义。旅游行

业长期的发展壮大,政府部门负有关

键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导游

人员继续教育的部分开支。政府的支

持和投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导游人员

素质,而非是个人或政府赢利。培训也

要避免形式主义,应该言之有物,硬性

规定只是手段,但如果内容空洞,反而

可能引起导游的对立情绪,影响导游

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

2.旅游行业和企业。旅游行业和旅

游企业是国家导游继续教育政策的执

行者,但不同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强制,

旅游行业不具有实际的法律效应,对

导游的继续教育强调的是行业自律。

他们发起的导游继续教育,通常以会

议、讲座、联谊活动、参观学习等方式

进行,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变,

往往很有实效,能够获得较大收益。但

相比于行政命令,它的影响范围较小,

并且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导游水平和导游素质的提高,旅

游企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毕竟与游客产生直接关系的是导游,

而和导游产生直接关系的则是各个旅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

○于萍

[摘要]导游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几近空白。本文分析了导游继续教育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导游继续教育的五种实现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导游人员;继续教育

73

游企业。虽然,由于制度的原因,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导游都不专职于某一旅游企业,但企业的品牌源于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源于高素质的导游人才。真正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往往会固定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导游群体,并对这些导游人才开展与时俱进的培训,将企业做大做强。相对于导游个人的继续教育行为,旅游企业对导游的培训则更有资本优势和群体优势。该种形式是双赢的,对导游自身,由于旅游企业的压力,培训效果往往更有成效;对旅游企业而言,可以提升人才积累及人才优势,形成企业特色,为企业发展,尤其是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大众媒体。在促进导游的继续教育和旅游行业发展中,大众媒体同样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媒体通过监督、曝光导游、旅游企业的不正之风,可以促使导游和旅游企业接受教育改正错误,提高素质;其次,媒体还报道着大量的发达国家、地区关于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同时囊括着大量的各行各业的知识,是导游继续教育的有益的知识库;再次,媒体还负责介绍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形象,供导游及旅游企业学习,其中文花枝就是一个优秀的案例。

大众媒体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期

刊杂志、报纸书籍、电视广播、互联网

等,这也决定着大众媒体的涵盖量很

大,在所有导游继续教育的种类里,是

最丰富的。但这也是其缺点所在,由于

大众媒体的信息量太过浩瀚,往往又

伴随有其他信息,以至于导游无法系

统地学习,容易被忽略。

4.高等院校。作为曾经的象牙

塔——

—高等院校,尤其是旅游相关的

高等院校在旅游、导游等理论的前沿

研究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相比于

其他的再教育方式,高等院校往往更

强调体系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更强调

前瞻性,适合于高级导游人才的继续

教育。需要说明的是,导游继续教育,

不仅仅局限于导游人员,也适用于旅

游行业的管理者。旅游管理者同样面

临着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的更新问题,

同样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但与导游员

着重于素质、知识、道德水平等的提高

不同,旅游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更多地

侧重于管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高等院校是旅游管理者接受继续教育

的最佳场所。

最终,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等级

考核的制度是检验导游接受继续教育

效果的办法之一。导游人员分为初级、

中级、高级、特级四个等级。初级导游

和中级导游考核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组织评定;高级导游和特级导游

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评

定。此外,由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导游

评比或竞赛获得最佳称号的导游人

员,报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后,可晋升一级导游等级。同时,还应

该提高导游人员的社会地位,明确导

游基本的工资福利,探索更多的继续

教育方式。但无论何种继续教育的方

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中国的旅

游业做大做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

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晓林.失控的导游[J].中国经济

周刊,2007,(17).

[2]王友明.加快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

的途径.集团经济研究,2007,(1).

[3]欧阳莉.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2005,(6).

[4]舟渔.打工妹发挥特长,山歌导游

闯出大市场[J].女性天地,2006,(12).

[5]赵英鸽.知识经济时代对导游服务

的要求[J].发展,2006,(12).

[6]关于举办贵阳市2006年度导游继

续教育及普通话测试下作的通知[J/OL].贵

旅办字[2006]20号

(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学院

453509)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首批、二批和三批国家示范性立项院校分别批准建设142、166和132个特色专业,这440个特色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将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为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坚持适应性原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与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产业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具有相当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定向性。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一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有机衔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谁需要人才就为谁培养人才。但是社会需求又是动态变化的,专业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增强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二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以学生成才为目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根据高职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将来的就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

二、坚持科学性原则,明确建设方向和办学特色

科学性原则就是要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差异化策略,考虑学校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证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合理性,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把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方向。

高职院校要避免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知己知彼,对其他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建设情况全面了解,认真进行比较性分析,认识本学校和专业在区位环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李波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适应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协调性原则,以服务为宗旨,明确办学特色和建设方向,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特色专业;专业群;建设;原则

7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