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傳統文化如何學習

(第二集)

014/5/29馬來西亞華嚴講堂檔名:21-714-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大家請坐。《傳統文化如何學習》,我們接著昨天講到的「禮義之邦,教學為先」,下面一句「穩定和諧」,現在這個世界,這四個字都缺乏。社會動亂讓我們明顯的感覺到處處都有危機,而且是我們無法想像得到的。說是意外,實際不然,如果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有相當的認知,就知道社會種種變化都有它必然的道理。現代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就是念頭。近代量子力學家,很多人都在研究念力,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念力主宰宇宙,換句話說,它也主宰我們的人生。我們自己一生,吉凶禍福從哪裡來的?不是神給我們決定的,也不是閻羅王給我們注定的,換句話說,跟他們統統不相干。到底誰在做主宰?我們的念頭。大乘經教佛說得很好,「一切法從心想生」。注意前面三個字,一切法,小,小到極處,我們自己還沒有發現;大,大到極處就是生死輪迴,一大事也,誰做主張?我們念頭在做主張。十法界都有它的業因,我們怎麼想,宇宙一切法就跟著怎麼變。

這個事實真相,大乘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可惜的我們自己蒙昧無知,沒有看懂;祖師大德給我們講解,其實他講清楚了,還是我們沒有能力,沒聽懂。畢竟在這個世間上上

根人少,大多數中下根人。現在這個世界,可能上中根人都沒有了,哪一種人最多?下下根人最多,下中人次之,下上人都不多了,社會才遠遠的違背了穩定和諧。穩定和諧科學做不到,要聖賢學術才能做到。中國過去讀書的人有這個概念,現在少了。過去讀的是聖賢書,所以多少都有一些概念,現在聖賢書不讀了,學校不教了,所以上輩的人沒有了,中輩的人也沒有了,留下來是下三輩,下上、下中、下下。從理論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中國古聖先賢說,一切眾生本性本善,那個本善就是佛的意思。為什麼我們會喪失掉?把本善喪失掉,把佛性喪失掉?這不是真的失掉,為什麼?那是自性的本能,不生不滅。但是它有隱現不同,如果我們有良好的環境,有好的老師,我們的自性就能夠顯現出來。

讀書是一個方法。古人講得不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要人教,自己就明白了。書讀上千遍,意思自己明白了,這很多人不相信,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見到。你為什麼沒有見到?你沒有念到千遍,你不知道千遍以後的味道。甚至有我讀書讀了千遍、讀了二千遍、讀了三千遍,經裡面的意思我還是不懂,這是什麼原因?這是你讀書用心錯了。用什麼心?用妄心,妄心跟真實智慧不相應,道理在此地。你如果用真心去念,念上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肯定意思會自見。什麼是真心?真誠、清淨、恭敬,有這三種心去念就會自見。學校裡面教古典文學的教授,佛門裡面有

一些真正有修行、有道德的法師講經,老一輩的,諦閑老和尚、圓瑛法師都有這個經驗。這些人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但是他們有大悟,小悟就更不必說了。講經之前都要很用功,很虛心的做準備,像學校教書備課,講經的人一定要做。可是所預備的這些資料,到上台去講的時候,有時候幾乎完全用不上,意思從哪來的?就在台上自己就生出來了。這種經驗的人很多,我們自己本身也有這個經驗。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我講《華嚴經》常常遇到這個情形,清涼大師的註解、李長者的《合論》看不懂,沒處請教。怎麼辦?老師教給我,把書本合起來,恭恭敬敬放在桌上對它禮拜,拜上一百拜、拜二百拜、拜三百拜,意思出來了,我們拿個筆記本寫都來不及,意思像泉水一樣湧出來,沒人教。所以其義自見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個講經的法師你去問他,有沒有這情形?都有,只是有時間長短、理解淺深不一樣。這就證明古人所講的理論跟方法沒錯,學習的理論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學經教亦如是,同時不能學兩種科目,這是很大的忌諱,兩種你的心就亂了、心就雜了,感應沒有了。決定是一種,這一種經沒有學完畢,絕不學第二種,讓全部的精神貫注在這一種上,效果就出現了。

穩定跟和諧,佛法講的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條「見和同解」,這是穩定和諧的基礎。我們中國人講和平,日本人

講平和,有道理。為什麼?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和,中國人是把果放在前面,和是果,結果,因是什麼?因是平等,平等就有和諧。所以中國人是先講果後講因,日本人說得也不錯,先說因後說果,先說平,平和,我們中國人講和平。「教學為先」,把宇宙萬法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身行言教,我們把自己所學習的東西學以致用。這句話不要忘掉,所學非所用,學它幹什麼?學了就管用。用在生活上,在生活裡面得到穩定和諧;用在家庭上,家庭穩定和諧;用在你公司行號上,老闆跟員工平等和諧;用在社會,用在國家,用在世界,中國人所謂的太平盛世,都要靠教學。

底下一句,「國豐民安」,豐是指的資源豐富。國家富有,國家富有人民當然安定,為什麼?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依靠,沒有憂慮,不在這上犯愁。這個要教,還是靠教學。我們舉一個例子,這是現代的,不是過去的,南陽來佛寺海賢法師。這個人住在鄉下,農村,很偏僻,小廟裡頭。小廟沒有人來燒香,沒有人來供養,生活全靠出家人自己農耕,他們有幾畝田地。我們中國古書裡頭常說一家四口,四個人,有五畝田地,衣食就足了、就夠了,也就是你的生活就不愁了。這個小廟只有五個人,完全靠海賢一個人耕種。他耕的不止五畝地,他有體力,又非常勤快,有慈悲心,除了小廟幾畝地之外他就開荒,外面山地沒有主的,把它開發出來,一生總共開了十四片的荒地,一百多畝。這

麼一個勤奮的農民,有愛心,種植大面積,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當然那個寺廟裡頭用不完,他不是拿去賣錢,他拿去救濟窮人,附近的這些鄰里鄉黨,幾個鄉鎮窮苦人家他都供給。人人都像他這樣的勤奮,都有他這樣的慈悲、愛心,這個地區,這些好人認真努力工作付出,這些收成養護這個地區,這個地區人民安樂。海賢法師雖然沒有言教,沒有辦學校,他身教,天天幹活幹得很快樂。在我們想像當中肯定有一群義工,義工隊伍陪著他幹。身教勝於言教,勸他未必肯幹,帶頭幹就都帶起來了。所以這個教裡頭最重要的是帶頭,以身作則,自己帶著幹,底下跟進的人愈來愈多。

所以我們要想國家富強,要靠教學。太平盛世怎麼成就的?就是集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教學的大成,形成了太平盛世。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僅是影響自己的國家社會,影響周邊鄰國。中國歷代,唐朝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貞觀之治,全國高級的領導都讀《群書治要》,唐太宗編的這部書,依照這部書建立太平盛世,和諧、安定、富強、長治久安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一直影響到我們現在。現在我們看這個世界,社會亂了,用什麼方法來救?教學。教什麼?確確實實我們自己找不到一套好教材,我們編不出來,所以這一點我們要感謝唐太宗,他替我們編出來了。這部書現在還存在,每一個認真學習這部書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沒有一個不歡喜的。

今天這個世界是民主自由開放,這好,不是不好。但是民主自由開放要沒有道德約束力,麻煩就來了。道德的約束就是自愛。愛人可不容易,說得容易,做不容易。不能自愛,他就不能愛人,愛人者必須自愛。自愛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必然是像孔老夫子五德,那個人叫自愛,溫良恭儉讓。夫子生活態度溫和,跟一切人相處和睦,你跟他在一起感覺到他有溫暖,就曉得他磁場多好。善良,對人、對事、對物沒有絲毫惡念,沒有絲毫不善,這善良。恭敬,決定沒有傲慢,自己高高在上,沒有,對一切人恭敬。《禮記》展開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敬人、敬事、敬物。敬事是對於事情認真負責,這叫敬事,敬物是愛惜物力。第四個節儉,節儉是愛物,絕不浪費。今天我們常常聽到社會大眾在提倡要珍惜資源,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貪心是無限的,無止境的貪婪,享受有限的資源,有沒有想到資源用盡了怎麼辦?砍伐森林,有沒有想到造林?如果我們想到砍伐這一片森林,那一邊造一片林,十年之後它就長出來了。只知道砍伐,不知道去造林,這怎麼辦?所以古人比我們想得周到,他對於資源一面取是一面要補充,讓資源也能夠生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智慧。不能只想我們這一代,要想到後代,千年萬世子子孫孫,都不要有欠缺。誰想到這個問題?讀古聖先賢的典籍,他們想到了。長治久安靠社會各行各業互助合作,每個行業把自己應該做

的事情做好,與不同行業合作。社會是群體,是分工的。古時候分得簡單,士農工商,只分為四大類,士,他所肩負的使命就是教學;農工商,這是著重在生產。

教學不能間斷,教學間斷問題就會出來了。教什麼?教倫理。倫理是什麼?人與人的關係。這是教學裡頭最重要的一環。為什麼?人的本性本善就從這裡生出來的,知道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無緣大慈」,無條件的慈,「同體大悲」,這個慈悲心就是真正的愛心,它才能生得出來。慈悲心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怎麼開發出來?就是教學。一定要教人認識,教學最重要的目的,要認識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要回歸本善,不可以遠離本善。佛教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教學的目的是教你回歸到佛位,你本來是佛。這個教育是究竟圓滿的教育,跟世間教育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真正能夠把倫理教育做好,道德的教育、聖賢的教育,聖賢的教育是圓滿智慧的教育、是圓滿德能的教育、是圓滿相好的教育。聖賢教育裡頭包括了宗教教育,換句話說,宗教教育裡頭有倫理、有道德。任何一個宗教,不可能沒有倫理跟道德教育;高等的宗教教育,裡面有科學的教育、有哲學的教育,佛陀的教育說得清楚、說得透徹、說得明白。

中國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教學跟佛經對比大同小異,很難得。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人立刻就接受了。為什麼?

第一個,我們的立足點、基礎完全是相同的,給中國人帶來更強烈的信心。這個基礎就是孝親尊師,中國的國學,傳統文化,根就是孝敬。昨天跟諸位同學說的,佛的根也在孝敬。我們讀《觀無量壽佛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淨業三福,那就是學佛的同學們學習最高的指導原則。三條,頭一條,第一句話「孝養父母」,第二句話「奉事師長」,你看,跟中國古人講的完全相同,孝敬。孝敬就能自見其義;沒有孝敬,自見其義做不到。自見其義是感應,孝敬是感,智慧德相是應,是感應。它是自性裡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所以中國的教育是開發自性智慧德相的教育,跟現在西方教育完全不一樣,西方是科學技術的教育、是知識的教育,中國是人倫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不相同。智慧裡面有知識,知識裡頭沒有智慧。為什麼?智慧教育核心是清淨心,《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學習科學技術不需要,沒有清淨平等覺能學,但是聖賢教育沒有清淨平等覺就不能學,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末後這兩句,我們回過頭來觀察,「諸佛剎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大乘經裡面說得很多,為什麼那麼美好?沒有聽說佛國土裡面有一個煩惱沒斷的人,找不到,一個都找不到;沒有聽說佛國土裡面有個犯罪的人,查遍《大藏經》裡頭沒有;找不到一個打妄語欺騙人的人,找不到,這個世界多美好。怎麼成就的?教出來的,「教學為先」,

諸佛如來、菩薩、羅漢沒有一天不教人的。他們住在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破迷開悟是手段,就是教學。你迷破了,苦就離開,覺悟了,樂就得來了。這樁事情佛菩薩清楚,他們在這個世間專門幹這個事情。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示現,鄉下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的農夫,他修行,真修。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佛通常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起心動念,第二個是善,第三個是惡。起心動念是根本,在哪裡起心動念?眼見色起心動念了,耳聞聲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就是迷,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覺,佛菩薩比我們高明的就在這一點。他眼見耳聽他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人就叫做佛菩薩;見色聞聲起心動念,這叫凡夫。他起的是善心,動的是善念,這是天人;他起的是惡念,動的是惡心,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六道輪迴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善惡所變現出來的,善變成三善道,惡變成三惡道,自作自受,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如果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我相信現在很多年輕人,而年輕人多半還是知識分子,念過大學,得過學位的,他們就不會自殺,更不會殺人。為什麼還會去自殺、殺人?他覺得苦不堪言。苦從哪裡來?迷來的,沒搞清楚。把宇宙萬法搞清楚、搞明白,覺了,覺就快樂。可見得教學為先重要,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所以沒有聽說

哪個佛國土的人自殺、去殺人,沒這種事情,這是我們要想到。

末後講到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看「今現在說法」,這句話重要!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今現在說法。那我們這個世界如果也有個今現在說法,我們的社會就變成極樂世界。誰說法?阿彌陀佛說法,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領導人。今天我們的國家是總統說法,每天在電視台裡面能給我們講兩個小時,天天說法不中斷,這個世界不就變成極樂世界了嗎?就變成諸佛剎土,一點都不錯。我們希望總統給我們說什麼?我們想請他跟我們說的,我們可以給他建議,可以給他出題目,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諸佛剎土治國平天下沒有別的,很簡單,就是教學,就是說法,就行了,把一切問題都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開悟,個個都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覺悟。我跟世界許多宗教往來,都是勸導他們回歸教育。宗教不必花那麼多的錢去蓋個廟、蓋個教堂,最重要的是建一個衛星電視台,你在這裡面教學全世界的人都收看到,把全世界的人統統教好了,這個地球太平盛世就出現了。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代表的就是三家,儒、釋、道。儒是孔子、孟子,孔孟代表,釋是釋迦牟尼佛代表,道是老莊代表,這三家,

我們都把他稱作聖人。聖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通達明瞭叫聖人。那我們呢?我們完全不通、不明瞭,這叫凡夫。凡聖不同。凡可以成聖,我們跟著聖人學,學久了就變成聖人。古時候教學難,不容易,受許許多多的侷限,現在科學帶來這個方便,我們要會用。科學技術沒有善惡,我們用善心用它,它就是善,我們用惡心去用它,它就是惡,它本身沒有善惡,看我們怎麼用法。我們用衛星電視,天天播殺盜淫妄,那就是惡,把世界的人都教壞了。我們如果天天來講道,講仁義道德、講倫常八德、講聖賢教誨,這是善,把人類都教好了,那這地球變成天堂;如果繼續不斷還教殺盜淫妄,再過幾年,地球就變成地獄。叫它變成天堂,叫它變成地獄,這個權操縱在我們的手上。特別是國家領導人,國家領導人要是看清楚了,真正懂得了,他帶頭,不辭辛苦,每天講兩個小時,講演的材料各行各業來提供,台上由他一個人來教化,人民沒有不愛戴的、沒有不擁護的,這也促成一個國家民族的團結。一個國家民族團結起來,影響到全世界,整個世界人民也團結成一家人,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戰爭;不但戰爭沒有了,競爭也不現前,鬥爭當然不會存在。

儒釋道,它所培育的是聖賢君子,聖賢君子是學位的名稱。現代社會的大學,培育的是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在中國古代,聖賢教育它最高的目的是聖人,聖人是最高的學位,賢人是第二個學位,君子是第三個學位。聖賢君子的

教育把人都教好了,「世間有聖賢君子,人間才有太平盛世」。中國在過去幾千年歷史當中,出現過不少次的太平盛世。太平盛世怎麼來的?聖賢君子多,也就是社會上好人多,壞人沒有了。為什麼?不好意思做壞人,看到那些聖賢君子多麼受人尊重、受人仰慕,自己不好意思作惡,甚至於不好意思起一個不善的念頭,教學的功能有這麼大。

下面我們引用英國人湯恩比的話,他距離我們不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時候的人。這是世界上一位偉大的歷史哲學家,他研究歷史跟別人不一樣,他專門研究文化史,這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研究它的文化,自古至今。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了解得最透徹,了解得最深入,在這一個世紀裡頭,一百年當中,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甚至於在中國都找不到,英國人。他看到我們現在社會狀況,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社會亂了。我去年在聯合國有一篇講演,我的講題是「社會亂了、人心壞了怎麼辦?」這是現在許許多多人思考的一個問題。湯恩比給我們解答了,他說「唯有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帶給世界長久安定和平」。我們沒有聽到別人說過,在二十世紀只聽這麼一個人說過。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可以說懷疑的人太多了,我沒有發現一個人相信。誰相信?我相信。真難,真不容易。

我也把他這個說法告訴聯合國會友們,大家都是懷疑態度。我說懷疑是正常的,你要是相信,不懷疑,那你很不平常。第一個,沒有人這樣說過,只有他一個人。為什麼會懷疑?既然是只有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也在中國,為什麼中國人不要?這就值得懷疑。所以我說你們懷疑不稀奇,為什麼?中國人不要。但是這個話是從湯恩比口裡說出來的,這是世界歷史哲學家的權威,沒有人敢批評他,所以對這句話沒有人批評,也沒有人相信。我在劍橋、倫敦這兩個大學,跟他們漢學系的研究生、教授做過交流,他們也是這個態度。所以我不怪他們,我讚歎他們,我說你們很聰明,為什麼不敢承認?有懷疑;為什麼不敢反對?湯恩比博士的名氣太大了,不敢反對他。懷疑的原因,我相信就是沒有看到中國人這麼做法,中國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要?那就是湯恩比博士對於中國近代的歷史,他太清楚了。中國人為什麼把東西丟掉,為什麼不相信?這些道理湯恩比清楚。

中國丟掉,我相信他知道。中國人雖然丟掉,不會丟掉太久,還會把它找回來。丟掉的原因,孫中山先生說過,說得很好,但是現在也沒人提了。這個話在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四講裡面中山先生提到,他說外國比我們中國人強的,中國人不如他們的地方,機器的製造、科學的技術,這些我們不如別人,他們比我們強,除這樁事情之外,任何方面,

他們都比不上中國。尤其是教學為先,這確確實實是在全球,千萬年來,中國人第一。中國人有教學的智慧、有教學的理念、有教學的方法、有教學的成就、有教學的經驗,舉世無雙。也可惜,中國人現在把傳統教學丟掉了,疏忽掉了,全盤向外國學習,那怎麼學都落在人家後面,人家走在前面,你在後頭慢慢跟。湯恩比替我們點出來,我們要覺悟,他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人問我,這是外國朋友,孔孟學說是什麼?能救世界嗎?我回答他,孔孟學說四個字,仁,孔子講仁,孟子講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就取四個字,「仁義忠恕」。這四個字能不能救世界?能,湯恩比的話沒說錯。仁是什麼?愛人,起心動念要知道愛別人,這是儒。義這個字的意思,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就是義,義裡頭最重要的善,太好了,解決問題。恕,饒恕別人。現在人不管做什麼錯事都要原諒他,為什麼?沒人教他。過去的中國人,做錯事情是要受懲罰的。為什麼?從小父母教他、老師教他、社會大眾教他,教他的人太多了,他明知故犯,這是要接受懲罰的。現在沒人教了,所以要恕。現在父母沒教你,學校老師沒教你,你根本不懂得什麼叫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不懂,你做錯事怎麼能怪你?你的父母,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父母沒教他。一代一代往上去溯,至少可以溯到七、八代;之前受過這個教育,

這個教育中斷了七、八代,你怎麼能怪現在人?所以要有愛心,要好好教導他們,不要懲罰,要跟他們講理,把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讓他覺悟。

有沒有效?有效,不難教。我們做了實驗,我們在湯池小鎮做實驗,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來教化當地的居民。這個小鎮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一群熱心的老師做榜樣,真正做到身行言教,三、四個月人就變了,就回頭了,不好意思做壞事,不好意思欺騙人,人都學老實、都學乖了,有一點禮義之邦的味道了。這個實驗給我們非常大的信心。因為我們以前在聯合國做報告心虛,老祖宗的東西說出來大家歡喜,沒有看到;問我們自己,自己也沒有把握。這個實驗做成功之後,我們在聯合國的聲音大了,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參觀,你可以去考察,真做出效果來了。還有人比我還厲害的,我們做三個多月才有效果,國內現在有些辦班教學的,一個星期、三個星期就把一個惡人轉變為善人,把一個壞人變成好人,教學為先的魅力有這麼大。所以我們相信人性本善,人人本來是佛,我們決定相信,不會懷疑,佛說的、夫子說的不會有錯誤。如何把一個人喚回來,從他迷惑顛倒喚醒他,讓他回頭,我們要幹這樁事情。有人做得很成功,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發揚光大。

那我們要問,他這個實驗成功,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好的效果,誰教的?我聽說沒有老師。那他辦班用什麼教學?用光碟教學,用光碟把人教好了。那這個光碟有效果,這個光碟可以到處流通,到處都可以用這個光碟來學習,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什麼?老師太缺乏了,到哪裡去找老師去?讓這些好老師們天天來製作光碟,哪個地方辦班,需要什麼,這就有,流通過去。這樁事情,我想我們將來的漢學院可以負責製作光碟,我們來做這個工作。這種論壇,希望將來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都能夠鋪開,那我們這份資料還要翻成不同國家的文字,在全世界教學。聖賢教育沒有空間限制,只要是人,人性本善,都歡喜接受。這句話我們能不能有信心?有信心。為什麼?《群書治要》我們看到了,現在只翻成一種,英語。《群書治要360》,這本書我們印的數量不少,在全世界流通。去年五、六月份,我們參加巴黎教科文組織的活動,將這部書分送給一百九十五個國家的大使,每一個人看到都歡喜,沒有一個拒絕的,說我不要,沒有,個個歡喜。這就證明湯恩比的話不是假的,大乘佛法跟孔孟學說,《群書治要》代表孔孟學說,能受到全人類的愛戴,這個世界有前途,這個世界不會毀滅。所以這部書我們要提前把它出版,向全世界推動。這部書在中國,我聽說現在已經是黨校必修的課程,換句話說,中國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接

受了。我們相信,全世界所有國家地區的領導人都會接受,我們對於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盛世出現增加了信心。

我們看下面這段文,「《群書治要》是中國古聖前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和天下的智慧、方法、理念、效果、經驗,累積大成的精華篇章」,這是簡單給大家介紹,這部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當中的精華。唐太宗帶著幾位大臣,費了好幾年的時間,從《四庫》裡頭選出來的。這部書一共,原書有六十六種,在經史子集裡頭選出六十六種,再從六十六種裡頭選擇精華的句子,彙編成一部書,叫《群書治要》。治是治國,治國平天下重要的依據,智慧、理論、方法、經驗的依據,「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是祖宗留給後代子孫無價的真實寶藏,要認真學習」。

我們希望在將來,國家有一個電視台,《群書治要》學習電視台,有一群老師每天在這邊播講,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有很多頻道,想聽哪些就有人給你講哪些。這裡頭分科,有多少科目,每個科目一個頻道,你有哪些問題遭遇到了,你就可以在這個頻道裡面找到答案,找到解決的方法。用各種不同的語言供養全世界,這個漢學院就真正有意思了。希望做十年,十年天下太平,盛世出現,然後這些老師們再專攻一樣。再若干年之後,他們這些人都變成第一流的漢學家,真正把漢學講透、講清楚、講明白,漢學裡頭包括儒、包括道、包括佛。

漢學教育的理念跟方法,確實跟現代人想法不一樣。漢學教育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習目的是得三昧。記住,不是知識,三昧是佛家的話,就是通常講的禪定。它的目的是得定,回歸自性本定,為什麼?自性本定生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沒有智慧,外面給諸位同學說只有煩惱,向外攀緣只有煩惱,沒有智慧,所以大乘佛法完全是對內不對外。這種教學方法很難懂,西方人不容易接受,哪有這種道理,不學怎麼會有智慧?得定就有智慧,為什麼?自性本定。修定是回歸自性本定。

《六祖壇經》讀的人很多,惠能大師就把這個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他在五祖門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五句話來描繪自性。第一句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沒有染污,永遠是清淨的。我們今天說染污,精神染污,精神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接受染污。第二句他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句話非常重要,自性是真心,真心沒有生滅。妄心有生滅,妄心是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就生,這不是真心。但是這個妄念作用很大,佛家給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妄心變的。真心不變,所以真心現的這個境界叫一真法界。一是永恆不變,人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這是一真法界。人有慢慢長成,衰老,有生老病死,這是阿賴耶,這是妄心,真心沒有這個現象。佛法教我們把妄放下,要回歸到真,真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第

三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來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就是一點欠缺都沒有。具足智慧,無量智慧,所以你見性就開悟了,智慧統統現前。第二個,德能,道德、能力,真叫萬德萬能,那個萬是形容詞,無量的德,無量的能。後面還有一個,無量的相好,就是美好,統統具足。表現在極樂世界,諸位讀《無量壽經》,你看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自性表現的,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在極樂世界全部展覽出來了。這是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加上我們自己修學的功夫,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我們自己一分功德在裡頭,跟佛完全相應,這是真實的,這不是假的。第四句就是講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沒有生滅,我們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是真心裡面的形象,不是外頭來的。聖人的教誨沒有別的,無非是讓我們反璞歸真,從妄心回歸到真心,把妄心放下,回歸到真心。所以他自性本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

這個地方講到修行,什麼叫修行?每天念經拜佛是不是修行?不是的,假的,你搞錯了。行是行為,名字術語要搞清楚。行為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念頭,起心動念是心理的行為,我這個念是善,這個念是惡。惡的念頭不要起,起心動念的時候都是善念,沒有惡念,這叫修心,這修行,心的行為。第二個言語。言語,十善裡面講了四條,因為它最容

易犯。修心,心只講三條,不貪、不瞋、不痴,講貪瞋痴。起心動念沒有貪瞋痴在裡頭叫善,如果起心動念裡面有貪瞋痴,這個念就是惡念,這要會修。修身,身是身體動作,也有善惡。佛在十善裡頭講的殺盜淫,殺盜淫是惡,是惡的代表,最嚴重的惡是殺盜淫,殺盜淫所感的果報是三惡道,殺生、偷盜都是地獄,所以人決定不能造地獄業。口有四,口特別容易犯,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妄語是說假話欺騙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容易得罪人,說得很難聽;第四個是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佛家定的修行的十個標準叫十善,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拿十善去對比一下,我的身語意是善還是惡,這叫真修行。早晨起來將三皈、五戒、十善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不要犯;晚上晚課是反省,念佛反省,我今天身口意有沒有犯過,這個人叫真修行。與念經多少、念佛多少、拜佛多少都不相干,最重要是心,心要善。

貪瞋痴慢疑叫五毒。特別是對聖賢教誨不能有懷疑,有懷疑你就當面錯過,機緣就失掉了。所以淨宗教導我們持戒念佛,這個戒,三皈、五戒、十善就夠了,就能保證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能見阿彌陀佛。在哪裡修?生活當中修,穿衣吃飯當中修,工作裡面修,待人接物之處修。會修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在哪裡?就在這三個地方,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問題真的像禪宗所說的,你會不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级活动方案设计

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班级活动方案设计 一、班会主题: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活动目的: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让学生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涵. 4、发展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参加对象:高一(1)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6月5日 地点:XXX中学 六、活动形式:情境对话、观看视频、互动交流、才艺表演、 七、活动容: 1、了解传统文化的涵与特点 2、从膳食、服装、建筑、音乐、舞蹈、诗词、书法等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4、互动交流,我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八、活动流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进行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xx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篇二: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成名)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丰富德育内涵、增强育人效果,以学院“十三五”发展为契机,培养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构建我院具有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就我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打造我院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充满人文气息的谦谦君子之地。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推动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全院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院全方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学院德育工作落地生根;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使其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 三、组织机构: 组长:申院长 副组长:高成林 组员:成名聂俭丽吕运福张淑萍 四、阶段性分目标: 第一学期: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的思想教育。围绕校规校纪加强服从守纪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重点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将“四个文明”标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建文明校园。 第二学期:围绕传统文化中“自强自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学生实践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投身社会、锻炼自我、砥砺前行。 第三学期:教育学生拥有感恩的心。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 三、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 四、活动目标 1、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五、活动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六、活动对象:四年级(9)班(10)班全体学生 七、活动时间:2016年10月 组织人:新娜库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当代青年人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当代青年人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对当代青年人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代青年人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它会带你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美。 我觉得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

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传统文化培训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培训学习心得 10月17—2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市政府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四天的学习,倍觉时间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学习培训班期间,我跟八十名一起在聆听、感悟、震撼中尽情享受了巍巍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 从每日早6:30晨练、集体吟诵传统经典《弟子规》、《孝经》,在吟诵中体悟经典涵;到本次培训班精选的讲座、报告,在聆听中感悟经典;再到晚上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亲历四天的学习培训,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找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获得了可终身相伴的财富。感动之余,我还要感恩,感恩市政府领导给了我这样一次拓展眼界、增长智慧的机会。通过此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愿将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国学面的知识不广,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认为学这些也没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孝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已成为当今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

历、体验、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心灵的震撼:在四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蔡礼旭老师到的《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家和万事兴》,肖颖的的《爱心伴孩子成长》,杰校长和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鑫博士的《仁义礼智信与脏健康》、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小林总裁的《践行弟子规实现幸福人生》课程。 杰校长和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让我倍受鼓舞。我们学校也在推广国学经典,我们只是让孩子熟读成诵,我们做得太肤浅,我们选取的容太繁多,我们没有践行,教师参与率不高,我们取得的效果不大。琦老师告诉我们:教育重在实质,不重形式,推广国学要专精结合,持之以恒,要活学活用,要正确引导,要循序渐进。 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印象非常深,整个讲座是在欢愉感动中度过的。我们随靳雅佳老师一起互动,随着靳雅佳老师的示,我学会了让歌于演讲中演唱,于演唱中阅读,于阅读中一起赞美生命,歌唱祖国,感恩父母。很多学员与我一样,在靳雅佳讲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恩?是什么让我们学会彼此热爱?是那一曲《生命之河》,简单的旋律简单的歌词,竟然如此纯粹完美。 我醒悟最大的是鑫老师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诠释这与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前我对他们的理

中国传统文化展活动策划书

中国传统文化展活动策划书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下来的文化模式可谓是数不胜数,这种文化模式我们将其称为民俗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进步,地球的范围越来越小,中西方文化接触越来越亲密,“全盘西化”、“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不可谓没有,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的已濒临绝种,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在现伟大的民俗风景,谱写华传学子的风情,促进新闻传播学院学子团结协作、相互交流。2011届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策划将在三月举办首届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展览会”。 春风拂面,欣欣向荣;夏季到来,万物繁盛…… 这个三月,请您关注来自文明古国的民族风情; 这个三月,请您支持我们学生自己的展会; 这个三月,请您光临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民俗; 这个三月,请您欣赏令人震撼的古朴纯美; 这个三月,请您感受内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莘莘学子的一份激情…… 一、展会名称:新闻传播学院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展 二、活动主题:舞动的中国传统文化 展会主题:年—再现民俗文化,谱写学子风情 三、展会标志:中国结 四、展会时间:2012年3月15日 五、展会地点:行政楼二楼大厅 六、主办单位: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班委 七、运筹资金:人民币3000元整 八、展品范围:1、饮食文化 2、建筑文化 3、服饰文化 4、民俗风情 5、民俗工艺品 展会形式则以: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及现场书法展示为主 九、专业指导老师:黄鹏 项目总策划: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班委 十、办展目的:通过模拟整个专业展会的全部运作流程,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 知识,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会展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进一步扩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影响力,打出传媒专业的知名度。

浅谈新形势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谈新形势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和文化动力。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都得益于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集体灵魂。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传承支撑 【正文】: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弦歌不绝,而且浴火重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核心精神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由此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学思想为核心,但与历史上其他学说相融相通,是多向多元、包容开放的,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丰富的,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2.注重道德规范与教化。构建文明的必然途径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

传统文化培训总结

篇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在两天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首先家和万事兴,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

传统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__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组织实施 1.本项工作从20__年下学期开始在全辖区中小学正式启动。9月14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西风劲吹,大众文化愈来愈向自私化、娱乐化、庸俗化等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具有现实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范式,富有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关键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收获现代意义 一、前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刚健和自强的思想激励着中国人不畏强暴、壮怀激越、无畏进取、为光明而奋斗。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并行不悖的是文化寻根。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一)文化体系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