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6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6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6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6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设计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大小概念,经历角的大小比较过程,会用度量和叠合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经历角平分线的发生过程,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3.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会进行角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对角的大小的认识及角的大小比较;

难点:角的和差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索

1.回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掌握了角的表示及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回想:前面认识了线段之后,发现线段有长短,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比较线段的长短的吗?

(学生口述,课件简单回顾度量法和叠合法)

2.联想:那么今天认识了角之后,自然会联想:角有大小吗?

3.探索:

活动一:任意画一个角∠AOB,和同桌画的角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如何?

(学生两人一组操作,而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你(他)画的角较大?估计学生主要有三种说明方法:①借助量角器测量比较;②直接观察得到;③利用叠合比较。当学生说是观察得到时接着呈现下列问题1;当学生难于想到用叠合比较时,可出示两个大小相差不多的纸片角,显然观察难于辨别大小,若又没有量角器,则如何说明这两个角的大小呢?)问题1:请你观察并估计下列哪个角较大?

从而引导学生对“角的大小”达成共识:

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角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4.呈现课题,归纳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回想既是顺应知识发展的需要,又为类比联想作好铺垫。设计开放性探索活动一,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知基础,从而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起点,引出课题,很自然地归纳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加深理解

1.加深认识:借助三角尺先画直角∠AOB,再依次画射线OC.OD及反向延长射线OA 得到射线OE,通过比较∠AOC.∠AOD分别与直角∠AOB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小学时曾接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等有关概念。

【设计意图】从形的角度,通过和直角比较大小,既及时巩固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又加深了对角的分类的认识。

2.巩固理解

例1 根据如图1所示,点A.O、E在一条直线上。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直角有3个,分别是∠AOC ∠BOD ∠COE;

图中锐角有4个,分别是∠AOB ∠BOC ∠COD ∠DOE

图中钝角有2个,分别是∠AOD ∠BOE。

(2)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

∠AOB <∠AOC<∠AOD<∠AOE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角的分类及角的大小比较”

的掌握程度,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三)引申发现

1.探索发现:

活动二:已知∠AOB,能否以顶点O为端点,画出一条射线OC,使得射线OC把∠AOB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学生先独立探索,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画出这条射线的?多数同学想到利用量角器画。教师再追问:有同学不用量角器也能画出这条射线吗?少数同学才想到把角对折。)【设计意图】改变书本问题的形式,以开放性探索活动二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体验后有感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训练提高

(1)根据如图4填空:①∠AOB=∠AOC+∠COB;

②∠AOD=∠AOB—∠BOD=∠AOC—∠COD;

③∠AOC+∠BOD—∠AOB=∠COD。

(2)如图5,∠ABC=60°,∠ABD=145°,BE平分∠ABC,求∠DBE的度数。

解:∠CBD=∠ABD-∠ABC=145-60=85°

∠CBE=1

2

ABC

=30°

∠DBE=∠CBD+∠CBE=115°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题组,目的是为了突破本节教学的难点,给学生提供巩固练习的机会。

(五)拓展探究:动手做一做

活动三:(1)利用一副三角尺,直接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2)只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直接画出这些角的平分线吗?

(3)借助一副三角尺的组合,你能画出15°的角吗?

(4)借助一副三角尺的组合,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这一题组把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角的和差等有机的串联起来,起到复习、巩固与提高的作用。若课堂时间较紧,此题可作为课外作业。

(六)回顾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角又多了哪些认识?

2.记得一个基本图形。

3.学会有关角的计算的分析方法。

【设计意图】从知识、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建构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七)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