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张雪门

E.蔡元培

2.夸美纽斯为幼儿编写的读本是()。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儿》

3.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教育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教育方法是()。

A.讨论法

B.复述法

C.故事法

D.提问法

E.活动法

4.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独立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

E.愉快教育

5.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

A.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

B.儿童主动积极的活动

D.儿童的游戏活动

E.儿童的生活活动

6.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

A.初中毕业学历

B.中专学历

C.高中毕业学历

D.小学毕业学历

E.专科学历

7.下面属于幼儿德育要素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理论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E.道德情感

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B.儿童的早期经验

C.学校的教育方式

D.家长的文化素养

E.学生兴趣

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互动时间不得少于()。A.1小时

B.2小时

C.3 小时

D.3.5小时

E.4小时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

A.木偶戏

B.影子戏

c.桌面表演

D.幼儿表演

E.制作道具

1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心理成熟因素

D.教育因素

E.主观能动因素

1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

A.体现与依托

B.依据

C.基础

D.前提

E.显现

13.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E.短期目标

14.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实质问题是()。A.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B.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c.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E.幼儿心理的问题

15.下列属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是()。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能力

D.自然常识

E.礼貌

16.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

B.福禄倍尔

C.陈鹤琴

D.陶行知

E.张雪门

17.()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

A.家长学校

B.家长参与

C.家长会

D.家访

E.家园联系手册

18.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E.20世纪70年代

19.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关心孩子学习环节中的每一个环

节,这体现了()。

A.艰巨性

B.复杂性

C.细致性

D.系统性

E.示范性

20.现代幼儿园教师的首要角色是()。

A.教育者

B.母亲

c.朋友

D.研究者

E.伙伴

21.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

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E.批评后不让饮水

22.要求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的示范性和感染性是由于幼儿()。

A.好奇心强

B.好模仿

C.易于受教师的感染影响

D.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

E.自主性强

23.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

A.调查报告

B.研究方案

C.学术论文

D.实验报告

E.选题报告

24.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总结法

D.调查法

E.个案法

25.康有为在()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A.《幼稚园之新大陆》

B.《新学伪经考》

c.《人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大同书》

26.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是(),这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

A.亚里士多德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福禄倍尔

E.蒙台梭利

27.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的丧失、变异而给人带来的障碍与问题被称为()。

A.社会危机

B.政治危机

C.经济危机

D.发展危机

E.制度危机

28.幼儿教育的最好见证人和评估者是()。

B.园长

C.幼儿家长

D.保育员

E.教育中介

29.幼儿园基本活动是()。

A.游戏活动

B.幼儿学习

C.教师有计划的教学

D.幼儿的一日生活

E.幼儿体育活动

30.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保持一颗(),因为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A.爱心

B.童心

C.热心

D.真心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有教育性质,也有_______性质。

2.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界誉为_______。

3.急速的社会变迁不仅表现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上,而其也表现在人们_______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变化上。

4.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_______自我调节作用的。

5.幼儿园教育目标是_______。

6._______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7.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_______等5个领域。

8.幼儿园环境主要有_______两个特点。

9.幼儿的结构游戏按技能分,有_______等类型。

10.表演游戏中最为常见的是_______,它是以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为蓝本,由幼儿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游戏中自编自演。

11.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_______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鼓励。

12。幼儿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_______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13.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通过拟定各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通过幼儿在园的_______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进行。

14._______是影响幼儿品德和个性形成的两个重要环境和教育因素。

15.幼儿园和小学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_______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2.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能让文化课占据主要内容。

3.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

4.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活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等没有联系。

5.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什么是现代儿童观?

3.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实现对幼儿游戏的指导?

4.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在组织上课(集体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列举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并谈谈其作用。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

【解析】陈鹤琴于l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2.C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着《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3.A

【解析】幼儿在讨论中能自由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4.B

【解析】学校教育是一种为儿童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启蒙教育。

5.B

【解析】游戏活动提倡幼儿的自主性。

6.A

【解析】国家对保育员最低学历做了相关规定。

7.ACDE

【解析】幼儿德育构成要素是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8.C

【解析】教育对儿童学业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9.C

【解析】幼儿体格正处于发育期,身体发展是其他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足够的户外锻炼活动。

10.ABCD

【解析】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等。

11.C

【解析】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对成长的重要影响。

12.A

【解析】幼儿园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确定的,它体现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偏离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等现象。所以,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和依托,它不能脱离目标的要求。

13.D

【解析】具体的一个活动、一节课为具体教学活动目标。

14.C

【解析】幼儿园与小学有较大的差异,幼、小衔接问题实质是儿童(主体)的适应问题。

15.ABCE

【解析】儿童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礼貌等方面。

16.B

【解析】福禄倍尔认为,亲子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首先必须教育母亲。

17.B

【解析】家长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参与学校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

18.B

【解析】社区教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9.C

【解析】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这个活动。

20.A

【解析】幼儿园教育机构是公共正规的教育组织,其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幼儿,因此幼儿教师的首要角色是教育者。

21.A

【解析】幼儿园工作要保教并重,保教结合。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同等重要。

22.ABCD

【解析】幼儿好模仿,对老师无限信任和尊重,这使得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凡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教师其言行常常被幼儿模仿,其教导也易被幼儿接受,从而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3.ACD

【解析】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

24.E

【解析】个案法研究对象是具有典型特征的特殊案例。

25.E

【解析】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26.A

【解析】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27.D

【解析】发展危机是指人的发展所需要环境条件的丧失、变异而给人带来的障碍与问题。

28.C

【解析】幼儿家长是幼儿教育的最好见证人和评估者。

29.A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30.A

【解析】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是:(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2)热爱幼儿;

(3)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

二、填空题

1.福利

2.“学前教育之父”

3.生活方式

4.平衡过程

5.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6.幼儿园质量高低

7.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8.教育性和可控性

9.接插、镶嵌、排列、组合、粘合、穿孔、编织10.幼儿表演

11.自主性

12.生活经验

13.一日生活

14.家庭和幼儿园

15.基本素质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教师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需求。

管理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四 川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模 拟 试 题( A ) 《管理运筹学》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函数取极小(minZ )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转化为目标函数取极大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原问题的目标 函数值等于( )。 A. maxZ B. max(-Z) C. –max(-Z) D.-maxZ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本解一定是可行解 B.基本可行解的每个分量一定非负 C.若B 是基,则B 一定是可逆 D.非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一定是线性相关的 3.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 ) 多余变量 B .松弛变量 C .人工变量 D .自由变量 4. 当满足最优解,且检验数为零的变量的个数大于基变量的个数时,可求得( )。 A.多重解 B.无解 C.正则解 D.退化解 5.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 但不完全满足 ( )。 A .等式约束 B .“≤”型约束 C .“≥”约束 D .非负约束 6. 原问题的第i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的变量i y 是( )。 A.多余变量 B.自由变量 C.松弛变量 D.非负变量 7.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 A.等于m+n B.大于m+n-1 C.小于m+n-1 D.等于m+n-1 8. 树T的任意两个顶点间恰好有一条( )。 A.边 B.初等链 C.欧拉圈 D.回路 9.若G 中不存在流f 增流链,则f 为G 的 ( )。 A .最小流 B .最大流 C .最小费用流 D .无法确定 10.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但不完全满足( ) A.等式约束 B.“≤”型约束 C.“≥”型约束 D.非负约束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化一般规划模型为标准型时,可能引入的变量有 ( ) A .松弛变量 B .剩余变量 C .非负变量 D .非正变量 E .自由变量 2.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过程有 ( ) A .画出可行域 B .求出顶点坐标 C .求最优目标值 D .选基本解 E .选最优解 3.表上作业法中确定换出变量的过程有 ( ) A .判断检验数是否都非负 B .选最大检验数 C .确定换出变量 D .选最小检验数 E .确定换入变量 4.求解约束条件为“≥”型的线性规划、构造基本矩阵时,可用的变量有 ( ) A .人工变量 B .松弛变量 C. 负变量 D .剩余变量 E .稳态 变量 5.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特征有 ( )

普通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 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14.在估算异花授粉植物广义遗传率时,可以用来估计性状环境方差的是()。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d45154661.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PDF.pdf

^ 高等教育《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运筹学:运筹学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线性规划:一般地,如果我们要求出一组变量的值,使之满足一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只含有线性不等式或线性方程,同时这组变量的值使某个线性的目标函数取得最优值(最大值或最小值)。这样的数学问题就是线性规划问题 可行解:在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中,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组 12,,.........n x x x 值称为此线性规 划问题的可行解, 最优解:在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中,使目标函数f 达到最优值的可行解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运输问题:将一批物资从若干仓库(简称为发点)运往若干目的地(简称为收点),通过组织运输,使花费的费用最少,这类问题就是运输问题 闭回路:如果在某一平衡表上已求得一个调运方案,从一个空格出发,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前进,遇到某个适当的填有调运量的格子就转向前进。如此继续下去,经过若干次,就一定能回到原来出发的空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水平线段和垂直线段所组成的封闭折线,我们称之为闭回路 二、单项选择 1、最早运用运筹学理论的是( A ) A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事部门将运筹学运用到军事战略部署 B 美国最早将运筹学运用到农业和人口规划问题上 C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将运筹学运用到政府制定计划 D 50年代,运筹学运用到研究人口,能源,粮食,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上 2、下列哪些不是运筹学的研究范围( D ) A 质量控制 B 动态规划 C 排队论 D 系统设计 3、对于线性规划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线性规划问题可能没有可行解 B 在图解法上,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区域都是“凸”区域 C 线性规划问题如果有最优解,则最优解可以在可行解区域的顶点上到达 D 上述说法都正确 4、下面哪些不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所具备的( C ) A 所有的变量必须是非负的 B 所有的约束条件(变量的非负约束除外)必须是等式 C 添加新变量时,可以不考虑变量的正负性 D 求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5、在求解运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下列哪些方法( D ) A 西北角法 B 位势法 C 闭回路法 D 以上都是

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

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技术、、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 及答案

0、教育定义: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战国时期思想家于思说:“修道谓之教。”教育家苟子认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对其解释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即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者的效法;育,即使受教育者向好故方向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瑞土的教育家裴斯特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纵观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诸多说法,虽然对教育的概念表述存在着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都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过程。这一共识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是同人类共始终的。 广义的教育,其定义为;“凡是有目的地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为教育。”它包括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系统的和零碎的,外在的灌输和内在自

发感化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社会上一切教育都属于广义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讲是从学校产生以后出现的,因此,我们把狭义的教育也称为学校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话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1)遗传素质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①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③人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人可以通过改造环境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细胞遗传 名解: 主动运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直接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限性一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管其性质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由于性别限制只在 一种性别得以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不能表现的现象。 阈值:再多基因遗传病中,当一个个的易患性达到一定的限度时,这个个体就将患病, 这个易患性的限度就称为阈值。 核型: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照丹佛体制排列后所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对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过程。 分子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或数量异常,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基因诊断:利用DNA重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以诊断遗传病。 基因治疗:就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正常基因及其表达所需的序列导入到病变细胞活体细胞中,以替代或补偿基因的功能,或抑制基因的表达, 从而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 填空: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形态,生理功能以及生活史的科学。 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生理功能的基本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和遗传变异的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主要功能是遗传性息的贮存,复制,转录。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体。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选择:

生物学包括发酵工程 遗传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核苷酸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具高度稳定性 细胞无选择地吞入固体物质的过程为吞噬作用 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 细胞内消耗游离氧的代谢发生在线粒体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描述错误的是线粒体中大多数的蛋白质是mtDNA编码 可被秋水仙素破坏的细胞骨架成分是微管 以下药物中秋水仙碱是研究微管的重要工具药物 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丝,微管,中间纤维 核仁的主要功能是核糖体的装配场所 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和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核质比变大时,说明细胞值不变而核变大 癌细胞的最主要且最具危害性的体征是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 一般认为细胞癌变是细胞去分化的结果 人的ABO血型………….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向性 多基因病中,随之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将迅速降低 染色体的带的表示方法是1.区2.臂3.染色体4.带 对孕妇和胎儿损伤最小的产前诊断方法是B超 问答: 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中那些超微结构有关? 答: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中多种超微结构有关。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贮存,复制及转录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和装配机器;内质网膜为核糖体附着提供了支架结构,一些蛋白质合成后,需要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糖蛋白,然运转至相应部位;高尔基复合体能对一些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使之成为特定功能的成熟蛋白质,还要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分选和运输。 比较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细胞群,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它生长旺盛,常呈现持续生长。它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就是癌症。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运筹学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运筹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你认为题中描述的内容为正确者,在题尾括号内写“√”,错误者写“×”。) 1. 图解法提供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通用方法。( ) 2. 用单纯形法求解一般线性规划时,当目标函数求最小值时,若所有的检验数C j-Z j ≥0,则问题达到最优。( ) 3. 在单纯形表中,基变量对应的系数矩阵往往为单位矩阵。( ) 4. 满足线性规划问题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基本可行解。( ) 5.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基变量和非基变量的个数是固定的。( ) 6. 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总是与原问题目标函数相等。( ) 7.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是一一对应的。( ) 8. 运输问题的可行解中基变量的个数一定遵循m+n-1的规则。( ) 9. 指派问题的解中基变量的个数为m+n。( ) 10. 网络最短路径是指从网络起点至终点的一条权和最小的路线。( ) 11. 网络最大流量是网络起点至终点的一条增流链上的最大流量。( ) 12. 工程计划网络中的关键路线上事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往往不相等。( ) 13. 在确定性存贮模型中不许缺货的条件下,当费用项目相同时,生产模型的间隔时间比订购模型的间隔时间长。( ) 14. 单目标决策时,用不同方法确定的最佳方案往往是一致的。( ) 15. 动态规划中运用图解法的顺推方法和网络最短路径的标号法上是一致的。 ( ) 三、填空题 1. 图的组成要素;。 2. 求最小树的方法有、。 3. 线性规划解的情形有、、、。 4. 求解指派问题的方法是。 5. 按决策环境分类,将决策问题分为、、。 6. 树连通,但不存在。 1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复习)

5.高血压是___B_____。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D.线粒体病E.体细胞病 6.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__C______。 A.RNA→DNA→蛋白质B.hnRNA→mRNA→蛋白质 C.DNA→mRNA →蛋白质 D.DNA→tRNA→蛋白质E.DNA→rRNA→蛋白质 7.断裂基因转录的过程是_____D___。 A.基因→hnRNA→剪接、加尾→mRNA B.基因→hnRNA→剪接、戴帽→mRNA C.基因→hnRNA→戴帽、加尾→mRNAD. 基因→hnRNA→剪接、戴帽、加尾→mRNA E.基因→hnRNA 8、双亲的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子女中可能出现的血型是___E_____。 A型、O型 B. B型、O型 C. AB型、O型 D. AB型、A型E. A型、B型、AB型、O型 9、对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而言,男性发病率等于____C____。 A. 致病基因频率的2倍 B.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 C.致病基因频率 D. 致病基因频率的1/2 E.致病基因频率的开平方 10、从致病基因传递的角度考虑,X连锁隐性遗传病典型的传递方式为___E_____。 A. 男性→男性→男性 B. 男性→女性→男性 C. 女性→女性→女性 D. 男性→女性→女性 E.女性→男性→女性 11、遗传病中,当父亲是某病患者时,无论母亲是否有病,他们子女中的女孩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最可能是____C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连锁显性遗传病 D. X连锁隐性遗传病 12.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___A_____的细胞学基础。 A.分离率 B.自由组合率C.连锁互换率D.遗传平衡定律 13.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一个生物细胞中,这是___D_____的细胞学基础。 A.互换率 B.分离率 C.连锁定律D.自由组合率 14、当一种疾病的传递方式为男性→男性→男性时,这种疾病最有可能是___C____。 A. 从性遗传B.限性遗传 C. Y连锁遗传病 D.X连锁显性遗传病E.共显性遗传 15、一对糖原沉淀病Ⅰ型携带者夫妇结婚后,其子女中可能患病的几率是___D_____。 A. 1 B.1/2 C. 1/3 D.1/4 E. 0 D22 16、由于近亲婚配可以导致何种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增高最明显__B______。 A.AD B.ARC.XD D. XR E.以上均正确

细胞生物学论文

细胞生物学概述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斯。诺。美。A11-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英文摘要:Cell biology is to c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ub microscopic level, cells, molecular level (,. Connaught. Beauty. A11- in the forefront of biomedical)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cell and organelle of the life history and various life activities of the discipline. Cel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rontier branch of modern life science, mainly is the basic rule to study cell from different hierarchy of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From the life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located betwee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their mutual connection, mutual penetration. 关键字:细胞学说显微技术遗传物质 前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主体: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一、细胞生物学简史 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i从时间纵轴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 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 同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交叉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 8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可形成32个精子,其中含X的精子有16个,含Y的精子16个;8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可形成8个卵细胞和24个第二极体,卵细胞中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3. 遗传的三大定律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 4. 分离定律适用于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 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不同染色体上的2对或2对以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其细胞学基础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6. 丈夫0型血,妻子B型血,孩子可能出现O或B血型,不可能出现A或AB 血型。 7. 数量性状的相对性状之间差别微小,中间有许多过渡类型,性状的变异分布是连续的,不同的个体之间只有量的差别。 8.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分子结构上发生的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也称为点突变;分为体细胞基因突变和生殖细胞基因突变。 5.在DNA转录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那条DNA单链称为模板链,又称为非编码链。而与其互补的、不起模板作用的另一条DNA单链称为非模板链,又称为编码链 简答和计算题(40分) 1.简述分离定律内容、细胞学基础及实质(10分)。 2.(15分)一位色觉正常的女性,她的母亲色觉正常,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这位女性与一位红绿色盲男性结婚,试问: (1)这位女性及其父母的基因型是什么(4分) (2)他们婚后所生男孩患红绿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少(3分) (3)他们婚后所生女孩患红绿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少(3分) 3(15分).假若人群中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携带者频率为1/60。一个人的弟弟患此病,请问: (1)这个人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多大(3分) (2)这个人如果与他的姨表妹结婚,所生子女患此病的风险如何(3分) (3)这个人如果随机婚配,所生子女患此病的风险如何(3分) (4)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3分)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刘换霞 单位:河南省中牟一高 专业:数学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考试分数: 2010年 7 月24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道题4分,共16分) 1、教育 答: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4、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二、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而使其概括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9)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 3、简述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智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