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选好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选题

如何选好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选题

如何选好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选题
如何选好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选题

如何选好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选题(校本培训)

培训目标:

1、总结前阶段在指导学生选题时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指导学生选题的方法和注意点。

2、探讨指导学生选题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到更好地指导学生选好课题,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培训模式:研训结合式、自主互动式、案例剖析式

培训程序:

一、活动回顾: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校率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一年来有不少收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位指导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对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一学年来的实践,我们已经明确了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出示小课题研究流程图: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题)——设计研究步骤(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归类数据——提取数据特征——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措施)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课题组也基本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但我们也看到,一部分课题在开展研究时也碰到了不少困难,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研究起来漫无头绪;有的研究进行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有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题目背道而驰……

如果我们顺藤摸瓜,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在选课题时,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

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新的一轮研究能有更新的成就,由此我们组织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在选题阶段,碰到哪些困难,还存在哪些问题?

同时你可以把自己在指导学生选题过程中好的经验、建议介绍给大家。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探讨,发挥大家集体的智慧,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选好课题。

二、研讨交流:

(一)分组讨论:

讨论时间为10分钟,请各位组长负责记录组内成员的问题、意见和建议,10分钟后分别上台汇报。

(二)组长汇报:——讨论问题归纳(电脑随机出示):

讨论问题及建议:

1、选题要事先考证;

2、课题要小;命题要明确;课题范围太大或太小;内容单一;

3、课题组人数要少;成员搭配(好与好;好与差);人人参与;能否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组组;

4、课题要由学生提出,再由全班讨论;筛选;多进行几轮选择;课题是否能由老师提出,让学生参考;

5、课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

6、学生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凭兴趣选题

7、社会、家长支持不高

8、重过程,重参与

9、原先研究的课题是否能重新研究?专家已得出结论的课题是否能研究?

(三)问题分类:(随机去简存精)

1、选题经验(建议):

(1)选题要事先考证;

如:我们要了解相关课题前人已取得什么成果,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是否充分,这个课题在生活中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否有调查源,被采访对象拒绝采访怎么办……

(2)课题要由学生提出,再由全班讨论;筛选;多

行几轮选择;这非常必要,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可行度。有小组提出:教师是否也能提出课题,供学生参考?这个建议不错,老师提出的课题相对来说考虑到了研究的价值、条件等。但不能让学生知道,不然学生可能会不加考虑地盲目跟从。

(3)课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

2、其他问题答复:

另外大家也谈到了几个在开展研究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属于本次培训的范围,所以不再作为本次重点研讨的问题。但由于带有一定的共性,我这里稍做说明,有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原先已研究过的课题是否能重新研究?

回答是肯定的。上学年已研究的课题可以换个角度,选个不同的切入口研究,也可做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关键一点是学生必须事先考证,详细了解前人已研究到什么程度,自己有了什么新发现、新角度。这一点在课题开题报告时,评审人员肯定会详细询问,如果仅局限于原地徘徊,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2)、不要过分地关注结果,而应注重研究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就是重过程,注重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校从一开始就没有违背这一宗旨,专门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在开始要填写课题方案,结束要完成研究成果记录,中途外出活动、采访要填写活动记录表、访谈表、出勤表等。每次活动的进行都能在网上如实地反映出来,一则便于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进行全程动态管理,更重要的是注重了活动过程,使课题组对每次活动事先都有计划,事后都有小结。

但重过程并非轻结果,一定的精品意识还必须要有。只有在过程完善的基础上,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才能出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学校课题评审小组都是在对课题过程审核的基础上,通过对那些过程完善的课题认真评定,最后才评选出若干课题为优秀课题。“重过程、重体验”与“出精品”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键点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题评价机制,使课题评选更趋公正、公平。

(3)、关于家长、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程度。

要开展实践活动,必须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发社会资源。鉴于安全考虑,学校在上学期设置了“学生课题成员外出安全监督表”,尝试在双休日学生外出活动让家长陪同。在上次“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课题报告”的研讨中,有老师也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以辅导员的形式聘请家长,让家长带学生参加活动更名正言顺些。我们可尝试先由课题组推荐,再由学校出面,聘请部分家长为活动辅导员。我们的家长就是不可估量的课程资源,我们一定要尽量挖掘。另外学校也在努力向上级部门呼吁,最好由上面出面,统一建立几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课题组成员及指导教师也应努力挖掘社会资源。

(4)、如何组合课题组成员,让每个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1、人数安排:不宜过多,一般10人以内。最合适为6—8人。当然如课题研究的范围较广,人数可稍多些,可进行组内切块研究;课题切入口小时,人数还可少些(5—6人),这样每个学生活动的参与率高,锻炼的机会也多。

2、人员分配:既要考虑让学生自主搭配,又要恰当引导搭配均衡。可事先召集几个出色的学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分散到各组中间,以有利于工作的进行;当然也不妨尝试能干的都汇集一组,这样更有利于出“精品”,而能力弱的为一组,或许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唤醒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研究之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3、合作分工:注意分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加强团结协作,责任均等。不妨尝试角色轮流。

在研究阶段,安排几次外出调查、采访等,进行一定的分工轮流,如摄影、录音、采访主问等,让小组人员对每一分工都有一定的体验和尝试。

另外,以兴趣组为单位组组的建议非常好。课题组可以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以兴趣组组组,组内的每个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研究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又与自己特长有关的课题,又达到了师生双向选择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5)、师生的双向选择。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上还有不少困难。作为指导教师,其实我们与学生都是在尝试中共同成长,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操作,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创新,作为指导教师难免有畏难情绪。我们的指导能力和各方面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摸索,自己总结提高,亲自走过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将老师和学生放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在指导学生中学习怎样指导,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改变自己。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教师和学生同步成长。

(四)重点问题聚焦:

从剩下的这两个课题则是选题中碰到的最突出的焦点问题,值得大家再来做一番深层研讨:

第1点:课题要小;命题要明确;课题范围太大或太小;内容单一;

1、如何把握课题大小的度——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范围、表述方式等)?

第2点:学生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凭兴趣选题

2、当学生的兴趣与课题所需的客观条件发生矛盾时——如何指导学生从身边事物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一般来说,学生的课题都来自他的日常生活。有的学生选题完全凭兴趣,而不考虑研究的价值及是否能进行研究。导致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与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产生冲突,学生很想研究某一个课题,但由于客观条件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开展研究。是否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呢?这时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呢?

(五)分组研讨,商讨解决办法

现在请各组围绕前两个焦点问题做进一步的研讨。等会儿请大家各抒己见,阐述观点,可以是代表个人的,也可以是代表集体的,相信这样一来,能使大家把问题看得更透彻,让大家在思想上有深层次的认识,以便把我们的指导工作做得更到位。——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六)辅导员点拨,达成共识

问题一要点:1、如何把握课题大小的度——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范围、表述方式等)?

在选题课题是大是小,还是要考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客观条件。片面地强调课题要小和课题要大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我们的条件,课题一旦偏大,就会力不从心,无能力或条件研究。

在决定课题前注意:1、选题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2、考虑本校教师的指导能力;3、考虑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1)校内外可以提供的研究条件(资料、实验设备等)(2)学校规定的研究时间(一学期?一学年?)(3)你可以承受的研究费用(交通、实验、复印、材料等)4、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没什么影响(如像“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等这类课题要三思而后行。)

因此对小学阶段来说,我们选题坚持的原则是:宜小不宜大。但小到什么程度也要有一定的“度”。这个“度”是指可研究的,具备研究的条件,有研究价值。如刚才提到的“像回答一道练习题”,那肯定是不行的。学生考虑范围较少,只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课题范围狭小,无多大研究价值。这就要教师好好引导。有些课题较大,的确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学生有教育意义。但就目前来看不具备研究条件。我们不妨把课题分成两个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完成有条件的初步研究,同时积极寻求机会,创造条件,一旦条件成熟,再做第二、三阶段的深入研究。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研究质量。

问题二要点:2、当学生的兴趣与课题所需的客观条件发生矛盾时——

选题原则: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能回答和解释某种现象或问题,尤其对小学生有正面教育意义。(2)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周围的社区生活;(3)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设置研究课题;(4)根据客观现实确定研究课题。

孔子有句话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人的实践活动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研究的动力。

那是否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当学生的兴趣与研究相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启发,要做学生的合作者和参谋,或转变研究角度,或转移学生视线。千万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不能做裁判员或指挥员。

三、案例分析

1、展示录像片段:主要针对学生在选题时的几个误区。

(请在观看录像后,认真分析,剖析案例中学生选题时存在的误区和老师在指导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如何。)

2、分析讨论(存在问题剖析):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要点:

(1)小组讨论后出示的选题范围太片面——集中在污染和植物两方面:

(2)自由发言后课题题目的范围需要进一步界定;

(3)“小博士”介绍选题途径和注意点时太简单抽象;

(4)教师在学生选题进入误区时没有恰当地引导,而是予以简单的肯定。)

小结:记得一开始的研讨中,有几个组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课题由学生提出来,统一提交全班讨论,多进行几轮选择。这非常有见地。在这个案例中,当小组或学生个人提出若干个课题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全体学生来分析选题情况,讨论课题的范围是否适中,研究的方向如何,能否开展研究等等。这样一则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则培养了学生的选题能力,在比较分析中,减少了选题的盲目性,增强了课题的可操作性。

四、总结归纳:

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当于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选题”对整个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作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选题阶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选题”阶段,对课程开发来说,它是基础,是起步,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成败。希望我们每个指导老师在选题前多些全盘考虑,指导学生更好地选好课题。

五、课外延伸(提供作业):

运用今天探讨的问题,选择完成其中一个作业。

1、设计一则指导高段选题的课例;提示: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要深入浅出地讲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有机地渗透选题方法,提示学生选题的注意点。

2、撰写选题案例分析;提示:剖析学生选题中出现的问题,阐述教师的引导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报告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婺源县天佑中学高一(15)班 【课题】婺源县紫阳镇河流的水污染变化情况 【组长】周梦华 【组员】周梦华、王志成、马文佳、吴亚飞、叶文光、方振川、王易凤 【指导老师】程兆华 婺源县紫阳镇河流图 前言: 随着时间的兜转,我们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用水及排放废水,致使水资源污染日益严

重,社会各界纷纷为“保护水资源”这份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值得深思的是,这真的能有效防止水资源不再受到污染吗? 不但仅如此,保护水资源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你试想过吗?我们人类每丢一块垃圾时,全世界都将变得忙碌和肮脏吗?让我们走近生活,走近勒流街道的河涌,让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勒流——我们这个需要保护的家吧! 一、问题的提出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它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的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它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所谓的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缘的正常见途,而且危害国民健康及人们的生活环境。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不但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最终稿)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6797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开展“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因为儿童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从选题“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起点,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选题以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关键”的标准来看,这是一个很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反思这节“探寻动画片的奥秘”主题生成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活动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始终是兴致勃勃,他们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当活动总结谈收获体会时,学生一个个喜笑颜开,他们得意地说着自己所得所感,学生主动、合作、自主,从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主题(分组)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所以整节主题生成课中,学生积极、气氛热烈。 2、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的结论式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的课题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的,学生对这主题充满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是主动的。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强调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在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 3、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在主题生成课上,所有老师一系列活动的功能指向是为学生

活动提供支架,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帮助。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兴趣,以老师为导,学生为主,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生成主题、提出问题、分类问题、归纳小主题、选主题分小组、选组长定组名编口号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点、让学生喜欢说、喜欢问、喜欢想、喜欢选、喜欢编,这让学生深深地感到他们是综合实践的小主人,参与实践,他们作主,老师只作指导。 4、教师得到锻炼。作为教师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综合实践课程的选题很重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抓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选择探究课题。活动时,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际情况适当分组,引导他们在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这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但是,在课程执行的过程中,我也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和难度。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计划,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提供意见指导。要把握研究进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该课程的实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课后思考: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提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对动画片的综合实践主题都很感兴趣,但是话题一出,个别学生就在旁边说他自己的动画片,没有注意参与到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对于如何提问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承载了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的精髓与理念。下面是有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

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课程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学科课程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已日益被人们清晰认识。义务教育的活动课程设置有晨(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等六类。 可是,人们对于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得深刻。特别是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有时间就搞一次活动,时间紧张就给语数学科让路;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不固定,可以根据学校工作随时变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可以根据老师兴趣随意进行安排,等等。因此,我们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活动课程真正与学科课程一样成为学校整体中强有力的另一翼,决定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和推行的规范问题,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与学科有关的直接经验,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贼能力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 (2)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出一条城区小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法和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城区特色的活动课程的实践模式。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都不是凭空获得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摘取的。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原理,人发展是否全面、充分与受教育的面、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的书本知识(主要由学科课程来完成);二是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为主的各类实践活动。这两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并列开设各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而且相辅相承,可以优化小学课程结构,增强整体育人功能。通过加强和规范活动课程教学。构建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和管理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时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主动的发展。 三、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具体地分解问题,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活动始终应把握的基本要素。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强调得出某些正确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过程的完整亲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三,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活动,都强调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都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它的意义在于: 1.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注重传授给学生规范的,系统的书本知识,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和运用生活知识、实践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活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与书本知识同等的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区别于学科教学,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自由、

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尝试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当中自己“学”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教 学改革,那就是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于实施方式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该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 2.该课程所倡导的课程发展方向,与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由过去对“百科全书式”人才的需要逐渐转变成对“创造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蓝领,有时候往往比初出茅庐的白领更受欢迎。人才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有教强的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合作,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里品质。人才观的变化带来了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世界纷纷将目光投降教育改革,而改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注重实践教育,而实践教育的本身就需要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所以教学走向综合、走向实践,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恰好在于综合与实践,因此,该课程代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3.该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城北办邵火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此次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课间十分钟,并且在活动中使学生清楚的重要性。能主动的到操场上去活动。能自编一些有趣的课间游戏,制作一些简单、健康、安全的游戏玩具,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采访、调查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会调查学生课间活动情况;能设计一些安全、有趣的课间游戏;会利用空饮料盒、废旧报纸、碎布片、小石子等物品,设计、制作出课间小游戏的玩具。通过每一个环节活动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组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活动更加促进小组的合作精神,能从小组活动中增进小组同学的友谊,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生活,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对课间十分钟活动的调查与设计有较大的兴趣;会与同学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在设计游戏活动中尊重同学、愿意帮助同学。 二、活动背景: 现在的学生玩什么?电脑游戏已经成为学生课间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以我们三年级学生为例,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学生的活动场地不大,活动器材也十分有限,课间十分钟成了孩子们高叫的十分钟、戏闹的十分钟,也成为校园意外事故高发的十分钟。“下课玩什么?怎么玩?”的大讨论,让学生明确进行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既安全,又文明,让学生在玩中有所乐。使学生知道哪些是健康的课间活动,值得提倡;哪些是不当的课间活动,应当制止。

三、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活动 一、启发引导: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间十分钟》(拉开此次活动的主题)。 二、提出问题,实地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1、课间十分钟你通常是怎么度过的? 2、课间十分钟你都在哪儿?做些什么? 3、你看到其他同学在做些什么? 4、你认为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当的?为什么? 5、课间是应该继续学习?还是应该休息玩耍? 三、小队讨论、调查、记录,提出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分小队进行讨论。 (1)根据学生意愿,确定每小队的队长及其队员: 飞鹰小队企鹅小队海豚小队松鼠小队熊猫小队 (2)以小队形式进行,讨论发言。 2、每位学生进行一份课间十分钟的调查表。 3、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表,调查班内同学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 4、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四、总结,进行拓展:走进老游戏 五、课后作业: 1、了解父母儿时的游戏活动,有什么游戏? 2、举例说明游戏玩法? 第二课时走进老游戏 一、情景导入: ⒈出示课件。(很多的老游戏的图片) 教师说:“孩子们,老师的童年就是伴着这些老游戏度过的。那时虽然没有电脑,没有电动玩具,但是我们却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多许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这些游戏,体验老师童年课间的快乐吗?”这样就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走进老游戏》这个活动主题。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开怀中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注重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问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通过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有效途径、经验,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供有效的示范和引领。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由仁怀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按照校外联办《关于印发建立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的案例,推进校外活动发展的函》的要求,以“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切实开展此项活动。 二、组织委员会 顾问:马恒勇 主任:杨旭 副主任:张应昌刘忠友王文广许明 委员:王占权潘晓强杜英潘登显杨通德张仁伟

沈春丽杨遵伟 三、实践活动主题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四、实践活动时间安排 各校高度重视此项活动,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为依据,在每学期初,学校要将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并进入课程表,按照课程安排进行实施。 五、校外教育综合实践课基地 凯里市第十四中 六、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七、八年级的学生,时间从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第二阶段为九年级学生,时间从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七、实践活动内容 (一)艺术类 1、语言艺术(记者、主持人、小品、相声、话剧、课本剧的实践体验) 2、感受舞蹈魅力(舞蹈介绍、欣赏,基本训练指导) 3、音乐体验(各种乐器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4、绘画艺术(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5、书法艺术(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6、剪纸艺术(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7、手工制作(作品介绍、欣赏及动手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主要是体现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它是各门课程的整合。以劳动与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是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具有界牌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教材,能够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董先廷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指导贯穿全过程。包括主题确定、活动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交流各阶段。在实践中,教师的方法指导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方法指导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一,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具体的指导任务有哪一些,从而感到“无从下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呈现出形式化的趋势。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 第二,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缺乏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

的指引,“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没能得以实现。据调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时,基本上都要求进行“搜集资料”、“调查”,但究竟怎样“搜集资料”、怎样“调查”?教师基本没有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第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于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分析,课程内容缺乏校本化体系,方法指导缺乏系统化要求,容易使教师和学生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的实施中是完全可以重复的,同一主题可供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并且目标要求和活动方式的选用也没有区别,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兴趣衰减,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如何建构校本化的方法指导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中对活动实施的教师指导只是提出了总的要

求,建议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指导的力度应有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大。这样,就需要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对课程实施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阶段,要根据年级的不同细化方法指导的要求。否则,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目标不落实,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体系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类型的活动内容或活动方式在能力目标的达成程度上,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达成度”要求,体现目标要求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达成适用性”,而非高不可攀。 如在三年级开展“我爱我们的学校”这一主题活动,我们针对不同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活动要求: 三年级学生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有了解学校的历史,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体

最新新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新版2013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和父母心连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让学生与家长“心连心”。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鼓励他们多与人交流,在交流中体会成长趣事。 3 、培养学生调查,访问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学会与人沟通,分享成长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1、探讨青春期如何与父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与人沟通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儿童时代到青春期时代的变化,青春期怎样度过。 教学过程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1)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 (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渐渐老了,我们需要加强沟通,互相体谅,才能保持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2)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我们应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同时,我们也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 这是一个六年级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

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 2、产生代沟的原因 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P20页) 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 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 相关链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和心理原因。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 ──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

2020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的总结报告【精品】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范本

序言 相信你一定参加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记得吗?所谓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的教育活动。如植树护绿、低碳宣传、远足或实地参观考察、社区或乡村的民俗服务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学们,是不是心动了呢,那么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吧!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如社会调查就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调查、体验中丰富了知识结构和文化生活,提高了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还培养了他们从小爱科学、爱家乡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讲究卫生,注重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自觉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为了帮助同学们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手册创设的各种导学栏目,能把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激励评价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低年级同学在使用本手册时可以用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而高年级同学也应有选择地使用,并在本手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与实践新的活动主题。 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发挥好这个小助手的作用,更好地培养你们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加油!

目录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我们的活动主题 2 分组表 3 制定计划 4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活动记录 6 美好瞬间 7 媒体关注 8 突发事件处理 9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10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登记 11 延伸活动 12 小组活动评价 13 个人活动评价 14 活动主报告粘贴 16

一年级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92060 一年级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标 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一年级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活动目的: 为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也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争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我校师生决定4月13日去合肥植物园参观。 活动初步计划: 时间:4月13日 地点:合肥植物园 参加人员:一年级师生,约550多人。

教师人员安排:负责人:王岚 一(1)束然张婷婷一(2)叶婷婷汪爱梅一(3)方义炳卢娟 一(4)郭云劳芮一(5)朱红许玉珍一(6)袁燕敏宇世蓉 一(7)郑海燕马勤一(8)乔利荣廖红玲 一(9)李丽李慧一(10)刘晓娟张宏强 后勤、联络员:王岚(兼) 活动费用:25元/人(午餐自带) 活动安排: 类别 时间 环节 教育 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指导意见

济南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独立完成整个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进步,特制定本意见。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执行课程纲要情况 1.各校能够按照课程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把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中,能够采取措施进行检查、督促,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全面考核之中。 2.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项目或活动课题。多数学校有学期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3.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使广大教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提高了认识。建立了一定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能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开发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教学改革情况 1.课堂教学内涵不断丰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的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的显着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改变,第一,它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第二,它改变了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重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第三,它改变了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重视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新的课堂教学逐渐具备了以下三个特征:教学内容方面“开放”; 教学的方法上“放开”;教学目标方面实现了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2.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上有一下显着特点:一是放开讨论──改变过去由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提倡多向互动,提倡思想“亮相”。通过诸多师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的交流和相互激活,利于学习主 体的自由发展。二是放开质疑──问题是不受压抑的自由思维的必然产物。实现学生思维自由,必然诱发诸多质疑。学生的质疑往往不局限于教师视野,教师放开让学生由记忆结论到自愿去探索;由机械接受“唯书唯师”,到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挑战,这必是一 个创新意识在强化、创新精神在升华、创新能力在孕育和培植的过程。 3.实现了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