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案

环节一,新课导入

投影图片,让同学分辨分别代表住宅区和商业区,探讨他们的分布都有哪些特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城市土地利用

教师

授课时间 3.18

课时 1 课题

城市空间结构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并能具体分析某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的变化。(重、难点)

2.运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理论分析某城市功能分区特点及其主要因素。(重点)

3.理解城市基本功能分区的成因及其布局特点。(重、难点)

多媒体

Ppt 课件

1.含义: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2.作用:反映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3.主要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用地类型分布特点用地基本特征

商业用地

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

线交会点上,呈点状或带状

①以建设用地

为主;②住宅

用地面积最

大,商业用地

较少;③工业

用地多在城市

外围

住宅用地

几乎每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土地都是作为

住宅用地,一般位于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

间,呈团块状

工业用地

倾向于交通干线沿线和城市外围,呈环状或

带状

政府机关

用地

靠近交通方便之地及邻近其服务对象,呈点

绿地

呈零星状混杂在其他用地之间,郊区有较大

面积的绿地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1)主要类型: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务区(CBD)——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

特征???

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

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

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距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化,现总结如下:

(2)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如下图所示,A为同心圆模式、B为扇形模式、C为多核心模式。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课堂练习

1.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16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2016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

(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该如何调整()

A.改善居住条件,增加住宅区的面积

B.发展高技术工业,扩大工业区面积

C.改善交通建设,增加道路用地面积

D.美化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

【解析】第(1)题,由图可得,四种用地中只有人均绿地用地介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符合国家标准。第(2)题,该市人均道路用地低于国家最低标准,应增加道路用地面积。

【答案】(1)D(2)C

南京路是上海最知名的商业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美誉,其中南京西路是今天的上海最顶级也是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高端个性消费为主,商铺租金最高。

探讨1:国贸为什么能成为北京最顶级的商业街区?

【提示】拥有高端的消费人群并且交通便捷。

探讨2:商业区一般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人员流动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

2.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目前,一般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第2题,经济适用房等区位选择,其主导因素在于土地价格低廉,一般在远郊地价低廉。

【答案】 1.B 2.A

4.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1).该城市()

A.功能区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B.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有预留用地,发展空间较大

D.服务种类多,城市等级较高

(2).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D.①商业区、②工业区、③住宅区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城市地处山地丘陵区,城区沿河流延伸布局,故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4题,①地处市中心,为商业区;②位于河流下游,沿主要公路延伸,为工业区;③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

【答案】 3.B 4.D

【环节五】作业布置

【环节六】板书设计

【环节七】教学反思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乔森51070803030 资环院城区系人文地理学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我国幅员辽阔,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即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密切结合区域特点,提供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必须以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客观发展的规律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 1.土地利用分区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合理、科学、导向性地开发利用土地,即在查清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归纳共性,区别差异,科学地综合研究,揭示区域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2.通过土地利用分区,阐明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利用属性、结构、现状、特点、经验及问题,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 3.完成土地利用分区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全国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同时为制定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大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土地利用分区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增进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体现的是以公益性目标为主的社会效益。土地用途分区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以公益目标为主,突出对耕地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纠正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为体现这一原则,在划区过程中,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特别保护。 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大事。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合理利用,体现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发达国家近年来编制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用途分区作为土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的思想。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目前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引发出的沙尘暴天气、旱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损坏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危害。为避免这些灾害的蔓延,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

城市功能分区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编号评价 编制罗曼审核高一地理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三课时)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各功能分区,掌握其分布特征。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一、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 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和资料,根据其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和的全过程。 2、特点:反映城市布局的和地域差异。 3、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二、城市功能分区 1、成因: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就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可划分为、市政与公共服务企业、、交通与仓储区、与城市绿地、等。 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3、中心商务区;又称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 (2), (3)。 意义: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 、商业网点布局和具有显著影响。 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2.有关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B.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C.建筑物往往是城市中最高大的 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3.在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属于一级类的是() A.耕地 B.建设用地 C.商服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用地 D.绿化用地 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6.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

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 工程文件名:XX乡规划图 YX(晕线面) DLTB(地类图斑面) YTFQ(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GZQLX(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道路网面) YTJJSQ(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透明输出面) DLJX(地类界线) XZQJX(行政区界线) XZDW(现状地物) JBNTBJ(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 GZQBJ(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 ZJ(注记) TK(图框点) TK(图框线) TK(图框面) 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 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基本农田保护区 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修复:在DMT中,Feature,Repaire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 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Arcgis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12Generalization-------Dissolve 并区,打钩的表示要留下的属性,基农全删;Editor-----more advanced Tools 打散,再核一次面积,每操作一次最好都要去核面积。 13把工作底图的属性判上去:打开Analysis Tools---overlap---Identity基本农田、工作底图、NO FID、、不打勾。打开基本农田属性表,可看到属性已附上去了 14在Dissolve-Identity的基本农田中加入字段:TDYTQLX 20;TDYTQLXDM 3;GZQLX 20;GZQLXDM 3。右键,添加字段“基本农田保护区”“01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保存 15在基本农田identity的属性表 再打开属性表,有很多小于1平方米的面,则要把这些删掉 在基本农田里选中小于100平方米,在Generalition-------Eliminate-----input feature基本农田identity,打勾OK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黄大基林幸青陈海平杨素悦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提要:根据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自然资源特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主要用地需求量预测、各类用地调整指标、部门用地布局规划等资料,在综合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区位优势、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惠东县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空间管制分区,并提出土地管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惠东县;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策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自身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而编制的合理分配土地和调整各类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构想和设计方案。土地规划的本质,是以理性的预测和周密的谋划,来克服市场的不足和人类行为的盲目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空间规划,核心内容是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而土地利用分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较为有效的手段。以用地指标与土地利用分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较好的规划模式[1]。 ⒈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概况 惠东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和惠州市东部,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界于北纬22°30ˊ至23°23ˊ、东经114°33ˊ至115°26ˊ之间,东连汕尾市海丰县,北靠河源市紫金县,西接惠阳区和惠城区,南临南海的大亚湾和红海湾,全县土地总面积3535.17 km2。惠东县下辖13个镇、1个街道办和2个管委会。2005年全县常住人口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4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 1.1自然资源条件 ⑴地形地貌。惠东县属沿海山地丘陵县,地形多样。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四大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陆地东西宽、南北窄的狭长形状,延伸至沿海海岸。乌禽嶂支脉莲花山脉分布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其间东江支流西枝江自东北向西南横贯中部。北部、东北部山区有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共27座,其中最高的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这是惠东的主要林区;中部是沿江盆地河谷和丘陵区,地势较平缓,土质肥沃,是惠东的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区;南部是稔平半岛,属沿海低丘陵区,是惠东的渔业生产基地。 ⑵气候资源。惠东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年均气温 21.7℃,年均降雨量1859.7mm,年均无霜期日数大于300天。东北部山区霜多且重,中部沿江丘陵区次之,南部沿海低丘区轻霜无冰。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90.5%。年平均日照时数2075.7小时,日照率47%。台风的主要月份为6~10月。 ⑶水资源。惠东县境的河流,分属东江和粤东沿海两个水系,以东江水系占主要地位。属西枝江流域的二级支流有: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8条(杨梅水、宝溪水、小沥河、安墩河、 作者简介:黄大基(1959-),男,广东省河源市人,助理研究员,从事资源与环境研究和规划工作, (E-mail)huangdaji2005@https://www.doczj.com/doc/d43851620.html,。

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2008-12-03 | 作者: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中小】【打印】【关闭】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为什么要分区 《纲要》根据各地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差异,在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政策分区基础上,根据土地资源状况与利用特点,进一步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包括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东北区、晋豫区、湘鄂皖赣区、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调控。划分土地利用区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我国各地区间的区域差异显著,客观上要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指导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我国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各地区间在资源共享、市场互通、设施互联、环境共保等方面的相互关联密切,如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着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特别是生态环境状况深刻地影响中、东部地区,省区内不同地区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客观上要求围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等目标,划分土地利用区,统筹协调各区域的土地利用。 划分土地利用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投资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央赋予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新职能,土地和信贷成为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国家针对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许多省(区、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土地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必然要求制定与之配套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和政策,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 划分土地利用区是协调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特别是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同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土地需求十分强烈。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问题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跳出局部地域空间,从全局出发,着力解决区域性问题,促进区域经济、产业、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划分土地利用区是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的有效途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都在不断地建设和

高中地理《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城乡规划 3.2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相关素材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利用类型反映了土地的经济状态,是土地利用分类的地域单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是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而可重复出现,同一类型必然具有相似的特点;③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或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呈动态变化;④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域差异划分的,反映土地利用方式、性质、特点及其分布的基本地域单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通过研究和划分土地利用类型,一可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地区分布,评价土地的质量和发展潜力;二可阐明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揭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提供依据。 建设项目选址许可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许可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服从城市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一、依据、原则和目的 l、依据 (1)法律、法规、规章、条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城市绿化条例》;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二)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二)练习题 【填空题】 1.一般来说,城市中主要的土地类型有、和等,其中以的利用面积最大。 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和交通运输状况等。 【基础巩固】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完成3~5题。 3.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图中(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4.若该城市要建一个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则该市场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6题。 6.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 最适宜在( ) A.M B.N C.E D.F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 第7题。 7、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D.多 核心模式 8.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主导风向是。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有那些? (3)F、G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地。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地,为什么? 【能力提升】

土地利用规划模拟试题三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 C. 陆地和内陆水域 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 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D)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 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 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D ) A. 90%和20% B. 90%和30% C. 70%和10% D. 90%和10% 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B )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C )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 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 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C )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 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C )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讲课稿

一、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1、公园的规划布局: 公园规划布局的艺术处理手法:公园的布局要有机地组织不同的景区,使各景区间有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对公园的景色,需要考虑其观赏的方式,何处是以停留静观为主,何处是以游览动观为主,静观要考虑观赏景点、观赏视线。公园景色的观赏要组织导游路线,引导游人借观赏程序游览。导游线应该按游人兴致曲线的高潮起伏来组织,是公园艺术布局的重要设计内容。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其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一般在适中的地段,较常见的是由建筑群、中心广场、雕塑、岛屿、“园中园”及突出的景点组成。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如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景点组成,常为立体构图中心。公园立体轮廓的构成是有地形、建筑、树木、山石、水体等的高低起伏而形成的,常是远距离观赏的对象及其他景物的远景。平面构图中心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分为两处。平面构图中心的位置,一般 公园规划布局有三种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①规则式公园又可称为整体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强调对称轴线,多用几何形体,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它具有庄严、雄伟、自豪、肃静、整齐、开朗、人工美的特点。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当公园设置的内容需要形成这种效果,并且有规则地形或平坦地形的条件,适于用这种布局的方式。如北京中山公园。 ②自然式的公园又称为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这种形式的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造手法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它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其缺点是不易于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在地形复杂、有较多不规则的现状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自然式比较合适,可形成富有变化的风景视线。如我国的古代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③混合式园林是把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融为一体,而且这两种形式与内容在比例上接近。在用地面积交大的公园内常采用,可按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处理。 2、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之后,对公园进行功能区。 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是从空间安排公园的规划内容,这种方法有快速、有效、易于掌握的特点,尤其是面对用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较复杂多样的实际综合公园,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使各种活动互不干扰,使用方便。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一般有: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观赏游览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等。 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的功能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游人在游乐中受到文化科学、生产技能等教育。具有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较热闹、有喧哗声响、人流集中等特点,可以说是全园的中心。主要设施有俱乐部、游戏场、电影院、音乐厅、展览馆、画廊、文艺馆、阅览室、剧场、舞场、青少年活动室、动物角等。该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处,地形较为平坦。应有一定的分隔,平均每人有3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该区的建筑物要适当集中,工程设备于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应有利于游人活动和内部管理,同时要注意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故要使有干扰的活动项目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利用树木、建筑物、山石等加以隔离。 体育活动区的主要功能是供广大青少年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有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各项干扰大等特点。在该区增设各种球类、溜冰、游泳、划船等场地。布局上要尽量靠近城市主要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因地制宜地设立各种活动场地。在凹地水面设立游泳池,在高处设立看台、更衣室等辅助设施;开阔水面上可开展划船活动,但码头要设在集散方便处,并便于停船。游泳的水面要和划船的水面严格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土地利用分区

四、土地利用分区 (一)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根据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限制条件,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采用叠图法将长沙县土地划分为10个土地用途区。 名称划分条件面积(公 顷) 基本农田保护区集中连片、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良好、面积在0.25公顷以上 的现有耕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的优质耕地及上述耕地 范围内的其他零星土地,为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 道路、农田水利和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56479.24 一般耕地区面积在1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区、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 允许独立建设用地区、有条件城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独立 建设用地区、允许村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村镇建设用地区 外的现有耕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及上述范围内 的其他零星土地,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和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4100.46 一般农用区面积在1公顷以上,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独立建设用地 区、有条件城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独立建设用地区、允许 村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村镇建设用地区外,现有果园、茶 园等种植园用地、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及上述范围内的其他零 星土地 9527.52 林业用地区面积在4公顷以上,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独立建设用地 区、有条件城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独立建设用地区、允许 村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村镇建设用地区外,现有有林地、 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宜林后备土地资源及 77220.49

上述范围内的其他零星土地 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积在0.5公顷以上,现有的城镇用地及规划期间新增的城镇发 展用地 12947.82 允许独立建设用地区积在0.25公顷以上,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外规划期 间不改变用途的采矿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划的独立于 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的采矿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3250.81 有条件城镇建 设用地区 面积在0.5公顷以上,为城镇建设发展预留用地3536.04 有条件独立建 设用地区 将面积在0.25公顷以上,为独立工矿建设发展预留用地1297.71 允许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在0.3公顷以上,重点发展的村庄、集镇现状及规划建设 用地 17326.97 有条件村镇建 设用地区 面积在0.3公顷以上,为重点发展的集镇、村庄预留的用地300.00 (二)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 为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障规划确定的用途区目标实现,特制定各用途区管制规则。各用途区内土地利用必须严格遵循管制规则。 1、基本农田保护区 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鼓励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它零星农用地通过整理、复垦调整为基本农田。区内确实不能通过整理、复垦调整为基本农田的非

第二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和规划

第二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和规划 第一节分区原则和依据 一土壤分区原则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按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区域土壤组合特征、农业利用特点及改良利用方向的一致性而划分的。区域勾划是以地貌发生原则为依据,即土壤分布与地貌区域的一致性。山区照顾山体完整,平原照顾流域的完整。同一区域内应具有优势的土壤类型、近似的土壤组合和环境因素,以及生产上的主导限制因素和改良利用方向上的一致性。在土地利用与生产布局上,总结历史经验,注意土壤等历史地理环境特征和发展演变特点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在土壤改良利用上考虑了城乡建设的总体性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一致性的特殊要求。 二土壤分区依据 采用的土壤区域、土壤地区、土区三级分区制,参照席承藩、张俊民1982 年所编“中国土壤区划图”中的三级区予以补充、修改编制而成。 土壤区域:全国土壤区划一级单元。反映我国土纲组合群体结构与大农业生产的概括特征,体现我国生物气候条件大范围的不均衡性,及其所影响到的土壤性状与农、林、牧业布局的重大差异,据此将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土壤区域: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Ⅱ.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Ⅲ.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 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大体位于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中条山、秦岭、岷山、大雪山、横断山一线以东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4.43%。人口密集,耕种集约,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耕地和人口数量均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是我国农业、林业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这里濒临海洋,季风进退活跃,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以上,大气湿润程度高,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因而从南到北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森林,相应形成各类不同的地带性森林土壤。①在最南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带形成砖红壤和砖黄壤,是我国橡胶的主要产地,并盛产甘蔗、咖啡、可可、香蕉、菠萝、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可一年三熟:②在云南、“两广”、福建南部、台湾中部的南亚热带季雨林地带形成赤红壤和赤黄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既能种植柑桔、油茶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又能种植木瓜、芒果、菠萝、洋桃、龙眼、荔枝等热带果木,农作可一年三熟;③在赤红壤以北的江南及四川盆地南缘和台湾北部的广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形成红壤和黄壤,多毛竹、茶叶、油茶、油桐、桑、漆、柑桔、枇杷等经济林木,盛产水稻,年可二熟;④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交织的地带形成黄棕壤和黄褐土,具有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为稻、麦两熟地区,也可种植一定比例的双季稻,柑桔、茶叶、油茶、枇杷等经济林果在局部小气候条件下可种,否则遭受冻害;⑤在辽东、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灌木林地带形成棕壤和褐土,已过渡为北方旱作农业,盛产棉、麦、玉米、甘薯,二年三熟,最南部可一年二熟,经济林木以苹果、核桃、红枣、梨等著称;⑥在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形成暗棕壤,其北端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形成漂灰土,主产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柑、桦等木材,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森林茂密,素有林海之称,旱作一年一熟。 在这些地带性土壤中,尚有不少非地带的隐域土壤与之呈组合共存的类型:如南海诸岛麻疯桐林下因珊瑚礁和鸟粪影响形成的磷质石灰土;海南岛西南和云南沅江河谷因干热风影响形成的燥红土;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因石灰岩影响形成零星分布的红、棕、黑、黄等色的石灰(岩)土;四川盆地中因紫色砂岩影响形成的紫色土;华北平原因地下水影响形

土地利用分区读书报告

土地利用分区读书报告 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分区是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区域划分。又称土地利用区划。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重要科学依据。 二、分区的基本依据 ①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③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和远景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④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土地用途分区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以公益目标为主,突出对耕地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纠正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为体现这一原则,在划区过程中,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特别保护。 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合理利用,体现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发达国家近年来编制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用途分区作为土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的思想。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目前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面积

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引发出的沙尘暴天气、旱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损坏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危害。为避免这些灾害的蔓延,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目标,在划区过程中,一定要在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如林业用地与一般农用地的界限发生不一致时,要优先用于林业,并对环境敏感的地段,进行专门划区,给予特别保护。 3.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 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中又存在着宽打宽用、土地资源闲置、耕地撂荒等问题。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土地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划区过程中,要本着有利于生产的空间组织,有利于土地利用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尽量使工业用地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乡镇企业用地向工业小区集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村集中,做到每个区域的主导用途明确,促使非主导用途土地向主导用途转变。 4.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并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向、方式、深度和广度,土地利用形成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应结合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土地资源实际的土地用途管制分区方案,增强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分区类型、指标、方法、用途管制规则等方面均要体现地方特点。 5.公众参与的原则 在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过程中,需要采用所涉及到的土地利用部门的规划等资料,需要与他们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反复协调,需要与各乡镇、村的干部和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需要实地去核对土地的利用状况。最终形成的土地用途分区结果,不是所有部门要求的用地要求都满足的,但从整体上是最优和最合理的。因此,分区过程是公众参与的过程,是宣传、落实用途管制措施的过程,只有公众的参与,才能制定出公众认可和接受的分区方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_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目标导航】 理实践力,感受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案例一:中国古代城市典范——唐代长安城 [资料]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至 今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是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 场。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 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思考] 1、在图中用不同颜色圈出唐代长安城宫殿区、 市和坊,描述其功能和分布特征。 2、说明同为商业区,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 荣的原因。 3、行政区的选址受何因素影响? 4、领悟唐代长安城布局与自然(如河流分布) 的关系,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 案例二:国外现代城市典范——巴西利亚 [思考] 1、体会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美妙之处,思考影响三权广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CBD )位置分布的因素。 2、西奥的烦恼:我叫西奥,是巴西利亚的居民。目前就职于CBD 的某公司。我有两个孩子,家住在帕拉诺阿湖的半岛上。……因为种种原因,我的生活中常有苦恼。 站在西奥的立场上,生活在巴西利亚会有哪些苦恼呢? 3、从巴西利亚规划的不足中,体会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 案例三:从经典走向身边

[活动]规划城市功能区,体验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资料]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 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 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 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在高铁站附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 括商业零售业用地、办公用地、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等,并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一定的 规律。 [任务] 设计相应图例,完成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规划图。 [说明] 1. 办公用地布置的原因。 2. 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增强新城的创新活力。【作业】 [资料] 自然和人文的障碍以及城市地区随着时 间的演进,往往导致其向扇形模型的土地利 用模式发展,加拿大卡尔加里的中央商务区 是多个扇形区共同的中心。 [任务] 设计相应图例,规划图中地块的土地利 用类型,包括工业区、低价住宅区、中等价 位住宅区、高价住宅区、湿地公园。 [说明] 1. 高价住宅区的布置原因; 2. 空间结构呈现扇形模式的原因。 【知识网络】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 发布时间:2008-05-07 00:00:00 作者:user 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土地利用分区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规划利用方向为依据划分的不同用途的用地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各用地系统编制部门用地规划提供依据。 一、各区土地总面积 单位:公顷 行政辖区辖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 市区合计166025.7 3.1 道里区47923.7 0.9 南岗区16486.6 0.3 道外区32952.7 0.6 太平区24814.4 0.5 香坊区20855.0 0.4 动力区13595.9 0.3 平房区9397.4 0.2 二、哈尔滨市区用地区划分如下: (一)农业用地区 农业用地区是以种植业为主,综合发展农业所需要的用地范围。面积1900.5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8%。其中耕地面积1781.5千公顷,占农业用地面积89.5%。农业用地区域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切实保障种植业的需要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区域内土地利用途径变化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农业,服务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鼓励区域内其它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需要保留现状用途的,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区域内的耕地尤其基本农田必须切实加强保护,不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准改变用途。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以及建窖、建房、建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废弃物。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严格审批用地。在农业用地区内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1.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是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本次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580.8千公顷,占农业用地区内耕地的88.7%,占全市1996年耕地面积的87.2%。 2.一般农田区 农业用地区扣除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一般农田区,其中包括江河泄洪区内的耕地。一般农田区面积为319.7千公顷,占农业用地区19.4%。 (二)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林木较为集中,适于发展林业而予以保护的区域。面积2648.0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9.9%。林地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域东部的阿城、五常、尚志、方正、木兰、通河、延寿等县(市)。 (三)牧业用地区 牧业用地区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而用于刈草和放牧牲畜的区域。牧业用地区总面积94.9千公顷,占全市区总面积1.8%。牧业用地区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地、河滩地以及低洼地。(四)城市建设用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区是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用地区域。全市城市建设用地区面积170.1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其中哈尔滨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区面积为25567.6公顷,其建设用地范围除原城区外,还包括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松北、松浦、平新、平房4个镇;

必修二2.12城市功能分区习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城市规划的需要限于 B.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交通条件的发展 D.人口的消费需要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3.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D ) 4.现代北京市围绕故宫一带的城市中心是什么功能区()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5.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6.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 7.有关城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重较小,大多呈点状或块状分布 B.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 C.影响商业区营业额的直接因素是交通通达性 D.影响商业区的高层建筑物,其中低层主要是商业活动场所 8.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9.北京城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并以皇宫为中心形成一条南北向中轴线。其他重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 ) A.地形 B.地域文化 C.气候 D.宗教 10.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B.地价最高,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区域目标 C.功能多而集中,内部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D.是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流动性最大,城市最繁荣的地方 11、有关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是 A、中心商务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 B、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的中心 C、建筑物往往是城市中最为高大的 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区。读图,回答12-13题。12.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工业区②文教区③居住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B.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仓储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 C.①居住区②工业区③文教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D.①商业区②仓储区③工业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 13.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B.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C.交通通达度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 D.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而地租的高低又与距市中心的远近有关。读表完成14-16题。 1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土地利用方 式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住宅区 B.乙为 工业区C.丙为住宅 区D.丁为农业 区 15.对该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范 围的估算,正确的是( ) A.商业区(0~1.5 km)B.住宅区(4.5 km以外) C.工业区(6~10 km) D.工业区(0~2.5 km) 16.从地租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地域结构呈放射状向外发展 B.距市中心0~2.5 km的范围内交通通达度最低 C.该城市内部的地租差别是城市内各种功能活动对其区位选择的重要依据 D.该城市地域结构适合任何一个城市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18.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9-20题。 1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