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称谦称用法大全(引用)
- 格式:docx
- 大小:30.10 KB
- 文档页数:16
常见敬辞谦辞使用方法一、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
二、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
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
三、敬辞前缀例释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如:屈居:委屈地处于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下面一一例举如下:1.“敬”头一族。
常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别人。
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不敏:没有才能)。
2.“屈”头一族。
如屈驾: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3.“老”头一族。
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
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现也指一些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
“老”字用于表示姓氏的词后,也可以表示尊重,如称巴金为巴老。
4.“俯”头一族。
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5.“光”头一族。
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6.“请”头一族。
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如请进:请对方进来: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7.“雅”头一族。
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量:称对方的度量大;雅兴:称对方的兴趣大;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或正批评。
8.“芳”头一族。
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称对方(多用于年轻女子)的年龄;芳名:称对方(多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
敬称和敬称的文学常识关于敬称和敬称的文学常识汇总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
以下是cnfla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敬称和敬称的文学常识汇总,欢迎阅读。
一、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二、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一)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用词得体,谦辞敬称用词得体,谦辞敬称很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1. 敬词(1) 拜读:读对方作品。
(2) 拜会:和对方见面。
“ 拜”字族(3) 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4) 拜托:请对方帮忙。
(1) 奉告:告诉对方。
“ 奉”字族(2) 奉还:归还对方的物品。
(3) 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1)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2) 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
(3) 高见:指对方的见解。
“ 高”字族(4) 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5) 高堂:称对方父母。
(6)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1)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 贵”字族(2)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
(3) 贵恙:称对方的病。
(1) 惠赠:指对方赠予( 财物)。
“ 惠”字族(2) 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3) 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
(4)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5)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1)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2)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 令”字族(3) 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4) 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5)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1)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 宝”字族(2)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1)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 呈”字族(2)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3) 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1) 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 垂”字族(2)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3)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1) 光临:称对方到来。
“ 光”字族(2) 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 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
(2) 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3)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
其他敬词(4) 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之马矢奏春创作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暗示对他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暗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方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方“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分歧,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暗示谦逊的自称。
比方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不才”、“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他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他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代谦辞、敬语大全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谦词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小店:称自己的店.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敝姓: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古代尊称和谦称在现代交际中的运用
在古代,人们平时日常交流中,普遍使用尊称和谦称这种礼貌用语,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例如,尊称他人的说法列举的有:曾祖父、先师、先生、大王等;谦称自己的说法有:孺子、小友、小弟、晚辈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尊称和谦称今天已不合时宜,已不能灵活用于现代交际中。
首先,随着Notepad社会的发展,社会已没有明显的等级观念,不再以尊称和谦称表示上下等级了;其次,社会交往越来越直白,礼貌用语中尊称和谦称的使用也显得多余;再者,社会不再充斥于尊敬和谦逊的文化氛围中,相对坦诚的表达已是越来越多。
因此,现代交际中,我们更专注于相互关心和尊重而不是一味谦虚和尊重,也不要一味表现自己的尊重,而是应该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气氛,通过良好的交流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适用对象和彼此关系尊称 谦称 泛称 代称 摘要: 1.引言:介绍适用对象和彼此关系 2.尊称:详细介绍各种尊称及其使用场景 3.谦称:详细介绍各种谦称及其使用场景 4.泛称:详细介绍各种泛称及其使用场景 5.代称:详细介绍各种代称及其使用场景 6.结语:总结适用对象和彼此关系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时,为了表达尊敬、谦逊或泛指,往往会使用各种称呼。本文将介绍适用对象和彼此关系中的尊称、谦称、泛称和代称,帮助大家更好地在交际中运用这些称呼。 一、尊称 尊称是指用以表示尊敬、敬重的称呼。在我国,尊称有很多种,如: 1.长辈:对长辈亲属,如叔叔、阿姨、舅舅等,可以使用尊称“您”。 2.师长:对老师、领导等,可以使用尊称“老师”、“主任”、“经理”等。 3.社会地位较高者:对医生、律师、专家等,可以使用尊称“医生”、“律师”、“专家”等。 二、谦称 谦称是指用以表示谦虚、自谦的称呼。在我国,谦称有以下几种: 1.自称:在介绍自己时,可以使用谦称“我”,如:“我是个小职员,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2.贬低他人:在谈论他人时,可以使用谦称,如:“他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的。” 3.自称学生:在向他人请教问题时,可以使用谦称“学生”,如:“学生我请教您这个问题。” 三、泛称 泛称是指用以表示一类人或物的统称。如: 1.青年:谈论一群青年时,可以使用泛称“青年”,如:“现在的青年都很有担当。” 2.教师:谈论一群教师时,可以使用泛称“教师”,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3.动物:谈论一类动物时,可以使用泛称,如:“野生动物需要保护。” 四、代称 代称是指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代替一个人或物的名称。如: 1.代替人:谈论某人时,可以使用代称,如:“他”代替某人的名字。 2.代替物:谈论某物时,可以使用代称,如:“苹果”代替具体的水果名称。 总之,在交际中,了解并正确使用各种称呼,有助于体现彼此的尊重和关系。无论是尊称、谦称、泛称还是代称,都应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以表达我们的礼貌和友善。
“芳”字一族。
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贤”字一族。
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叨”字一族。
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
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
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足下:称对方;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璧还:归还物品,“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
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尊称谦称用法大全 ( 引用) 尊称: 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例如,小王尊称王医生为神医.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 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 天”等等。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 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 亲称令堂、 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 对对方妻父称泰山、 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 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 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敬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 有“美好”的意思。 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 “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九、 “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谦称: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 愚、
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 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 奴等。 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 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 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1)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
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 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 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 (小国之君 ) 、寡(少德之人) 、不谷(不善) 。
(3)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 [贾黯] 谒范 仲
淹,曰:“某晚生 ,偶得科第 ,愿受教."——《邵氏闻见录》 ;如果自谦为不才、 不佞、 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 称自
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 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 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
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 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 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 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 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 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 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
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 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 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 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寒舍: 谦称自己的家; 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笨鸟先飞: 表示自己能力差, 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 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尊称和谦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在称谓方面很讲究 ,主要有尊称和谦称 , 其它有自称、他称、 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 , 也叫敬称 , 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 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 , 一般是单音节词 ,常用的有“子、而、公、君”等 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 ,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 , 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 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 , 常用 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 , 如“大王、 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 ,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 ,可不译, 官 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 , 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 ,前一个为 形容词, 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 .常见的有 :
尊: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 贤弟、贤妻 仁: 仁兄、仁弟 贵: 贵体(有问候意 ) 、贵姓、贵庚; 高: 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 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 ,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 ; 而第 三种普遍仍用 ,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 ,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 .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 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 。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 。 "( 《赤壁赋》 ) 用姓;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 "( 《祭十二郎文》 ) 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 , 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 安书》) “某自幼熟读兵书。” ( 《失街亭》 )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 , 君尔妾亦 然.”( 《孔雀东南飞》 )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 (寡得之人 ) 、不毂(不善之人 ) 、孤(孤独之人 ) ”表示谦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 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 修饰后一个词 , 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 , 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 , 以示谦下 , 常见的有 :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 ) 、愚见、愚意 (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 的” )。 敝:敝国、敝邑 (“敝”相当于“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