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社会学考点

消费社会学考点

消费社会学考点
消费社会学考点

1【消费】: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

程。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原材料,生产工具也会磨损,从而生产出一定的产品,这种消费活动就是生产消费。

3.【生活消费】:生活消费是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都必须消费粮食、衣服、住房、用品等生活资料。

4.【社会认同】: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名声

5.【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

6.【消费社会】:指在当代的后工业社会里,消费已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动力和目标,而生产和消费也不再仅仅是经济术语,其本身已具有了文化的内涵。

7.【个人认同】: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心理品质,包括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价值、特质和愿望等。

8.【象征消费】:其一是“消费的象征”,即借助消费者消费表达和传递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消费过程不仅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且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其二是“消费的象征”,即消费者不仅消费商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商品所象征的某种社会文化意义,包括消费时的心情、美感、氛围、气派和情调。

9.【消费文化】:是指直接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活动,也包括为了直接消费而进行必要的再生产(复制)和辅助性创造活动。

10.【消费需要】:人类为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及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1111..【消费理性】:是指通过对可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安排而进行消费选择。1212..【感性消费】:指的是在进行具体的消费品的选择,消费者所依据的是感性原则。也

就是说,消费者以对产品的直观感觉、情感、主观偏好和象征意义(如品牌)作为消费选择的原则。

13.【消费的表达文化】:指的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品等符号元素进行选择的组合,从而使消费成为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体系

14.【消费习惯】:体现在消费选择中的重复和稳定的偏好,即对某些消费品、购物环境和消费行为方式的经常的、连贯的、相对固定的选择倾向。

15.【物质消费文化】:指的是的作为消费对象的物质产品体系构成了某种符号系统,与某种意义系统(文化含义和社会含义)相对应。在这里,物品系统成为客观意义的索引符号,并按符号的规则(或文化逻辑)来进行生产和消费。

16.【消费社会】:指在当代的后工业社会里,消费已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动力和目标,而生产和消费也不再仅仅是经济术语,其本身已具有了文化的内涵。

17【消费心理】:指伴随消费者在购物和商品使用过程中的主观心理活动、体验和过程,既包括消费认知、学习、态度、信仰、购买决策和想象,又包括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快乐和满足

二、

1.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探讨,这一阶段明显受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影响,但与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不同,该视角强调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消费制度与社会不平等、消费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等成为消费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出现了一些理论和争论

2.消费社会学的主要议题

(1)非经济决定论:消费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经济学非常重视各种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社会学最初就更关注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2)消费:消费制度与社会不平等

消费制度研究关注各种消费制度如住房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3.西方消费社会学家的思想观点

1)马克思消费思想: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交换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商品关系,通过商品的消费体现出来。

2)韦伯消费思想:他认为社会上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实体是等级,而不是阶级。虽然市场机会产生了阶级差异,但最终是消费方式使潜在的阶级差别显性化,形成了地位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等级。

3)凡勃伦:消费的动机是金钱竞赛和歧视性对比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考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社会“有闲阶级”成员生活方式,揭示了新富阶层特有的消费方式。有闲阶级鄙视劳动,通过闲暇生活和浪费性消费来获得荣誉,维持社会地位并与其他社会群体拉开距离。

4)西美尔:消费是较高阶层不断推出新时尚的需要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时尚”的概念,认为时尚总是具有阶级性的,他们一方面通过时尚维持同一社会圈子与阶级内

的权力,同时培养着与外部的差异性。而外部人为了消除差异,就复制和模仿上层阶级的消费模式。

5)布迪厄:消费是不同社会阶层品味差异的外在表现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文化角度分析了消费的阶层特征。消费是一种文化实践,是“惯习和品位”的显现。不同阶层的成员有不同的实践和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而这些会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来,不同的群体或阶层通过消费建立或提升其社会位置。

6)波德里亚:消费是人们构建身份的符号操作行为波德里亚认为消费过程一方面就是建立在一个密码基础上的明确意义和交流的过程。实际消费行为能在其中得以实现并具有应用的意义,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分类和区分过程,物和符号在这里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中,并且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与社会等级。消费品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分类体系,对“物”的消费反映了社会差异或社会不平等的逻辑。

4.作为物质的商品成为一种符号,并且具有系统性,消费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消费成为社会区分的重要依据。这种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而进行的消费,就是符号消费。另一说法: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物理属性、使用与实用价值.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

4.符号主义文化的定义:就是指人类创造的,作为意义系统的表达、显示、交流和传承的符号系统。按照符号主义所定义,文化实质上可以被看成是符号系统,它是符号载体、符号规则(编码或符码)和符号意义的统一。

5:对文化符号的理解:

1、文化作为符号,要有其载体作为前提。文化的实体性、可感知性和可感触性满足了这一前提。

2、既然文化是一种符号系统,那么,任何东西,只要它具有现实某种意义的符号功能,就可以将其理解为文化。

3、文化作为符号系统是人创造的,是人们在处理与自然、他人和自我的关系中所形成的象征秩序。

4、文化作为符号,它可以用来确定和区分人们的社会地位,从而凸显出社会分层来6.麦当劳化的五大特征:

高效率、

可计算性、

可预测性、

以技术取代人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理性的不合理性。

7.消费社会特征:1、炫耀性消费即消费物品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创造自己与众不同(让人羡慕)的基础。

2、炫耀性休闲休闲是最早凸现个人社会地位的方法。但现代社会,人们用明显的消费(浪费东西而并非浪费时间)来制造这种区分。现代社会,精英比较可能采用炫耀性消费,而不是炫耀性休闲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因为别人比较看得见明显的消费。

3、他人导向型的消费特征明显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他人的诱使,可能不是自己真实需求。

8..针对休闲消费特性所采取的营销

(1)休闲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一般日用产品和服务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高度体验性的产品和

服务。因而,在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与营销上,不但要充分重视休闲的游戏性和娱乐性,而且应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休闲履历以及相应的休闲目的,有针对性地供应不同的休闲产品和服务。

(2)针对并非必不可少性,休闲企业不但要根据细分市场的特征和要求进行休闲营销,而且要增加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符号附加值”和“心理附加值”,由此可克服休闲的非必需性。(3)因其可替代性,休闲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要在这种竞争中取胜,除了通过创造符号附加值和心理附加值外以吸引固定的消费者群体外,休闲企业还常常通过方便化、优质化和合算化等策略而使所经营的休闲产品和服务成为一般消费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4)休闲的时效性决定了休闲市场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对各种休闲消费群体的休闲品味、风格和休闲方式的变化趋势有深刻的洞见和预见能力。休闲的时效性还决定了休闲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企业要走在休闲潮流的前列。

(5)休闲企业针对一些社会性较强的休闲活动营销时,往往要营造一种社会氛围,使休闲场所成为交往、集会和与人同乐的场所。如酒吧、咖啡厅、歌舞厅等。

9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