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涉外旅游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国际金融》课程是商务与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国际金融组织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开设依据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的目的,适应高职学生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金融的基本理论,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简明准确的阐述清楚。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对金融交易的模拟练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外汇业务、外汇风险以及外汇管制的方法,具备能够对国际相关金融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1.2.2课程学习程度用语

(1)了解: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较低层次的要求;

(2)理解:对有关知识点的深化认识,知道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意义。

(3)领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相关知识点熟悉的程度。

(4)掌握: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定、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定、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2.1能力目标

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知识目标

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组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3素质目标

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类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

(1)结合高职学生注重技能的特点,选用教材在内容和课时两方面都力求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以够用为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

(2)教材要兼顾学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应试内容,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新规定和新内容。

4.2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4)资料收集

(5)分析报告

4.3 教学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建立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全过程考核体系。

(1)坚持全程化考核原则

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

第一,考核时间的全程化

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时间内,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第二,考核空间的全程化

考核的空间突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内容包括上课提问考核、课后作业考核、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考核、笔试考核等。

(2)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40%,

期末考核占60%。

①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10%)、作业完成质量(20%)、出勤(10%)。

②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60%)

4.4 教学资源

(1)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如银行,满足学生参观、集中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5 其它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