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到本单元为止,学生已经学完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因此,本单元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之外,又新增了一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例2),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

(二)具体编排

1.例1。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要求: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吗?以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教学。

教材让学生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大小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百分比的过程,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完成了扇形统计图后通过三个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2.例2。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各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也不一样,例2以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的统计内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统计图的多样化与优化中进一步认识各统计图的特点。同时体会相同的统计对象,当需要表达的信息不同时,选择的统计图也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第(1)小题统计的是树木总量在2007~2011年之间的变化情况。既可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这一题对比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突出选择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即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时用折线统计图更直观。

第(2)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既可以用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只是直观呈现了各种树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而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有效地看出校园树木数量的分布情况,突出选择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当需要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教材中只出现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在对比三种统计图特点的基础上突出选择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当只需要表示各项目的数据时,用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

四、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

2.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节约用水

一、教学内容

通过对水龙头漏水情况的调查,了解水资源浪费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建议并落实在行动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

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3.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落实到行动上。

三、具体编排

本活动包含以下环节。

(1)收集信息。

通过板报的形式给出地球水资源的一些统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匮乏,帮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1)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实际调查一下学校或家里漏水水龙头的数量。(2)选择其中一个漏

水的水龙头,测量出它一定时间漏水的量。(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

节约用水的资料。

(2)分析数据。

小组同学合作对收集到的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出水龙头每分钟漏水的速度。然后,对各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针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到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不一样,怎样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

(3)解决问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把有限样本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类

推到更大的样本,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一个客观而量化的认识。

(4)提出方案。

对课前收集的节约用水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提出具体的节约用水的方案,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

四、教学建议

1.要体现活动的综合性,在活动过程中有机融合各部分数学知识和技能。

2.要体现活动的实践性,要通过具体操作收集数据,感受统计过程的真实性,并最终把节约用水落实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例外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敏促进思维的灵敏。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大凡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 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新)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分数乘法和除法,圆,比和按比例分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比和按比例分配、负数的初步认识五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圆、变换和确定位置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在学习可能性的基础上,课本设计了4个例题,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方面的初步常识,学习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本册教材继续保持本方面的特色,根据“实践与综合应用”系列教科内容,安排了3个综合应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即(知识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 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二)教学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学生个别汇报。(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第21课《文言文二则》 一、我会写组词 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 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 弦:xiá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 轴:zhóu(线轴、轴心、中轴线) 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 曝:pù(曝露、曝晒、一曝十寒) 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 二、课文翻译 伯牙鼓琴 [注释]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 [注释]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问题归纳 1.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通过深入钻研,我对本学年教材作了如下分析: 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共有十个新课和三个复习课,新课包括:1 A party 2 Mascots 3 Dreams 4 What do you collect? 5 Time 6 Life in the Arctic 7 Television 8 In tomn 9 Adventures 10 On the beach ,约共需90课时,分上、下两学期完成。 本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式多样活泼,很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本学年应达到以下目标:1、能按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针对本教材的编写及设计意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内容由原六年级上册移来。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能用数对(正整数)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三、编排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实际情境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具有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或方格纸上用抽象的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为后面“图形与坐标”的学习作好铺垫。 例如,例1学生根据张亮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3行用数对(2,3)表示,初步建立与座位示意图的对应关系,在同样的规则下,再次通过周明坐在教室的第1列、第3行怎样用数对表示和给出数对确定位置的活动,加深数对与座位示意图行列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观体会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例2更为直接地呈现了方格纸这一学生熟悉的材料,其中同样蕴含着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只不过没有明确表示出x、y轴。不同的是,例1中物体的位置相当于方格纸中的每个格子,而例2进一步抽象为一个点,用方格纸上的格点(横线和竖线的交点)来表示。可以说,方格纸是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有效载体,借助方格纸来学习也是实践直观几何的重要手段。小学几何的学习立足于直观几何,通过方格纸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特点和性质,获得几何活动经验,发展几何直观,逐步培养学生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用两个数描述位置,比如第几排第几个等,这里学习数学上位置的表示方法。教材呈现的是一个教室,老师的讲桌上有一个座位示意图,哪个学生如果有问题,按一下开关,座位示意图上的灯就会亮起来。这里编排的层次主要有: (1)明确“列”“行”的含义及一般规则。结合“教师是如何确定张亮的位置”的讨论,使学生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给出数对表示的方法。由小精灵直接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正是有了前面的规则才能保证数对表示的唯一性。 (3)明确数的顺序,体会一一对应思想。通过比较王艳和赵雪两位同学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数对中两个数是有顺序的。并体会数对和每个人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 2.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 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

21.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一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特点: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 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 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 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 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在上一轮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此次修订,根据各方意见,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具体编排在具体编排上,也更加注重体现层次性。教材选

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一个大背景,用“情境串”的形式引出3个例题。 1.例1。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小精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的重点。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图示中用一条线段表示100km,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比例尺,只要能说出这样的6条线段表示600km 就可以了,不必涉及比例尺。最后小精灵问“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例2进行很自然的情境连接。 2.例2。本例在学生通过例1了解了方向与距离的含义之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方位图上找到该点的位置。延续了例1的情境,情节连贯,随着现实情境的发展,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类定位的情形,一类是非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一方面需要确定角度,另一方面需要确定距离;另一类的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只需要确定距离即可。教材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带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满分100分 一、根据语境写字词.(4分) 在lái yīn hé()畔的一个小镇上,一条幽静的小路边,有一所破旧的茅屋,一位mánɡ()姑娘正在听贝多芬弹钢琴.那chún shú()的技艺令人赞叹,那优美的旋律令人táo zuì().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2分) 1.下列可能与“轴”的读音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2分) A.辆 B.轧 C.宙 D.伸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约定俗成嘎然而止 B.轻歌曼舞天籁之音 C.微波鳞鳞惟妙惟肖 D.笔走龙蛇行云留水 3.“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回转. B.落在后面. C.摆动,摇. D.对换. 4.下列跟戏曲无关的词语是()(2分) A.死对头 B.唱白脸 C.花架子 D.对台戏 5.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语气.(4分) A.遗憾、内疚 B.激动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1)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2)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4)“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C.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D.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7.下面的四个句子填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_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青峰,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玩赏深尝.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开学已经快一周了,老师们对我们将要执教的新教材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与五年级上、下册的结构、板块设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五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主句型在 Let's talk 部分只要求达到听、说、认读,在 Read and write 部分要求达到能够书写。六年级上册的主句型在 Let's talk 部分即要求达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五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 Read and write 部分改为 Let's read,也就是阅读理解部分。 2.语音部分由原来的字母组合朗读和绕口令欣赏过渡到国际音标的认读和音标、单词及其释意图的连线游戏。 而本册教材也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复现率高。教材里大量的复现了学生已经学过的词汇和语言,所以学生学习这册教材的时候感不太困难。注重单元与单元内容之间的衔接,这样学生的语言在不断的滚动与重复中得到了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比如说,第一单元,我们谈论的是交通方式,第二单元紧接着谈论的地点和方位,告诉别人怎么去某个地方,除了用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还可以用第一单元里边的by bike, by bus等,第三单元谈论打算做某事,同样可以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Where arr you going? How are you going?又可以连接到交通方式上。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也是紧密地相连的,第四单元谈论的是朋友笔友的爱好,第五单元是在谈论职业的时候结合谈论爱好、习惯、日常生活等等,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体现了学科融合,讲了学生很喜欢问的水的循环问题还有种花种草等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爱科学的意识。 二是实践性强。在一到三单元中设计了各式各样的地图,给学生们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们在实践运用当中掌握表示方位的词,表示怎么样去某个地方、行走和路线等等的语言,第六单元通过让学生阅读小水滴旅行记的卡通故事,激起学生对水是怎么样循环的问题的兴趣,还有讲种花种草,和观察日记,学完这个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他们去找一个小小的种子,亲自做一做,写一些观察日记。所以说教材的实践性比较强。教材中为学生设计了大量运用语言的任务型活动,使学习语言和有意义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先来从总体上把握一下全册的教学目标,再并简要分析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先来看一下总体目标: 一、能力目标:能够就社区生活、交通规则、交通方式、问路、方位描述、行事计划、业余爱好、职业、水的循环、植物种植等话题展开简单对话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71个单词或短语,10组句子和7个单句。 2、能听、说、认读取6个单词。 3、能完成1体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8个歌谣。 5、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三、情感、策略、文化等相关目标:

小学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019年度小学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有9个单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标准》为依据,按照整套教材的总体知识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来设计的。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空间与图形、数与计算、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联系实际的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使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观察数学、学习数学,对数学有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如数与计算一共有三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这样从总体上有所变化,并且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考虑到容量要合适,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2019年度小学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页 1 第

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 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页 2 第 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姓名: 一、识字与写字。 1.请你看拼音写词语,要把词语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rén xián ɡuì huā luò yè jìnɡ chūn shān kōnɡ 2.请你在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解释下面划上“——”。 花满蹊.:①奇怪②小路闻.官军:①听说②听见的事情③有名望的 若.等闲:①好像②如果漫.卷:①到处都是②随意地③水过满向外流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请你照样子写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千.磨万.击: 东西 ..南北: 2.请你把下面的诗词补充完整。 (1),时鸣春涧中。 (2)却看妻子愁何在,。 (3),自在娇莺恰恰啼。 (4),门前流水尚能西! (5)若到江南赶上春,。 3.请你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句子的横线上 (1)巴迪沐浴着父母不同形式的爱健康成长,谨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舟,“,。”在人生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2)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你想在送给母亲的贺卡上表达对母亲、母爱的赞美。如果引用诗句来表达,可以是: ,。 4.诗词赏析。 (1)杜甫是代诗人,《》是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2)古人特别珍惜朋友间的友情,所以也留下了许多送别诗。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李白《赠汪伦》中的“,”。高适《别董大》中的“,”。

(3)《浣溪沙》这首词的作者是朝的,“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这些序是:“,, 。” (4)《七步诗》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兄弟骨肉之情。 (5)《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写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诗中“平明”的意思是;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5.请你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 (2)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 (3)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 (4)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句:,。 (5)描写荷花的诗句:,。 (6)描写梅花的诗句:,。 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七步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操。() (2)“浣溪沙”和“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改革愿望和政治抱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和爱护人才的思想感情。() (4)“江畔独步寻花”中“独步寻花”的意思是诗人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在寻找鲜花。()三、阅读园地。 (一)请你阅读下面的古诗,试着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句中的“、、”这些词语说明了石灰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虽不理想,但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3课时。教学建议: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8课时。教学建议:一是计算教学,安排了6个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和学习。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法则。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顺序与运算定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二是解决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中含有分数,但数量关系与解答方法与整数相同。另一种是由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三是倒数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这部分安排了2个例题,教学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9课时。教学建议:一是分数除法计算教学,不论哪种情况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先通过例2学习分数除以整数,再通过例3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然后加以归纳,把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统一起来。设置两道例题,起到了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新、旧知识、方法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一个新问题都要转化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二是解决问题教材通过两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比和比的应用。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平谷区) 班级::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1.下列三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读音是错误的,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A] ①歼.灭(qiān)②凝.视(nínɡ)③蜷.缩(quán)④崎.岖(qí)() [B] ①晋察冀.(jì)②恶劣.(liè)③粗糙.(cāo) ④奄.奄一息(yān)() [C] ①念叨.(dāo)②沉着.(zhuó)③磨.盘(mó)④哽咽.(yè) () 2.下列三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出现了错别字,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A] ①全神惯注②轻蔑③藐视④掩护() [B] ①横七坚八②绝路③炊烟④严峻() [C] ①皱纹②严历③悬崖④眺望()3.根据拼音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第()组。(1分)hóu咙美hóu王等hòu 诸hóu ①侯猴候喉 ②猴候喉侯 ③喉猴候侯 ④喉侯猴候 4.下列词语中“壮”和“壮烈豪迈”中的“壮”意思一样的是()。(1分) ①壮族②年轻力壮③壮壮胆子④气壮山河 5.下列成语中,表示“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是()。(1分) ①坚强不屈②斩钉截铁③喜出望外④全神贯注 6. 在下面的这段话中,按顺序填的词语是()。(1分) 今天早上,气象台()了大风警报。傍晚,天气果然()了变化。当时,我站在家门口,首先()吹来一丝丝微风,树叶开始晃动。不一会儿,微风转成狂风,把树枝都吹断了。我希望将来科学家能够( )一种仪器,能够制止狂风,每天都有好天气。 ①发生发布发现发明②发布发现发生发明 ③发布发生发现发明④发明发生发现发布 7. 读完《南沙卫士》这篇文章后,戍守卫士那()精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中词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述《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多读,初步理解文言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中词句意思。 3.聆听音乐,感受伯牙和锺子期的知音之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文言文的简练和深刻。 2.体会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伯牙的琴声,大胆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进而理解整句和文章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伯牙鼓琴 【课时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读准“汤”字在文中的读音。 2.理解“鼓”“志”“巍巍”“汤汤”的意思,不要把“太山”写成“泰山”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分享听音乐的心得。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点音乐,听完后说说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表达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知音乐者,**也;会倾听者,**也;懂音乐者,**也。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 二、板书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伯牙鼓琴》。 2.解题。 ①“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鼓是弹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初读文本,读通课文。 1.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注意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可以用“/”标记。 ②读出情感和文言文的节奏及韵味。 2.出示课件2: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202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概述

第七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三篇课文分别是《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其中《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传统戏曲京剧中“马鞭”“亮相”等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口语交际”通过聊聊书法,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习作”部分要求我们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4.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重点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难点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文言文二则》2课时 《月光曲》 2课时 《京剧趣谈》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就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与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与“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就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就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就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就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她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在选文上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与教育,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