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

X线产生条件(Radiation Conditions)

1.要有一个电子源,能根据需要,随时提供足够数量的电子,这个电子源称为阴极(cathode);

2.要有一个能经受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靶,即阳极(anode);

3.要有高速电子流。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压电场,使电子获得动能;其二是有高真空环境,使电子在运动中不受气体分子的阻挡和电离放电而降低能量,同时也能保护灯丝不致因氧化而被烧毁。

X线的作用(Functions of X-ray)

1.物理作用

穿透作用(X线的能量很大,波长很短,穿透力很强,故能穿透物质的原子间隙,但其穿透程度与物质的性质、结构有关)

荧光作用(某些物质受到X线照射时会产生荧光,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等)

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照射物质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

X线的质和量(Quality&Quantity)

1.物理方面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与射线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叫做X射线的量;

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或者说这些光子的能量就表示X射线的质(或硬度)。

2.诊断方面

以X线管的管电流与X射线照射时间的乘积来表示X射线的量-毫安秒(mAs);

以X线管的峰值管电压(KVp)来表示X射线的质。

半价层(Half-thickness)

半价层是使一束X线的强度减弱到其初始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标准物质的厚度。通常也用半价层来表示X线的质,表示X线穿透能力。

诊断用X线通常用铝作为表示半价层的物质,半价层愈大表示X线的质愈硬。

X线球管

1.固定阳极X线球管(Stationary Anode X-ray Tube )

?

?电子动能99%转换为热能,灯丝及靶面采用钨:熔点

高(3370℃)、机械强度高、寿命长、延展性好。

?二次电子:高速电子轰击靶面,少量电子反射回来形

成二次电子,能量为原来的90%左右。

危害:1.降低真空度

2.影响成像质量

3.造成灯丝损害

?集射罩:1.使电子集中

2.防止二次电子

有效焦点的大小与X线球管的管电流强度(管电流)和电压(管电压)有关。在管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管电压越高,电子间排斥力相对电场力的作用变小,所以有效焦点尺寸略有减小;在管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低压时,管电流增大,电子间的排斥力增大,有效焦点尺寸将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焦点增涨。

要提高阳极功率及散热,就要增大实际焦点面积:

1.增加阴极灯丝的长度L;

2.增大阳极倾角θ。

增大实际焦点面积又影响了清晰度。

因此提高阳极功率与保证图像清晰成为矛盾。

2.旋转阳极X线球管(Rotating Anode X-ray Tube)

高压整流器(High V oltage Rectifier)

定义:将高压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脉动直流电压的电子器件。早期使用高压真空二极管,目前采用半导体整流器。

高压真空二极管结构

阴极:通过加热发射电子

阳极:接受电子,传导管电流

玻璃管:维持高真空环境

半导体(硅silicon)高压整流器

寿命长,机械强度高,无须灯丝加热,体积小。内部由许多单晶硅二极管串联而成,外壳用

环氧树脂(epoxy resin)封装。

高压整流电路

(High V oltage Rectification Circuits)

一、半波自整流(self-rectification)

球管直接与高压发生器次级输出端相接,正半周产生

X线,负半周截止,球管本身就起整流作用。

?优缺点:当阳极过热,负半周存在反向电流;

球管易损坏;

效率低下;

电路简单,组合机头中常用。

半波自整流电路及波形图

单相全波桥式整流

(single-Phase fullwave rectification)

?采用半导体高压整流器。

?优点:球管效率高,容许负载大;

单相全波桥式整流波形图

三相全波桥式整流

(three-Phase fullwave rectification) ?优点:

功率更大、效率更高;

管电压脉动量小;

缩短曝光最短时限;

?缺点:电路复杂,造价高;

三相十二波桥式整流波形图

三相电路比较单相电路的优越性

1.三相电路产生软辐射线少,皮肤剂量相应减少;

2.对于同样的KV和mA,三相电路能产生更多X线;

3.同样曝光量,三相电路可缩短曝光时间;

4.三相电路热负荷更均匀,可延长球管寿命。

倍压整流

优点:体积小;管电压脉动量小;辐射效率高。

缺点:球管负担重。

倍压整流,可以把较低的交流电压,用耐压较低的整流二极管和电容器,“整”出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倍压整流电路一般按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多少倍,分为二倍压、三倍压与多倍

压整流电路。二倍压整流电路由变压器B、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及两个电容器C1、C2组成。

经过D1 对C1充电

负半周:二极管D2导通,D1截止,电流

经过D2对C2充电

X线电视系统(X-TV System)

定义:利用影像增强器将不可见的X线转换为亮度很高的可见

光影像,再通过摄像机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后用电缆

输送到显示器,显示出人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的系统。

优点:

?透视剂量低改善医生工作环境为科学和教研打好基础

?

影像增强器结构

影像增强器工作原理

X线在输入屏上成荧光影像,输入屏内侧的光电阴极按荧光的强弱产生光电子(光电效应),形成电子影像。光电子束高速飞向阳极,在聚焦电极作用下于输出屏前方形成了缩小的电子倒像,其电子束射到输出荧光屏上,形成了荧光影像,亮度增加1000~10000倍。

影像增强器参数(Parameters)

视野(field of view)

在指定的电极电压下,用于影像增强器轴线平行的X线照射

时在输出屏上显示的最大输入影像尺寸。

由于球管发出的是点射线,故有效视野比标称视野小。

输出图像直径(output image diameter)

在指定的电极电压下,有效输出视野在输出屏上映出的

影像直径。15、20、30mm

图像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 factor)

在管电压45kV、管电流0.1mA的照射条件下,将影像增强

器输入屏置于离球管中心1m处,在输入屏前安放由不透过

X线的重金属线按不同间隙构成的分辨率测试卡,观测

输出影像在1cm宽度内能看清的线对数。25~50LP/cm

影像对比度(image contrast)

在影像增强器入射面中心部位放置相当于入射面有效面积

10%的2mm厚的圆形X线屏蔽铅板上,从输出屏上观察没有

铅板屏蔽部分的最大亮度与铅板屏蔽部分亮度之比。

10:1~20:1

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

(1)未被荧光层吸收的X线打到输入屏上;

(2)残留气体电离引起的自由电子;

(3)光学系统的来回反射;

(4)防护不佳造成散射X线影响;

(5)本底噪声。

DSA系统定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phy)

是在通常血管造影的过程中运用数字计算机技术,取人体同一

部位2帧不同的数字影像进行相减处理,消去影像的相同部分,

得到造影剂充盈的血管影像。

CR成像的基本原理

使用IP板( Imaging Plate) 记录下X射线穿透人体衰减后的潜影(latent Image),此为第一次激发。

?激发的IP板,再经过激光扫描仪(激光束扫描)依据光致发光原理(PSL Photo Stimulated Lumines)读取影像数据,此过程为第二次激发。

?将读取的影像数据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传输到图像工作站(Image Workstation)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和显示、照相等。

CR定义

CR定义

数字影像与传统影像的比较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文全称是医学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

定义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成像为表示物质对X 射线的衰减能力μ (吸收能

力),Hounsfield 引入CT 值。

CT 值定义:某物质的CT 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

数之比后乘以1000。

μ值:

水:1 致密骨: 1.9-2.0

CT 值:

水:0 空气:-1000 骨: +1000

常见组织CT 值:

骨: 200-1000 血液: 12 脑灰质: 34-46 脑白质:22-32

脂肪: -100

CT 的影像重建 典型重建方法有三种:

代数重建(很少采用,较精确)

反投影重建

褶积-反投影重建(三代以后CT 通常采用)

衡量影像质量的指标

主要指标2种:

1. 对比度分辨率 (page 56) 空间分辨率 (page 56)

其它:

1. 厚度、线性、均匀性、伪影、噪声等

1、对比度分辨率

定义: 当感兴趣细节与背景间对比度低的情况下,将一定大小的细节鉴别出来的能力。

影响因素:层厚度;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大小

2、空间分辨率

定义: 高对比度条件下(>10%)鉴别出细微差别的能力。

影响因素: 探测器孔的宽度 矩阵大小和显示象素的大小

采样点间的距离 重建运算

机械精度 X 线管焦点的大小

窗位 —— Window Level (Window Center )

兴趣区灰阶的中心CT 值。

窗宽—— Window Width

兴趣区灰阶的上下阈值间的范围

窗口技术意义:

观察者可以随意调整影像的对比度,使观察的部位影像更清晰。

窗口技术

螺旋CT

概念 (Page 66) 螺旋CT 是X 线球管绕被检物体匀速旋转,被检查物体匀速前进,X 线

连续发生的扫描过程。X 线在被检查物体上留下的轨迹是螺旋曲线,故称螺旋CT 。

螺旋CT 的结构

1000?-=水水μμμCT

滑环技术(slip ring)

区分是否螺旋CT 的代表技术。

传统常规CT 机架部分电源的传输靠电缆,在机架旋转过程中,存在缠扰问题。不

能单一方向无限制旋转。

滑环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嵌在机架旋转上的滑环和固定在机架上的电刷来

进行电流和数据的传输。

滑环的分类:

1、高压滑环

把产生球管高压的高压发生器放在机架外部,通过电刷和滑环传输的是高压电。

优点: 对高压发生器要求低,

缺点:⑴吸附灰尘,影响电刷和滑环的保养。

⑵高压易打火灼伤滑环影响使用寿命。

⑶安全问题。

2、低压滑环

将高压发生器放到机架上,滑环上通过低压大电流。在机架上完成高压的产生。

优点:⑴相对高压滑环,易于保养。

⑵滑环上通过的是低压,不打火,延

长滑环的寿命。

⑶安全性提高。

缺点:⑴对高压发生器的要求提高,要体

积小,重量轻。

扫描架

扫描床

控制台 硬件三件套

固定架

旋转架

定位功能

计算机

系统控制

通讯

软件

三维或四维重建、虚拟内窥镜

血管成像、图像层面重建 检查功能

高压滑环:高压在机架外发生,易打火

低压滑环:高压在机架上发生,电流大

? 滑环该技术的实现,包括两个关键的解决:第一,它应用了中频技术将高压发生器

制作得很小,并与凹球管连在一起形成组合,固定在机架内,随机架旋转而同步运

动。第二,它运用高速旋转的封闭滑环来代替机架运动器件的供电和传送数据的电

缆。所谓滑环,实际上是一个圆形宽带状封闭的铜条制成的同心环。其一面与探测

器、控制器、控制电路以及检测电路相连接并固定于机架的旋转部分。另一面则于

一组固定的碳刷头紧密接触,每个碳刷头对应一个滑道,这样在扫描时,滑环与机

架一起高速同步旋转,数据则通过滑环与机架相连的一面及时传递到滑环。

? 滑环另一面的各个滑道也就随即获取了各自所需负责传递的数据。这些数据再通过

各个滑道同与之对应的碳刷头的紧密接触,这就能及时地准确无误地被传送给数据

处理系统,这很像电机的结构。X 管和探测器相当于电机的转子,滑环系统相当于

碳刷和集电环。由于像这样电源和数据的传递不是通过电缆而是通过封闭的滑动的

铜环来连接的,所以称之为滑环技术。滑环装置则由一个连续移动的转子和一个供

电系统组成。滑环装在固定部分,电刷装在移动部分,电刷沿滑环移动,供电系统

则经滑环和电刷向转子高压供电,称高压滑环,如Siemens 公司的Somatom Plus;也

可用低压滑环向转子低压供电持再升压,称低压滑环,如Toshiba 的X -Vision 。采

用滑环技术,X 线管在扫描期间就可以连续旋转,高速连续扫描30-50s 。

螺旋CT 工作原理

CT 的成像原理

利用X 线束从不同角度穿过人体组织,(一薄层),并由探测器接收X 线束的 衰减值,然

后由计算机准确的重建出该层面的图像。

线性衰减系数(μ)

X 线穿过人体组织,发生各种效应。

μ用来表示这种衰减的能力。

?

=-d e I I μ0

球面相差

——远近轴光线在光程上的差

异,

或者光线与光轴相对倾斜引

起成像点

位置的前后不同。

消除方法:加光阑、合轴。

(见图11.21)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

结构:总体结构包括镜体和辅助系统两大部分

镜体部分包括:照明系统成像系统观察记录系统调校系统

辅助系统部分:真空系统电路系统水冷系统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总体工作原理

?在物镜之下,常设有中间镜、第一、第二投影镜

?共同配合完成放大作用,改变各级透镜的工作电流,可实现放大

倍率的变换M = MO · MI · MP1· MP2

?工作台面板上有对应的旋钮,供使用者调整

?电镜的工作放大倍率M = 各级中间镜和投影镜放大倍率之积

核磁共振定义:

用T1值表示纵向弛豫时间,

–T1是时间常数,表示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到它的初始值的63%所需要

的时间

–生物组织的T1值从大约50毫秒到几秒不等。

横向(自旋—自旋)弛豫(spin-spin relaxation)

?激励后,自旋磁矩以相同相位进动,产生较大磁化横向成分,单个自旋磁矩间相互作用引起局部随机性磁场的变化,使得单个核的进动频率波动,相互

分散,出现自旋磁矩逐渐的、随机的相位异步(dephase),引起净磁化横

向成分呈指数形式衰减(reduce)

?用T2值表示横向弛豫时间,

?T2是时间常数,表示横向磁化矢量恢复到它的初始值的37%所需要

的时间

?横向磁化在纵向磁化恢复以前很久就消失了,因此生物组织的横向

弛豫时间要短于纵向弛豫时间

MRI梯度磁场:选层梯度场频率编码梯度场相位编码梯度场

T1加权像

?在序列中采用短TR(<500ms)和短TE(<25ms)就可得到所谓的T1加权像。扫描时,脂肪等短T1组织在给定TR时间内可充分弛豫,而脑脊液等

长T1组织的弛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下个RF脉冲出现时对能量的吸收

程度也就不同,短T1组织因吸收能量多而显示强信号,长T1组织则因饱

和而不能吸收太多的能量,呈低信号。这种组织间信号强度的变化使图像的

T1对比度得到增强。

?由于信号检测是在横向进行,采用短TE可最大限度地削减由于T2弛豫造成的横向信号损失,从而排除T2的作用。

?T2加权像

?T2加权像通过长TR(1500-2500ms)和长TE(90-120ms)的扫描序列来取得,在长TR的情况下,扫描周期内纵向磁化矢量已按T1时间常数充分弛豫,

采用长的TE后,信号中的T1效应也被进一步排除,长TR的另一作用是突

出液体等横向弛豫较慢的组织信号。一般病变部位都会出现大量水的聚集,

用T2加权像可以非常满意地显示这些水的分布。因此,T2加权像在确定病

变范围上有重要作用。

T1加权像(T1WI)

?在SE序列中主要采用短TR、短TE的技术获得的重在表现

组织之间纵向弛豫时间差别的图像。

T2加权像(T2WI)

?在SE序列中主要采用长TR、长TE的技术获得的重在表现

组织之间横向弛豫时间差别的图像。

?射频线圈用于激励和/或信号探测

?必须能产生一个贯穿成像部位均匀磁场

?线圈可同时用于激励或探测,或者一个线圈用于激励,另一个用于探测信号

?为了获得较好的信号,所要成像物体应填满探测线圈的大部分。最好达到或超过70%的占空

?使用表面线圈可以使信噪比增加3~5倍

?正交射频线圈使信噪比改善

?减少所需射频功率及减少在病人体内能量耗散

?由二个线圈轴线相互垂直排列所组成

?可得到√2倍信噪比增益

MRI成像原理

ECT SPECT(sing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ECT与XCT 异同

?穿透型CT TCT(XCT)(TRASMISSION)

?发射型CT ECT(EMISSION)

单光子CT SPECT

正电子CT PET

1、采用的射线不同;CT:X射线,SPECT:γ射线

2、成像原理不同;

3、影像的重建参数和诊断依据不同。

XCT 衰变系数组织的物理密度变化

ECT 放射性浓度变化组织的代谢功能差异

4、影像构成成分不同;

5、空间分辨率不同;XCT机:1-3mm ECT机:4-10mm

6 、功能不同;XCT --精细解剖结构ECT--功能显像+解剖结构

7 、电离辐射损伤不同;

8 、探测技术都采用闪烁探测技术;

9、影像重建技术都采用滤波反投影法。

显像原理比较

CT:利用外来的X射线作为放射源穿透人体,由于正常和病变组织的物理密度不同,构成一副反应人体组织密度差异的解剖图像。

SPECT:利用注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光子成像;放射药物可选择性聚集在特定的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中,使该脏器或病变与邻近组织之间有放射性浓度差,构成一副反应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解剖图像。

有效半衰期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Te):

放射性核素活度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化代谢过程共同作用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SPECT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目前为99Tcm

其次为131I

PET 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目前为18F

其次为11C、13N 、15O

SPECT系统构成

1、探头(探测器)

2、机架

3、计算机及辅助设备

探测器构成及工作原理

1、准直器(collimator)

2、晶体(Crystal )

3、光导

4、光电倍增管(PMT)

5、预放大器与线性放大器

6、模拟定位计算电路

探测器工作原理

一定视野范围内一定方向上的γ光子通过准直器小孔进入晶体,使晶体原子、分子电离和激发,受激发的原子或分子在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这些光子射到光电倍增管阴极,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受极间电场的加速射向第一打拿极,在打拿极上产生更多的次级电子,这种电子倍增过程依次在联级中发展下去,在到达阳极前要通过8~14个联级,电子数可增加106~109倍,倍增后的电子最后收集到阳极,形成电流脉冲;这电信号通过位置网络处理,形成与γ射线能量成正比的Z脉冲和与位置有关的信号(X+,X-,Y+,Y-)。

准直器:

1、准直器:它安装在探头的最外层,是由具有单孔或多孔的铅或铅合金块构成,其孔的长度、孔的数量、孔径大小、孔与孔之间的间隔厚度、孔与探头平面之间的角度等依准直器的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异。

2、准直器作用:是让一定视野范围内的一定角度方向上的γ射线通过准直器小孔进入晶体,而视野外的与准直器孔角不符的射线则被准直器所屏蔽,也就是限制γ光子通过准直器小孔进入晶体的方向角度,起到空间定位选择器的作用。

(1)平行孔准直器

低能≤150keV)

低能通用型低能高分辨率低能超高分辨率低能高灵敏度

中能(150~350keV)

高能(≥350keV)

(2)针孔准直器

(3)扩散孔准直器

(4)聚焦孔准直器

采集矩阵

1、矩阵(matrix):计算机把探头的视野划分为由一定量的行与列所组成的方块状阵形,称之为矩阵。矩阵中的一个小方块则称为一个像素(pixel)。每一个像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都有与之一一对应的存储单元,以存放模拟点阵中每对经ADC转换后属于该像素的有效X、Y坐标值。

2、不同的采集方式需采用不同的矩阵

64X64 128X128 Dynamic Tomo

256X256 512X512 Static

SPECT机采集参数

1、选择核素种类、能峰及窗宽

如:99mTc 141kev 20%

131I 364kev 20%

2、选择采集方式及合适的影像矩阵

Static 256X256 512X512

Dynamic 64X64 128X128

Tomo 64X64 128X128

Whole body 256X1024 512X2048

256X1024 512X2048

放大因子(ZOOM)

1、放大因子作用:在不改变矩阵大小的情况下提高数字分辨率。

数字分辨率是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像素数(或者用单位视野面积内包含的像素数来表示),单位peixl/cm(cm2)。

空间分辨率是指能清晰分辨出两个点源或线源之间的最小距离。

断层重建技术与ECT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

?影像重建:

已知物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值,求物体内各点的分布值。

在SPECT中,已知每个角度上的投影值,求断层面内各点的放射性分布值。

加法因子迭代法

迭代法可以加入各种误差校正因子,重建精度高,但运算量大,重建速度慢。

迭代法是通过不断地修正,使估计值一步步逼近真实的断层图像。一般说来,迭代次数越多,图像质量越好,重建耗时越多。

死时间是指探测器能够分开2个闪烁光子的最短时间称为死时间,用τ表示;反映了对两个相邻闪烁事件在时间上的的分辨能力。一般SPECT机的死时间为4.5~10μs。(现要求〈=5微妙)

湮没辐射:是指β+ 粒子与物质作用能量耗尽时,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e-)结合,正负电荷抵消,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为2个能量相等(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

符合线路(coincidence circuit):只有进入两个探头的两个γ光子是同时到达的闪烁事件才能被记录,否则不予接受,这种线路称符合线路。

压电效应

泛指晶体处于弹性介质中所具有的一种声-电可逆特性,此现象为法国物理学者居里兄弟于1880年所发现,故也称居里效应。

1. 柱形单振元探头

柱形单振元探头主要用于A超和M超,又称笔杆式探头。

由压电晶体、垫衬吸声材料、声学绝缘层、匹配层、保护面板组成。

压电晶体:

常用锆钛酸铅类压电陶瓷晶体

1.发射和接收声波

2.其形状确定声束的形状和声场分布

3.其厚度确定发射超声的频率

垫衬吸声材料:

1.衰减并吸收压电晶体背向发射的超声

能量

2.要求垫衬具有较大的衰减能力,并具

有与压电材料接近的声阻抗

匹配层和保护层:

1.声阻抗等于晶体和皮肤声阻抗的几何

平均值

2.选择衰减系数低并耐磨的材料

3.厚度为λ/4

声学绝缘层:防止超声能量传至探头外壳引起反射,造成对信号的干扰

外壳:作为探头内部材料的支承体,并固定电缆引线

脉冲回波原理——医学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人体组织和脏器具有不同的声速和声阻抗,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反射声波,称为回波。

发射超声脉冲,遇界面反射,接收回波,检测出其中所携带的信息;由于界面两边声学差异并不是很大,大部分声波穿过界面继续向前传播,到达第二个界面时又产生回波,并仍有大

部分声波透过该界面继续行进;将每次回波信号接收放大,并在显示器上显示。

脉冲重复频率FPR

FPR指脉冲工作方式超声仪器每秒重复发射超声脉冲的次数,决定了仪器的最大探测距离。

Dmax

1.相控阵扫描原理

对成线阵排列的多个声学上相互独立的压电晶体振元同时给予电激励,可以产生合成波束发

射,且合成波束的方向与振元排列平面的法线方向一致。

对线阵排列的各振元不同时给予电激励,而是使施加到各振元的激励脉冲有一个等值的时间差τ,合成波束的波前平面与振元排列平面之间,将有一相位差θ,合成波束的方向与振元排列平面的法线方向就有一相位差θ。通过控制激励时间而实现波束方向变化的扫

描方式,叫做相控阵扫描。

增益控制TGC( Time Gain Compensation)

对来自不同深度(不同时间到达)的回声给予不同的增益补偿,即使接收机的近场增益适当小,远场增益适当大,通常称此种控制手段为时间增益。

多普勒效应定义:

多普勒效应原理在超声医学诊断中应用(用公式推导)

血流运动状态的彩色显示方法

2003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设备》期终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调节电子显微镜影像的亮度主要是通过改变哪一级透镜的工作电流来实现的?

A 聚光镜

B 物镜

C 中间镜

D 投影镜

2 SPECT中晶体的主要作用是:

A 将γ光子转化为荧光光子

B 将荧光光子转化为γ光子

C 将γ光子放大增强

D 将荧光光子放大增强

3 供给X线管的电能量有多少可以转换成X线能量?

A 小于1%

B 10%左右

C 接近50%

D 达到99%以上

4 MRI中磁体部分的作用是:

A提供MRI必需的主磁场B发射射频电磁波

C激发氢质子产生MR信号D接受MR信号

5 以下四种频率的超声波,哪个可能被用于US诊断仪?

A 20kHz

B 100kHz

C 3.5MHz

D 50MHz

6 B型超声成像仪是采用下列哪种调制成像方法?

A幅度调制型B辉度调制型C时间调制型D频率调制型

7 以下四种人体组织中,哪种对超声波的回声最强?

A肌肉B血液C颅骨D脂肪

8 X—CT机探测器的主要作用是:

A接受穿过扫描物体的X线B接受X线球管发生的X线

C 接受穿过扫描物体的衰减值D测量扫描物体的密度

9 螺旋CT的信号和电源传输是依靠下述哪种方式完成?

A电缆线B光电耦合 C 滑环D激光

10 螺旋扫描时,机架与床的运动方式是:

A机架连续单方向旋转,床匀速直线进退

B机架每螺旋360度改变一次方向,床进退一个扫描层厚

C机架先正转5圈再反转5圈,床进退5个扫描层厚距离

D机架逐渐加速旋转,床逐渐加速前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X线是由德国科学家于年11月8日发现的,因此X线亦称为。

2 X线管主要有和两种阳极结构形式。

3 X线机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

及机械装置和辅助装置构成。

4 SPECT断层图像以浓度变化为重建参数,以组织的差异作为诊断依据。

5 X—CT图像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6 X—CT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套件。

7 MRI设备中的常见励磁方式有磁式与磁式导磁性能又分为导型与导型。

8 SPECT三维断层影像是指面、面、面断层图像。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CT图像观察中的“窗口技术”

2 MRI理论中的“T1、T2加权像”

3 电磁透镜的“球面像差”

4 SPECT诊断中所用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

四、问答题(共38分)

1 试述X光机中影像增强器的工作过程,它在应用中体现了哪些优点?(8分)

2 多普勒效应在彩色US诊断仪中的应用原理和意义是什么?(6分)

3 试述核磁共振现象。(6分)

4 磁共振设备中如何实现空间定位?(8分)

5 综述本课程所学习的六种影像设备各自成像特点和实际应用的优劣。(10分)

03级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设备》(A)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A4A5C6B7C8A9C10A

二.填空题:

1.伦琴1895伦琴射线2.固定旋转

3.X线管控制台高压发生器4.放射性药物聚焦和代谢

5.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6.扫描机架扫描床操作台

7.永电常超8.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

三.名词解释:

1.窗口技术就是从5000个CT值中选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并用整个灰度级(灰阶)来显示。

这其中的一小部分CT值称为窗宽,而中心CT值称为窗位。用窗位决定观察影像的中心,而用窗宽决定观察CT值的范围。窗宽的下限以下部分的影像呈现全黑,窗宽的上限以上部分的影像呈现全白,只有在窗宽选定范围内的CT值用64级灰度等级(灰阶)来显示。

有了窗口技术,观察者可以随意调整影像的对比度,使得欲观察的部位影像清晰. 2.人体不同组织不论它们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有它们的各自的T1、T2以及质子密度值,这是MRI区分正常与异常以及诊断疾病的基础。为了评判被检组织的各种参数,在操作中可通过调节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以突出某个组织特征的影像,这种影像被称作加权像(weighted image,WI)。把分别反映组织T1、T2和质子密度N(H)特性的影像,相应称作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N(H)加权像。

3.球面相差——通过透镜边缘的旁轴光线与靠近中心的近轴光线,由于光程不同而产生会聚差异,因之造成的成像质量下降。

4.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历经核衰变,其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原子数减弱或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是指由于生物代谢,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从体内排泄到原来引入量的半数所需要的时间。

四.问答题:

1.X线带有的信息在影像增强器的输入屏上形成荧光影像(可见光影像),紧贴输入屏内侧的光电阴极各点按荧光的强弱程度产生数量对应不同的光电子(光电效应),形成电子影像。光电子束被阳极正电位吸引,高速飞向阳极,在聚焦电极作用下于输出屏前方形成缩小了的电子影像(倒像),其电子束射到输出荧光屏上,在电致发光作用下,形成了荧光影像,但其亮度却比输入屏荧光影像增加了约1000~10000倍。

(1)透视剂量低由于采用了影像增强器,使透视剂量大为降低。这样不仅减轻了对受检者

和放射医生的辐射危害,而且降低了X线管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机器寿命。

(2)改善医生工作环境普通X线机透视时必须在暗室里进行操作和诊断,而X线电视可

以将诊断医生从暗室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宽敞明亮的环境里进行遥控操作和诊断。并且可以配备透视亮度自动控制器(IBS),减化操作的复杂性,无论检查部位、厚度的随机变化,均可由IBS来自动保持显示屏影像亮度恒定。

(3)为教学和科研打好基础X线电视使用方便灵活,可配置多路显示器、录像机及其他

高科技的影像处理及记录系统,以方便会诊、教学和资料的记录与传输。

2.利用多普勒效应,采用自相关处理技术解得血流方向和速度,并规定血流的方向用红和蓝表示,朝向探头的运动血流用红色,远离探头运动的血流颜色用蓝色,而湍动血流用绿色,通过彩色转换处理器把血流信息变为彩色图像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流的显示是直观的,它对于辨别血流的湍动、了解流速在心血管内分布较脉冲多普勒更快更好。

3.处于静磁场中的物质受到电磁波的激励时,如果射频电磁波的频率与静磁场强度的关系满足拉莫尔方程,则组成物质的一些原子核会发生共振,即核磁共振。

4.根据拉莫尔方程,在均匀的强磁场中,生物体内质子群旋进频率由场强决定且是一致的,如在主磁场中再附加一个线性梯度磁场,由被检物体各部位质子群的旋进频率可因磁场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样就可对被检体某一部位行MR成像。因此,MRI空间定位靠的是梯度磁场,MRI的梯度磁场有三种:选层梯度场Gz、频率编码梯度场Gx,相位编码梯度场Gy。

2003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设备》期终试卷(B)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作为ECT显像剂的放射性核素,必须能够发射

A 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 D α射线

2 以下哪项属于PACS系统的内容?

A影像采集B显示与处理C传输与存储D以上都是

3 螺旋CT的信号和电源传输是依靠下述哪种方式完成?

A电缆线B光电耦合C滑环D激光

4 MRI中磁体部分的作用是:

A提供MRI必需的主磁场B发射射频电磁波

C激发氢质子产生MR信号D接受MR信号

5 磁场梯度包括:

A层面选择梯度B相位编码梯度C频率编码梯度D以上均是

6 调节电子显微镜影像的亮度主要是通过改变哪一级透镜的工作电流来实现的?

A 聚光镜

B 物镜

C 中间镜

D 投影镜

7 为什么要调节X线管的灯丝电流?

A 控制产生X线的质

B 控制产生X线的量

C 阻止反向电动势

D 阻止软X线的产生

8 以下四种频率的超声波,哪个可能被用于US诊断仪?

A 20kHz

B 100kHz

C 3.5MHz

D 50MHz

9 以下四种人体组织中,哪种对超声波的回声最强?

A肌肉B血液C颅骨D脂肪

10 X—CT机探测器的主要作用是:

A接受穿过扫描物体的X线B接受X线球管发生的X线

C 接受穿过扫描物体的衰减值D测量扫描物体的密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 SPECT断层图像以浓度变化为重建参数,以组织的差异作为诊断依据。

2 X—CT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套件。

3 X线机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

及机械装置和辅助装置构成。

4 MRI设备中的常见励磁方式有磁式与磁式;导磁性能又分为导型与导型。

5 SPECT三维断层影像是指面、面、面断层图像。

6 X线是由德国科学家于年11月8日发现的,因此X线亦称为。

7 X—CT图像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8 X线管主要有和两种阳极结构形式。

9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放大倍数M等于。

10 在彩超成像中统一规定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的运动,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的运动,对目标运动方向和速度探测的原理基于

效应。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

2 电磁透镜的“球面像差”

3 MRI理论中的“T1、T2加权像”

4 CT图像观察中的“窗口技术”

5 X射线的量和质

四、问答题(共34分)

1 请介绍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和投影镜在整个成像过程中的各自的主要功用。(8分)

2 SPECT与X-CT的影像构成因素有何不同?(6分)

3 试述核磁共振现象。(6分)

4 请分别解释超声的工作频率f和脉冲重复频率F PR,两者有何不同?(6分)

5 试述X光机中影像增强器的工作过程,它在应用中体现了哪些优点?(8分)

五、附加题(本题另计10分)

请试预测5年以后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状况。

03级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设备》(B)答案

一.选择题:

CCCADABCCA

二.填空题:

1.放射性药物聚焦和代谢2.扫描机架;扫描床;操作台

3.X线管控制台高压发生器4.永电常超

5.冠状面、横断面和矢状面6.伦琴1895伦琴射线

7.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8.固定旋转

9.M TEM= M物×M中×M投10.红蓝多普勒

三.名词解释:

1.有效半衰期: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到原来引入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球面相差——通过透镜边缘的旁轴光线与靠近中心的近轴光线,由于光程不同而产生会聚差异,因之造成的成像质量下降。

3.人体不同组织不论它们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有它们的各自的T1、T2以及质子密度值,这是MRI区分正常与异常以及诊断疾病的基础。为了评判被检组织的各种参数,在操作中可通过调节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以突出某个组织特征的影像,这种影像被称作加权像(weighted image,WI)。把分别反映组织T1、T2和质子密度N(H)特性的影像,相应称作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N(H)加权像。

4.窗口技术就是从5000个CT值中选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并用整个灰度级(灰阶)来显示。

这其中的一小部分CT值称为窗宽,而中心CT值称为窗位。用窗位决定观察影像的中心,

而用窗宽决定观察CT值的范围。窗宽的下限以下部分的影像呈现全黑,窗宽的上限以上部分的影像呈现全白,只有在窗宽选定范围内的CT值用64级灰度等级(灰阶)来显示。

有了窗口技术,观察者可以随意调整影像的对比度,使得欲观察的部位影像清晰. 5.有在X线的诊断应用中,用X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来表示X线的量,通常以毫安秒为单位;以X线管电压的大小来描述X线的质。

四.问答题:

1.聚光镜——会聚电子束,使之形成明亮均匀的“光斑”,照射在样品上面。

物镜——聚焦,进行初级的成像与放大。

中间镜——放大影像。

投影镜——与中间镜协作,共同完成对影像设定倍率的放大。

2.ECT图像仅显示浓聚放射性的靶器官或组织的三维断层图像,而毗邻组织脏器则不显像。这就要求诊断医师对每个层面的各个脏器之间的毗邻关系及其正常变异有较全面了解。XCT图像则显示某一层面内所有组织器官的二维图像。ECT依临床医师诊断目的不同,即便是同一脏器,所采用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也不同,其所得ECT影像的临床意义也不一样。XCT则以被检部位脏器为单位获得断层图像。

3.处于静磁场中的物质受到电磁波的激励时,如果射频电磁波的频率与静磁场强度的关系满足拉莫尔方程,则组成物质的一些原子核会发生共振,即核磁共振。

4.①超声的工作频率f是指探头与仪器联接后,实际辐射超声波的频率,也即所发射超声波在每秒中内自身的振荡次数。它可以根据配用不同的探头来变换选择,而探头的标称频率通常是固定的。仪器工作频率f的选择,主要考虑衰减和探测部位的不同,但也要考虑对纵向分辨力的影响。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则波束的方向性越好,使纵向分辨力提高,但衰减也成比例地增加,探测深度减小,信噪比也受到影响。因此,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工作频率,通常B超仪器的工作频率在0.5~10MHz范围内,应根据不同需要选择。

②脉冲重复频率F PR(pulse repeat frequency,PRF)指脉冲工作方式超声仪器在每

秒钟重复发射超声脉冲的个数,也就是探头激励脉冲的频率。这与前述的超声波频率是2个不同概念。

5.X线带有的信息在影像增强器的输入屏上形成荧光影像(可见光影像),紧贴输入屏内侧的光电阴极各点按荧光的强弱程度产生数量对应不同的光电子(光电效应),形成电子影像。光电子束被阳极正电位吸引,高速飞向阳极,在聚焦电极作用下于输出屏前方形成缩小了的电子影像(倒像),其电子束射到输出荧光屏上,在电致发光作用下,形成了荧光影像,但其亮度却比输入屏荧光影像增加了约1000~10000倍。

(1)透视剂量低由于采用了影像增强器,使透视剂量大为降低。这样不仅减轻了对受检者和放射医生的辐射危害,而且降低了X线管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机器寿命。

(2)改善医生工作环境普通X线机透视时必须在暗室里进行操作和诊断,而X线电视可以

将诊断医生从暗室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宽敞明亮的环境里进行遥控操作和诊断。并且可以配备透视亮度自动控制器(IBS),减化操作的复杂性,无论检查部位、厚度的随机变化,均可由IBS来自动保持显示屏影像亮度恒定。

(3)为教学和科研打好基础X线电视使用方便灵活,可配置多路显示器、录像机及其他高

科技的影像处理及记录系统,以方便会诊、教学和资料的记录与传输。

五、附加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知识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不设固定答案,按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陆良县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1、医学医学影像科设备、仪器的配置、更新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招标采购符合相关规定。在计划购买设备前,医学医学影像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科室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账账(院设备科、器材科与医学医学影像科账)相符、账物相符。 4、大型设备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技师长及专制工程师应熟悉设备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维修、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5、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医院、科室发展等问题,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

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 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与综合利用,提供教学用的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指定责任人负责专项仪器,负责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负责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2..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 (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课上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6.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 4.17.1医学影像(包含,普通放射、CT、MRI、超声、核素成像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4.17.1.1 【C】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 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规定》,取得《放射诊疗3.X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B】符合“C”,并满足临床需要。 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2.CT、MRI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3.有完善的PACS系统。【A】符合“B”,并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2.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方便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 4.17.1.2 【C】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 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2.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队结构合理。【B】符合“C”,并 1.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负责。 2.各专业组齐全、设置合理,人员梯队结

构合理。 3.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A】符合“B”,并1科主任为主任医师,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2.具有3名以上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具备副高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称。 4.17.1.3 【C】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科室有紧 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抢救 用的药品器材,相关【B】符合“C”,并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 具备紧急抢救的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能力。与支援的机制与 流程。 2.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A】 符合“B”,并1.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 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 2.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 4.17.2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4.17.2.1 【C】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位职责,开展质量控制。 3.有质量控制指标。【B】符合“C”,并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A】符合“B”,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

医学影像设备综述

综述 分子影像技术简介及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班级:11级影像一班姓名:吴丹学号:201153427 【摘要】分子影像技术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1]。分子影像技术能够可视化活体生物分子水平上正常和异常的生物进程,是一种新的生物医学方法,在活体内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生物可视化、特征化和量化细胞进程。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字】分子影像技术肿瘤分子探针技术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的关键。传统的X线、超声、CT、MRI 和 PET 难以发现早期阶段的肿瘤,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相当困难,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分子探针在影像学中的不断应用,影像医学已从对传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成像,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带来了希望[2]。 1.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子影像学是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分子影像技术能够从细胞、分子层面探测到疾病的初期变化,具有传统成像手段所没有的无创伤、实时、活体、特异、精细显像等优点[3]。分子影像技术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异常[4]。 2.分子影像技术的特点 分子影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5]。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以人体内部的物理性质或生理特性作为成像对比的源,如密度、散射、质子密度、或血流量等生理量,这些物理量或生理量没有特异性。分子影像技术则以特异性分子探针和内在组织特征作为成像比对度的源,为早期检测和疾病定性、评价和治疗以及增进对生物学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6]。 3.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影像技术13影像301 ABC 2015-4-1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路上,不光需要有着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否则再辛苦的奔忙也只能是毫无收获的徒劳。而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北斗星,使我们的生命释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2013年9月——2015年6月 于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习 2015年-2016年实习一年 2016.9——2024.9去往定向单位上班八年2017.2报名放射技师考试 2018年机动,同时准备本科的成人考试 2019年——2023年大学本科结业、考取:英语6级、计算机三级、大型仪器上岗证2024年争取考上研究生 此时,参加工作满五年,可以考主管技师 2025年——2026年争取到三甲医院工作2045年,工作30年,考得副主任技师 2050年,55岁,退休。 2050年——2060年,在医疗设备公司 担任指导操作工作,进行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

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管理

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管理 尽管医学影像设备在医学诊断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查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越来越普及,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查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用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收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下面根据磁共振Signa HDx 3.0T设备为例进行展开讨论。磁共振设备的检查系统会产生强磁场,这就导致了磁共振检查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就很容易造成事故。 5.1磁共振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设备实现成像是测量人体组织中的一些元素的原子核发出的磁共振信号来实现的。是通过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产生的共振和检测梯度磁场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变化,来显示人体的结构情况。 磁共振成像会根据需要将待测物分成多个层面,每一层由很多的各自被标定记号的体素组成,如图5.1。对每个层面进行射频脉冲后得到各层面上体素的磁共振信号后进行解码,根据对应关系在屏幕上显示,根据信号的大小,亮度会有所不同,信号越大亮度也越亮,这样即可得到反映出层面体素信号的图像。成像过程见图5.2。 图5.1 层面和体素图

图5.2 磁共振成像过程示意图 为了确定磁共振信号源的空间位置,要加上线性梯度,这被称为成像梯度。在外磁场中不管H质子的空间位置怎么样,它产生的磁共振频率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在某个方向上再加上线性梯度磁场,那沿这个线性梯度磁场这个方向上的总磁场就会出现沿梯度分布出现高低的情况。 磁场梯度一般是由设备中的梯度线圈产生。通过3个互相垂直的梯度磁场,对信号源在不同时间进行三维定位。 5.1.1梯度场 每个质子本身都存在磁矩,但在一般状态下不显现磁性。当被放在外磁场里的时候,磁矩会受到外磁场的影响倾向外磁场一样或者相反的方向,并出现一个相同于外磁场方向的纵向磁化强度矢量M0,这种现象叫磁化。对磁化后的质子根据其进动频率对它发射同频率的脉冲,质子受到激励吸收脉冲能量,M0偏离纵向,就产生了磁共振现象。 虽然质子在脉冲磁场作用下发生了磁共振,但是所有的质子都以同频率发生共振,频率特征也都相同,缺少了空间信息的定位,无法成像。为了能够成像,还需要有梯度磁场来进行定位。 图5.3是一个沿着z轴方向的线性梯度场。这个沿z轴方向的线性梯度场的意思就是线性梯度磁场的磁场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磁场的大小跟着z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图5.3 沿Z轴方向的线性梯度场图 成像需要有每个层面的空间信息,所以磁共振系统中x、y和z轴都需要使用线性梯度场,分别是Gx、Gy和Gz。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緖论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緖论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常在综合医院中,医学影像设备占据医院整个医疗设备装备中最大的比例。 科学的管理医学影像设备、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影像设备应有的效能是影像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是指在医疗环境下,根据一定的程序、方法、原则、对影像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加以计划、指导、维护、控制和监督,使之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服务,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主要研究对象:设备。 设备管理追求目标: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降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即对设备寿命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在医院,设备寿命包括:选购、安装、使用、保养、维修、直到报废。

设备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事后维修;定期维修; 综合管理。 目前我国影像设备管理基本停留在事后维修。不适合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 现代技术和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地,合理地管理和使用设备。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和减少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 知识拓展 (一)医学医学设备管理内容:1?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2?临床使用管理;3?临床保障管理等。 (二)管理的特征: 1.技术特征;2?经济特 征;3?信息 化特征;4.法制化特征。 (三)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分级管理:医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使用科室三级负责。 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主要由卫生

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管理 我国医院分级管理的划分: 1?按一、二、三级别,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按甲、乙、丙等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女如:二级甲等医院高于二级乙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高于二级甲等医院。

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项目名称: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5月2日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撰写。 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416084474.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416084474.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416084474.html,/

第一章总论 一、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概况 1.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拟建地点 2.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 3.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四、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市场预测 一、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1.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供应现状 2.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供应预测

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1.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需求现状 2.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需求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1.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3.营销策略 六、市场风险 第三章资源条件评价 一、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可利用量 二、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品质情况 三、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赋存条件 四、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开发价值 第四章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医学影像科工作指标及管理要求

医学影像科工作指标及管理要求(100分)应得实得项目及要求评分标准 分分①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缺一项扣0.5分。 1 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②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构执业线X ,能满足临床需要;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 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5 小时×7 天的急诊检查服务,做不到一项扣0.5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分。要。 ④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缺一项扣0.5分。⑤各类影像检查无统一编码,未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扣0.5分。①医技人员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 2 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缺一项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扣0.5分。 2 结构合理。②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各专业组设臵合理,人员梯队结构合理。①科室未制定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无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各扣0.5分。②科室人员未经过相关培训,不熟悉紧急意外抢 3 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救预案流程,不具备紧急抢救能力一人次扣0.5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分。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

与③未建立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 5 临床科室紧急 呼救与支援流程,扣0.5分。的机制与流程。④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有演练,急救药 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做不到一项扣0.5分。①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岗位 职责,有质量控制指标,缺一项扣0.5分。 4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②科室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 5 职责,开展质量控制。和执行,做不到一人次扣0.5分。③未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①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5 定期修订,扣0.5分。校正放射诊疗设备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 5 准与要求,做不到一项扣0.5分。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②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有关标准与要求。1 并有记录,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 缺一项扣0.5分。③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达不到扣0.5分。①未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扣0.5分。 6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②未成立图像质量评价小组,未定期对图像质

医学影像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医学影像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 (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医学影像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系部:医学系 专业:影像技术 班级:2010级3班 学生姓名:曾小威 学号:201011735 2013年4 月10 日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趋势,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使放射从单纯的诊断演变为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职能,并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学科。展望21世纪,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会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讨论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3-5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正文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 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https://www.doczj.com/doc/d416084474.html,D)为基础的探测器。(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

公司与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法对比

公司与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法对比 3.1公司的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对公司生产、研发、品质检验等产品实现全过程所用设备的有效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制订专门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从一开始的申请、采购一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都是根据该制度展开。 3.1.1设备购置 因生产、研发、品质检验需要添置新设备时,由使用部门按照固定资产采购的相关规定申请采购相应设备。 设备购置到公司后,由申请购买该设备的部门负责接收,检查设备的主机、附件是否是完好的,并且确认随机的文件是否都是齐全的。在此同时要通知对设备进行验收、安装和调试的工程师过来进行处理。 设备工程师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将如何规范操作设备的方法写成文件,让操作人员根据规范操作设备; 将设备需要分日常检查的标准写成文件,使相关人员按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规范设备的维修保养,并出相应的计划文件,根据文件规范对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修; 对关键性能具有可测量性的设备编写参数测量规范,定期对设备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及监控; 3.1.2设备日常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维修 设备使用部门根据新员工到岗或老员工换岗等需要,要向设备工程师提出培训申请,由设备工程师负责对操作员工进行操作、维护培训。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且要严格依照要求来对设备进行操作和保养。 对于没有问题,可以正常运行和操作的设备都对它们贴上“完好”的标签进行区分。 对于处在维修中不能使用的设备,需要贴上“维修中”的标签来进行区分,以免操作人员误操作设备。

3.1.3设备报废 那些已经无法经过修理维护再次恢复运转的,或者要达到使用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的无法正常使用的器械设备,经由使用方来提出报废的申请,再由设备工程师对报废设备去进行鉴定,通过总经理的审批后上报于财务处,财务再依据相关报废流程进行处理。 3.2医院的管理方法 对于医院来说,由于医院是医疗设备的直接使用者,所以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主要在设备的使用上。医学影像设备在医院中,它们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是安装、使用和维修保养。 3.2.1医院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管理任务 (1)按照医院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两点对设备考量评估后进行选购,选出品质性能真正合适医院的设备。 (2)为了能够更科学更好地进行管理,需要建立起全面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3)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要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和功效。在确保效益的前提下,将国家投资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引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研究,对它们进行消化和改进。 (4)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设备能够一直处在最好的状态。对于手中的设备,要掌握好其安装、维修保养方面的相关内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保证设备的完好。 2、管理内容 (1)对于医疗设备实际物资上的管理。 (2)对于医疗设备的资金价值上的管理。 3.2.2医疗设备购置的管理 1、医疗设备的选择和评价 选购是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开始,这会影响到后续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如果选购没有做好会直接造成后续管理的困扰。所以对于设备的选购,需要考虑好以下两点: (1)对选购的设备进行充分的信息采集。如今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设备更替是常态,所以对要选购的设备进行信息收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略了信息收集的工作,就会出现对设备不了解而选购出现纰漏,可能买到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造成经济和效益的双重损失。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 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 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 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

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大多依靠影像技术保存医学资料。影像资料是利用图像和视音频方式,保存相关资料。部分单位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了影像资料。但在数字化管理中,存在格式类型复杂,载体种类繁多,储存管理难度较大,导致影像资料管理、储存存在一些缺陷。针对医学影像资料,实施数字化管理,可有效解决影像资料使用、管理问题。 标签:医学;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Abstract] Nearer in the last years,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of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network technique,manage process at the hospital in,mostly depend on an image technique conservancy medical science data.The image data is to make use of a picture and see an audio frequency method,retain related data.After nearer in the last years development,parts of units are in the work,continuously backlog image data.But turn a management in the number in,exist format type complications,carry body category numerous,store to manage a difficulty bigger,cause image data management,storage exist some blemishes.Aim at a medical science image data,carry out a number to turn a management,can effectively work out an image data use,management problem. [Key words] Medical science;Image data;The number turns;Manage 隨着网络技术、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哪个领域、何种行业,信息化无处不在。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准。而信息技术的变革标志即数字化。目前,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均渗透了数字化。在影像领域,数字化技术,主要是用于素材拍摄和声像制作,及信号传输、资料储存。数字化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便捷度,还带延长了储存寿命,提高了视频信号质量,提高了信息共享度,保障了高性能服务。针对医学影像资料保存,具有载体类型较多,格式种类复杂,数据容量较大等特点,对储存管理要求较高。现报道如下。 1 医学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管理不断发展、积累,部分医院已保存了大量病例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有数字格式、模拟格式,在影像资料管理比较混乱,存在一些缺陷。 ①管理模式落后。我们身处数字化时代,医学影像资料早已实现数字化管理。但是部分医学声像资料管理模式比较滞后,某些医院还采取传统纸质登记造册管理,不仅占据大量物理空间,增加了人财物浪费量。针对数字格式影像资料,部分医院直接选择“电脑文件夹”方式管理,将数字影像资料在电脑文件夹中分别保存和统一管理,使得影像资料管理比较混乱,并未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管理。

【CN109935306A】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7113.1 (22)申请日 2019.03.08 (71)申请人 菅吉华 地址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城区广 场小区2号楼3单元203 (72)发明人 菅吉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尚欣 (51)Int.Cl. G16H 30/20(2018.01) G06F 11/14(2006.01) G06F 16/50(2019.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包括 本地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和医生终端,所述云端 服务器与医生终端均连接本地服务器,用于实现 与本地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所述医生终 端用于接收本地服务器发送的数字视频,并实现 向本地服务器内发送对应的请求信号和调控指 令,所述本地服务器用于对病人影像的采集和处 理,实现对病人每次检测信息的保存和管理,所 述本地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影像存储模块、 影像数据库、调控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影像调取 模块、影像输入模块及影像分析模块。该医学影 像管理系统,既避免了由意外导致的影像丢失的 问题,同时又能够方便医生对病人的历史影像信 息进行快速的查找, 方便了影像管理的使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935306 A 2019.06.25 C N 109935306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35306 A 1.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包括本地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和医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服务器与医生终端均连接本地服务器,用于实现与本地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所述医生终端用于接收本地服务器发送的数字视频,并实现向本地服务器内发送对应的请求信号和调控指令,所述本地服务器用于对病人影像的采集和处理,实现对病人每次检测信息的保存和管理; 所述本地服务器包括实现对各种信号接收处理的中央处理和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影像存储模块、影像数据库、调控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影像调取模块、影像输入模块和影像分析模块; 所述影像存储模块用于病人每次检测的影像信息和个人信息进行保存和,并将保存后的数据发送给影像数据库,所述影像数据库用于接收影像存储模块发送的备份数据,并将其发送的数据按照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整理; 所述调控模块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发送的调控指令,并将调控指令发送至信息采集模块内,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对病人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在采集的过程中接收调控模块发送的调控指令,实现对采集工作的实时调节,且在采集完成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中央处理器内,并由中央处理器发送至影像分析模块中; 所述影像分析模块用于对病人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影像数据库内存储的大量影像结果信息进行对比比较,并根据大数据算法分析得到该影像的最优分析结果,并将结果数据由影像输入模块再次输送至中央处理器内,经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进行数据的展示和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服务器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或有线连接模块与云端服务器网络连接,且所述医生终端通过兰蓝牙模块、无线网络模块、WIFI模块和ZigBee网络模块中的任一种与本地服务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影像采集模块和基本信息采集模块,所述影像采集模块通过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病人的身体病症影像信息,所述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病人的基础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基础个人信息,并将采集完成后的信息发送至中央处理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还连接有显示模块,用于将检测的信息进行展示和将调取的信息进行展示,其中显示模块包括各种采集设备上的显示屏和医生终端上的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调取模块用于通过输入病人的基础信息,通过中央处理器调取到影像数据库内该病人以往采集的所有影像信息,且该影像调取模块设置在显示模块内,直接与医生终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采集模块中的采集设备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采集的图像,且每一组采集设备均包含一传感器,用于感测采集设备采集区域内的采集对象,并产生触发采集设备工作的感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模块直接连接有影像采集模块,用于对影像采集模块采集过程设备角度和位置的调节,包括控制影像采集模块运转和停止。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