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5课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帷幕凋谢绕指柔风弛电掣B.枕席鸿雁桃花源卧薪尝胆C.飘零锦书一剪梅情何以堪D.环顾胸襟万里晖锦衣玉食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湖北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塑有一尊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
只见那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淘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D.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尽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高中语文 1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翔.(xiáng)鸟获骋.(chěng)鹧.(shú)鸪B.红藕.(yǒu)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C.锦.(jǐn)书须臾.(yú) 绸缪.(móu)D.柁.(duò) 杳.(yǎo)悠悠吹襟.(jǐn)【答案】C(A鹧:zhè;B藕:ǒu;D襟:jīn)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帷..鉴明月薄薄的帐幔B.翔鸟..鸣北林盘旋飞翔的鸟儿C.白日沦.西河落下D.不眠知夕永..夜短E.有志不获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答案】D(夕永:夜长)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C.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D.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徘徊..将何见B.忧思独伤心..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不许稍绸缪..【答案】D(绸缪:今,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古,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5.下面对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的句意,写出了一个孤独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B.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帐照进来,清风吹动我的衣襟。
优美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恬静的心情。
C.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一只孤雀在野外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林中鸣叫。
沉沉黑夜,鸿雁哀鸣,象征了时局的险恶和内心的恐怖,表现了内心的哀伤和反抗。
D.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走来走去还能看见什么,(只能)忧愁忧思独自伤心。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积累】《一剪梅》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长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沛南下。
1129年,其夫赵明诚染病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
自此以后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
这些诗歌都很伤感。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深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2、创作背景本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闺情词。
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越中览古》1、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3、背景介绍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第6课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首首经典的诗词,演绎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展示着一幕幕动人的场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着对人生的理解。
请同学们以客观的态度走近这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
1.作家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忧惧苦闷的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博览群书,“尤好《庄》《老》",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竹林七贤”之一。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
险恶的社会现实和隐曲的诗歌创作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
其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期间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进行着尖锐的斗争。
阮籍处在两大集团激烈斗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阮籍这种避世远祸的政治态度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形成了《咏怀八十二首》。
这组抒情诗,主要抒写作者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曲折隐晦.《杂诗十二首》(其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系组诗,约作于义熙十年(414),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杂诗十二首(其二)》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独善"与“不平”陶渊明少年时代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理想难以实现.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但终其一生,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小官.三十九岁时,其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鉴.别(jiàn)哀号.(háo)徘徊.(huí) 夜不能寐.(mèi)B.沉沦.(lún) 驰骋.(chěng)唱和.(hé) 孤注一掷.(zhì)C.鹧.鸪(zhè) 春殿.(diàn)玉簟.(tán) 悄.然无声(qiǎo)D.绸缪.(móu) 倏.然(shū)留滞(zhì) 杳.无音讯(yǎo)项,“徊”应读“huái”;B项,“和”应读“hè”;C项,“簟”应读“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帷幕商榷文过饰非飞皇腾达B.缘分倦殆不经之谈老羞成怒C.坐落差池浮想联翩甘之如饴踌躇披星带月弥天大谎项,“皇”应为“黄”;B项,“殆”应为“怠”;D项,“带”应为“戴”。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7)A.薄帷鉴.明月鉴:审察。
孤鸿号.外野号:哀号。
B.荡荡空中景.景:景色。
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C.义士还家尽.锦衣尽:完毕。
红藕香残玉簟秋.秋:秋凉、凉意。
D.不眠知夕永.永:长久。
望影倏不见倏:疾速,忽然。
项,“鉴”意为“照”;B项,“景”通“影”,意为“月光”;C项,“尽”意为“全,都”。
4.下列各句中,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忧思独伤心B.只今惟有鹧鸪飞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念此怀悲凄项,间接抒情,其余为直抒胸臆。
5.名句默写。
(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越王勾践破吴归,。
,只今惟有鹧鸪飞。
(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4)花自飘零水自流。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2)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3)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三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古诗文阅读(2019·甘肃天水市一中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解析:选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故选B。
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题干问的是“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抒情的方式。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意思是“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尾联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以汉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来比他与刘禹锡的分路,与苏李相比,“怅悠悠”则同,但他们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
这看似乖谬,实则在理。
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
彼时彼地的两位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泪;生离死别,无缘再见,可垂泪;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可垂泪;新贵弄权,国之日衰,亦可垂泪。
即使“垂泪千行”,也不足以表达其悲痛、愤懑、伤感、失落、依恋、忧郁互为交织的复杂感情。
此诗的结句从苏李赠别诗中翻出无穷之意。
尾联乃表两个断肠人相别,将国事家事融为一体,可忧可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同样脍炙人口,且有令人潸然泪下的艺术效果。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
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比如本诗的尾联,考生可以从夸张和用典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②用典抒情。
“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2019·河南中牟一中周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安乐宫①李贺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②,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悺③提壶使。
绿蘩④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注】①安乐宫:三国时期,吴国所筑宫殿,在武昌。
②邵陵瓜:当作东陵瓜。
邵平,秦东陵侯,秦亡,于长安东城种瓜。
③左悺(guān):汉桓帝时宦官,封上蔡侯。
④绿蘩:绿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汲水,惊起了深井边桐树上的乌鸦,动静结合,写出安乐宫如今破败的景象。
B.运用典故,写安乐宫中的水如今只能在瓶中泛着绿色涟漪,表达昔盛今衰之感。
C.宫殿精美,歌声回响,拍板声悦耳,内侍忙碌,展现了安乐宫昔时的繁华盛况。
D.虽同为怀古作品,但此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解析:选A “动静结合”不正确,诗中没有写安乐宫的“静”。
4.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手法上来看,“悲”“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写景,也是借景抒情(注意不可以答“以景结情”)。
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池水边长满蒿草,茱萸子被秋风吹落。
②呼应上文,描绘出一幅荒凉衰败的秋景。
③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氛围,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④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2019·江西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5~6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诗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解析:选D “以乐景衬哀情”错,下片描写的不是乐景,而是悲凉之景。
6.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
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
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
③孤独寂寞之情。
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
二、语言文字运用(2019·安徽A10联盟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古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________”地考察研究。
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
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确使用的“携带供给型”。
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
目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
第三代属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 )。
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________,却又远在天边。
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________。
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________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
B.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
C.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
D.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
解析:选C 原句有两个错误:①成分残缺,“属于”缺少宾语中心语“技术”;②不合逻辑,“虽……也”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是事实而非假设,从下文“目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可知,应当使用“虽(然)……但(是)”而非“即使……也”。
A项犯了第①、②种错误;B项犯了第②种错误;D 项犯了第①、②种错误。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B.“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C.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D.“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解析:选 D 从后一句“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来看,句子开头设定为“绿航星际”为佳,如此则排除A项和C项;B项虽然第一个分句主语是“绿航星际”,但第二个分句是“这就是核心任务”,与下文“这是……试验”不够连贯。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脚踏实地近在咫尺自给自足日复一日B.实事求是近在咫尺自力更生日复一日C.脚踏实地触手可及自力更生长年累月D.实事求是触手可及自给自足长年累月解析:选A “脚踏实地”指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文中加上双引号,表明在对太空进行踏实认真地“考察研究”的语境中,使用“脚踏实地”一词别有趣味。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在文中如果加上引号则不合适。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也形容距离很近,但“近在咫尺”与下文“远在天边”更加匹配。
“自给自足”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力更生”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文中语境侧重满足自身需要,所以应当用“自给自足”。
“日复一日”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长年累月”指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形容历时长久。
文中语境只有180天,所以用“日复一日”更恰当。
10.(2019·广东揭阳市调研)下面是某校为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而构思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