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复习资料

导读: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完全整理语文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基础知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第二章语境义理解

一、代义联系上下文查找答案

代词的指代义非代词的指代义

首先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是不定指等等。“他”“她”“它”人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物)称代词。然后,在语境(上文)中,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理解寻找。最后,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找到了答案。

二、境义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答题步骤:

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

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

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

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

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答题范例:

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三、近义词从意义、色彩、用法三方面分析

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点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范围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感情色彩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搭配对象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语法功能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

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第三章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1.内涵丰富的词语体现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2.联接性词语对文章内容和要点有提示作用。

3.指代性词语能确定相关内容的位置和范围。

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

1.做为文章的线索

2.提示写作手法

在艺术效果上的作用

1.记叙性文字中的动词、形容词,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2.议论性、说明性文字中的副词、介词和关联词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

结构方面:

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等。

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

结构方面:

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

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 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 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 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 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 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诗词鉴赏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诗词鉴赏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诗词鉴赏 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点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知识点考查情况的分析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2、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及应试策略 一、语言基础知识题 1字音:多音字形声字单音字(1)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2)注意语体[口语、书面语]、词性、语意和特殊读音。 (3)要记住一些字的特殊读音;留心习惯误读的字;要记注成语中特殊字的读音。 (4) 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 (5)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同音音近字、同音义近字、音形都近字、形近字。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1)从理解词义入手(2)利用对应关系掌握(3)通过组词辨别。注意互用字。(4)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更对。(5)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6)答题技巧:A、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B、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C、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D、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实词或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A、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B、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4成语、熟语的使用: A成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 ⑴褒贬不当: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贬) ⑵部分重复:(感到爱莫能助) ⑶词义不当:二次大战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改“首要”。 ⑷语体色彩不当: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敝帚自珍: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不能指别人送的东西 ⑸误用对象: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20年10月整理).pdf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7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d413915792.html,/)网友分享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d413915792.html,/)网友分享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最新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最新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 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 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 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中国现代文学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 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 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 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 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 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 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1.《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是革命家。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 文阅读 1. 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 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中心,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 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 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5. 能判断某个句子用在某种语言环境下是否恰当,并能改正; 6. 能用合适的语言作准确诠释、能对精彩句子作一点赏析。 7. 理解句式特点,根据语境和语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根据提示仿写出合适的句子。 8. 能对关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的表述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能用合乎要求的对其作准确归纳。 9. 能找到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依据。 10.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考试内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清单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完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卷考点分析(第1版)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 提分策略:专题训练,专项突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择题1、2、3、4 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认真、耐心、细致地阅读,勾画重要信息。 将选项与原文认真对比。 在原文基础上合理推理。 可阶段性专题训练 总结归纳设题陷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3题,15分)5、6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探究: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专题突破 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内容、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研读 要对已有类型题进行整理、补充,形成答题模板并背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7、8、9送分题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认真、耐心阅读,勾画重点数据和句子 将选项与原文认真对比 9题:按原文顺序从前往后认真梳理并归纳答题要点。 (并非每则材料都有答题要点) ·优先·专题训练,专项突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4题,19分) 10、断句(口诀)12、选择·理解文意13、翻译⑴⑵ 本质上考查文言实词(120个)、虚词(18个)、特殊句式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120个)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8个虚词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 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感学习法(精选大量阅读文言文·文白对照学习)

2020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知识·积累 专题一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字音) 多音字及其读音识记 一、常见多音字及其读音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叫多音字。 A 阿①ā阿婆阿姨②ē阿附阿胶 腌①ā腌臜②yān腌肉 挨①āi挨个儿挨近②ái挨打挨说 拗①ào拗口②niù执拗③ǎo拗断 B 扒①bā扒开扒车②pá扒手扒糕 把①bǎ把握把持把柄②bà茶壶把儿花把儿 膀①bǎng臂膀②páng膀胱③bàng吊膀子④pāng膀肿 蚌①bàng蚌壳②Bèng蚌埠 薄①báo薄饼②bó单薄稀薄薄情薄礼③bò薄荷 堡①bǎo碉堡堡垒②bǔ堡子③pù十里堡 暴①bào暴露②pù(同“曝”) 背①bèi脊背背景②bēi背包背债 奔①bēn奔跑奔波②bèn投奔 臂①bì手臂臂膀②bei胳臂 辟①bì复辟②pì开辟 扁①biǎn扁担②piān扁舟 1 / 130

便①biàn方便便利便宜从事②pián便宜 骠①biāo黄骠马②piào骠勇 屏①bǐng屏息屏气②píng屏风③bīng屏营 剥①bō(书面组词)剥削(xuē)②bāo(口语单用)剥皮 泊①bó淡泊停泊②pō湖泊 伯①bó老伯伯父②bǎi大伯子(丈夫的哥哥) 簸①bǒ颠簸②bò簸箕 卜①bo萝卜②bǔ占卜 C 参①cān参观参加②cēn参差③shēn海参人参 藏①cáng矿藏②zàng宝藏 曾①céng曾经不曾未曾②zēng曾孙曾祖 差①chā(书面语)偏差差错②chà(口语)差点儿③cī参差④chāi差遣差事出差交差 刹①chà刹那②shā刹车 禅①chán禅师②shàn禅让封禅 场①chǎng场合冷场②cháng场院一场雨 朝①cháo朝代朝阳(向着太阳) ②zhāo朝夕朝阳(早晨的太阳) 嘲①cháo嘲讽嘲笑②zhāo嘲哳 车①chē车马车辆②jū(象棋棋子的一种)弃车保帅 称①chèn称心对称②chēng称呼称道 乘①chéng乘车乘机②shèng史乘千乘之国 盛①chéng盛饭盛器②shèng盛产盛开盛况盛名 澄①chéng(书面语)澄清(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②dèng(口语)澄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匙①chí汤匙②shi钥匙 冲①chōng冲锋冲击②chòng冲床冲劲儿 2 / 130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整理了一些常考常用知识,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却很容易在关键时刻混淆。 1. 文化常识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国:魏、蜀、吴。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

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07 分析物象的作用

专题07分析物象的作用 一、真题速递 【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考点 1.文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 非圣贤,孰能无惑? 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 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②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的格式,或“见……于……”的格式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一①体裁分类: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②题材分类: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三考点分析: 1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盖帽子; 找依据; 析感情 2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感情意境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寂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淡雅 3 炼字类答题 答题步骤: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引述关键词语+分析用法用意+表达 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等) ②描写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景衬情,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 ③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典、反语、夸张、借代、互文、双关、顶真 叠词:增添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4.语言风格: 平淡、绚丽、庄重、幽默、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朴素直白、豪放俊逸、沉郁顿挫、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等。 5情感表达 哀情 :思乡怀人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平贬谪的愁苦 对世俗的蔑视人世沧桑的叹息国运衰败的哀叹国破家亡的苦痛 乐情: 自己对某种品德节操的坚守与傲岸对自然的喜爱与回归远离世俗的恬淡之情 看淡荣辱成败的旷达精忠报国的忠心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文化常识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

2021届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基础题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基础题含答案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搞好自身脱贫致富、发展好当地农业种植的同时,我时刻关心着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义无反顾地与两户贫困户结对认亲进行帮扶,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管理及销售经验。现在,拥有的他们,收入来源得到了稳定保障。根据日喀则市脱贫计划,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探路灯”,要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二要注重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只有培育出具备一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壅丝垦麓众,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才能带动南木林县的生产发展,提升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助力脱贫攻坚战。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卜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倾其所有一技之长迫在眉睫日新月异 B.倾其所有一日之长急不可待日渐月染 C.倾囊相授一日之长急不可待日渐月染 D.倾囊相授一技之长迫在心睫日新月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党员这个关键要抓住B.与是否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关系很大 C.要抓住党员这个关键D.关键是要抓好党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培育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牧民群众 B.只有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的农牧民群众 C.只有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牧民群众 D.只有培养出具箭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农牧民群众 4.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段中的“洋建筑”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A.利用“黄金分割率”,人们设计书籍开本、电视屏幕、门窗、电扇、国旗长度尺寸等。 B.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C.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D.望帝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 5.下面是某校开展“诗词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得超过100个字。(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