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评价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

(时间

21 分)

100 分钟,满分10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舟楫(ī)曳兵(è)跬步(ǐ)鸡豚狗彘(ú)A.y.y.gu.t n

B、强谏( qi áng )骐骥(j 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

....

、屏息(ǐ)纤腰(ā)爪牙(ǎ)亡矢遗镞(ú)C . b ng.xi n.zhu.c

、鞭笞(ī)劲弩(ǔ)藩篱(ā )万乘之势(é )D.ch.n. f n.ch ng

答案: 1. B (A 楫 j í跬 kuǐC爪 zhǎo镞zú 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颓圮修葺

B. 寒喧饿俘

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

D . 赝品挑衅

答案:2. D ( A脍炙人口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 C.振之以威怒D

答案:3. 。D( A.“不”通“否”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

.“受”通“授”C.“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

()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

答案: 4。 D(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

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 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且庸人尚羞之

C.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非能水也

D.

答案: 6. 。C(AB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C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

7、下面句中的“其” ,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 ()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其可怪也欤!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 7. D(A项全用作代词,①他;②那些;③他们,复指“古之圣人” 。

B 项,①代词,其中;②副词,表反问语气,同“岂” ,难道;③代词,他

们的。C 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惊叹的语气;③代词,他们。D 项全用作副词,①表揣测语气,同“岂”,大概、也许;②副词,表反问的语气,同“岂”,难道;③表祈使的语气,应当,一定。)

二、下面的文字,完成8-14 ( 28 分)

(一)内部分

吾日而思矣,不如臾之所学也;吾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者;而呼,声非加疾也,而者彰。假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土成山,雨焉;水成渊,蛟生焉;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

焉。故不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不能十步;

..

十,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上食埃土,下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解的一是()

A.假者,非利.足也利:??有利

.不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法)

B..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上食埃土,下黄泉,用心一也一:一

D.

答案: 8 。 A(“利” 解“使??走的快” )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而青于

A..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矣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

D.土成山,雨焉.水成渊,蛟生焉.

答案: 9 。 D(两个“焉”都是兼,相当于“于此”,可“从里” “在

里”。A,介,表示比 / 介,相当于“向” ;B,用在形容、或

短后面,成名性的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 用

在由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并提示下面要明的原因;C,

,表并列/ ,表示承,相当于“就” 、“于是”。)

1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

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答案: 10.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二)课外阅读

袁州州学记

[ 宋 ] 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三十有二年,范

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

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 shē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

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

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

展力,越明年成。舍菜②且有日,旴江李觏谂( shě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

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

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

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③尔

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

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④利达

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 : 通“泥”,停止。②舍菜 : 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

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③俾: 使。④徼 : 谋求。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禅礼乐以陶吾民

B.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C.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禅:继承庖:厨师知:掌管

草茅:指民间

答案: 11 。B (庖:厨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弃甲曳兵而走

..

B.①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②更若役,复若赋

..

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①秦以山西鏖六国②作《师说》以贻之

..

答案:

12 。C (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①如果②你的 C.动词,到 D .①凭借②来,目的连词)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⑥D.③⑤⑥

答案:

13。D(①句说有的州县不响应朝廷立学诏令,使教学受阻,不能推行。②说学校

建成后带来的外在变化。④说汉武帝即位于民强国富之际,光武帝出生于行伍之间,但都能极力推行儒学。)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

14。答案: (1) 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

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

(2)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

(3)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

五、古诗文默写( 6 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2)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寡人之于国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过秦论》)

。(过秦论》),。(《劝学》)

15. 答案略

六、语言表达( 5 分)

1、所谓“贴吧”是指网络中一种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网页,我们可以对“帖吧”中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回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是一个自由而

热闹的空间,这里时有跳跃着思想的火花。下面是有关“一次性筷子”的主题帖,

请按照要求,从表示“赞同”或“反对”的回复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在表中填写

回复。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

性筷子 450 亿双,生产和使用木

筷子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为

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

1. 主题:一次性筷子费和节约木材资源,今年4月1

日起我国对木制筷子征收5%的

税收,但是该政策并未对巨大的

一次性筷子消费市场起到有效

的遏制作用。

2.回复 ( 表示赞同“用一次性

筷子”)

3.回复 ( 表示反对“用一次性

筷子”)

16 。答案:赞同示例: (1) 去快餐厅不用一次性筷子用什么筷子?有些说是消毒的筷子其实并不卫生,主要是顾客没有选择的余地呀! (2) 一次性筷子吃不垮中国森林,再说白桦木和竹子做成筷子的产值远远高于拿来烧火或做家具、造纸,为什么不做呢?

反对示例: (1) 中国乃至地球的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使用。中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 130 万立方米木材,如果把这些木材锯成普通厚度的木地板,可以铺满 3 700 个足球场。 (2) 我们很多人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北大兴安岭生产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不是用边角余料,而是用生长 30 年以上的成材去掉余料后加工而成的,看了真让人伤心。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材料,客观表达自己的看法。分析材料时要联系生

活实际,调动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语言准确、

鲜明、生动;持否定意见时也要注意语言的文明,体现出修养。

七、作文( 4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也绝对不要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竟然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再把石头拿

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竞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最后,院长叫

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成

“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

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必须写成议论文,不少于800 字。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惫.懒(ba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i)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俨然迷惘炮烙飞湍瀑流争喧豗 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萧森 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5、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陌.生(mò)宿.儒(s 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 ..,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 ..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A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7.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逢老媪方磨铁杵 9.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去:_离开______ 方:___正________ 欲:__想要_______ 还:____回去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__代老妪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 ___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增、漏、错、别字均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三人行___ ,必有我师焉。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第14-18题。(16分)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农业不违农时方 面的);②,。(渔业方面的);③,。(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 ④ , ,。(纺织方面的);⑤,,。(牧业方面的); ⑥,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 , 。(兴办教育)。 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与“”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9、《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1、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13、《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第 1 页(共 4 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 精心整理制作)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如果输入n =3,那么执行右图中算法的结果是( ). A .输出3 B .输出4 C .输出5 D .程序出错,输不出任何结果 2.一个容量为1 000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4,则该组的频数是( ). A .400 B .40 C .4 D .600 3.从1,2,3,4这4个数中,不放回地任意取两个数,两个数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 A . 6 1 B . 4 1 C .3 1 D . 2 1 4.用样本估计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样本的结果就是总体的结果 B .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C .样本的标准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平均状态 D .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数据越稳定 5.把11化为二进制数为( ). A .1 011(2) B .11 011(2) C .10 110(2) D .0 110(2) 6.已知x 可以在区间[-t ,4t ](t >0)上任意取值,则x ∈[- 2 1 t ,t ]的概率是( ). 第一步,输入n . 第二步,n =n +1. 第三步,n =n +1. 第四步,输出n .

A . 6 1 B .103 C .3 1 D . 2 1 7.执行右图中的程序,如果输出的结果是4,那么输入的只可能是( ). A .4 B .2 C .±2或者-4 D .2或者-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单元测试卷全套(含答案)新人教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①fù()盛②寒xuā n ()③sǔ n ()头 ④崔wé i ()⑤怜mǐ n()⑥ guà n ()洗室 ⑦性格执niù()⑧zhǔ()清沙白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其核心是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人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B.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上主张“, ”。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丛菊两开他日泪,。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 3B.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⑵,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⑶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⑷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便宜 二、课内阅读(24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6分)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卷一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1--20),卷二为非选择题(21---28)共8个小题共60分: 2、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P---31 S---32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 B.食盐水 C.海水 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有质量 C.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At home. B.At an airport. C.On a highway. 2.What sports event is about to start? A.The long distance race. B.The high jump. C.The relay race. 3.What is the wo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s answer? A.Doubtful. B.Satisfied. C.Understanding. 4.What is the total cost of the two tickets? A.110 yuan. B.135 yuan. C.165 yuan. 5.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A.He has a bad cough. B.He has a headache. C.He feels very tired.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各参与国是平等贡献者、受益者,甘苦与共、命运相连,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一带一路”建设还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文明多样带来文明交流,文明交流孕育文明融合,文明融合推动文明进步-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为形成国际合作新格局、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有能力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B.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发展瓶颈期,积极寻找与他国新的合作方式已成为全球共识。 C.“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合作共赢,它重构了现有国际机制,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带答案|人教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是三(1)班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 1.三(1)班共有学生69人。() 2.三(1)班学生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人最少。() 3.三(1)班语文及格的人数比数学及格的人数要少。() 4.语文成绩良好的人数比数学成绩良好的人数多2人。() 5.三(1)班语数都及格的有6人。() 二、下面是小猴、小兔、小狗摘的水果记录表。(每题4分,共12分) 1.小兔摘的()最多,()最少。 2.()摘的橘子最多,()摘的桃最少。 3.小狗一共摘了()个水果。 三、某商场今年6、7月份家电销售情况如下表。(每题3分,共15分)

1.7月份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多?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少? 2.这两个月电视机的销售量相差多少台? 3.这两个月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好?一共有多少台? 4.从6月份到7月份,()的销售量增加得最多,()的销售量减少了。5.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8月份你会怎么进货?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4分) 438÷6=△908÷3= 400÷9=△553÷5= 五、下面是三(1)班同学动手操作的得分情况。(1题6分,4题4分,其余每空2 分,共18分) 第一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杨涛刘刚沈阳黄楠 成绩96889778 第二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陈新张力李欢夏天 成绩75949691 1.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2.第一组得优的有()人,及格的有()人。 3.第二组得优的有()人,得良的有()人。 4.如果三(1)班一共有这样的9组,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下面分别是三(1)班和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2题4分,其余每题6分,共 16分) 三(1)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304510 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451540 1.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话统治阶级 B.服务于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 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③中国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 C.张仲景一一“医圣” 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朝代著作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③④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C.②④ D.① () 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它们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科学家将其分成三类: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如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研究者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这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此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验试卷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a)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 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填空题(全对得8分,每空错填或不填扣一分) 8 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寡人 之于国也》 10、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1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师说》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铝C.红磷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金Ag B.氖Ne C.氯cl D.钙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B.2O2C.2O D.O2- 8.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A B C D 实 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 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 中后整个液体变 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 同温度下的运动 情况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 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 不运动,加热时 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 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高中数学必修3-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在下列各图中,每个图的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图是( ) (1) (2) (3) (4) A .(1)(2) B .(1)(3) C .(2)(4) D .(2)(3) 2.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 ) A.与第几次抽样无关,第一次抽中的可能性要大些 B.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抽中的可能性相等 C.与第几次抽样有关,最后一次抽中的可能性大些 D.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都是等可能的抽取,但各次抽取的可能性不一样 3.把18个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任意指定正副组长各1人,则甲被指定为正组长的概率为( ) A. 18 1 B.91 C.61 D.31 4. 下面为一个求20个数的平均数的程序,在横线上应填充的语句为( ) A. i>20 B. i<20 C. i>=20 D. i<=20 5.袋内分别有红、白、黑球3,2,1个,从中任取2个,则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白球;都是白球 B.至少有一个白球;至少有一个红球 C.恰有一个白球;一个白球一个黑球 D.至少有一个白球;红、黑球各一个 6. 在区域???≤≤≤≤1 010y x , 内任意取一点),(y x P ,则122<+y x 的概率是( ) A .0 B . 214 - π C .4π D .4 1π- 7. 在右面的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中,输入三个实数 c b a ,,,要求输出的x 是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 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 ) A .x c > B .c x > C .c b > D .c a > 8. 用随机数表法从100名学生(男生25人)中抽选 20人进行评教,某男生被抽到的机率是( ) A 、 1001 B 、251 C 、51 D 、4 1 9.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 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则AC AM <的概率(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8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韶光sh áo 杜撰zhu àn 朱拓tu ò 百无聊赖l ài 嫡亲dí B.监生ji ān惴惴zhu ì俨然y ǎn 少不更事j ī ng 押解ji è C.间或ji àn形骸hái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桅杆wéi D.陈抟tu 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 ǔ 黏液ni án 解析:A 项,拓t à;B 项,监ji à n,g更ē ng ;D 项,炮pá o 。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夏天的餐饮市场被福寿螺搅得沸反盈天,从6 月底至今,先后有130 多人因此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 B.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 C.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D.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解析:A 项,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片。B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应为“轩昂壮丽”。C 项,为所欲为:想干什 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意。D 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你看画家笔下的这幅《大婶》,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动流畅。 D.从现在起,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若认为学校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向该省教育厅依照程序提出申诉。 解析:B 项,“所缺乏的??没有”句式杂糅。C 项,逻辑混乱,递进关系不当。D 项,语序不当,“依照程序”应当放在“向”前。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 ;_像一位活泼的姑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