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咸宁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卷

咸宁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卷

咸宁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随着发令枪响,百余名参赛健儿如白驹过隙,向着终点发起冲击,沿途观众也在不同地段给健儿们加油助威,将比赛的气氛推向高潮。

B . 办案民警在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后,又在窃贼落脚点守株待兔,逮住购物归来的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当晚两起入室盗窃案。

C . 春节期间,记者在江西采访时发现,由于城市返乡人口“有车族”的涌入,竟在简易狭窄的乡间道路上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拥堵现象。

D . 书法艺术学习存在“技、艺、道”三个层面,多数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停留在“技”的层面,唯有少数人能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大家。

2. (2分) (2019高二下·云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深刻阐述并提出了红船精神。

B .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近日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多数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

C . 目前我国中小学营养餐浪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太大而造成的。

D . 针对海岸种树不易成活、“年年造林不见林”,林业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很多造林的新模式。

3. (2分) (2019高一上·曲靖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在座谈会上,主编对同学们说:“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会鼎力相助。”

B . 朋友的儿子考取了大学,大伟对朋友说:“令郎金榜题名,可喜可贺!”

C . 记者对一位老教师说:“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

D . 一位公司老总打电话给另一公司负责人说:“下午,我将莅临贵单位洽谈合作事宜。”

4. (2分)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A .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 .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 .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 (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互联网革命及其背后的互联网思维,由对产品经理这类人的思辨引发。最典型的产品经理,就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并未拥有真正伟大的物质发明,他的伟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种思维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已经开始对整个时代产生深远影响。

A . 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

B . 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并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C . 创造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在理论上深入阐释了“互联网思维”

D . 在理论上深入阐释了“互联网思维”,并创造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6高二上·大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

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

B . 煜辞以疾辞:推辞,拒绝

C . 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赠送

D . 擢拜左谏议大夫擢:提拔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B . 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C . 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D . 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 . 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 . 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 . 李穆在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②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9高二下·宁德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① ,三军出井陉②。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②井陉: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③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以“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情缘起,“柳”字暗点特定场景,言简意赅。

B . 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点出了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呼应。

C . 颈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意思是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 . 诗歌前两联重在表现赵都督的耿耿忠心,后两联重在描写其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

(2)诗歌的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8. (1分) 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9. (17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凝视西域

大地上的贝叶① ,纹理中蕴含着无限的奥秘。

在万米高空中俯视,祁连天山是这般模样:一条山脉在左侧绵延,峰峦之上,一种白色如巾似絮,终年积雪的峰巅如囚禁的白云。山坡长长地倾斜,向着北方延伸,一种没有节制的伸展,没有目的、没有构想,像高处的水流一味奔泻。如此任性的倾斜,却有着精美的纹理,任意的局部都是完美的图案。纹理如贝多罗树叶般交织,大的山脉是又长又大的叶;飞机渐次下降,细小的纹理再分出清晰的连缀的叶片。我知道,任何微小的一笔,都是一个巨幅空间的起伏山岭,是天地间的大耸立。但它不过是那么小的一片叶子中的一个肌理。无数生命的奥秘就写在这样的肌理间。

是谁给了我这样一双眼睛?我看到的是神的世界。在蝼蚁的世界,人所俯瞰的自然,亦如神的视角。世界无限之大,世界也无限之小,大与小的世界并无多少区别:在一片树叶上的微生物,在形如贝叶的山脉上的人类,无限细分与无限放大,世界呈现出了同样的纹理与辽阔。这是一次僭越② ,人的眼睛看到了神的世界,读出了人之渺小;世界苍茫浩大,却可以如一片树叶,小小的纹理,一个人可以终其一生栖居于斯。

随着飞机的移动,僭越之眼慢慢地审视着河西走廊。那是一个寸草不生的世界,似乎没有任何生命的痕迹。但是奇迹却出现,足以证明人类生存的勇敢,也证明生存的脆弱,恰如一个词:命悬一线。荒凉、绝望、茫茫一片的祁连山,一面形如沙滩的巨大斜坡,有水流过的一条条痕迹,如一道道划痕。似乎是神画出的图案。这些连绵的雪峰融化的雪水冲刷而成的季节河,流到沟底就消失了,在它消失的地方竟然出现一小块绿洲,那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城市: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它们彼此被浩大的沙漠、戈壁隔绝,相距遥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不断出现的名字,与战争联系最紧密的城市。它们是中国文学边塞诗中的一个个意象,在这样荒僻、没有人间气息的地方,像另一个世界的事物存在着。

飞机掠过一座城池,在高原海拔下降的一条山沟里,腾起烟雾,一片迷蒙。氤氲之气升腾到了神所见的高度,

像一场大火刚被水扑灭,烟与气直上天空。在这样荒凉、清澈的高原,工业污染如此惊心。僭越的眼中几许悲愤,更多无奈。

当飞机划过敦煌上空时,眼中叶脉般的地貌渐渐地幻化成一幅画卷:在阔大的荒漠上,一个孤独地身影踽踽地走着。天地愈大,人的渺小感愈趋强烈。

在越过三危山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出现了。一股水流直泻而来,两岸生长了高且直的树木。乐僔和尚冲到河边把水泼到自己的脸上,捧进嘴里,他的精神有如枯木逢春。抬头东望,看到三危山异样的面目:夕阳中的山,金光万道,辉煌如灼,嶙峻的山头变成了一尊尊佛像。乐僔不由得惊呼起来。他以为这是佛祖的灵光,以为这个遥远之地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清澈的雪水、晃眼的白杨与这无边无际寸草不生的荒漠形成了残酷的对比,这就是神迹!

乐僔决定就此修行。他在断崖上开凿石窟,几年时间里不停息地凿着,终于凿成了一个窟龛。他在龛内塑佛像,绘壁画。这是敦煌莫高窟第一个开凿的石窟。时光在这些佛像与壁画上掠过了1600多年。

后来,世界各地怀着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竟然在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区走到了一起。他们比任何地方都能和平共处、相互兼容。是什么使得敦煌成了世界的宗教中心,使得无数宗教信徒冒死前来,创造出灿烂的宗教艺术?我想,是丝绸吧。这神奇稀有的物品使东西方通过一条世上最艰险最遥远的路彼此相连,商旅的滋养,让它盛开于荒漠,如沙漠玫瑰?这一条在荒漠中走通的路,成了一条世界级的艺术之廊!前人的创作埋进地下,藏到了洞窟,他们无意于个人名声,无意于传世,却在无心之中抵达了不朽。莫高窟的雕塑与壁画,藏经洞中50000件文物,所有这些,形成了当今一门显学——敦煌学。

这条古道,行走得最多的是商人。漫漫长途中,他们忍住饥渴,战胜自然,闯过一道道鬼门关。面对着荒凉,也就是面对着心灵、面对着生命。商旅与僧侣之间一定有着一种隐秘却又直接的关联。我想,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的商人,他们在这险恶之地跋涉,渴望着神灵的抚慰、保佑。于是,丝路之上,宗教开始繁盛。

我曾沿着丝路向西,直到丝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另一个繁华世界。与它的起点西安相比,石头的艺术登峰造极。而东方木构的艺术在随时间不断朽去。两极的繁荣,让沙漠与戈壁中的路冰与火一样难耐。然而,它在最深的寂寞里却呈现了世间的繁丽,在繁丽的凋谢中生出梦幻,在最荒凉中孕育了绚烂的文明,在文明的寂寞里呈现天地宿命……天底下极致的事物在向着它的反面转换。

神奇的丝路啊!贯穿西域,犹如贝叶上的主脉络,源源不断地为绝境一般的荒漠输送养分,汇聚出有如此绚丽的文化景象!在人迹罕见之地,却有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分隔于世界各地的四大文明破天荒唯一一次循着叶脉汇流到了这条路上。使得一片贝叶经以深邃的光芒闪亮在在浩瀚宇宙中。

僭越了神的视界,望向西域,看到的不只是荒凉,更是一种奢华,人类精神的奢华。

(节选自熊育群《西域两则》)

注:①贝叶,即贝多罗树叶,古时西域僧人常用来书写经文。后常被赋予宗教含义。②僭越[jiàn yuè],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物品。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河西走廊上的城市在历史上战争不断,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因此作者认为这些城市“命悬一线”。

B . 河西走廊城市上空中的“氤氲之气”,烟雾蒙蒙,作者好像进入了神话世界一般,感到迷茫而震撼。

C . 1600多年前乐僔和尚开凿的石窟及雕塑壁画慢慢地发展成现代学术领域里的一个显学——敦煌学。

D . 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僧侣,为丝绸之路的经济与宗教的发展以及敦煌文化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2)作者在开篇写“贝叶”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语句加以赏析。

它在最深的寂寞里却呈现了世间的繁丽,在繁丽的凋谢中生出梦幻;在最荒凉中孕育了绚烂的文明,在文明的寂寞里呈现天地宿命……

(4)“僭越之眼”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僭越之眼”的作用的理解。

10. (6分) (2019高二下·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盖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体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

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例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劳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

代感。

B .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的印象。

C . 文章在选样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B .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D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二下·湘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6年12月8日,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哔哩哔哩董事长陈睿在収言中表示:从B站可以看出95后和00后这一代的用户仍小见多识广,相对于80后、70后,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人文教育……

网络上还有这样一些关键词来形容90后和00后群体:正能量、二次元、不媚俗、文化自信、道德自徇、创新、慢就业、尝鲜、随意、娱乐化、脑洞系、洒脱、爱觉不累、消费主义、弹幕、手游、萌化、想要就得到。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让读者读懂咱们90后、00后这一代人。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

7-2、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8-1、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