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民营企业的文献综述

浙江民营企业的文献综述

浙江民营企业的文献综述
浙江民营企业的文献综述

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浙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浙江民营企业的贡献,针对民营企业的研究,也有很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众多学者和专家对此做了大量的专题研究,也获得了一些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浙江民营企业的概况、发展模式特色、优势、缺陷、分类、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等方面结合主要特色地区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做较为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优劣势、模式特征、分类和举例

一、前言:

本文采取浙江民营企业为研究重点,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人所共认的;今后,民营企业对于浙江经济的繁荣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市场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的一些事实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制度和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浙江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简介及概括: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发展历程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基本特点是乡镇集体企业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78—1990年,全省集体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6.2%上升到61.3%,个体经营经济的比重也上升5.5个百分点。二是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基本特点是个体经营经济大发展,集体企业逐步改制。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个体经营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1997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发展到9.2万户,比1992年增长7倍。1990—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15.7%上升到33.7%,而集体经济从53.1%下降到36.7%。三是90年代末至今,基本特点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不断融合,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发展模式概括及特色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概括:1.经济占比,已成主角。2.增长姿态,持续上扬。3.竞争能力,不断提升。4.科技助动,势头强劲。5.外拓经营,风劲帆满。

6.适应调控,稳步前进。(摘自: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特色简介:

1.企业结构以中小型为主,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浙江民营经济当初从拨郎鼓的小货商、前店后厂的小作坊等起家,9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近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逐步向规模经营、综合经营、集团经营迈进。2005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制造企业达2851家,其中超50亿元的27家,超100亿元的12家;总资产超亿元的私营企业1111家,设立民营企业集团928家,分别比2000年增长15.6倍和3.5倍。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了188家。全省百强企业入围门槛则从2004年的18.2亿元销售额跃至2005年的2

2.5亿元,增幅达24%。

2.产业领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化趋势逐步增强。浙江民营经济主要源于农村工业化,因此,首选市场需求旺盛而又容易进入的日用消费品领域。目前虽然除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之外,民营经济几乎涉足所有领域,但大多属于制造业、批零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004年底,全省从事工业生产的民营企业15.6万家,从事批发零售的民营企业5.1万家,两者相加占了民营企业总数的81.2%。其中,民营企业在工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通用机械、塑料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金属制品等传统领域,五大行业占民营工业企业数的45%。从业人员素质也反映了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目前全省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民营企业职工仅占10.5%。但近年来,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特别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大,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的企业明显增多。2005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投入R&D活动经费1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25.1%,其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的28.2%。

3.分布形态以“块状经济”为主,集聚化效应日益显现。浙江民营经济立足当地优势,依托专业市场,形成了大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被喻为“块状经济”的区域特色产业。2004年,全省共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601个,总产出占全省工业的64%,比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最大的绍兴纺织区块年产值达1021亿元。像义乌小商品、宁波家电、温州皮鞋、永康五金、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嵊州领带、诸暨珍珠等“块状经济”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相关产品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块状经济”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社会化协作为纽带,从而集聚成一个“无形大工厂”,产生了规模经济、知识扩散、技术创新等诸多积极效应。

4.资本供给以内源型为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浙江民营经济主要依靠当地老百姓创业,初始阶段的企业投资者“乡土”气息浓厚,相对于珠三角、苏南等地区,其对区域外资金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依赖性较弱,所以被视作走内源型的发展路径。但内源发展不等于封闭发展,长期以来浙江民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特别是随着发展层次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200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中,民营企业占5

5.1%,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同时,民营企业努力“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多途径到境外建立营销机构、研发中心、生产和原材料基地。2005年,全省批准境外投资的民营企业397家,占当年总数的90%以上。

(三).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与浙江模式的关系:

浙江模式是指在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浙江地区所特有的样式、方法、路径和特征。(《浙江模式——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和思考》陆文军,王祖强),特别是浙南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概括。

其最初发端与其区域人文环境的有机构成和劳动与耕地供给相对丰裕程度有关。这些促成了浙江南部等地区家庭工业大发展。“浙江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其很大的积极影响是政府的支持,其次是丰盈的企业家资源。通过对薄弱的工业发展基础、中小企业的王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剩余劳动力、农民企业家这些弱项的完美结合而形成一个特别的体系,从而成为浙江的强势。所以“浙江模式”的核心应是自发性和内生性的经济发展,带有强烈的自我组织特征,其动力来源于民间力量和浙江自身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特别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充分证明了“浙江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它在各种环境下的灵活性。

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浙江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税收很容易导致跟风现象发生,而“浙江模式”由于其产权清晰,能彻底面向市场竞争。其中自主创新的品牌多,尤其是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区。“浙江模式”十分亲近本土经济,本土经济的归属感容易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政府和社会容易对企业的不正当行为施加压力。并且在“浙江模式”下侵犯劳工权益情况并不多,稳定和谐的环境给浙江的民营经济带来了发展条件。民营经济起源于民间,而“浙江模式”的“起点低,自发性强以及活力无穷”十分符合民间个体经营发展。而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也创造了一个“民营、民有、民享”的浙江特有的经济体系。浙江人民的自主创新使得“浙江模式”发扬光大,“浙江模式”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模式”的扩展性、灵活性、广泛性拉动民营经济发展,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浙江地区总体经济发展。

(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优势和缺陷:

如果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看成是第一次飞跃,那么在这一时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以量的扩张为主,散、小、低特征比较明显。2002年与1991年相比,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增长52.4%和21.5倍;从业人员分别增长76.9%和22.9倍;注册资金.分别增长8倍和294倍。但从个私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看,散、小、低特征比较明显。根据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库资料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为18626个,仅占1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以小商品多、大商品少,低档商品多、高档商品少,普通商品多、名牌商品少,生活消费类商品多、生产投资类商品少等粗放增长为特色。

2.总体上仍以创业和原始积累为主。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一些企业也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再次创业阶段。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原始积累阶段。2002年,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只有87万元,即使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42%。

3.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家族制管理阶段。浙江的民营经济主要是以千家万户自发创办家庭工业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路径使得大多数企业沿袭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由于传统型家族企业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领导层内部的一致性、利益动力的有效性等优点,易于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在创业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企业的发展确实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只要外界还没有影响企业生存的巨大压力,民营企业进行自身的制度创新动力不会太强。因为,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这对苦心经营多年的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来说都将面临处理家族和企业发展关

系的若干痛苦抉择。一些家族企业为避免这种痛苦抉择,宁可满足于现状,安稳地求取既得利益。

4.经营领域有所拓宽,但仍相对集中于工业领域。浙江民营经济的产业分布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转变,然后再向第三产业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民营经济仍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工业领域。从工业内部行业分布看,虽然民营经济除了国家垄断的行业之外,几乎涉足工业各领域,但仍相对集中。

(五).浙江民营发展模式的缺陷:

一是受资源约束。近年来浙江不同程度地出现“电荒”、“地荒”乃至局部“水荒”,民营企业发展遇到重要资源供给紧缺的矛盾。二是受生态约束。2004年,浙江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54%、3.6倍和1.7倍;全省不能满足功能断面的地表水比重达53.3%,酸雨率达89.5%,生态环境容量已不容民营企业延续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三是受市场约束。2003年以来,浙江民营企业已遭受国际“二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案153起,涉及面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涉案数量和金额均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面临自身素质的瓶颈制约。从浙江民营企业来看,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仍然不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较弱。全省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占非国有工业比重分别仅为7.8%和 4.6%。目前,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装备引进已有相当规模,但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人才支撑薄弱,没有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是民营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大“软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分布形态以“块状经济”为主,集聚化效应日益显现。浙江民营经济立足当地优势,依托专业市场,形成了大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被喻为“块状经济”的区域特色产业。“块状经济”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社会化协作为纽带,从而集聚成一个“无形大工厂”,产生了规模经济、知识扩散、技术创新等诸多积极效应。资本供给以内源型为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浙江民营经济主要依靠当地老百姓创业,初始阶段的企业投资者“乡土”气息浓厚,相对于珠三角、苏南等地区,其对区域外资金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依赖性较弱,所以被视作走内源型的发展路径。但内源发展不等于封闭发展,长期以来浙江民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特别是随着发展层次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200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中,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同时,民营企业努力“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多途径到境外建立营销机构、研发中心、生产和原材料基地。

(六).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和举例:

一.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当时的政

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现到如今谁不佩服温州人,温州人在浙江人眼中就是会做生意的人,温州人就是典型的生意人。

二.台州模式

台州,北邻宁波,南接温州,是浙江中部沿海新崛起的港口城市,长三角经济圈16个城市之一。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海洋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556万。

台州企业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企业,发源于"草根层"的创业冲动。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常常把家族制企业作为一种落后的产业组织象征,把这当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台州模式课题组专家认为,草根经济具有内生优势,股份合作制对台州的企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发源于“草根经济”,但台州模式也给了我们一个成功的典范,给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另一份活力。

三.义乌模式

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它既未沿边,也不靠海,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资源匮乏,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业基础。然而,在这里却诞生了一个名为“义乌模式”的经济现象,不仅令无数中国商人趋之若鹜,即便是放眼世界,也同样能见识到它的盛名。

如今闻名遐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前身只不过是在马路边、棚架下交易的农村小市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5次搬迁8次重建。

而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经营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每日商贸流动人口达21万人,共有6.2万多个交易摊位。有人做过计算,以一天8小时计,在义乌市场的6.2万个摊位前每个逛上3分钟,就得花费一年多!

这6.2万个交易摊位,共汇集了34个行业约170万种商品。从这里出口的外销商品可辐射至全球206个国家及地区,常驻此地的外商接近万人,常设境外商务机构500多家,占浙江省的1/3。外商在义乌金融机构设立的账户有8000多个,每天出口的商品超过1000个标准集装箱。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集结了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阵容,诸如法国的钟表、意大利的皮件等世界知名精品,每年提供150亿元的商品在义乌市场。就连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也看中了这块市场,将此地列为采购商品的重点地区。

回首看看我们的浙江经济,我们走过了多少路程,我们有我们鲜明的温州模式、台州模式、义乌模式,它们给浙江民营企业经济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它们使我们浙江的经济充满希望。

(七).浙江民营经济模式和其他模式的区别:

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经济模式,其中以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这五种模式为主。其中,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被称为“农村经济三大模式“。而我们常说的”浙江模式”则是一种温州模式的更新和扩展后新发展的模式,其本质则是市场解决模式、自发自生发展模式和自组织模式的结合。

每种经济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就来详细的比较浙江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不同之处。

1、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干部经济模式”、“政绩经济模式”、“干部资本主义模式”。,“地方政府的地方产权制度模式。还有人认为,“苏南模式”也是一种“地方(行政经济模式”,尽管乡镇企业本身最初是作为一种“民营力量”出现的。苏南模式的动力来源更多的是来源于乡镇村干部的干预(如“能人经济”)以及它和乡镇企业的政企部分。也恰恰是这一实质区别于浙江模式。(详参2001年《天下财富》,作者:冯兴元)

自2001年以来, 苏南模式和浙江模式逐渐出现了融合之势。苏南学了浙江的股份制,浙江的私企则有不少走向联合。在两种模式趋同化的背后,是活跃的江浙经济在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核心的变化就在于产权制度的变革。

2、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的基本特点包括:地方政府有相对独立决策权、自身利益和竞争压力;外向型企业有相对独立性产权结构,乡镇企业具有相对排他性产权结构;具有受惠于外向型市场资源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通过内外市场互动,充满活力的迅速向计划体制渗透的市场。

3、中关村模式:

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行从2009年4月开始,在吸收传统信贷模式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新模式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研、反复论证和系统研发,推出了全新的“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简称“中关村模式”。据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中小企业业务总经理刘晓中介绍,上述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尤其是通过科技专家的介入搭建起银行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桥梁,使银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突破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而“中关村模式”最突出的创新之处,莫过于承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有技术、核心技术及专利品牌的资本属性和价值,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较少,银行“不能贷”和“不敢贷”的问题。

4、三城模式:

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山东的诸城、辽宁的海城和兴城,近年来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各自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路子,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人称“三城模式”。“诸城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产权以基本均等的方式卖给了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海城模式”则是把企业资产整体出售给个别经营者;而“兴城模式”却是把企业产权卖给少数几个经营者,对企业实行合伙经营。时至今日,当“三城模式”作为搞活中小企业的经验被全国众多企业所学习和推广的时候,诸城、海城和兴城却并不打算沿着自己所创建的路子继续走下去,而是相继准备放弃现有的做法,向别的模式转变:“诸城”想向“海城”靠拢、“海城”欲往“兴城”取经、而“兴城”则计划向“诸城”发展。三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此外,“苏南模式”是指以发展乡镇柒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而“珠江模式”则是指乡镇集体企业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最近,杜润生等农村问题专

家撰文对三大模式的异同进行分析后认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发展趋势,正呈现趋同化的迹象,向着“浙江模式”,即扩大了的“温州模式”趋同。专家们认为,三大模式虽是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变革中,但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从工业化的发动者看,“温州模式”属私人发动型,“苏南摸式”倾向于政府(社区)发动型,“珠江模式”则兼而有之;从筹资途径看,“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生型),“珠江模式”则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来型);从制度变迁、体制转轨的路径依赖看,苏南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体制内供给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温州则是自下而上的体制外需求型诱致性制度变迁,珠江则兼而有之。

浙江经济的创造了很多辉煌,但对浙江经济的研究却很贫弱。我们在每天倾听浙江经济的脚步声之外,看看思想者对浙江经济的思考。

浙江模式的核心是自发和内生的经济发展,带有强烈自组织特征,其动力来源于民间力量和浙江的传统文化,也就是说,在浙江,市场力量起着自组织的作用,政府起着促进性和辅助助性的作用。

(八).浙江民营经济模式的发展前景: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浙江民营经济依然处于有利地位,它面临着许多挑战,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机遇!

放眼未来,面临的机遇有四:一、拓宽投资领域有利于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二、鼓励转型发展有利于民营经济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三、多元投资方式有利于民营经济制度创新。四、完善金融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和解决融资难问题。

牢固确立民营经济这一核心竞争力,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过去三十年,浙江从实际出发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改革先发、放手发展、轻小集加、区域特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的关键。随着发展阶段和宏观形势的变化,今后浙江的发展不可能再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沿着老路走下去,但更不能放弃民营经济这一核心竞争力,而是要在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上走出浙江特色的新路。

要加快由利益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以价值转型引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由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转变,以产业优化带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由产品走出去向全面走出去转变,以开放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由制度创新转向制度、科技、管理、文化等全面创新转变,以全面创新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围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任务,不断优化外部的社会环境。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主体是企业,但党委、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倒逼形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还需要党委、政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营造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完善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法规。构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平台。加大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小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浙江慢慢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国际,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模式。“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在它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很多很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为浙江的经济乃至全国的经济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然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问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它仍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它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也伴随着很多的机遇!相信“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会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发挥自己独有的特点,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立足点和美好的发展前景的!

参考文献:

[1]史晋川.黄燕君.严谷军.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以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为例 [J].浙江大学出版社.

[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组编.走进浙商,浙江民营企业管理经验集萃 [J].浙江大学出版社.

[3]谢健.温州模式对西部大开发的借鉴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2002,(4).

[4]张良.本土企业的八项修炼[J].广东经济出版社.

[5]王咏梅.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案例研究 [J]. 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李江涛. 成功之道[J].南京大学出版社.

[7]陈建军.苏南和浙南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3).

[8]陈建军.中国的转轨经济与江浙模式[J].浙江经济,2000,(6).

[9]林俐.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践[J]. 浙江大学出社

[10]赵伟.温州模式:作为区域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J].社会科学战

线,2002(1).

[11]史晋川,朱康对.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2,(3).

[12]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民间资本的现状与发展——浙江省民间资本状况极其利用对策[J].浙江金融,2002,(3).

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研究

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研究 国资委从2010年开始对中央企业试行了经济增加值考核,不仅出台了经济 增加值考核的一般规定,还颁布了利用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实施细则。这一转变对国有企业的传统业绩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努力创造利润,更要致力于企业价值创造,不仅要关注短期业绩目 标的实现,更要重视长期成长性的打造和维护。从研究意义来看,本文研究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其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无形资本财务理论。本文在界定无形资源、无形资产、无形资本等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各类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经济增加值)创造的作用,这对完善无形资产财务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有利于创新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传统的财务战略主要是基于“资金运动论”的财务本质观,着重强调组织资金运动层面的战略。本文则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研究价值创造问题,不仅要关注资金运动,而且要触及到资金运动背后的驱 动因素。这无疑有利于拓展财务战略研究领域,实现财务战略研究创新。 其三,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研究与战略性资源纳入财务会计体系相关的财务理论与财务方法,如估价方法、效率衡量方法等,这些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方法体系。在实践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为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企业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增加值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新的财务战略观,使他们能够跳出财务的视野,从 战略性资源的角度关注企业价值创造问题。从研究思路上看,本文在阐述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经济增加值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进行一般理论性分析。 随后,文章将按照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分别研究无形资产与各要素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而言,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收入和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因此,论文也就主要研究无形资产与企业收入创造以及无形资产与企业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加值的具体计算看,其影响因素除收入与成本外,还涉及很多相关因素,例如为促使国有企业能专注主业发展,需要调整非经常(或非正常)性损益;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经济增加值计算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对于计入当期费用的相关研发费用可以在百分之五 十的范围之内进行加回;等等。由于这些项目或者与企业无形资产没有内在逻辑

员工福利计划文献综述

1.前言 员工福利又称为间接薪酬,指用人单位为了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在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以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各种形式补偿的制度或计划。对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人的关注。它与基本工资、奖金并称为现代薪酬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度的员工福利计划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特别是薪资标准高于地区或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单纯靠增加工资已无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远景和关怀。同时日渐高涨的工资可能使企业劳动力成本过高,因不堪重负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可能面临痛苦的裁员。如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凝聚力,如何更加有效地稳定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对职务的满意度,福利制度的探索与创新比单纯提高工资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同时,员工的福利在财务筹划中通常可以进入成本核算,企业通过发放福利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因此,相对于等量工资来说,发放福利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企业和员工更具价值。 2.正文 正是由于员工福利对企业的作用明显,因此是否提供福利,如何提供福利,是当今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国外对福利的研究比较早,在发达国家,员工福利在19世纪中期已经产生。现今,国外对员工提供诸如退休金计划、团体人寿保险、医疗费用保险已经非常普及了。而国内的福利制度还在各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合理,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还要摸索一条未来发展的道路。 目前,对于员工福利计划的研究文献,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员工福利计划与社会公共政策的联系,对企业内部矛盾解决以及产出的调节作用以及完善员工福利计划实施等方面。而在国内,由于员工福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发展,相关的文献主要还处于对员工福利的规划设计,相关问题描述以及是政策建议等方面。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财务管理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企业重组及股权交易等产权交易活动已蓬勃开展起来。而开展产权交易的前提与核心无疑是企业价值大小,因此,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同时,伴随着财务理论的发展,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得到了广泛认可,这就要求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能准确反映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运而生。如今,EVA价值评估法已经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从理论上而言,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EVA价值评估法,知道EVA价值评估法是当前主流企业价值评估法——自由现金流估价法的演进,其提出了新的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从现实意义而言,研究可以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便于企业兼并收购活动的定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价值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 预期目标:研究将主要通过财务预测,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熟悉、了解了EVA价值评估法的基础上,用EVA价值评估法对得润电子的历史价值进行评估,并对今后几年该公司的价值进行预测,以利于投资者、管理者了解该企业的价值,做出相应决策。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司价值评估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原先的模型进行修正,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Hemnatha S B Herath和John S Jahea Jr(2002)在他们的论文中,基于期权定价理论,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于在股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评估管理弹性的价值。 (2)在原先的理论基础上,加入新的理论,让两者相互结合,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Alvaerz和Stenbacka(2001),为了确定多阶段技术项目中的最优临界值,将马尔可夫链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更新技术和采用现有技术的实物期权价值。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综述 系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它们数量多、影响广,可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核心竞争力低等问题,使它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并陷入了生存危机。本文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特别是融资难问题,进而寻求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问题

1.2.1 中小企业的困难 (一)内部困难 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存在,使得它们在人才引进、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二)外部压力 1、融资压力 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从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财务信息可信程度低、管理水平低、无抵押等因素造成的高借贷风险现实面前,大多都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2、成本压力 目前我国各地出现的作为“民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的问题。我国劳动力开始从无限供给向敬爱个决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转变,这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3、转型压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国民经济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投资性向消费型”转变、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也必须跟从国家大的政策转变,由“粗放型”向“内生型”发展转变。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品低、技术创新水品低、资金短缺等问题,使它们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4、国际市场压力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对出口型或贸易加工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巨大,使它们失去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这些困难中,融资难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资金,改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资金。 1.2.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是由企业自身素质、我国金融体系、国家宏观政策等多层次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贺云龙(2003)[1]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缺乏诚信已经成为一大问题,而中小企业以破产、改制为名逃避银行债务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根据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型企业。贷款的高违约率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债还钱的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直接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毕业实践及毕业综述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实践及毕业综述(专科) 题目工商企业管理网络学习心得 姓名年级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学习中心 2015年05月01日 工商企业管理网络学习心得 摘要: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且促成了远程教育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模式。相比于传统教育,远程教育以它独有的模式为那些不能接受面授教育的人们,提供一种灵活且高质量的教育机会。目前,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实现终身教育和教育全民化的重要模式。由于工商企业管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注定了网上进行学习的可操作性,本文就是以本人两年多的网上实际学习经历为基础,来阐述学习心得。 对于大部分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充电与学习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求,由于紧张的工作,但很多学习时间不能保证,且计划不如变化快,很多突发性的事件和安排会打乱学习节奏,甚至使整个学习计划成为泡影。而这时网上学习就显示出了它独有的优势,通过上网学习,我们可以灵活安排我们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减少面授教育过程中的时间浪费。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战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管理源自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它是很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大师的经验总结,能使后人少走很多的弯路,省去很多的时间。 虽然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给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学习中我们知道,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学会它。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资料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也处在迅猛发展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国经验表明,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经营出现较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异常突出。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对此,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尽管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是公认的的世界性难题,自1931年英国的麦克米伦爵士提交《麦克米伦缺口》至今,各国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各类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持续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制约企业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发达国家,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以下列举三种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英国议员Macmi1lan(1931年)在向英国国会提交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报告中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资金的缺口,也就是说资金的供给方并不愿意提供给中小企业足够的资金。Macmi1lan的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长期资本的供给存在短缺,但是又未达到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规模,由此中小企业很难在公开市场上获得资金。“麦克米伦缺口”是关于融资缺口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 报告(1971年)、Wilson 报告(1979年)等研究也证实了许多国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缺口,同时,中小企业也更易遭受来自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缺口”的困扰。 英国学者Ray(1983年)将金融缺口分产生的原因分为资金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两个方面。张捷(2003年)补充了产生金融缺口的第三个原因,即融资时限。

无形资产评估论文

万方科技学院《资产评估学》期末论文 题目论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系别会计系 专业会计学 班级 2010会计学本科6班 学号 201003030640 学生姓名范姗姗 完成日期 2013年6月16日

论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姗姗10会本六班 40 摘要:本文从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目前我国资产评估的发展状况,针对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强,无形资产的交易也日益活跃,但是由于我国对无形资产评估起步较晚,在实际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发挥资产评估的作用,本文指出了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 1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基础 根据我国2009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具体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其特点是:非实体性、价值形成的积累性、开发成本界定的复杂性、价值较大的不确定性、能带来超额收益或追加收益特性。资产评估的方法为收益法,成本法,市场评估法,它们的适用程度依次降低,收益现值法是现在企业最常用的方法。 由于对于无形资产的具体范围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我国开展评估的时间也较短,理论程度不够完善,而且诸多问题尚未澄清,使得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我们发现无形资产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2 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发展缓慢 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实践情况相比较,还显得比较落后。加强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完善无形资产理论体系对优化无形资产配置、提高无形资产运营效益、维护所有者权益等有着重要意义。 2.2 无形资产界定不清,评估标准不规范,经常造成无形资产的低估

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沈少莹 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摘要: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简称ESOP)以其在构建企业内部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实现国有资本平稳退出大中型企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但是,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不仅将直接决定已实施员工持股改制企业的存亡和发展大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到底能走多远。 关键词:员工持股问题对策 (深圳市东部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6) ESOP在上世纪50年代源于美国,后流行于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报酬计划,是指为了吸引、保留和激励公司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或股份),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ESOP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企业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司抵御敌意收购的有效对策。 一、我国企业员工持股计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ESOP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同时起步,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北京、上海、陕西、山西、江苏、黑龙江、深圳等各省市得到了自发推行实施,成为了企业转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产权改革模式。在当前国退民进的新一轮国企改革进程中,由经营者、员工持股承接国有资本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并为绝大多数改制企业所采用的产权改革方式,对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国家对ESOP的具体操作一直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各省市对员工持股的实践始终带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试点性,其局限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员工持股动机背离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 实施ESOP,本来是以构建员工与企业发展利益共同体为目的,通过企业产权的重新安排,把员工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和对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关心结合起来,让员工分享企业业绩增长的收益,以发挥长期激励约束作用;同时通过员工持股制衡力量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体现,促进 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不少企 业在策划、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却偏离 了上述初衷。 股份制试点初期实行的“内部职工 股”,投机倾向严重,员工购股、持股的主 要目的是在公司股票上市后通过市场抛 售变现,获取溢价收益。“内部职工股”因 此被滥用,不但没能发挥“联股联心”、促 使员工关心企业、共谋发展的作用,而且 还禁而不止地出现了超范围、超比例发 行,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新源头。因此, 1993、1994年国家体改委等有关部门两 度明令禁止内部职工股的发行,同时叫停 了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审批。但近年 来,ESOP作为国有资本退出大中型企业 的有效方式,倍受关注和应用。这种改制 方式对我国国企改革实践的确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但从其实施动机看,却或多 或少地偏离了员工持股的本质,其特定的 历史成因注定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持股 平均化、全员持股、持股上岗”的弊病。改 制时,出于融资承接国有资本的需要和其 他一时之需;改制后,持股员工如果没有 合适的行权路径,没有以股东身份参与公 司的管理与决策,企业转制、完善法人治 理结构、建立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等美好愿 望必定落空。必须在改制后通过设置合理 的行权模式和内部流通机制,逐步加以修 正、规范。 (2)员工持股操作缺乏法律统一规范 截止目前,有关ESOP的立法中,绝 大多数是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国家暂 没有关于ESOP的成文法或在现行法律 中加以规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及其 他的规范性文件因效力层次较低,无法对 全国的ESOP实践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可 见,我们现阶段ESOP的实践运作严重缺 乏法律规范,其突出表现是员工持股主 体—— —“员工持股会”的法律人格缺陷。 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任何一部全国 性法律确认了员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或 对员工持股会的运作进行了规范。在过去 十多年的实践中,ESOP主要通过以下形 式来实现:其一,登记设立社团法人—— — 员工持股会。这种方式由于员工持股会对 赢利的目的性有违社团法人“非营利性机 构”的本质要求,早在1999年就被国家民 政部叫停。其二,依托工会成立员工持股 会,借力工会的法律地位和能力资格。这 种方式下,一方面,持股会没有履行法定 登记手续,不具备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 能力;另一方面,假借工会的地位和权利、 义务能力,同样会违背现行法律对工会的 规定。其三,通过民事委托,由全部持股员 工选出一定数量的持股员工代表进行注 册登记,设立持股公司(企业法人)。对内, 在持股公司架构下依托员工持股会进行 内部股权管理和分红结算等等。这种方式 虽然回避了《公司法》对公司股东人数的 限制(有限公司股东不超过50人,股份有 限公司不超过200人),使人数众多的企 业同样得以实施ESOP,但由于委托过程 缺乏公信力,大多数非经注册登记的持股 员工的权益保障完全依赖于注册持股员 工的个人信誉,潜在风险较大。 以上情况表明,尽管员工持股会普 遍现实存在,但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其 独立人格存在明显缺陷,法律地位至今 无法确认。 企业管理MANAGEMENT78 管理观察·2008年9月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摘要】中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容缓,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强大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料和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供大家参考。【关键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导言 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说它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因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呢?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决定自身本质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有量的界线。确定企业规模。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范围的弹性,避免僵化,选用双指标较为合理。目前主要以企业资本金和从业人员数为准,只要任何一个指标符合规定划分标准,即可认定为中小企业。小企业标准为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3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8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2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标准: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10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5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突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学号201508141069 姓名林鸣志班级营销二班 一.企业管理的含义 根据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据企业环境、企业特征、生产经营规律,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 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 3、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4、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 5、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 2.定额工作 3.信息工作 4.计量工作 5.规章制度 6.职业培训 四.新企业与新管理 新经济环境出尽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断采取新技术,整合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形成新模式。总的来看,新企业的核心特征表现在创新与知识管理方面,表现在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 新经济是知识经济,新企业必须能够整合和充分利用知识资源 在资源配置上新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资本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还要让知识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才能有效整合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 新管理是直与新经济、新企业相适应的,旨在实现快速知识创新目标,对企业具有隐形特性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智力整合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学院龚劲倩(2011)《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重构创新探析》中认为首先,要继续完善以正规融资渠道为主的金融体系,并尝试在既定的金融框架下,将民间金融的发展融入到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中去。这是重构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次,完善金融法规,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制定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立法可以从法律上认可和规范民间金融,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最后,加强金融创新,结合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尝试在民间金融市场上推行利率市场化,以此来规范合理的利率范围,并建立民间借贷利率信息公布机制和平台。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借贷利率的随意性和自发性,这不仅不利于其融资活动,而且造成了民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由于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利率,允许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自我发展,也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 西南财经大学李可(2012)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创新探索》认为,商业银行银行应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研发供应链融资创新渠道。商业银行应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服务。推行简易快捷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根据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其确定一个合理的融资额度。在该额度内,尽可能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同时为了适应中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开办整贷零尝的贷款,通过一次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姜俊吉(2011)《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和对策》中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企业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民营企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赢利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中小民营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指出:“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金融深化论认为:金融机制会促进被抑制的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本身被抑制或扭曲的话,那么它就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即一国的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经济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碍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在1929 年,英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即资金缺口。金融大危机过后,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发布了《麦克米伦报告》,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着很多中小企业的进一

论文范文—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我国对无形资产的关注和研究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目前基本上处于借鉴西方国家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的阶段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无形资产内涵的确定、类型的划分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基本上都是引进外国的。我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深入,实务操作也处于起步阶段,这必然给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发展完善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崛起,无形资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无形资产在生产和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无形资产基础理论的研究和规范实务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无形资产评估传统方法评析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评析并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 讨。 (一)成本法。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历史成本(即最开始购置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完全成本)或简单重置成本(即以重新购进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需的支出费用)作为推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要依据。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无形资产时,按被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重置价)减去应扣减损耗及贬值,或乘以成新率来确定被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X成新率。在实际运用中,重置成本 是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历史成本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成本法的适用场合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但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所以成本法的使用也有局限性。一是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等特点,因此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合理的。二是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三是大多数无形资产常常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应用前景差或开发成本低而应用前景好的现象。对这样的无形资产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是不合适的。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资产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方案(版)

员工持股案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部员工持股制度是指由企业部员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委托员工持股委员会作为托管运作机构,参与按股份享 受红利分配的新型股权形式。 第二条推行部员工持股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员工持股,使员工同企业形成财产关系,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员 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调动员工关 心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 参与度;加强员工对企业运营的监督,从而形成一种新 的资本运作机制。同时,推行部员工持股制度,还有利 于充分体现员工在企业利润形成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 性,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分配制度。 第三条本案采取预留股份设计,用于供新增员工购买和奖励公司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以保证部员工持股制度的连续性, 充分发挥部员工持股制度的激励作用。 第二章员工持股总额和来源

第四条本公司在实施股份有限公司改制的股权设置中,初期设计25%的股份作为部员工持股股份总额。另外24%作 为预留股份,用于奖励公司优秀员工、供符合持股资格 的公司新增员工认购以及原持股员工增加持股额的认 购。员工持股股份按照公司实行员工持股时的净资产价 值计算,在公司实行员工持股时,请第三审计公司对公 司资产进行清查并进行公示。 第五条员工持股的认购及公司回购依照公司每股账面净资产值进行计算。 第三章持股资金的来源 第六条首批持股员工按规定程序和标准出资认购公司股份,所需资金的来源,依照个人自愿出资和多渠道集资相结合 的原则,对认购股份的员工,采取以下形式: 1、员工个人最低出资额度占出资总额的20%以上; 2、剩余的80%由公司划出专项资金,借给员工,利率 按同期贷款较低利率计算,借款本息在每年分红或工 资中直接扣回。 第七条公司每年提取上年度5%左右可分配利润作为奖励红股资金。

最全的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1绪论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与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进行资本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带来了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许多规范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及其配套指引,这些都促使资本市场中的并购历程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84年7月,保定市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兼并企业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并购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该厂已处于连年亏损,几乎面临倒闭状态的企业,这是发生在中国的首例并购案例,它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间并购活动的先河。过去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发生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并购活动,掀起了一股股来势凶猛的企业并购浪潮。但由于企业并购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几十年,加之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资本运营的体系不完善,许多制约企业并购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与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企业的并购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推动,尤其体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当中。但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角度,主动进行并购活动。 第二,并购价值的评估方法陈旧。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配套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的良性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价值的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重置成本法和收益法,它们被盲目地广泛使用,而没有考虑到不是所有的并购类型都适用这两种方法。重置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当前企业资产价值的静态度量,而没有考虑到企业资本未来的收益能力。重置成本其实评估的并不是企业的价值而是当前资产的价值。同时,收益法在我国某些并购案例中也并不适用,因为使用收益法所需的部分行业参数中目前市场条件下很难获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中的评估方法应用。 第三,我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大多是通过并购双方直接接触完成的,投资银行等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并购发动、融资安排到价格确定等各个环节,中介机构都起到推动作用。但我国尚处于缺位状态的中介机构,不得不使我国的企业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市场化、规范化。 .2研究意义 资本市场中并购事件无一不牵涉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产权的转移,能否成功转移都需要合理的定价来支撑,这使并购资产的定价机制也面临考验。能否合理地评估并购资产的价值,决定了交易价格对资产真实价值的反映程度,也就决定了企业间并购交易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它还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纵观资本市场中层出不究的并购案例,其并购的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并购的主体也各不相同,那么目标企业定价所适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所体现的评估方法特点也就不同,因此,在并购资产的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运用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为切入点,立足于不同的并购类型,着眼于研究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分析不同的并购类型下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试图在资产定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上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从而体现了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对于今后并购活动中的资产定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正文 宁波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经济学分析及融资策略优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刘卫柏(2005)通过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融资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经济的启示。其中包括: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重新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杜锦兴(2006)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杨思波,钟闺陈(2007)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内强素质,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增强诚信观念,树立良好的形象等,另一方面,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展引导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郁阳秋,黄伟(2008)认为中小企业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加就业、鼓励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传统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融资需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可以从风险投资、并购、担保和公益投资四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帮助,不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工具。 倪杰,马凯(2008)认为融资制度变迁主体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行动团体的划分有利于对其责任的划分,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必须对主体有明确的角色界定。 吴国栋(2003)提出融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融资效率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一般方法。 张维,钮元新,熊熊(2008)依据行为主体在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中的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功能,文章界定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构造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研究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改进。 甘红莲(2006),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策略影响因素通过调研问卷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获得了促进企业融资的策略。 高霁阳(2003)通过对江苏、山东两省八十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国有商业银行在机制、成本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不对称,难以提供有力支持;金融市场功能不健全;风险投资运作有障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各类民间金融机构;完善货币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全国及地方性信用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保护,提高企业素质。 张建宗,张茜,高伯文(200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完善投资渠道、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陈丹红(2006)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融资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掼”,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处理性文化,集中反映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对企业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感召力。 ☆企业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表现,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向; ☆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的行动目标;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建立起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2.凝聚作用 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凝聚力,才能发展、壮大,一个企业也需要凝聚力,才能走向成功。 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常常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为共同的目标,企业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因为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员工就有了坚强的精神支柱,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会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黏和剂。 特别提醒: 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而失败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离心力。 3.规范作用: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管理制度,据此,企业规范员工的行为。并且,这种管理制度往往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实质。 但是,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再严格的制度都不能真正赢得员工的心。因为制度没有人们的自觉认同是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的。这是现代管理最忌讳的事情。 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 二、什么企业文化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青年学者许宏十分精辟地阐述着:“这里'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人们对利润的心理-------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