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认识,了解蔡元培的生平及其在北大改革上所作的贡献。

二、阅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体会其思想内涵。

三、分析演讲中的主张和蔡元培教育改革的主张的当代意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蔡元培演讲稿的思想内涵。

难点:分析演讲的思想内涵和作者对教育改革的主张对当代的价值。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文章,深入领会。由教师提问,学生充分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历时11年。在任期间,他坚持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日写下了这篇演讲稿,时至今日,依然影响深远。

二、明确目标

1.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认识,了解蔡元培的生平及其在北大改革上所作的贡献。

2.阅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体会其思想内涵。

3.分析演讲中的主张和蔡元培教育改革的主张的当代意义。

三、课堂问题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哪三点要求,他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状提出这些要求的?其中哪一点最触动你的心灵?

由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归纳演讲的特点。

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对目前社会现状的意义。

四、具体学习内容总结

1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戊戌变法的产物,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此时的北大,封建思想和官僚习气十分浓厚。学生多是京官和八旗贵族子弟,学生上学就为升官发财,寻靠山找提携。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蔡元培接到任命状时,“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了;也有少数劝驾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一试。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他改变了北大,更改变了中国。

2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吸纳各类学术人才,可谓百家争鸣,盛极一时。其中有许多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刘师培、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张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

3. 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

㈡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

㈢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为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㈣世界观教育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

㈤美育则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

4. 然而,蔡元培先生最终开罪了政府,不得以递出辞呈,他对北大11年的改革宣告结束。但其兼容并包的思想在北大永流传。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理清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2.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内涵及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大学的图片) 波光潋滟的未名湖, 古朴秀丽的博雅塔, 百年燕园与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 越发充满了 诗意的情趣。 今天,北大以她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莘莘学子仰慕与向往的 求学圣地。 然而, 创办之初的北大是怎样的状况呢?又是谁为北大奠定了学术至上、 思想自 由的优良传统呢? 90多年前, 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所作的一篇划时代的演讲, 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 二、走近作者: 1.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言,交流、共享信息—— “说说我所了解的蔡元培” 。 2.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相应补充并用投影展示重点信息。 三、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 学生分组讨论,初步解决自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语句。 3. 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 2.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初为北大校长,他计划做哪些事情? 3. 学生速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 4.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以上思考题: 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抱定宗旨(学业方面) 、砥砺德行(品行方面) 、敬爱 师友(个人修养方面) 。 初为北大校长,他计划做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5. 师生共同小结本文整体结构内容。 五、文本探究: 教师提示学生,重视文本,要通过对课文的研读鉴赏,积极地建构文本意义 分析关键语 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㈠研读课文第 2 段。 1.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抱定宗旨”的涵义。 ②这点要求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③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合作探究,展开讨论。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全班共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4.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 ① “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求学的宗旨, 刻苦研究学问。 蔡元培提出这一要求就匡正了大学 ,尤其要学会 丿 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注释+翻译

五年前,严几道⑴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⑵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⑶,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⑷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⑴严几道:即严复(1853—1921),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⑵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⑶况时阅数载:况且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⑷长(cháng)足:形容进展迅速。 一曰抱定宗旨⑸。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⑻。 ⑸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⑹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肄;学习。 ⑺指摘: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以求学于此者:因为。 ⑻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以;把。干禄;求取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⑽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损)?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责咱们北大的腐败,因为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 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积累·整合】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

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new)》(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桥边红药18:56:59 感受·鉴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说词。它具有优秀的演说词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

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活动状况数据统计表

北京大学本科教学及管理状况调查表 院(系): 学年:2005-2006

教务部 二零零六年六月 填表说明: 1.为迎接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及掌握我校本科教学的基本状况,特制定本表。 2.请各院系提供2005-2006学年教学基本数据,数据按学期填写后合订一册。 3.请于2006年7月1日前此表报送至教务部评估办,并传送电子版至zhuyibo@https://www.doczj.com/doc/d411449761.html,。 4.本电子表格可从教务部(https://www.doczj.com/doc/d411449761.html,)→评估办公室网页下载。 5.填表中遇有不明问题及其他相关事宜,请与教务部评估办联系,电话:62751400。

2005-2006学年教学基本数据统计信息 表一: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状况统计表(统计数据须是完整讲授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人数及比例)本学年开课总数门。其中,由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共门,占开课总数的比例; 由副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共门,占开课总数的比例; 此外,由多位教授或副教授共同讲授的本科课程共门,占开课总数的比例。 本院系教授总数人,其中,本学年讲授本科课程的教授共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本院系副教授总数人,其中,本学年讲授本科课程的副教授共人,占副教授总数的比例。 表二:双语教学课程状况统计表 本学年开课总数门,其中,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共门,占开课总数的比例。 表三:本科课程教材选用及多媒体教学情况统计表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数量本,占全部教材比例。获得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数量本。 本学年开课总数门,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共门,占开课总数的比例。 本学年必修课总数门,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必修课共门,占必修课总数的比例。 表四:教学管理及相关数据统计表 表1: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状况表(2005年秋季学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导入新课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欣赏一段关于北京大学与蔡元培的短片。 走近作者蔡元培 学生介绍作者 教师评价并出示投影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感知文本内容 请听录音朗读,同时画出每段的关键语句,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体会演讲辞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的特点) 1、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晰。开头点出演讲目的,接着提出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两项计划。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一、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三点? 明确:“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二、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明确:1、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2、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明确: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四、者认为,大学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五、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后面两个要求,看它们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蔡元培校长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把一个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容并包”,延请了陈独秀等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是他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

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发表了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尽量用演讲的神态和语气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感受演讲的特点与魅力。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三、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完成1-4题。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①也。因做官心热。时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肆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肆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②。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硫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肆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③,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唯开诚布公,更宜④,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时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1.请选择合适的i司语补到文中的空缺处,使得语义连贯、恰当。(填写序号即可)) (4分) ①②③④_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有感 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学者,但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来面对大众的。我也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教育家,尤其是当我读到这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我的这种想法就更加坚定了。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了不少的感触,让我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是讲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来的,所以我只谈谈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现在已经是2004年年末,距离这篇演说发表之日已逾87年了,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温这篇演说,我觉得它一点也不过时,它可谓“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对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称得上是历沧桑而弥新。 在这篇演说里,蔡先生“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

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并且“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这五点要求,可谓五枝利箭射向现实教育的软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蔡先生分析了大学与专门学校的区别,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为了养成资格,更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要达做官发财的目的,可入专门学校,如法律学堂等。而现在大家考入大学为的就是功名利禄,学问值几个钱?看到这,我不由想起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法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邮电大学,农业大学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学校既不具备学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为什么叫“大学”?叫“学院”不是挺好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名称好听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学院”闻名世界,学术成就卓越,可没有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称为“麻省理工大学”,人家的光辉形象也没有任何的损失。说到这,是蔡先生错了吗?还是当今的教育官员错了呢?倒让我拿不准了。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时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

北大校长演讲稿

北大校长演讲稿 北大校长演讲稿 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集中——由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出现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久,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学生现象。这种“体脑倒挂”不完美,但它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的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的,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社会和市场不讲期货,讲的都是将之转为现货。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则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这种说法不是安慰,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说你不行,至少现在不行。第二句话是:

要安分守己。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许过时了,但对你们,可能还不过时。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年确立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还因为,我要说,几乎——如果还不是全部的话——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都注定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我当然希望而且相信,你们当中能涌现出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法律家、学问家,但只可能是少数——多了就挤不下了,多了也就不值钱了——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无论在世俗的眼光还是自我的评价中,绝大多数人都注定不那么成功的。但是,你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安分守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甚至不是一个中性词,“安分”是不容易的,在这个时代,“守己”则更不容易! 附送: 北大荒精神五四演讲稿 北大荒精神五四演讲稿 一九六三年的九月,我们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聆听了北京市万里副市长的动员报告和黑龙江省的国营八五二农场干部的如实介绍,我们一批热血青年心潮澎湃了,响应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纷纷报名自愿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过了国庆节和中秋节,于十月十二日我们三百多名北京支青(当年对支援边疆建设青年的称呼,文-革后

高等代数北大版课程教案-第5章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1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一 授课内容:§1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二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二次型的定义,矩阵表示,线性 替换和矩阵的合同. 三 教学重点:矩阵表示二次型 四 教学难点:二次型在非退化下的线性替换下的变化情况. 五 教学过程: 定义:设P 是一数域,一个系数在数域P 中的n x x x ,,,21 的二次齐次多项式 n n n x x a x x a x a x x x f 11211221112122),,,( n n x x a x a 2222222 (2) n nn x a (3) 称为数域P 上的一个n 元二次型,或者,简称为二次型. 例如:2 3 322231212 13423x x x x x x x x x 就是有理数域上的一个3元二次型. 定义1 设n x x x ,,,21 ,n y y y ,,,21 是两组文字,系数在数域P 中的一组关系式 n nn n n n n n n n y c y c y c x y c y c y c x y c y c y c x 22112222121212121111 (4) 称为n x x x ,,,21 到n y y y ,,,21 的一个线性替换,或则,简称为线性替换.如果系数行列式 0 ij c ,那么线性替换(4)就称为非退化的.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令 ji ij a a ,j i 由于 i j j i x x x x ,那么二次型(3)就可以写为 n n n x x a x x a x a x x x f 112112211121),,,( n n x x a x a x x a 2222221221 …+2 2211n nn n n n n x a x x a x x a n i n j j i ij x x a 11 (5) 把(5)的系数排成一个n n 矩阵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 22221 112 11 它称为二次型(5)的矩阵.因为ji ij a a ,n j i ,,2,1, ,所以 A A . 我们把这样的矩阵称为对称矩阵,因此,二次型(5)的矩阵都是对称的. 令 n x x x X 21,于是,二次型可以用矩阵的乘积表示出来, n x x x AX X 2 1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 22221 11211 n x x x 21 n nn n n n n n n n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x x 221 122221 21121211121 n i n j j i ij x x a 11. 故 AX X x x x f n ),,,(21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学习资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的: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法指导: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1917年(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背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合作学习 (一)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合作讨论】 1.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2.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 3.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4.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设想】 本文是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的一篇演讲辞。当时的北大学风败坏,针对这种局面,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对北大学子的三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了大学的性质。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宜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宜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因此,本文宜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主旨,明确作者观点。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实际,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实际,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教学方法】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课堂氛围导入新课 1、课前用幻灯片播放《北大校园风景介绍》,为学生应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感受北大美丽校园的同时融入情境中。 (播放的图片有11张组成,都是北大校园风景图,包括北大全景图、未名湖、博雅塔、红楼等。配以中国古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希望在课前让学生于轻松愉悦中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无意识中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2、导入新课 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泰数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近有革命领袖宣传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晤.(wù)数载.(zài)指摘.(zhāi)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殷.勤(yīn) 聘.请(pìnɡ)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uō) 肄.业(yì) 敷衍.(yǎn) 能裨.实用(pí) 解析A载zǎi, B聘pìn,D裨bì。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以诚相待 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 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 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 解析A怡-贻,C渡-度,D弛-驰。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士别三日,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2)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 (3)试验既终,书籍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 A.另眼相待商量置之不理 B.刮目相见商榷置之不理

C.刮目相见商榷束之高阁 D.另眼相待商量束之高阁 解析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刮目相见:指去掉旧框子,换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商榷:意思与商量相近,但用在正式和官方场合。此处用“商榷”更显庄重。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9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 B.在这里,孩子可以学习优美的传统泰式舞蹈以及极具传奇色彩的泰拳,悦椿度假村让来到这里的小客人们也能感悟到泰国文化的十足魅力。 C.上海2011年夏季书展参展图书品种超过近15万种,各类新书首发、作品推介、作家签售、文化讲座等活动超过440场,近300位海内外文化名人出席。 D.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推动航天工程系统集成、深空测控通信、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等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信息技术、遥感科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并对缓解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B项,“感悟……魅力”搭配不当,应将“感悟”改为“感受”;C项,“超过近”不合逻辑,应删除其中一个。 答案 D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扇有树叶的窗,一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绣,当然更活泼些。风一吹过来,____________。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51岁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本文是先生的就任演说。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蔡先生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后来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重在两点: (1)从探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理解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 (2)从探究蔡元培的人格入手,读文又读人。透过演讲词的语言,深入体会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动,受到启发,以求真读书,读真书。 课文解读 五年前,严几道①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②毕业而来,想必闻知。(①严几道:即严复,1853—1940年,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②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先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士别三日,刮目相见①,况时阅数载②,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③,请更④以三事为诸君告:(①士别三日,刮目相见:见,原为“待”,又写作“看”,语出《三国志》。吴国将领吕蒙,很有军事才能,但文化水平低,后来在孙权的启发下,刻苦学习。有一次,鲁肃和他交谈,发现大有长进,于是赞叹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听了也幽默地回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人们便用吕蒙此语来表示别人已大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②时阅数载:时间经历了几年。阅,经过、经历。载,zǎi,年。③长斯校:任本校校长。长,zhǎnɡ,校长,这里用如动词。斯,这。④更:再。) 这是演讲的开场白,先简单回顾自己五年来与北大的渊源,肯定大家的进步,借以拉近和听众的距离,便于开展师生间的对话,然后立即径奔演讲主题,以校长的身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出“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语言简明扼要,没有过多斯文客套。演讲这样开头,显示了演讲者的魄力,能迅速凝聚听众注意。 一曰抱定宗旨。[段首开宗明义,点明中心。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反

1917年蔡元培北京大学就职演讲

本帖最后由河蟹于 2009-3-18 20:11 编辑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定。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精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进法科,进文科者甚少,进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进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能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很多专门学校,进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进商科者亦可投考贸易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进法科者,非为做官;进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未几,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成就,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置之不理,尽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得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难道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即在本日,吾人对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看于诸君者一也。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卑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程那堪假想。故必有卓尽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义不容辞,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整天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文娱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文娱,易不正当之文娱,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进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难道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慎。此余所希看于诸君者二也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中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相互亲爱,庶可收商讨之效。不惟推心置腹,更宜道义相勗,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周到招待,付价接物,相互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须,凡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看于诸君者三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内涵及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大学的图片) 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秀丽的博雅塔,百年燕园与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今天,北大以她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莘莘学子仰慕与向往的求学圣地。然而,创办之初的北大是怎样的状况呢?又是谁为北大奠定了学术至上、思想自由的优良传统呢?9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所作的一篇划时代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走近作者: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言,交流、共享信息—— “说说我所了解的蔡元培”。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相应补充并用投影展示重点信息。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学生分组讨论,初步解决自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语句。 3.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